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ducts sold in China are different products compared with similar Names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s true for Toyota and VW. By repeatind the experiment with same models but european or US variants .. might produce totally different results..
China VW is local joint venture compan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rice competitive they have to cut the material to lower down the cost. Rest assured that the EU and US VW are more "solid" than the China one because the EU and US have more strict rule long time ago. China in recent years only implement strict rules on crash test. Most local car brands fail the crash test big time.
Why didn't you share the forces coming to the puppets? After all, what interests me after such an accident is not the damage to the vehicle, but the damage to me. These values are written in the IIhs results (small overlap) and the forces on the driver seem much lower in the corolla, so the vehicle sacrificed itself as it should and protected the driver.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and I als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Some studies show that initial stiffnes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sk of injuries (inside the vehicle) [1]. But other studies also indicate there's no such correlation [2, 3]. And, if you increase the stiffness of your car, it will definitely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for pedestrians [4]. This is the reason why Japan has manufacturing laws restricting initial stiffness. I also believe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should not be used to evaluate this case study or qualitative analysis, which can result in a bias. And, I agree with you that sensors in those dummi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o explore than damag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In NCAP [5] or other crash tests, most of the sensors are located inside the dummies. This is because all the standards are about people, including drivers, passengers, pedestrians, and safety systems. [1] Blum, J. J., Scullion, P., Morgan, R. M., Digges, K., Kan, C. D., Park, S., & Bae, H. (2008). Vehicle relat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jury outcome in head-on collisions. Annals of advances in automo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utomotive Medicine. Annu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52, 131-140. [2] Croft, Arthur & Freeman, Michael. (2005). Correlating crash severity with injury risk, injury severity, and long-term symptoms in low velocity motor vehicle collisions.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11. RA316-21. [3] Linger, Steve. (2017). NO CORRELATION VEHICLE DAMAGE AND BODILY INJUR. www.linkedin.com/pulse/correlation-vehicle-damage-bodily-injury-dr-steve-lininger/ [4] Davies HC. Exploration of the stiffness profiles of modern cars in pedestrian impac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3;227(6):812-821. doi:10.1177/0954407012465043 [5] EURO-NCAP: www.euroncap.com/zh
These people have no idea what they are doing. They want to make some point of whatever the US can do, and they can do it too. To point out something funny… They have two unrelated classes of cars for a head-on (Jetta (Midsize) vs. Corolla (Compact)), Of course. Corolla performs poorly vs. Jetta. Suppose Jetta lost to Corolla head-on. I am sure VW will call the producer to delete the episode or re-correct the issue. Hahaha, BTW, all these vehicles are made in China, not the global version; they manufacture a little differently. So don't take them too seriously-enjoy the show.
If you watch some older car vs new car crashes like 1960 vs 2000, the older car basically disintegrates because the lack of reinforcements, dont think it would have been that bad if it was 1960 vs 1960.
比起車體損壞,大家其實更想了解駕駛與乘客受力情況,到底車體潰縮與人員受力情況有沒有具體關聯,若有關連其影響幅度與具體成效究竟如何? 有量化的數據比起單純看車體外觀更能讓人信服。而想要得到這個結果在同樣執行一次撞擊實驗,只需在假人身上與各處關節再貼上動力計即可,如此高成本的測試居然沒有做到這點,實在令人懷疑到底是沒有做,還是因為數據結果與影片想要呈現的效果相左而不想公開。
你怎麼不說是結果會讓車廠名譽嚴重受損而不公開?要懷疑應該兩邊懷疑而不是單方面。
A柱都弯了还说啥……座椅都跑了……
你是說哪一家廠商啊? 這部影片內容呈現的撞擊後車體形貌已經把豐田踩在地上磨擦,公布數據也不過是多踹一腳,並不會改變被踩在地上的既有事實;所以你是說作者擔心福斯廠商名譽受損嗎...XD,也有可能作者根本沒這方面的知識背景啦。
豐田本來就是塑膠車,誰不知道呢。
@@ginvt 這只能說明設計理念不同,畢竟專門的評測機構給了高分,重點在於有沒有保護到乘客。如果你有留意到,別的留言串,尤其是外語的都提到了相同的疑問
碰撞测试一向都是以车内驾驶员和乘客头部,颈部,躯干,腿部受力来评分的。从来都不是以车损害程度评分的。
侵入性测试可以让你知道如果速度超过测试的速度。哪个车更能把人直接夹死……
首先 中学物理,两个运动物体相撞,重量轻的吸收的能量多。你在一辆车里面多放几个沙包,都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捷达比卡罗拉重100公斤,本身测试就不公平。
第二,你说的侵入测试,指的是和固定柱子从侧面相撞。和两辆车对撞没有一点关系。两辆车侵入测试的数据都有。
第三,新捷达和卡罗拉C-NCAP的完整成绩在那里,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x_Il_x 你的10公斤麵團撞5公斤鐵球,會是鐵球吸收能量?鐵球扁了嗎?不要搞笑了。除非你的麵團體積是跟鐵球一樣大,這樣麵團的密度高硬度才會更加硬。
所以不管你的車多坐幾個人還是多載幾包米幾個沙包,也不會改變車架的硬度,扁的還是一樣不會變成對方的車。
@@linnes00 你是测试面团撞汽车么
@@x_Il_x 就不同硬度碰撞的測試。多載幾個人本來就不會改變車架的硬度。不然你載幾十個人去撞卡車後斗,卡車斗都被你壞,你的橋車完好無損嗎????
小学的时候放学看到路边一辆奥迪和一辆本田撞一起,奥迪只是保险杠掉下来,本田车头却直接凹进去了,我绕到车后才知道那是本田,这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后还记得😅
我老爸的是 VOLVO 940,當時被HONDA CIVIC 追尾.....一樣事後保桿受傷,CIVIC 整個車頭都縮了
@@jackie6021 思域和沃尔沃比,都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沃尔沃,萨博真是好车
明明车内有假人,但是假人的安全性完全不提,车内乘客是不是安全才是关键
光是altis後座椅子整個翻起來就知道根本不安全,要是後面有小孩做安全座椅不就連同安全座椅一起往前撞去了
丰田车的假人都流血了
假人若要有感測器,損一台約2000萬台幣或人民幣450萬。那麼兩台對撞就是4000萬或人民幣800萬。節目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成本!
對 除了碰撞測試 假人安全性也是關鍵之一
A柱变形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了
豐田輸了是預料之中😆如果它能贏,那就是神車了😜
有沒有中共車與德共車的測試?
現在正面或25%正面撞都有不錯的防護,要撞側面跟追尾後撞才是王道
這節目分析很正面.不會像前些年解說.不明設計理念光憑表面慘烈成度評論.很好.很深入.且專業。
不应该看变形量,从物理角度出发更多的变形量对车内人员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因为车内人受到的力越小。当然不是说车被压扁了就好,是在驾驶舱人不受挤压的同时变形量多保护作用更大。一个直接的测量方法是对假人受到的力进行测试。如果比驾驶舱坚固性,可以直接对座舱进行形变挤压,看哪个能在变形前顶住更大的力就可以了。
都經過駕駛艙了難道沒意識到人體也是受力傳遞路徑嗎?你讀文科的嗎?兩車對撞時還要考慮到的剛性就會產生反作用力,剛性較弱的一方勢必承受較大的反力,想想看是哪邊嚴重吧
@@zhong-rangyu6704 LMAO 上来就问是不是文科生引战吗。那我告诉你我发表的物理文献恐怕比你度过的理科书都多。汽车的设计是让前后更容易形变,这样撞击的时候平均受力会更小。我完全不同意你说的刚性较弱的一方承受较大反力,事实正好相反。通过你的语言表达我反而更觉得你像是一个啥都不太会的"理科生“。并且修辞手法上十分的"文科生”。
@@zhong-rangyu6704 不要告訴我,如果接受測試的是真人,你會比較想坐toyota,而不是大眾
@@zhong-rangyu6704其實你就是在崩潰不想承認豐田爛而已
@@imissyou0423真的不好说,你可以去看看 cybertruck 流出的碰撞测试,最低的形变是会被全网喷惨的
丰田全车结构变形是有原因的,车主都走了,根本不需要考虑修车的问题。
真幽默 笑死
你還要修另一台?你腦袋也被撞走了吧
真實
关键是看人员伤害情况,车撞成这样,都要报废的
我们看车怎么样,真正的应该关注人怎么样,所以碰撞试验专业的应该看车里的人怎么样。
@@langjoejian3327 别看了车难看里面的人数据必定差,他这个是不完整的搬运的,假人是有数据的,结论就是不管吸能与否,车子撞得越难看假人数据越差
@@langjoejian3327 门都开不了 SOS 都没反应 车里的人烧死了门都打不开 还人怎么样?笑死我了 不是别人 是雷克萨斯ES
@@jiewu4191 really?
"用全身的結構來吸能" ...這個好笑...🤣
高情商:全身结构来吸能。
低情商:整个车从头到尾都撞烂渣渣了
整車都是潰縮區啊,必要時乘客也可以拿來吸能啦
我开沃尔沃和丰田, 和通用都撞过。感觉丰田特别脆软。丰田的溃缩是针对碰撞双方的。它即保护了自己驾驶舱, 也保护了我的车头。日系的安全是针对道路上所有车辆的。道路上日系越多, 确实越安全。日本车企成本更低, 日系修理厂维修利润更高。沃尔沃的修理厂却很难赚钱。
The products sold in China are different products compared with similar Names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s true for Toyota and VW.
By repeatind the experiment with same models but european or US variants .. might produce totally different results..
Another salty toyota owner
@@yz758 fyi: I own VW Tiguan, ea189 diesel gate .. ☺️
China VW is local joint venture compan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rice competitive they have to cut the material to lower down the cost. Rest assured that the EU and US VW are more "solid" than the China one because the EU and US have more strict rule long time ago. China in recent years only implement strict rules on crash test. Most local car brands fail the crash test big time.
Ture. Not really euro produced cars
no sensor to detect the attack in this experiment
卡罗拉不解锁会不会因为测试时车没有通电?正常通电开车时传感器会不会马上解锁?
Why didn't you share the forces coming to the puppets? After all, what interests me after such an accident is not the damage to the vehicle, but the damage to me. These values are written in the IIhs results (small overlap) and the forces on the driver seem much lower in the corolla, so the vehicle sacrificed itself as it should and protected the driver.
The puppet is safe. If the door can't open after crash you're dead. The forces are equal.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What interests us more is the damage to the passenger.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and I als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Some studies show that initial stiffnes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isk of injuries (inside the vehicle) [1]. But other studies also indicate there's no such correlation [2, 3]. And, if you increase the stiffness of your car, it will definitely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for pedestrians [4]. This is the reason why Japan has manufacturing laws restricting initial stiffness. I also believe th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should not be used to evaluate this case study or qualitative analysis, which can result in a bias. And, I agree with you that sensors in those dummi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o explore than damag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In NCAP [5] or other crash tests, most of the sensors are located inside the dummies. This is because all the standards are about people, including drivers, passengers, pedestrians, and safety systems.
[1] Blum, J. J., Scullion, P., Morgan, R. M., Digges, K., Kan, C. D., Park, S., & Bae, H. (2008). Vehicle relate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jury outcome in head-on collisions. Annals of advances in automo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utomotive Medicine. Annu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52, 131-140.
[2] Croft, Arthur & Freeman, Michael. (2005). Correlating crash severity with injury risk, injury severity, and long-term symptoms in low velocity motor vehicle collisions.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11. RA316-21.
[3] Linger, Steve. (2017). NO CORRELATION VEHICLE DAMAGE AND BODILY INJUR. www.linkedin.com/pulse/correlation-vehicle-damage-bodily-injury-dr-steve-lininger/
[4] Davies HC. Exploration of the stiffness profiles of modern cars in pedestrian impac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3;227(6):812-821. doi:10.1177/0954407012465043
[5] EURO-NCAP: www.euroncap.com/zh
There should not be so much money. After all, this is not a qualified test
These people have no idea what they are doing. They want to make some point of whatever the US can do, and they can do it too. To point out something funny… They have two unrelated classes of cars for a head-on (Jetta (Midsize) vs. Corolla (Compact)), Of course. Corolla performs poorly vs. Jetta. Suppose Jetta lost to Corolla head-on. I am sure VW will call the producer to delete the episode or re-correct the issue. Hahaha, BTW, all these vehicles are made in China, not the global version; they manufacture a little differently. So don't take them too seriously-enjoy the show.
总觉得国内的日系车是不是缴纳给相关部门好处费了,为什么车辆都比北美的质量差,前后保险杠都有塑料泡沫,说是保护行人,为什么北美的没有泡沫?美国人不需要保护吗?
去看看合资车的合资条件。党的企业占51%的股份。
這個節目的確要研究二車碰撞後,誰的生存率存活率更高,而不是誰的車變形了。
两车碰撞,碰撞产生的能量都被硬度小的车吸收了,也就是说卡罗拉成了此次两车碰撞的主要吸能盒,在里面的人能好吗?
Lexus vs toyota 结果就只能告诉我们……谁损伤大,谁存活率低……总不能lexus还不如丰田吧
@@handsomeboy8948 其實潰縮的越多 吸能越多
只要不要壓到人 是孰安全還不好說
以f1為例 基本上就是一撞就解體的
@@KR-zi8uk 賽車跟一般家用車不能相比好嗎...
F1光是設計目標就跟家用車不一樣了
@@freedomtw7867 不 我就是以安全性的概念在說的...
不過A柱變形與車頂變形確實很有疑慮
幾十年來都是德國車更注重安全,日本更注重耗油量,定位不一
應該是說成本
鋼材是有分等級的,選用強度比較低的鋼材,可以節省成本
同時鈑金比較薄也可以節省成本
省油那是話術
拿燈泡來舉例,相同瓦數,發光效率更高那才叫省電
If you watch some older car vs new car crashes like 1960 vs 2000, the older car basically disintegrates because the lack of reinforcements, dont think it would have been that bad if it was 1960 vs 1960.
不要找理由了,都是新车日本汽车最差。
不看影片先評論 不用想 日系車絕對不行 不可能比德系車堅固
丰田就是其他车的 ‘吸能部件’
以车撞车看似公平,实际是最不公正的,因为车头的形状足以改变碰撞结果。尖一点的车头和平一点的碰,尖头的就占便宜,角度偏移一点点,结果大相径庭。用料足的看似好,但如果用料不是在关键点上,也许就碰不赢。哪怕用车撞墙,都比撞车要公平。我不反对这种实验,但是用这种不公平的实验来误导消费者就太下作了。其实用不着实验,我们只需要看统计数据就知道,每万辆车里,事故率和死亡率,统计一下就知道了。妄图以误导性实验来误导消费者,太恶心了。速腾和卡罗拉,白痴才买速腾。五年的速腾,后备箱常备机油,油耗比卡罗拉高百分之二十以上,发动机点火线圈坏的概率很高,基底壳漏油发动机外面黑的,而卡罗拉基本不会有以上任何一项问题。这群人就想告诉你,我质量差,但是我耐撞,所以还是买我吧。这是拿消费者当傻子耍。
最佳論述!
撞的时候,你就知道省了再多钱也没用,因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一般人確實連看統計數據說話的認知都沒有
是专业的吗?假人损伤的数据分析呢?车内没装加速度传感器车多点负加速度G?碰撞设计理念是损车保人。
30,40年前的造車工藝就是車的鋼板做的超厚不易變形,但相對的並不安全。所以還是要看假人受到碰撞後的數據比較準確才是。
被車商洗腦還自以為是,安全氣囊保護力夠就好,車子都不會變形撞贏才是最重要的,管其他人的死活幹嘛啊
@@youchunsu2670 就說要看假人的數值了,你知道硬到爆納智捷u6在cncap正面碰撞測出後座全滅的數據嗎==
@@AHao630 有賓利硬嗎?賓利就撞不死,納智捷就會死,真是太神奇了
那可未必,你看下老款桑塔纳和捷达的碰撞就知道,那完全就是一纸盒子
觀念盲點很大,理工科的人就不會這麼認為,因為撞擊測試是固定重量速度
動能=1/2mv平方
整個撞擊就是給你固定的動能,不管你怎麼做,能扛住你就說你安全,實際上你去撞個重一點的車,或是速度快個10公里就行,日系車就一堆案例被卡在車內不能動,你在撞擊實驗室就已經潰縮到極限了,實際車禍動能稍微大一點就是擠到人了。但剛性夠的還有潰縮的空間能量去吸收這些動能。
說這麼多,還是會有一堆人說:是能多安全,你被大卡車撞都是死。25噸大卡時速90撞上來,你歐系大車剛性很夠,存活率絕對比你鋁罐車多10倍以上
拍攝、內容都很有質感,已按讚訂閱;但這期沒假人傷害?
支持,希望能看到更多,比如沃尔沃v系列
歐系車是依人命等值的理念造車, 因此無論是何處生產的, 安全性不會有太大差異, 日系車是依當地法規造車, 當地法規沒有規定就一定不會有, 在中國的日系車為了怕民族主義, 已經是不太敢偷料了, 真正比較安全的日系車要美規才行。
很想看看特斯拉model 3和byd海豹对撞
Because of crash test almost all new cars pass the front crash. But I'm wondering how many will pass rear crash.
只有我覺得⋯豐田安全氣囊的反應速度比較快嗎
其實這個測試的假人是有連接電線的! 代表你們也有記錄車子在撞擊時的G值! 可是你們都沒拿出來???? 毀了兩台車的大實驗, 這種明明是拿來評估人體安全係數的重要數據! 你們沒有放上來??? 有記錄但是特別不放?? 這裡面有問題呦!!!
一台車子撞下後整台沒變型但是人死了, 跟一台撞下去車子報廢但我活著! 我選後者!
重點來了🫣
V車上的人重傷然後進醫院,但V車用了一點點錢就修好了。
T車真接報廢,但人下了車替V車叫救護車。
所以T車為什麼沒有解鎖功能,因為沒事自己開,又或者直接死亡不用開。
而V車為什麼有解鎖功能,大小撞都重傷,你替我開門可以嗎?
😂😂😂😂😂
怕撞車就別開車與坐車。
這麼明顯,還能接受爛車。?
虽然没有关注车辆很多年···但是德系车比日系车刚猛不是常识吗?时代变了?😅
卡羅拉駕駛座解鎖按鍵要按兩次才會是全車門解鎖,按一次只有駕駛座門解鎖,按兩次全車門解鎖!
按幾次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少了撞擊自動解鎖的配備...會影響救援難度及時間...人都暈倒在裡面了還要自已按解鎖嗎-.-
@@替天行道-c1q 重點是沒有設計熄火或是撞擊解鎖功能 我也覺得很不妥
@@替天行道-c1q 丰田觉得买他的顾客不需要,需要的会买雷克萨斯……
日系车是拿生命来省钱那点油费,值得吗?
那些豐田粉絲怎麼護航都是沒用的 看看他們豐田自己的高級品牌LEXUS 剛性不也是比toyota更好?
如果整台鋁罐車都是潰縮區的設計真的比較安全 那lexus相較toyota的剛性更高 是在高辛酸的?
如果軟更好那應該繼續保持呀 怎麼高級車就誠實了呢
你说的是对的。我看过lexus与领克03的实际车祸视频。日系厂商真的只是应试选手。lexus的实际安全性远不如领克03
靠X喔
所以在国内二手车市场更有机会买到速腾的事故翻新车?卡罗拉基本报废没啥好修的了。
很好的一部影片 個人覺得 買車不是為了省油而買 安全性真的很重要
所以你希望被撞?
如果真是這樣 路上的Volvo就不會這麼少見了
要想到 有些人 沒有能力買歐美進口車 就算有的買了也養不起
所以只能考慮日系 主要便宜大碗
其實,現在的國產車價位跟保養維修也是高漲很多,買車看需求,若有機會還是要嘗試歐系主流車的駕馭感,可以參考看看!
要想安全,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开车习惯。如果习惯好,谨慎小心,骑自行车都安全,如果总冲动暴躁,开坦克也没用
很棒的測試,感謝分享
因为新卡的车头部分变短了,比上一代,由于发动机体积变小,所以前部吸能区变小
我想看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对撞测试
豐田TNGA整體結構剛性較10年前提升翻倍,VW較10年前的PQ35結構剛性略為降低,可想而知,10年前兩款車型的碰撞差距會是更加誇張!
错了,PQ35使用很多钢铁材质导致重量增加而且钢铁的刚性不如热成铁高。MQB是大量使用热成铁打造,车身重量减少可是更加坚固。越来越多车商使用热成铁打造高刚性车架。
车完整有啥用,重点在于吸能和人身安全,不过卡罗拉不解锁真的离谱
@@SickMy_Duck 吸能?吸能是保护对方,而不是保护自己。。。还有说吸能保护的,前置条件是 驾驶舱侵入有限情况下。而且同样的设计,采用好的材料更吸能
你是不是開豐田
@@xufengcai745 扯
同意前面观众的问题,确实应该比较一下假人受力的情况
車子是保護駕駛與乘客的,車損如何是其次,人員傷亡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卡罗拉不会自动落锁的,不存在外面打不开的情况
我認為是黑車本來沒鎖,而白車鎖了才會這樣,但車都撞了已經找不到答案了😂
@@chungsiuhang6333 欧系车都是碰撞了自动解锁😅
博主的着眼点是不是要看撞完的车还能不能翻新修好?真是要钱不要命。
4:16 我怀疑你根本没看视频
车身没问题的情况下,车内气囊就能缓冲绝大部分冲击,车身扛不住你再多气囊都是白搭
哇哇哇...好大手筆的平測喔,這樣兩台新車就巴比Q了....
车特别惨,但假人数据呢?
對阿
在中國的假人不會有數據
在中国 人不值钱,车比较值钱~🤣🤣🤣
所以车况不好 = 差~
我相信不用假人數據大家都知道買那一輛了
@@yubaby0208 ,
ALTIS 這代中控鎖控制本來就是這樣 行徑中自動上鎖 就算發生緊急撞擊 還是手動開或駕駛座手動全部解鎖+手動開鎖
應該說它少了這個配備...撞擊自動解鎖的功能...會影響救援難度及時間...人都暈倒在裡面了還要自已按解鎖嗎-.-
@@替天行道-c1q TOYOTA要改進
前几天很大新闻,雷克萨斯LM就是不能自动解锁,
大陆新款卡罗拉不会自动上锁的,不知道这个碰撞是什么版本卡罗拉
为啥不用上汽大众的朗逸和一汽大众的速腾撞一下
身邊的豐田車主看了,他們驕傲的說,他的車是買來省油代步的,從不是買來撞的。多數豐田車主知道自己的車跟塑膠殼差不多,也是同級車價較高的,但是他們能比我們少跑加油站,或許是這個因素讓豐田銷量異常的大,能見度普及到了停紅燈都是大型車聚了。
對,而且特愛跟大家吹噓他的車有多省錢、多不用保養而且操不壞,But!幾乎所有我所認識的頭又大車主,只要出過重大車禍(人沒死),接下來全都換開德系車(賓士居多)😏
豐田省油費命!😂
我家人 就曾經開著豐田新車(A神) 時速50閃貓撞上電線桿...結果引擎全毀....根本無法修
當然...人沒事....
但是車損程度 讓你直接報銷....
关键丰田省油是因为它没力啊~ 开不快,一般城市道路撞不着这么惨。上高速。。。我没意见
t牌就是付出生命價值換取零頭省油錢,我開德系車,路上一堆t牌鋁罐車真遇到撞擊了這些三寶車只能當肉墊。
21款卡罗拉标配天窗,这个为什么没有?
這樣的製作太棒了
太可笑了。安全要看假人的衝擊力,而不是車體的損傷
hey
不知道咋说。很多日系车国产后你拆开前保险杠看看,我看完是挺无语的
我建議,下次抓對廝殺改撞副駕,保證可以重現RAV4在美國被人抓包局部加強的戲碼。
希望車尾也測試一下用卡車時速100撞
豐田說真的,在台灣雖賣的超好,但安全性真的是差太多了!
只要撞絕對凶多吉少
日車 在日本開算安全 但到了台灣 那就難說了 守法守規的 就差很多
就应该全世界都像德国一样考驾照
要说安全,还要买沃尔沃(富豪)
@@aaronlewis5606 Volvo就是把潰縮區做在別人車上,撞下去確保車內人員有最高的安全保障
還在盲信德車神話?
有本田11代思域的嗎?🙂
两车的撞击测试竟然只看车况而不看驾驶和副驾驶的人员伤亡情况。当你出车祸你首先关心的人有无伤害。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日系车以保人为目的。我太太曾经开的accord撞了电线杆引擎的外壳都装变形了,但人没事,后面两小孩只是胸口被保险带勒除了血印以外,人都没事。还有一次车翻进了玉米地,整个车身都变形了,但人竟然从车里爬出来,啥事也没有。这才是我要的结果。
还是别开车,到处撞车
你還敢讓你老婆開車也是很猛
@@司贤-t1y 这是一条乡村路,路窄,也没路灯,又正好在一个弯口。我每天走这条路上班和回家,晚上回家确实比较危险,拓宽路口一直在城市议案里在讨论,可是我所在的国家,不是一个“人民领袖”拍板就能做的,这里有拨款,和当地业主的合作。现在这条路确实拓宽了
@@阿星-i5j 伙计别想当然,我们是在讨论,测试车子的安全性,最该关心的是啥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应该选什么车了
影片的拍片成本都好高啊..
也許是頻道的成本問題,假人身上若沒有感測器就無法得到假人各部位受力的數據,假人數據反映的是最終的安全性;車損程度反映的是堅固程度,這兩個概念有時相輔相成有時也背道而馳
因為阻力太大呀。這個節目播放量好,話題度高,也好評如潮,但是永遠不會有新的一期對撞了。視頻製作成本還行,但是背後的阻力過大。大陸的車廠是個禁忌的存在,會想盡各種手段阻止這類視頻製作。
第一原因,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在大陸的汽車並非來自於他們的子公司,而是來自於特殊形態--和大陸合資形態的半資子公司製作。這是這些車廠當初為了進大陸市場必須付出的條件。
第二原因,大陸合資車的規格非常詭異,已經成了一個大多數人都知道事件,被稱作為「簡配」,意為降低配置。除了什麼美版xx車有oo電子配件以外,更誇張的是出現過美版A車的A柱為2000psi強度鋼,大陸版A車為1300psi強度鋼材的惡行替換,且此手段為非常常見手段,只是其他車的鋼材降級只是沒有A車這麼誇張,替換為弱300-400psi的次級鋼材為常規手段。
由於第一原因的存在,大陸合資車就像一個究極邪惡黑洞一樣,你想要照亮他們,揭開它們的真相,他們就會用盡一切辦法來阻止你,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情。我的一個朋友表示「我完全不懂車,可我知道替換次級鋼材絕對不是什麼技術原因,就單純是無良商人無底線而已」
所以台灣的朋友可以安心,這隻視頻的測量結果在台灣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座椅配置,气囊配置都差不多,没有关注的必要。如果一定要测的话,可以单独测气囊
@@xingleihu 所以现在丰田大降价也没人买,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国产电动车的天下,迟早那些喜欢简配的日本车要滚出大陆市场。
美國IIHS幫你做好了
美國2023 撞擊評測
美規corolla 是比 Volkswagen Jetta 好的
2023 COROLLA: ACCEPT
ruclips.net/video/SX4zQxEAWao/видео.html
但是2023 Volkswagen Jetta 是POOR
ruclips.net/video/lce5fDZPL_s/видео.html
看底下留言
Volkswagen Jetta 抓得太緊 假人頭部直接飛出 (真人頸椎可能會斷掉) 胸腔 擠壓力過大 (肋骨可能會骨折)
ALTIS
解鎖完不用拉力值????會不會過於偏袒??
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后车门都不会自动解锁,还好意思谈什么手动解锁之后的拉力值?
How about the injury data?
hey
10:49 太完整 = 没用到。 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留着过年?当美女二手车用?
全車吸能並不是好事,因為會入侵到乘員艙°
不只是乘员舱的问题,视频里也说了,油箱盖被顶开了,这样的话出现事故时很有可能会导致漏油爆炸。全车吸能导致出来的影响太不可控了,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全部车去吸能是好还是不好? 假人的撞后数据没有吗?
台灣的VW還是純進口,硬度安全性 TO是被遠遠拋在後面
INFINITI歐盟硬度碰撞測試把VW甩在後頭
如果toyota也是日規 或美規進口 其實比VW安全的....
顛覆我對日車的認知,真能吹。
要買哪台很明顯了
原產的與合資後國產的質量還是有不同的
差别相当大,合资车各种偷工减料,进口车还是靠谱
两台车驾驶员侧的车窗玻璃怎么没有了?
没有自动解锁可以说是丰田一贯的作风。
基本上丰田,大发和马来西亚Perodua,实际刚性和碰撞测试不相符的情况,非常普遍。
@@drexchan 神預言了, 豐田大規模系統性造假
我觉得 安全来说确实德企好 可燃料比日企好 看你安全意识了
日系車本來就公認沒歐洲車結實, 有這結果不意外
井底之蛙
製作非常用心
大眾變型程度小,是因為豐田吸收了較大力道。對大眾對撞富豪的結果好奇?
不過豐田撞擊後車門不解鎖,那就很離譜了。
你觀念有問題...........你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看A柱嗎???先去研究研究再來說吧...................
一看就是中國的豐田偷工吧 中國的corolla 都超級便宜好像40-50萬而已
美國2023 撞擊評測
corolla 是比 Volkswagen Jetta 好的
2023 COROLLA
ruclips.net/video/SX4zQxEAWao/видео.html
但是2023 Volkswagen Jetta 是POOR
ruclips.net/video/lce5fDZPL_s/видео.html
看底下留言
Volkswagen Jetta 抓得太緊 假人頭部直接飛出 (真人頸椎可能會斷掉) 胸腔 擠壓力過大 (肋骨可能會骨折)
這種兩車對撞基本上車重比較重保桿高度較高贏面較大
最重要的人身安全数据呢?真出事了,车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车身都保不住了,你还指望人能保的住?就拿二次碰撞来说,就丰田的那个余量一次二次碰撞那全体成员就原地升天了
车身没问题的情况下,车内气囊就能缓冲绝大部分冲击,车身扛不住你再多气囊都是白搭
@@mm-uf9sq 沒有两车碰撞后的人身安全数据比较,就没有必要讨论「安全性」,更没必要做这类的撞击测试啦!
@@lkktony 想必阁下应该是开的偷油塔吧
@@lkktony 丰田充值过了呗……不然如何解释奔驰vs宝马都有假人数据……
下次出skoda和大眾對撞可以嗎?
我深信碰撞测试很难反应真实碰撞情况,谢谢楼主的视频。
那你还看
带个脑子吧
肯定是能够说明问题的,这个已经是真实测试了
怎么丰田和Lexus都不自动解锁啊?
03年的时候家里买了一辆德国原装进口的polo车 我记得是1.3升小型的 后来不开给亲戚开了 因为城里排放不达标开不了
19的时候被一个新的本田从屁股撞过,速度大概30-40 POLO是没什么大问题,保险杠漆掉了点,后备箱瘪进去一块,反正是老车,后备箱还能打开就不修了 本田的前一半基本报销
能不能出一個福特Kuga ST-line X和瑪莎拉蒂Levante 對撞
美國車系對撞義大利車系
可以啊,你提供马赛拉蒂😂
發生二次碰撞就恐怖了...
因為一次碰撞時,潰縮(洩力)發揮極致,
接下來的碰撞就如同腳踩飲料鋁罐般輕鬆了~~ 😨
还有越级碰撞,家用小车碰上马路大哥-泥头车,重卡之类的,基本跟我们踩扁一个易拉罐一样,只能寄望运气好不要从头上碾过去了😅
@@Bamboo180 對耶!撞擊多數針對同級車。
如果是越級對象,大卡車之類重磅對手,質量夠大,直接破防,潰縮設計顯得毫無作用...
@@GeorgeLinC really?
直接成肉饼🤣
@@gogozy1 你自己去看新聞,那些被大車撞成球的都是那些牌子
真的極少看到BBA VW VOLVO 保時捷等等這些車被撞到看不出來是台車
某些品牌特殊車主多,你哪次看過某B車主飆車撞日系車,日系車活下來,歐系車掛掉的
ruclips.net/video/FD-ZcnvZt-c/видео.html
今天這車主一定慶幸自己開BMW,只受輕傷,這日系車來,我覺得連L都扛不住,只有普拉多那種民用坦克扛得住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您中國做的碰撞測試,跟歐美日的碰撞測試,結果有落差?
在中國本地生產的外國品牌車,敢說材料、工法都有按照國外原廠的標準嗎?😆
WV designed head on crash and Toyota designed whole car crash system. Head on is better than whole body crash module.
低情商:强度不够
高情商:全身吸能(whole car)
不懂這影片測試目的,這樣真的是TNGA輸給MQB??
測試完全沒有針對於"假人"做數據評估跟紀錄
單單就撞完的車體結構去判斷一台車子的安全性,非常缺乏專業與不切實際,這麼好的場地、經費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測試都沒做到
我嚴重懷疑單純是要證明德系多好吧(?
車輛安全性跟車體剛性 完全不能畫上等號
如果這影片標題改為 TNGA與MQB誰車體比較硬 還比較合理
結果講了"安全性" 從頭到尾提的跟安全性無關,總之這個測試可以說是完全沒用
嗯你說的有道理,窩覺得你應該拍一部比他跟屌的😊
可以幫忙測試國瑞汽車嗎...
國瑞的只會更慘...
没有假人数据这个节目有什么意义?
那能没有数据,那是不能公布。德系在2020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测的灰头土脸,安全的名声一落千仗,这不憋了两年,钢材加强了,才来丰田这里找存在感,这本来目的就是来黑丰田的,如果数据对德系有利,那早公布了
没有真人数据这个节目有什么意义
如果安全性 Toyota是不用考慮 我還是比較愛賓士 安全性差太多了 完全沒得比
豐田卡羅拉的確變形大,但這也意味著撞擊能被車吸收而不是被車內成員。所以大概率還是卡羅拉車內成員存活率大。
有没有一种可能都吸能了,但是有一方产生了较大形变,有一边没有?一定要溃缩才算吸能嘛
高硬度的车和低硬度的车碰撞,能量都被低硬度的车吸收了,也就是卡罗拉整车成了速腾的吸能盒,你觉得待在哪辆车里安全?
如果你知道动量定理的话……你就知道两个物体相撞……动量是守恒的……如果其中一个动量大(损伤大)……那真的就是那个比较惨……
你想一下速度再快十几二十公里会是什么结果,已经匮缩成这样了 吸能也是帮对向车吸能 自己被会被挤扁,交通事故不只限于实验的车速也有可能更高一些。
@David DZ 你是文科生吗?简单的分析一下就知道,丰田车里的人,碰撞前后瞬间的能量怎样变化?
希望有GR卡羅拉 VS 高爾夫R
看人的受傷程度,不是車輛受損,指死亡率
你亲身秀秀体验会更有说服力
座椅都鬆了@@ 人能沒事嗎
哦,车扁了,座椅飞出,方向盘弹出,哪个不会导致人体死亡?
一架是2020, 一架是2021....怎不用同一年的車形呢?
實際車禍還會挑同一年式的車子相撞?
这期视频有个基本理念没有给大家科普:硬度相同的物体相互碰撞,大家均分碰撞产生的能量,硬度不同的物体相互碰撞,硬度小的物体会承担此次碰撞主要的吸能作用,也就是碰撞产出的冲击力主要会作用到硬度小的物体上,通过它的形变来化解此次冲击,相反的硬度大的物体承受的冲击力影响就相对变小,此次两车碰撞,卡罗拉吸收了此次两车碰撞的大部分能量,相同硬件条件下坐在里面的人肯定受伤更重。
說得太好
你这个物理是化学老师教的吧?
净瞎说
您说的真好 IIHS那些专家都没您专业 应该请您去当测试员的 丰田得分比较高一定是那些专家不够专业
照你这么说为啥最安全的车是沃尔沃不是丰田或者日系?😅
日系车用尽全力的吸能去保护对面车内的生命,令人感叹
不比较dummy数据全凭一张嘴随便讲嘛,有种充值的味道
就問你,如果接受測試的是真人,你會比較想坐toyota,還是大眾?
你要坐toyota爛車就坐toyota爛車,我坐大眾
而且我剛考到駕照的時候,我開鍋Hyundai的車追撞過Toyota,真實體驗過什麼叫爛車
所以丰田省油是因为薄吗?
日本车商对成本控制极其严格,他们虽然打造高刚性车架可是又必须照顾成本。所以他们一般只是在某些地方使用热成铁而不想欧系车使用大面积。
Maybe Honda is better
@@dragospahontu honda is a rubbish in china
@@jiewu4191 not really no
@@dragospahontu Honda is known for cutting corners in China
@@jiewu4191 lol not really out of common
测一下逍客和星越L碰撞测试!
不专业的视频
我希望您多放点心思在视频内容而不是标题和表情
为什么没有假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