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停課不停學 「elevo線上學習平台」首波隆重推出為 國中生 精心設計的 國文📜、數學🔢 暑期先修課,開幕慶前500名 $990/科,結帳時輸入「CHEAP2206」再打9折(太佛了啦😎)elo.tw/32U2X73 科舉是很複雜的,這一集還是以明清時代的科舉為主,尤其是清朝的資料最多,之後或許可以聊聊古代科舉的各種作弊方式,清領時代,台灣一共出過33位進士,北京也有台灣會館,提供台灣學子進京趕考休息的地方,由台灣籍的進士施士洁所建,古代講求地緣關係,很重視同鄉情誼的,不過現在變成老共的統戰工具了~
科舉考出了一個全民弱智的時代!😆😆😆
希望可以講一下[三元及第]、[連中三元]。
CHEAP居然接到精油的業配!CHEAP出運了!
我去北京有看到哈哈 在前門大街
八股文:迂腐、老生常談、陳腔濫調
再次見到 Cheap 優異的結合歷史與行銷的作品,不僅讓人詳盡理解古代科舉,最後也能順水推舟搭配目前因為疫情停課而受到重視的線上課程,完全沒有一絲一毫違和感,反而有恰到好處的畫龍點睛!!
7:02 中國人最愛攀關系,這句話是錯的,是人類的社會最愛攀關系。
雖然早就猜得到這集的業配可能跟教育有關!但是接得真得毫無違合感跟恰當啊!!😄😄Cheap的影片加上業配文真得是看過最舒服的了!!
比九面好多了
@@kingdennis7964 How good is
@@kingdennis7964 如今去買晚餐都會看到他
‘’西方擅長把複雜的東西變簡單,而中國人擅長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真是一針見血啊😂
真是弱治。想知道科舉為什麼淪為八股文嗎?王安石這個道家佬認為科舉寫文章太多人自由發揮,他閱卷感到無比疲勞,於是自己寫了篇空洞無物的八股文,以此為範本,要求所有考生按照他為榜樣寫文章,這是由道家佬簡單粗暴的世界觀導致的教育系統僵化固化的現象。雖然科舉內容基於四書五經,但並不缺乏進步思想,譬如論語中的以德治國,孟子中的以民為貴,禮記中的天下為公,小康社會等等,而經過王安石還有朱元璋這些道家佬的一番操作,簡單粗暴的八股文就誕生了,完全扭曲了科舉的初衷。
西方多數國家是選舉制,或是三權分立,或是責任內閣,哪有中央集權這麼簡單粗暴?你這種人表面上追求進步,實際上一旦掌權,必定也是個簡單粗暴的暴君。
你这是无知而已 每个国家地区文化人口不同 怎么可以一概而论。民主国家还分北欧和印度的特色呢,为啥民主的台湾还有黑金?
@@Mandon97 還是有少部分中央集權
這說法 以偏概全/譁眾取寵, 舉證:例如 孫子兵法 就很精簡。
一個業配講了從古到今的當官考試制度,也學了很多!超棒👍
這種咖就講一堆GOOGLE就找的到的東西 你也在棒
他就是胡说八道
你們也試試做視頻
樓上好酸 所以他百萬訂閱而你們只能在尻尻的時候跟他平等 畢竟大家出來都是億 XDD
@@熊汶安親班 雖然說估狗都找得到,但要全部彙整起來吸收成自己的東西,再像是講故事一樣講出來也不容易欸,並非照稿唸而已然後要做成一支影片且不無聊也很難,這類影片的用意是讓原本不太了解的觀眾更認識,有興趣的話就會上網找資料知道更多
諷刺的是明清文學繪畫等藝術作品除了少數外多半是考場不得意的讀書人創作,多是為了生計或希望能考取功名的工具
如果以前唸書的時侯有RUclips 和cheap的頻道的話 學習效率肯定要會大幅提升 讚嘆🎉
西方的教育是把複雜的現象歸類整理成一套簡單的科學系統,東方的教育是把簡單的一句話變成複雜的八股文....聽得都快哭出來了
所以西方教育是最好的嗎?
@@23138171 好不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兩行淚
@@23138171 學校教的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甚至整個教育體系都是跟西方學的,說西方比較好不為過吧。
@@wupaul9374 西方也是要經歷出一系列卓越的科學家,跟當時講求以宗教科學至上的教宗分庭抗禮,中國雖不中用數學、科學研究,可有興趣的還是會去搞搞科學,只是社會不重視
@@23138171 優勝劣汰,而東方輸了
被業配的心服口服滿滿的人文歷史氣息,真的很棒😇
謝謝!
哈囉,我以為你要講“ 西方擅長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所以產生科學,中國擅長把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所以產生科舉!”
把簡單的事便複雜主要還是來自漢朝的讖緯之學這個遺留後世的毒瘤
@@程序員-v7l 我不知道件事,只是知道寫文章還有一堆避諱規定,就已經夠麻煩了,更不要說什麽文體的規定了。
@@火鳳凰-q2x 我記得以前看康熙王朝,皇帝冒名應試因為不小心將一滴墨汁低到考捲上從榜眼降成探花,周培公在考場沒將皇帝的名子玄燁的玄遮住直接被打出考場。
科举可不是什么负面的东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这种制度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你所认为的负面,根源在于考试的内容有问题,而不是考试本身有问题。
@@leethen9925 同意您的說法,制度本身沒問題,但執行者背離了原先的宗旨。世上這類的事不少。
我印象中看過一些資料唐宋科舉其實是蠻多元的,甚至也有科學算術類跟工程申論題到明清才僵化成八股文。然後我覺得科舉進士狀元應該中國的北大清華錄取率比,台大醫只有整個台灣的菁英競爭,像這種大學錄取考試的目標都是從百分比來篩選菁英的,也就是說人口基數越大越困難是正常的。
cheap 的市場主要在臺灣
跟目標群眾無關現在討論的就是人口基數的問題跟十萬人競爭以及跟一千萬人競爭難度肯定不一樣
但明朝人口不多誒 跟現在中國人口插滿多的
@@darrenyang7991 cheap 應該知道這點,但如果考量主要市場,比起言北大清華,講台大醫科可能對大多數人而言較有感覺也較有概念,縱使都知道這些很難考,不過講一個比較相近的概念與談一個較疏離的概念而言,我想,選擇講台大醫科對於臺灣大多數人而言會較為親切,而cheap這次的主題是講科舉,以台大醫科來對比是凸顯科舉的難度(以兩者影片內容之比較長度而言),加上他以前也說他做頻道不是為學術研究用途,而是把難啃的內容消化轉譯為大眾所能接受的樣式。既作為一種歷史普及,內容需思考的還是要以觀眾的接受程度為優先了。
@@phillipe95425 而且有錢或者家裡有能力讓你念書的又更少了,家裡有錢讓你念書也不見得小孩願意念或者喜歡念的
現在台灣補習班那麼多網路資訊那麼發達要找考古題或相關考題都很方便而且交通發達要去考場不困難但是台灣國考的錄取率只有1%多而已古代交通不便 路途遙遠而且資訊又不發達光要克服外在條件就是考驗古代能考上國考的人真的都是精英
說到國考,根本現代科舉
@@yu-zhenhuang4456 科舉出來就是公務員,所以等於國考沒錯
要連家族都是精英才可以,不然沒錢怎麼讀書
@@蘇多多-l9n 對呀…不然光生活費都爆了,怎麼讀書考試
國考應該沒那麼低啦,雖然還是要看哪一種考試。三等考試平均是10%左右,通常分布是行政科略低、技術科略高。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合稱三元,古人要考上科舉就那麼難了,想要三元及第更是難上加難,從隋朝有科舉考試開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除為止,長達1300年左右的時間,一共只有16位能夠三元及第的讀書人,而能夠連中三元的只有宋仁宗年間的宋庠、馮京、清乾隆年間的錢棨,總共3人而已,其中錢棨真的是神人,他童子試時,於長洲縣縣試第一、蘇州府府試第一、江蘇學政院試第一,又於乾隆44年(1779年)鄉試第一中解元、乾隆46年(1781年)進京趕考拿下會元和狀元,等於他不但是連中三元,甚至可說是連中六元了,也是科舉歷史上唯一一位(明朝黃觀有爭議),簡直就是考試機器啊。
錢棨肯定是繼承上輩子上上輩子上上上輩子的記憶
這個人投胎轉世參加大陸的升學考試應該也是一路輕鬆滿分到博士班第一名畢業
現在還是有科舉考試,國家考試就是科舉考試,只是將考試資格變更成依照學歷,選擇要報考的類科.
宋朝開始正式科舉取士隋唐的科舉並不正規 不受官方和民間重視所以中國歷史上 宋以後文武正式分家 武家地位從此後一落千丈 反觀歐美日 至今仍保留文武兼修傳統 職業軍官學識修養皆好 社會地位也高
@@ilt4761 科舉考試,根本是落後的制度,白癡可以當法官.
這才是專業舒適且不反感的業配
認同!🤣
對啊有時候講了一段業配我才發現是業配 🤣
+1😂
哇塞,邪龍好久不見從世紀帝國Skin變成手繪Skin惹
可惜cheap已經忙到沒時間玩世紀帝國了...
每天都好期待影片^_^ 久了這個聲音變成一種安全感!有時候會當睡前故事重複播放,聽到睡著
笑死😛妳是長不大的小朋友嗎?睡前還要聽床邊故事?
從宋朝後,科舉考試實施彌封(糊名)、謄錄製度,因為姓名即使有彌封,考官還可以認筆跡,因此鄉試與省試都有專人再謄寫一次,會試也有謄寫,直到殿試才沒有謄寫,是本人筆跡,原因是皇帝應該認不出筆跡,加上進士是7品官了,寫字當然要漂亮。至於字體,就如本主說的一樣,是館閣體,類似顏真卿體,方正有氣派。
宋代的科举才叫真正的科举,出题灵活,考生也可自由发挥。自明代确立八股文制度后,科举越来越死板,到了清代更是很离谱的把范围限定在四书五经之内。。。(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下,能考到进士的人绝对不是什么考试机器,殿试题对思维活跃度的要求很高,而且经常会要求考生对时政发表看法,能考上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如果你是明朝末年的考生,記得不要去監獄探望老師,會被他臭罵一頓
目光如炬XD
左光斗
笑死,有人在偷臭喔🤣🤣🤣
側寫左公的好文章~
但你也要夠有文采才有機會被罵
讀書壓力夠大了,還要被app監控,現代當小孩愈來愈難了😂😂😂
就是 就是
很可怕
其實現在的小孩比較幸福,比起古人來講的話,畢竟科舉給你題目,就要叫你默寫上萬個字,現在的小孩還有選擇題跟是非題給你選,簡直就是好太多了,只是現在的小孩唯一的壞處是你要讀很多本書就對了😳😳
@@wz1el4yr9h東西不一樣不能這樣比吧,以前的小孩要學微積分嗎……
科舉是單一目標,所有人都奔著它去;但是,台大醫科是個選項,你可以不填,人一定比較少。而且古代識字率不高,一般都是個位數,所以難度更高。
考科舉的比考指考的人少多了,以單一省來說,科舉錄取率比台大醫高100倍
@@GreenlabelKKallen 我認為有差,考科舉每個人都是向著三甲上的,但是指考,你看現在多少人想填醫科?
@@GreenlabelKKallen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説:30歲考上明經科,已經很老了;50歲登進士第❤️,算很年輕✅了。這句話有它的合理性。很多時候,不能從❌單一的錄取率,去論斷事情的。我們現在的社會有覺得「50歲考上台大醫科,算很年輕嗎?」呵,時空背景下的很多因素你沒考慮進去...
@@Base5566 喔好棒
其實這個題目感覺就不太正確,古代科舉應該跟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來比吧~畢竟一個是當學生,一個是當官,只是現在公務員分科分等考試,好像真的很難比
cheap的業配帶入真的很利害,應用相關主題帶入,不像一般的YT一樣跟看廣告一樣無趣^^
這是主題蠻喜歡的,配合工商還蠻搭的 希望以後都是這樣 777
一邊是培養思考能力 一邊是培養服從能力 痾... 厲害厲害 😅
shh 看破不说破👀
寫策論就沒有培養思考能力喔 呵呵
科舉本就是統治者一個手段,讓有想法的人透過科舉當上人上人,就不再搞事了
寫策論有辦法思考為什麼是少數的滿洲人統治中國嗎?
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看完這兩部介紹科舉的上下集影片,想到高雄鳳山的鳳儀書院,裡頭也有介紹到考試以及清代官員晉升之路,是很不錯的景點👍
真的很棒而且那裡還有教學先生和學生的蠟像我最喜歡的是打瞌睡😪的學生蠟像
這個業配我喜歡~好讚~~~不像某些YT 硬要置入....超沒帶入感
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現代的國文課還是這樣啊
要看是哪方面的「變複雜」了。看是考法或是老師教法,故意文謅八股那一樣僵化。不然國文課本這十年多來一直在變,古文比例也在下修中
藍色窗簾.jpg好像還出現過作者本人去考也不及格的題目#聽陳蕾士琴音
只要仔細深究,有關於文學的東西本來就無法簡化,國文課還只是小宗,等接觸到紅學才是真正讓人頭痛的
現在跟以前比差很多
簡單來說就是比講幹話能力而已
這次的業配很讚👍
9:15除了台南和台北考棚,台中市西區台中州廳後面的府後街還有一個[臺灣府儒考棚],建於清光緒17年(1891年),目前是可以喝咖啡的藝文空間,保留了一間考棚樣品屋。
哈哈!原來這樣引出最後的線上學習,利害!
單純以清代的男、女識字率(起碼會寫自已的名字和基本認讀)來說男生大約是百分之十五 15%女生大約是千分之三 0.3%所以科舉真的難文天祥20歲狀元 那真的是天選之子那真的是一路順利
這是哪來的數據?
其實每次影片最期待的反而是最後如何巧妙自然的轉折到業配真的是太厲害👍😂
單從人數比例來說,或許科舉會比較難;但是古代科舉後期就是八股文,以文科文主,現代的醫科需有文科、數理、外文、化學等不同型態的念書方式,且以前女生幾乎沒有念書參與考試,所以難以比較,以前的狀元不一定可上現在的台大醫科,現在的台大醫科生也不一定可以考上以前的科舉。
很中肯
醫科出來還不是出來騙錢的,不會救人只會讀死書騙阿公阿婆有屁用
作者說的難... 並不是指這個... 你看舉的例子蒲松齡17歲中秀才,之後「考了44年✅」都還考不上❌舉人!是因為考試範圍太浩瀚了,而且出題範圍難料!一樣的,我現在35歲,讓我從0開始按部就班,44年內一定考得上✅台大醫科!因為考試範圍沒科舉那麼浩瀚,考古題也有跡可循!
你這不就是幹話嗎難道以前的狀元會懂微積分?這只是用考上難度來比而已啊,當時的背景跟當時的比然後,台大醫科對某些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志願吧,沒上也沒差以前你進士科沒上,就是下一屆再來而已
@爷爷 野 現在公務員考試沒有理工科?你真的很無知
po主的插画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趣了不少
絕對比台大醫科難因為台大也就2300萬人競爭而已,而且每個人的志向就考試來說,也有很多元,各類組都有自己的志願;但古代學科考試就只有文科舉這條,然後並不是每年考一次的,這次落榜,你可能要再等2.3年(所以才會有人考到60幾歲還在考)這邊說的單指考上"進士"的難度,不是狀元喔
狀元的話已經對應到指考全國榜首了吧。進士不一定,但台大醫科一定比舉人、秀才難
考到60幾歲還在考,不能說明什麼。因為你沒上台大醫科不會被要求考到上,會去念其他學校。但你科舉沒過,你還會繼續考科舉
三十年前當年每屆全部學生約20萬人 台大醫科 錄取率是 119/200000 = 0.0595 %
#11:36 線上上課不只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打破上課與下課的邊界 😂😂😂
上課與下課 不就是 時間的限制 之一嗎?
上下課的差別只剩提心吊膽地玩vs爽爽玩
看最後的工商也不錯,看看cheap怎麼銜接上。另外前面的影片蠻不錯的!
之前聽說祖上有秀才 查了一下發現上面還有舉人進士以為秀才其實挺簡單 但其實還是超級難哈哈
很難啊,秀才相當於我們這裡全縣的幾個最會讀書的,舉人是全省最會讀書的幾個人貢士、進士都是裡面最優秀的了院試第一=全縣榜首解元=全台榜首
其實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因素要考量:女生不能考科舉一般來說文科往往是女生的強項因此古代科舉可以說是直接消除了一半以上甚至將近六成的競爭者等於錄取難度直接降低一半
可以同意這個論點甚至現在台灣的公職考試也是女生比較多可以說女生在讀書方面比男生會細心好幾倍
聽起來有理.. 但有些地方僅供參考首先科舉沒有理科讓你挑選 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你口中的文科(會傾盡一生之力去研讀)再者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也不乏男性(女性理科中強者也並不是沒有 例如居禮夫人),若以女性天生右腦強於男性這種優勢斷言科舉難度因此降低不免有失偏頗。想想把台灣建中 中一中 雄中 這些學生放到一個只有文科考試的地方三年之後參加大學考,出來的成績也不見得女優於男。所謂難度比較是以考驗的題目主題跟當時考驗的人口基數為基準,這樣比較才有意義,若把看不到的對手跟未知不確定數也列入考慮那也不用列舉資料,大家都可以用想像來斷言結果。
@@juno5716 你這是什麼女權癌觀點這樣說的話,拿諾貝爾獎的男性也比女性多是不是能說明男性天生比女性聰明?
並非如此喔,台灣公職考試結果,女性錄取人數通常較男性錄取人數多是因為女性報考人數較多。但如果細分兩性各自的錄取人數比報考人數,男性約為10%而女性為6%,也就是如果兩性報考人數一樣多,錄取的男性仍會多於女性。但排除女性的科舉的確還是給了男性很大的優勢。
一樓留言的邏輯就跟女生玩輔助比較強一樣 以這些頂尖讀書人才換作頂尖遊戲玩家做比擬 男生開始練輔助就沒女生的事了好嗎
科舉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太有用了。它可以有效的攏絡不同階級最優秀最能捲的知識份子,將其納入國家機構,甚至成為統治階級然而正是因為最有能力的人才都在體制內,或者正在耗費大量精力於對社會發展毫無益處的八股文上,社會上少了有抱負和實力卻無法尋求上升通道的人才,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也就小了很多
不過科學本身還是有缺點吧
科舉固然有其侷限性卻是中古世紀各文明當中,和平時期的平民想要改變階級最有效的方法
@@darrenyang7991 啊,我是不是發錯樓了剛好像有看到有人回文裡提到科學的樣子w
@@Sakuya_Izayoi99哈哈哈真是尷尬 我還以為你只是打錯字了
科舉不是最好,至少比封建制度階級劃分好
突然覺得線上課程真的不錯不用去學校就不用面對霸凌事件也不用當老師的出氣包
可是又會有人說那你不在學校學習如何面對霸凌,那在公司工作呢?職場也會遇到霸凌啊?
@@grissomlin643 小時候不懂事,靠拳頭或聚眾 霸凌別人 or 被霸凌長大成人...入社會工作了,還不懂事?繼續用拳頭或聚眾 霸凌別人 or 被霸凌了不知怎麼辦(離職/報案)?
@@eyesman100 我念書都被霸凌,職場就只會離職,只會離職覺得自己很沒用
@@grissomlin643 [覺得自己很沒用] 你就(輸了)活該~因為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並非 "只是放錯位置的人才"?下面的話有點拗口~你知道自己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嗎?而不是別人認為的你應該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如果是前者,即使你在其他人眼中一事無成,至少你對自己會是快樂的吧如果是後者,追逐別人(對你設定期待)的夢想而力有未逮時,才最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用吧
@@eyesman100 除了霸凌以外還有其他的拉 如何和同儕社交之類的啦?會有人這樣說線上教學就沒有辦法跟同學社交,但我自己本身也支持線上教學啦。我寧可不要社教
感謝Cheap 大的如此用心
中國2000多年來為何發展不出如西方自17世紀以來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及科技?不可能沒有原因。獨立思考能力是開創新奇的根源,這一點中國文化裡很缺乏⋯⋯中國文化裡,多是高壓、專制,單一思想、箝制、壓迫、散砂、反尊重、安卓系統
宋朝還滿開放的社會言論都比其他朝代開明,工商也很發達,而且宋科舉不只有四書五經還有數學,所以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都是宋朝發明的,宋朝菁英殉國和蒙古人殺死太多漢人了,導致宋朝有些技術直接失傳,如果宋朝存在於1700-1850,接受西方工業文明阻力一定比清朝少
@@nick1028.... 有可能,但宋朝是較屬於漢人的政權,是真真正正的中國為主體的國家清朝其實是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漢民族,算是漢人推翻蒙古人後建立了明朝,但卻又被異族滿清所統治,在滿清康熙時才統治台灣島,但初期康熙無意窮治,至1875年後因日本牡丹社事件,異族滿清才發現日本想染指,才又派劉銘傳、沈葆楨來台灣治理,此際才稍微積極。所以現在的中國一直認為台灣自古為中國之一部,這種史觀是錯誤的,台灣是在1683才在康熙手上拿下,但康熙並非傳統漢人,反倒是少數民族滿人,滿人並非中國自古以來的民族,是明朝時引清兵入關所造成的漢人國破家亡尷尬在於,1895年李鴻章簽署馬關條約,將台澎主權移交日本,日治時期,日本又將釣魚台島行政權移交沖繩縣,1945美軍跳島攻勢拿下沖繩時一併拿下釣魚台,如今中共因為1683年殺死漢民族政權的異族滿人曾經統治台澎,所以認為台澎為中國歷史不可分割,更聲稱釣魚台島為中國固有領土無論是想攻佔美軍跳島攻勢所拿下的台灣島,或是在日治時期已經歸於日本沖繩線的釣魚台,在在現在的中國都將面臨與美國的衝突美國自身想壓制中國崛起,而對台灣有多少支持不確定,但不可能啥都不做讓中國拿下,而中國要拿下釣魚台自然觸動美日安保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美兩大國的衝突看來會改寫地球歷史了
@@huang7489 這也沒辦法,比較先進的文明被蠻夷統治,思想本來就會退步,雖然宋明相差不到百年,但是蒙古人殺了幾乎的漢人,漢人菁英大部分又殉國,雖然明朝是漢人政權,思想確實比唐宋還封閉。你後面講的就是政權更迭,國父當初也講驅除韃虜,但是後面為了蒙古西藏新疆的合法統治,就變成五族共和,從清朝的統治就能看出他為了壓制漢人,寧願賠錢割地也不願改革,對西方也沒辦法用民族主義抵抗他們,因為他自己就是少數民族,沒辦法號召漢人,不然英國當初武力征服其他地方的呼呼黑黑英軍傷亡都比對清朝戰爭多
@@nick1028.... 確實孫文希望的是建立中華民國,為了區別白種人及繩紋人,所以提出了個五族共和,希望中華民族快點一統經營國家,怎奈,北極熊南侵、大和民族西進、洋人叩關,孫文只好聯俄容共,不想,讓中國共產黨寄生於國民黨而作大,今,民進黨又寄生於國民黨而作大台灣的未來充滿挑戰,既要聯美,又要傾中,實難兩全
邪龍終於又出現了!其實我也忘記他的來源了,我是理化老師,線上教學雖然省去通勤時間,以及避開疫情等等優點,但是家長知道,學生知道,老師也知道,超多學生都在打混。
有些人學習方式還是比較適合在現場,有老師,有同儕,有下課。
我覺得大學以下學校存在的意義只有社會化與社交,當然被霸凌的那些人除外
線上教學更需要父母的輔助,教育不只是師長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責任,線上教學只是突顯既有的問題。不過很多父母都只想丟給老師,像美國有統計線上教育一般在中高收入階級的家庭是有正向幫助的,低收入教育資源差的家庭反而沒有效果
甚麼打混線上上課打炮的都有了
我有去過北京的台灣會館,在大柵欄附近。 功用就是台灣人去殿試時住的旅館啦。
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我常看台灣或大陸的各種古文解釋書籍,例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解說的人似乎都很喜歡把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資訊繞來繞去,以顯示自己很仔細很厲害但卻常常連重點與反思都說不到我看日本的書籍對同一句話,他們儘量將有趣的重點解釋以及當時發生背景告訴你,最後還對這句話反思與不同解釋,可是台灣很少有這類日本的翻譯本,都是一堆號稱『權威』卻不斷喜歡玩文字遊戲繞圈子的『學者』寫的書
中国古代书本和知识本来就是个维护阶层的好工具,当然不愿意说明白啦。 古代中国读书人要是把事情都讲透怎么显得自己重要。 另外西方古代书籍也未必会写的通俗易懂,西方和中国都是一样的。你看的日本应该是现代翻译过来的吧,翻译的人要想热卖也要选择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书来翻译,日本古代写的难懂的书你也看不到。 你要比较应该拿中国古籍和当年西方古籍来比较。又或者同时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书籍和西方科技书籍来对比。 另外中国古代也有相对显现易懂的书,例如三字经,论语也有很多说的很浅显易懂。
朋友你好,有机会可以看看大陆的公务员考试的阅读理解,那个绕来绕去的车轱辘话,就是不好好说明白说利索,,考好太难了。。
我台大醫學系落榜變成經濟系,大概就是童生吧😭😭😭
以前讀書真的很古板😅,都文科人的世界現在就一大改變,都理科人的世界,真的時移世易還好我生在現代,能在理科上一展長才,不然我考科舉肯定縣考都不過
這部影片真不錯😀
好看好看!!
今天主題加上業配,超搭的
以前歷史或國文老師都沒講的這麼清楚,人多就是簡單複雜化,才能顯得出厲害XDDD
這業配也太適合我了,已手刀付款了。
下次能不能介紹蘇察哈爾燦考的那種武狀元??狀元郎吃狗飯我們吃人飯去🤣🤣🤣🤣🤣
竟然今天才看到如此優質頻道 , 不多說直接訂閱..
我記得那時代,外國某些知名思想家,去中國考察還是旅遊的時候,知道科舉的任官制度後,有誇獎說這方式舉才挺有文化、而且讓平民也有機會往上爬的樣子。當然制度出發點是好的,但看影片也能發現還是有不少畸形的地方
有,但感覺這個科舉制度也只是被西方啟蒙學者拿來利用的政治工具,畢竟當時歐洲還在君權神授,社會階級都世襲的狀態,西方啟蒙學者拿遠東的科舉制度表示一般人也有機會翻身成為上層階級並稱讚是很先進的制度,但如果實際去了解這個制度和其背後的弊病,我想那些西方學者就不會這麼想了吧,當然更有可能是他們知道也不會講,重點是告訴西方社會打破社會階級這件事已經有人在做了以上我自己猜想的陰謀論啦
我覺得平民往上爬本身就不該被拿來當作通例甚至濫用好比現代社會階級已經固化了就很少聽到有人黑手翻身成老闆的故事
@@金真-v3d 只是相對來說,以篩選制度來說,真的就是同時代最公平的方式了,歐洲甚至要普魯士改革全民義務教育才開始讓底層階級有學習的權利,不然以前歐洲人沒階級父母目不識丁哪有受教資格,相對中國那個時代的農民確實還是有一道門可以讓你有一個機會翻身,雖然這個機會依舊很困難。
@@神農氏-b3b 但是很常聽到炒幣變老闆XD
@@許逸凱 度的,歐洲當時幾乎沒有這種機會,所以科舉才會被稱讚一波,也符合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根本是最佳例證,被西方學者推崇也不意外
太厲害啦 後半段就知道是廣告要出來了
個人覺得比台大醫科難很多畢竟科舉不是一次 是好多次都要上榜 每次上榜機率都只有8%~1%雖然台大醫科錄取率可能只有1% 但一次上了就錄取了科舉這種才是最折磨人的要考這麼多次
還有舟車勞頓的生命危險
@@helenlin1499 還有死在考場裡的危險......吃的跟睡的都很差,還有病死在考場裡的
台大醫科錄取率要有1%這麼好考我就去重考了…
台大醫科錄取率 以前一屆20萬人錄取119人 自己算一下吧
台大醫還不是一堆不同年份精英中的精英重考再重考,科舉比較類似考公職高考吧?
写得非常好,CHEAP善于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这个就是科学 科普😄
其實還有一招就是課金啦,老爸口袋夠深,秀才直接捐科當貢生,只不過還是要往上考、排隊等官位的課金玩家後來也是多到爆
晚清就是這樣,九品芝麻官就是諷刺那個買官的時代,周星馳電影以前看很好笑,現在看就是針貶事實
有錢人什麼都比較會
雖然現在每個人都有義務受到高等教育,但這可不見得是好事。至於哪裡好哪裡壞我就不贅述了,只要熟讀歷史就會知道。
依照今年臺大醫學系的入學資格,首先學生必須在高中三年成績保持全校前1%,然後必須在學測考滿級(今年數學太難可以掉一到兩級),然後送出備審資料,通過審查後再進行第一階段生物及化學筆試(多重選擇題,內容接近大一程度),然後進到第二階段實作部分包含生物跑檯及化學實驗,最後一階段則是口試分成指定題及隨機題兩部分,最後才能進入臺大醫學系。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別逗了,你根本沒考過高考吧。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你這種水準的名字,還是回山東老家耕田吧...別人吃麵你在喊燙
還是以前難,你要從平民爬上殿試,實際算法應該是從三次童試開始算[錄取/縣試應考人數]*[錄取/府試人數]依此類推一直到至少殿試,這機率有沒有萬分之一都不好說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希望你有上過大學 多多充實自己吧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我不許你看不起小兒科
超棒的影片+業配
你的無縫業配絕對有進士水準
這業配來的那麼自然無痕,哈哈 受教了~
今次的業配簡直是小孩子的惡夢
elevo是你最好的選擇
無縫接軌內容都很棒
中國傳統讀書文化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長幼共考,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歐洲傳統的是平貴分開,信仰至上;反而到了普魯士要現代化軍隊和人材挑選,搞了一個軍隊式階級化的升學制度,老外的原意本來想透過這個來讓平民都有資格讀書考試升級。中國卻放棄了良好傳統……其實混齡、因材施教、互相討論才是對天賦差點點的學生來說有一個公平的學習環境。最諷刺的是,外國人很快就察覺到不對勁,教育不只要軍事化升級,更需要學生全面發展自己,所以才會看到有30多40歲的媽媽還在考/讀博士…
elevo線上學習平台這次真的賺到,cheap做兩支業配影片來介紹..
為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近代科學」會誕生在歐洲,不是在中國,看完了你有關科舉的講解,明白了
主要是沒有中世紀和偶然「發現」的美洲大陸。
@@MegalopsykhiaLIN 中國古代,能接受教育的年青人卻要進行科舉這個花長時間的考試,而且內容又是老掉牙的東西,長始以往,不出問題才怪
@@hiofongcheng4208 這跟大航海有關
看完搶插香~~
現在人台灣人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了,所以像是考醫學系這樣被視為「學業成績的頂尖」,也不再是所有讀書人所追求的了,而且也有其他的專業可以選,像是資工、電子、法商。但是在人口大量的中國,考試升學還真的跟科舉很像呢,人多競爭就激烈。
這個…我不是幫中國開脫,但你這樣講真的蠻偏見的,中國高考跟台灣聯考基本是一樣的,不要以為人家選擇少台灣選擇多,可能有些領域中國的舞台、機會還比台灣多。而且當你舉例其他專業…資工電子法商…我快笑出來,懷疑你是否國中以下小朋友
得看省 山东江苏两湖这些省份比较看重学业。广东 福建 浙江做生意的人多 就。。。
@@inshiallah8846 有什麼好笑的,本來就有很多系可以選,你以為大家目標都一樣??你才是國小還沒畢業吧
@@inshiallah8846 你真的懂人口基數是什麼嗎我們台灣再怎麼厲害,也不過就他們其中一個省而已
好喜歡這集~~
科舉在中華文化永遠不會被廢除,只是他會換個形式存在
你要不要說獨裁永遠不會被廢除 只是換個形式變成人民投票?狗屁拉雜 規則制度都變了硬要說同一個東西
考試已是相對公平的取才方式
好厲害~😘舒服在看
以前跟同學是討論「打nba跟考合太醬料」哪個比較難,一樣道理,分母分子就有差。而且考大學不是科舉,科舉對應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台灣為高普考。
應該是打nba比較難 難很多
這兩個差有點多哦一個是跟全世界競爭一個是跟台灣人競爭
NBA吧 林書豪都可以上哈佛了
@@咖哩-n3t 他哈佛是籃球獎學金 不是考進去的
@@葉-h1o 如果沒有一定程度了話 是無法出賽的 即使不是考進去的 但程度不會落差太多 頂多中偏下而已
哇!好久好久沒有看到邪龍了~
考大學只是和同屆的競爭(頂多少部分重考生)科舉卻是要和全民一起競爭,對手包涵重考十幾二十年的人,甚至是你的老師光想都覺得可怕
是阿,因為考大學不是唯一出路,不會讀書去工地一個月也是7萬
優質頻道~
現在教育普及,但是競爭人數也較多,所以要進名校跟明星科系不見得比過去科舉容易。古代進京趕考往往歷經數月,這種長期的壓力折磨要比現在厲害的多
以前科舉沒上就是下一屆再來,現在有各種多元管道入學了,也不見得都要進某名校或某系
每次都很期待業配!哈哈哈
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是簡單複雜化,培養服從性😬
對呀 真的很智障歐美國家的教育不會這樣吧都是要有邏輯的中式教育的文化真的很糟
@莫德爾.瓦爾特 是啊 我說的是香港的學校啦
一開始的學校本來就是為了要控制人民思想、讓其人民服從,是近代有稍為改良
科舉除了文章寫得好,內容還要合主考官的政治正確.品味,就像是透過你的考卷去面試一樣,不像現在考卷有標準答案。
但標準答案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想
現在有12年國民教育 大大增加了國民的識字率,減少以前只有資源比較多的人家才有受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國民的生活水平
最負責任的業配👍🏻
現在我已經厲害到要轉業配的時候瞬間的感覺到了😏
😊👍🎉推推
第一名🥇来自福建的观众
水喔一起學歷史
請問課堂可以引用Cheap大做的圖嗎?科舉流程那張
身為走過聯考世代的五年級大叔,雖然是個痛苦的歷程(體罰+填鴨+一切的學習都以考試為目標)但回頭來看,簡單又粗暴的「線性升學」聯考模式,卻是翻轉社會階級最公平的方式
痾..哪裡公平 有錢的小孩就是做什麼都比較厲害
@@fake1659 那你有辦法找一個更好的方法出來嗎=這裡指的是相對公平很多了至少比現在的狗屁教改升學系統還要好
起碼可以靠努力超車 有懸念的
那個年代確實是如此,只是放到現在就不一定了
看似公平實則不然,公平是大家標準都一樣,“表現” 好的出頭;不公平的,是標準單一,只有一套標準,不符合或不擅長不適應這套標準的,你就自求多福,自尋出路吧,在這套制度下,還沒到脫離聯考的年齡之前,你是被放棄的,沒出頭的機會了只是現實的社會中,從來都是多元化,而不是單一標準的
這集好看,邪龍是不是很久沒出來了?
我要反駁一點西方擅長不是把複雜的事情變成簡單,而是講究因果東方教育的方式常常只是告訴人家怎麼做就好,而講不出原理有句話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以很好的解釋東西方在以前面對事情的態度
說得好 難怪世界上對人類科學有貢獻的都大多來自於西方,但東方人創造能力輸西方人,模仿能力卻是一流。
話風一轉,工商真有趣
醫科錄取率1% 台大醫科錄取率0.1% 其實也蠻難的,小弟我當年也是高二高三苦讀,再加上一點運氣才考上(很多人運氣不好被刷掉)
小弟投胎正確 雙重國籍 高中國外簡單讀 歷練四年大學 海外推甄進醫科 即可
@@wizardandwisdom 其實台灣真正教育的階段是從大學開始高中以前都只是學測指考的奴隸而已
醫科實在太難,身邊看過不少都是重考2、3年能夠考上除了天份與努力,還真的要運氣身邊臺大的同學,很多都沒考上醫科,幫QQ
@@wizardandwisdom 我怀疑你在凡尔赛 但我没有证据
但至少醫科學的生理解剖、病理等,都是有跡可循的科學,不是來搞笑的八股文
這個業配做得很好
這篇應該讓上一個被炎上的政府單位看看,整個業配內容長度佔不到1/10卻有這麼好的效果
效果如何不好說,就觀看數來看,只能說沒砸招牌
這業配太有深度了!
我記得上次一個視頻主是指考第三名,他決定去念北京大學,他說以前在台灣不太需要讀書就可以前幾名,但到北京大學,好幾科都被當了。他說到北京大學大家讀書風氣很盛,每天都要去圖書館搶位子,他的同學在唸台大醫學系,問他會不會後悔,他說也許他要承受很多壓力,但在中國他知道什麼是世界的競爭力,也比較知道上進心。
世界的競爭力?別逗了,中國到現在元素週期表都還沒發現過元素,諾貝爾獎屈指可數。香港大學才是真材實料,北大一堆教授都是等退休的老屁股亂教一通,看看那幾個常上電視的上海大教授講話是什麼樣,就大概知道程度到哪了。聽別人講不如實際到中國去看看為什麼中國教育制度不行,連習近平都要送女兒去美國念書。死讀書背了一堆東西講出來頭頭是道,但真正做什麼研究卻是拿美國的論文來改,改完再讓自己學生寫論文引用充高論文量還有引用量,加上學生數量多,妥妥地就是世界百大名校,可是懂的人就知道素質大概到哪裡。Nature甚至直接點名要中國不要在寫廢文來發表了。講個笑話出國念個北大就有國際觀了。
@@ivanchen3655 你這台灣人你認為中國沒競爭力,那你可以去美國試試看,不然你這麼批評,人家可以為你說酸話,畢竟你也不是個知名專業人士啊!我說的是人家的自己開視頻講的,意思就是你台大醫學院的學生程度在哪吧!像我考不上台大,我就捏鼻子不敢妄想太多。
@@muguetle8640 這麼努力出來幫中國洗地,是不是自尊心作祟了?
@@muguetle8640 是啊,習近平都知道把女兒送美國,華大媽還在美國都置產了。
@@muguetle8640 我看你連臺大醫學系入學考什麼都不知道吧。
明清鄉試第一名又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鄉、會、殿都第一又稱連中三元,大三元
想聽聽關於武舉考試😄
然後就可以請防身術教學擔任葉配
-去看周星馳的蘇乞兒-
沒業配可能有點難QQ
聽聞武試會拆人祠堂(拆祠堂台灣朋友會明白什麼意思嗎? 不明白我再解釋)
停課不停學 「elevo線上學習平台」首波隆重推出為 國中生 精心設計的 國文📜、數學🔢 暑期先修課,開幕慶前500名 $990/科,結帳時輸入「CHEAP2206」再打9折(太佛了啦😎)elo.tw/32U2X73
科舉是很複雜的,這一集還是以明清時代的科舉為主,尤其是清朝的資料最多,之後或許可以聊聊古代科舉的各種作弊方式,清領時代,台灣一共出過33位進士,北京也有台灣會館,提供台灣學子進京趕考休息的地方,由台灣籍的進士施士洁所建,古代講求地緣關係,很重視同鄉情誼的,不過現在變成老共的統戰工具了~
科舉考出了一個全民弱智的時代!😆😆😆
希望可以講一下[三元及第]、[連中三元]。
CHEAP居然接到精油的業配!CHEAP出運了!
我去北京有看到哈哈 在前門大街
八股文:迂腐、老生常談、陳腔濫調
再次見到 Cheap 優異的結合歷史與行銷的作品,不僅讓人詳盡理解古代科舉,最後也能順水推舟搭配目前因為疫情停課而受到重視的線上課程,完全沒有一絲一毫違和感,反而有恰到好處的畫龍點睛!!
7:02 中國人最愛攀關系,這句話是錯的,是人類的社會最愛攀關系。
雖然早就猜得到這集的業配可能跟教育有關!
但是接得真得毫無違合感跟恰當啊!!😄😄
Cheap的影片加上業配文真得是看過最舒服的了!!
比九面好多了
@@kingdennis7964 How good is
@@kingdennis7964 如今去買晚餐都會看到他
‘’西方擅長把複雜的東西變簡單,而中國人擅長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真是一針見血啊😂
真是弱治。想知道科舉為什麼淪為八股文嗎?王安石這個道家佬認為科舉寫文章太多人自由發揮,他閱卷感到無比疲勞,於是自己寫了篇空洞無物的八股文,以此為範本,要求所有考生按照他為榜樣寫文章,這是由道家佬簡單粗暴的世界觀導致的教育系統僵化固化的現象。雖然科舉內容基於四書五經,但並不缺乏進步思想,譬如論語中的以德治國,孟子中的以民為貴,禮記中的天下為公,小康社會等等,而經過王安石還有朱元璋這些道家佬的一番操作,簡單粗暴的八股文就誕生了,完全扭曲了科舉的初衷。
西方多數國家是選舉制,或是三權分立,或是責任內閣,哪有中央集權這麼簡單粗暴?你這種人表面上追求進步,實際上一旦掌權,必定也是個簡單粗暴的暴君。
你这是无知而已 每个国家地区文化人口不同 怎么可以一概而论。民主国家还分北欧和印度的特色呢,为啥民主的台湾还有黑金?
@@Mandon97 還是有少部分中央集權
這說法 以偏概全/譁眾取寵, 舉證:例如 孫子兵法 就很精簡。
一個業配講了從古到今的當官考試制度,也學了很多!超棒👍
這種咖就講一堆GOOGLE就找的到的東西 你也在棒
他就是胡说八道
你們也試試做視頻
樓上好酸 所以他百萬訂閱
而你們只能在尻尻的時候跟他平等 畢竟大家出來都是億 XDD
@@熊汶安親班 雖然說估狗都找得到,但要全部彙整起來吸收成自己的東西,再像是講故事一樣講出來也不容易欸,並非照稿唸而已
然後要做成一支影片且不無聊也很難,這類影片的用意是讓原本不太了解的觀眾更認識,有興趣的話就會上網找資料知道更多
諷刺的是明清文學繪畫等藝術作品除了少數外多半是考場不得意的讀書人創作,多是為了生計或希望能考取功名的工具
如果以前唸書的時侯有RUclips 和cheap的頻道的話 學習效率肯定要會大幅提升 讚嘆🎉
西方的教育是把複雜的現象歸類整理成一套簡單的科學系統,東方的教育是把簡單的一句話變成複雜的八股文....聽得都快哭出來了
所以西方教育是最好的嗎?
@@23138171 好不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兩行淚
@@23138171 學校教的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甚至整個教育體系都是跟西方學的,說西方比較好不為過吧。
@@wupaul9374 西方也是要經歷出一系列卓越的科學家,跟當時講求以宗教科學至上的教宗分庭抗禮,中國雖不中用數學、科學研究,可有興趣的還是會去搞搞科學,只是社會不重視
@@23138171 優勝劣汰,而東方輸了
被業配的心服口服
滿滿的人文歷史氣息,真的很棒😇
謝謝!
哈囉,我以為你要講“ 西方擅長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所以產生科學,中國擅長把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所以產生科舉!”
把簡單的事便複雜主要還是來自漢朝的讖緯之學這個遺留後世的毒瘤
@@程序員-v7l 我不知道件事,只是知道寫文章還有一堆避諱規定,就已經夠麻煩了,更不要說什麽文體的規定了。
@@火鳳凰-q2x 我記得以前看康熙王朝,皇帝冒名應試因為不小心將一滴墨汁低到考捲上從榜眼降成探花,周培公在考場沒將皇帝的名子玄燁的玄遮住直接被打出考場。
科举可不是什么负面的东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这种制度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有重大积极意义的。你所认为的负面,根源在于考试的内容有问题,而不是考试本身有问题。
@@leethen9925 同意您的說法,制度本身沒問題,但執行者背離了原先的宗旨。世上這類的事不少。
我印象中看過一些資料唐宋科舉其實是蠻多元的,甚至也有科學算術類跟工程申論題到明清才僵化成八股文。然後我覺得科舉進士狀元應該中國的北大清華錄取率比,台大醫只有整個台灣的菁英競爭,像這種大學錄取考試的目標都是從百分比來篩選菁英的,也就是說人口基數越大越困難是正常的。
cheap 的市場主要在臺灣
跟目標群眾無關
現在討論的就是人口基數的問題
跟十萬人競爭
以及跟一千萬人競爭
難度肯定不一樣
但明朝人口不多誒 跟現在中國人口插滿多的
@@darrenyang7991 cheap 應該知道這點,但如果考量主要市場,比起言北大清華,講台大醫科可能對大多數人而言較有感覺也較有概念,縱使都知道這些很難考,不過講一個比較相近的概念與談一個較疏離的概念而言,我想,選擇講台大醫科對於臺灣大多數人而言會較為親切,而cheap這次的主題是講科舉,以台大醫科來對比是凸顯科舉的難度(以兩者影片內容之比較長度而言),加上他以前也說他做頻道不是為學術研究用途,而是把難啃的內容消化轉譯為大眾所能接受的樣式。既作為一種歷史普及,內容需思考的還是要以觀眾的接受程度為優先了。
@@phillipe95425 而且有錢或者家裡有能力讓你念書的又更少了,家裡有錢讓你念書也不見得小孩願意念或者喜歡念的
現在台灣補習班那麼多
網路資訊那麼發達
要找考古題或相關考題都很方便
而且交通發達
要去考場不困難
但是台灣國考的錄取率只有1%多而已
古代交通不便 路途遙遠
而且資訊又不發達
光要克服外在條件就是考驗
古代能考上國考的人真的都是精英
說到國考,根本現代科舉
@@yu-zhenhuang4456 科舉出來就是公務員,所以等於國考沒錯
要連家族都是精英才可以,不然沒錢怎麼讀書
@@蘇多多-l9n 對呀…不然光生活費都爆了,怎麼讀書考試
國考應該沒那麼低啦,雖然還是要看哪一種考試。三等考試平均是10%左右,通常分布是行政科略低、技術科略高。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合稱三元,
古人要考上科舉就那麼難了,想要三元及第更是難上加難,
從隋朝有科舉考試開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除為止,長達1300年左右的時間,一共只有16位能夠三元及第的讀書人,
而能夠連中三元的只有宋仁宗年間的宋庠、馮京、清乾隆年間的錢棨,總共3人而已,
其中錢棨真的是神人,他童子試時,於長洲縣縣試第一、蘇州府府試第一、江蘇學政院試第一,
又於乾隆44年(1779年)鄉試第一中解元、乾隆46年(1781年)進京趕考拿下會元和狀元,
等於他不但是連中三元,甚至可說是連中六元了,也是科舉歷史上唯一一位(明朝黃觀有爭議),簡直就是考試機器啊。
錢棨肯定是繼承上輩子上上輩子上上上輩子的記憶
這個人投胎轉世參加大陸的升學考試應該也是一路輕鬆滿分到博士班第一名畢業
現在還是有科舉考試,
國家考試就是科舉考試,
只是將考試資格變更成依照學歷,
選擇要報考的類科.
宋朝開始正式科舉取士
隋唐的科舉並不正規 不受官方和民間重視
所以中國歷史上 宋以後文武正式分家 武家地位從此後一落千丈
反觀歐美日 至今仍保留文武兼修傳統 職業軍官學識修養皆好 社會地位也高
@@ilt4761 科舉考試,根本是落後的制度,
白癡可以當法官.
這才是專業舒適且不反感的業配
認同!🤣
對啊
有時候講了一段業配我才發現是業配 🤣
+1😂
哇塞,邪龍好久不見
從世紀帝國Skin變成手繪Skin惹
可惜cheap已經忙到沒時間玩世紀帝國了...
每天都好期待影片^_^ 久了這個聲音變成一種安全感!有時候會當睡前故事重複播放,聽到睡著
笑死😛妳是長不大的小朋友嗎?
睡前還要聽床邊故事?
從宋朝後,科舉考試實施彌封(糊名)、謄錄製度,因為姓名即使有彌封,考官還可以認筆跡,因此鄉試與省試都有專人再謄寫一次,會試也有謄寫,直到殿試才沒有謄寫,是本人筆跡,原因是皇帝應該認不出筆跡,加上進士是7品官了,寫字當然要漂亮。至於字體,就如本主說的一樣,是館閣體,類似顏真卿體,方正有氣派。
宋代的科举才叫真正的科举,出题灵活,考生也可自由发挥。自明代确立八股文制度后,科举越来越死板,到了清代更是很离谱的把范围限定在四书五经之内。。。(不过这里必须说明一下,能考到进士的人绝对不是什么考试机器,殿试题对思维活跃度的要求很高,而且经常会要求考生对时政发表看法,能考上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如果你是明朝末年的考生,記得不要去監獄探望老師,會被他臭罵一頓
目光如炬XD
左光斗
笑死,有人在偷臭喔🤣🤣🤣
側寫左公的好文章~
但你也要夠有文采才有機會被罵
讀書壓力夠大了,還要被app監控,現代當小孩愈來愈難了😂😂😂
就是 就是
很可怕
其實現在的小孩比較幸福,比起古人來講的話,畢竟科舉給你題目,就要叫你默寫上萬個字,現在的小孩還有選擇題跟是非題給你選,簡直就是好太多了,只是現在的小孩唯一的壞處是你要讀很多本書就對了😳😳
@@wz1el4yr9h東西不一樣不能這樣比吧,以前的小孩要學微積分嗎……
科舉是單一目標,所有人都奔著它去;但是,台大醫科是個選項,你可以不填,人一定比較少。而且古代識字率不高,一般都是個位數,所以難度更高。
考科舉的比考指考的人少多了,以單一省來說,科舉錄取率比台大醫高100倍
@@GreenlabelKKallen 我認為有差,考科舉每個人都是向著三甲上的,但是指考,你看現在多少人想填醫科?
@@GreenlabelKKallen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意思是説:30歲考上明經科,已經很老了;50歲登進士第❤️,算很年輕✅了。這句話有它的合理性。
很多時候,不能從❌單一的錄取率,去論斷事情的。
我們現在的社會有覺得「50歲考上台大醫科,算很年輕嗎?」
呵,時空背景下的很多因素你沒考慮進去...
@@Base5566 喔好棒
其實這個題目感覺就不太正確,古代科舉應該跟現在的公務員考試來比吧~畢竟一個是當學生,一個是當官,只是現在公務員分科分等考試,好像真的很難比
cheap的業配帶入真的很利害,應用相關主題帶入,不像一般的YT一樣跟看廣告一樣無趣^^
這是主題蠻喜歡的,配合工商還蠻搭的 希望以後都是這樣 777
一邊是培養思考能力 一邊是培養服從能力 痾... 厲害厲害 😅
shh 看破不说破👀
寫策論就沒有培養思考能力喔 呵呵
科舉本就是統治者一個手段,讓有想法的人透過科舉當上人上人,就不再搞事了
寫策論有辦法思考為什麼是少數的滿洲人統治中國嗎?
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看完這兩部介紹科舉的上下集影片,想到高雄鳳山的鳳儀書院,裡頭也有介紹到考試以及清代官員晉升之路,是很不錯的景點👍
真的很棒
而且那裡還有教學先生和學生的蠟像
我最喜歡的是打瞌睡😪的學生蠟像
這個業配我喜歡~好讚~~~不像某些YT 硬要置入....超沒帶入感
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
現代的國文課還是這樣啊
要看是哪方面的「變複雜」了。
看是考法或是老師教法,故意文謅八股那一樣僵化。
不然國文課本這十年多來一直在變,古文比例也在下修中
藍色窗簾.jpg
好像還出現過作者本人
去考也不及格的題目
#聽陳蕾士琴音
只要仔細深究,有關於文學的東西本來就無法簡化,國文課還只是小宗,等接觸到紅學才是真正讓人頭痛的
現在跟以前比差很多
簡單來說就是比講幹話能力而已
這次的業配很讚👍
9:15除了台南和台北考棚,台中市西區台中州廳後面的府後街還有一個[臺灣府儒考棚],
建於清光緒17年(1891年),目前是可以喝咖啡的藝文空間,保留了一間考棚樣品屋。
哈哈!原來這樣引出最後的線上學習,利害!
單純以清代的男、女識字率(起碼會寫自已的名字和基本認讀)來說
男生大約是百分之十五 15%
女生大約是千分之三 0.3%
所以科舉真的難
文天祥20歲狀元 那真的是天選之子
那真的是一路順利
這是哪來的數據?
其實每次影片最期待的反而是最後如何巧妙自然的轉折到業配
真的是太厲害👍😂
單從人數比例來說,或許科舉會比較難;但是古代科舉後期就是八股文,以文科文主,現代的醫科需有文科、數理、外文、化學等不同型態的念書方式,且以前女生幾乎沒有念書參與考試,所以難以比較,以前的狀元不一定可上現在的台大醫科,現在的台大醫科生也不一定可以考上以前的科舉。
很中肯
醫科出來還不是出來騙錢的,不會救人只會讀死書騙阿公阿婆有屁用
作者說的難... 並不是指這個...
你看舉的例子蒲松齡17歲中秀才,之後「考了44年✅」都還考不上❌舉人!
是因為考試範圍太浩瀚了,而且出題範圍難料!
一樣的,我現在35歲,讓我從0開始按部就班,44年內一定考得上✅台大醫科!
因為考試範圍沒科舉那麼浩瀚,考古題也有跡可循!
你這不就是幹話嗎
難道以前的狀元會懂微積分?
這只是用考上難度來比而已啊,當時的背景跟當時的比
然後,台大醫科對某些人來說根本就不是志願吧,沒上也沒差
以前你進士科沒上,就是下一屆再來而已
@爷爷 野 現在公務員考試沒有理工科?你真的很無知
po主的插画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有趣了不少
絕對比台大醫科難
因為台大也就2300萬人競爭而已,而且每個人的志向就考試來說,也有很多元,各類組都有自己的志願;但古代學科考試就只有文科舉這條,然後並不是每年考一次的,這次落榜,你可能要再等2.3年(所以才會有人考到60幾歲還在考)
這邊說的單指考上"進士"的難度,不是狀元喔
狀元的話已經對應到指考全國榜首了吧。進士不一定,但台大醫科一定比舉人、秀才難
考到60幾歲還在考,不能說明什麼。因為你沒上台大醫科不會被要求考到上,會去念其他學校。但你科舉沒過,你還會繼續考科舉
三十年前當年每屆全部學生約20萬人 台大醫科 錄取率是 119/200000 = 0.0595 %
#11:36 線上上課不只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打破上課與下課的邊界 😂😂😂
上課與下課 不就是 時間的限制 之一嗎?
上下課的差別只剩
提心吊膽地玩vs爽爽玩
看最後的工商也不錯,看看cheap怎麼銜接上。另外前面的影片蠻不錯的!
之前聽說祖上有秀才 查了一下發現上面還有舉人進士以為秀才其實挺簡單 但其實還是超級難哈哈
很難啊,秀才相當於我們這裡全縣的幾個最會讀書的,舉人是全省最會讀書的幾個人
貢士、進士都是裡面最優秀的了
院試第一=全縣榜首
解元=全台榜首
其實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因素要考量:女生不能考科舉
一般來說文科往往是女生的強項
因此古代科舉可以說是直接消除了一半以上甚至將近六成的競爭者
等於錄取難度直接降低一半
可以同意這個論點
甚至現在台灣的公職考試也是女生比較多
可以說女生在讀書方面比男生會細心好幾倍
聽起來有理.. 但有些地方僅供參考
首先科舉沒有理科讓你挑選 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你口中的文科(會傾盡一生之力去研讀)
再者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也不乏男性(女性理科中強者也並不是沒有 例如居禮夫人),若以女性天生右腦強於男性這種優勢斷言科舉難度因此降低不免有失偏頗。
想想把台灣建中 中一中 雄中 這些學生放到一個只有文科考試的地方三年之後參加大學考,出來的成績也不見得女優於男。
所謂難度比較是以考驗的題目主題跟當時考驗的人口基數為基準,這樣比較才有意義,若把看不到的對手跟未知不確定數也列入考慮那也不用列舉資料,大家都可以用想像來斷言結果。
@@juno5716 你這是什麼女權癌觀點
這樣說的話,拿諾貝爾獎的男性也比女性多
是不是能說明男性天生比女性聰明?
並非如此喔,台灣公職考試結果,女性錄取人數通常較男性錄取人數多是因為女性報考人數較多。但如果細分兩性各自的錄取人數比報考人數,男性約為10%而女性為6%,也就是如果兩性報考人數一樣多,錄取的男性仍會多於女性。但排除女性的科舉的確還是給了男性很大的優勢。
一樓留言的邏輯就跟女生玩輔助比較強一樣 以這些頂尖讀書人才換作頂尖遊戲玩家做比擬 男生開始練輔助就沒女生的事了好嗎
科舉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太有用了。
它可以有效的攏絡不同階級最優秀最能捲的知識份子,將其納入國家機構,甚至成為統治階級
然而正是因為最有能力的人才都在體制內,或者正在耗費大量精力於對社會發展毫無益處的八股文上,
社會上少了有抱負和實力卻無法尋求上升通道的人才,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也就小了很多
不過科學本身還是有缺點吧
科舉固然有其侷限性
卻是中古世紀各文明當中,和平時期的平民想要改變階級最有效的方法
@@darrenyang7991
啊,我是不是發錯樓了
剛好像有看到有人回文裡提到科學的樣子w
@@Sakuya_Izayoi99哈哈哈
真是尷尬 我還以為你只是打錯字了
科舉不是最好,至少比封建制度階級劃分好
突然覺得線上課程真的不錯
不用去學校就不用面對霸凌事件
也不用當老師的出氣包
可是又會有人說那你不在學校學習如何面對霸凌,那在公司工作呢?職場也會遇到霸凌啊?
@@grissomlin643
小時候不懂事,靠拳頭或聚眾 霸凌別人 or 被霸凌
長大成人...入社會工作了,還不懂事?繼續用拳頭或聚眾 霸凌別人 or 被霸凌了不知怎麼辦(離職/報案)?
@@eyesman100 我念書都被霸凌,職場就只會離職,只會離職覺得自己很沒用
@@grissomlin643
[覺得自己很沒用] 你就(輸了)活該~
因為
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並非 "只是放錯位置的人才"?
下面的話有點拗口~
你知道自己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嗎?
而不是別人認為的你應該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如果是前者,即使你在其他人眼中一事無成,至少你對自己會是快樂的吧
如果是後者,追逐別人(對你設定期待)的夢想而力有未逮時,才最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用吧
@@eyesman100 除了霸凌以外還有其他的拉 如何和同儕社交之類的啦?會有人這樣說線上教學就沒有辦法跟同學社交,但我自己本身也支持線上教學啦。我寧可不要社教
感謝Cheap 大的如此用心
中國2000多年來為何發展不出如西方自17世紀以來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及科技?
不可能沒有原因。
獨立思考能力是開創新奇的根源,這一點中國文化裡很缺乏⋯⋯
中國文化裡,多是高壓、專制,單一思想、箝制、壓迫、散砂、反尊重、安卓系統
宋朝還滿開放的社會言論都比其他朝代開明,工商也很發達,而且宋科舉不只有四書五經還有數學,所以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都是宋朝發明的,宋朝菁英殉國和蒙古人殺死太多漢人了,導致宋朝有些技術直接失傳,如果宋朝存在於1700-1850,接受西方工業文明阻力一定比清朝少
@@nick1028.... 有可能,但宋朝是較屬於漢人的政權,是真真正正的中國為主體的國家
清朝其實是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漢民族,算是漢人推翻蒙古人後建立了明朝,但卻又被異族滿清所統治,在滿清康熙時才統治台灣島,但初期康熙無意窮治,至1875年後因日本牡丹社事件,異族滿清才發現日本想染指,才又派劉銘傳、沈葆楨來台灣治理,此際才稍微積極。
所以現在的中國一直認為台灣自古為中國之一部,這種史觀是錯誤的,台灣是在1683才在康熙手上拿下,但康熙並非傳統漢人,反倒是少數民族滿人,滿人並非中國自古以來的民族,是明朝時引清兵入關所造成的漢人國破家亡
尷尬在於,1895年李鴻章簽署馬關條約,將台澎主權移交日本,日治時期,日本又將釣魚台島行政權移交沖繩縣,1945美軍跳島攻勢拿下沖繩時一併拿下釣魚台,
如今中共因為1683年殺死漢民族政權的異族滿人曾經統治台澎,所以認為台澎為中國歷史不可分割,更聲稱釣魚台島為中國固有領土
無論是想攻佔美軍跳島攻勢所拿下的台灣島,或是在日治時期已經歸於日本沖繩線的釣魚台,在在現在的中國都將面臨與美國的衝突
美國自身想壓制中國崛起,而對台灣有多少支持不確定,但不可能啥都不做讓中國拿下,而中國要拿下釣魚台自然觸動美日安保
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美兩大國的衝突看來會改寫地球歷史了
@@huang7489 這也沒辦法,比較先進的文明被蠻夷統治,思想本來就會退步,雖然宋明相差不到百年,但是蒙古人殺了幾乎的漢人,漢人菁英大部分又殉國,雖然明朝是漢人政權,思想確實比唐宋還封閉。你後面講的就是政權更迭,國父當初也講驅除韃虜,但是後面為了蒙古西藏新疆的合法統治,就變成五族共和,從清朝的統治就能看出他為了壓制漢人,寧願賠錢割地也不願改革,對西方也沒辦法用民族主義抵抗他們,因為他自己就是少數民族,沒辦法號召漢人,不然英國當初武力征服其他地方的呼呼黑黑英軍傷亡都比對清朝戰爭多
@@nick1028.... 確實
孫文希望的是建立中華民國,為了區別白種人及繩紋人,所以提出了個五族共和,希望中華民族快點一統經營國家,怎奈,北極熊南侵、大和民族西進、洋人叩關,孫文只好聯俄容共,不想,讓中國共產黨寄生於國民黨而作大,今,民進黨又寄生於國民黨而作大
台灣的未來充滿挑戰,既要聯美,又要傾中,實難兩全
邪龍終於又出現了!其實我也忘記他的來源了,我是理化老師,線上教學雖然省去通勤時間,以及避開疫情等等優點,但是家長知道,學生知道,老師也知道,超多學生都在打混。
有些人學習方式還是比較適合在現場,有老師,有同儕,有下課。
我覺得大學以下學校存在的意義只有社會化與社交,當然被霸凌的那些人除外
線上教學更需要父母的輔助,教育不只是師長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責任,線上教學只是突顯既有的問題。不過很多父母都只想丟給老師,像美國有統計線上教育一般在中高收入階級的家庭是有正向幫助的,低收入教育資源差的家庭反而沒有效果
甚麼打混
線上上課打炮的都有了
我有去過北京的台灣會館,在大柵欄附近。 功用就是台灣人去殿試時住的旅館啦。
把簡單的東西變複雜...
我常看台灣或大陸的各種古文解釋書籍,例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解說的人似乎都很喜歡把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資訊繞來繞去,以顯示自己很仔細很厲害但卻常常連重點與反思都說不到
我看日本的書籍對同一句話,他們儘量將有趣的重點解釋以及當時發生背景告訴你,最後還對這句話反思與不同解釋,可是台灣很少有這類日本的翻譯本,都是一堆號稱『權威』卻不斷喜歡玩文字遊戲繞圈子的『學者』寫的書
中国古代书本和知识本来就是个维护阶层的好工具,当然不愿意说明白啦。
古代中国读书人要是把事情都讲透怎么显得自己重要。
另外西方古代书籍也未必会写的通俗易懂,西方和中国都是一样的。你看的日本应该是现代翻译过来的吧,翻译的人要想热卖也要选择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书来翻译,日本古代写的难懂的书你也看不到。
你要比较应该拿中国古籍和当年西方古籍来比较。又或者同时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书籍和西方科技书籍来对比。
另外中国古代也有相对显现易懂的书,例如三字经,论语也有很多说的很浅显易懂。
朋友你好,有机会可以看看大陆的公务员考试的阅读理解,那个绕来绕去的车轱辘话,就是不好好说明白说利索,,考好太难了。。
我台大醫學系落榜變成經濟系,大概就是童生吧😭😭😭
以前讀書真的很古板😅,都文科人的世界
現在就一大改變,都理科人的世界,真的時移世易
還好我生在現代,能在理科上一展長才,不然我考科舉肯定縣考都不過
這部影片真不錯😀
好看好看!!
今天主題加上業配,超搭的
以前歷史或國文老師都沒講的這麼清楚,人多就是簡單複雜化,才能顯得出厲害XDDD
這業配也太適合我了,已手刀付款了。
下次能不能介紹蘇察哈爾燦考的那種武狀元??
狀元郎吃狗飯
我們吃人飯去🤣🤣🤣🤣🤣
竟然今天才看到如此優質頻道 , 不多說直接訂閱..
我記得那時代,外國某些知名思想家,去中國考察還是旅遊的時候,知道科舉的任官制度後,有誇獎說這方式舉才挺有文化、而且讓平民也有機會往上爬的樣子。
當然制度出發點是好的,但看影片也能發現還是有不少畸形的地方
有,但感覺這個科舉制度也只是被西方啟蒙學者拿來利用的政治工具,畢竟當時歐洲還在君權神授,社會階級都世襲的狀態,西方啟蒙學者拿遠東的科舉制度表示一般人也有機會翻身成為上層階級並稱讚是很先進的制度,但如果實際去了解這個制度和其背後的弊病,我想那些西方學者就不會這麼想了吧,當然更有可能是他們知道也不會講,重點是告訴西方社會打破社會階級這件事已經有人在做了
以上我自己猜想的陰謀論啦
我覺得平民往上爬本身就不該被拿來當作通例甚至濫用
好比現代社會階級已經固化了
就很少聽到有人黑手翻身成老闆的故事
@@金真-v3d 只是相對來說,以篩選制度來說,真的就是同時代最公平的方式了,歐洲甚至要普魯士改革全民義務教育才開始讓底層階級有學習的權利,不然以前歐洲人沒階級父母目不識丁哪有受教資格,相對中國那個時代的農民確實還是有一道門可以讓你有一個機會翻身,雖然這個機會依舊很困難。
@@神農氏-b3b 但是很常聽到炒幣變老闆XD
@@許逸凱 度的,歐洲當時幾乎沒有這種機會,所以科舉才會被稱讚一波,也符合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根本是最佳例證,被西方學者推崇也不意外
太厲害啦 後半段就知道是廣告要出來了
個人覺得比台大醫科難很多
畢竟科舉不是一次 是好多次都要上榜 每次上榜機率都只有8%~1%
雖然台大醫科錄取率可能只有1% 但一次上了就錄取了
科舉這種才是最折磨人的要考這麼多次
還有舟車勞頓的生命危險
@@helenlin1499 還有死在考場裡的危險......吃的跟睡的都很差,還有病死在考場裡的
台大醫科錄取率要有1%這麼好考我就去重考了…
台大醫科錄取率 以前一屆20萬人錄取119人 自己算一下吧
台大醫還不是一堆不同年份精英中的精英重考再重考,科舉比較類似考公職高考吧?
写得非常好,CHEAP善于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这个就是科学 科普😄
其實還有一招就是課金啦,老爸口袋夠深,秀才直接捐科當貢生,只不過還是要往上考、排隊等官位的課金玩家後來也是多到爆
晚清就是這樣,九品芝麻官就是諷刺那個買官的時代,周星馳電影以前看很好笑,現在看就是針貶事實
有錢人什麼都比較會
雖然現在每個人都有義務受到高等教育,但這可不見得是好事。至於哪裡好哪裡壞我就不贅述了,只要熟讀歷史就會知道。
依照今年臺大醫學系的入學資格,首先學生必須在高中三年成績保持全校前1%,然後必須在學測考滿級(今年數學太難可以掉一到兩級),然後送出備審資料,通過審查後再進行第一階段生物及化學筆試(多重選擇題,內容接近大一程度),然後進到第二階段實作部分包含生物跑檯及化學實驗,最後一階段則是口試分成指定題及隨機題兩部分,最後才能進入臺大醫學系。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別逗了,你根本沒考過高考吧。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你這種水準的名字,還是回山東老家耕田吧...別人吃麵你在喊燙
還是以前難,你要從平民爬上殿試,實際算法應該是從三次童試開始算[錄取/縣試應考人數]*[錄取/府試人數]依此類推一直到至少殿試,這機率有沒有萬分之一都不好說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希望你有上過大學 多多充實自己吧
@中美争霸兩個墙:美国的谷歌脸书RUclips等 中共的百度阿里腾讯等 我不許你看不起小兒科
超棒的影片+業配
你的無縫業配絕對有進士水準
這業配來的那麼自然無痕,哈哈 受教了~
今次的業配簡直是小孩子的惡夢
elevo是你最好的選擇
無縫接軌
內容都很棒
中國傳統讀書文化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長幼共考,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歐洲傳統的是平貴分開,信仰至上;反而到了普魯士要現代化軍隊和人材挑選,搞了一個軍隊式階級化的升學制度,老外的原意本來想透過這個來讓平民都有資格讀書考試升級。中國卻放棄了良好傳統……其實混齡、因材施教、互相討論才是對天賦差點點的學生來說有一個公平的學習環境。最諷刺的是,外國人很快就察覺到不對勁,教育不只要軍事化升級,更需要學生全面發展自己,所以才會看到有30多40歲的媽媽還在考/讀博士…
elevo線上學習平台這次真的賺到,cheap做兩支業配影片來介紹..
為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近代科學」會誕生在歐洲,不是在中國,看完了你有關科舉的講解,明白了
主要是沒有中世紀和偶然「發現」的美洲大陸。
@@MegalopsykhiaLIN 中國古代,能接受教育的年青人卻要進行科舉這個花長時間的考試,而且內容又是老掉牙的東西,長始以往,不出問題才怪
@@hiofongcheng4208 這跟大航海有關
看完搶插香~~
現在人台灣人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了,所以像是考醫學系這樣被視為「學業成績的頂尖」,也不再是所有讀書人所追求的了,而且也有其他的專業可以選,像是資工、電子、法商。但是在人口大量的中國,考試升學還真的跟科舉很像呢,人多競爭就激烈。
這個…我不是幫中國開脫,但你這樣講真的蠻偏見的,中國高考跟台灣聯考基本是一樣的,不要以為人家選擇少台灣選擇多,可能有些領域中國的舞台、機會還比台灣多。而且當你舉例其他專業…資工電子法商…我快笑出來,懷疑你是否國中以下小朋友
得看省 山东江苏两湖这些省份比较看重学业。广东 福建 浙江做生意的人多 就。。。
@@inshiallah8846 有什麼好笑的,本來就有很多系可以選,你以為大家目標都一樣??
你才是國小還沒畢業吧
@@inshiallah8846 你真的懂人口基數是什麼嗎
我們台灣再怎麼厲害,也不過就他們其中一個省而已
好喜歡這集~~
科舉在中華文化永遠不會被廢除,只是他會換個形式存在
你要不要說獨裁永遠不會被廢除 只是換個形式變成人民投票?狗屁拉雜 規則制度都變了硬要說同一個東西
考試已是相對公平的取才方式
好厲害~😘舒服在看
以前跟同學是討論「打nba跟考合太醬料」哪個比較難,一樣道理,分母分子就有差。
而且考大學不是科舉,科舉對應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台灣為高普考。
應該是打nba比較難 難很多
這兩個差有點多哦
一個是跟全世界競爭
一個是跟台灣人競爭
NBA吧 林書豪都可以上哈佛了
@@咖哩-n3t 他哈佛是籃球獎學金 不是考進去的
@@葉-h1o 如果沒有一定程度了話 是無法出賽的 即使不是考進去的 但程度不會落差太多 頂多中偏下而已
哇!好久好久沒有看到邪龍了~
考大學只是和同屆的競爭(頂多少部分重考生)
科舉卻是要和全民一起競爭,對手包涵重考十幾二十年的人,甚至是你的老師
光想都覺得可怕
是阿,因為考大學不是唯一出路,不會讀書去工地一個月也是7萬
優質頻道~
現在教育普及,但是競爭人數也較多,所以要進名校跟明星科系不見得比過去科舉容易。古代進京趕考往往歷經數月,這種長期的壓力折磨要比現在厲害的多
以前科舉沒上就是下一屆再來,現在有各種多元管道入學了,也不見得都要進某名校或某系
每次都很期待業配!哈哈哈
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是簡單複雜化,培養服從性😬
對呀 真的很智障
歐美國家的教育不會這樣吧
都是要有邏輯的
中式教育的文化真的很糟
@莫德爾.瓦爾特 是啊 我說的是香港的學校啦
一開始的學校本來就是為了要控制人民思想、讓其人民服從,是近代有稍為改良
科舉除了文章寫得好,內容還要合主考官的政治正確.品味,就像是透過你的考卷去面試一樣,不像現在考卷有標準答案。
但標準答案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想
現在有12年國民教育 大大增加了國民的識字率,減少以前只有資源比較多的人家才有受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了國民的生活水平
最負責任的業配👍🏻
現在我已經厲害到要轉業配的時候瞬間的感覺到了😏
😊👍🎉推推
第一名🥇
来自福建的观众
水喔一起學歷史
請問課堂可以引用Cheap大做的圖嗎?科舉流程那張
身為走過聯考世代的五年級大叔,
雖然是個痛苦的歷程(體罰+填鴨+一切的學習都以考試為目標)
但回頭來看,簡單又粗暴的「線性升學」聯考模式,卻是翻轉社會階級最公平的方式
痾..哪裡公平 有錢的小孩就是做什麼都比較厲害
@@fake1659 那你有辦法找一個更好的方法出來嗎=
這裡指的是相對公平很多了
至少比現在的狗屁教改升學系統還要好
起碼可以靠努力超車 有懸念的
那個年代確實是如此,只是放到現在就不一定了
看似公平實則不然,公平是大家標準都一樣,“表現” 好的出頭;不公平的,是標準單一,只有一套標準,不符合或不擅長不適應這套標準的,你就自求多福,自尋出路吧,在這套制度下,還沒到脫離聯考的年齡之前,你是被放棄的,沒出頭的機會了
只是現實的社會中,從來都是多元化,而不是單一標準的
這集好看,邪龍是不是很久沒出來了?
我要反駁一點
西方擅長不是把複雜的事情變成簡單,而是講究因果
東方教育的方式常常只是告訴人家怎麼做就好,而講不出原理
有句話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以很好的解釋東西方在以前面對事情的態度
說得好 難怪世界上對人類科學有貢獻的都大多來自於西方,但東方人創造能力輸西方人,模仿能力卻是一流。
話風一轉,工商真有趣
醫科錄取率1% 台大醫科錄取率0.1%
其實也蠻難的,小弟我當年也是高二高三苦讀,再加上一點運氣才考上(很多人運氣不好被刷掉)
小弟投胎正確 雙重國籍 高中國外簡單讀 歷練四年大學 海外推甄進醫科 即可
@@wizardandwisdom
其實台灣真正教育的階段是從大學開始
高中以前都只是學測指考的奴隸而已
醫科實在太難,身邊看過不少都是重考2、3年
能夠考上除了天份與努力,還真的要運氣
身邊臺大的同學,很多都沒考上醫科,幫QQ
@@wizardandwisdom 我怀疑你在凡尔赛 但我没有证据
但至少醫科學的生理解剖、病理等,都是有跡可循的科學,不是來搞笑的八股文
這個業配做得很好
這篇應該讓上一個被炎上的政府單位看看,整個業配內容長度佔不到1/10卻有這麼好的效果
效果如何不好說,就觀看數來看,只能說沒砸招牌
這業配太有深度了!
我記得上次一個視頻主是指考第三名,他決定去念北京大學,他說以前在台灣不太需要讀書就可以前幾名,但到北京大學,好幾科都被當了。他說到北京大學大家讀書風氣很盛,每天都要去圖書館搶位子,他的同學在唸台大醫學系,問他會不會後悔,他說也許他要承受很多壓力,但在中國他知道什麼是世界的競爭力,也比較知道上進心。
世界的競爭力?別逗了,中國到現在元素週期表都還沒發現過元素,諾貝爾獎屈指可數。香港大學才是真材實料,北大一堆教授都是等退休的老屁股亂教一通,看看那幾個常上電視的上海大教授講話是什麼樣,就大概知道程度到哪了。聽別人講不如實際到中國去看看為什麼中國教育制度不行,連習近平都要送女兒去美國念書。死讀書背了一堆東西講出來頭頭是道,但真正做什麼研究卻是拿美國的論文來改,改完再讓自己學生寫論文引用充高論文量還有引用量,加上學生數量多,妥妥地就是世界百大名校,可是懂的人就知道素質大概到哪裡。Nature甚至直接點名要中國不要在寫廢文來發表了。講個笑話出國念個北大就有國際觀了。
@@ivanchen3655 你這台灣人你認為中國沒競爭力,那你可以去美國試試看,不然你這麼批評,人家可以為你說酸話,畢竟你也不是個知名專業人士啊!我說的是人家的自己開視頻講的,意思就是你台大醫學院的學生程度在哪吧!像我考不上台大,我就捏鼻子不敢妄想太多。
@@muguetle8640 這麼努力出來幫中國洗地,是不是自尊心作祟了?
@@muguetle8640 是啊,習近平都知道把女兒送美國,華大媽還在美國都置產了。
@@muguetle8640 我看你連臺大醫學系入學考什麼都不知道吧。
明清鄉試第一名又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鄉、會、殿都第一又稱連中三元,大三元
想聽聽關於武舉考試😄
然後就可以請防身術教學擔任葉配
-去看周星馳的蘇乞兒-
沒業配可能有點難QQ
聽聞武試會拆人祠堂(拆祠堂台灣朋友會明白什麼意思嗎? 不明白我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