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耳技術傳承 中慈師生四代同堂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сен 2024
  • 今天的健康醫點通來看,國內新生兒聽力障礙大約是千分之三,每年大約有2百到四百個寶寶需要植入人工電子耳。這一項措施,去年衛福部才通過健保給付。不過台中慈濟醫院其實從10多年前就關注這一項的醫療需求,已經完成100多例的電子耳手術,成功率百分百,而且這個部門還是師生四代同堂,實力堅強。
    電子耳病友陳語冬母親 胡靜:「他其實之前完全沒有語言,而且在他聽不到的時候,他完全離不開我身上。」
    小語冬三歲,兩耳都植入人工耳蝸,現在他能聽到聲音,和別人互動。
    胡靜:「醫生在哪裡?非常棒!而且他對很細小的聲音都能夠察覺。」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 吳弘斌:「他本身是鼻咽癌,因為電療之後聽不到聲音。」
    失聰原因不盡相同,但都因為這個醫療團隊而聽見。
    電子耳病友家屬:「感謝主任,讓他在各方面都很順心。」
    他們都在台中慈濟醫院完成電子耳手術,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一百例,成功率百分之百,許多患者加入電音俱樂部大家族,每年一次,病患、家屬、醫生一起郊遊踏青。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 吳弘斌:「把醫生跟病人之間的關係盡量打破,因為我們都是希望一起陪伴他們成長。」
    在患者心中,醫生改變自己的一生,是救命恩人。
    這個醫療陣容之所以深受信任,是因為師生四代同堂,有擅長各個領域的人才,又特別著重傳承。
    面對權威大老,年輕醫師連捕捉鏡頭都害羞。
    台中慈濟醫院住院醫師 曾信豪:「老師,再照一張好了,再麻煩您。」
    準醫師在醫院實習時,經常被嚴謹糾正錯誤。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 吳弘斌:「醫療我常說就是,我們能犯錯的空間很少,一旦犯錯,有時候是不可回頭的。」
    雖然常常被罵,卻心甘情願。
    台中慈濟醫院住院醫師 曾信豪:「會有一種安全的感覺,因為表示你在這個領域,你學到的東西是最好最棒的。」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周一帆:「他有個理論,你如果下一代的功力,只有八折好了,到第三代就剩第一代的一半,所以他意思說希望下一代,一定要有每個學生,當然希望發展得更好才好。」
    針對特殊個案,每三個月跨科別開會。
    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 吳弘斌:「現在一年我們上看四五十例。」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權振:「以前我年輕的時候,這些病患都是被當智障,被當智障好幾年以後,才知道是聽力的問題。」
    於是耳鼻喉科、復健科、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還有社服室,共同討論能提供病患哪些幫助。
    台中慈濟醫院社服室主任 林怡嘉:「他的確是有非常大的期待。 」
    這是一個門診空檔的中午,沒有病人在場,醫護人員仍然深入探討病因,為找出更周全的辦法而努力。
    採訪撰稿 李雅萍
    攝影剪輯 廖學信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