日本可以,為何大清不行?戊戌變法比起明治維新,究竟差別在哪裡|【英雄故事書】EP82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2 окт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508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86

    【片後語】講了那麼多歷史人物故事,相信老觀眾會注意到,我常說有些領導者正在經歷「滅亡SOP」,近期最經典的大概就是袁術袁公路吧。沒錯,我們觀察很多政權興替都會出現類似巧合,這不僅僅限於它衰敗的時候,一個政權的中興也是一樣。
    變法改革大概是政權中興最常見的樣態,成功關鍵字不外乎「上下一心」、「勇於決斷」、「仁民愛物」,然而,這些形容詞背後代表的意涵又是什麼?一個正常的領袖,很少有故意去找百姓麻煩的,那麼難道這樣的領袖,只要再配上願意支持他的大臣,上下團結勇敢往前衝,就能夠達到改革的目標嗎?透過今天影片的橫向比較,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未來也可以用在探討其他時空環境下的政權,他們的挫敗,往往不見得是沒有勇氣、不夠團結,而是出在其他更根本、更難以動搖的客觀條件上--失敗其實不可恥,至少他們願意嘗試。

    • @taskdon769
      @taskdon7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雖然明治維新是被認為是一種"變法"但是事實上還比較像是"革命"。畢竟日本權力在將軍與幕府的手裡而不是天皇。日本透過戊辰戰爭打倒了幕府才有後來的君主立憲,這也是繼南北朝以來天皇第一次擁有一定的權力。但是這個權力也只是多了一個橡皮圖章而已。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taskdon769 沒錯,所以還是要連著天草之亂前的一些局勢一起看下來~最好搭配上次直播《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XDDD

    • @cydad111
      @cydad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taskdon769 但明治本人有權利(憲法寫的)對政府的提案提出否定,當然只有明治一人經常動用.後面大正,慾仁都是依靠重臣(一般是首相)來推行自己的政策,也會對某些情況進行妥協,一般不動用否決權.也不依靠自身權威動用軍隊.(一般認爲都是被一戰末期,羅曼諾夫王朝的結局給嚇到的)

    • @taskdon769
      @taskdon7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cydad111 結果當昭和裕仁打算投降時就發生了宮城事件.明治維新最大的漏洞就是"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名義上天皇是最高領導人但是現實上軍部才真正的擁有調動軍隊的力量.如果天皇真的打算權威去動用軍隊那麼只會被軍部給架空權力.

    • @cydad111
      @cydad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taskdon769 實際因爲,是武士幫助天皇奪權,所以必須依靠部分武士.近代日本軍隊就是從精英武士到平民武士的轉變,早期的山縣有朋這種人控制著日本軍隊的方向.到大正因爲太依靠文官政府引起軍隊不滿,最後就是大正早死,一股腦之前就擁護慾仁的軍隊上臺,但慾仁開始用的都是海軍中人.引起陸軍很大不滿.所以就有了後面陸軍和海軍的鬥爭.

  • @臺伯留
    @臺伯留 2 года назад +48

    從自強運動開始,清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差異就很明顯。比如買軍艦,清是到各國去看哪裡有比較強的軍艦,砲管大不大、船速快不快等等。而日本買軍艦是先問保養船隻需要什麼設備與工廠、如果要自己造軍艦需要注意的重點等等。所以北洋海軍就算軍容壯盛,但卻因為沒有修船廠而得去長崎修船
    日本引入的是整個工業體系,清引入的是船艦,雖然甲午海戰雙方用的都是買來的船艦,但日本船艦可以拉回去修理,平時保養也到位,而清的船艦在開戰時已出現許多鏽蝕與老化現象,一消一長造就了甲午的慘敗(這裡純以器物的角度探討,軍官的思想差異也相當關鍵)
    而戊戌變法看起來像是一群大臣想靠著皇帝推動速成變法,目標也不明確,最後成效也相當有限。不過慈禧後來也吸收了部分的精神推動自己的改革,這也算是戊戌變法帶來的正面影響吧

    • @林則嘉
      @林則嘉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咁當時又未至於無現代化既船廠,輪船招商局,不過學到幾多外國技術就見人見致

    • @clc3518
      @clc35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當年中國只學了表面而未探究其根本
      日本則是把別人整套的思想搬來用
      自然才可能繼續進步

    •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

      @@clc3518 簡單來說
      中國人只做了面子,不重視裡子
      日本人則是重視裡子,面子慢慢補足
      時間過去後,誰會強大就很明白了,其實到現在都還是如此,中國看似強大,但核心關鍵技術都還是要仰賴歐美日韓台,但日本卻仍然掌握著許多關鍵核心技術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推臺伯留的舉例~淺顯易懂啊!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這現象在半導體產業太深刻了!

  • @ohc_raycho8589
    @ohc_raycho8589 2 года назад +59

    根據阿睿上次所說的,日本人很早就被迫開放市場給列強,但在那之前一來並未對國土造成破壞,亦未讓日本國民對外國人太反感、甚至已對外地文化頗為接受,很多用詞也跟外文再到今天廣泛使用
    相反清政府是在對英全面戰爭失敗後才考慮進行改革,又自命大國,結果自然完全不同
    再說,日本曾一直以為中國是文化科技中心,在明治維新前後才醒悟過來,加上日本的發展一直都是在學習中他國長處中慢慢成長
    長期以來建立了有志自強的人民意志
    自然是當時中國所無法做到的

    •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2 года назад +26

      中國一直以來都被他自己的天朝心態害死,永遠自我中心看不起別人,自然慢慢落後,到今天還是如此,大國中心思維強烈,不容易接納外在事物。

    • @STElden
      @STElden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實際上也跟外國打過好幾次,薩摩跟英國打仗簽訂賠款了事,長州藩擅自對英荷法美四國的商船開炮弄得四國軍艦聯合攻擊日本下關,也是賠款
      好笑的是他們把"罰單"都丟給德川幕府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STElden 哈哈哈 XD 罰單的比喻很有趣

    • @changkaichieh
      @changkaichieh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倒幕的主導之一,長州藩人士轉變的速度也很快,在和西方衝突失敗後,很快就調整了當初「壤夷」的訴求

    • @leegunring
      @leegunri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應該說日本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統治階層跟歐洲交流,並倚西方技術改革成功
      (如火繩銃),還算有歷史先例
      但清朝統治階層則視西方技術為奇技淫巧,直到輸得一蹋糊塗才硬著頭皮改
      對此有嚴重的心結,很難保持平常心

  • @爆爆R
    @爆爆R 2 года назад +25

    以前只想到太后阻饒, 根本沒想到背後對於體制的動搖, 阿睿的說書很有深度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感謝留言支持!

    • @007TWKS
      @007TWKS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還有思想對抗 日本也曾要全盤西化 放棄漢字 而中國就是國土太大人太多 跟恐龍一樣 相對日本就靈活許多

    • @煌棋溫
      @煌棋溫 Год назад +1

      改革沒有最高權力者支持,是很難推動的

  • @chanchan9146
    @chanchan914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8

    大清沒明白時代變了,以為只需購買先進軍火就可以了,而日本明白了,於是把西方的制度引進並吸納成適合自己的模式,這就是兩者改革不同的關鍵

    • @-user-jamesband1019
      @-user-jamesband10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64

      何止大清没明白,直到今天2022的中国依然没明白

    • @huifenGuo
      @huifenG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臺灣有些人啊⋯⋯ (唉,也有這種時候

    • @clc3518
      @clc35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張榮裕 那也只是以現在的角度看
      當年那個還在演進的年代 那已經是民主了

    • @TheSagitis
      @TheSagitis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準確的說是思考方式,若用希臘的批判性思考台灣籃綠的問題會出現另一個方向.
      例子是用批判性思考討論中國防疫方法, 再來思考台灣防疫方法. 你會發現我們究竟在做什麼.
      這種痛若會像明教授說馬克思思考走去自由主義社會羅輯思考.
      在youtube 很小影片用事件對馬克思思考和判批思考的差別.
      註: 馬克思的思考會導止人走火入魔的但你找不出缺點怎能防止人走往深淵呢?

    • @trafalgar1805
      @trafalgar1805 2 года назад

      晚清朝中无人,若有魏武挥鞭式的强人政治,大清有机会进入二元君主立宪。袁世凯有时运,却无孔明之志。
      反之,晚清时英法领衔的西方列强并非等闲.在列强和太平天国的挤压中完成满蒙汉这个三元帝国的转型,难为慈禧了。
      世祖康熙,魏武可以。退一步,润之和杨广也有机会。

  • @evantsai3160
    @evantsai316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8

    我覺得兩方最大的差別應該還是,最上層的差別,日本那邊上層比較團結,有大家一起幹的態度,而清朝這邊,慈禧和光緒並沒有統一意見外,本身又進行內鬥,加上高官也是一樣,分成要改革跟保守的,導致底層根本拿不定到底哪個是對的

    • @soyo1244
      @soyo124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其實兩邊都一樣分裂成兩派,只是清朝方面光緒這派輸了,日本方面天皇那派贏了,明治天皇發表五條御誓文時,當時德川幕府還沒瓦解呢

    • @林則嘉
      @林則嘉 2 года назад

      @@soyo1244 你係講榎本武揚那邊

    • @soyo1244
      @soyo1244 2 года назад

      @@林則嘉 對,不過在他之前還有跟奧羽越列藩同盟發生的戰爭

    • @yulintao9745
      @yulintao9745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日本是崇拜強者,誰強就學習誰,從隋唐就是這樣,只是在當時是改向歐美學習

    • @007TWKS
      @007TWKS 2 года назад

      @@yulintao9745 海軍學英國 陸軍一開始學法國 後來學德國 二戰後又學美國 以美國馬首是瞻

  • @melon1342
    @melon1342 Год назад +3

    目前看到的讲得最透彻的,真希望更多人看到。

  • @alexyou1092
    @alexyou109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

    很厲害的說書人 很有內容. 講得到背後的原因 一針見血.

  • @ericchien658
    @ericchien658 2 года назад +26

    中國人在改革上有一個先天上的致命缺陷,就是無法讓權力分享出去,一旦分享就要擔心被倒台、清算,假如不分享出去就會因為掌權者無法應付世界局勢的快速變遷而影響國家利益。

    • @taskdon769
      @taskdon7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沒有人願意把權力分享出去,一般都只是上層大洗牌而擁有權力的集團變成了不一樣的另一批人而已。將來取代中國共產黨的也只會是另一個換了名字的共產黨。

    • @liening6489
      @liening6489 Год назад

      这个族群基本上已经注定要永久沦为小丑族群了

    • @ppyyccaa
      @ppyyccaa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說得太對

  • @EricWu桐谷亮
    @EricWu桐谷亮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長知識了,阿睿比較中國清代與日本自經濟、政治、地方組織與文化做出比較。我是第一次聽到原來君主立憲原來還可以分為二元制和議會制。個人覺得明治天皇藉由立憲以集中權力,和俄羅斯的普丁藉由修憲以達到持續執政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 @林定進
      @林定進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前總統李登輝:我比普丁小弟還早玩修憲集權,當我不存在!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其實每種政治體制都有很多子分支可以切,大家喜歡的話不妨深入研究看看 XD 這也沒有標準答案,哪天冒出新的國家、採行新的君主立憲雛型也並非不可能

  • @makaylo4081
    @makaylo4081 2 года назад +34

    1.菁英特質的根本差異
    武士VS文人(自古文人相輕,難以團結)
    2.清國自滿心態的歷史包袱
    畢竟當時清國是亞洲第一,日本則是不拼不行
    3.最高領導的能力與決心差異太大
    一個婦人VS雄心壯志的青壯年天皇
    以上原因造成徒留給中華子孫後代無限唏噓......

    • @白眉-h3i
      @白眉-h3i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當時慈禧在對付東南左宗棠漢臣聯盟,楊乃武案是為敲打漢臣集團而刺馬案則是漢臣集團的反擊。明面上仍然是一個清王朝但實際上已是分南北滿漢對抗,變法成表面功夫實際是滿清皇族與漢臣集團的政治角力。

  • @品品品-r6y
    @品品品-r6y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相信大多數改革的立意都是好的,只是改革往往會伴隨著削弱部分既得利益者個權益
    最難的莫過於要如何去協調這些,戊戌變法就是幾乎沒有任何的協調,強制進行改革,所以被既得利益者大力反撲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兵權 日本改革 是因為推動改革的人 有兵力有武力 反觀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那些就...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 @Sibalabiji
    @Sibalabiji 2 года назад +17

    10:12 現在的民國也是,撇開大學錄取率,就像高中,除了讀書,除了體育的基本球類,能有多少真正的技能,就像地處世界最危險的地帶,全民國防教育就沒幾所學校想重視,都只是本著還有教官可以ㄠ,出人帶活動,意思意思的配合..

    • @huifenGuo
      @huifenG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家政課變成有點聊備一格,但是有心的話,還是可以學會備菜煮菜 // 唉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huifenGuo 我都快忘記有家政課!!!現在小朋友還需要上嗎?

    • @huifenGuo
      @huifenG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Herostory 不知道欸!
      我那個時候是國中…2000年前後

  • @clc3518
    @clc35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59

    我覺得從一 段小故事能看出中日當年的差距
    當年俾斯麥看了中日留學生讀的科系就知道哪國會勝出
    中國留學生讀的大多是工程類理科 而日本留學生大多是社會學類的文科
    俾斯麥一看就知道日本會勝出 因為社會與科技的發展進步是出自人心
    只學理科就像抄作業只抄答案 而不去思考對方的解題過程
    從這可看出當年大清仍認為國家強大只是肉眼可見的大艦巨砲
    覺得把大艦巨砲造出來國家就會強
    而未去思考為何他們可以研製出大艦巨砲 而中國沒有
    這點也可以用在很多文科無用論者的身上 如果不是思想的進步 怎麼會有科技的演進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嗚嗚~謝謝有人幫文組學生說話了

    • @Tommy771207
      @Tommy7712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社會科學也是科學的一部分,而且比自然科學更需要累積,更難有突破性的發展。2000年前的人類應該無法想像現代有飛機與手機的世界,但希臘人可以理解用投票選出領導人的概念。

    • @gwen-jigoh4779
      @gwen-jigoh4779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香港人學了一百年的英美普通法,一覺醒來回到解放前,大家要深思泛中華文化的時代逆流,這種反動力量真的是好可怕阿

    • @jyohakugenn9847
      @jyohakugenn9847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因此我認為 如今的中國與美國的差距 最大的並不是科技 實際上中國的科技已經是名列前茅了
      真正差的是社科文學 政治 法律 社會學 不過有皇帝在 大概不會願意有人去研究吧

    • @林先生-e1u
      @林先生-e1u Год назад +2

      你說的我非常認同,因為中國並非真心誠意覺得不如西方(只覺得船堅砲利不如人),才會有本位主義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想法!
      日本則是從頭學到尾的徹底,然後日本國內的思想家再做反思。

  • @MingcheTsai53
    @MingcheTsai5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改變的過程,往往是漫長且痛苦的。下決定需要一個念頭,但要在過程中堅持住,也許才是更辛苦的。小至個人,大至團體,相信都是如此,特別是牽動的範圍越大,過程中必然產生的摩擦與成本,也會相對更大。就像一連串的選擇題,不見得每次都能選到相對好的答案,同時也有很多因素造就當下的選擇。
    繼續對知識保持好奇,英雄說書的影片給他多刷幾次,共勉之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蔡哲的留言分享~話說最近我還看到另一種有趣的說法,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忍耐不做某件事」有時候比「努力去做某件事」更困難。
      理由是「努力去做」只要有做多少有一些正向回饋,而且做兩天休一天也算得上很努力了。可是要一個人忍耐著「不去做某事」,他只要有一天忍不住就破功,反而壓力更大

  • @林鑣修
    @林鑣修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就像韓非子在著作中寫的一樣
    最重要的就是執行者的執行力,而且要公私分明
    中國歷代朝代的滅亡通通都在公私不分
    所有獨裁階段都是以身作則
    唐朝之所以興盛不就是如此?
    而且不只韓非子寫到,幾乎所有法家書都有提到
    商君書、慎到都有提到
    甚至管仲、樂毅被提拔也是如此
    但只要執行者一墮落,法規就沒用了
    許多【現代國家】之所以漸漸沒落,經濟萎縮
    都是因為人大於法,所有規則都以無用,變成人治社會。
    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討好上面的人,而非注重更好的效果。
    秦朝之所以滅亡,也是因為遵守法規的制定者死了。

  • @jimmy200570
    @jimmy2005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辛普森家庭有一集,美枝想要競選鎮長,她的口號就是改革,關閉垃圾處理廠,然後她當選了。
    可是當上鎮長以後,垃圾處理廠的人拚死反抗,過去支持美枝的選民也因為各種原因而站在她的對立面,最終只能黯然下台。

    • @因心逢恩
      @因心逢恩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是荷馬想當衝車大將軍那集嗎

    • @jimmy200570
      @jimmy2005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因心逢恩 那一集的荷馬被當成媒體笑料,美枝的幕僚說維持支持度的方式就是帶頭取笑荷馬,政績不重要。

  • @zorro4266
    @zorro4266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1、16:18 “托古改制”。我想说点大家不知道的。
    “文艺复兴”,本身翻译是不全面的,而且有一定程度误导。“Renaissance”这个英语,实际上由复古的意思。
    欧洲的“Renaissance”复古,不光是复兴“文艺”,而是复兴希腊、罗马的制度。
    “托古改制”,基本想法是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制”。而不是秦统一六国后的“秦制”。
    2、5:40 解释下中国2000多年“封建制”的谬误。
    从秦建立后,就没有封建制,只有中央帝制,或者“秦制”。西罗马灭了后,欧洲一直延续封建制。在日本,视频中说的藩主,就是封建领主。其实就是封建制。
    儒家追求的是周礼,也就是周的封邦建国。还说“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法家追求的是秦那样的,把人画地为牢,一切生产都是为了皇帝一人控制天下。
    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当然喜欢法家。
    但在董仲舒配合汉武帝后的“独尊儒术”,表面上是儒家管理天下,免得出现秦二世而亡(实际有3代)。实际上是法家在内部控制,这就形成了2000多年的秦制。
    3、13:31 地区自治能力差异
    分权和集权是随时代演变来合理调配。美国有很大程度上的分权,州权和联邦权得到充分的互相制约,但还是有个联邦政府。就连英国叫联合王国,英格兰也是统筹的中心。
    这样的情况下,地方首要功能是自己管理好自己,会抵抗和减少中央政府无序扩张权力。也不容易形成高度极端的中央权力。
    然而,这个时候的世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复制不了欧洲那样。但还可以参考美国联邦制。
    美国的形成最主要的就是地区自治,又为了共同利益在独立战争8年后开了--制宪会议,组成联邦。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后,用底层上来的文人打压世家大族,控制了唐朝的各个州县,地区自治的能力就完全丧失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汉唐时期的文人还会佩戴宝剑。晚唐以后的文人,基本就没有了。“君子六艺”可是孔子推崇的。反而日本还有习文习武的武士。

    • @toh81390
      @toh81390 2 года назад

      ruclips.net/user/postUgkxE0wbp5WGSO9EHw0fL6Odb6klmHoDk8q2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謝謝精彩的心得分享!

  • @a24981696s
    @a24981696s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沒有錯 成為百萬youtuber的阿睿指日可待

  • @michae1119
    @michae11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兩邊領導人和仕紳階級對於危機感的差異很大,日本深感危機所以大刀闊斧改革,而清朝朝廷感覺還是覺得保有自己權力就好(怎麼有種即視感

  • @b89201008
    @b892010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康有為梁啟超兩個名字總被綁在一起唸出來,真為梁啟超感到悲哀~~

  • @R-Chiu
    @R-Chiu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這個角度很有趣, 一直沒有想過君主權力問題, 日本是收權, 清朝卻是放權, 這也難怪慈禧會大為緊張了

  • @barryallen2683
    @barryallen26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0

    日本的明治维新一切都很好,唯独没有引进基督教,所以日本没能深刻理解制度背后的成因,相比大清而言,日本无疑先进了十万倍,但没有基督教哲学伦理的规劝,日本走上了科技强大的帝国扩张之路,和如今的中国有些许类似之处,中国则是政治体系仍然延续了疲民弱民辱民的暴秦制度➕荒谬的共产理论与绝对极权式的苏联的政体,在政治上没有妥协与改良的能力,被欧美错误的拉入世贸,养大了这个毒蛇,中共之威胁,是当今世界最大之危害,它是世界上所有独裁国家的输血罐头,灭除中共,朝鲜,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古巴,以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也很快会树倒猢狲散,则世界可以进入一个较长时间和平的大同时代

    • @-user-jamesband1019
      @-user-jamesband10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戊戌变法,直到今天2022的中国依然于失败状态

    • @barryallen2683
      @barryallen26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所谓改革,是改革到英美议会或者内阁制度,这套体系的精髓是“分权,制约,公开”,人类在近现代,已经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类自己是不完美的,西方根据《圣经》的记载,明白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了原罪,此后人类因为原罪流落人间,这个世界是本就错误的结果,所以,不可能在这个世界打造出完美的理想国乌托邦,因为人类本身就有原罪,就不完美,各种欲望和丑恶心理让人一旦缺乏了制约力量,就会无底线的作恶,普通人是这样,皇帝君王也一样,近现代哲学家宗教学者人文学家社会学家们开始思考和整理统治合法性的逻辑问题,“君权神授”的传统逻辑被重新整理为“君权民授”,“人人因被上帝创造而平等”,不再有君临天下,天之骄子,君王无谬误等说法,于是西方在整理出这些逻辑后,继续延伸出如何设计政治制度,美国的建国者基督教清教徒们根据《圣经》《大宪章》《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联邦党人文集》等先贤智慧结晶,思索出了一套“必须以统治者必然是暴君”为前提设计了一套分权制度,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拆成三个部门互相制衡约束,统治者必须依据人民选票选出,从此,人民不再臣服于统治者,而是统治者臣服于人民,并且媒体不得国有,要让媒体时刻像爆料明星八卦一样盯着政府,其次是让人民保有最后的制约力量,那就是全民持枪,保持普通核平衡一样的恐怖平衡
      最后,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如今的人类哲学、与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所凝结的最高结晶“民主分权政治制度”,那就是制约“由人组成的统治集团”本身,时刻防止权力部门其变为暴政,中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窃国前他们说要建立美国式民主,窃国后由于没有任何制约统治者的力量,一秒都没等的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超级暴政,暴君毛泽东随便一个指令就能饿死四千多万人口

  • @尼莫-b5q
    @尼莫-b5q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是覺得中國民族問題也很重要
    中國歷史以來都以天朝上國自居很久了
    就連學人家也用「師夷長技以制夷」這詞,就知道骨子裡還那樣
    我是不覺得有這心態能真正改變幾分,大概很多還是覺得清廷那邊更棒吧
    終究核心還是用清庭自己那套,那外皮再怎麼變,不就還是那樣

  • @martinchenswonderland9410
    @martinchenswonderland94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一個只重表面功夫,一個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徹底砍掉重練,相較之下,勝負已分

  • @alanlio2995
    @alanlio2995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清朝更多的失敗原因就是沒人能作主吧, 一邊聽慈禧, 一邊聽光緒, 分化對立甚至鬥爭, 無論做甚麼大概都是失敗收場, 跟日本全國強硬往同一方向改革完全不一樣.

    • @killkli
      @killkli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日本全國一心這是錯覺吧?他們是先內部大打過好幾場之後,才有明確的方向(其實也沒那麼明確)
      為新的契機之一可是薩摩主導發動的長洲征伐
      後來維新後,長洲派也不忘要回頭報仇,維新不到十年就變成薩摩征伐
      日本全國一心大概是沒有真的去讀日本史的錯覺喔....
      比較貼切的說法應該算是,因為封建的關係,讓日本維新時期的政治鬥爭可以用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解決內部的矛盾
      (打一架、大吵、還有打得很慘以後認錯去學國外的制度等等)
      而中央集權的大陸帝國,相對革命就比較仰賴中央或者所謂「英主」
      中國那個時代大概就沒產出這樣的角色吧(恩,也許有,但這個角色的能力分散在不同人身上了,袁...孫....等等 XD)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沒錯~之前明治維新也有提到,光外派使節團與留守派之間就已經爆發衝突了

    • @Tommy771207
      @Tommy7712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沒有,光同一個國家的兩個軍種的內鬥就不斷了是有啥同心的...關係差到海軍有坦克,陸軍有艦艇這種奇怪的操作。

  • @panallen8428
    @panallen8428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戊戌變法 與 明治維新 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 就是當時 清國的文盲高達90%, 而日本國民的識字率已經有60%以上, 當時 兩邊改革的社會氣氛 完全不一樣

  • @leafage2010
    @leafage20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

    這個議題很有興趣,看到標題立馬按讚了 ^^
    覺得中國的變法那麼多,只有商鞅變法成功。而日本的兩次變法"大化革新"和"明治維新"都成功,實在是很想知道究竟差在哪裡?

    • @adamh8438
      @adamh8438 2 года назад

      知識太匱乏,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變革,讓中國人口從幾千萬飆升至三億多,每一次的王朝興盛時期,都有著成功的政策

    • @林鑣修
      @林鑣修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重點在於執行人
      在商業有個術語叫做【絕對理性人】
      就是絕對理性的人,不存在偏差值
      『例如:宅男運動細胞就差,考試成績好的人聰明,女性數理比較差』
      問題是買賣間,大部分人都是不理性的
      執行法律也是這樣,大部分會失敗就是公私不分,不夠理性
      所以帕克。昂德希爾創出了【非理性人】這個用詞
      帕克。昂德希爾這位商業顧問,他出過一本書
      【顧客為什麼購買】
      因為人們會公私不分,不理性,容易被引導、干擾。
      一切事情的成功與失敗都像乳酪理論一樣
      不是一個單一事件導致的
      而是許多看似毫無相關性的過程而導致的結果
      -------------------------------------------------------------------------
      如同臺灣的選票制度就是如此
      【到底政治人物應該做對的事情,還是應該做討好選民的事情】
      ---------------------------------------------------------------------------
      如同前幾週威爾史密斯的事件一樣
      【是做個保持風度的影星,還是維護妻子的顏面】
      ---------------------------------------------------------------------------
      日本兩次的變法都是做對的事情,因為他們無須討好別人
      只需要專注做好事情
      而中國多次失敗就是因為太過人治社會
      凡是靠關係做事情,流行走後門
      然而真正做到法治社會的皇帝都會被稱之為【暴君】
      例如:朱元璋、贏政、勾踐、雍正。

    •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重點在於中國人的天朝心態濃烈,自我中心強,不容易接受外在思維,也很難看到自己缺陷。

    • @leafage2010
      @leafage20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用烏克蘭國旗,讚喔 ^^

    •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leafage2010 支持烏克蘭抗戰

  • @hsiajui-kai1580
    @hsiajui-kai1580 Год назад

    沒辦法 假改革必贏來真革命 歷史總是重複的

  • @陳彥豪-i7p
    @陳彥豪-i7p 2 года назад

    要改變舊有的的制度並非是你說變就變,如果高層認同你的改革,那推行起來就容易許多。

  • @肥宅阿兵哥
    @肥宅阿兵哥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日本國,幕府將軍願意交權,各藩又有自己的力量,天皇萬世一系卻又從未掌權具有國民精神信仰,學習意願強阻礙相對少。

    • @うちは未来
      @うちは未来 2 года назад

      將軍願意交權XD你要不要去看一下,由九州薩摩藩跟江戶幕府引發的幕末之戰多激烈?

  • @fralia2143
    @fralia214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個人感覺戊戌變法跟八國聯軍之後的新政概念比較接近

  • @錢煒棠-u7q
    @錢煒棠-u7q Год назад

    又長歷史知識了 🙏

  • @吳奉真-r8u
    @吳奉真-r8u 2 года назад

    英雄,下期可以聊一聊明治天皇他姑媽和宮皇女的前未婚夫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的一生事蹟與對🇯🇵所做出的貢獻好嗎?🙏🙏

  • @whitelee3663
    @whitelee3663 Год назад +2

    阿睿说的很有道理,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持久导致了中国统治者对于人民思想的钳制,因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从思想上让人民麻木不仁,这个从秦朝开始就形成了,而不是清朝,所以中国传统2000多年的帝制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酱缸文化,而且是已经腐烂到发臭的酱缸文化,根本无可救药,这种文化一直到今天都在制约大陆社会政治的革新和进步,而日本和欧洲一样,历史上长期的割据对峙反而导致了统治者无法对人民的思想有一个系统的钳制,所以人民的思想才能够大放异彩,综上,可以这么说,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两种后果的不同也恰恰说明了极权专制和百家争鸣的文化差异,再或者说是秦制和周制的不同发展方向的结果。

  • @leechales1
    @leechales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我個人理解是: 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偶然的。慈禧太后作為權力中心並不反對變法。但光緒處理事情不夠圓滑,把變法和反對慈禧綑綁。當慈禧感受到威脅要軟禁光緒時,就順便把便把變法一起打包給處理了。
    如果中國運氣好一點,搞不好戊戌變法能延續下去,而中國也會變成君主立憲的國家。
    請指教

    • @andyyeh75
      @andyyeh75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簡單來說 如果光緒不爭權,變法可能會成功的。

    • @jimmy200570
      @jimmy2005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慈禧是支持一定程度的改革,主要是她要保有權力。

    • @leechales1
      @leechales1 2 года назад

      @@andyyeh75 同意!

    • @leechales1
      @leechales1 2 года назад

      @@jimmy200570 同意,可惜改革派看不到這一點……

    • @yu-zhenhuang4456
      @yu-zhenhuang445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自強運動的時間至少能做到庚子新政的程度,搞不好還有機會變強?

  • @rr17172
    @rr17172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日本的維新三傑留下實質的建設政績 清朝的六君子只留給後人出師未捷的遺憾

    • @李偉忠-s1e
      @李偉忠-s1e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留學生裡嚴復的成績 也一直是最強的 領先日相 伊藤博文 但因國體政治環境 民族性的迥異 發展天壤之別 伊藤得到明治天皇重用 嚴復卻被大清無視

    • @kevinwu4907
      @kevinwu49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啊!

    • @雨雨-h3x
      @雨雨-h3x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李偉忠-s1e 這個早被證實是民初學者的創作文了,伊藤博文1863留英,嚴復1877才到英國,兩個人根本沒交集

    • @陳泰瑀-s7e
      @陳泰瑀-s7e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雨雨-h3x

      要說留學年分
      伊藤甚至是嚴復的學長,況且兩人就讀的學校也不一樣(伊藤是倫敦大學,嚴復是皇家海軍學院),學的科目也不同,是要怎麼一起排出一二名的?

    • @李偉忠-s1e
      @李偉忠-s1e 2 года назад

      @@雨雨-h3x 原來如此

  • @a27938686
    @a27938686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集好讚

  • @dal741130
    @dal7411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喜歡 希望可以講多點

  • @billhuang7708
    @billhuang77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希望阿睿能談談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清末立憲派領袖,民國立憲第一人,武昌起義登高一呼引起各省紛紛響應,民國首任眾議院議長

  • @kingchen6655
    @kingchen6655 2 года назад

    結論很棒!

  • @matt_44760
    @matt_44760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认同你说的第二个原因!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5:38換句話說就是個漢獻帝嘍

  • @柏霖02號吳
    @柏霖02號吳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歷史蠻有趣的

  • @binladan911
    @binladan9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50『另一場改革』,不知道那邊的人民是清醒的多,還是被洗腦的多?

  • @hankchang3722
    @hankchang3722 2 года назад

    根據歐陽泰的內容,明治維新能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改革派能迅速推翻保守派讓天皇主政、清除了反對改革的障礙,而大清的改革派因為未能清除反對改革的勢力而使資源消耗在跟改革維新不相關的事務上造成了大清改革的失敗。

  • @faust0083
    @faust00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西鄉跟大久保也是籓主特別培養才有那個素質

  • @jackjanys01
    @jackjanys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事實上,會失敗就是在於明治維新廣義上來說就是革命,也就是818政變~西南戰爭,長達14年的內戰,加上日本從來沒有極權過,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籓政制度,加上 薩摩藩、土佐藩、福井藩、宇和島藩、會津藩、福岡藩、熊本藩、水戶藩以及幕府都是支持西化運動,因此就知道只有軍火是不足以成為強國,要全盤西化,僱用外籍專才
    但洋務運動,目光短見、守舊派阻礙、官僚政風的敗壞,因此最終失敗
    而維新運動失敗,就如同8:09開始說的,制訂憲法、開國會、君民合治、滿漢平等、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這都影響到皇權跟中央官制以及內閣的衝突
    且康有為認為,要成功就必須先拔掉慈禧以及保守派官員,僱用日籍專才,這都引發慈禧的不滿,因此維新跟皇權保守派的政治鬥爭,以及傳統儒家君王術洗禮文人的思想鬥爭,最終就是失敗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cocoro的分享 :)

  • @xj105
    @xj105 2 года назад

    請問後半段的背景音樂是哪一首?
    好好聽

  • @Nero01091
    @Nero01091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還有暹邏王國的朱拉隆功改革也值得一提

  • @孫泰鑫-x5j
    @孫泰鑫-x5j 2 года назад

    帥睿午安😁吃飽了沒😁
    日本的明治維新可以說是上下一起來,但大清的自強運動只有少部分的人在做,而且從明朝開始考的八股讓官員腦袋漿化所以才有師爺的出現。
    如此沉重的老機器要修改真的很難。
    謝謝帥睿及團隊帶來好節目。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嗨嗨嗨~吃飽啦!今天WFH,早午餐一塊吃 XD

    • @刘天明-c6n
      @刘天明-c6n 2 года назад

      你真的要看一下明朝的历史了,明朝思想从来没有僵化思想,相反太超前了,尤其是晚明那些大思想家像李贽童心说,

  • @長夜浪漫
    @長夜浪漫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大清不同于中国其他的几个封建统治,像唐,宋,包括明朝。它虽然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但自始至终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所以整个开放程度不如汉族政权,并且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抵触性,从文字狱和八股文就能看出为了满足上层满族的统治很难做到像之前的朝代那样接受外来文化。就如同当时说的“宁赠友邦 不予家奴”,不允许汉族人获得太多的知识。

    • @饒家豪-f1r
      @饒家豪-f1r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國的衰弱分兩個階段,1.獨尊儒術,導致思想上衰弱,2.明朝.皇權與相權的鬥爭,相權徹底削弱,廷仗折辱文官,禁海,斷絕與外部交往,路引,不准人民自由移動,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商,工,農,社會地位低下,導致科技貿易生產全面落後,甚至倒退。
      清朝只是跟明朝學習而已。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31那按這說法 那些被英法聯軍要求開通商口岸的地方也沒要求清政府改革啊

  • @robertforgod
    @robertforgod 2 года назад

    “庚子後新政”是不是能算是戊戌變法的延伸,也視作戊戌變法呢?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05超級無敵奇怪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所以張之洞在歷史上也淪為兩極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是大清朝廷的馬屁精 🤐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27他們那套官僚體系早就該瓦解了

  • @yung-chiahuang8274
    @yung-chiahuang8274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日本明治天皇親自帶頭,在軍事力量超越清朝之前徹底省吃儉用,把所有省下來的錢全部拿去投入強化軍備,而滿清這邊慈禧太后雖然有權謀,但實屬內鬥內行,國家財政都已經捉襟見肘,還在整天想著如何對付政敵以及吃什麼山珍海味跟住的多奢華,滿清不亡實屬天理難容

  • @satoruhonda5230
    @satoruhonda52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康梁找光緒變法一開始就錯了,光緒本來就沒有實權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說也有問題
    四書五經講求服從權威的社會秩序,西方科學則要講證據,挑戰前人的理論才能有進步。這兩個相反的核心精神怎麼可能融合成一個?
    最後我想說為什麼不是明治維新和同期的洋務運動比較呢?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00食物學堂 XD

  • @黑骑士-i4u
    @黑骑士-i4u Год назад

    其实应该把另外一场改革讨论一下,那就持续至今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成功还是失败?

  • @NungLin
    @NungLin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 Nung 的打賞支持!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59就都是標準的半套哥啊

  • @kevinpao9594
    @kevinpao9594 2 года назад

    跪習慣了,忘記,也怕,
    站著。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20肝膽崑崙的那位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沒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然後大家在猜兩崑崙是哪兩位?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Herostory 我查資料有人說是大刀王五跟康 有為

  • @hengxie4839
    @hengxie4839 Год назад

    这算说到点子上了,精辟

  • @jibokwy5773
    @jibokwy5773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本来想去办公室路上听。但是不行,留到晚上好好听。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9:00都沒商鞅的決心 扣分

  • @bluemarkyu6123
    @bluemarkyu612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悲壯

  • @toshoaya
    @toshoaya 2 года назад

    聽說因為[脫亞入歐]思想的影響,所以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文獻中"東亞"指的是支那,由於沒有查證過,想請教讀過比較多資料的阿睿,是不是這樣呢?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個人理解應該在不同的日文書籍中,還是要個案判斷「東亞」的意思唷 :)

  • @育源許
    @育源許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

  • @huifenGuo
    @huifenG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戊戌六君子根本替死鬼
    但也不需完全黑化慈禧太后
    這當中問題多多
    日本則有維新派的人犧牲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55 簡單來說他就是個半套哥就對了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20這些地方都是很有影響了力的地方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05比如正在遶境的那位嗎 XD

  •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行動才能擺脫貧乏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中國一直以來都被他自己的天朝心態害死,永遠自我中心看不起別人,自然慢慢落後,到今天還是如此,大國中心思維強烈,不容易接納外在事物。

  • @kchang0531
    @kchang0531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睿,可以聽聽孫文的故事嗎?

  • @adamchen6518
    @adamchen65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要改革自己,還是放棄自己的權力來改革是辦不到的

  • @蕭證家-o1r
    @蕭證家-o1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還有1884年清法戰爭呀

  • @張錦峰-l3f
    @張錦峰-l3f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康有為歷史上的評價也很兩極
    也有人稱他為晚清第一偽君子

    • @josephchan8803
      @josephchan88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翁同龢表示不服

    • @陳昭翰-q7w
      @陳昭翰-q7w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之前有在明智維新篇時有阿睿這個問題,而阿睿則回覆:
      每個人對人品的定義都有所不同,如果要像樂毅 諸葛亮才算「人品過關」的話,那這世界上道德敗壞的人也太多了。
      希望這回複能幫你解惑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陳昭翰-q7w 哈哈哈~謝謝昭翰補充 :) 即使如樂毅、諸葛亮,你硬要挑人格上可以嘴的地方肯定也有,譬如:你可以嘴樂毅怎麼沒有跟燕國共存亡,放著自己家鄉被昏君惡搞;可以嘴諸葛亮,為了保劉禪而斬劉封……當你討厭一個人,要說他的壞,那肯定有東西可以講的

    • @Ayumix0930
      @Ayumix09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殺劉封那也要備備願意殺,皇叔自己有兒子劉封就已經是死定了。家天下時代有親兒子哪可能讓養子做大,劉封沒救二爺是死,救到二爺他還是要死的。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差的可遠了 日本明治維新 鬧了多久 內亂多久 經歷過多少鮮血與暴動才成功 而中國人自古就是餓死都不會反抗 怎可能改革成功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國唯一改革成功的商鞅變法 是再中央集權的秦始皇力挺之下才能成功 這種開國皇帝才有這麼大權力 一般皇帝都別想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改革就是改變現有的社會結構和法律 這必然會動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那種利益集團的反抗 皇帝都沒辦法對抗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獨裁者是一個集團 他並非一人能控制所有人 不懂得可以看獨裁者手冊 你改革肯定要動這集團其他人的利益 所以就算獨裁者也很難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習進平也想解決中國軍隊貪腐的問題 可是他上任十年了 沒什麼成效 為什麼 ? 因為這些軍隊高層的利益 你要動 軍隊就造反了 只能慢慢的削弱 可用這種速度 一百年也解決不了

    • @user-4264L
      @user-426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從底層的士兵到軍官到校官到將軍 所有人都分享著利益 你換誰都沒用 全身上下都爛了

  • @asl169
    @asl1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 查理蒙格
    科舉給了窮人階級翻身的機會,但卻激勵青年走向單一的應試教育。從小就拿著鐵鎚,錘起四書五經了。
    而更早出現於歐洲的雇傭兵集團、銀行家、無法繼承爵位的貴族次子階層,跟日本各個蕃都是要想辦法跟各種風險對抗的一群人
    博弈跟高風險也帶來獲利的機會與探索
    相反的,固定的成功SOP,可能只會走向共有財的悲劇

  • @jimmy200570
    @jimmy2005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袁世凱告密事件到底發生在戊戌政變之前還是之後?兩種說法都有。
    前者是明顯的選邊站,後者是維新派失敗後的自保。

  • @fubay1022
    @fubay1022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我建議參考雷家聖的《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他有不一樣的觀點。雷家聖認為,維新派那群人其實少了從政經驗,又誤信日本的「合邦」說法,想要與日本合併。慈禧是為了避免日本的陰謀,才不得不突然出面阻止這場「鬧劇」,否則大清可能就是第二個韓國。

    • @碧荷葉
      @碧荷葉 Год назад

      慈禧本來也是支持光緒推行改革
      無奈在康有為的政治改革下 政府實施內閣制
      慈禧一方擔心祖宗家法斷送於自己這一代
      一方看清光緒康有為的天真與糊塗
      內閣實施後的總理大臣是日本人 財政大臣是英國人
      也不想想那個日本人的老師教的奉行的是什麼?
      更不用說那位英國人是英國派來的間諜
      如果按照當時康等人的計畫 大權被日本人掌握 財政被英國人勒住 大清早就被分割成六國了!
      那還有現在的中國
      慈禧當時看的清楚 明白到自己死後 大清仍然危險 於是在自己臨終時派人讓光緒喝下毒藥一起離世!

    • @4isty420
      @4isty420 Год назад

      其实也有一些其他角度,这边有些史书也分析说当时的改革不能避开列强的因素,洋务派(慈禧和晚清四臣)当时所代表的利益是德法俄三国势力,而维新派只能选择日英美来推动改革,其中最明显的冲突就是俄日对于远东话语权的争端

  • @Akabane_Shutsugi
    @Akabane_Shutsugi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清廷想「師夷長技以制夷」,引進了外國技術和制度,也派出了人員出訪外國。但問題是,中央的核心成員(尤其守舊派)認為,在外務上,「只要拿出魔法小卡,沒有什麼辦不到的」,內政則又死握著權力不放,結果學不到三分樣,倒成了四不像。
    從甲午戰爭被日本看破手腳,用錢砸出來的北洋艦隊,領導階層根本沒有海軍資歷,留學歐洲簡直是旅遊團
    (人家日本在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都是ALL PASS,結果清國在甲午戰爭被死當);而嘗試君主立憲的結果也不讓人太意外,內閣成員幾乎被守舊派包辦,條文也是換湯不換藥,新政府根本一點也不新。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後來庚子補考又沒過,直接就GG了

  • @wychan7574
    @wychan757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主導日本明治維新的是一羣政治軍事上強勢的班底,包括萬人景仰的天皇,有雄厚軍力的薩摩長州潘等,足以抗衡所有反對/守舊派勢力。光緒康有為主的變法從一開始就是弱勢班底,光緒雖然有誠意,但無奈志大才疏,既無實權,作為異族之首形象也不討好,缺乏政治手段招檻一大班有理想肯賣命的知識份子支持,而且也無強大軍力作後盾,要依仗别有用心的機會主義軍閥袁世凱,結局可想而知。

  • @嘉郭-l6h
    @嘉郭-l6h Год назад

    變法圖強,只有秦朝商鞅變法500年。😊超長法規。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7:51我記得以前在上到這段時間的時候 就有張圖
    清政府派一些小孩去國外留學他們一開始還穿的很清朝服飾 但去了一陣子之後 不僅剪辮子又穿西服還信耶穌然後據說這些人被政府知道後就都被遣送回國了

  • @wan-cheng-chin
    @wan-cheng-chin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末代武士裡的勝元勝次阿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44國中的時候好像有上過他的文章

  • @黑燕-s3k
    @黑燕-s3k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因為日本武士都會九頭龍閃跟牙突啊(並沒有)
    ------------------------------------------------------------------------
    日本也在當時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在京都某個景點還有紀念碑),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類似但是相對的做法,日本比較像是西學為體和學為用,淺白的意象就像是明治時期穿西式軍服但是配戴武士刀這樣。
    但也不是說中國也該以西方為主體就一定會成功,張之洞的想法其實也牽涉到影片的觀念
    明治天皇透過變法取得權力,和議會共治,中國則是要透過變法分出中央的權力,其實哪邊的反對力量大不言可喻
    加上光緒以及中國維新派在實際政治力量上不足,才會讓戊戌變法沒成功吧

    • @yu-zhenhuang4456
      @yu-zhenhuang4456 2 года назад

      說到武士刀,明治時期局勢相對穩定後,制式佩刀其實全面改成西式的軍刀,中高階士族出身的軍警官則是能選配西式刀裝改傳統武士刀條的「舊軍刀」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維新派會贏,還是得靠飛天御劍流啊(整個畫錯重點

    • @yu-zhenhuang4456
      @yu-zhenhuang4456 2 года назад

      @@Herostory 說到神劍闖江湖,因為劇情時間在西南戰爭後,警察直接配武士刀的「拔刀隊」時代已經結束,齋藤一配「東西合璧」的舊軍刀可能更合理(拿西式劍型的日本刀牙突,就跟使用西洋軍刀突刺有八七分像?)
      也因為武士刀的傳統與當時白刃戰仍有戰術價值,日本軍警直到二戰結束,明顯比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兵員更偏好用刀劍,甚至還把日本傳統劍/槍術與法式擊劍/刺刀做組合

  • @蘇黎世阿嬷
    @蘇黎世阿嬷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有很重要的另一點原因是 民族矛盾 中國這邊是滿清貴族統治 驅除韃虜 反清復明 自清入關以來從未停止過 很難想象滿清統治者將權力下放漢人

  • @capixolucius4452
    @capixolucius4452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来说说我的认识与想法吧。我认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有以下的因素的不同的。
    1.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首先确立了一国只有一君的状况,这就使得改革有了最高责任者、或者叫他代表者、推动者、领导者--凭你用什么名称叫他。有了这个“者”,改革派就使自己的力量有了大义名分。大义名分,这个词对于当时的清国与日本,都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这场改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影响了人们对它的情感与立场接受度。我们先撇开清国,看看同样是日本,不同的时期的改革或者说是国家制度政策的制定,受到了大义名分这个词的什么影响。日本还是江户幕府末期的时候,对于攘夷这件事,各地藩主与藩士应该是比较一致赞同的;但是对于攘夷工作应该由谁主导,分歧就多了:在幕府朝廷二头并立、将军天皇“二主”共存的时代背景下,长州水户,它们以朝廷为尊,认为攘夷应该由天皇由朝廷来主导,而早期的土佐萨摩和会津桑名等藩,他们奉将军为主,他们认为只有将军才有资格发动攘夷。更有甚者如吉田松阴等人,宣扬“草莽崛起”,认为“将军诸侯至于公卿者,皆无心无力救日本”,只有有志的草莽之士,才能真正的救日本。你看,在国家危亡之际尚且能够因为“由谁来做”而内斗起来,那么何况是允许自己自主改革的放松时期呢?日本大政奉还之后,幕府没了,只留朝廷,戊辰战争后,将军没了,但天皇还在,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的日本,就不会有“谁是君,谁说了算”的困惑。但是反观清国,政府官僚不是改革的发动者和主体,他们必须有“君”的授意:那么,光绪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君,和慈禧这个垂帘听政的“君”,到底哪个是真正的君呢?光绪认为变法是不得不为之事,但慈禧不这么认为,那底下的官僚该听谁的呢?改革势必须要破点什么,而要破点什么的时候,需要明白要立点什么。可以先破后立,也可以先立后破。我认为,日本从黑船来航后,就对该破什么、该立什么很清楚,虽然可能不同的时期对象不一样,但每一个特定的时期上,维新派的那些志士们的目标是很清晰的。我不知道康梁等人的破立对象是否清晰,但我敢肯定,清国的政府官僚们对该立什么、该破什么肯定没有一个清晰坚定的认识。
    2.改革的环境:日本明治维新之时,是处于一个一无是处、一穷二白的情况,因为但想维新,必先复古,诸事恢复至“神武创业之始,无缙绅武弁堂上地下之别”。因此百废待兴,机遇万千。当时维新三杰各有新政府成立之后国家该先做什么事的分歧与争斗:木户主张应该先实现三权立宪,西乡认为应该先强军外扩,但是大久保和岩仓认为殖产行业才是首要的任务。其实岩仓使节团的考察时间是一延再延的,因为大久保深感国内是一穷二白,而惊叹于西方欧美的工业文明之强盛,到处都是自己可以学的,自己担心的不是没有新的东西可学,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说句题外话,在使节团出国考察的这段时间内,以西乡为首的留守官员们是十分憋屈郁闷的,因为自己根本无事可做。而反观清国,纵使清军在抵抗外强的战争中一败再败,在慈禧太后等人的眼里还是有着清国可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心态,这其实是一种包袱,也就是说,在反对派的眼里,清国是有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礼物的,背负着这些名为瑰宝的包袱,实在是没法做到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3.讲完了上面这点,我觉得还有一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决心与清国的是不同的。从如何协调分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改革是温和的革命,革命是激烈的改革。改革和革命,都是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当然也就会遭到反对。区别是,因为改革是温和的,所以就要采用协调的方法而不是暴力流血的方式--所以康梁等人会使用重新解释孔孟之书这种行为,来尝试说服那些保守的既得利益者,希望能够用这种温和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变法主张,大陆历来都是能改革就不革命,改革不行之后再寻求革命的路数,但是不革命而进行的改革是少之又少,有些观点留言提到商鞅变法算一个,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了。有些流言似乎认为这是康梁等人没有处理好利害关系的结果。那我们来看看日本,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之前,先有了名为王政复古的革命政变,再有了名为戊辰战争的革命战争。最后才开始了名为明治维新的改革变法。而且不要忘了,明治政府是由武士阶级创立的,但是明治政府在维新时同样有过没有处理好利益关系的例子,废藩置县,减少俸禄,引入征兵制,颁布废刀令,一步步地引起了各地不满士族的反抗、神风之乱、荻之乱、民权运动、西南战争,但是明治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种粗暴简单的方式:镇压。其实我们回过头看看,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同样也是通过先实施革命(政变)再进行改革的方式进行的,其结果也同样被认为成功了。因此总结来看,康梁等人的变法失败未必是因为无法协调好各方利益而导致的,因为更加没有协调好的日本确确实实维修成功了。这一点,我认为古罗马共和国的晚期,由格拉古兄弟、苏拉马略、凯撒庞培等人发动的改革和革命是如何改变罗马这个国家的,会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 @ChiangKai-shek蔣介石
    @ChiangKai-shek蔣介石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血酬定律。
    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都遵循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那么这个线索就是
    所谓的血酬定律.那么血酬定律是什么东西呢,从字面意思来讲,这个血就是指人的鲜血和生命,而酬就是指筹码和报酬,连起来说,这个血酬,就是指人的生命和鲜血作为报酬的这么一个铁的法则。最先发明这个词的人是中国大陆的一个作家叫吴思,他是在考察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之后总结出这么一个经验。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所谓的血酬定律这个词上面,我们要对他进行一些阐释和引申,从历史的规律当中来看出现在和未来的一些趋势,让
    如果我们把血酬解释为生命和鲜血带来的报酬,可能大家还是不太明白是什
    么意思,我们换一个方法来解释.所谓的血酬,就是指土匪强盗等等暴力集团以各种手段威胁人的生命,迫使对方用金钱来购买自己生命和活下去的权利。比如说民国时代,土匪横行,当时的不少土匪集团都是靠绑票等等手段来向有钱人勒索金钱,如果绑到一个富家女子就叫请观音;如果绑到一个有钱的男人,就叫拉肥猪;如果绑到有钱人家的小孩就叫抱童子.这些暴力集团从他们绑票对象身上赚来的钱,就可以称之为血酬或者是命酬.但是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对于出钱的一方来说,他们花钱购买的东西,原本是应该属于自己的最基本的生命权利.言下之意,所谓的定律想要成立,前提就是人的生命权就不能天然的属于自己,普通人的生命权是掌握在暴力集团的手里的.所以,血酬定律它是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商品交换是自觉自愿并且是平等的,人们花钱购买那
    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个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显然,血酬定律并不是经济学。它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中国社会自古以
    来一种潜行的规则。这个残酷的游戏规则延续至今,而且未来也将会持续地发生作用。对于老百姓来说,为了自己免受伤害,因此给一笔钱给土匪强盗这些暴力集团,这个就是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必须的选择.但于此同时中国老百姓还经常的需要花费第二笔钱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这笔钱不是给土匪的,而是给官府的.
    清代的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这本笔记里面就记载一个事情:明代崇祯
    十三年的时候,在皇帝出去祭天地的主干道的上面,要清除道路旁边的商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清除临时的违章建筑,一般的商铺都是被顺利的清除了,但是有一家贩卖烧酒的杂货店却没有人敢去清除,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店上面挂着一张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司设鉴堆设上用钱粮公署.也就是说这里是官方堆放皇上用的钱粮的地方.但其实,这里并不是什么堆放皇帝钱粮的地方.这个官方认证的所谓称号也受到宫廷里面太监的保护.他很有可能是店主和权力层勾兑的结果,是一个可以让他受到保护做生意的通行证。
    其实,这个就是现在中国人熟悉的领导挂名做生意,在商铺前挂上领导的题
    字或者是合影,就可以保护生意不受损害,让那些敲诈勒索的对象不敢轻易地下手.对于老百姓来说,血酬是一笔生命的成本.为了避免被收取血酬,也需要支付另一笔成本.总的来说,这笔钱是免不了要支付的.我们不禁要问了,这些血酬被,虽然这个血酬定律是自古以来维持中国社会大致稳定的一个基本结构,但
    是当帝国的统治逐渐地走向末期,帝国的力量开始削弱瓦解的时候,原有的血酬结构就越来越不稳固,最后血酬定律不再发挥作用,社会就正式进入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每个人都与他人为敌的时代.最后的代价,就是中国地区人口大规模地减少和帝国的灭亡.
    如果我们把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视为现代的鸦片战争,那么根据历史的周
    期,在此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会持续地受到冲击,最后会有很大的概率会走上晚清的道路.这样的一个历史周期,在21世纪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就有可能会出现。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正逐渐地走向一个大洗牌的时代。原有的血酬收割机逐渐动摇瓦解,整个社会将开始一场完全的格式化,人口将会像硬碟上的数据一样被轻松地删除掉.在这个时候,人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坐以待毙什么也不做,继续自己小清新的生活方式,纪以后,也就是进入了元明清的时代之后,血酬收割的路线就比之前更加的清晰、确实。那对于普通人来讲,能够向暴力组织花钱买命,用上交血酬的方法来保命的日子,还算是安稳的,它至少有对于未来比较稳定的预期。只要交了保护费就基本可以保平安.但是,当这种大收割的阶段到来的时候呢,交钱已经不能保命了,人们对于未来已经没有任何确定的预期,所以说姓名堪忧啊。
    那么这个大限之日还会到来吗?实际上,在中华帝国由盛转衰的衰弱期,这
    个铁的法则都会发挥作用,元末、明末、清末都是这样。我们以晚清为例,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中日甲午海战之前,中国比较大的内乱事件就包括:太平天国之乱、捻军之乱、陕甘回乱等等这些暴乱事件。光是太平天国这一个内乱事件,就估计造成了7000万人的死亡。而如果我们来看中国的总人口,1851年是4亿3000万,到1864年已经下降到2亿3000万,有接近一半的人口直接消失.在这个当中,除了天灾和饥荒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内乱.这两股叛乱势力都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来源于失地农民和流寇的农民军.
    ,如果民间的强盗集团和土匪野心更大一些,他们完全就可以举起大旗,宣称替
    天行道,直接反抗朝廷,成为民间起义的军队。这个就好像历史上的黄巢、朱元璋、洪秀全等等人一样。而地方豪强的山寨武装要保护自己的扩张势力,也会不断而地方豪强的山寨武装要保护自己的扩张势力,也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成为团练和地方军,比如说像清代著名的湘军淮军。地主军队和农民流寇军队,这两股力量不可避免的会爆发大型的军事冲突。这个时候呢,就是社会矛盾大激化,民间发生大收割的时候,韭菜们如果这个时候还希望依靠上交血酬来保命,已经是此路不通了。他们在这个时候。只能是在战乱中上交出自己的生命。到这个阶段就终于出现了鲁迅所说的“欲做奴隶却不可得“的情况.
    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大致是遵循了这个路线发展的,尤其是在西元13世
    ,具体来说就是具体来说就是那些坚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人,和讲求所谓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的书生,他们最后必然会成为牺牲品。那么第二个选择呢,就是主动地加入到这些暴力集团当中,成为施暴者,这样才能保命。
    我们现在经常说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增量时代进入到现在的存量博弈的时代.
    那么在这个时代,暴力性劳动的价值会大于生产性劳动的价值.换句话来说,做蛋糕的能力变弱了,分蛋糕和抢蛋糕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分蛋糕,抢蛋糕的主要力量是来自于暴力.
    我们也不要以为中国人天生都是乖乖的顺民,其实他们残忍嗜血起来的时候
    ,那个程度也是相当可怕的。实际上中国民间崇拜的所谓英雄人物大多数都是一些主张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流氓和土匪。近一点的就金庸的武侠小说,远一点的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等.我们就拿最有代表性的水浒传来说。书里面塑造的那些所谓的山寨好汉,他们成天是刀光剑影杀人如麻,表面上为的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但是在正义的幌子掩盖之下,那些梁山英雄确实在干嗜血的残忍勾当.我们翻阅一下水浒传里面的杨雄杀妻,李逵杀黄文炳等等的情节,你就能具体地感觉到这个嗜血的社会是非常残忍而现实的。
    中国的时代和社会,已经在悄然地改变,人们的心态和行动也不得不与时俱
    进,随之发生改变.中国人的一只脚,其实已经是迈进了新时代的大门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面对的情况就是上有暴力的官府,下有暴力的土匪.上有官下有匪,官匪同源。基层老百姓就夹在两者之间艰难的生活,压力山大。而与此同时像水浒传这种民间文学作品又时时刻刻在提醒老百姓:要么你就是拿起武器,聚义梁山成为暴力文化当中的施暴者.要么你就是一辈子温良恭俭让,成为暴力文化的牺牲品。除了这两个道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那么如果是你,你应该如何选择呢?
    好。

  • @tsingtak642
    @tsingtak642 2 года назад

    維新失敗後要多等100年,到改革開放才出現轉機

  • @wang8383
    @wang8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54喔 ∼ 阿睿乳滑 顛覆國家政權 🤣🤣🤣🤣

  • @呂心祐
    @呂心祐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很好奇,網路上會看到如果沒有秦始皇中國就會跟歐洲一樣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國家為何就不會說會跟日本一樣皇帝是吉祥物,在春秋戰國時周朝天子不也都是吉祥物嗎?假如中國的歷史走向跟日本一樣是否就有有變法成功的可能

    •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欧洲彻底分裂成诺干个独立的小国,而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大一统的国家,这有可比性。不要用今日的眼光看过去,因为这样子怎么看都是错误的,而忽略了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是世界的最强大国家这个事实,哪怕是清末,中国当时的gdp也是将近世界的1/3。一个制度实行了将近2000年,且取得很辉煌的成就,你今日把那个制度贬得一文不值?

    •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2 года назад

      根本不需要变法,亚洲大陆会成为第二个非洲大陆。

    •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国的错误就是缺乏侵略性,只想着做自己在东亚的天朝上国而不去征服世界。郑和下西洋比欧洲大航海早几百年,要是中国那会有想要殖民其他国家,估计今天有很多中东国家都会讲中国话写中国字。中国的历史走向和诺基亚手机的没落非常相似,同样有过不可一世的辉煌,同样缺乏改变的动力,同样墨守成规,同样在时代大洗牌时苦苦挣扎还是被刷掉。元朝和清朝都是野蛮民族打败先进民族,虽然带来了大片土地加入中国版图,也同时阻碍中国文明的进步,甚至是倒退。

    • @007TWKS
      @007TWKS 2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中國是五代十國或三國或春秋戰國 那樣反而會爭先恐後改革而達到富國強兵 中國不是笨而是太聰明 反而被聰明所誤 看看中共 從螺絲不會造 到現在自己研發了衛星跟核武 一切都是靠自己
      這是其他大國做不到的 也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在被封鎖下完成 只是共產黨的專制導致腐敗跟特權很嚴重 但89天安門後 只敢改革經濟 而政治則越來越專制

    •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台独课纲只能培养智障 2 года назад

      @@007TWKS 你骂别人臭不要忘记自己屁股也有💩,难道台湾没有腐败没有特权是吗?有统治阶级就会有腐败有特权,难道这是中共独有?最起码中共还不敢把走私美化成超买,没有像陈水扁这种贪污犯还能逍遥快活的。

  • @林定進
    @林定進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體認該隨時代進入改革的日本武士,怎讓我想到李連杰詮釋的清末佛山黃飛鴻,也有這種特質,該不會編劇有參考幕末武士的故事去寫出一個全新的黃師父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定進這個觀察很有趣欸!電影裡的李連杰跟歷史上的武人形象確實有滿大不同~至於答案嘛,可能要問徐克了 XDDD

    • @ChiangKai-shek蔣介石
      @ChiangKai-shek蔣介石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Herostory 大概是日本武士道VS中國俠義流氓精神,可惜這兩種道義是現代人不懂,如今現代人只不過是被國家和賭場資本市場主義所管理,人類實際上更像動物,已經遠遠不是於先秦人或神權國家一樣崇高的道德。

    • @Herostory
      @Herostory  2 года назад

      @@ChiangKai-shek蔣介石 每個時代都有那種時代風氣下會孕育出來的俠客,別氣餒!

    • @ChiangKai-shek蔣介石
      @ChiangKai-shek蔣介石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Herostory 在和平年代難以出英雄,天下要等待地方主義抬頭,當天下大亂就是出現英雄的最佳時機。

  • @meursault6289
    @meursault628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明治政府是推翻幕府的革命政權,清政府不是。單從這點看兩者推動改革的目的就注定不一樣,以致效果不同。其次,日本從培里叩關到結束內戰的西南戰爭只花了不到25年,日本短時間內統一,建立有效的中央政府才能將改革推行到全國,這也不是長時間分裂的清政府乃至民國政府可比的。

  • @007TWKS
    @007TWKS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或許匈奴或蒙古滅了歐洲 又當初沒有徐福 或秦朝實施仁政的現在 歷史就會改變了

  • @kevinishia
    @kevinishia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從幕末到明治維新,體制問題一直是核心關鍵:攘夷或倒幕、廢幕府改為公議,或最終剷除德川家勢力並進一步廢藩置縣,可以看到日本武士群體內都把日本生存跟體制問題綁在一起,新政府的正當性來自於改制強國,因此一旦決定走向制度西化,必然要推到底。清朝則已經有強大的中央,器物上的西化,對於保守派而言,既有體制問題不大,小修小補就好,為何要動到他們的核心利益?光緒、康梁等人更沒有政績或戰功累積的威信,難以真的彈壓守舊勢力,就算慈禧不政變,政令長期而言能否出北京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