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傑的however怪音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9

  • @揚州夢
    @揚州夢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如果是跟足牛津字典的音標讀,是不會有 'w' 音的出現,因為重音是後面的 'ever' ,前面的 how 是非常輕的。除非 how 與 ever 都差不多的重,則很自然帶出 ‘w’ 來,不信?可以嘗試。舉另一例子:forever。音標是 fər'evə, 如按字典讀,那 ‘r'’音是會帶出來的。劉 sir 標榜的是牛津字典發音,所以批評高英語水平的人也讀錯,然而,香港教育從不強調什麼RP發音,只強調流利夠用就可以,所以很多高水平人的英語都很濃厚的香港味道。劉sir 是強調正宗RP發音,配合個人自然的聲線;而蕭叔叔則強調是英國RP腔調,希望讓人以為是個英國人在講話。

    • @ChuLowC
      @ChuLow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24 牛津字典的兩位配音員都為however讀出了w音,應該如何解釋?
      6:05 英國人Dr Geoff Lindsay指出音標沒有標示w的詞語,實際上有w音。”標榜牛津字典發音”的劉sir會否有可能錯誤理解音標,並誤導了觀眾?
      又,RP來自英國南部,“正宗RP發音”跟”英國RP腔調“應為同一概念?蕭叔叔發音比較像英國人,劉sir的“個人自然聲線”有相對濃厚的香港味道,我有沒有誤解你的意思?

  • @sunflower68668
    @sunflower686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对于however这部份,我认为刘家杰先生讲的是他在当时生活中面对面或者在讲话者不远(能听到讲话声)遇到的情况。这种直接听跟经过电子设备间接听的效果有不同。麦克风可以收录很细微的变化,电子放大器又可以将这次细节放大,一些在实际交谈中不易察觉的语音细节经过录放设备一处理便容易听得出。我读however是不带/w/音的。我相信刘家杰先生是指他反对那种主动加上个/w/音的情况,而不是指那种因为口型变换过程中瞬间出现(或者弱到听不出)的类似/w/音。
    我觉得对发音时没出现类似/w/音的话,不必刻意跟风去加/w/音,如果惯了是有少少/w/音,那可以继续这样读就好了,算是个人的发音风格。如果是真的加了个很清晰地/w/音,我觉得应该纠正。那种若有若无的/w/音是口型转换时自然有的,而且在气流足够弱、声带振动强度足够弱时,即使有口型转换,也是没有类似/w/音的。正如刘家杰先生在读however时,他在重读/e/前,气息有了个停顿,于是便完全没有/w/音的痕迹。如果在口型变换过程中,气流越强,声带振动越强,类似/w/音的音又会明显些。总的来讲,我认为在读however时,主动驱动嘴部的肌肉去发/w/这个音,这样加这个/w/进去是错误的读法。
    至于situation,我觉得刘家杰先生那个类似/w/音,是口型转换时产生的,他没有主动驱动口腔的肌肉去发/w/音。如果是面对面的交谈,我相信听到的会是个不易察觉的类似/w/音的音。

    • @sunflower68668
      @sunflower686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下的补充的见解是,however /haʊˈevə/中/aʊ/后是/evə/,flour /flaʊə/,/aʊə/处于结尾位置,如果/aʊ/转换到/ə/的过程中,在口型变换时,气息停顿明显则不自然,而且/ə/是弱元音,又处于结尾,在/aʊ/向/ə/转变过程气流变化少、声带振动变化不大,自然有个类似/w/音出来。就是早前的网友提出的“how 與 ever 都差不多的重”,不知道在下有没有理解错:“差不多重就是指声音的响度差不多大”,前后两个响音的响度差不多大时,从物理讲是连续发音时气流的出气量和流速比较稳定,声带振动输出的声能变化不大,就是讲没有气息的停顿,口型转换时继续发出声音,这个音就是类似/w/音的音。我读flour,即可以没/w/音,也可以带类似/w/的音。however中/evə/在/e/开始重读,而且有两个音节,不需要这么快“收工”,/aʊ/与/e/之间容易做个气息停顿。power、tower、coward、flower、flour,/aʊə/都是处于单词读音结尾或者将近结尾,气息停顿不明显,因为“已经准备收工”,更容易带出个类似/w/音的音。在几个单词在朗文字典电子版的例音,flower和flour没明显的/w/音痕迹,power 、tower有类似/w/的音。

    • @ChuLowC
      @ChuLow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sunflower68668 2:24 牛津字典的兩位配音員都為however讀出了w音,符合蕭叔叔解釋。我個人接受有w音,也接受沒有w音,兩種發音都常聽到,自己也會讀:其實兩三年前受到劉生這一集影響,信以為真,就開始很自覺地剎走了w音。但劉生強調w音是錯,是怪音,自己也很刻意剎停,一點w都沒有,有違hiatus常理,感覺不自然,我就不理解他的根據為何。跟上集談mistake一樣,我唯一想到的合理解釋是時代不同了,發音也演化了。
      我認為我們既然在談英語音標,就要有信心用清楚的音標標示所有發音或口型,我不接受“類似w音”這種畏首畏尾的稱謂(蕭叔叔也是這樣稱謂),再弱的w音也就是個w音。一般connected speech的vowel收尾都是j音和w音,教科書是這樣標示。

    • @sunflower68668
      @sunflower686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huLowC 我用类似/w/音,为的是指出这与完整地去发个/w/音有区别。似也有程度的,有似到十足十、很似……,我没对这“似”定下标准。同时,我讲它类似/w/音,因为我的见解是它是在口型转换时自然产生的,不是完整地去发一个/w/音。刘家杰先生读的however不带/w/音,我听起来是自然的,不知道你觉得怎样?我听了牛津、朗文的电子版字典中however的发音,用手机放的,不觉得有/w/音,觉得跟刘家杰先生的读音差不多。
      flower在朗文字典中,英音的没什么/w/的痕迹,而美音则带/w/音的痕迹。
      我讲这种/w/音是由口型转换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当口型去到最似/w/音这个位时,气息停顿便没有这个/w/音,气息不停顿便有这个/w/音,而且送气量越多,声带振动输出的能量越大,这个/w/音就越明显。不知道朱仁兄对在下这见解的看法如何?

    • @sunflower68668
      @sunflower686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huLowC牛津的however,我再听了很多次,恕小弟实在听不出有明显的/w/,我甚至不觉得带有/w/音的痕迹,我听到的/e/有很明显的重读效果,一个很清晰的以/e/音为起点的重读音,不受前面的元音的影响。

    • @sunflower68668
      @sunflower686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huLowC 关于mistake的读音,在mi与stake之间“砍开”就是现在牛津、朗文电子版中mistake读音的读法,在mis与take之间“砍开”便是刘家杰先生的读法。
      关于/s/后/t/、/p/和/k/的读音变化,后来我补全了我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