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洞察】中国“电磁弹射”研制秘闻,为什么“弯道超车美国”是伪命题?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сен 2022
  • ~欢迎订阅~
    军武次位面主编,23年军旅生涯,
    曾经的军校教员,如今的新媒体战士💪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59

  • @areokao11
    @areokao11 Год назад +17

    中肯,知識就是力量
    培養人才,重視科研

  • @samuelwang8157
    @samuelwang8157 Год назад +18

    “杨叔洞察”是顶级的军事节目,必将大火!👍👍👍

    • @user-tj3uo6cg5w
      @user-tj3uo6cg5w Год назад

      杨叔以前是研发三代水柜的,你说专业不

    • @user-fx2ef7gv9c
      @user-fx2ef7gv9c Год назад

      打赌必定会被限流😅😅😅

  • @cyd8022
    @cyd8022 Год назад +18

    马伟明确实厉害,是猛人👍🏻

    • @ve7yan
      @ve7yan 2 дня назад

      好在沒把他跟卞和一樣把雙腿給砍了,人家也沒傻了吧唧扯些你聽不懂的,國運啊

  • @jeckyli2369
    @jeckyli2369 Год назад +7

    说得对,说的很好,说的有道理啊。谢谢楼主分享。

  • @minqiangli5327
    @minqiangli5327 Год назад +3

    太精彩啦!中肯深遂实在有道理!

  • @iantse1892
    @iantse1892 Год назад +4

    說得好,國人保持頭腦清醒,客觀精神,才是能持續成長的不二法門!

  • @user-xd5gs5ob1c
    @user-xd5gs5ob1c Год назад +5

    讲的太好了!!!!!不吹不扁!

  • @user-jm3rv5bm2f
    @user-jm3rv5bm2f Год назад +5

    说的非常实在和有道理

  • @TheAlankkk
    @TheAlankkk Год назад

    客观理性, 赞!

  • @yt145117
    @yt145117 Год назад

    说得好。赞👍

  • @looknice9999
    @looknice9999 Год назад +3

    講解中肯!中國需要很多馬偉明!

  • @seanz7804
    @seanz7804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

  • @limingCN
    @limingCN Год назад +10

    很多行业都需要换道超车

    • @liyu4767
      @liyu4767 Год назад +1

      没错!电动车也是!

  • @dennish5150
    @dennish5150 Год назад

    中肯👍

  • @yuxf
    @yuxf Год назад +2

    杨叔是国内少数头脑非常清醒的媒体人。

  • @stbob5985
    @stbob5985 Год назад +2

    理智而科学的杨叔视频,军事频道第一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6

    (Part Five)
    由於以上原因,除非受到傳統以及流行文化的大力鼓勵和肯定,否則很難有人選擇理想主義的道路。而中國傳統功利現實文化是不鼓勵這種追求的。我認為這才是制約中國科學發展的最基本原因。
    此外,基礎研究一個不常被認知和重視的必要性也值得加以闡述。
    基礎研究活動可以分為需求驅動和好奇心驅動。前者旨在經濟、人道主義、社會或政治利益方面的短期回報,後者旨在推動人類知識和文化的發展。兩種 基礎研究活動結果都促成人類知識的包絡(Envelope)的擴張。
    雖然很多基礎研究並沒有明確短期的實際利益,但對於任何有能力的社會來說,一個合理的策略是永遠確保在有需求時,答案已經在人類知識的包絡(Envelope)範圍以內了,以免因為需要快速解決關鍵問題,而其答案超出了人類知識包絡範圍,而陷入困境。這個的重要性也體現在這一次中國能很快研發出電磁彈射上面,因為基本儲備已經到位。這樣的例子人類歷史中很多。另一方面,歷史上有很多實際問題很快獲得解決的例子,這些解決方案是源於最初好奇心驅動研究,而不是由任何實際需要產生的。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盡最大努力確保這兩種類型的研究都得到蓬勃發展,並不斷相互對話,以確保當有意外的需求時,解決方案早已安全地位於知識的包絡範圍內。
    重要的是要確保基礎研究定義的知識包絡(envelope)足夠大,以應對應用研究的任何緊急或短期需求,以防萬一。 當實際需要突然出現時,再尋求擴大這個知識包絡可能已經太遲了。
    最後, 推動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去回答從未有人問過的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一直不去刻意培養它,挑戰它,這個能力就喪失了。如果你一直向別人尋求抄襲答案而不是自己動手,你就會放棄寶貴的機會來體驗如何從無到有、 創造新的,前所未有地解決方案的感覺和自信。 你就自動放棄了培養這種寶貴的經驗和能力的機會。而如果沒有人可以供你抄襲復制,而你卻充滿自發的好奇心,那麼你將被迫逐漸培養創造力。這將是一個最寶貴的能力和經驗。對個人如此,對一個國家是影響國本的關鍵能力!
    西方文化的創造力其實也就是這樣產生的,不斷用環境倒逼自己,培養壯大自己挑戰好奇心的能力和自信。熟能生巧。沒有什麼秘訣!
    同時,在這個前提下,目前中國打擊靠娛樂和淺層炒股炒房輕鬆爆富的政策,是非常有利於將社會能量引導到原創科學研究中的。
    但是讓我再說一句。花費大量資金建立更多的研究機構並不是解決方案。它無法解決潛在的科學工作者對其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呵呵,可笑的廢話,你一個台灣人懂什麼中國。中國不需要你操心,你該操心的是解放軍登島後新228台灣大屠殺的過癮程度

    • @jingkong2794
      @jingkong2794 Год назад +1

      最后一句是重点!

    • @sfac9328
      @sfac9328 Год назад +2

      讲得非常好,感谢您提供的视角,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契机进行思考。
      中国战略上并不因为功利和现实主义而不重视基础科学发展,而是在已经发现并探索解决方法的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科技成就属于应用领域,其原因是企业更重视可以短期变为商品的科技应用成就。但这并不说明国家战略上不重视基础科学发展,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础科学研究对老牌发达国家落后的现实和经济改革对自由市场的探索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
      现阶段模式如果用一个比喻就是:以规模和价格作为竞争力的“世界工人思维”转变为将工厂建设成产品质量和工业集成度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程师思维”。而对应的还不存在的以基础科学为主流探索的模式便是“科学家思维”。
      哪怕发达如欧美也没有这种“科学家思维”模式,而是以基础科学和专利作为垄断产业链顶端的商业工具,其内核和“工程师思维”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处于先发展行列的优势让探索基础科学成为稳固其产业链顶端地位的必须条件。而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应用科学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探索,而且对其的狂热于国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相对人类来讲,这种全球化模式确实在使我们向更高级文明迈进,只不过大家分工不同,迈进的步伐中右脚迈出比左脚迈出得多罢了。对于国家来讲,打破现有的分配模式,追求走在人类文明内的前列,是一个文明必须有的野心和报复。
      这种碰撞还对思想文化领域有所影响。以当今视角的个人看来,这种碰撞带来了源于市场经济的消费主义,其内核是拒绝理想主义宏大叙事而追求个体享乐的虚无主义思潮。个人看来这是推动企业继续盲目向短期商品化的科技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虚无主义思潮正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追不上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相对优越生活条件的体现,虚无主义思潮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原因之一,新的时代自然面临新的挑战。区分于上个“时代”这次是文化走在生产力后面。(这里的结论只是内部社会发展的自我比较。不涉及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
      根据您的描述的环境倒逼发展的理论我是肯定的。以事实为依据,中国和西方都处于您描述中“无人可抄”的局面,也就是相对于自己基础科学已到达顶峰。西方是处于发展前沿,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自由经济内的竞争也让应用科学野蛮生长,谁突破了新的科学技术谁就可以通吃几十年。中国不同,中国长期处于西方技术封锁的情况加上解决人民基础生活问题,都优先发展应用科学的原因,望眼所有被封锁的国家中,中国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解决生产力问题也就是应用科学问题之后,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经济规模后,也就是现在,再以此为基础突破文化发展推进基础科学发展。
      但解决方法并不是您所提到的打击娱乐(部分文化产业)和炒股炒房(投机主义)的解决方法,这是对部分生产力的限制将思想文化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差距拉近。给人扼止虚无主义思潮的假象,可能、也许在短期内可以提供一点的躁动,但长远来看这只是饮鸩止渴。这种欲致死地而后生必先致于死地,自废手脚又而常欲死战者活下来的又有几人?
      我更倾向于企业将应用科学发展到极限而出现的“死地”,形成和西方一样企业的环境类似的“寒室大棚”,向前一步,海阔天空。同时,基础科学的发展应该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以教育奠定思想基础,以国企、国家科学实验室为主导,以由市场和企业用应用科学赚到的钱助力,以政府成立相关部门设定行业标准,让其科研成果在市场上良性生长,形成良性的内循环。
      当然,这是一个类似华为提出的“末日计划”,届时完全应证了我的想法,证明西方对中国基础科学的封锁就已经是“大洪水”级别,中国在中国在基础科学的工程上将会有个蜕变。
      但依照现实中复杂的情况,我比较乐观。在此做个比喻。中国人没有方舟情节,而且上个世纪西方早已发动了大洪水,而中国的部分末日计划的方舟也早已开始使用。但中国现在这条船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西方现在这个“大洪水”也只不过是将中国和不听话的其他国家放进一个“木桶”然后打上的一桶水。每个封锁的国家就是木桶上的一块木板,有长有短有宽又细,根据地缘政治和国力等因素的此消彼长,木板都在变化,而其中的国家就是一个个种子。全球化如果没有被破坏,在桶里的国家种子会不断变大,有的种子慢有的快有的死有的活。水会不断溢出木桶的短板,其中长成的树枝也会长到短板外突破封锁。
      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在全球化之下会吸收其他国家的技术和企业,让它们形成现今这种应用发展科学模式的养料。今天你不同意转让核心技术,等你有求于我就由不得你,以政治、经济等手段对其他国家科技进行蚕食。这就让中国完成现在这种产业分配模式的转换之前无法完成以基础科学为主攻方向的蜕变。
      当然了,未来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
      建设新一代人新一代企业,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心,是国家必须去推动的项目。这点我非常赞同。但成立科研机构并不是如您所说的完全不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可能您理解的中国科研机构就是国家针对特定项目临时组建的研究团队,但不是这样的。科研机构有整体指挥规划也有细致的分工,不同单位性质不一样。大概类似研究机关下设的国企性质。当然民营企业也会被鼓励和欢迎参与科研发展与国企合作。也是阿共说的国企主导民营补充概念。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sfac9328 謝謝您精闢的見解分析。確實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幾個維度就可以包括。您所提出的維度,例如虛無主義的衝擊,也有它的角色在裡面。您提到理想主義的否定者應該也包含後現代主義吧。確實,這些都是強大的因素。
      以中國目前情況而言,其實我擔心的是消費主義(或甚至虛無主義)過度凌駕社會主義。這在原已缺乏理想主義傳統的中國社會將是可怕的。西方近半世紀來理想主義事實上也被侵蝕地很嚴重了。美國絕對是始作俑者,也遭受了最大的侵蝕。這也是為什麼我用歐洲,俄羅斯,甚至日本作例子多過美國。在這方面歐洲的定力還是遠遠超過美國,可惜歐洲無法在通俗文化,宣傳,和經濟資源上形成主導。您所提到的『发展到极限而出现的“死地”』我認為美國文化都要負某一部分責任。我完全不否定中國目前的發展順序,先解決經濟問題和工業問題。我所擔心的是當中國必須儲備足夠能量做從零到一的創新時,由社會主義滋生的理想主義已經敵不過傳統世俗的功利主義。如同我舉的台灣和海外華人的例子。如此中國可能將無法作為一個大國和世界競爭。
      此外我也並沒有提倡打壓娛樂。但是我反對縱容膚淺文化活動自由生長壟斷文化資源。這一點我不是很擔心,因為在目前氛圍似乎沒有機會。我所認為的克服這個傳統文化制約的方法,如同所說的:『花費大量資金建立更多的研究機構並不是解決方案。它無法解決潛在的科學工作者對其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同時,當然想改變文化是太困難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能繞過這個文化制約。我有一些想法,希望將來可以提出討論。
      您的意見非常有啟發性,值得深思。謝謝!

    • @sfac9328
      @sfac9328 Год назад

      @@growbear 确实,这个话题非常有得聊。如果出一本书,当今中外状况对比、问题剖析、历史渊源和影响因素、改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心路历程、未来道路初步构想等等。光想一想就感觉每个章节如果要尽可能引用科学的依据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希望您想法成熟后可以开个频道,以我狭窄的知识面交流肯定不敢说,但一定会关注的。

  • @user-rl5wv4rn2t
    @user-rl5wv4rn2t Год назад +2

    顶起!!!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46

    (Part Two)
    我來自台灣,屬於台灣的知識精英。我的職業生涯完全投入了科學研究,也曾是諾貝爾獎得主的博士生。我很早就親身體驗到了制約台灣基礎科學發展的特殊文化因素。基於中國文化的獨特因素使其根本無法與西方文化在基礎科學上競爭。台灣儘管今天在工業方面很強,但是在基礎科學上是一個輕量級的存在,和它的經濟狀況並不相稱。這使台灣在世界眼中是一個製造工廠,而不是一個文化中心或知識革命的發源地。當然也因此得不到什麼尊敬。 在大陸,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利潤豐厚的淺層技術同樣無法幫助中國渡河。但是中國不是台灣。它是大國,即使還有石頭,它也不可能用台灣的模式苟存鬼混。
    我多年前曾說過台灣人口、GDP、和外匯存底雖然不算太多,但是比以下的國家多太多了:古巴,智利,捷克,希臘(不是古希臘)。但是台灣在當代世界文明的殿堂裡面對這些國家的時候,是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來和他們相比的!但是中國不是台灣。它是大國,它很快就必須承擔起文化技術原創者的角色。無所遁形!有一天它必須是石頭的提供者! 這是真正的問題和考驗!
    台灣在世界眼中是一個製造工廠,而不是一個文化中心或知識革命的發源地。台積電也不過就是一個把西方原創概念落實得很精密的工廠而已。當然也因此得不到什麼深刻的尊敬。
    看看現在的中國,你會看到完全相同的現象。
    再看看海外華僑,特別是那些在很強的中國文化圈子裡成長的人,你也會看到完全相同的現象。 我相信中國今天正面對相同於台灣和海外華僑的文化制約,尤其是當傳統文化開始凌駕共產主義時。我想談一下我在台灣體驗到的現象,並強調這種文化制約必須被克服。
    與西方,特別是歐洲文化相比,中國文化更具功利性和現實性。差異非常非常大!我認識很多優秀的西方,特別是歐洲,猶太或俄國科學家。他們具有一流的頭腦,以及一種理想主義,使他們願意犧牲生活中的財富或舒適去追求真理和知識。其中許多人也已經做出了一流的原創研究。有些人甚至接近獲得諾貝爾獎。我也認識來自台灣的一些朋友,他們同樣聰明,甚至更聰明,但他們都成為醫生,會計師,律師,或利潤豐厚但沒什麼科學挑戰的電腦工程師。即使這些人一開始願意犧牲一切追求科學,但很快他們的朋友,家庭和社會就會給他們足夠的壓力讓他們懷疑自己的選擇,再下來很快就會放棄他們的選擇。不然,他們會被功利和現實的中國文化視為失敗者和白痴,而不是追求夢想的英雄,或者至少像在西方那樣,至少沒人嘲笑你是窮光蛋。即使他們堅持下去了,他們心裡上的壓力和自我懷疑也比西方同行大得多!這個對他們的科學研究絕對沒好處!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呵呵,可笑的廢話,你一個台灣人懂什麼中國。中國不需要你操心,你該操心的是解放軍登島後新228台灣大屠殺的過癮程度

    • @rygartlegatz4241
      @rygartlegatz4241 Год назад +13

      感性地把所有错归结于中国文化可太典了🤣是人的社会性普遍行为构成了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人的行为,用结果推前提可还行。中国的各种基础学科教育、科研系统建立的晚,西方的资源优势积累了300多年,你说的那些“拥有优秀文化”的恰恰才是对优质资源趋之若鹜的。后发国家想追赶就只有用政策导向加大投入,而不是头痛医脚地“改良文化”。

    • @user-nb4qt5qf8i
      @user-nb4qt5qf8i Год назад

      台湾视角是无法理解大陆的。至少人工智能大陆肯定会比西方发展的更好,因为我们祖先更喜欢用少许,一捏等无法精确的度量,比如古菜谱。大陆聪明人都去学理工了,很少学霸学医生法律等功能性职业。

    • @user-nb4qt5qf8i
      @user-nb4qt5qf8i Год назад

      台湾整体把美国看成天,很少有敢于思想上挑战西方的人。

    • @user-nb4qt5qf8i
      @user-nb4qt5qf8i Год назад

      按西方的规则,大陆的自然指数还在暴涨。论文被引用数为依据。专利等方面早世界第一了,存量还落后,增量遥遥领先。

  • @user-tr7kq1yw5k
    @user-tr7kq1yw5k Год назад +5

    目前世界形式给了我民族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愿诸君共勉之,不负韶华!

    • @Shane-nq5fe
      @Shane-nq5fe Год назад

      清醒的,排队做核酸吧

  • @mikewant5230
    @mikewant5230 Год назад

    航母艦尾增加一部升降機 戰機調運可以採取流水線方式 簡單有效

  • @lewisray2697
    @lewisray2697 Год назад

    👍👍👍

  • @YangShuLin
    @YangShuLin Год назад

    水杯好评!

  • @user-tf5hz4gh9u
    @user-tf5hz4gh9u Год назад +2

    再振雄风雪耻甲午换道超美傲立巅峰,中国雄起!

  • @user-in8dl8ir7g
    @user-in8dl8ir7g Год назад +1

    工程技术上说蒸汽比电磁难。。就跟发动机,比电动机难类似

  • @lastdeath5753
    @lastdeath5753 День назад

    Siemens Emerson nec ge等给国内电气行业提供了多少人。。。

  • @jasonshen5215
    @jasonshen5215 Год назад

    👍

  • @velavanlaack9134
    @velavanlaack9134 Год назад +1

    现在的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是蒸汽改的,003A或者B就成熟,然后才会有核动力

  • @lenthokchom
    @lenthokchom Год назад

    I need a translation. Please add english subtitle.

  • @chiwaiwong6674
    @chiwaiwong6674 2 дня назад

    彎道超車,前提是同一條道😏車和賽道都不同了,還彎道超車😏

  • @xiaoyuzhu9118
    @xiaoyuzhu9118 Год назад +2

    无人机是换道了,中国表现不错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6

    (Part Six)
    今日中國很多問題都可以追溯到文化自信心的缺乏。而我這裡想要最終碰觸的問題就是如何通過振興中國人在文化上的理想主義來建立 文化自信心。在和西方爭奪話語權上面,中國如果對世界基礎文化有基本而且深遠的貢獻,那更將是一個最強有力和無人可以挑戰的支撐。不能一直用孔子老子來吃老本。當然這不會是一個短期的過程。
    我對這個問題有40年切身的感觸,當然希望這個文化制約能夠得到中國各方面的重視。我很久以前就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了一些想法,也曾經想到一個可能有效的應對之道。或許可以提供在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框架內巧妙地規避這種文化制約的方法,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也避免人才浪費,最後有可能雙嬴。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闡述我的想法,可以經過適當管道反映並找到倡導它的途徑。
    最後,我要強調很重要的一點。很多人認為以上觀點是崇洋媚外。這簡直是莫名其妙。今天中國國內很多文化上的問題根源就在想盲目地,不誠實地避免「崇洋媚外」。想避免「崇洋媚外」不是靠自欺欺人,騙自己中國文化優於西方就可以成功的。如同台灣作家柏楊說的:『崇洋和媚外是兩回事。你不崇洋?那請你坐牛車,不要開汽車』。我認為今天中國國內泛濫的公知問題就是因為兩者不分,想要強推中國文化優於西方這個觀念失敗造成失落感的結果。正確的心態應該建立在清楚區分崇洋和媚外。不要盲目否認西方的優越點,但是要完全認知西方優越文化的目的不是要和你共享成果,而是要剝削你。這樣即使你清醒地認識到西方的優越點,也只會使你想去學習它因而不被剝削,而不是去投降作公知為它所用。華人似乎常常陷入這個盲點,像很多台灣人在1949年因為崇拜日軍紀律裝備優於國民黨(崇洋),結果心態變成懷念日據時代(媚外),完全忘記有多少台灣人被日軍屠殺。頭腦不清,崇洋和媚外混為一談。照這個邏輯,猶太人也應該高興地接受納粹迫害,因為德國文明優秀,軍容壯盛啊!美國黑奴也應該高興地讓南方白人奴役,因為美國南方白人文化也很高,也很民主啊!也出了很多文學家,思想家,南軍也很神勇啊!這樣將是頭腦不清,崇洋和媚外混為一談的表現。看來好像華人這方面特別突出,不知是什麼原因。
    盲目駁斥以下這兩件事實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而產生一堆公知:一,西方文明有其優越性。要承認它,但清楚認識它的目的是剝削你,不是為你服務。二,西方民主人權博愛平等是真心的,不必懷疑醜化,但是它只限於造福其國內人民,不是造福你。他們對你的民主人權毫無興趣。這才是公知的迷思盲點。
    認清自己的短板和西方的長處,思考如何彌補,同時不要忘記西方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才是正確的心態。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呵呵,可笑的廢話,你一個台灣人懂什麼中國。中國不需要你操心,你該操心的是解放軍登島後新228台灣大屠殺的過癮程度

    • @calvin1497
      @calvin1497 7 дней назад

      一,西方文明有其優越性。要承認它,但清楚認識它的目的是剝削你,不是為你服務。二,西方民主人權博愛平等是真心的,不必懷疑醜化,但是它只限於造福其國內人民,不是造福你。他們對你的民主人權毫無興趣。 -----是这样的。

  • @fantai5576
    @fantai557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视频里提到的航发,今天涡扇15研制成功了,杨叔做一期吧

  • @xiaoyuzhu9118
    @xiaoyuzhu9118 Год назад

    初期需要多头并进,发现好苗子。

  • @user-uq1wq2mz2q
    @user-uq1wq2mz2q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确实,像飞机的发动机这种,很难追不。。。中国咬紧牙关追了20多年,也就只相当于F119的水平(WS15的最大推力比F119高一点点,但是寿命只是F119的一半。)
    要追F135现在的水平,估计还要好多年。

  • @charles88
    @charles88 Год назад +1

    航母電磁彈射

  • @kibo3322
    @kibo3322 Год назад

    就像車子, 要搞汽車, 汽車引擎, 想跟美歐甚至日本與南韓比, 就不容易, 但適逢電動車(EV)的興起, 還有環保和氣候變遷的趨勢, 中國在電動車上就換道超車了

  • @kc-dm9cj
    @kc-dm9cj Год назад

    理论上电磁弹射也可以装到斜角甲板上

  • @mytube360
    @mytube360 Год назад

    脉冲爆燃发动机

  • @TsaiWang
    @TsaiWang Год назад

    李国麟太炸了

  • @beautifullove5689
    @beautifullove5689 Год назад +1

    可不可研發电动战斗机,加拿大己經在研發电动客机了.

  • @DF4D0001
    @DF4D0001 Год назад

    给基础学科的研究者好的待遇和支撑研究的条件,否则没人愿意干

  • @aha1014
    @aha1014 Год назад

    碳基芯片,无人机集群换硅芯片和航空发动机的道

    • @richardliu4939
      @richardliu4939 Год назад

      航空发动机只是涡扇、涡轴、涡桨这些传统的发动机落后得比较多,冲压发动机特别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并不落后很多,美国先行那么久,但中国的成果也很不错。盎撒的人口基数小,愿意吃苦和能吃苦的人更少,中国持续的投入,一定能够雄踞世界之巅。

    • @aha1014
      @aha1014 Год назад

      @@richardliu4939 其实现在缺的是民用的,通用航空市场前景还是很广大的,军民融合是方向,只靠国家投资迭代效率太低

    • @richardliu4939
      @richardliu4939 Год назад

      @@aha1014 最近的涡轴和涡桨发动机消息不错,CJ1000A的指标直奔LEAP-C去的,CJ2000的指标也很不错,CJ1000A应该已经在测试中了,CJ2000的核心机好像是采用涡扇15的核心机,叶片在2019年底就有不错的消息(合金包边的复合材料大直径复杂曲面叶片试验件取得初步预想的试验结果)。中国的航空还比较落后,中间运10的坎坷,更让航空停滞了20年,大的航空公司都是国有控股,中国的民间资本以前很小经不起折腾,现在是不愿折腾,在这种项目上指望不了民间资本。

    • @aha1014
      @aha1014 Год назад

      @@richardliu4939 通用航空是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主要在千米以下,门槛比较低,这个和美国比其实行业规模差距更大,最近有通用航空展在湖南,已经有山河通航这种明星企业,考飞行驾照也降到10万了。包括无人机也是泛航空类,奇瑞都在给无人机造发动机。

  • @yeetian2774
    @yeetian2774 Год назад +2

    印度那个笑死我了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8

    (Part One)
    如果我以下的言論看起來有一點刺眼,在你開始批評之前,請先了解我的立場背景和我正在做 什麼,以及做了些什麼。
    我在英文網站上已經發表了一千五百多篇長文,痛批台獨,港毒,美國霸權雙標,西方媒體虛偽詐騙,日本二戰暴行和軍國主義,中國公知。我也在中文網站,譬如現在這個上面發表了幾百篇同樣的文章。很可能你曾經看過我的貼文,可作證明。
    我認同最近一位北大教授畢業典禮演講中觀察中國科學原創缺乏的現象,但是不同意他所說的原因是缺乏自由。我認為原因在中華文化的深層。
    這個問題深深觸動了我40年來一直在腦海中盤旋的東西。
    其實這也有關於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未來和今日中國共產主義在這上面還有多大影響力。 下面是我在這個話題中的看法。
    對中國發展基礎科學的看法,我一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距離成為真正世界級的科學文化強國仍然非常遙遠。蘇聯曾經產生了眾多的科學大師級人物,開創了許多嶄新的研究領域,連美國都不得不嚴肅關注和學習,並大量定期翻譯蘇聯科學期刊。歐洲更不用說了。蘇聯雖然也是極權計劃經濟,但不影響其在科學上的獨創性和創造力。這是中國還差的一大步。
    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從我與西方精英的交談中,我總能感受到這種對中國不是概念創造者的不屑。 中國在核聚變時間尺度和強度上打破了世界紀錄,但託卡馬克(Tokamak)是俄羅斯人發明的。 中國是國家數字貨幣的先驅,但區塊鍊是日本人發明的。 中國發射了墨子號衛星進行量子通信,但量子信息最早是由美國人/歐洲人提出的。 中國的殲20是世界上最好的隱身戰機,但隱身技術最早是由俄羅斯人提出的。 上海同步光源將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自由電子自發同步加速激光器,但SASE的概念是美國人/意大利人發明的。中國人確實也曾經提出過比上述這些技術更值得中國驕傲的一些原創發明,例如爆轟誘發高速風洞的新概念,美國現在正在模仿。但中國急需更多, 更多這樣從零到一的發明。
    當中國還是東亞病夫時,這個問題並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 當中國摸著石頭過河時,這也不是優先問題。但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日子很快就將要結束了,再也沒有石頭了。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很快就必須承擔起文化,科學,技術原創者的角色。 這場考驗很快就會到來,基礎研究人才將是中國能否挺過去的關鍵。準備好了沒有?我不知道。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呵呵,可笑的廢話,你一個台灣人懂什麼中國。中國不需要你操心,你該操心的是解放軍登島後新228台灣大屠殺的過癮程度

    • @leonal522
      @leonal522 Год назад +2

      同意你的观点。西方文明的一个支系也就是10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化在短短的不到200年间,爆发式的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家,音乐家和美术大师,形成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自成一格的浓墨重彩俄罗斯文明,对整个人类社会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例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穆索尔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当然还有与之相配的芭蕾舞。个个都是如雷贯耳。与之相比,中国的音乐家都是小打小闹。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说明中国文化不能关起门来独善其身。中国要长远发展就必然与外界交往,甚至于从他们的立场出发看问题和思考。西方整个文明都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中国人可以不信教,但一定要设身处地的充分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全心全意的虔诚相信基督耶稣,默罕默德。因为从古到今没有俗世无神论(Secularism)说服宗教信仰的先例。光这一点就是难以逾越的永久障碍。而且这当中还有文明兴衰的问题,因为中国不可能永远走的像现在这么顺,在未来必然经历低潮。在没有强大的物质支撑的新环境里,中国人靠什么精神来持续不间断的保持前进的力量?
      去年有一位河南的徒步旅行者美美川藏线318公路徒步旅行直播时意外去世,引起了大量广泛的讨论。很多人觉得她死的不值。可我认为她才是活出了自己价值的人。中国文化事业要发展必须从这样的草根文化开始发展。请不要只把318公路看成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普通公路。它更是一条承载着新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对文化追求的梦幻之路,一条对未来憧憬的向往之路,一条还未被商业气息沾染,动机纯洁的的浪漫精神之路。
      大多数中国人都太中庸,太理性,太会过日子了。我们缺的是向日葵下,麦地里穷途末路的梵高,加勒比海上驾小船与鲨鱼做殊死却无谓争斗的海明威老人,或骑着瘦马与风车大战的堂吉诃德。被自己拖车压死的美美和坐飞机摔死的徐志摩一样,虽然早早离世,却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人间四月天。
      原创内容是前所未有的,你在任何其他看不到的。这就是他们存在的价值。这种生活态度和新的精神是中国文化里很缺乏的。有人说要大部分人在物质上富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并产生百花绽放的土壤和气候。现在中国在物质上还只是小康....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提供百花齐放的物质基础。那么我的问题来了:当今中国,物质已经相当丰富,接下来会自动产生辉煌的精神财富吗? 物质上现在的中国比欧洲启蒙时代和文艺复兴,以及18、19世纪的俄罗斯都要富裕几个指数级别的量,但精神财富的创造力能与后者相提并论吗?其次,万众一心也许能创造物质条件,但不一定自动产生精神层面的的辉煌和深入人心的吸引力。 想想看,万众一心--大家都想到一起了,还会产生层次丰富,多姿多彩的丰富文化吗?

    • @yangwu7059
      @yangwu7059 Год назад

      有石头可摸的还要接着摸,没有的肯定得自己琢磨。另外我觉得能把概念落到实处也是值得肯定的。

    • @jasoncheng8569
      @jasoncheng8569 Год назад +1

      很希望能认识你。我很同意你看问题的角度。我另外,我认为中国人的文科逻辑差是一个特别严重的制约因素。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leonal522 說得好。我非常同意你說的。這些例子證明理想主義才是分別有沒有創造力的要素,不是民主自由,也不是物資豐富。你說的宗教因素也是我所暗示的。我並不贊成任何政治力量推動宗教,但是西方理想主義絕對是植根於他們的宗教傳統。即使今天沒多少人信教了,但是理想主義的根還是非常明顯。
      這個川藏线318公路徒步旅行者,以及像張益唐,當然也包括錢學森這種人,才是中國真正的希望。我們不能要求一般人都這樣,但至少整個社會應該更認同並欣賞這種理想主義。這樣才有希望。
      當然想改變文化是太困難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能繞過這個文化制約。我有一些想法,希望將來可以提出討論。

  • @DELIVERUS126
    @DELIVERUS126 Год назад

    武安护国显圣电磁真君

  • @brianxu2992
    @brianxu2992 День назад

    谁见过福建舰弹起过一架飞机吗?

  • @weiye8830
    @weiye8830 Год назад

    只说了电压电流,没提到关键的能量快速储存和释放,回收!

  • @jiankian
    @jiankian Год назад

    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人,不断硬起来

  • @BruceMilpitas
    @BruceMilpitas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又超车啦?遥遥领先!

  • @markfreshwater3338
    @markfreshwater3338 5 дней назад

    两岸楊叔啼不絕,吹牛已過萬重山

  • @linq8977
    @linq8977 Год назад

    疑似在恰电动车的饭,但我又没有充分证据。

  • @liangma9601
    @liangma9601 Год назад

    问题是资源投入的决策人怎么甄别这个人是马伟明还是马保国

    • @charlieqin1083
      @charlieqin1083 23 дня назад

      有专家团队啊,决策人的决策不是凭空拍脑袋。

  • @andylau8585
    @andylau8585 Год назад

    第一张电磁弹射的图,是否泄密?

    • @Victor-pl7eu
      @Victor-pl7eu Год назад

      技术壁垒不在这一块,随便看~

  • @alexzhu3155
    @alexzhu3155 Год назад

    杨叔这眼镜怎么看着怪怪的

  • @KoaQiu
    @KoaQiu Год назад

    听说 中国的是 高压直流
    美国的是 高压交流
    中国的好像更先进

  • @guojunzhang3336
    @guojunzhang333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说了好久,没有见过实务,当然保密性是第一的。可是,这样一直遮遮掩掩,让人觉得那个马院士好像是个忽悠……

  • @Kevin-Pdog
    @Kevin-Pdog Год назад +2

    他的报告没有通过审查是因为上面的人其实不太懂技术,谁给他们“好处多”他们就让谁通过审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可以花好几个亿来研发。但是这项技术实在是太重要了,最后被懂的人注意到 。真是太惊险了。 其他领域比如说芯片和生物科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所以一直做不起来

    • @yl96
      @yl96 Год назад +1

      说得好 军委书记该让你做

    • @conglin6257
      @conglin6257 Год назад

      你说的有根据吗?
      如果没有,就是没有屁格勒嗓子。

    • @user-es5sb7qy1m
      @user-es5sb7qy1m Год назад

      你咋不说说航空航天,核电核工程,特高压电流领域那

    • @Kevin-Pdog
      @Kevin-Pdog Год назад

      @@user-es5sb7qy1m 你说的几个都是不计成本开发的。跟民用的不是一码事

    • @Kevin-Pdog
      @Kevin-Pdog Год назад

      @@yl96 太累了 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

  • @naturezhang3578
    @naturezhang3578 Год назад

    摸着我们过河,鹰酱不要面子吗?😅

    • @Victor-pl7eu
      @Victor-pl7eu Год назад

      跟兔子买军舰?我毛熊不要面子啊!(老关系了,能不能便宜点。。。)

  • @yeojunhua8625
    @yeojunhua8625 Год назад

    西方的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界末,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是一片空白,我们只用了73年就走过西方200年的工业化道路,这也能算是换道超车了吧?

    • @chaofanc342
      @chaofanc342 Год назад

      只是走了一边前人走的路而已,超车超车你超过人家了么

  • @user-pn3cr1fp1t
    @user-pn3cr1fp1t Год назад

    我就問你這瓜保不保彈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5

    (Part Three)
    我看過了很多這兩種文化中的知識精英或天才型人物。他們的職業選擇和最終的總體差異是很驚人的。原因就是這個中國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 很大部分的西方的,或甚至日本的天才型人物,一開始就是為了追求知識和真理而奮鬥。他們將整個生命投入科學研究,完全不關注金錢,社會地位,名譽認可等,最後,他們開闢了全新的科學領域,產生了突破性結果,啟發了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頂級的中國,台灣,和海外華僑天才都進入了最有利可圖的業務,醫生,律師,會計師,計算機工程師。他們都住在巨大的豪宅和駕駛著雙B奧迪。但人類的知識和文明不認識他們,也不認識中國。沒有追求擴張人類文明的精神和願意踐行這種精神的人,中國無論有多少高橋、多少航母、多少高鐵,台灣不論造多少晶片,海外不論有多少賺大錢的華人醫生,律師,會計師,都不會贏得世界文明真正的尊重和信服。它也無助於使許多原創的,關鍵的科學研究流派和學院在中國出現生根。比較庸俗一點地說,也不會贏得很多諾貝爾獎。再庸俗一點,文化和發明中的名牌形像更可以最有效地轉化為商業上的名牌產品。這從有多少歐洲品牌從他們的文化形像中受益就很明顯了。
    這是中國文化的現實。如果中國希望成為一個真正贏得世界文明尊重和信服的國家,這個文化制約必須被認真對待,理解和克服。
    俄國數學家Grigory Perleman解決了百年難題Poincare Conjecture,結果拒領一百萬美金獎金。法國菲爾茲獎得主數學家Alexander Grothendieck因為不滿社會現況乾脆放棄高官厚祿去隱居了, 不知所終。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花了洪荒之力才把自己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除名,因為他不喜歡裡面的官場虛假。這些你在中國社會文化裡能想像嗎?這些人在中國文化圈裡早就開公司發大財了!
    坦白說,如果是五十年前共產主義當道還有可能看到這種人。但是今天傳統庸俗文化開始凌駕共產主義時,恐怕越來越難了。
    張益唐在堅持到底破解百年數學難題 Twin Prime Conjecture震驚世界之前,在快餐店打工收銀。有幾個華人肯這樣為理想忍辱受苦?有幾個華人不會笑他是魯蛇?
    其實再想想,中國足球這麼糟糕,不也是類似原因嗎?音樂,文學,藝術,這些不賺錢的行業,會有很多中國天才能頂住家人朋友的規勸,社會的嘲笑去追求嗎?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呵呵,可笑的廢話,你一個台灣人懂什麼中國。中國不需要你操心,你該操心的是解放軍登島後新228台灣大屠殺的過癮程度

    • @jingkong2794
      @jingkong2794 Год назад +1

      韦东弃可算一个,可惜太少了。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jingkong2794 是的。我聽說過他。確實需要更多。

    • @user-jf1hj3sh1s
      @user-jf1hj3sh1s Год назад +1

      從你有限的文字,我覺得你有點類似"倖存者偏差"產生的誤解;你可能是在台灣長大、讀書,所以你見到了販夫走卒、士農工商,各有自己對未來的打算;而你可能是研究所、國際交流、或著商業活動碰到該領域的外國人,那些人本來就對這方面有興趣,所以才讀到該科的碩、博士,甚至成為這方面的工作者,所以你覺得他們更純粹的追求學問。但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前幾年有個新聞,美國STEM畢業的,超過40%都是華裔,美國的白人比例低到20%以下,因為理工科太難了,美國人自己都不讀,這種結果難道能反應出他們為追求知識、真理而奮鬥?

  • @todtod5020
    @todtod5020 Год назад

    两千万人民币相当于干了几十亿美元的活

  • @ericlee_TWIsAProvinceOfCN
    @ericlee_TWIsAProvinceOfCN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視頻很有營養,營銷號其實跟反賊恨國黨一樣都是禍國的

  • @user-ie1ds2io3z
    @user-ie1ds2io3z Год назад +1

    笑死,讲道理也不能耽误黑阿三╮( ̄▽ ̄"")╭

    • @L133987
      @L133987 Год назад +1

      三哥還需要人黑?造一艘航母可以來回下水好幾次,足可見其做事心態,以及對專業的藐視。

  • @chichuenchan5813
    @chichuenchan5813 9 дней назад +1

    沒有戰爭洗禮的中國海軍,請問憑什麼說彎道超車美國?自己讚自己等於是普京的嘴炮,從未參加過任何大規模海戰,說弯道超车美国就是一個偽命題。

  • @ddddd5762
    @ddddd5762 Год назад

    这期是没啥可说的,就是为了水一期吗?弯道换道这种文字游戏玩得这么high

  • @binheng5704
    @binheng5704 Год назад +1

    回那位台湾朋友:人在欧洲,身边的博士们也都认为现在中国应该注重的是应用科学领域而非基础科学。基础科学所需投入太大,而中国的经费依旧十分有限。如何提高应用类的技术,获得产业上转型的机会才是中国人要考虑的。如果中国人好高骛远,意味追求理想主义,到头来恐怕是两头空。

    • @mmorpg9564
      @mmorpg9564 Год назад

      中國有足夠的人才,留下足夠的人去研究基礎科學是必要的,
      你自己鼠目寸光就算了,哪來的勇氣到處說三道四好為人師,太可笑了。

    • @chaofanc342
      @chaofanc342 Год назад

      基础不牢如无根之萍,大楼地基不实大楼不会倒塌么?

    • @jamesgarden-dm9bm
      @jamesgarden-dm9bm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haofanc342 大概是說先靠應用趕超 等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 可以培養更多為理想獻身的人 再轉頭投入基礎科學比較好

  • @evergreen2856
    @evergreen2856 Год назад

    中國003福建艦是蒸汽彈射航母,中國福建號缺點太多,不如美國小鷹號航母

  • @luting3
    @luting3 Год назад

    美国福特号已经服役,福建号还是空架子,从哪里看到超越了?

    • @longxifan9006
      @longxifan9006 Год назад

      你看到最后了吗?😂🤣

    • @luting3
      @luting3 Год назад

      @@longxifan9006 明显是没有

    • @nikalin5775
      @nikalin5775 Год назад

      军盲就不要来这里秀智商了,福特的中压交流电弹一直高故障率无法解决,至今还在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川普在位时都发火叫海军用回蒸弹

  • @growbear
    @growbear Год назад +4

    (Part Four)
    羅大佑在青年創造高峰時期被家庭壓力浪費耽誤了多少他天才的資源,被強迫念完醫學系並且去醫院上班,只因為在台灣人人瘋狂崇拜醫生賺錢多? 我高中一個數學天才同學也被家人逼著學醫。 不然也許他早就獲得菲爾茲獎了?我那個時代的很多人都知道台灣大學醫學院是數學天才的大本營。台大校長李嗣涔曾經提到他在醫學院那裡遇到過的數學天才。有些人真的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天賦。這些數學天才進醫學院後就再也沒有碰過數學了。一位醫學教授曾評論說,台大醫學院的許多數學天才實際上並不具備一個好醫生的性格。
    一般來說,追求理想主義夢想的人和追求高薪工作的人有幾個根本區別:
    1. 這兩者追求的目標大相徑庭。 一個是保證一生穩定的收入,並可能發大財豪宅名車。 另一個是期望通過艱苦努力在研究上或在創造性的努力中(科學、藝術、運動……)取得突破, 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和境界。
    2. 這兩者在容易程度和確定性上是非常不同的。一個目標明確,可以通過明確的路徑來實現。 另一個是不確定的未來。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有可能最後根據華人的功利標準一無所有,浪費一生。
    3. 大多數情況下,對第二種目標(即理想主義)有興趣追求的人完全有能力完成第一種目標(發大財)的實現。問題只是他們是否選擇這樣做。例子是那些選擇成為醫生的數學(或音樂)天才。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安徽中科大天才班的畢業生,想要探索宇宙深處的奧密。或者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建造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你的工資勉強滿足生活需求。再看看比你笨的高中同學,從阿里巴巴賺了幾百萬,工資是你的幾十倍,住豪宅開奔馳,環遊世界吃香喝辣,老婆是電影明星,妻賢子孝。 在中國傳統庸俗文化中有多少人能挺得住這種比較? 告訴你,不多。在共產主義中倒還有可能。
    再讓我告訴你,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歐洲、俄羅斯、猶太,甚至日本和一部分印度(西孟加拉邦)文化中(當然也包括一部分美國人),很多,很多,很多人都可以挺得住。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事實。在中國傳統庸俗價值觀中,他們全都是傻子。這裡面原因太複雜。只舉一個例子吧。德國數學家Bernhard Riemann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四十年的一生只有一個目標:「榮耀上帝」。這個西方理想主義的根現在還鮮明地活著。中國傳統功利文化如何去和他競爭?

  • @alfalee2798
    @alfalee2798 23 дня назад

    說什麼台灣科技如何如何, 吹吧, 不要說現在台灣本土派的台獨政府了, 就算蔣介石時代的中華民國, 把滿清派美國留學, 成為波音公司始創人之一, 波音公司的第一飛機的總設計師, 名叫王助的人, 一腔熱血回到中華民國的台灣後, 把他安排在大學裡當教授, 說明了中華民國蔣介石是沒有什麼格局眼光的小團體.

  • @dennischen3853
    @dennischen3853 18 часов назад

    还是吹牛,只不过吹的水平比较高。

  • @phyllisyao2071
    @phyllisyao2071 Год назад

    弯道换道一个名字而已,这么纠结干什么?

    • @user-jf1hj3sh1s
      @user-jf1hj3sh1s Год назад

      因為是不同領域啊,所以他用換道,兩個概念啊,你糾結什麼? 為什麼就不能指出錯誤?

    • @chunyuou9944
      @chunyuou994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觉得这个不重要,超车就是超车,重点在于需要谦虚和努力,继续发展!

    • @chunyuou9944
      @chunyuou994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另一个点是可以激励一代和另一代人去有兴趣选择类似专业,美国也一样,当年冷战和大内宣奠基了几代人的航空梦

  • @evergreen2856
    @evergreen2856 Год назад

    A.中國沒有電磁彈射,中國003福建艦使用蒸汽彈射(可能參考前蘇聯mayak型或巴西BS-5型).
    B.中國003航母電力遠遠不足,應付數千人空調電力都有問題,還想電磁彈射???中國福建艦45分鐘彈射一次嗎???
    C.英文EMALS(電磁彈射系統)維基百科寫著:在彈射過程中,線性感應電動機需要大量的電功率,超過了船舶自身的連續電源所能提供的功率.
    D.因中國官方不敢公佈真相,必須等很多年之後,才能證實中國沒有電磁彈射技術
    E.多年後被美國或日本海軍跟監時拍攝到中國福建艦是蒸汽彈射

  • @user-er6cf8zq6s
    @user-er6cf8zq6s Год назад +1

    講這麼多沒用,真是造好開出來試能用再來吹噓吧?

    • @GlitchRobot
      @GlitchRobot Год назад +6

      福特:我造出来了,也开出了,但不经吹啊😩

    • @MarvinChenFantasy
      @MarvinChenFantasy Год назад +17

      你们又不用担心这个,回去研究怎么对付民用无人机吧

    • @yawenshen7412
      @yawenshen7412 Год назад

      回去好好练习丢石头

    • @pingxiao3616
      @pingxiao3616 Год назад

      人家就算吹也是人家的自由,你管的着吗。你还是回去关心下你们阿中部长提出的 你们台北到底是全面更新走免智马桶技术路线还是继续使用普通马桶🚽来的实在。 换免智马桶也是弯道超车呀😆😆😆😆

    • @user-eq2qc2ux5f
      @user-eq2qc2ux5f Год назад +7

      跟你沒啥關係,這是中美超級強國之間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