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華嚴法會。懺悔文。釋見睹法師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0

  • @ching-luehchang8256
    @ching-luehchang8256 Год назад +1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

  • @hsiehsandy8117
    @hsiehsandy8117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感恩 見睹法師🙏
    法音莊嚴🙏

  • @金魚-h7j
    @金魚-h7j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見賭法師的聲音很好

  • @vivianchao3246
    @vivianchao3246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見睹法師慈悲!

  • @cgpg6370
    @cgpg63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一心頂禮華嚴懺懺主 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華嚴懺懺主 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華嚴懺懺主 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摩訶薩

  • @張冠淨
    @張冠淨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一心頂禮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 @namoamitabha77323
    @namoamitabha77323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王美美-p2u
    @王美美-p2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南無阿彌陀佛

  • @詩人-u6u
    @詩人-u6u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阿難:汝性沈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偏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分別善惡;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 不然就是在助紂為虐;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欲作自愚伴; 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印順法師否定七識已,則四阿含衆經應當一一改寫,則佛語成妄。此謂-佛於四阿含衆經中,處處說十八界法以破常見外道;既有六根六識,則已顯示有第七識也,意根是心故,合六識則成七識故。若無第七識,則十八界唯餘十七,佛語應妄;故知印順法師否定第七識之說,違背佛意。復次,此七識心攝在「名色」之名中,佛復處處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則已說有第八識也;是故印順法師否定第八識之說,完全不符阿含佛旨,不應以其著作為教材,以免誤導學子,敬請-大德鑒察。
    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
    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說祂是一尊佛。入滅了呢?那又是不同了。住世的時候是應身佛,是化身佛,入滅的時候,祂以什麼形態存在?以莊嚴報身的形態存在。我們稱之為盧舍那佛。但是盧舍那佛也不是真佛,釋迦牟尼佛也不是真佛。盧舍那佛是報身,圓滿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八萬四千種的光明相好,是報身佛。但是這也不是真佛,真佛叫做法身佛。法身無身,無身就不可見。無身所以無法可說,所以真佛不說法,說法的不是真佛。所以說念佛雖有個佛可念,可是究竟念那尊佛啊?又是念哪個層次的佛啊?這裡面學問就大了。
    說到這裡有許有人要抗議了:「真佛不說法,住世示現的都是假佛,那我們學佛做什麼?所以那個佛一定是真的嘛!」但是金剛經裡面世尊又講:「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為什麼?如來真實法身無說無示,他不說法,經由莊嚴報身為諸天說法,經由應身化身為人間的人來說法。
    「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又:近年來,曾遇數位學佛人,或因參禪、或因體究念佛而至無語言文字妄想之境界時,便將無相念佛之心勇敢承擔,便以「此心為我」呈善知識,善知識便以此印證為開悟 ,渾然不知此心乃是妄心。若「離語言文字妄想便是真心」,則一切無語言妄想傍生之心皆離語言文字妄想,一切修定有成者亦能離語言文字妄想,彼等靈覺心亦應是真心;若謂彼為真心,則彼等對於明心所具之解脱功德受用,為何遲不現前?此微細處,務須真善知識始得明辨,並善導行者之見、以趣正道。莫以靈知心之無念為悟,莫以定境見花(心花)為悟,否則,明心之空尚不可得,遑論進入實相之空有不二境界。
    是故行者若欲體究念佛時,最好有真善知識指導。所謂真善知識,是指此人已入實相念佛境界,親見佛性而不退失,於第一義諦真實了知;並有方便善巧,能教導念佛人從有相入無相,藉權巧入實相。此善知識未必有名氣,卻能引導念佛人之修行與前,能勘驗念佛人之境界於後;避免體究念佛者誤將妄心作為真心,免將妄覺誤作真覺。能使念佛人順次進入實相念佛境界,並消除念佛人對於聖境之執著。要緊的是我們念佛同修能否建立信心、消減慢心、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否則,即使善知識現前,亦恐當面錯過。
    (求法最宜修習耳根圓通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為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
    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即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令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換句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以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
    既然佛已講說聞性是:「圓、通、常」了,不可執著坐禪才可修?
    「圓、通、常」,就是二六時中、行住坐臥,皆可修習。
    ( 或聞空無寂靜聲)
    (現今的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意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 盲昧無知的擁戴 ;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以白話說,密宗祖師把龍樹菩薩中觀,用第六識緣起性空來解釋;導致現今學佛者以緣起性空來否定馬鳴菩薩第八識如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