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休息站嚴重事故,是自動輔助駕駛使用不慎造成的嗎? | 這個路段道路設計有沒有問題 | 誰該對駕駛安全負責? | 車門打不開,需要準備什麼才能順利救援或自救 | 特斯拉跟n7在這個路段可以順利通過嗎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 тыс.

  • @很久不看新聞玄
    @很久不看新聞玄 9 дней назад +549

    我本身職業駕駛,幾乎每天都會經過楊梅休息站,我的經驗認為比較有可能是,1、駕駛道路不熟2、過度依賴“輔助“駕駛,太多人把輔助駕駛當自動駕駛在開每天都在撞工程車3、車速過快,那邊高架下來如果沒有降速,還是100-110輔助駕駛人工沒有介入遲早一定撞車,本人是純人工開都沒問題,依照規定降速通過或進休息站

    • @winwin-kn4vc
      @winwin-kn4vc 9 дней назад +19

      你的經驗沒有任何參考性, 因為本來就是23000000人 而只有幾個人出事, 職業駕駛本來就比一般人强,

    • @bercent
      @bercent 9 дней назад +80

      ⁠@@winwin-kn4vc休息站啓用到現在才短短三年已經發生多起重大事故,甚至還是同一個位置,職業駕駛說的很正確,路不熟車速太快,再加上使用自駕系統又是夜間,相信我如果那個分隔島不改的話之後還是會有三寶撞上去的😂

    • @user-hm8ly9vw1r
      @user-hm8ly9vw1r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不用在那網路辦案了

    • @eaglelu4364
      @eaglelu4364 9 дней назад +31

      @@winwin-kn4vc 他喵的外行人講外行話耶!! 航空業走六標準差良率有99.9999998%。那出事就是飛行員的事,其他都不用檢討了?

    • @bercent
      @bercent 9 дней назад +28

      @@user-hm8ly9vw1r 有常開過哪裡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只要一分心不管開什麼車都有可能撞上分隔島,更何況是開自駕系統,看影片當時駕駛肯定沒在看路⋯⋯怎麼會是網路辦案呢!等電腦送去判讀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 @CHANNEL_CASPAR
    @CHANNEL_CASPAR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2

    雖然個人從事自動化系統,但本身完全不信任自動化,理由是自動化是人工設計開發出來的,一定都會有未經測試的BUG,雖然BUG並不會時常發生,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開車寧願完全依照主觀判斷,疲勞或甚至路途遙遠我會選擇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真的不要用自己生命去嘗試,畢竟那是車商必需投入時間人力去做的可靠度測試。

    • @GeorgeLinC
      @GeorgeLinC 9 дней назад +12

      小弟曾身為電機相關領域工作,非常認同!個人會輕度使用,但完全不信任 😆
      畢竟我們都知道底層設計邏輯...雖然機率很低,但不會想拿生命去賭。
      再加上如果是"電池車",不幸因意外碰撞而爆燃起來,若沒他人援助,兇多吉少。
      最後,祝福大家行車平安。

    • @yk308808
      @yk308808 8 дней назад +6

      電子的東西沒百分百安全的 太空船 火箭是非常先進精密的東西為何還是會出問題 人造的器具是越簡單越沒毛病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yk308808 深有同感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深有同感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GeorgeLinC 深有同感

  • @TW800630
    @TW800630 9 дней назад +163

    我發現大家對機率有很大的誤解...
    1.這個路段每天幾萬人經過,只有偶爾一個人出車禍。
    代表個人可能駕駛觀念跟技術有問題,此為個人層面的機率(駕駛技術/觀念)
    2.同樣都是休息站,為何楊梅的事故率特別高。
    代表此路段相對其他路段設計不良,此為系統層面的機率(路段設計問題)
    這兩個解釋可以同時存在不會互相衝突。
    即駕駛技術不好同時路段設計有問題。
    但提升全體國民駕駛技術,這個較難解決,可能要進行每一兩年重考駕照等方式,結果就是擾民,為何我們正常人要為了某些技術特差的,陪他們一起重複考試?
    相對的提升台灣路段設計的安全性跟合理性,就簡單可行許多。

    • @絕對草包
      @絕對草包 9 дней назад +6

      其實路寬真的不够的話分隔島往後挪不就好了,也沒逆向問題啊

    • @zoz1679
      @zoz1679 9 дней назад +12

      那裡雙白線畫很遠 走錯就走錯
      跨越雙白線才會撞上分隔島

    • @overtake.Century.Legend
      @overtake.Century.Legend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您的理念很符合現今潮流 大重考時代 每兩年重考 汰換不適任的汽車駕駛

    • @sct9435
      @sct9435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overtake.Century.Legend靠不過驗智商😊

    • @akaru-akaru
      @akaru-akaru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用路觀念與法規與時俱進,就算不重考駕照,我認為每隔3~5年,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新的 & 複習正確的交通法規與用路觀念,甚至學習防禦駕駛(透過線上課程/測驗 or 去監理站上課),不能只靠新聞來更新知識。
      如果不認可上述發言,可以自行google「駕照模擬測驗」找一個網站進行測驗,看看作為正常人的自己,是否如想像中的那樣,真的了解現在的用路觀念與法規。
      請各位回憶交通新聞,當民眾回覆記者提問的交通規則認知時,時常出現「不知道」或「與現行法規不符」的回答(雖然有可能是篩選後的結果)。我相信,沒有硬性要求的話,會主動更新用路觀念與規則的人,可能佔不到所有駕駛人的60%。
      想詢問大家,是否會放心,讓不清楚用路觀念與法規的未爆彈在路上跑?
      更不用說還有一種情況:「沒發現自己就是那顆未爆彈」。以為自己現在沒事所以沒問題,豈知只是時候未到。
      以上屬於交通3E的「交通教育(Education)」,我希望大家能夠瞭解的部分。

  • @jasonlin1412
    @jasonlin1412 8 дней назад +15

    我本人常參與公共工程部分設計,近廿年無論高速/快速公路或高架道路或橋樑,設計上都有很多不當處,進出動線忽左忽右、時內時外,沒有絕對的一致性,明明簡單的系統,卻常因各單位的本位意識,最終還是草草定案,釀成又一次的意外也不算是意外了!

  • @sako3274
    @sako3274 9 дней назад +119

    首先那邊的速限是50km,再者今天不管是油車的輔助還是電車的自動駕駛,都是"輔助駕駛者"但駕駛必須自行注意路況,那個閘道口除了限速的牌子地上也有標示同時也是雙白線,駕駛要自己有認知不是什麼都推給輔助系統或道路設計

    • @CollegeEV
      @CollegeEV  9 дней назад +12

      講坦白的
      從五楊下來 我明確知道右側可以不進休息站
      單純路過,回到主線道
      主要是分散車流交會後的壅塞狀況
      但我之前路過無數次
      今天路過兩次
      我真的沒有注意到限速50
      只有看到限速80
      第一是 用路人若是明確沒有要進休息站 是否適合將限速快速降速到50
      第二是 是限速50使道路設計成50以下才能通過的寬度跟曲度 還是路口真的太小 不得不調降限速

    • @jerry2954
      @jerry2954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 那是一個很畸型的道路設計,明明那裡用地空間很大,卻故意把高速公路主線往左側縮小彎曲,變成槽化線及分隔島,然後又為了要擠出一條直行車道分流,刻意在已經要進休息站的外側車道又跑出一條要直行的主線車道,造成要進休息站的小型車道需短距離右彎再左彎,駕駛者若夜間視線不明、疲勞或不熟該處路況時,就很容易繼續直行撞上那個致命的高大錐形島頭。

    • @jacktsai9307
      @jacktsai9307 8 дней назад +4

      @@CollegeEV很快就多一台測速照相機📷😂😂😂

    • @gochiwe
      @gochiwe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道路就是設計有問題,官商勾結還不承認?

    • @Martin-td2dy
      @Martin-td2dy 8 дней назад +6

      駕駛全責,沒什麼好同情的...這麼依賴輔助駕駛乾脆去搭大眾運輸好了不要出來害人!我遠遠就知道那是分隔島了..只要是沒瞎的人都不會像他這樣開。

  • @isusnow
    @isusnow 9 дней назад +181

    我是業務,一年有一半時間在高速,我必須說,如果你不是下一秒就要生了,都不要去楊梅服務區,下一個湖口服務區很快就到(南下時),即便北上,中壢服務區甚至更快。
    為什麼,因為楊梅服務區擺明就是湊出來的,不管你有沒有自動駕駛,那裡的整個動線就跟屎一樣,特別是晚上。
    這真的跟電動車無關,你只要不常開高速,到楊梅服務區就是要特別小心就對了

    • @Hill19830222
      @Hill19830222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同意

    • @ycn1737
      @ycn1737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謝謝提醒。

    • @陳萬忠-j8u
      @陳萬忠-j8u 9 дней назад +20

      完全同意您的說法。(說然我沒去過)但看了多部新聞影片及GGGLE地圖可以確定您所說的。一下高速公路就馬上進入休息區,這個距離對於沒來過的人,來的及減速反應嗎? (全台有哪個休息站是這樣的?) 到了休息站前又有多個路口,誰短時間能反應過來要走哪一條? (全台有哪個休息站前有多個路口?) 要進入休息站前,直直得開突然跑出分隔島在路中間,誰反應得過來? (全台有哪個休息站分隔島在路中間?

    • @楊坤榮-u7f
      @楊坤榮-u7f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可那些相關的官員們被記者提問都信誓但但的説:他們的道路設計都符何規範😢😢😢😢😢😢😢😢😢😢😢😢

    • @JL-zl1uq
      @JL-zl1uq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我很常去那個休息站 能出事87%是自己的問題: 進站車速過快 恍神 發呆 那個休息站儘管比其他休息站動線差 但保持70公里/小時 以下的速度進站反應時間絕對足夠

  • @zadock1000
    @zadock1000 9 дней назад +24

    單純注意力的問題不專心,不用搞的這麼複雜,方向盤建議還是自己控制比較好,隨時提醒自己開著要注意安全,別輕心。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深有同感

  • @旅行攝
    @旅行攝 9 дней назад +266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進入不熟路段或休息站本來就是要放慢,開到後面還會有休息站車子匯入。
    一堆人開著ACC跟車道維持就高速公路傻傻衝,要是沒那牆裡面的人被掃過一整排。

    • @楊聲宇
      @楊聲宇 9 дней назад +19

      幾個月前的BMW就是直接橫掃一整排車。

    • @羽硯
      @羽硯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楊聲宇自動駕駛?
      現今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完全判別台灣道路上所有狀況,在不是只有其他車輛的障礙物道路上還是要自己控制油(電)門及方向盤

    • @很久不看新聞玄
      @很久不看新聞玄 9 дней назад +23

      我本身職業駕駛,幾乎每天都會經過楊梅休息站,我的經驗認為比較有可能是,1、駕駛道路不熟2、過度依賴“輔助“駕駛,太多人把輔助駕駛當自動駕駛在開每天都在撞工程車3、車速過快,那邊高架下來如果沒有降速,還是100-110輔助駕駛人工沒有介入遲早一定撞車,本人是純人工開都沒問題,依照規定降速通過或進休息站

    • @tomyLlaw
      @tomyLlaw 9 дней назад +55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但是就是有人要用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有判斷~~限速標誌????
      台灣人永遠搞不清楚狀況~~~科技押~一定市政府或設計的問題

    • @rtlo6170
      @rtlo6170 9 дней назад +21

      就像行人庇護島,這次他又保護了其他人了

  • @aa1982cc
    @aa1982cc 9 дней назад +81

    12分鐘後的頻道主的結論滿正確的。
    也就是說輔助駕駛是緊急時用的,而不是讓駕駛者偷懶或依賴用的,開車的時候以駕駛人的意識為主,除非途中非常疲勞,不小心打瞌睡時才不得不稍微暫時依靠一下輔助駕駛。但假如真的非常疲勞想睡覺的時候,仍是要找休息站或是下去交流道下找地方休息一下之後再上路。有使用過電腦的人都知道電腦很方便,但是千萬別太依賴電腦,因為電腦什麼時候會出意外都沒人知道。

    • @睿恩-s8o
      @睿恩-s8o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車評們都常常說不要過份依賴但有人就會依賴100次一次失誤就沒了😢

    • @CollegeEV
      @CollegeEV  8 дней назад +6

      其實這也是我想要跟大家強調的重點,科技的輔助是用來幫助我們,但不能完全依賴它!

    • @李建明-d2w
      @李建明-d2w 7 дней назад +1

      但是被訪問時的結論是道路設計有問題???明明應該是要大家別超速跟過度依賴自駕輔助
      剛剛才注意到,在@6:15時這裡說不應該是自駕輔助背的鍋…

    • @CollegeEV
      @CollegeEV  6 дней назад +1

      @@李建明-d2w 訪問時說很多話 ,我只能盡量確保我每一句話都是本意,不會被斷章取義。至於節錄到哪一句話我沒辦法干涉。道路設計+別依賴+不要超過道路限制的速限,坦白說缺一不可。

    • @李建明-d2w
      @李建明-d2w 5 дней назад

      @@CollegeEV 或許是被截錄,但就完整的一句話說道路設計有問題,沒有提到不過過度依賴自駕「輔助」。而在您的影片裡提到因為有遊覽車發生事故,所以不應當讓自駕輔助為事故背鍋。
      沒錯,您在影片末端有提到不要過度依賴自駕輔助,但使用定速80來測試和影片裡那幾段話,就會讓部份不知情的或是沒看完整的駕駛,就覺得道路設計問題居大,而不去思考進入匣道應減速和不要過度依賴自駕輔助

  • @座右銘-m3q
    @座右銘-m3q 9 дней назад +69

    我有位車友的工作是當有錢人公司老闆的司機兼助理,他換了好幾位老闆了(不是只有為老闆一人服務,還有老闆一家人,薪資福利都大不相同),他說開車上路前都會事先把輔助系統都暫時關閉不去使用,因為不想過度依賴使用,說這樣開車能夠專心,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 @Bysider
    @Bysider 9 дней назад +47

    建議車窗擊破器改放其他位置;1、車前擋空間不建議放任何沒有穩固固定的物品,因為可能發生意外時,反而成為傷害車艙內人員的兇器;2、擊破器應該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才好在需要時縮短取用的時間,爭取逃生的寶貴時間。

    • @劉書君-c1u
      @劉書君-c1u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這東西不錯,但我自己有個疑問,當發生事故,或翻車時,這東西有時不知道飛去車上哪個位置,在發生碰撞沒昏迷時,人在撞擊後迷茫或是思緒混亂時,當下要找到破窗器必不是那麼容易,不知道還有更好的方式能快速找到……

    • @joechang1519
      @joechang1519 8 дней назад

      晃來晃去反而影響視線

    • @sugebeykk
      @sugebeykk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破窗器要固定在好拿的位置,不然一碰撞就不知道飛到哪去了,也可能打到人,緊張時也可能找不到。

    • @Happymeal186
      @Happymeal186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這隻破窗器還有手電筒功能,那裡面就有電池,放前檔那個位置夏天曬太陽可以到70度以上,反而更危險。

  • @jiachiou8484
    @jiachiou8484 9 дней назад +30

    車道應該沒有比較窄,只是 兩側多畫上粗體虛線,試著讓駕駛視覺感覺變窄,進一步減速,反正,切勿依賴輔助駕駛而分心,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Jay-bc1ii
    @Jay-bc1ii 9 дней назад +21

    雙白實線與槽化線是可以任意跨越的嗎? 平常開車習慣差,到哪都會出事。在台灣的路上開車,每天都會看到駕駛任意的切西瓜、跨越雙白實線、槽化線、雙黃線迴轉,違規成習慣。

  • @kasasipachio7616
    @kasasipachio7616 9 дней назад +33

    事實上就是比起油車,電車撞到會燃燒的地方大多了
    最糟糕的是許多電車為了要有科技感,車門鎖都不用物理鎖,改用電子設備控制,結果車一燒電子設備失效就無法直接開門逃出

    • @Shancheng33
      @Shancheng33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其實蠻多電動車都還是維持機械式開門
      自動輔助駕駛功能也很多油車都有,這部份還是駕駛人不能太自以爲是的使用

    • @chen-xg9oc
      @chen-xg9oc 8 дней назад

      防火毯+破窗器 (破窗戶四邊角)是電車必備 電車目前的鋰電池在高速的撞擊撞爛是有機率起火的 另外自動輔助系統是針對跟車系統而輔助導正 並不是分辨道路走那一條進入 如果你前面沒有車 就不要依賴自動輔助系統 當然這出事道路設計多少也有些問題 但我想相關的單位也不會認的 連遊覽車都撞上了😅

    • @mszz01
      @mszz01 5 дней назад

      一堆有錢人還很自豪開電車 笑死
      單純贏在撞了比較快被燒死😅

  • @jna0908
    @jna0908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感謝墨鏡哥的實際測試,通過那個匝道時真是看得好緊張。
    墨鏡哥試了兩台電動車自駕,已經非常有誠意,
    大家不該要別人冒生命危險去復刻測試同樣的狀態,想試可以自己去試。

    • @CollegeEV
      @CollegeEV  8 дней назад +5

      其實我已經完成兩台車晚間測試了
      昨晚還有下雨 條件非常嚴苛
      測試結果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只是今天睡醒看到留言
      覺得還是有些該路段的觀念需要釐清
      感覺很多人誤會這個路段就是進休息站用的
      今晚再補一些畫面

  • @愛修的阿文
    @愛修的阿文 6 дней назад +2

    這兩部電車的測試,可能忽略當時事發時的車速。會不會已經超速,不只80,甚至更快。還有,破窗器,備著的確多一分安全,不過當強烈撞擊後的車內人員昏迷,可能也無法使用了。感謝您的熱心分享與有勇氣的測試,感恩。

  • @sliu21
    @sliu21 9 дней назад +68

    很有意義的試駕,個人認為槽化線的位置應該要在往湖口方向與往休息站方向的車道的中間,因為這兩道的車速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吧!! 目前的情況會讓想進休息站的人,最後一刻發現自己走的是往湖口方向的線道(如果沒注意到前面橋上的標誌),緊急變道就容易發生危險,個人想法參考看看。另外安全島前的大型水桶多來幾個應該要不了多少錢?撞水桶總比撞安全島安全多了吧!!而且水桶的顏色比安全島明顯多了吧

    • @zxfg11967
      @zxfg11967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交通部:測速照相機給他裝下去就對了

    • @chuwuhou
      @chuwuhou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本來就該裝!
      不管是休息站或服務區要右轉下閘道或進服務區,本來是貼心讓不想下的人可選擇繼續直行即行回到高速公路,但一些貪快的主線駕駛,遇到高速公路主線塞車,就會切到這窄路來加速通過,這路不是設計讓車加速通過的,唯有裝測速杜絕超速!

    • @a23919763
      @a23919763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水桶有一個可能的問題是,雷達反射率不佳...(水會吸收雷達能量且表面是圓柱體)。

    • @丹丹寇
      @丹丹寇 9 дней назад

      左車道地上有寫湖口

    • @陳萬忠-j8u
      @陳萬忠-j8u 9 дней назад

      安全島的前面一半有擺水桶(因 為在線內),安全島的另一半是沒擺的(因為在線外)

  • @好野人生哥
    @好野人生哥 8 дней назад +10

    我18歲拿駕照23歲成為職業大貨車駕駛,個人認為用人開車專注放鬆自信謹慎不冒險應該可以平安,或許幾年後自動駕駛可以取代人,但我這輩子應該不會想使用因為我喜歡手握方向盤的感覺。

    • @player6693
      @player6693 7 дней назад +2

      但是公司會使用,如果實測發現,自動駕駛的車禍率低於人類駕駛,你的職業絕對會被淘汰的,建議有時間學個第二專長。

    • @小獎
      @小獎 7 дней назад +1

      @@player6693 在台灣要完全自動駕駛有點難。每縣市的道路畫法都不太一致

  • @Bysider
    @Bysider 9 дней назад +29

    肇事路段速限時速50、且地面上有減速標線。另外,在無密接前車的情況下,目視距離預估可達100米以上,即便夜間也應該有50米。若說車主有注意車前狀況卻還停不下來,實在很匪夷所思。更何況煞車燈在最後一秒內才亮起,是否在此之前都沒注意前方分隔島呢?至於撞擊時速度多少又是另一個可以深究的點了。還有,若在時速50 ,順著雙白線內的車道行駛,不要跨越的話,就算沒看到分隔島,要怎樣才會撞上分隔島?實在很難想像耶。

    • @rose1980
      @rose1980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有沒有可能隔熱紙太黑...一堆比黑的然後再說視線差,燈改打鳥燈刺瞎別人,監理法規根本是笑話

    • @taylorchiu6277
      @taylorchiu6277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路不熟吧,看google 街景速限是60,但是沒走過的人,會以為順著高速公路走,應該是可以100,尤其如果錯過沒特別注意到速限標誌。等到接近那一個地方,才發現路窄帶彎,踩煞車來不及。

    • @libradon2760
      @libradon2760 8 дней назад +2

      應該是不熟路況,又放心交給輔助功能+可能聊天分心。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Bysider 深有同感

  • @user_tiunerbma
    @user_tiunerbma 8 дней назад +21

    第一次來這個頻道,講的非常好。這路段我開過很多次,剛落成的時候我第一次開的確覺得路段有點突然變窄轉彎幅度有點大,這次事故我看行車記錄器影片可以說事故車主根本沒在看路,綜合條件下就出了嚴重事故。至於休息站我本身是非常喜歡這個休息站,給高架車主一個休息的地方,而且休息站的廁所是沒有屋頂非常漂亮有設計過的建築。所以就如墨鏡所說,道路有進步空間,休息站也是立意良善,車主不看路要負最大責任,但已經付不了了

    • @gochiwe
      @gochiwe 7 дней назад

      政治目的的休息站

  • @jamin0613
    @jamin0613 9 дней назад +49

    如果借的到Ionq 5,同樣載重,同樣夜間,同樣速度(新聞車主應該設定100左右),同樣輔助駕駛,測試結果會更貼近新聞中狀況。

    • @a75552
      @a75552 8 дней назад +14

      他才不敢這樣測

    • @czf52017
      @czf52017 8 дней назад +8

      可能會重演

    • @CollegeEV
      @CollegeEV  8 дней назад +20

      已經完成時速100夜間測試
      不過看留言 很多人不了解那一條路並不是只能進休息站
      所以我會再補一些畫面
      歡迎繼續關心後續影片

    • @討海S
      @討海S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a75552那你上啊 出張嘴

    • @潘亮安-s4v
      @潘亮安-s4v 7 дней назад

      也還要同樣年紀大小的男女孩子們
      也要同樣性格的孩子們
      一堆孩子在車上
      你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 @tm5600
    @tm5600 14 часов назад

    影片主親身實測勇氣可嘉!
    不怕被抓交替!😂

  • @andrewtai9810
    @andrewtai9810 9 дней назад +17

    進入休息區匝道一定要減速比較安全, 這一點輔助駕駛可能還不能判斷差別.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下交流道後,前方沒車就很危險………(速度很快)

  • @kwpttw
    @kwpttw 9 дней назад +14

    高速公路路肩還很寬,偏偏這條路在最關鍵的位置這麼窄還需要稍微轉彎,但即使利用路肩的路幅來拓寬這條路,預期未來還是會有車直衝休息站。最好還是五楊一下來的車流全導引回高速公路,改變休息站入口,統一從交流道那邊引導,另在校前路上面興建一個跨過校前路直達休息站的路橋

  • @chiac5891
    @chiac5891 9 дней назад +17

    謝謝 墨鏡哥的分享
    從那裡通車之後,就一直覺得那裡設計有問題!
    只能自己儘量走那條車道

  • @SXTang
    @SXTang 9 дней назад +11

    這邊我也走過很多次,正常來說這邊下五楊的車,如果沒有要進休息站,絕大多數車都會切入國一正線,除非你分神沒注意到。
    我的車是FOCUS MK4所以也是LEVEL2的,如果沒有打方向燈的狀況下系統不至於分辨不出標線,但福特跟福斯的輔助駕駛系統是汽車品牌裡面相對比較成熟的,可能要用同品牌同一款車實測才會有比較接近的反應。

    • @Arcus0827
      @Arcus0827 5 дней назад

      雙福的ACC是遙遙領先同級對手的,就是油耗有點感人。😂

  • @cheng9695
    @cheng9695 9 дней назад +13

    請問夜間視線不佳的時候測試,是不是會有不同結果

    • @CollegeEV
      @CollegeEV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已經完成夜間測試了 可以繼續關注後續結果

  • @jackliao8080
    @jackliao8080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原本是收費站這常塞車,廢除收費站後應該就是還原成兩線道,結果竟又改成休息站,來至則混亂,短短兩公里內有一大堆叉路路口,要不發生意外或是堵車都難

  • @chris_m3m3
    @chris_m3m3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看完墨鏡哥的影片,如果想進去休息站,我覺得這個路非常需要提前減速,不能順著路慢慢往右變換車道,一定要非常明確的開始進入匝道後直接往右變換車道

  • @耗呆歐尼
    @耗呆歐尼 9 дней назад +11

    輔助駕駛不等於是自動駕駛(任何車系都一樣)駕駛人在現今以及未來的道路上無論任何狀況 都應該手握方向盤注意前方狀況,(輔助駕駛)只是車商的商業賣點!多賣些噱頭多些賣價,它們賣的不包含人命!

  • @josephhsiao28
    @josephhsiao28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公司在湖口工業區內,身為跑客戶端的客服人員,很常走五楊到台北。南下下五楊高架後,有時候內側車道車輛比較多的話,我都會直接開進入楊梅休息站那兩線的左側車道。一般而言,下五楊接平面道路之後,就會自己減速,雖然我的老油車只有定速功能,下了五楊之後,還是會踩煞車把定速先解除掉,然後減速通過休息站的車道。我從來就沒覺得那個路段有什麼問題,會發生意外,人的因素通常是佔9成以上。別說是車輛駕駛了,大部份的飛機失事意外也都是因為人的關係。

  • @林世勳-c6q
    @林世勳-c6q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看了很多網友留言,大致上有說晚上標線不易看清,那就安全島周圍多設幾根路燈。
    還有就說車子隔熱紙太黑,進路速限五十車主開八十,車主可能用輔助駕駛不夠全程人工介入,這些種種留言,讓人感覺車主跟車要改善的點比較多。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進休息站開80,有點太快了!

  • @建凱林-z4b
    @建凱林-z4b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自己本身是Focus wagon車主
    我也常常使用L2再看他大概能做到什麼樣子
    楊梅那個休息站本身如果在昨天那個晚上
    天黑報導還說他們應該定速一百
    我是覺得誤判機率超級大
    但這個不是藉口駕駛者本來就不該分心
    自動駕駛在純直線其實蠻穩的
    這種雖然不是大灣
    但對我的車我的感想是
    當你下匝道開著輔助駕駛如果讓他操控
    確實有可能哪天也是這樣撞分流的匝道口
    只有大直線很多線道的虛🧵他會比較穩
    尤其是從本身道路標示是實線或是虛線變成那個分岔路其實好多次也有忽然解除駕駛

  • @Andy-uc8pw
    @Andy-uc8pw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破窗器不建議放在無法固定的位置
    發生意外先破的是駕駛的腦袋

  • @cch12410
    @cch12410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進休息站這一段就是直覺上與實際上造成的落差危險.曾經有一個新聞,台南一段下坡山路,重機出事,就是這種看起來就是直線不需要減速,但又略帶彎度,不減速又會出事的道路設計.

  • @陳進丁-m6v
    @陳進丁-m6v 8 дней назад +4

    上高速公路一定要駕駛者與車輛都要在好的狀況下去行駛 不要吃後悔藥 我每次看到車禍內心都很痛 為什麼開車不專心呢

  • @stevenlee812
    @stevenlee812 9 дней назад +31

    老話一句~
    不想自己親自眼睛看路、動手開車的話,
    那就請去搭乘大眾運輸。
    小弟的車輛也配有輔助駕駛系統,
    但~
    在駕駛過程中,
    我的手依舊全程會擺在方向盤上,
    腳也會在煞車踏板前隨時Stand By介入。
    輔助駕駛系統只是為了減輕駕駛負擔
    而不是完全去取代掉駕駛者本身。
    一堆駕駛都以為
    有輔助駕駛系統就無敵了,
    而忘記駕駛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 @wfw1103
      @wfw1103 8 дней назад

      完全正確!👍🏻👍🏻👍🏻

  • @Roger3837
    @Roger3837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事故發生的時候我才剛在楊梅休息站塞過一趟車,當下非常多車在等待匯入主幹道而塞住(就和墨鏡哥換了特斯拉之後前半段的狀態一樣),當時有很多車就選擇往休息站開,但不進入休息站而是徑直從左側那道直開、繞過塞住的那些車,這種做法就是純純的把這段路當外環道來實行「右側超車」,妥妥的就是沒必要的設計🤬

  • @spensersun
    @spensersun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小心 駛得 萬年船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人類老是犯同樣的錯誤!
    ❤ 交通和諧、世界和平 🙏

  • @user-yq5xt3we1m
    @user-yq5xt3we1m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4:50 大概可以猜到設計這路段的思維,他可能以為將道路縮窄再加上小彎道就可以降低直行的車速,讓從休息站匯入的車輛的速差沒那麼大,但這腹地沒大到能允許這樣做,導致反應時間變短變成容易發生事故的路段。

  • @likuo684
    @likuo684 9 дней назад +27

    我本身是C 200的車主,我認為必須要搞清楚主動安全跟自動駕駛的差別,重點是在那一個中央分隔的尖角護欄⋯⋯我連自己開經過那邊,方向盤都會亂抖,那個路口有問題,連主動安全系統也會覺得你要撞傷那個尖角,哪一天,主動安全系統在那啟動自動煞停,也會引起追撞,左側車道不封起來,事故一定不斷⋯⋯

    • @linlongdream
      @linlongdream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觀點一致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爲什麼要🈶左側車道,不懂,很怪……

    • @察爾斯
      @察爾斯 6 дней назад

      把主動安全系統關掉就好了,人腦比電腦好用,你卻不想用,是你在開車,不是電腦在開車,被電腦帶著跑你坐公共運輸就好,別害人害己。

  • @choukevin4034
    @choukevin4034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Level 2 還是需要駕駛了解對自己的車子能力極限。第一次開一些特殊路段時建議還是要有隨時介入的準備。過了幾次之後再放鬆。

  • @yehtoby1302
    @yehtoby1302 9 дней назад +50

    我家就在那個交流道旁邊 每週都會經過 我一直都覺得加了休息站 問題很多 莫名回堵 或突然差點撞一團 也發生這麼多起事件了 都有上新聞的嚴重程度
    這個休息站才幾年而已 應該不超過三年吧 這麼短時間 又這麼頻繁 設計一定有問題

    • @奇哥-r8r
      @奇哥-r8r 8 дней назад +2

      政府都說合規,合法,但是就是不願面對不合安全,去做修改

  • @leeszusix5348
    @leeszusix5348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為什麼分隔島要做成柱狀體,不能做成斜坡面嗎?已造成不少次的人禍了,而且高架道路下來要併入平面的道路太短,常常造成追撞,我是中油油車駕駛每天經過好幾回,我常跟家人朋友經過此路段要走外側經休息站後再併入,否則在內側容易追撞,已是大家認可的碰碰區,是拖吊車的發財區,感謝高公局的設計者!

  • @rloperandy3340
    @rloperandy3340 9 дней назад +11

    楊梅休息站一直出車禍,政府應該要針對休息站的路線進行調整。
    看是不是要設置環狀交流道讓駕駛人自動減速,以減少事故發生。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環狀真的比較安全

  • @rui-an478
    @rui-an478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感謝墨鏡哥特地跑一趟,看起來設計真的有問題,直接突然來個拐角,希望可以看看晚上的視線怎樣?

  • @peterspc1167
    @peterspc1167 9 дней назад +47

    如果要在那邊設休息站,就不應該把兩個路線(左側往湖口,跟右側進休息站)放一起,往湖口的應該和主線道放一起,進休息區獨立一條路,不然還是會發生突然切入,而撞上路肩的事故。(看起來也沒有設防撞護欄...)

    • @28628
      @28628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希望政府早日做修改

    • @waynelam3570
      @waynelam3570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沒錯,原意是想舒緩主線的車流,但反而讓一堆人看到那「湖口」標示就腦袋打結了。不是不敢走就是在那邊猶豫起來,只會更危險。

    • @飐辡
      @飐辡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我有覺得奇怪往湖口路線有啥用途??出來不是一樣同道??

    • @felys2503
      @felys2503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飐辡就是為了舒緩從高架道路下來的車流,不然以前就會像第二段特斯拉測試時一樣造成回堵在高架橋上

    • @peterspc1167
      @peterspc1167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結果只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 @陳先生-j7c
    @陳先生-j7c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說設計問題是,一路直行不用下匝道就會到休息站,這種反直覺設計
    不是設計上失誤,補上一堆限速就可以
    良好的設計是要縮小失誤,不良的設計就會放大
    今天就是不專心駕駛人遇到不良的設計,才有這事故

  • @lightyagmil8102
    @lightyagmil8102 8 дней назад

    謝謝墨鏡歌 實測拍片講解分享😀

  • @simom831
    @simom831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增設一支固定照相機,在閘道限速50公里牌後面,相信大家都會乖乖減速下來.包括自動駕駛(國道6號,往西舊正交流道就是這樣設計,下交流道時,測速器都會提醒前方有測速照相,限速50公里)

  • @albertliu4454
    @albertliu4454 8 дней назад

    墨鏡哥講解分析的很好😊

  • @jamalyang
    @jamalyang 9 дней назад +27

    開車不看路(分心或依賴輔助駕駛),開什麼車都會發生意外

  • @modernpkman
    @modernpkman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建議整段接近閘道的地面顏色大幅度的特徵化 搭配減速路牌 可能會比較有幫助

  • @chunchiehhuang7343
    @chunchiehhuang7343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銜接主線的限速是80,進休息站的才是50..事故的原因就是進入此路段的速度過快,N7通過的速度80+,所以拉扯的幅度較大,TESLA因為前方貨車減速,所以TESLA通過的速度是減速通過的,相對地就穩定許多....相信,國公局的改善方案,一是降速限到70,二就是插一隻照相機...

  • @genweicht
    @genweicht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路感覺還好,沒有窄到不好過.進休息站,不管要不要進去,基本上就要減速了.
    過年幾千幾萬台車.自駕的車撞到了.
    台灣因自駕出事的電車案例很多了.結果還是有人自駕不看路?(沒減速).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深有同感

  • @kigg7788
    @kigg7788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我相信駕駛多少也有責任,道路設計應該也要更安全
    (設計只有一線道開到那條就直接進休息區,如果開錯要從休息區出來

  • @huangallen3525
    @huangallen3525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其實只要遇到交流道或匯流車道最好別用輔助駕駛~只要有一次電腦判定失誤等待的就是車禍!長途高速開著巡航確實節省不少精力!但還是不要過度依賴!新聞影片一出來撞擊前的車速完全不減速很大機率就是開著巡航撞上的~法規應該也要規定車子還是要有從車內無論上鎖與否都能直接打開的功能~不然設備短路無法從內開門只要發生類似火燒車幾乎都會造成死亡~

  • @儒哥-s9d
    @儒哥-s9d 9 дней назад +6

    早上看起來都這麼危險更何況晚上,如果路況不熟且輔助駕駛車速沒有調低,那真的很恐怖

  • @thomaslee9048
    @thomaslee9048 4 дня назад

    破窗器對落水比較有用,對於撞擊後人員失能或昏迷的情況一樣幫助不大,因為外部救援者一樣不易開門,除非把破窗器固定在車外

    • @thomaslee9048
      @thomaslee9048 4 дня назад +1

      另外對於前述所提嚴重撞擊的情況,破窗器放前擋反而是風險,會變成比行車記錄器還危險的抛射物,因為是重量較重的金屬且撞擊窗戶的角點如果打到頭就變破頭器,所以還是要放門內側置物槽內

  • @林田麒
    @林田麒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1. 電車撞擊後沒電,車門打不開。
    2. 駕駛在撞擊後昏迷。
    以上兩點,在車輛起火時車內人員在昏眩慌亂時也無法"想到" "使用" 破窗器。
    車外人員要開車門也打不開。
    破窗器 可能變成車輛上必備的工具。

    • @kigg7788
      @kigg7788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3.電車撞擊後很大機率直接幫你火化

    • @林田麒
      @林田麒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kigg7788 電車撞擊後沒電無法開門這問題需要重視。

    • @alexchen0017
      @alexchen0017 9 дней назад

      無意間滑到這則留言,還是幫忙說明一下許多人有的誤解:
      1. 車門沒電打不開不是只有電動車會有的問題喔!電力傳動的車門在很多傳統油車上也都已經相當普及,關鍵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相當清楚自己的車在「沒電時如何開啟車門」。以特斯拉為例,車主手冊是有清楚寫出手動車門解鎖的位置!(其他品牌我相信上網查也會有對應的解答)
      2. 我也認為破窗器應該成為每一台車的標準配備

  • @plasmogamy
    @plasmogamy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各位自動駕駛的右腳習慣(不分品牌)是?
    1.踩油門
    2.放在沒有踏板的地方
    3.含在煞車上
    我是3.
    所以我腳多少會有一點酸,順便避免自己睡著,一晃神直接解除自動駕駛。

  • @samlin9097
    @samlin9097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

    很早以前就發現楊梅休息站那邊的設計很奇怪。所以每次走五楊下去經過那邊都會特別注意。

    • @梁燕輝-e2t
      @梁燕輝-e2t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有時候特別
      你都是沒事

    • @panofca
      @panofca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如果設計出的路段每次經過都得提高警覺,當初設計就有問題。

    • @mingzangcheng4386
      @mingzangcheng4386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晚上那邊真的令人害怕

  • @周育群-n6v
    @周育群-n6v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

    看完之後覺得人為問題,就算是大型車事故也還是人為問題。而且現在的自動駕駛,明明就只是自動輔助駕駛,而非全自動駕駛,台灣一堆三寶都當成全自動駕駛在那邊睡覺吃便當。撞了又在哭。這也算是一種人為疏失

  • @jmonswift
    @jmonswift 8 дней назад

    安全掌握在你的方向盤的手中!👍

  • @take_a_look9570
    @take_a_look9570 9 дней назад +59

    那條路,我上班日每天走,偶爾尿急也會到那邊去尿尿,今天又走了一次...然後我的感想:幹一條好好的路可以開成這樣?那麼行人庇護島是不是也會撞了

    • @alex_8190-h7n
      @alex_8190-h7n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所以一堆人天天撞庇護島啊😂

    • @JL-zl1uq
      @JL-zl1uq 9 дней назад +6

      完全同意 我也很常去 說難聽點 今天人走了不想苛責 但會撞上去根本自己的問題

    • @Shayne0623
      @Shayne0623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每天走的話就不用來這裡說了 然後你是晚上上班嗎? 不是有何參考價值

    • @taylorchiu6277
      @taylorchiu6277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每天走的來講就完全沒參考價值。
      駕駛問題?道路設計問題?就是要以第一次走會發生什麼狀況來探討。

    • @take_a_look9570
      @take_a_look9570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taylorchiu6277 講的好厲害,那我就沒第一次走?

  • @spfcchoir
    @spfcchoir 6 дней назад +2

    你的破窗器擺放位置第一太遠,第二車禍撞到會噴出,到時候就是破頭器了😂

  • @徐俊明-n5i
    @徐俊明-n5i 9 дней назад +22

    之前我也差點撞上同個分隔島
    我是因路況不熟
    第一次到楊梅休息站
    原以爲是左邊道路進休息站。因路變宅 快靠近才發現是右邊。那時真的有嚇到。還好車速不快….

    • @小咪妮
      @小咪妮 8 дней назад

      目小的駕駛不在多數,高工局也是無可奈何... 唉~ 看來考照果然是考心安的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速度應該是重點⋯⋯開太快了!

  • @stoneshih2799
    @stoneshih2799 8 дней назад

    輔助駕駛功能的確是非常好的!
    但是車道置中,就未必!
    會造成駕駛完全依賴輔助功能!
    放開雙手,不注意路況!
    如果只有單純跟車,駕駛必須自己控制方向盤,相信一樣可減輕駕駛負擔,但卻可大幅提升行車安全性!

  • @binghuang1970
    @binghuang1970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這影片白天狀況下是還能清楚看到,晚上有可能會比較難,但不熟路口真的就是慢最重要,寧願慢一點也不要出事,把握這個原則就算後面貼很近也別理會太多。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深有同感

  • @NellyPAN
    @NellyPAN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那個地方就劃槽化線加防撞導桿 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事故

  • @羽硯
    @羽硯 9 дней назад +25

    我經過好幾次都沒事,也從來也不會有特別的感覺那邊會出什麼事,就順順的進順順的出

    • @很久不看新聞玄
      @很久不看新聞玄 9 дней назад +6

      我本身職業駕駛,幾乎每天都會經過楊梅休息站,我的經驗認為比較有可能是,1、駕駛道路不熟2、過度依賴“輔助“駕駛,太多人把輔助駕駛當自動駕駛在開每天都在撞工程車3、車速過快,那邊高架下來如果沒有降速,還是100-110輔助駕駛人工沒有介入遲早一定撞車,本人是純人工開都沒問題,依照規定降速通過或進休息站

    • @冷傲心
      @冷傲心 9 дней назад

      只能說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同 對你來講可能沒問題 但不一定每個人的認知都這樣~~ 但這真是人的問題比較多 真的很怕政府之後又想要惡搞ACC

    • @tomyLlaw
      @tomyLlaw 9 дней назад +5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前面就有寫進入閘道限速50公里
      但是就是有人要用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有判斷~~限速標誌????
      台灣人永遠搞不清楚狀況~~~科技押~一定市政府或設計的問題

    • @jamesliu01
      @jamesliu01 9 дней назад

      @@tomyLlaw 直直的路速限從100Km 每小時,隨便立一塊就限速50,能解決問題才有鬼。只開單開罰與法有據罷了。反正機天後沒人關心。管交通一堆沒開過機天車的更不懂交通。外行管內行只是台灣人太善良不願跟官計較。做個小公務員一哏毛只想上天。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速度應該是重點!

  • @jackytan43
    @jackytan43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使用輔助駕駛開車反而更累 , 因為你會擔心它會不會適時地幫我煞車減速或車道置中...等等 , 心理的疲勞 .
    自己開反而輕鬆安全 .

  • @wchia6522
    @wchia6522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破窗器不建議放在那裡,如果是要自救,像發生昨晚那位車主一樣,車頭撞到全毀,破窗器放在那都不知飛到哪去了,不見了怎麼自救? 難到還要再製作一集試試破窗器放在那會不會不見嗎?😂

    • @CollegeEV
      @CollegeEV  5 дней назад

      @wchia6522
      謝謝您提供正向有建設性的留言
      墨鏡哥免費提供影片中的破窗器一隻
      請聯繫墨鏡哥官方帳號@CollegeEV 或點選lin.ee/gN8gC5d
      附上影片留言截圖,謝謝。

  • @jthgetan350
    @jthgetan350 8 дней назад

    如果硬要說高工局,需要改善進入休息站標誌、標線的地方:
    1. 速限應該從較遠2公里處,設立速限60公里標示牌,再加上每500公尺減速條。
    2. 1公里處設速限40公里標示牌,再加上每200公尺減速條。

    • @CollegeEV
      @CollegeEV  5 дней назад

      @jthgetan350
      謝謝您提供正向有建設性的留言
      墨鏡哥免費提供影片中的破窗器一隻
      請聯繫墨鏡哥官方帳號@CollegeEV 或點選lin.ee/gN8gC5d
      附上影片留言截圖,謝謝。

  • @HOWJASONSU
    @HOWJASONSU 9 дней назад +9

    有人路肩開放 照樣地定速100 都已經寫最高速60 根本無用。。。不過說實在的 都是右邊車道了而且地面都畫得那麼亂了 為什麼不減速。。。是晚上看不清的關係?

  • @0412lin
    @0412lin 8 дней назад

    將生命交給他人或是幾乎無責的輔助工具上面,真的說是勇敢還是無知。能取代駕駛的自動裝置,完善率要非常非常高,而且要很成熟。

  • @黃邦邦-l6y
    @黃邦邦-l6y 9 дней назад +28

    看半天看不出路哪裡有問題,路不熟本來就要慢,管他是不是輔助駕駛。開電動車應該要有更嚴格的考試才能拿駕照,不然隨便撞隨便死。

    • @劉俊治-r2s
      @劉俊治-r2s 9 дней назад

      車速要代入,如果有習慣性超速違規問題,很多設計就會不安全

    • @ChihMuChiu
      @ChihMuChiu 9 дней назад

      跟電車有關? 油車撞到就不會死?

    • @黃邦邦-l6y
      @黃邦邦-l6y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ChihMuChiu 後座的至少不是被電池燒死

    • @kill90206
      @kill90206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這次後座應該不是被燒死的吧,6個小孩塞在後座一排是要怎麽綁安全帶,裡面還有兩個應該要坐兒童座椅的2歲幼童,撞擊瞬間,應該有人變成緩衝物,就算沒起火沒送命,大概也都全身骨折癱瘓了吧

    • @qqqqweasd123
      @qqqqweasd123 9 дней назад

      太短切進去 路變窄

  • @kovierchen6126
    @kovierchen6126 6 дней назад

    謝謝分享!!建議夜間測試比較準確~

    • @CollegeEV
      @CollegeEV  5 дней назад +1

      已經完成了 為避免影片重點失焦
      會晚一點再上線

  • @JackSu1218
    @JackSu1218 9 дней назад +23

    您應該測試的是裡面那個車道, 外面這個車道應該比較沒問題, 但裡面那個車道就非常考驗輔助駕駛系統了, 沒意外應該只有Tesla可以順利通過, 其他的車廠應該是撞擊率非常高, 而且那邊車速本來就要降到80, 路上也有許多標線, 沒有那個防撞區, 相對來說對於停在裡面的車子就是危險區了, 他的設計是有其道理的.

    • @jackhsu2039
      @jackhsu2039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沒錯👍

    • @楊聲宇
      @楊聲宇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

      要降速到50,不是80,砂鍋大的告示牌紅圈圈寫著50

    • @jackhsu2039
      @jackhsu2039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 所以都是駕駛問題

    • @wusteve877
      @wusteve877 9 дней назад

      外面這車道也很有問題,因為很窄,而且會需要忽然左彎,就算速度慢還是很可能撞上。

    • @AI-novel505
      @AI-novel505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因為特斯拉有自動避讓的功能在 在台灣其它都沒有😂

  • @MaxHuang22
    @MaxHuang22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透過畫面觀看的感覺,就算不開啟輔助駕駛,那樣的車速純人工駕駛都有一定的可能直接撞上去,很明顯道路設計有很大問題,台灣陷阱式的道路設計太多了,這也是台灣交通事故降不下來的很大因素

  • @牛肉湯-r2m
    @牛肉湯-r2m 9 дней назад +8

    應該要晚上來測試比較精確一點,比較符合當下的實際狀況

    • @user-romic5151
      @user-romic5151 9 дней назад

      車禍車主開現代電動車(中國零件車), 1 氣囊呢(有配備嗎?) 2.電池產地(中國產)? 博主拿特斯拉比差太多了啦!

    • @byRu-j2r
      @byRu-j2r 9 дней назад

      林志穎那台不是照燒​@@user-romic5151

  • @BB-xw1cr
    @BB-xw1cr День назад +1

    在下楊梅休息站前的校前路跨橋上,已經有「湖口」(綠色)和「楊梅休息站」(藍色)的告示牌,地上也有白色標字“提前”告知駕駛,如果不依賴導航或自動駕駛,並且減速進入,是可以安全進入楊梅休息站的。
    也有人問為何有左邊到湖口的引道?因為楊梅校前路有往南向的匝道,讓往南向的車主能夠由此進入,這樣雙岔的設計其他地方的休息站也有,只能說請用路人多注意,提前做好準備,越不熟悉的路段務必減速及查明路況(別怕後車按喇叭😂),安全第一!

    • @Bysider
      @Bysider День назад

      出事地點500米前的門架標示(肇事地點的道路平面配置圖-包含路彎、分隔島、遵行方向)、雙白車道分隔線、減速標示、槽化線都畫得清清楚楚了,甚至分隔島還自帶反光(發光?)號誌都還不能讓駕駛人注意路況,到底還要怎麼改才能讓駕駛人注意到前方路況?真好奇。

  • @潘潔西-p4z
    @潘潔西-p4z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應注意而未注意是駕駛的責任 輔助駕駛只是輔助工具 這是無疑任何時間都不應該嘗試挑戰的
    有本事挑戰的駕駛請有本事將車況隨時都在自身掌握中

  • @Carbon_Wu56
    @Carbon_Wu56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沒有人提到這個車道的特殊設計,
    他從頭到尾都寫往「湖口」,
    不是進入休息站。
    只是撞在休息站路段。

  • @王大明-n6i
    @王大明-n6i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

    那地方我手動開都覺得恐怖, 經過時心跳就不自覺加快了, 更別說晚上視線不良的時候, 所以自動駕駛來不及反應也是可預期的. 公路局應該好好想想如何改善那車道的設計, 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生事故.

    • @吳建億-t3r
      @吳建億-t3r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還好吧...限速50...我都開70-90...不覺得困難...你要是開90-110...才開始有反應難度吧..要說設計不良...開上阿里山...都沒燈....還是不一樣開...哪需要什麼設計...是駕駛配合山路吧....

    • @小斌江
      @小斌江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自己不會開車怪誰😊

  • @LKK-i7t
    @LKK-i7t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很有意義的測試,這個休息站的入口事故頻率過高。死亡彎道,緩衝距離過短。如果是夜間或雨天進入休息站、危險係數會更拉高。

    • @linuxyeo
      @linuxyeo 8 дней назад

      開車謹慎專注是應該的, 不用怪路段. 若有事就怪路段, 那麼這幾天才發生的臺北市內湖區文湖街汽車於彎道高速橫掃路旁十幾台機車和幾位民眾的事件, 也怪路段?

  • @李三清-b8j
    @李三清-b8j 8 дней назад +3

    設計有無問題 不敢評價 但高速同路段 卻同時有上與下兩閘道車流匯集 且道路還變窄 真不知設計原理 台灣現實是某些壓力凌駕技術專業 獨特風景....

  • @ajay30572
    @ajay30572 8 дней назад

    楊梅休息站在五楊高架橋的末端
    所以在進入休息站前,其實是兩線道,主要用意是讓錯過的車主,依舊可以使用左側車道直駛,不用硬切入中山高而造成車輛回堵
    而右側車道才是正確要進入休息站的道路
    這位車主就像是錯過閘道的狀況!
    錯過了,路況也不允許他的失誤,於是造成這種憾事

  • @-9527-
    @-9527- 9 дней назад +12

    我認為撞擊是一回事 , 但滿滿的鋰電池才是燒死人的主因 , 因為看影片那個車速如果是燃油車的話 , 目測車速只有 30 - 40 km/h以內而已 , 純撞擊應該是不會死人的 。

    • @GNA-g9b
      @GNA-g9b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電池種類也很多 這款三元電池 出事逃走率很低 日韓最愛用

    • @ChihMuChiu
      @ChihMuChiu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油車撞到起火人也畢業,你會說一樣的話?
      那個撞擊速度絕對超過90km以上好嗎

  • @wonwawa
    @wonwawa 8 дней назад +2

    人命關天、政府設計道路工程的人、是否在設計前後有實際去開車測試?或只是在冷氣房辦公室設計?或是拿人民的命去測試後再改進?

  • @wuasimo
    @wuasimo 9 дней назад +24

    道路不是設計來讓人開自動駕駛的,而且道路縮小,就是為了讓車減速

    • @王皓正-e8v
      @王皓正-e8v 8 дней назад

      也對………看到縮小我都會減速

    • @阿桐伯-x5z
      @阿桐伯-x5z 4 дня назад

      車道前 就有警告要限速50公里 影主還用80公里跑.......... 表示自動駕駛是不會自動減速的

  • @NeoPanfilm
    @NeoPanfilm 6 дней назад

    真的就是增加容錯率就好交通3E 教育工程執法,教育這一塊壞很久了,不能立即改善
    最快的方式還是工程,沒進休息站的那個圍籬往左邊偏半個車道很多事可以順利解決
    再之前再白色減速帶
    除此之外台灣一堆交流道設計是下交流道跟上交流的車輛容易交織在一起
    先下後上減少交織明明最安全,真的不知道怎麼設計的
    通通以執法概括,每年死人數依舊不減反增

  • @石育叡-l4n
    @石育叡-l4n 8 дней назад +1

    因為看到很多新聞都是,車身斷電後打不開無法救援,我在想電子鎖是否能設計成,意外斷電會自動開門比較好,相信這應該不會影響到防盜,畢竟發生事故時順利救援,跟安全還是比較重要。

  • @Catx2013
    @Catx2013 9 дней назад +10

    測試,不能代表什麼,
    畢竟會發生設備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
    電子設備總有一天會發生問題,只是你會不會遇到罷了,這就像抽卡一樣,
    今天你沒遇到,總有一天會遇到。
    玩遊戲也一樣,今天你玩的遊戲都沒有遇到BUG。
    但有人會遇上BUG了,但很多人都沒發生,就剛好那個人發生
    這就是電子系統問題

  • @林冠佑-p1f
    @林冠佑-p1f 8 дней назад

    感謝您的說明,其實明顯看來,設計的問題其實蠻大的,當然智駕很大一部分跟智障一樣,兩方面都有問題,造成最後的結果

  • @99lee01
    @99lee01 9 дней назад +13

    我也開過小貨車進到裡面休息感覺沒什特別識別困難~ 而且我也是他剛啟用就進去休息

  • @dannyliu-x1t
    @dannyliu-x1t 9 дней назад +2

    高速公路每天上百萬車流量,只做到千分之一事故率可不行,要做到億分之一,別的路口一年事故數為0,偏偏這個路口年事故數大於1,應重新設計

  • @joylin4777
    @joylin4777 9 дней назад +19

    以前的車沒輔助駕駛沒人會去撞...有了輔助系統反而有人去撞...說道路有問題也不對...因為沒輔助系統沒人去撞過...駕駛太過依賴輔助系統才有這問題

    • @Jst-h2d
      @Jst-h2d 9 дней назад +4

      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什麼叫沒有輔助駕駛的時候沒人去撞 你要不要查查看資料再上來亂扯

    • @Fisher8964
      @Fisher8964 9 дней назад +7

      2022年10月皮卡車、2023年8月一輛遊覽車,都沒有輔助駕駛就撞了。雖然這路段設計有點問題,但只要駕駛專注度在線就可以避免的,輔助駕駛顧名思義也僅輔助,重點的確還是駕駛本身。

  • @pinghuachiang5814
    @pinghuachiang5814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旁邊高公局員警也很無奈,因為屬於公務人員不能對外評論這道路問題....就算住在校前路假中的員警 他也不予評論,會出問題!
    我家就住那附近,就連在地老住戶 也曾看過遊覽車也發生擦撞過.並不是真的只發生在輔助駕駛身上.

  • @nono5667
    @nono5667 9 дней назад +3

    或許道路設計有瑕疵!但人才是最關鍵的問題!現在整個高速公路內線的車禍比例高過於中外線!在台灣外線的車速為何會比內線快?都是用路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