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你有認真做節目喔!把1962年的葛樂禮颱風以來以及已前的水事情都講得非常棒非常的清楚。帥哥!我很欣賞你的敬業精神!加油!
我在台北長大、在台北工作度過了大大小小的事件其實…把台北當成台灣的重點發展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台北的地形與河流、土質本身就算是高風險的地帶我一直希望政府能夠有遠見慢慢將過度集中在台北的資源挪到其他城市發展分攤危難來臨時的風險軍事課的時候也有說過如果要中斷台灣的命脈把台北聯外的主要橋樑炸斷基本上台北等同封城
政府官員的資產都在台北市
全台灣除了新竹-桃園-板橋地帶以外, 都一樣吧....荒溪型河川及高山太多了
嗯啊 台北原本就是個大湖泊了 真的不適合當首都 應該選擇高雄
那就不要被炸斷啊
納莉颱風的時候我高中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公車都拿去做捷運臨時接駁了 淡水線台北車站甚至還只能過站不停 還有這次是難得的戶外ending 讚讚 希望看到野生所長
@風間博士 1000訂閱挑戰 當時沒料到會這麼“狂”
我覺得比較蠢的是現在還有人覺得明治橋不該拆掉拜託美觀歸美觀出現納莉那種水災時時你要負責?
身為汐止人,經歷過納莉、象神,現在人很難想像,馬路水面不斷上升,機車沖走汽車浮起,接著來不及避難的人飄在水上,看著一切恐懼且無奈,雨勢緩和救援人員開著橡皮艇,載著"泡麵、便當",沒水沒電沒瓦斯,只能聽著收音機報告水位高度,另外;本世紀最佳政策兼台灣偉大工程之一,員山子分洪,要再次特別感謝計畫及施工人員,根本汐止人的神,比起某官員說「砸錢迷信工程,治水不會成功」、「分洪如可行,20年前就做了」,台灣政策不需要沒用的政務官。
中國國民黨水利專家李鴻源
@@GH-bw9yl 不過很有趣,海綿城市的想法李鴻源也有提過
@@ChiShiangChen 他要吸的是人民幣
@@GH-bw9yl 這位真的厲害
@@ChiShiangChen 不得不說,李鴻源比起現任的官員,能力還是高出不少。
小時候(30年前)到台北的阿姨家玩,一直不懂為什麼他們後來要搬離內湖,因為看了這影片,才知道當時內湖有多小&淹水,現在的內湖比以前大了多少,長歷史知識,謝謝
内湖&汐止是偉大政治家恩澤寶地!
現在內湖反而是最不會淹的地區之一(除了東湖)
@@309fa2 十年前東湖就不再淹了,連汐止
@@309fa2 東湖人表示: 上一次淹...啊,大概是二十年前納莉颱風了吧
@@309fa2 我住東湖快二十年了!從未見過哪裏有淹過水?但過個橋就到的汐止,幾年以前有淹過一次(忘了是哪一個颱風?)。
期待所長能介紹二重疏洪道的拆遷歷史,跟獅子頭溢口的相關話題。
從有記憶以來就一直住在內湖,但當時截彎取直剛好完成所以對內湖唯一一次的淹水印象就只有納莉颱風而已曾幾何時鳥不生蛋的內湖現在變得這麼繁華~有Costco有Outlet隔壁大直還有美麗華內科還有一堆高級餐廳,捷運能夠直達南港或是忠孝SOGO商圈一整個生活機能大進化
內湖有Outlet!?
小時候住在基隆河經過的士林後港墘,住家旁有座吊橋通往士林夜市,記得橋下常有布袋蓮,印象中總是佈滿污泥,河道填平後一部份變成基河路,另有一大部份蓋起高樓,包括現在的科教館.兒童新樂園應該都是原河道,所長的介紹又喚起了我的回憶~
那是大南路吊橋, 社子島第一個對外橋樑.
小時侯的鄰居
第一次截彎取直的確讓士林地區淹水事件減少不過也讓新舊世代的士林人對於士林有著不同的記憶士林吊橋、三腳渡等等早已不復存在或改變了形式現在每次經過劍潭捷運站都會想像著如果士林段的舊河道現在還在的話對於士林的印象能有多大的差別另外連接基隆河與淡水河的番子溝也是在第一次截彎取直時被填起來了(聽說好像是為了交流道地基!?之前有看過影片介紹番子溝說到他們以前如果要從基隆河到淡水河的話還會趁著漲潮時從番子溝切西瓜過去呢(少繞了一大段)
納莉的時候讀高中,上學第一天在公車上花了3小時才從台北車站回到南港的家
小時候住東湖,對象神跟納莉記憶很深刻,我家算是東湖的高處沒淹水但完全被水擋住出不去,國小也淹慘停課一週,圍牆上也有當時的淹水高度象神跟納莉都有
是東湖國小的校友嗎?
@@A.Zhe.阿喆 東湖國小地勢算相對高的吧,我猜是南湖國小。
@@gilbertc4323 應該是
@@gilbertc4323 因為我是東湖國小的校友,那時在東湖路上也有淹水,之後在校園圍牆上就有標示淹水高度,我才會猜是東湖國小。
@@A.Zhe.阿喆 沒想到東湖國小也被淹,看來當時的南湖國小差不多是滅頂了。所以貴校的地下停車場也是損失慘重了吧?
民生社區在納莉颱風時真的很誇張,當時社區的地下車庫直接變成蓄洪池,印象非常深刻
更誇張的是當時台北到板橋是地下化關係直接讓台鐵跟捷運很尷尬
不止民生社區,永吉路30巷也是,記不清維持多久,每一棟公寓接力使用抽水機將地下室的水抽出來,以及沒有電的時光,主巷及各支巷堆到一層樓以上高度的垃圾山,僅留一人通過的寬度。
馬娘娘德政
我就住捷運後山埤站旁小學的時候兩次颱風中就會有一次看到馬路變成河流後來就再也沒看到過了,現在都覺得颱風沒有颱風天的感覺XDD
汐止真的是員山子分洪道蓋了之後 才逃離淹水的命運
員山子分洪是基隆河整治後期最大的成功,想到員山子就想到某前水利官員的名言,陳水扁這人功過難斷,但就以建設員山子這項來看還是有所貢獻的
中肯
員山子分洪國民黨時代提出,民進黨時代興建,拿前朝政策算自己的,功勞算陳水扁???
「分洪若可行, 20 年前就做了。」--李__源
員山子分洪功勞算陳水扁的最大原因是2001年核定計畫、2002年動工、2005年啟用,除了計畫提出以外全部坐落於陳水扁總統任期2000~2008內。而當初要核定計畫時,KMT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作為代表一直說員山子分洪不可行。更讓眾人可以確認為何計畫是在KMT時期提出,KMT卻沒有執行意願。因此功勞算在陳水扁政府完全不為過。
@@YSLin-dz9xi 同意,至少他做到了把構想化為現實這件事。而且就現在的成果看來他賭對了,並沒有像當初李鴻源講的那樣,分洪是沒有效益、徒燒資金的建設。
納莉颱風淹水事件 在我家人記憶中也非常重要,當時一淹水全家趕快把 家具物品 盡可能搬到樓上 (我家是一家庭一整棟公寓樓),後續水把公寓地下一樓淹滿水,一樓也是如此,差一點淹到二樓納莉颱風事件 後,不僅每個捷運站路口不僅調高地基且設立防洪閘門,南港機廠 也因此大更新設立 地下引道 防洪閘門,而在地下隧道內每當有 經過河床底下 的路段,都有阻斷閘門設置
感謝所有人的努力讓台北變得更好
今天才看到這集,我從小住在南港成功橋旁的眷村,歷經兩次大淹水,琳恩跟納莉,把我小時候保存的物品完全洗清,納莉那次我還是在屋頂坐橡皮艇被官兵救離,琳恩是撤退得早XD。提到基隆河截彎取直,回想起童年時,從家中大概走個百來步就能跳進河裡,最早期還看過對岸的內湖河畔有羊,也不知道誰養的,當年成功橋與中山高成功路出口間,是鼠肉城跟檳榔西施的發源地。然後我印象很深的是,員山子分洪提前使用,讓它的理論使用壽命減少十年,也不知後來有沒有做加強,還能利用多久。直到唸研究所後眷村移遷,我才離開那塊土地,現在是社會公宅,旁邊滿是華固的建案,那些軍營、田地、小橋、公車路線都不在了。最後講一聲玉成抽水站,我想在地舊居民,大都知道是人禍,扯甚麼機台故障...
番仔溝並非在1964基隆河士林社子段截彎取直時就填平的,而是在之後逐年用垃圾填平的,整個填平要到197x年了當年台北市原本是把垃圾填在下塔悠的窪地,後來那邊快滿了,剛好拿來番仔溝填
嗯~~納莉颱風前一晚,因為隔日上夜班,本想留在汐止上網咖熬夜,在晚上10點多被父親命令回台北過夜,也因此逃過了汽車被淹水的命運,隔日汐止淹水照片上聯合晚報頭版,淹水高度剛好是汐止新台五路麥當勞叔叔坐在水面上。納莉、象神2次淹水,讓我在汐止房子的機械停車位的修理所費不貲,如有機會能再次買房,再也不買機械停車位了...
謝謝版主如此詳細用心的製作影片與解析!
當年剛完工的京華城地下六層停車場也滿滿的都是水,算是為台北市降低一點水位
防洪建設看不到 用不到 又要花大錢 施工長久又影響交通,對短視近利的台灣人來說根本嫌惡建設,為什麼不多蓋公園 購物中心,政客當然投其所好,沒人想做那種拿不到選票的建設,面子工程才好。所以防洪設施只有在災害過後才能推動的了
應該說各種水利建設都是 像去年旱災的時候有人說台灣的環境其實不缺水 只是水利建設很久沒進步+管線漏水率高 使得很多水資源都留不住浪費掉
納莉颱風最有感,讀書的時候。本來都搭捷運的,結果直到學期快結束了。才能搭捷運。還因此搭了很久的公車。淹水的時候,住宿舍(六樓)。看到淹水的部份。都想說,這種情況。淹水地區的人要怎麼辦啊!(那時候,反正出不去。就一直吃宿舍的。)
基隆河本來連河灣都具有滯洪的能力, 但當時蠻幹的拉直政策, 加上河灣悉數開發, 所以才會導致基隆河由下游往上游一路淹過去.最後是靠分洪道才能完全了結水患.........只是社子島就成了最大受害者, 基隆河完成整建以後還是一直被禁建2:12 剛完成的時間, 連百齡四五路和承德路/承德橋都還沒蓋.倒是舊基隆河上可以看到大南路吊橋和台北中正橋.此外, 承德路最早的終點在台北中正路上, 並且沒有分段, 後來把百齡路吃下去以後, 才一併重分成七段.3:21 北安路底, 內湖路頭這一段, 很多人經過時都會覺的路彎的很彆扭吧?(尤其去美麗華的時候)那段路以前是沿著基隆河修建的, 所以要順著河道繞. 順道一提, 自強隧道出來的圓環, 以前可以直視基隆河.3:27 1跟2中間, 有接通港漧路的內湖橋.3:29 成功橋東側的拉直也拆了旁邊那座舊成功橋, 而原本成功路的官定主線是走舊橋通過.5:52 某位前市長說: 北捷也發揮了滯洪池的功用.7:09 分洪道的出口其實不是對深澳灣, 在深澳跟陰陽海中間, 那個小黑點才是分洪出口.納莉的時候我在幹嘛? 我雖然住大樓, 但我家旁邊全部是水, 還停電, 能去那裡?我從窗戶望出去就是水, 我家樓下比旁邊高一點點沒淹水, 擠滿了避難的私家車, 而且兩邊的淹水水位有高差.水退的快的那邊, 估計最深是50公分左右, 但水退的慢的那邊我就不確定了, 我走過的部份積水大概是20公分深, 但越往東會因為靠近基隆河而越深, 直到淹到比人還高.對了, 所長是住在敬業路的基河國宅那邊??
終於有個老實人了,台灣的河從山到海這麼近,越直的河道只是增加海水倒灌到越內陸的幾會,照美國專家關渡獅子頭炸了後讓可水可快速排到大海。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結果Google就有了
@@草頭松 台灣跟海的距離 海水倒灌跟河流長度 真的有差那麼5分鐘嗎 主要還是在排放的速度 跟地形高度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真的帶動了台北的發展
家族居住在基隆河上塔悠段超過50年以上, 没有人比我們更了解基隆河淹水的歷史. 過去只要颱風當天雨勢不斷, 且開始淹水, 所有人最擔心的就是聽到里長派人或電話通知, 通往民生社區的堤防(擋水牆)門要關起來, 這意謂著, 居住在行水區的我們被政府遺棄了!若非1987年琳恩颱風造成松山內湖南港大淹水當天, 住其他區域的親人陪同消防局人員搭救生艇在湍急的大水中, 憑著熟悉的地形和住家屋頂, 挨家挨戶地救出受困濕透的我們, 誰還留心這群身居台北市的化外之民?基隆河截彎取直讓許多沿岸居民生活獲得改善, 也給台北市民增加綠地休閒空間, 河道變寬, 行水區內也不再有居民, 希望面對驟變的氣候, 基隆河能永遠守候台北市民的安全。
一兩百年前的基隆河水位高到可以讓商船從萬華航行到瑞芳暖暖,運送商貨來往,現在大概只能航行獨木舟。
主要也是當時河道泥沙淤積量少,而且木船又輕吃水不深
員山子分洪道 某水利專家:「分洪如可行,20年前就做了」
小時候住在士林,學生時代經常在麥當勞看書,有一次因緣際會,遇到一個有點年紀的老伯,不認識他,但是聊了很久,剛好聊到淹水,他說他剛好從日本時代過渡到國民黨來台這段時間都在台北市當公務人員直到退休。根據他的說法,日治時期的中和與永和規劃為基隆河的「洩洪區」(水太多的話,往這邊洩洪),結果國民黨內有一位高官,想把這兩區納為己物,下令蓋圍牆來制洪水,從此洪水沒地方可以洩洪,從此展開一場與基隆河的戰爭......剩下就是這個影片的介紹了.....我當時只是學生,不太了解是真是假,但是印象深刻。
中永和嗎!?中永和在新店溪左岸,好像距離基隆河會有點遠🤔
我今年50.在31年前.那時在當兵.人在土城(前面是鼎鼎大名的土城看守所).那年颱風淹到胸口(我180公分)快到脖子.也是我第一次遇到淹那麼兇.當時是半夜.睡到一半(下鋪).(伙房無衛兵.也沒人通知)我迷迷糊糊感覺怎麼濕濕的.一摸全是水.營內電話打不通.又停電.視線幾乎是零.然後水越淹越高.我們伙房的人就把所有東西都往上鋪丟.一直到天亮(有點視線).才跟伙房最高另一人.找條繩子1人綁一頭.慢慢走回快200公尺外的連隊.但也是淹的慘不忍睹.所有人都在上鋪.連上安官跟衛兵看到我們2人還嚇一跳.
納莉颱風來那時候剛好是來北部念書第一年,看到首都台北淹成那樣子,整個懷疑人生~
原來以前我家是在基隆河旁邊
當年汐止最低地區淹水淹到四樓,試著站在馬路看四樓有多高,就知道當年汐止淹水有多誇張,簡直全台之最。
汐止人路過, 娜莉跟象神颱風印象深刻, 我兩次在當時住的大樓頂樓看著五堵車站滅頂, 也因為這樣才有了後來汐止五堵段的鐵路高架化
位於文山區的木柵高工門口也有歷年淹水的紀錄
我家住松山車站附近,納莉直接毀掉我高中前所有的紙本記憶..😂 我家住一樓那時也淹到一半,那時很多大樓地下室都淹滿滿,還由此一縮那時候剛開幕沒多久的京華城因為有地下好幾層大家說好險有這棟幫忙裝了很多水不然會淹更高😅😅
那年的納莉之前還有個桃芝...這兩個都是當年的怪颱..也造成很多地方淹水土石流..北捷在那年真的因此嚴重淹水....
解說清楚,田野精湛!!
我一直很想尋找基隆河截彎之前的沿岸老照片,兒時的回憶,跟現在的河濱公園完全不一樣了,只是,哪都找不到,很可惜
士林段比較有機會,內湖段那兩個地方當年都不是發展重點甚至沒有開發,我個人也只能從空拍圖想像上下班騎車在舊河道是什麼風景。 by 西湖國小國中校友
你這裡是RUclips 裡 少數有營養的影片製作 謝謝
當兵時臨時被調派到斗煥坪蓋營舍,因為原來的工兵被叫去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
納莉造成的水災真是難以忘懷。記得第一天傍晚,我妹還要回林口長庚上班,爸爸擔心颱風來且雨勢大,打算開車載她回去,兩人出門沒多久又回來,說樓下積水太嚴重沒過腳踝,爸爸叫妹妹別去打電話請假,他自己還要去移車,當時他我家車子租了不不遠的另一棟公寓地下車位(後來開到已完工但還未通車的市民大道上,爸回來說我們還想說有這必要嗎?我家這都多少年沒淹水了)。隔天早上起來,雨勢漸緩,探頭出去一看,樓下已經汪洋一片,對面的計程車我們眼看它從一半到沒頂。納莉走後,永吉路30巷,記不清維持多久,每一棟公寓接力使用抽水機將地下室的水抽出來,以及沒有電的時光,主巷及各支巷堆到一層樓以上高度的垃圾山,僅留一人通過的寬度。
納莉颱風北捷成了台北最大蓄洪池,不過北捷當時應該是沒有行駛,不然後果可能和去年鄭州地鐵一樣慘烈。
嗯~~當時有個很大的蓄洪池也要關心一下,那就是"京華城"。在各處都急調抽水設施來恢復運作,而京華城像是被拋棄一般,板南線沿線商圈、信義計畫區商圈、西門町商圈的地下室淹水在一周內很迅速被處理。而京華城的地下室淹積水卻抽了3個月才完成,導致京華城的營運現金發生狀況,為京華城日後的衰敗埋下伏筆!
@@yann-yeangchen6506 是這樣嗎?淹水抽三個月可以影響後面20年的營運,邏輯不通吧
@@pengshihaoletterbox 嗯~~其他商圈都恢復營運,而京華城卻空缺了3~4個月的現金流。而京華城離捷運系統有一段距離也是深層影響。
京華城的沒落是因為信義區的磁吸效應影響最大!我住南松山只跑信義區,京華城一年有去一次就不錯了,當地人根本不會到那裡消費,就是沒有信義區好逛呀~
@@yann-yeangchen6506 當時京華城的地下停車場到B7,在B1~B3,那個球體底下還有個非常大的挑空設計,那次都成了滯洪池。那個規模大概可以跟日本埼玉縣的地下排洪系統相比擬了。當然,台北各大樓的地下室都有貢獻,無一倖免。
2:04 又有格美😂😂😂😂😂😂😂😂😂😂😂😂😂😂😂😂😂😂😂😂😂😂😂😂😂😂😂😂😂😂😂😂😂😂😂😂😂😂😂😂😂😂😂😂😂😂😂😂😂😂😂😂😂😂😂😂😂😂😂😂😂😂😂😂😂😂😂😂😂😂😂😂😂😂😂😂😂😂
想起納莉那三個月沒有捷運可坐QQ😂
5:02 好懷念的公車站牌以前都貼了一堆密密麻麻廣告...
小時候我家住汐止內溝溪旁,逢雨必淹,納莉颱風那次最誇張,溪水暴漲潰堤導致水淹到二樓,雖然是住四樓但雨水卻從頂樓灌下來,淹到小腿深度有夠離譜順帶一提,板南線淹大水那次,整個忠孝東路都是212,大有最高配車給到98台,只比307少幾台而已
98台也太誇張了
@@ctanelii3376 沒有捷運的時代就是這樣,順帶一提現在307配車是101台,松山線通車後有受到影響,但還是保持營收第一,預計萬大線會是關鍵以前307還能看到連著12台,現在已經看不到啦,5.6台還是有的
大有掌握很多黃金線,現在卻落得這個下場挺可惜的,論經營的重要性和平東路:284信義路:信義幹線(現88)仁愛路:263(現仁愛幹線)忠孝東路:212八德路:205南京東路:307現在只剩88和212路權還在而已,307被拔,其他是自己退出營運
6:49 「若員山子分洪可行的話,20年前就做了」某個當過內政部長的人如是說
就李鴻源啊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說了名字藍白粉就要不高興了
建議: 請介紹 昔日的" 台北 後 火車站" 謝謝您
防洪要考慮地型地態,現在都只靠開發商硬囤土做的,這些取直是防洪還是為了開發😅
一開始社子島下面那條河保留,社子島上面基隆河填平,可以生出很多地,社子島直接和台北市連在一起
1990年代初期,台灣房地產狂飆,當時,有人提議應該要有副都心,來疏散人口,抑止房價。當時汐止被選上,地方聞人等開始收購土地,連基隆河旁的土地都在收購。原來,他們透過議員施壓,縮小基隆河兩旁的淹沒區,只要把防波堤拉高,即可解決水患問題,這樣,可釋出更多土地,平衡房價。果然,此舉奏效,汐止在1990初期等同一個大工地。當時新建大樓成屋,約末一坪16,17萬。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到了2003年汐止房價崩到,一坪約11,12大樓,地點差的有10萬的。
社子島的河道該考慮截彎取直了(福安碼頭附近). 讓社子島脫離洪氾區的命運與北投關渡真正連成一體. 搬遷戶可以安置到舊河道的新生地或重劃後的區域. 關渡自然公園則可以適度保留成河濱公園.
那幾位偉大的治水專家終於把汐止改造成每逢颱風必大區域淹大水了!
台北盆地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湖泊呀!會淹水就是體質的問題。
沒錯,臺北盆地三百年前就是個臺北湖,湖水退去才形成基隆河跟淡水河,這是有文獻記載的
記憶猶新!納莉颱風我們家在東區一樓做生意我們家店面前有樓梯當下我媽一直祈求上天水停在樓梯前結果真的停住在樓梯前⋯⋯⋯⋯當時的我卻是玩水的很開心!!!
後山埤居民來了~~納莉真的是淹到懷疑人生一樓住戶家裡全部泡湯地下停車場也全部都灌滿水
簡單說~現在士林那顆蛋就是蓋在河上面
員山子分洪道最是厲害,從根本解決問題
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是基隆河整治計畫,員山仔分洪當時是救急,現在其實在基隆河整治完後,重要性沒那麼高了
@@chenshanglai2877 辛苦你了!客觀中肯。
關鍵中的關鍵。阻止水患的王牌。
感謝李登輝把基隆河拉直,結果帶來了基隆河沿岸一系列每年下大雨或是颱風必淹水的情況,結果還是沒改善台北淹水地區,還大淹過捷運、鐵路地下化通道!直到基隆河最上游員山子分洪工程完成。李登輝的治水預算可花了不少,也肥了不少人。
印象納莉颱風那次,板南線整個升級成為忠孝大排......
你說汐止淹水結果放了因為大雨超量導致山坡滑落沖倒林肯大郡是錯的啊,請在置頂文內修正,這兩者跟河道整治毫無關聯,單純是時雨量太大導致,今天河道整不整治都會有一樣的結果
確實, 當時的雨量, 真的很難撐過去若是大雨每天都是800-1000單位的下法, 連下數天任何城市、再好的防汛都撐不住的
相當有心的影片~
那年高三,接著又碰到SARS, 頭一次可以颱風假放兩天的。
小時候對溫妮很有印象,沒想到長大後對溫妮還是很有印象
賀伯颱風最恐怖,全臺最有感
基隆河變身才真的不利於海綿吧.......當年納莉風災時不少聲音就點名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讓基隆河在台北市段的蓄水能量大減......解決的方式就只有促成員山子分洪的加速開工/完工, 不會一直卡在環評及風水.
城市歷史,給個讚
2001年納莉之後,臺北盆地也沒遇到類似的長時間的超強時雨量與降水量,我是覺得考驗還沒出現,還需要花更多時間驗證
我也蠻好奇如果現在又再出現像納莉那樣的怪颱的話不知還會不會再淹🤔
所長覺得 高鐵開通到現在也10年了需要花一兩個月大修嗎我覺得行車的過程 車廂感覺有點斜😂
神經病
小時候聽說汐止是。潮到這停止?雖然我一直覺得也太誇張了吧?!那時候會淹水我還以為是因為海水漲潮加洪水。沒想到有截彎取直後的一段歷史。
6:50 員山子分洪道 感覺可以細分一集講了 我猜雙北市要在大淹一次 才會推石門分洪道
記得之前好像有做過類似的專題
我記得出張王有介紹過
蠻喜歡聽你講故事的 棒
髮型很好看 謝謝分享
所長掰的也太可愛了吧
睡觉时间听最好效果,一听就睡着
有去維基百科查過了,淡水河源頭是布秀蘭山
很棒的介紹
感覺2000年代初期 政府建設速度蠻快的
很好奇 為什麼在汐止段的基隆河 不一並截彎取直? 如果也一並處理的話 水就能更快速的排到大海 同時從基隆汐止一路到台北的路廊就可以更寬廣 不管是馬路或者是未來要興建的捷運 都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規劃施作
工程浩大吧
因為汐止是窪地, 舊名稱水返腳, 所以有沒有取直結果是一樣的
哔哔一句,对于地铁(捷运)系统,为何不在修建的时候考虑分段防洪方案,当洪水来临之前,预判要进水的时候,堵塞一部分线路隧道,留下最容易进水的那一段让大水淹没,事后抢修也快,损失也小。
大自然 : 提升防洪標準了? 那就下更大的雨給你
納莉颱風當時我家大樓就有淹水,印象中三天左右才消退。
請問,我想要引用你的影片內容來寫小倫文,可以嗎
對基隆河截彎取直後 內湖不淹了 卻害汐止淹到哀哀叫
從頭到尾台北市只有一個市長?
有去見最後1次紅斑馬嗎?
做影片做的很棒
這樣算的話,究竟這種截彎取直應該從上游開始還是從下游開始呢?還是說打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動截彎取直的念頭呢?
截彎取直,意味著長度縮短,蓄水量降低那是不是應該拓寬河道?加大蓄水量與排水速度還是有其他方法?
納莉風災真的超可怕,整個台北幾乎都泡在水裡
現在內科的瑞光路,就是舊基隆河河道
納莉那時,學校停課一周 ,加上颱風原本放假 ,總共放了十天左右
所長有去拍紅斑馬嗎
其實基隆河可以再拉一次拉直,就是在汐止那邊的
好棒喔
你從自然拿走的,到時候一定加倍奉還。
員山子才是一勞永逸
捷運停駛後的路上塞車也是很可怕!
結果二次拉直後換汐止淹水。最後乾脆讓河水提早出海
正解
截彎取直後的地是龐大利益, 沒辦法還給自然, 但水沒地方去了怎麼辦? 還真是幸好上游離海近......
取直就是為了提早出海阿缺點就是從上到下每個河道的排水量只要一跟不上極端氣候就淹大水了正確的做法是把本來會淹水的地方拿回去做河濱公園台北是辦不到了所以需要海綿城市可惜面對極端氣候海綿根本撐不住
你有認真做節目喔!把1962年的葛樂禮颱風以來以及已前的水事情都講得非常棒非常的清楚。帥哥!我很欣賞你的敬業精神!加油!
我在台北長大、在台北工作
度過了大大小小的事件
其實…把台北當成台灣的重點發展
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台北的地形與河流、土質本身就算是高風險的地帶
我一直希望政府能夠有遠見
慢慢將過度集中在台北的資源挪到其他城市發展
分攤危難來臨時的風險
軍事課的時候也有說過
如果要中斷台灣的命脈
把台北聯外的主要橋樑炸斷
基本上台北等同封城
政府官員的資產都在台北市
全台灣除了新竹-桃園-板橋地帶以外, 都一樣吧....荒溪型河川及高山太多了
嗯啊 台北原本就是個大湖泊了 真的不適合當首都 應該選擇高雄
那就不要被炸斷啊
納莉颱風的時候我高中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公車都拿去做捷運臨時接駁了 淡水線台北車站甚至還只能過站不停
還有這次是難得的戶外ending 讚讚 希望看到野生所長
@風間博士 1000訂閱挑戰 當時沒料到會這麼“狂”
我覺得比較蠢的是現在還有人覺得明治橋不該拆掉
拜託美觀歸美觀出現納莉那種水災時時你要負責?
身為汐止人,
經歷過納莉、象神,
現在人很難想像,
馬路水面不斷上升,
機車沖走汽車浮起,
接著來不及避難的人飄在水上,
看著一切恐懼且無奈,
雨勢緩和救援人員開著橡皮艇,
載著"泡麵、便當",
沒水沒電沒瓦斯,
只能聽著收音機報告水位高度,
另外;
本世紀最佳政策兼台灣偉大工程之一,
員山子分洪,
要再次特別感謝計畫及施工人員,
根本汐止人的神,
比起某官員說「砸錢迷信工程,治水不會成功」、「分洪如可行,20年前就做了」,
台灣政策不需要沒用的政務官。
中國國民黨水利專家李鴻源
@@GH-bw9yl 不過很有趣,海綿城市的想法李鴻源也有提過
@@ChiShiangChen 他要吸的是人民幣
@@GH-bw9yl 這位真的厲害
@@ChiShiangChen 不得不說,李鴻源比起現任的官員,能力還是高出不少。
小時候(30年前)到台北的阿姨家玩,一直不懂為什麼他們後來要搬離內湖,因為看了這影片,才知道當時內湖有多小&淹水,現在的內湖比以前大了多少,長歷史知識,謝謝
内湖&汐止是偉大政治家恩澤寶地!
現在內湖反而是最不會淹的地區之一(除了東湖)
@@309fa2 十年前東湖就不再淹了,連汐止
@@309fa2 東湖人表示: 上一次淹...啊,大概是二十年前納莉颱風了吧
@@309fa2 我住東湖快二十年了!從未見過哪裏有淹過水?但過個橋就到的汐止,幾年以前有淹過一次(忘了是哪一個颱風?)。
期待所長能介紹二重疏洪道的拆遷歷史,跟獅子頭溢口的相關話題。
從有記憶以來就一直住在內湖,但當時截彎取直剛好完成
所以對內湖唯一一次的淹水印象就只有納莉颱風而已
曾幾何時鳥不生蛋的內湖現在變得這麼繁華~有Costco有Outlet隔壁大直還有美麗華
內科還有一堆高級餐廳,捷運能夠直達南港或是忠孝SOGO商圈
一整個生活機能大進化
內湖有Outlet!?
小時候住在基隆河經過的士林後港墘,住家旁有座吊橋通往士林夜市,記得橋下常有布袋蓮,印象中總是佈滿污泥,河道填平後一部份變成基河路,另有一大部份蓋起高樓,包括現在的科教館.兒童新樂園應該都是原河道,所長的介紹又喚起了我的回憶~
那是大南路吊橋, 社子島第一個對外橋樑.
小時侯的鄰居
第一次截彎取直的確讓士林地區淹水事件減少
不過也讓新舊世代的士林人對於士林有著不同的記憶
士林吊橋、三腳渡等等早已不復存在或改變了形式
現在每次經過劍潭捷運站
都會想像著
如果士林段的舊河道現在還在的話
對於士林的印象能有多大的差別
另外連接基隆河與淡水河的番子溝也是在第一次截彎取直時被填起來了(聽說好像是為了交流道地基!?
之前有看過影片介紹番子溝
說到他們以前如果要從基隆河到淡水河的話
還會趁著漲潮時從番子溝切西瓜過去呢(少繞了一大段)
納莉的時候讀高中,上學第一天在公車上花了3小時才從台北車站回到南港的家
小時候住東湖,對象神跟納莉記憶很深刻,我家算是東湖的高處沒淹水但完全被水擋住出不去,國小也淹慘停課一週,圍牆上也有當時的淹水高度象神跟納莉都有
是東湖國小的校友嗎?
@@A.Zhe.阿喆 東湖國小地勢算相對高的吧,我猜是南湖國小。
@@gilbertc4323 應該是
@@gilbertc4323 因為我是東湖國小的校友,那時在東湖路上也有淹水,之後在校園圍牆上就有標示淹水高度,我才會猜是東湖國小。
@@A.Zhe.阿喆 沒想到東湖國小也被淹,看來當時的南湖國小差不多是滅頂了。所以貴校的地下停車場也是損失慘重了吧?
民生社區在納莉颱風時真的很誇張,當時社區的地下車庫直接變成蓄洪池,印象非常深刻
更誇張的是
當時台北到板橋是地下化關係
直接讓台鐵跟捷運很尷尬
不止民生社區,永吉路30巷也是,記不清維持多久,每一棟公寓接力使用抽水機將地下室的水抽出來,以及沒有電的時光,主巷及各支巷堆到一層樓以上高度的垃圾山,僅留一人通過的寬度。
馬娘娘德政
我就住捷運後山埤站旁
小學的時候兩次颱風中就會有一次看到馬路變成河流
後來就再也沒看到過了,現在都覺得颱風沒有颱風天的感覺XDD
汐止真的是員山子分洪道蓋了之後 才逃離淹水的命運
員山子分洪是基隆河整治後期最大的成功,想到員山子就想到某前水利官員的名言,陳水扁這人功過難斷,但就以建設員山子這項來看還是有所貢獻的
中肯
員山子分洪國民黨時代提出,民進黨時代興建,拿前朝政策算自己的,功勞算陳水扁???
「分洪若可行, 20 年前就做了。」--李__源
員山子分洪功勞算陳水扁的最大原因是2001年核定計畫、2002年動工、2005年啟用,除了計畫提出以外全部坐落於陳水扁總統任期2000~2008內。
而當初要核定計畫時,KMT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作為代表一直說員山子分洪不可行。更讓眾人可以確認為何計畫是在KMT時期提出,KMT卻沒有執行意願。因此功勞算在陳水扁政府完全不為過。
@@YSLin-dz9xi 同意,至少他做到了把構想化為現實這件事。
而且就現在的成果看來他賭對了,並沒有像當初李鴻源講的那樣,分洪是沒有效益、徒燒資金的建設。
納莉颱風淹水事件 在我家人記憶中也非常重要,當時一淹水全家趕快把 家具物品 盡可能搬到樓上 (我家是一家庭一整棟公寓樓),後續水把公寓地下一樓淹滿水,一樓也是如此,差一點淹到二樓
納莉颱風事件 後,不僅每個捷運站路口不僅調高地基且設立防洪閘門,南港機廠 也因此大更新設立 地下引道 防洪閘門,而在地下隧道內每當有 經過河床底下 的路段,都有阻斷閘門設置
感謝所有人的努力讓台北變得更好
今天才看到這集,我從小住在南港成功橋旁的眷村,歷經兩次大淹水,琳恩跟納莉,把我小時候保存的物品完全洗清,納莉那次我還是在屋頂坐橡皮艇被官兵救離,琳恩是撤退得早XD。提到基隆河截彎取直,回想起童年時,從家中大概走個百來步就能跳進河裡,最早期還看過對岸的內湖河畔有羊,也不知道誰養的,當年成功橋與中山高成功路出口間,是鼠肉城跟檳榔西施的發源地。然後我印象很深的是,員山子分洪提前使用,讓它的理論使用壽命減少十年,也不知後來有沒有做加強,還能利用多久。直到唸研究所後眷村移遷,我才離開那塊土地,現在是社會公宅,旁邊滿是華固的建案,那些軍營、田地、小橋、公車路線都不在了。最後講一聲玉成抽水站,我想在地舊居民,大都知道是人禍,扯甚麼機台故障...
番仔溝並非在1964基隆河士林社子段截彎取直時就填平的,而是在之後逐年用垃圾填平的,整個填平要到197x年了
當年台北市原本是把垃圾填在下塔悠的窪地,後來那邊快滿了,剛好拿來番仔溝填
嗯~~納莉颱風前一晚,因為隔日上夜班,本想留在汐止上網咖熬夜,在晚上10點多被父親命令回台北過夜,也因此逃過了汽車被淹水的命運,隔日汐止淹水照片上聯合晚報頭版,淹水高度剛好是汐止新台五路麥當勞叔叔坐在水面上。
納莉、象神2次淹水,讓我在汐止房子的機械停車位的修理所費不貲,如有機會能再次買房,再也不買機械停車位了...
謝謝版主如此詳細用心的製作影片與解析!
當年剛完工的京華城地下六層停車場也滿滿的都是水,算是為台北市降低一點水位
防洪建設看不到 用不到 又要花大錢 施工長久又影響交通,對短視近利的台灣人來說根本嫌惡建設,為什麼不多蓋公園 購物中心,政客當然投其所好,沒人想做那種拿不到選票的建設,面子工程才好。所以防洪設施只有在災害過後才能推動的了
應該說各種水利建設都是 像去年旱災的時候有人說台灣的環境其實不缺水 只是水利建設很久沒進步+管線漏水率高 使得很多水資源都留不住浪費掉
納莉颱風最有感,讀書的時候。本來都搭捷運的,結果直到學期快結束了。才能搭捷運。
還因此搭了很久的公車。淹水的時候,住宿舍(六樓)。看到淹水的部份。都想說,這種情況。
淹水地區的人要怎麼辦啊!(那時候,反正出不去。就一直吃宿舍的。)
基隆河本來連河灣都具有滯洪的能力, 但當時蠻幹的拉直政策, 加上河灣悉數開發, 所以才會導致基隆河由下游往上游一路淹過去.
最後是靠分洪道才能完全了結水患.........只是社子島就成了最大受害者, 基隆河完成整建以後還是一直被禁建
2:12 剛完成的時間, 連百齡四五路和承德路/承德橋都還沒蓋.
倒是舊基隆河上可以看到大南路吊橋和台北中正橋.
此外, 承德路最早的終點在台北中正路上, 並且沒有分段, 後來把百齡路吃下去以後, 才一併重分成七段.
3:21 北安路底, 內湖路頭這一段, 很多人經過時都會覺的路彎的很彆扭吧?(尤其去美麗華的時候)
那段路以前是沿著基隆河修建的, 所以要順著河道繞. 順道一提, 自強隧道出來的圓環, 以前可以直視基隆河.
3:27 1跟2中間, 有接通港漧路的內湖橋.
3:29 成功橋東側的拉直也拆了旁邊那座舊成功橋, 而原本成功路的官定主線是走舊橋通過.
5:52 某位前市長說: 北捷也發揮了滯洪池的功用.
7:09 分洪道的出口其實不是對深澳灣, 在深澳跟陰陽海中間, 那個小黑點才是分洪出口.
納莉的時候我在幹嘛? 我雖然住大樓, 但我家旁邊全部是水, 還停電, 能去那裡?
我從窗戶望出去就是水, 我家樓下比旁邊高一點點沒淹水, 擠滿了避難的私家車, 而且兩邊的淹水水位有高差.
水退的快的那邊, 估計最深是50公分左右, 但水退的慢的那邊我就不確定了,
我走過的部份積水大概是20公分深, 但越往東會因為靠近基隆河而越深, 直到淹到比人還高.
對了, 所長是住在敬業路的基河國宅那邊??
終於有個老實人了,台灣的河從山到海這麼近,越直的河道只是增加海水倒灌到越內陸的幾會,照美國專家關渡獅子頭炸了後讓可水可快速排到大海。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結果Google就有了
@@草頭松 台灣跟海的距離 海水倒灌跟河流長度 真的有差那麼5分鐘嗎 主要還是在排放的速度 跟地形高度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真的帶動了台北的發展
家族居住在基隆河上塔悠段超過50年以上, 没有人比我們更了解基隆河淹水的歷史. 過去只要颱風當天雨勢不斷, 且開始淹水, 所有人最擔心的就是聽到里長派人或電話通知, 通往民生社區的堤防(擋水牆)門要關起來, 這意謂著, 居住在行水區的我們被政府遺棄了!若非1987年琳恩颱風造成松山內湖南港大淹水當天, 住其他區域的親人陪同消防局人員搭救生艇在湍急的大水中, 憑著熟悉的地形和住家屋頂, 挨家挨戶地救出受困濕透的我們, 誰還留心這群身居台北市的化外之民?基隆河截彎取直讓許多沿岸居民生活獲得改善, 也給台北市民增加綠地休閒空間, 河道變寬, 行水區內也不再有居民, 希望面對驟變的氣候, 基隆河能永遠守候台北市民的安全。
一兩百年前的基隆河水位高到可以讓商船從萬華航行到瑞芳暖暖,運送商貨來往,現在大概只能航行獨木舟。
主要也是當時河道泥沙淤積量少,而且木船又輕吃水不深
員山子分洪道 某水利專家:「分洪如可行,20年前就做了」
小時候住在士林,學生時代經常在麥當勞看書,有一次因緣際會,遇到一個有點年紀的老伯,不認識他,但是聊了很久,剛好聊到淹水,他說他剛好從日本時代過渡到國民黨來台這段時間都在台北市當公務人員直到退休。根據他的說法,日治時期的中和與永和規劃為基隆河的「洩洪區」(水太多的話,往這邊洩洪),結果國民黨內有一位高官,想把這兩區納為己物,下令蓋圍牆來制洪水,從此洪水沒地方可以洩洪,從此展開一場與基隆河的戰爭......剩下就是這個影片的介紹了.....我當時只是學生,不太了解是真是假,但是印象深刻。
中永和嗎!?中永和在新店溪左岸,好像距離基隆河會有點遠🤔
我今年50.在31年前.那時在當兵.人在土城(前面是鼎鼎大名的土城看守所).
那年颱風淹到胸口(我180公分)快到脖子.也是我第一次遇到淹那麼兇.
當時是半夜.睡到一半(下鋪).(伙房無衛兵.也沒人通知)
我迷迷糊糊感覺怎麼濕濕的.一摸全是水.營內電話打不通.又停電.視線幾乎是零.
然後水越淹越高.我們伙房的人就把所有東西都往上鋪丟.
一直到天亮(有點視線).才跟伙房最高另一人.找條繩子1人綁一頭.
慢慢走回快200公尺外的連隊.但也是淹的慘不忍睹.所有人都在上鋪.
連上安官跟衛兵看到我們2人還嚇一跳.
納莉颱風來那時候剛好是來北部念書第一年,看到首都台北淹成那樣子,整個懷疑人生~
原來以前我家是在基隆河旁邊
當年汐止最低地區淹水淹到四樓,試著站在馬路看四樓有多高,就知道當年汐止淹水有多誇張,簡直全台之最。
汐止人路過, 娜莉跟象神颱風印象深刻, 我兩次在當時住的大樓頂樓看著五堵車站滅頂, 也因為這樣才有了後來汐止五堵段的鐵路高架化
位於文山區的木柵高工門口也有歷年淹水的紀錄
我家住松山車站附近,納莉直接毀掉我高中前所有的紙本記憶..😂 我家住一樓那時也淹到一半,那時很多大樓地下室都淹滿滿,還由此一縮那時候剛開幕沒多久的京華城因為有地下好幾層大家說好險有這棟幫忙裝了很多水不然會淹更高😅😅
那年的納莉之前還有個桃芝...這兩個都是當年的怪颱..也造成很多地方淹水土石流..北捷在那年真的因此嚴重淹水....
解說清楚,田野精湛!!
我一直很想尋找基隆河截彎之前的沿岸老照片,兒時的回憶,跟現在的河濱公園完全不一樣了,只是,哪都找不到,很可惜
士林段比較有機會,內湖段那兩個地方當年都不是發展重點甚至沒有開發,我個人也只能從空拍圖想像上下班騎車在舊河道是什麼風景。 by 西湖國小國中校友
你這裡是RUclips 裡 少數有營養的影片製作 謝謝
當兵時臨時被調派到斗煥坪蓋營舍,因為原來的工兵被叫去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
納莉造成的水災真是難以忘懷。記得第一天傍晚,我妹還要回林口長庚上班,爸爸擔心颱風來且雨勢大,打算開車載她回去,兩人出門沒多久又回來,說樓下積水太嚴重沒過腳踝,爸爸叫妹妹別去打電話請假,他自己還要去移車,當時他我家車子租了不不遠的另一棟公寓地下車位(後來開到已完工但還未通車的市民大道上,爸回來說我們還想說有這必要嗎?我家這都多少年沒淹水了)。隔天早上起來,雨勢漸緩,探頭出去一看,樓下已經汪洋一片,對面的計程車我們眼看它從一半到沒頂。納莉走後,永吉路30巷,記不清維持多久,每一棟公寓接力使用抽水機將地下室的水抽出來,以及沒有電的時光,主巷及各支巷堆到一層樓以上高度的垃圾山,僅留一人通過的寬度。
納莉颱風北捷成了台北最大蓄洪池,不過北捷當時應該是沒有行駛,不然後果可能和去年鄭州地鐵一樣慘烈。
嗯~~當時有個很大的蓄洪池也要關心一下,那就是"京華城"。
在各處都急調抽水設施來恢復運作,而京華城像是被拋棄一般,板南線沿線商圈、信義計畫區商圈、西門町商圈的地下室淹水在一周內很迅速被處理。而京華城的地下室淹積水卻抽了3個月才完成,導致京華城的營運現金發生狀況,為京華城日後的衰敗埋下伏筆!
@@yann-yeangchen6506 是這樣嗎?淹水抽三個月可以影響後面20年的營運,邏輯不通吧
@@pengshihaoletterbox 嗯~~其他商圈都恢復營運,而京華城卻空缺了3~4個月的現金流。而京華城離捷運系統有一段距離也是深層影響。
京華城的沒落是因為信義區的磁吸效應影響最大!我住南松山只跑信義區,京華城一年有去一次就不錯了,當地人根本不會到那裡消費,就是沒有信義區好逛呀~
@@yann-yeangchen6506 當時京華城的地下停車場到B7,在B1~B3,那個球體底下還有個非常大的挑空設計,那次都成了滯洪池。
那個規模大概可以跟日本埼玉縣的地下排洪系統相比擬了。
當然,台北各大樓的地下室都有貢獻,無一倖免。
2:04 又有格美😂😂😂😂😂😂😂😂😂😂😂😂😂😂😂😂😂😂😂😂😂😂😂😂😂😂😂😂😂😂😂😂😂😂😂😂😂😂😂😂😂😂😂😂😂😂😂😂😂😂😂😂😂😂😂😂😂😂😂😂😂😂😂😂😂😂😂😂😂😂😂😂😂😂😂😂😂😂
想起納莉那三個月沒有捷運可坐QQ😂
5:02 好懷念的公車站牌
以前都貼了一堆密密麻麻廣告...
小時候我家住汐止內溝溪旁,逢雨必淹,納莉颱風那次最誇張,溪水暴漲潰堤導致水淹到二樓,雖然是住四樓但雨水卻從頂樓灌下來,淹到小腿深度有夠離譜
順帶一提,板南線淹大水那次,整個忠孝東路都是212,大有最高配車給到98台,只比307少幾台而已
98台也太誇張了
@@ctanelii3376 沒有捷運的時代就是這樣,順帶一提現在307配車是101台,松山線通車後有受到影響,但還是保持營收第一,預計萬大線會是關鍵
以前307還能看到連著12台,現在已經看不到啦,5.6台還是有的
大有掌握很多黃金線,現在卻落得這個下場挺可惜的,論經營的重要性
和平東路:284
信義路:信義幹線(現88)
仁愛路:263(現仁愛幹線)
忠孝東路:212
八德路:205
南京東路:307
現在只剩88和212路權還在而已,307被拔,其他是自己退出營運
6:49 「若員山子分洪可行的話,20年前就做了」某個當過內政部長的人如是說
就李鴻源啊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說了名字藍白粉就要不高興了
建議: 請介紹 昔日的" 台北 後 火車站" 謝謝您
防洪要考慮地型地態,現在都只靠開發商硬囤土做的,這些取直是防洪還是為了開發😅
一開始社子島下面那條河保留,社子島上面基隆河填平,可以生出很多地,社子島直接和台北市連在一起
1990年代初期,台灣房地產狂飆,當時,有人提議應該要有副都心,來疏散人口,抑止房價。
當時汐止被選上,地方聞人等開始收購土地,連基隆河旁的土地都在收購。
原來,他們透過議員施壓,縮小基隆河兩旁的淹沒區,只要把防波堤拉高,即可解決水患問題,這樣,可釋出更多土地,平衡房價。
果然,此舉奏效,汐止在1990初期等同一個大工地。
當時新建大樓成屋,約末一坪16,17萬。
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
到了2003年汐止房價崩到,一坪約11,12大樓,地點差的有10萬的。
社子島的河道該考慮截彎取直了(福安碼頭附近). 讓社子島脫離洪氾區的命運與北投關渡真正連成一體. 搬遷戶可以安置到舊河道的新生地或重劃後的區域. 關渡自然公園則可以適度保留成河濱公園.
那幾位偉大的治水專家終於把汐止改造成每逢颱風必大區域淹大水了!
台北盆地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湖泊呀!會淹水就是體質的問題。
沒錯,臺北盆地三百年前就是個臺北湖,湖水退去才形成基隆河跟淡水河,這是有文獻記載的
記憶猶新!
納莉颱風我們家在東區一樓做生意
我們家店面前有樓梯
當下我媽一直祈求上天水停在樓梯前
結果真的停住在樓梯前⋯⋯⋯⋯
當時的我卻是玩水的很開心!!!
後山埤居民來了~~
納莉真的是淹到懷疑人生
一樓住戶家裡全部泡湯
地下停車場也全部都灌滿水
簡單說~現在士林那顆蛋就是蓋在河上面
員山子分洪道最是厲害,從根本解決問題
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是基隆河整治計畫,員山仔分洪當時是救急,現在其實在基隆河整治完後,重要性沒那麼高了
@@chenshanglai2877 辛苦你了!客觀中肯。
關鍵中的關鍵。阻止水患的王牌。
感謝李登輝把基隆河拉直,結果帶來了基隆河沿岸一系列每年下大雨或是颱風必淹水的情況,結果還是沒改善台北淹水地區,還大淹過捷運、鐵路地下化通道!直到基隆河最上游員山子分洪工程完成。李登輝的治水預算可花了不少,也肥了不少人。
印象納莉颱風那次,板南線整個升級成為忠孝大排......
你說汐止淹水結果放了因為大雨超量導致山坡滑落沖倒林肯大郡是錯的啊,請在置頂文內修正,這兩者跟河道整治毫無關聯,單純是時雨量太大導致,今天河道整不整治都會有一樣的結果
確實, 當時的雨量, 真的很難撐過去
若是大雨每天都是800-1000單位的下法, 連下數天
任何城市、再好的防汛都撐不住的
相當有心的影片~
那年高三,接著又碰到SARS, 頭一次可以颱風假放兩天的。
小時候對溫妮很有印象,沒想到長大後對溫妮還是很有印象
賀伯颱風最恐怖,全臺最有感
基隆河變身才真的不利於海綿吧.......當年納莉風災時不少聲音就點名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讓基隆河在台北市段的蓄水能量大減......解決的方式就只有促成員山子分洪的加速開工/完工, 不會一直卡在環評及風水.
城市歷史,給個讚
2001年納莉之後,臺北盆地也沒遇到類似的長時間的超強時雨量與降水量,我是覺得考驗還沒出現,還需要花更多時間驗證
我也蠻好奇如果現在又再出現像納莉那樣的怪颱的話
不知還會不會再淹🤔
所長覺得 高鐵開通到現在也10年了
需要花一兩個月大修嗎
我覺得行車的過程 車廂感覺有點斜😂
神經病
小時候聽說汐止是。潮到這停止?
雖然我一直覺得也太誇張了吧?!
那時候會淹水我還以為是因為海水漲潮加洪水。
沒想到有截彎取直後的一段歷史。
6:50 員山子分洪道 感覺可以細分一集講了
我猜雙北市要在大淹一次 才會推石門分洪道
記得之前好像有做過類似的專題
我記得出張王有介紹過
蠻喜歡聽你講故事的 棒
髮型很好看 謝謝分享
所長掰的也太可愛了吧
睡觉时间听最好效果,一听就睡着
有去維基百科查過了,淡水河源頭是布秀蘭山
很棒的介紹
感覺2000年代初期 政府建設速度蠻快的
很好奇 為什麼在汐止段的基隆河 不一並截彎取直? 如果也一並處理的話 水就能更快速的排到大海 同時從基隆汐止一路到台北的路廊就可以更寬廣 不管是馬路或者是未來要興建的捷運 都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規劃施作
工程浩大吧
因為汐止是窪地, 舊名稱水返腳, 所以有沒有取直結果是一樣的
哔哔一句,对于地铁(捷运)系统,为何不在修建的时候考虑分段防洪方案,当洪水来临之前,预判要进水的时候,堵塞一部分线路隧道,留下最容易进水的那一段让大水淹没,事后抢修也快,损失也小。
大自然 : 提升防洪標準了? 那就下更大的雨給你
納莉颱風當時我家大樓就有淹水,印象中三天左右才消退。
請問,我想要引用你的影片內容來寫小倫文,可以嗎
對基隆河截彎取直後 內湖不淹了 卻害汐止淹到哀哀叫
從頭到尾台北市只有一個市長?
有去見最後1次紅斑馬嗎?
做影片做的很棒
這樣算的話,究竟這種截彎取直應該從上游開始還是從下游開始呢?
還是說打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動截彎取直的念頭呢?
截彎取直,意味著長度縮短,蓄水量降低
那是不是應該拓寬河道?加大蓄水量與排水速度
還是有其他方法?
納莉風災真的超可怕,整個台北幾乎都泡在水裡
現在內科的瑞光路,就是舊基隆河河道
納莉那時,學校停課一周 ,加上颱風原本放假 ,總共放了十天左右
所長有去拍紅斑馬嗎
其實基隆河可以再拉一次拉直,就是在汐止那邊的
好棒喔
你從自然拿走的,到時候一定加倍奉還。
員山子才是一勞永逸
捷運停駛後的路上塞車也是很可怕!
結果二次拉直後換汐止淹水。最後乾脆讓河水提早出海
正解
截彎取直後的地是龐大利益, 沒辦法還給自然, 但水沒地方去了怎麼辦? 還真是幸好上游離海近......
取直就是為了提早出海阿
缺點就是從上到下每個河道的排水量
只要一跟不上極端氣候就淹大水了
正確的做法是把本來會淹水的地方拿回去做河濱公園
台北是辦不到了
所以需要海綿城市
可惜面對極端氣候海綿根本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