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用3年葬送多條人命!國1楊梅休息站哪邊有問題?未來可以怎麼改善?|企鵝交通手札【道路急救站】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9 фев 2025
- 🏅成為企鵝的會員
/ @icypenguintfc
💰贊助斗內
p.ecpay.com.tw...
🔔一起關心交通事務
議題類🔜Facebook| / icypenguintfc
生活類🔜Instagram| / icypenguin_tfc
🧾周邊商品供貨中,T-shirt跟貼紙都有哦
👕711賣場|reurl.cc/j17pVD
🧩全家賣場|reurl.cc/Dy9DYj
🦐蝦皮賣場|
🎵片中使用音樂
Groundwork - Kevin Macleod
Perspectives - Kevin Macleod
📺片中使用影片
www.pexels.com
#楊梅休息站 #國道1號 #五楊高架橋 #重大車禍 #道路拓寬 #道路設計 #交通安全
身為一個台北長大南漂至新竹工作每年台北-新竹來回不下百次的我來講,這部影片真的是一次把這路段所有問題一次講得清清楚楚,優質影片值得讚許!
到底是誰把休息站的動線
搞得像F1進站換輪胎
是當每個人都是馬克斯嗎= =
很多車從這裡經過都輕輕鬆鬆經過為什麼就他會撞上
沒錯,你這麼一說,的確像XD 台灣人均F1車手。
賽車場沒有這樣設計的,都是要刻意往外行駛,才能進入維修區。
Box,Box, Box
@@sutlliao 有,Magny-Cours
他們認錯就要賠錢了,當然說符合規範,呵呵
規範其實也可以被檢討
根本違反交通設計了...................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台灣人的命值不值得就由這幾件已發生在那的事故就可証明。
@@zzzzzzzzzzzzzzzzz635對!規範是人訂出來的,當然可以改,才能越改越好,尤其是已有出過事故了。
@黃金樹-r5d 不用在這邊刻意洗版宣揚大陸的交通法規,高速公路使用水泥護欄全世界都沒少過。
我猜交通部解決方法是以後在那裝一隻限速50的測速照相
问题是即使50限速都还是已经过快了,减速路段太短。
是要提早3公里就來個區間
笑死,開自駕不看路撞上去,在那邊怪道路設計?闖紅燈怪紅燈亮在那邊是不是?小草?🤪
@@trflutw8683 你有真的開過五楊下來到楊梅休息站那邊嗎?匯入段超短,被慢車卡一下就得被迫進休息站,都不想進休息站了,然後速限降到60、40,你覺得這樣的設計很正常,都不用拿出來檢討看看嗎?
@@trflutw8683這樣就小草來小草去,理則學真的該好好讀,自駕撞上有問題,不代表交通部的施政策略就沒問題欸,以你的綠綠邏輯來看,你挖屎吃有問題,所以你父母沒教你不能往馬桶裡撈屎吃,就不是問題,厲害了,難怪吃屎吃到現在才能什麼都小草。
這才是專業的交通頻道,比那些只會嘴駕駛人的頻道有水準太多!
畢竟交通環境不是只有駕駛人的問題,而是包含了一連串的設計問題,綜合多項因素的系統性結構!
這地方是楊梅收費站原址,整體路幅夠寬,絕對有辦法改設計。
五楊下來轉接道過短+道標76公里五楊交流道/楊梅休息站出口距離過短,加上下五楊高架下來長下坡接緩下坡,認知這條側線可以匯會主線的要反直覺的踩比較重的煞車才能降到時速60,標線跟動線混亂程度,對於不是經常路過或第一次經過那段的駕駛可反應時間超短。
若剛好沒有正常駕駛的前車可以跟,或駕駛開ACC或定速沒減速,(踩煞車放慢的同時定速跟ACC一定會解除),到那個岔口就是賭運氣。
真的!!!這匯口在賭運氣😅
我一次車禍 就是五楊下來 前面車硬要短短距離 匯平面車道 速度驟減,我後面車車速降為0。我開雙閃警示後面 結果被後車親3次😂😂
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不良的道路設計就是在增加駕駛犯錯時的傷亡,會犯錯的可能不是你,但有可能是有一天載著你的任何人。
大量的告示標誌都只是在為有問題的道路設計粉飾太平而已。
這些人以後不會再犯了
政府:台灣地狹人稠
也是政府:畫一堆無用標線和超大路肩
真的都爛設計 誰開車一直看字
奇怪了,路權大師口中車道瘦身會導致減速的呀
然後車道超寬的😂
應該是要縮小路幅.減少道路使用面積..
徵收土地拉長引道很難?人命重要還是荷包重要?
又是先禁國家依標誌治國的美好一天 大家都有沒好的未來
可預期之後那邊會多一支測速,反正他們只會裝標示和測速🤣
@@bobbryan0103 哈 信不信一但架設測速照相機,突然駕駛人就學會依限速駕駛了
然後一但每個人都用60的速度進入這個休息站,車禍就神奇的消失了
@ 然後五楊高架終點開始常態性回堵 之後時不時高架上出現追撞
高公局設計很多真的超級有問題,前幾年也是晚間打算開到楊梅休息站,因為當時自己的精神狀況有點不太好所以印象很深刻打算進休息站小休息,目前那邊的設計只要你一下子沒注意,那個切換車道就馬上出現了,那個緩充的距離超級不夠的,而且那個指示牌也有可能會其他車輛(像是客運擋住),還好我旁邊也沒其他車當然看到中間分隔就硬是切進去,然後煞停下來…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 美國加州I-80高速公路一樣使用水泥護欄
那詭異又長大面的槽化線,應該是要避免平面車輛硬幹進去休息站的,雖然我還是看過平面車輛硬開進去過...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 中果自己的高速公路也使用水泥護欄
那個 休息站 本來就是設計給5楊高架下來用的。高架出口(沒幾個)都會設很偏地方。以前要大小號 都要忍很久 如果從汐止上就忍更久😂😂
感恩企鵝,終於有人提出詳細的分析了。短距離直接進入楊梅休息站,然後眼前突然出現凸起壓迫車道的分隔島,死亡之島,沒出事也會被嚇死。之前幾次從台北回楊梅,下五楊高架後經楊梅校前閘道離開高速公路,但這段路會先一路下坡、光是這段我就覺得蠻驚險。後來寧願從中壢段就先切回國道1號、直接下楊梅交流道,覺得安全多了。
謝謝!
分享一下, bypass在香港都譯作「繞道」。 著名很多車開的有觀塘繞道。它設計成申出海上高架起來,繞過觀塘市區進入九龍半島。
參考列車規劃Bypass應該可以翻成通過線
我第一次開車走這條路時,在那個路口困惑跟慌亂了一段時間,但還是相信標線往左切匯入國1主線,這條路的設計真的會讓第一次開的人很混亂
我是經過很多次,困惑很多次,確認動線該如何走,才敢開進去上廁所。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美國&加拿大有水泥護欄的高速公路沒有少過好嗎?
我是看到地上的「湖口」才趕緊匯入主線,還以為那是往湖口的出口匝道,結果過了槽化線之後才發現那一樣是匯入的車道…
沒錯,自己開都會混亂了。如果開輔助駕駛更是穩撞上的。駕駛人或許有問題,但道路設計上應該要能避免重大車禍產生。
我是剛買車(24年底交車)的新手駕駛,所以剛好今年過年期間去彰化鹿港路上有在關西休息站休息,還有昨日補班日選休帶小朋友下台中去看台灣燈會路上在清水服務區休息的兩次休息站經驗。
所以用我是台北新手駕駛人的角度去看企鵝大實際拍攝去楊梅休息站的實際路況,說真的這進楊梅休息站的路線跟指標,我也覺得很混亂,這白天畫面已經會讓我開得很謹慎也很緊張,更別說是在晚上了。甚至是企鵝大沒說,我甚至以為全台所有休息站都有附加減速車道可以使用。
這個事件可能有非常多的原因
但能肯定的是 良好的道路規劃能增加容錯或是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 大陸高速公路許多地方均使用水泥護欄,別喜地啦
@@黃金樹-r5d我上次去怎麼看到水泥護欄?
所以你們誰說的對阿= =?
常常從機場回家會經過這邊,原來這邊是楊梅休息站喔,媽的我直線開一開突然前面就是休息站,然後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可以反應往內側車道切,更不用說每條車道都滿滿的車了。
每次經過都在想到底要怎麼開= =
我經過過兩次都覺得是一個設計嚴重失當的地方,只有高公局死鴨子嘴硬不承認而已
我每次經過則是在想,路這麼寬還怎麼能設計的這麼爛。。
@@QtrainQ 我弟很久以前是做道路工程的,國三他做過好幾段。跟他聊才知道,高公局自詡為國家最高的道路單位啊~除了上級的交通部,不鳥任何人的!
@kevinlantw 果然是這樣的傲慢,感謝分享所聞
@@kevinlantw 結果交通部都是些低能兒當官
腳痛部:解決方案就是限速30公里然後插更多的測速照相,同時加碼區間測速和科技執法。順便再插一支請勿開啟自動駕駛
但五楊當初設計有一部分就是要避開桃園這段把高速公路當市區道路使用造成塞車的問題,結果現在又要增設龜山系統和中豐兩個交流道真的是本末倒置。至於後續增設楊梅休息站交通部/國工局給的原因是如果從十八標就上高架到楊梅的話這段幾乎沒有讓用路人休息的地方所以才利用已拆除的楊梅收費站改建成休息站。可是你再往前走不就有湖口服務區和湖口交流道了嗎?
感謝企鵝的解說。
五楊接汐五真的說到痛點。
最後那個真的超白癡 天才設計的道路…
混流的災難區域
看完影片 才知道原來楊梅休息站的入口車道設計這麼可怕 !! 可說是陷阱題 !! 但很多國人 不依速限開車 超速 駕駛更容易造成反應時間不及發生事故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 中國高速明明就有使用水泥護欄,10月5號才上新聞
我第一次開那邊,就覺得怪怪的了,感謝企鵝說明的非常清楚,讓大眾知道具體問題在哪裡!
講的很好,還有一堆人說自己多會開車而嘴硬怪罪他人不會開,不肯動腦想這是設計的問題,高工局的想法應該是為了避免平面車流開進休息站才會這樣無謂的設計
我的想法是高公局硬要加這個休息站所以設計這麼爛,不遠就湖口我真的不懂在搞什麼
沒錯,當初都還有收費站,所以路線都是以收費站為前提,泰山端也是,現在收費站都拆掉了,路線變得很危險
那個 休息站 本來就是設計給5楊高架下來用的。高架出口(沒幾個)都會設很偏地方。以前要大小號 都要忍很久 如果從汐止上就忍更久😂😂@@ChiShiangChen
其實 我同意 不會開車 三寶 那派!!本人就在那被後車撞。所以可以理解為啥這樣設計。休息站也是不讓平面匯出 路線交叉混亂。企鵝影片路線很好,但是代丸駕照太容易 教育不夠三寶太多 就算劃實線最後一定有人硬干 連切進休息站🙈
這匯口在賭運氣😅看你前面會不會開車,我車禍那次就是五楊下來 前面車硬要短短距離 匯平面車道 速度驟減,我車車速降為0。我開雙閃警示後面(後車超過5台車距離)結果後車也是來親3次😂😂
最佳解方:入口前裝減速丘(大誤)
會飛起來吧
該停用輔助駕駛就該停用
最佳解方: 不用管他放著就好, 可以自然淘汰危險的三寶車~😊
不是插測速照相機嗎?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長知識了,難怪每次要從中壢轉接道匯入高架路段都膽戰心驚,要不斷注意高架道路衝過來的車輛,明明平面外側車速較慢,卻要跟高架的快速車流爭道匯入,真是莫名其妙一團亂。
福和橋機車道也是符合規範,可是每年都一堆人死傷,長期無數人提議取消水泥分隔,改成棒棒糖或是畫線都沒有人理會,到近期才改善,改善完之后馬上死傷人數大幅降低。
錯誤的設計比貪污更可怕,這些無能拖延的公務員都應該為這些死傷負責。
就跟台灣所有行政部門一樣:查無不法、符合規範、謝謝指教。行政權很大,但卻都不專業
自動駕駛跟進站未減速應該是主因,不專心開車交給自動駕駛,在大的路都會發生事故,
交通部都是把過錯怪在車速跟駕車行為,不會反省道路設計合不合理
每天幾百上千輛車子進出都沒事, 改來改去浪費納稅人的$$$就為了那幾個自撞的無腦三寶嗎???
三寶都是把責任推給交通部跟車子的輔助系統, 不會檢討自己開車出門為何還會把眼睛&腦子忘在家裡沒帶出來~😂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有人開300km/h撞上一般圓環交流道的話你要護航?
@@黃金樹-r5d 中國高速明明就有使用水泥護欄,10月5號剛好有車禍
不是如此嗎?每天多少輛經過就那幾台會出事........比例來說高嗎?
因我是台北人但在台中上班,經常開車經過此處(每週一~二次);的確自從開設楊梅休息站後,在動線上確如影片中所講!短短200公尺匯入平面車道時常發生壅塞,為避免自身危險及塞車,我很早就在中壢戰備道那邊就由高架轉平面行走了,這樣真的比較安全。
我推薦廣設禁止發生車禍的警告牌,這樣在發生任何事故時政府就完全沒有責任了,真棒👍
開車看路 謝謝
怎麼解決?把那個最靠近楊梅休息站的那個往湖口的有與主線車道間隔開的車道與那個間隔一起取消,將多出來的空間重新規劃為主線的額外的車道,或是整個改作為進休息站的引道和停車場就可解決了,也就是簡化使容易辨識。
我敢打賭,之後那裡就會出現一隻限速60的測速,改標線什麼的夢裡想比較快
改了這一個休息站道路標線,還有千千萬萬個有問題的標線和設計,不改公務員的敷衍塞責心態,下次只是換個地方發生而已。
影片很用心,只是改善方案問題最大的地方沒有討論到,休息站匯入的地方再加上五個車道要縮減成三個車道,後面的路幅不夠
類似韓國最近的空難調查報告ㄧ樣,黑盒子後段無法判讀了,所以失事原因還是鳥擊,如此保險公司的理賠費用就會減少很多,這也是我們的高工局ㄧ直認為設計合法合規,不然的話會賠到脫褲子!我相信他們私下應該有在檢討設計問題,日後會不知不覺的就給改善了!不信⋯大家拭目以待吧!
你這集真的功德無量 也算幫受害者伸冤了 沒在開車/不熟路況的人 都會被媒體帶風向/下意識自我認知對錯 但為啥短短時間這般容易出事 你這一集真的好好洗臉了高公局~
這次車禍的楊梅路段外第二車道,本來就是國道獨特設計,外1才是進入休息站,外2不是,屬於直行往湖口的閘道,台灣誰會在閘道遵守限速?
實際上這條車道都是正常時速100km在開。然後又設計了奇怪的先右偏再左偏的車道,使容易直行撞上這次的分隔島。
问题是平行主道,汇入道,服务区道有3个不同速度是非常危险的,不同速度变道是非常危险。如果在澳大利亚像这种环境通常是主干道80公里,汇入道用红绿灯限制进入车辆数目和间隔,这样也可以给加入服务区车道的空隙更多,提早限制车速。还有最外面的停车位倒车很容易和刚进入的车辆撞上。
直接看五楊南下接休息站 只要一下五楊一堆車剎車等著切去主線就容易造成車禍與塞車了
可以請高公局統計 光是在下五楊要切回南下主線時候造成多少次車禍了...
明明可以透過休息站旁邊便道開到更前面一點再接回主線
但是大家偏偏喜歡在橋下面那邊就切 一個剎車後面反應不及直接撞上
那是道路設計的問題呀,以行駛國道的慣性思維,我現在從外車道下來,要繼續行駛國道,不就要匯入內側嗎?一直待在外車道,搞不好就突然中陷阱導引下交流道了,更何況在後面那兩個車道還直接被分隔島隔開一副要脫離高速公路的樣子,誰知道有一個車道最後還會回到主線,要是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路線也會感覺到心慌。
高工局有跟你說進休息站要減速,速限60、40,不想減速只留250公尺非白實線給你切,你說為什麼大家偏偏喜歡那邊切?因為其他地方切都是違規的。你說的明明可以的開法,就必須從時速100降到25,然後在單線道的「便道」等所有要倒車進停車格的前車停好,然後才能接回主線。
道路設計上我覺得可以更好,這裡的左側,有廣大的槽化區,路型為何要弄個右彎再左彎,明明可以做成很順的路型來避免類似事故。
在地人開過N次那邊,在這次事情之前,我不知道直直開可以接回國道,以為就是進休息站,每次都急著左切回國一
這個設計真的違反一般的使用情況
過年事故發生時,很多人說休息站設計完全沒問題,是駕駛自己沒注意,表示大家已經習慣台灣各種奇耙交通設計
其實平鎮+幼獅+楊梅交流道也差不多,三者距離太近又要馬上匯入或匯出高速公路
結論,XD增加區間測速+科技執法+固定式測速相機XD
讚 真的用心在做影片 不錯!!!!!
只要稍做修改,楊梅休息站這段路應可減少許多事故.
前幾天實地觀察進楊梅休息站這段路, 發現五楊高架南下車輛如果沒有及早左切至平面主線的最左側3個車道,將被逼直行,與最外側車道,準備進休息站的最右側車道車輛一同”微向右彎”. 走一段後,將”右側2個車道”切成y字形的分隔島旁,左側車道又變成”微向左彎”,且車道略為縮減. 一定車速下微向右彎後立即微向左彎, 車道居中功能沒有很靈敏的車輛,以及注意不足的駕駛人若沒有提早向左微打方向盤,便可能撞上分隔島.
平面主線內側3車道與五楊下來左側車道之間有長及寬的槽化線區,可以縮減槽化線區寬度,把右側第2車道,不想進休息站的這車道打直,消滅右彎再左彎這個危險因素,應可減少事故再度發生機率.
謝謝分享!!但少講了一點,汽車進入楊梅休息站需限速25公里而不是50公里(迴轉半徑有規定)。
可能友台火花羅說過就不贅述(?
哇 高公局的設計規範也太蝦了吧 !! 連五股端 也是設計不良 才會造成常態性塞車
我認為 動線設計不良 是絕對的
但這跟完完全全不減速撞上去 是兩回事
往回看這邊出過事情的 全部都是開著輔助駕駛在完全不減速的狀況下秉直的撞下去
不良的駕駛習慣沒有剃除
再好的道路設計也是枉然
不會生還怪鄰居
基本上設計就是有問題 但現在這個執政黨是不會承認錯誤的
的確有瑕疵,什麼瑕疵?就是相較於其它地方,那個地方“複雜”的主線車道與進休息站引道的動線與標示標線會混淆駕車者與輔助駕駛系統的辨識,必須短時間內就辨識出來,否則就有可能出狀況甚至出事故。
11:10 你這樣分析很正確,當初若這樣設計,就不會發生撞上分隔島多起悲劇了(希望能亡羊補牢快點改進)。
美國的Freeway內側通常是car pool 或付費的express lane,有些會用實體護欄跟其他車道隔開,達到給穿越車流使用的目的,成本比五楊高架更低,另外美國FWY原先在蓋時會留很大的內側空地方便日後直接從內側去拓寬,免去徵收跟交流道更改問題
您說的地方地勢平坦,台灣北部這樣做要多出很多土工作業
@@黃子鑫-o2j 國一的三義段一樣有很長的爬坡道啊,單純是國一興建初期沒有預留夠多的內側空間,直接全線外側拓寬成本太高
通常都要等政府官員,或官員的親戚朋友在這出事之後,才會改。
可能要部長級以上的或者大企業的大老闆出事,才會有人重視.
道路設計
待高架南延頭份工程開工之後,現在高公局那套設計符合規範改善窒礙難行的官僚回覆就會自打嘴巴。明明取消無意義的槽化線和護欄,就可以調整線型讓五主線併行,偏偏為了面子將錯就錯陷用路人於危險之中。
很用心的影片,希望有機會能夠改善救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故
真的反直覺的設計,by pass 車道設計在外線已經很反直覺了,而楊梅休息站設置讓 五楊只剩一車道並且在內線,又再反直覺一次。迫使真正要 by pass 的必須跟平面匯入車流爭道,真天才的設計。
這部講的很好
楊梅端設計的確怪怪的,但還是不能理解除了身體狀況不佳之外為什麼會有人撞上去,八成是在玩手機吧
話雖如此,休息站也不該蓋成這樣,道路設施不應該拿來懲罰分心的駕駛。做好行車動線設計、F型護欄、端頭緩衝,這些都可以減少駕駛出現駕駛失誤時的事故傷害,今天不是說駕駛玩手機他就活該撞死,如果今天是突發身體不適呢?煞車失靈或爆胎呢?這時候如果真的出現車輛偏移,有很多設計是可以避免駕駛死亡或重傷的。而楊梅休息站卻是在行車動線上直接蓋水泥護欄,從高架下來直直開就會直接撞上去,不知道在想什麼
實用的報導!😮👍
台灣解法:插一根測速照相就解決問題了XD
其實還有準備進服務區前視野嚴重不足,整片隔音牆再加上鐵皮的建設。一獲得視野幾乎就要急煞了。
再來就是 五楊匯流平面這邊 才是真正的三不五時就車禍
腳痛部很喜歡畫大面積的槽化線,佔據車道 😂
那一段從高架回平面那一段,常常就是快到平面閘道常在煞車減速,我個人是不太開那一段
怕被追撞。大多走平面
不過進複雜路口還是別太依賴輔助駕駛。
推用心解析!
1:40 說的就是重點 國1楊梅休息站設計確實很有問題 我覺得不應該在那設休息站 設消防局及國道警察局就好 還有本來是行政院發言人 就可以變成交通部長 就知道我們交通有多爛
另外由於車輛多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也不應該這麼近就有水泥護欄,要有容錯率,應該改成劃分隔白線(讓緩衝區域長一點)當駕駛發現錯誤時還有時間修正
山东济南G3高速也在兴建bypass,G3高速内侧是高速公路3+3,以地面或较矮的高架建造。现在要在两边分别兴建各3线高架高速路。这样外侧的高架高速路出口会比较少,但不见得允许开更快,速限都是120,单纯目的上还是以为了增大通行车流量为主,这样从总共6车道变成总共12车道。
跟我想的一樣,員林那段內側中間如果可以加上bypass高架橋或許可以改善下員林塞車影響國1的車流。
台灣的道路設計問題一堆,都在吃駕駛的經驗,他們到底有沒有想過全國統一原則,駕照考出來照著原則走,就能順順上路。將道路設計直觀化,是大工程卻很必要。
真的很討厭這種要另外記的部分,什麼這邊開過去會進休息站要記得;一堆路口哪些左轉專用哪些能直行;還有路口玩妞妞舞,機車道消失但過完路口要扭回去中間,因為機車道又出現啦
智o設計真的太多了,講不完
出事再怪駕駛素質不良,真的低能,駕照難道是警政署發的?
華人最喜歡搞什麼特例啦例外啊之類的。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無法規定出好的通用原則
汐五高架下五股接台64連絡道也一樣,因爲下交流道右側也有一個引道上來,引道和64連絡匝道距離差不多500公尺,64連絡道又在引道的那一側,長長下匝道後就要很快的岔過去。
每次開車都覺得 好像我都要有預知能力 需要知道每一條路應該怎麼開 每次都開一開就是突然右轉或左轉 真覺道路設計差勁到不行
無論如何,開輔助駕駛系統行車,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還是要注意路況。
符合規範.謝謝指教(反串)
那次不是高公局再亂 他們會承認錯誤重機也不會卡13年了
不開放重機才是德政。
別再扯重機了 重機上國道就是政治問題 多數民意反對沒人敢改
@@EuphoTravel 所以可以違法13年瞜~?
@@cwang801 當初開放快速道路不是也一堆反對!?
@@vanillah91尸位素餐
政府說符合規範也沒錯,因為全台灣比這更危險的道路設計案例更多。
尤其平面道路部分的機車專用道被刻意設計成超窄路與魔鬼彎,機車族抗議時還會被一堆不騎車也不會騎車的四輪大爺嘲諷[不會騎車,就不要騎]
但這下可好了,國道有人直直撞上去,這很明顯是駕駛問題最大,那些平常在嘲諷機車族的四輪大爺反而要開始牽拖道路設計就顯得很可笑了。
汐楊高架這樣的
高速公路拓寬方式
沿本線兩側立高架橋
平行本線六十多公里
確實是國際上很特別的設計
而高架的二期(五楊段)
要克服地型、既有本線設計、應要求增設出口匝道
都讓整體配置更為複雜
設計有沒有問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都有標示
非常優質解說台灣道路問題!!台灣交通真的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
我沒有走過這個地方,但是看了影片中的行車紀錄,那條車道不是直線,是要稍微轉彎的
一樣是直走卻硬要加個槽化線和分隔島實在看不懂,所以才多了這一個微彎的曲線,難怪都去撞那裡
身為南部人,開一次上過北部,只能說台灣高速公路的設計根本垃圾,平面道路開著開著就變左轉道,高速公路則是開著開著就會切到休息站
家屬根據本影片,就足以告翻高公局!!
我經常開五楊通過, 一直都覺得奇怪開車不順 原來是Bypass 要在快車道 這樣真的是有道理的, 不然每次開車都卡卡不順
該改善的是人!
撞的都是10年內有輔助系統的車!
實在是不懂台灣道路設計一堆跟11:05 一樣的槽化線設計作用欸 明明可以多一條車道 卻要浪費那些空間畫了一大堆槽化線 難怪交通那麼爛
看衛星空拍圖 在那個分隔島路有彎了一下 如果那修正直一點就好了
國際上先進國家都有規定,連同對岸大陸都有這一條!!高速公路不得使用水泥護欄!!!
@@黃金樹-r5d 中國高速有使用水泥護欄喔
必須設置水泥護欄是因為休息站距離主線太近了,所以怕萬一主線車輛衝進休息站才要用水泥護欄來阻擋。
那邊開過多次,設計不錯。
第一次走那一段,下坡看到前方就會減速,除非不看路。
若是 疲勞駕駛、使用自動或定速一定出問題。
使用輔助駕駛,不看路一定發生車禍機率高。
討論這段設計瑕疵,使用輔助駕駛,這一點不能先怪道路設計問題,輔助駕駛系統不會以道路限速去調整車速,出事是正常的。
這一段用輔助駕駛系統出事怪高工局道路設計問題,用輔助駕駛系統進入閘道系統出車禍也怪道路設計嗎?
說出重點.......厲害~
這段的道路佈局非常詭異,每次開都會特別注意。
有沒有人研究過"視覺減速線"對Lv2輔助置中功能的影響,有沒有可能讓系統判斷快超線而暫停置中。但講真的看不少用此案例洋洋灑灑講一堆,坦白說啦~正常專心開車的在這裡也不會出事,會出事的幾乎都是人為疏忽,就跟蠍子車收三寶一樣,有用眼睛開車的會撞到?
這種路段,面對長期在跑的車主來說
已經熟悉了,但對外地車主就是不熟悉路況!
年前發生的車禍,最主要原因還是車主使用“輔助駕駛”造成的!
❤👏👏👏 "在台灣這個時空修行" 的 諸位【地藏王菩薩們】加油 💪💪💪
講到這個就要講到另外一個經常出車禍的地方,一高南下過了五股交流道到舊泰山休息站那邊根本亂成一坨屎!
五股交流道南下會再滙入台64轉接道的車流,出去之後沒多久就遇到一個上五楊高架的引道,那個引道的入口經常發生重大車禍!一堆車流在那邊交錯,還不熟悉路況有走錯硬切的(所以才容易出事)。本來是以為那邊有什麼邪門,後來發現根本是設計有重大問題。
說得很清楚,
我每天都會開這段,這段路真的規劃得很差勁.
精神不濟,或習慣開輔助駕駛,很容易撞在那一個地方.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 每天都要去湖口工業區 早上就會習慣進去楊梅休息站
一直覺得楊梅休息站的設計 怪怪的 分割島的設計很不值觀
直到這部影片 才恍然大悟
只能說 全世界都比不上台灣
楊梅休息站是所有高速公路休息站中最沒有隱蔽性與提供要進休息站車輛足夠減速緩和空間的。
我是認為廢掉即可,附近已經有內壢湖口休息站了,這站本來就是廢棄收費站施捨來的,不用期待動線好,也不用期待駕駛素質高
開過,一開始沒辦法理解設計,後來會習慣減速。但是,駕駛看都不看,就不用說了。
小時候看著五楊高架道在蓋時的疑問是怎麼不直接拓寬車道 後來才知道是為了直接跨過部分交流道的設計 但隨後的疑問是那怎麼把高架道設計在外側?
在楊梅高架終點端設置2公里的區間測速 速限70 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