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楞嚴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4 ноя 2024
  • 【本集重點】
    顯見離見--
    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
    錯認眼識(妄識)為見性
    《大方等大集經》若有言語,則有滯礙,若有滯礙,則是魔界。
    關鍵字:淨色根、#浮塵根、#依緣、#眼識九緣生、#第 一義諦、#世俗諦
    00:05:10 眼識產生之條件舉例
    00:10:20 阿難錯誤定義了見性之義
    00:15:00 日常常說隨緣,在因緣法來說則會積極的因上努力,但盡力後不如預期又會消極地說隨緣吧!落入宿命論。這是福報的問題嗎?
    00:23:40修慈心觀可以迴向給關係不好的人,會改善之間的關係。禪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
    【經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云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云何。
    佛言。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
    【問題討論】
    Q1.日常常說隨緣,在因緣法來說則會積極的因上努力,但盡力後不如預期又會消極地說隨緣吧!落入宿命論。這是福報的問題嗎?
    Q2.修慈心觀可以迴向給關係不好的人,會改善之間的關係。禪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
    【關於我們】
    ❤️圓道禪院官網:yuandaoworld.org/
    ❤️寶嚴國際佛學研修院學習平台:www.baoyanedu....
    ❤️圓道禪院Podcast:yuandaoworld.o...
    ❤️RUclips :
    👉見輝法師閱藏居 / @見輝法師閱藏居
    👉寶嚴國際佛學研修院 / @baoyanglobalbuddhists...
    ❤️Facebook:
    👉見輝法師閱藏居:www.facebook.c...
    👉圓道禪院: / yuandaochanyuan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8

  • @傅素娥-w6i
    @傅素娥-w6i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佛法無人說
    雖慧不能了
    感恩見輝法師
    悲智雙運的開示!
    感恩所有一切點亮光明正念心燈的法師,比丘,比丘尼,還有共同學修的居士!

  • @joypek888
    @joypek8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傅素娥-w6i
    @傅素娥-w6i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恭敬頂禮讚歎見輝法師悲智雙運的開示!
    法喜充滿 受益無窮
    見輝法師福慧兩全
    悲智雙運,有緣聽聞見輝法師的開示,真是三生有幸!感恩不盡.........
    以德報怨是修行歷程中,困難度最最高的一大難題!

  • @傅素娥-w6i
    @傅素娥-w6i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剎那無間的正念
    堅持努力不懈可以回歸原來本自具足,渾然天成的靈明覺性,妙用無窮.........
    感恩見輝法師慈悲開示!

  • @PatricyChang
    @PatricyCha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否定不是要推翻,而是要超越它。應無所住,而能自在的用運用其心。善用因緣努力向上。勤修善法,勤修善根,補足福報。

  • @普济-i5w
    @普济-i5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阿弥陀佛。谢谢见辉师父开示及出家在家视屏幕后所有。
    佛说四种缘皆因4种因。
    除空,除明,除心,除眼。
    第一义如
    眼见不碍心知相。
    心也不碍明现相知。
    明也不碍空无,空亦不碍明照。
    如是觉性于第一义而不动。
    所以者因四种因除而能通达第一义。除是方便不是定义。(知了就离也可)
    ^说通及心通。如照处心空。/
    此是本亲历。
    做事比说是还多就对了。
    二十四时无有间断。
    感恩见辉师父的因缘讲楞严经。
    感恩佛陀及诸当时的因缘诸大菩萨尊者因而有楞严经的法。
    七年前39岁刚接触佛法几月。
    不知如何入?结果就醒了八个月。
    二十四小时都是醒着,身也不累不困不病。真好。但是因为不知如何做到的?如何跟更多人分享?就退了觉醒。找了七年。
    刚刚看了啊难讲佛常说的四种缘?
    其实是四种因。才让我看清了这道路。

  • @chia101
    @chia1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妙法蓮華經》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了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靜心,返照回光,坐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須臾之間,是可以成佛的。故《楞嚴經》中阿難尊者曰:「不歷僧祗獲法身。」(節錄虛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