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嗯~用非常易懂的說法讓人能了解,真不錯的影片🤗比起那些老叫人不要用手,又只會說一堆理論的好太多了…好想跟他們說…難道要腳打球嗎🤣
完全命中目前的問題,謝謝Louis!
加油🎉🎉🎉
其實不是hold住而是身體釋放,其實不管是職業選手還是NCAA的選手,現在都更流行身體釋放這種打法,只要不斷地轉動手就會自然地在桿頭前面而自然的收桿,hold住的就只有切桿而已。
我打了 34年高爾夫球也 turn pro 了很 20年 100% 認同 Louis 說的
非常淺顯易懂 感謝
謝謝您🎉🎉🎉
Louis教练,是否短杆比如100码以内更适合手腕不动,用身体整体性去做3/4挥杆,长距离可以用增加制动和释放的方式去增加距离,但是可能会损失精准性?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还是说都应该用一样的挥杆方式?
讲的非常好,谢谢louis
感謝您的支持 謝謝
For impact we have to use energy from dantian to synchronise the arms n body movement for maximum power-correct?
謝謝分享教導👍👏
感謝您觀賞與支持🎉🎉🎉
谢谢!
很实用,完全正确!
想請問老師,右手回正釋放球都容易呈現偏左蠻嚴重,這個應該怎麼去做修正?謝謝🙏
国内app云高高尔夫 上面怎么都是您的视频
好奇只用旋轉擊球會讓擊球更穩定嗎,不考慮打不遠的話,因為好像也是有看到選手是這樣擊球
的確是不同,沒有對錯,以前有拍過類似的解說,之後再拍攝新的再詳細解說。謝謝
總覺得我的一號木桿頭速度(103mph左右)沒辦法反映在球速上(143mph),擊球效率都在1.4以下,落地距離也只有230碼,看自己揮桿的錄影,的確沒有翻手腕,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沒有用手腕釋放,所以擊球效率都很低?
您的說法也是太過於科學,也就是球出去速度跟smsh,別刻意強調。那是現象,很多的問題都在於沒有放在重點,導致無法進步。好比說你說擊球效率,一定要1.5就會打72桿,實際這可能不是你現在打不好的原因,這樣懂嗎?
汪老師也說過:'不用手打球是騙人的',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因为喜欢教练的声音而关注了教练的频道
用swing 而不是用手出力才是正確 否則更本控制不了
一直出现击球前提前起身,想改改不了,怎么办呢教练🙏
去看一下老虎伍兹每次做的动作,绝对有帮助
下盘要压住
我一号杆只能打120-150😢
试挥就对 一打就废
😂😂😂
明兒個, 俺去試試這個新招⋯ 靜候佳音⋯⋯⋯⋯⋯⋯⋯
這就是保持60度的揮桿平面就可以收捍
老師,所以不要亂說用手出力會 害死學生所以老師全國打球的時候有往左蓋的現象,就是因為用手在練習場跟在球場打球是不一樣的老師你了解嗎?
教練講的自然用力手肘加手腕回正打法在業餘來說代表要大量、定期的練球吧。我沒有職業選手的大量時間專注於此,這種看起來姿勢漂亮的打法,對假日球友來說,不穩定的節奏跟每次不一樣的回正,不是左拉左勾就是大右曲。這是我常看到同組球友的現況😂😅
這就是問題所在,在您的想法會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所謂的認真上的〔標準〕但回到真是實際面是要下場把成績打好,而還沒有下場一直練習轉肩轉跨等等的東西,往往這些人下場肯定沒有好成績,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狀況,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沒有練好轉肩轉跨等等導致成績不好,然後繼續練習可能兩周剩至一個月再去下場,會發現還是一樣,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換教練,二放棄。回到您剛剛說的回正不回正這就是關鍵,而且是本能反應,好比你投籃,短了你會知道要用力,用力過頭你會知道要輕一點,所以都是要練習的,而把手感變強才是真正的變強。沒有不練或少練的方法就會進步的。🤣
其實大部分的人是出現身體協調性問題,因為高爾夫擊球本來就違反人體自然運動規律。人體正常全力揮擊是如同棒球打擊者,右打者左腳會瞬間跨部,而後藉由下盤力量帶動上身轉動揮擊,任何運動都是如此,但高爾夫擊球有個關鍵是下盤站穩,而非往前跨步,因此上桿時上半身轉動幅度較大,下盤並未轉動,所以下桿時不可能由下盤先出力發動,而是直接有上身先發動下桿,當桿下到身體轉正時,下半身才有辦法順勢左轉發力。所以手臂力量和穩定度很重要。所以結論就是,打高爾夫球是用手擊球,不是用腰、用屁股打球,要用手用力打、拼命打、死命打,下盤是身體回正後才順著慣性發力並轉移重心,而不是一開始下桿前就由下半身發動。這是身體協調性、節奏性問題,跟技術是兩件事,而這也是為什麼高爾夫擊球容易導致膝蓋關節磨損受傷的原因。
高爾夫球跟棒球的擊球的發力順序基本上一樣的,旋轉的順序基本都是由下盤開始然後順序往上。高爾夫球選手大部分膝蓋的問題是半月板撕裂傷,那個是過度旋轉衝擊引起的
@@itonylee1 一個是靜止的球,一個是移動的球,兩者當然不同。棒球無論是開放式打擊或封閉式打擊,預備動作雙腳不會平行向前,身體不會先往後方旋轉,揮擊前,前腳也會會有跨步動作而後由下半身帶動上半身,這也是為何棒球選手強度更大但高爾夫球選手膝蓋磨損情形比棒球選手嚴重的原因,就是預備姿勢不同,如果棒球和高球發力方式一樣,那每位棒球選手來打高爾夫球不就都可以打500碼去了⋯?高爾夫上桿時上半身轉動,但下半身不會跟著轉,所以當上桿屈腕向後時,開始下桿你不先動上半身,你下半身怎麼發力?當然是球桿開始下桿移動時,下半身才會開始作用,而不是桿還在後不動就開始扭腰轉臀重心轉移然後下桿,這種差別是瞬間的事,是棒球的打擊方式,當然啦⋯,我所謂上半身先發動轉正,不是指桿下到一半的意思,是指身體ㄧ轉動回正時,下盤就要開始發力帶動上半身。我看太多人老想著下半身發力,球桿都還在身後不動就開始抖臀扭腰,
@@fengyi63 首先,膝蓋磨損跟膝蓋的半月板撕裂傷是兩碼事,膝蓋磨損是指膝關節軟骨長期使用磨損了,這運動員跟老人家都很常見,走路或是跑步多,或是用的多就會。而半月板撕裂傷是不管是棒球選手跟高爾夫球都很普遍,自己可以去查下 meniscus tear。至於棒球選手是否打高爾夫球能擊的遠,這是事實,美國大聯盟球員 Mike Trou 高爾夫球的開球木球速可以達到 184 mph,比較起來 PGA 的平均開球木球速為 170 mph,所以確實棒球球員打高爾夫球能打遠,這些都是網上可以查的到的數據。大聯盟目前全壘打的紀錄是 500呎不是碼,差不多就是 166 碼,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推算出500 碼的距離?
@@fengyi63 你这顺序全错了,高就是胯先扭转带动腰和胸,这样才省力打得远,甩鞭一样把杆头甩到球上,职业高手正面慢动作发力顺序一清二楚
@@user-hm8hd2nc6u 你去多看幾支影片吧⋯,這跟你上桿時上身轉動多大及屈腕球桿多後有關。跟你省不省力無關,這是穩定度問題,還有我說的是「發動」下桿擊球時,上半身先動,上半身稍轉回時,下半身才才會穩定的發力,也才有下桿遲延的皮鞭式揮擊,下半身發的力是爆發力,而當你球桿和身體都在右後不動,你下半身能轉反方向發力?這是人體物理運動基本原理,當然,你身體太硬,柔軟度不好,肩膀轉腰沒轉,你當然直接用下半身發力帶動上半身就好,但你擊球下半身就是沒用出爆發力。你打過棒球嗎?你看看投手蓄積全身力量是先拿球向後還是先轉腰?
'promosm' 😡
嗯~用非常易懂的說法讓人能了解,真不錯的影片🤗比起那些老叫人不要用手,又只會說一堆理論的好太多了…好想跟他們說…難道要腳打球嗎🤣
完全命中目前的問題,謝謝Louis!
加油🎉🎉🎉
其實不是hold住而是身體釋放,其實不管是職業選手還是NCAA的選手,現在都更流行身體釋放這種打法,只要不斷地轉動手就會自然地在桿頭前面而自然的收桿,hold住的就只有切桿而已。
我打了 34年高爾夫球
也 turn pro 了很 20年
100% 認同 Louis 說的
非常淺顯易懂 感謝
謝謝您🎉🎉🎉
Louis教练,是否短杆比如100码以内更适合手腕不动,用身体整体性去做3/4挥杆,长距离可以用增加制动和释放的方式去增加距离,但是可能会损失精准性?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还是说都应该用一样的挥杆方式?
讲的非常好,谢谢louis
感謝您的支持 謝謝
For impact we have to use energy from dantian to synchronise the arms n body movement for maximum power-correct?
謝謝分享教導👍👏
感謝您觀賞與支持🎉🎉🎉
谢谢!
很实用,完全正确!
想請問老師,右手回正釋放球都容易呈現偏左蠻嚴重,這個應該怎麼去做修正?謝謝🙏
国内app云高高尔夫 上面怎么都是您的视频
好奇只用旋轉擊球會讓擊球更穩定嗎,不考慮打不遠的話,因為好像也是有看到選手是這樣擊球
的確是不同,沒有對錯,以前有拍過類似的解說,之後再拍攝新的再詳細解說。謝謝
總覺得我的一號木桿頭速度(103mph左右)沒辦法反映在球速上(143mph),擊球效率都在1.4以下,落地距離也只有230碼,看自己揮桿的錄影,的確沒有翻手腕,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沒有用手腕釋放,所以擊球效率都很低?
您的說法也是太過於科學,也就是球出去速度跟smsh,別刻意強調。
那是現象,很多的問題都在於沒有放在重點,導致無法進步。
好比說你說擊球效率,一定要1.5就會打72桿,實際這可能不是你現在打不好的原因,這樣懂嗎?
汪老師也說過:'不用手打球是騙人的',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因为喜欢教练的声音而关注了教练的频道
用swing 而不是用手出力才是正確 否則更本控制不了
一直出现击球前提前起身,想改改不了,怎么办呢教练🙏
去看一下老虎伍兹每次做的动作,绝对有帮助
下盘要压住
我一号杆只能打120-150😢
试挥就对 一打就废
😂😂😂
明兒個, 俺去試試這個新招⋯ 靜候佳音⋯⋯⋯⋯⋯⋯⋯
這就是保持60度的揮桿平面就可以收捍
老師,所以不要亂說用手出力會 害死學生所以老師全國打球的時候有往左蓋的現象,就是因為用手在練習場跟在球場打球是不一樣的老師你了解嗎?
教練講的自然用力手肘加手腕回正打法在業餘來說代表要大量、定期的練球吧。我沒有職業選手的大量時間專注於此,這種看起來姿勢漂亮的打法,對假日球友來說,不穩定的節奏跟每次不一樣的回正,不是左拉左勾就是大右曲。這是我常看到同組球友的現況😂😅
這就是問題所在,在您的想法會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所謂的認真上的〔標準〕
但回到真是實際面是要下場把成績打好,而還沒有下場一直練習轉肩轉跨等等的東西,往往這些人下場肯定沒有好成績,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狀況,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沒有練好轉肩轉跨等等導致成績不好,然後繼續練習可能兩周剩至一個月再去下場,會發現還是一樣,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換教練,二放棄。
回到您剛剛說的回正不回正這就是關鍵,而且是本能反應,好比你投籃,短了你會知道要用力,用力過頭你會知道要輕一點,所以都是要練習的,而把手感變強才是真正的變強。
沒有不練或少練的方法就會進步的。🤣
其實大部分的人是出現身體協調性問題,因為高爾夫擊球本來就違反人體自然運動規律。
人體正常全力揮擊是如同棒球打擊者,右打者左腳會瞬間跨部,而後藉由下盤力量帶動上身轉動揮擊,任何運動都是如此,但高爾夫擊球有個關鍵是下盤站穩,而非往前跨步,因此上桿時上半身轉動幅度較大,下盤並未轉動,所以下桿時不可能由下盤先出力發動,而是直接有上身先發動下桿,當桿下到身體轉正時,下半身才有辦法順勢左轉發力。所以手臂力量和穩定度很重要。
所以結論就是,打高爾夫球是用手擊球,不是用腰、用屁股打球,要用手用力打、拼命打、死命打,下盤是身體回正後才順著慣性發力並轉移重心,而不是一開始下桿前就由下半身發動。這是身體協調性、節奏性問題,跟技術是兩件事,而這也是為什麼高爾夫擊球容易導致膝蓋關節磨損受傷的原因。
高爾夫球跟棒球的擊球的發力順序基本上一樣的,旋轉的順序基本都是由下盤開始然後順序往上。高爾夫球選手大部分膝蓋的問題是半月板撕裂傷,那個是過度旋轉衝擊引起的
@@itonylee1 一個是靜止的球,一個是移動的球,兩者當然不同。棒球無論是開放式打擊或封閉式打擊,預備動作雙腳不會平行向前,身體不會先往後方旋轉,揮擊前,前腳也會會有跨步動作而後由下半身帶動上半身,這也是為何棒球選手強度更大但高爾夫球選手膝蓋磨損情形比棒球選手嚴重的原因,就是預備姿勢不同,如果棒球和高球發力方式一樣,那每位棒球選手來打高爾夫球不就都可以打500碼去了⋯?高爾夫上桿時上半身轉動,但下半身不會跟著轉,所以當上桿屈腕向後時,開始下桿你不先動上半身,你下半身怎麼發力?當然是球桿開始下桿移動時,下半身才會開始作用,而不是桿還在後不動就開始扭腰轉臀重心轉移然後下桿,這種差別是瞬間的事,是棒球的打擊方式,當然啦⋯,我所謂上半身先發動轉正,不是指桿下到一半的意思,是指身體ㄧ轉動回正時,下盤就要開始發力帶動上半身。我看太多人老想著下半身發力,球桿都還在身後不動就開始抖臀扭腰,
@@fengyi63 首先,膝蓋磨損跟膝蓋的半月板撕裂傷是兩碼事,膝蓋磨損是指膝關節軟骨長期使用磨損了,這運動員跟老人家都很常見,走路或是跑步多,或是用的多就會。而半月板撕裂傷是不管是棒球選手跟高爾夫球都很普遍,自己可以去查下 meniscus tear。至於棒球選手是否打高爾夫球能擊的遠,這是事實,美國大聯盟球員 Mike Trou 高爾夫球的開球木球速可以達到 184 mph,比較起來 PGA 的平均開球木球速為 170 mph,所以確實棒球球員打高爾夫球能打遠,這些都是網上可以查的到的數據。大聯盟目前全壘打的紀錄是 500呎不是碼,差不多就是 166 碼,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推算出500 碼的距離?
@@fengyi63 你这顺序全错了,高就是胯先扭转带动腰和胸,这样才省力打得远,甩鞭一样把杆头甩到球上,职业高手正面慢动作发力顺序一清二楚
@@user-hm8hd2nc6u 你去多看幾支影片吧⋯,這跟你上桿時上身轉動多大及屈腕球桿多後有關。跟你省不省力無關,這是穩定度問題,還有我說的是「發動」下桿擊球時,上半身先動,上半身稍轉回時,下半身才才會穩定的發力,也才有下桿遲延的皮鞭式揮擊,下半身發的力是爆發力,而當你球桿和身體都在右後不動,你下半身能轉反方向發力?這是人體物理運動基本原理,當然,你身體太硬,柔軟度不好,肩膀轉腰沒轉,你當然直接用下半身發力帶動上半身就好,但你擊球下半身就是沒用出爆發力。
你打過棒球嗎?你看看投手蓄積全身力量是先拿球向後還是先轉腰?
'promosm'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