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 428 那些年的国庆节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3 май 2020
  • 对于亲历者来说
    这段记忆是无法磨灭的
    回顾那些年的国庆节
    让我们重温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进步的历史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每逢国庆日,对于上海人来说,有一项“集体内容”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在人民广场举行国庆游行庆典活动。
    工人、农民、各行各业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建设成就,用彩车和模型装扮亮相,向祖国报喜,受人民检阅。国庆游行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对于游行的亲历者来说,这段记忆是无法磨灭的,甚至影响着自己的一生。
    黄其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播音员,她和播音组的同事多次亲临人民广场,为现场观众介绍游行队伍的情况。
    与此同时,她们高亢激昂的解说,更是通过电波,把人民广场国庆游行庆典的热烈盛况传播到上海的千家万户,让不能到达现场的市民同样感受到欢庆气氛。
    编导札记│穿越七十年的国庆记忆
    本期编导:陈姿彤
    作为一名来自东北的姑娘,这次由我来构思这集讲述老上海国庆节的故事,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在上海求学、工作9年的我,平日里也会时不时地好奇上海的过去,这期节目正是一个契机。希望这期节目能够通过珍藏的视音频档案中的片段,勾起那些年上海人对于国庆节的独家记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每逢大庆,大家最关注的重头戏便是10月1日将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在写这篇札记的同时,今年国庆阅兵的彩排正在北京紧张地进行着。
    如今的人们,提起国庆节往往与小长假相连,大家提早很久就开始盘算自己的国庆假期去哪里游玩,国庆节假期着实变成了大家的“狂欢周”。那些年的国庆节,上海人也是在狂欢中度过的。
    ▲本集编导陈姿彤(左一)与百老团团长戚泉木、常务副团长姚振尧、张学才合影
    本期节目中采访的戚泉木和姚振饶两位老先生,就为我们回忆了当时他们的狂欢经历--早晨三四点钟到人民广场集合,为游行做准备;游行16个小时,直到累得睡在马路边;国庆的夜晚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广场跳一场完美的交谊舞等等。参与过国庆大游行,成为他们当时与小伙伴们炫耀的谈资,更成为了他们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也正是这样特别的经历,让我可以在几十年后,仍然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重生的上海,普通民众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热望。
    那些年上海国庆游行庆典活动的主席台上除了领导、将军、劳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播音员。黄其、张芝和陈醇作为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当时曾多次亲临人民广场,为现场观众介绍游行队伍的情况。
    黄其老师和陈醇老师已年近九十,张芝老师更是刚刚过完九十岁生日,这几位为上海广播事业贡献了一生的重量级老前辈,谈起那些年的国庆节,激动、兴奋溢于言表,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播音现场。对于他们来说,国庆游行庆典活动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政治任务”,顾不上狂欢,准确无误、声情并茂地介绍好各个游行队伍,完成广播直播任务才是第一位的。他们以高亢激昂的解说,通过电波,把人民广场国庆游行庆典的热烈盛况传播到上海的千家万户,让不能到达现场的市民同样感受到现场的欢庆气氛。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国庆游行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每逢开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这一声呼号,他们仍然念得响亮。
    ▲播音员张芝在读稿
    ▲播音员张芝与女儿,节目摄像马玉娟(右一)在回看拍摄素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ВидеоклипыВидеоклипы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