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頂礼師父吉祥。南無阿彌陀佛。深愿念佛生西方凈土見佛。离苦得樂。回度有情。正法久住。持戒莊嚴報佛恩四重恩。慚忏願衆回头是岸。同生极樂国。阿彌陀佛。
聽法師唱誦.非常攝心.法喜.讚歎好嗓子.阿彌陀佛
正覺精舍過堂的佛號
好懷念去打佛七的歲月,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心念佛回佛家去与佛慈父一起。离苦得乐。回度有情。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自誠法師的念佛聲觸動人心,令人悲欣交集!極真!極善!極美!
〈請告訴癌末及重症病人這些話〉請不必憂愁,無需恐懼。人的壽命是一定的,它由前世因果已註定。若治療會延長壽命也是命中註定;若治療無法延長壽命,也是命中註定。既然壽命長短各有定數,該怎麼治療,就隨緣治療,就隨它去吧。我們每個人的靈性是不生不滅,永遠不會死的。死的只是這個軀殼,這個身體是業報身,在生死輪迴之中用壞了,就像一件衣服穿破、穿爛了,就要將它丟棄。我們自然會再投胎,穿上另一件新衣,又活起來,永遠不死的。我們在生生死死的六道輪迴之中,這個業報身是由善業及惡業的業力來投胎的,它有宿世的罪業,一定要承受生老病死的一切痛苦煩惱來折磨,人人皆同。我們若想要斷除這些綿延不盡的苦惱,就要想辦法脫離六道輪迴的循環業力;若要脫離六道輪迴的纏縛,單靠我們凡夫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要依靠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願力及神通,才能得到救度。十方三世佛,只有阿彌陀佛發願來這個罪惡的世界接引眾生到祂的極樂佛國。不用懷疑,不要耽誤自己,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請「馬上就念佛,馬上就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佛國!」念佛無禁忌,像子女求父母來幫忙,沒有時間及空間的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阿彌陀佛」或念「南無(摩)阿彌陀佛」都好,佛號由我們的心裡念出,我們的心光就會放射出來,心即佛,佛就是心,佛力不可思議,心力也不可思議,誠心念一句佛號,我們的內心就像千年的暗室打開了燈光,就可消滅我們的一切痴暗罪障,念念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自然會在臨終那時候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清清淨淨的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無量劫的積功累德,難行能行才修成佛果,建立了無比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這四十八大願都是毫無條件的要救度我們一切眾生到極樂佛國去成佛!阿彌陀佛說,一切眾生只要稱念我名,思念著我,願生極樂世界,他(她)臨終的那一刻,我一定來接引他(她)到我的佛國,蓮花化生,但受諸樂,不受眾苦,沒有老病死,沒有災難,壽命無量,食衣住行應念即有,自然豐足,修行佛道,永不退轉,必定成佛。不要遲疑,不要猶豫,佛無妄語,佛無虛願,我們若知佛恩深廣,應該「馬上就念佛,馬上就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的人,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輪迴中的一切憂悲苦惱,都會在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那一瞬間全部結束。仰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大願力,脫離六道輪迴,在極樂佛國重新出生的眾生,一切的苦惱完全止息寂滅,人人皆有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及漏盡六種神通,想去別的佛國遊歷,聽聞佛法,悉無障礙,生活中的自在如意都蒙佛力加被,那種快樂是無法形容的。阿彌陀佛大悲誓願來救度一切眾生早日成佛,清淨平等,毫無條件,我們一心憶佛念佛,「願生即生」,佛經上說,蒙佛接引,只要屈伸臂頃一秒的時間就到極樂世界了。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念佛,念佛是我們這個心在念,任何天魔外道、世俗禁忌都無法限制我們要脫離六道輪迴、往生佛國的心願!只有往生極樂世界,才是這個人生真正的勝利者! 我們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功德巍巍,神通廣大,必定會來接引我,所以,我們走路、吃飯、洗澡、上廁所、入睡時…任何時地,都可念佛;不管出聲念、嘴動不出聲念…怎麼念都好,不必拿念珠,也不用計數,隨時隨地,想到就念,我們念的每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悉知悉見。樂也念,苦更要念,因為阿彌陀佛不會縮短眾生的壽命,提早來接引,一切的病苦是我們的業報,越苦越要念佛消業,我們每天至少一次對空合掌(佛無所不在)稟告阿彌陀佛:「我不要再輪迴生死、忍受痛苦的折磨了,我要往生極樂世界,請阿彌陀佛一定在我命終時慈悲來接引我!」雖然天天還要忍痛耐苦,只要我們深信切願的念佛,佛力必然慈佑,一切病苦也會減輕。也由於我們一心一意,至誠來念佛,日日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就能漸漸心無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命終的那一時刻到來,必定能夠見到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其誓願來接引我們! 阿彌陀佛猶如最慈祥的父母,佛也像是最有信義的朋友,佛來接引我們,也會以智慧的心語安慰我們,我們自然會心開意解,放下一切的妄想執著,快快樂樂的隨從佛後,往生極樂佛國!
感恩自诚大和尚🙏🙏🙏
守心攝意静聽和尚的唸佛声,如同自己也在唸同等功德,感謝上傳
自成法师很報欠您给我回复的信息我刚看到我一直喜欢你们的作品、还有你们每年的各种法会特别是你们的焰口、供僧法会我特别喜欢
很清徹的佛號,阿彌陀佛🙏
深信因果 鄙棄邪見所有大悲釋迦世尊教導的佛法,都是心法,心地法門。就是《華嚴經》中覺林菩薩所說的妙偈:「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種就是十方三世諸佛與我們一切眾生同一的法身,就是人人皆可成佛的佛種法性。它像一張無限大方廣的白紙,而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就像一支畫筆,念念不住,念念不停地在我們心地的這張大白紙上,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一筆一劃地在描繪、塑造自己的世界,四聖六凡的十法界都是眾生一切唯心、一切唯願所創造出來的,即空即有,空有不二,非空非有,皆是自己創造的因緣果報。我們眾生有心必成,有願必成,一切皆是自己創造的如是因,如是果。釋迦牟尼佛大悲來教導我們種種佛法,就是讓一切眾生能夠發菩提心來學習佛法,念念可以創造成佛之因,大步邁向成佛之果。《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善導大師說:「言是心是佛者,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離此心外更無異佛者也。」我們當下這一念,即心念佛,即心作佛,即心是佛!所以,徹悟大師說:最直捷痛快的成佛之道就是憶佛念佛。發願願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是憶佛念佛,以願前導,老老實實念一句佛號,皆是憶佛念佛,猶如蓮花的花果同時,即因即果,因果不二,是所有佛法中最直捷痛快又最奧妙不可思議的成佛之道。眾生憶佛之清淨功德,念佛之清淨莊嚴,念念就是成佛的清淨因緣,清淨因才能修到清淨的佛果。所以,發清淨心往生極樂世界去成佛的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須常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若有污穢的邪見,要盡速鄙棄,以免自障自害,障礙了往生的清淨善果。念佛人首先要鄙棄、排除的邪知邪見,就是常見的「貪得人天福報」的錯用心,這些邪見者,一切念佛誦經佈施持戒等修行,只是希望獲得諸佛菩薩以神通保佑自己及家人健康、平安、富貴及享樂。不願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不願脫離六道輪迴,也不願修證菩提聖道,完全背棄了佛陀所教導的修持佛法的正確宗旨。辜負了佛菩薩的大恩大德,可悲可歎!《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二中云:「佛告網明。善男子。現汝福報光明因緣。令諸天人一切世間皆得歡喜。其有福德因緣者當發菩提心。於是網明即受佛教。偏袒右肩。從右手赤白莊嚴抓指間。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國。皆悉通達。其中地獄畜生餓鬼。盲聾瘖瘂。手足拘癖。老病苦痛。貪欲瞋恚。愚癡裸形。醜陋貧窮。飢渴囹圄。繫閉困厄。垂死慳貪。破戒瞋恚。懈怠妄念無慧。少於聞見。無慚無愧墮邪疑網。如是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快樂。無有眾生為貪欲瞋恚愚癡憍慢憂愁懷恨等之所惱也。其在佛前大會之眾。菩薩摩訶薩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眾。是諸眾生同一金色與佛無異。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見頂者。皆坐寶蓮華座。寶交絡蓋羅覆其上。等無差別。諸會眾生皆得快樂。譬如菩薩入發喜莊嚴三昧。」等覺菩薩由其手光化度眾生已是如此奧妙,當知佛光的光明智慧功德更為超勝,釋迦世尊在佛經上常說,欲敘述佛光功德,窮劫亦不能盡述。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因地悲智超勝,成佛光明化度眾生亦不可思議。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的眾生,乃至鸚鵡學舌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恆放智慧光明照耀我們的心性,時時刻刻去除我們的貪瞋痴蓋,滅除吾人的罪障苦惱,分分秒秒不捨念佛眾生,一再潛移默化我們的身心,轉化吾人,能夠顯發本具的清淨光明智慧,與佛同心,但我們念佛人並不知道,只是覺得愈是念佛,愈是無煩惱,愈是快樂!當我們臨命終前,無論昏迷與否,有的人在夢中會見到阿彌陀佛事先預告何時來接迎。我父親就是已知何時佛會來接引,所以斷氣前坐著靜心等候,猶如入定。當阿彌陀佛在斷氣前來接引我們的那一剎那,是久在輪迴六道受苦的我們,最解脫、最快樂的一刻,快樂勝過三禪天之樂!我們在那時承蒙佛光照體,滅除一切痛苦障礙。聽到佛語安慰,我們狂喜勝過感動。不知不覺已經身處蓮花床座之上,隨從佛後,只要一秒就到了極樂佛國。從此以後,我們蒙佛悲願救度,佛智供養,蓮花化生,或蒙佛授記,或未蒙授記成佛,悉皆身具三十二相,有六神通,都是那羅延堅固無病之身,壽命無量,諸上善人皆為修道的益友,在極樂世界的黃金為地柔軟舒適,一切生活所需食衣住行,隨念即至,自由如意,想要聽聞佛法,修學各種法門,或在寶樹之間,隨意即現諸佛說法,或在八功德水的流泉及泳池之間隨意得聞法音宣流。或聞極樂世界的妙色眾鳥晝夜六時演說道法,皆令吾人智慧即得通達;極樂佛國處處都聞到各種香樹及花卉的芬芳,我們也能日日用神足以香花供養十方諸佛,也常有微風吹拂人身,使眾生愉悅如入滅盡定……,種種奧妙境界,唯佛智乃能了知。一切皆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大智大神通變化所致。讓我們直修到一生補處,候補成佛,只受諸樂,不受絲毫之苦,我們修道過程不必捨頭目腦髓,在極樂世界,人人能夠盡此這壽命無限的一生,快樂無憂的成佛!遍法界之中,有比這種更快樂,更清淨的大福報嗎?
和尚法音真讚
阿彌陀佛
慈母任淑英,一九九二年才知道念佛法門,堅信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決定能往生極樂淨土,從此念佛不懈。尤其往生的前一年,更是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往生前八天,母親便默默地準備後事。臨終前三天,據父親回憶,那幾天她特別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六十年代的老歌,但更多的還是念佛;總是一聲不響地翻看日曆,神態異常平靜。 二○○一年十月六日晚十一時,母親身無痛苦,安詳而逝。當時,她事先就將念佛機開著,放在自己耳邊。 次日,我妹妹看到母親頭頂有淡淡的蒸氣,牆壁上出現朵朵蓮花。阿彌陀佛聖像的手臂微微抬起,放出金色光芒。 為母親放生時,天空中響起佛號聲;當晚,弟弟夢見母親身穿紅色法衣;第三天,蓮友們看到天空上不斷出現許多祥瑞之花;小侄女夢見奶奶身穿白色紗衣,手拿淨水瓶,在空中灑水;第四天早晨,樓前樓後下起毛毛細雨,而其他地方無半點濕痕。 在前往殯儀館途中,空中傳來悅耳的音樂,和著阿彌陀佛的聖號聲,一直伴隨著送行的隊伍。鮮花叢中的母親,面容紅潤。當大眾開始念佛時,西方三聖像放射出一道道白色光明。母親遺像也隨之放光。 妹妹的老公公親眼看到她走得如此殊勝,很羨慕地說:「我活了七十多歲,從未見過這樣 的場面,等我走時,也要這樣走。」(就在母親往生後六個月,身患胃癌晚期的他,也蒙阿彌陀佛加被,臨終前無有痛苦,在念佛聲中安然往生。身體柔軟如綿。他 的女兒眼前出現朵朵蓮花。前去助念的人有七十多人。) 母親的往生,證明了彌陀誓願真實不虛。在此感謝眾蓮友,並祝同修們一向專念,萬修萬人去,極樂再相會!(長春 念佛居士 二○○二年六月十六日)按:萬緣放下一心專 時至情悅日曆翻眼前蓮花朵朵現 空中佛號聲聲傳有緣見聞生艷羨 緊步後塵極樂見同一念佛無別道 普乘彌陀佛本願
很久不見自誠法師,聽很清淨心感恩喔
〔念佛法門中的邪知見〕我們能學佛,能念佛是最幸福的。但這是佛菩薩的化度,以及我們自己過去世的善根「循業發現」,才能再接續起來。一切都是自己唯心所現。念佛法門是注重腳踏實地去實踐的行門,必須靠自己有願力去實踐佛陀的教法,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一切法師只是助緣,凡夫多,習氣多,「依文解字三世佛冤」的人甚多。我們若能實修,才能體認佛意,否則有人既没融通經論,也不曾老實地信願念佛,也沒幫人助念過,講經說法只是在解釋名詞,隨便夾雜自己胡思亂想的邪知見,就成了蜜中含毒。有智慧的人不為所惑,沒信心的初學者聽了反而中毒,喪心了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甚是可悲!請問您能分辨清楚否?建議念佛人多閱讀釋迦世尊的大乘經典,反覆自己研讀,參看歷代大師的註釋,較為穩當。無論在家、出家眾,若要宏揚念佛法門,自己要能深入經藏,融會貫通,「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不要以己意胡亂下定論,邪見不僅違背佛說的教誨,毀壞了後人的往生信心,恐怕也是重罪大惡!何為蜜中帶毒,毀人信心的邪知見?例如:1〉有人說:「念佛的二、三萬人中,只有二、三人能往生。」這種自己猜想的謬論,不僅違背佛說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必然「已生、今生、當生」的《佛說阿彌陀經》義,更推翻了延壽大師、善導大師的「萬人修萬人去」,變成了「萬人修一人去」。徹底辜負了釋迦世尊及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無量壽經》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所有通宗通教的祖師如蕅益大師、徹悟大師等,皆說臨終只要一念願生,皆生佛國,是難是易?而我在實際助念(包括自己親人)中,皆親見很多人瑞相顯著,含笑而逝。深深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不可思議、毫無條件;也因為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大神通力,吾人無論罪輕罪重,臨終一念,皆可往生!所以易、易、易!萬人修萬人去才是正知見2〉問:有法師說,念佛時想東想西,心不清淨,這句佛號就無用了,就不能往生佛國,是嗎?答:明朝蕅益大師鐵口直斷:「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因此,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皆由深信切願所致;並非由念佛時心中是否清淨,是否能夠一心不亂來判斷。我們在助念時常常見到,若有真信、天天發願的人(包括我父親),臨終時刻自然會蒙佛力加被,一心不亂。清朝徹悟大師也說:「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世尊有四次勸導我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往生極樂的要領在「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的這個「願」! 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建立極樂佛國,是為法界中一切罪惡眾生而修成的。既然為了攝受我們罪業眾生能帶業往生,幾乎是毫無條件地接納眾生,。若要求六道輪迴之中,我們這些苦苦惱惱的眾生念佛時心要清淨,才能往生佛國;這種條件太嚴苛,絕非大慈大悲的佛陀胸懷;眾生的心若能清淨,那麼自己就能了生脫死,何須釋迦牟尼佛出世,講說種種解脫的法門?就是因為眾生煩惑苦惱太深重了,佛才以大願力、大神通力拔度眾生。只要我們發願要去極樂,臨終時阿彌陀佛就以本願來接引,沒有任何條件設限,沒有任何禁忌障礙,佛經說「曲伸臂頃」這麼短的時間,就接送我們到達佛國了。我們罪業凡夫,無論在家出家,任何時刻皆是妄想紛飛。如果佛號心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儘量都攝六根去念佛,妄想自然會慢慢消失。過一會兒妄想又來了,你也不要理它,一直念下去。只要我們有深信切願,念佛時雖然常常妄想間雜,絲毫不影響命終後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妄想紛飛也無妨,往生佛國靠願力!唐朝善導大師說得更直接了當:「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本身就具足信願行了,絕對能往生極樂世界,何其直捷方便!3〉問:有法師說,念佛人臨終時陷入昏迷,無法念佛,就無法往生極樂世界嗎?答:這可由二種情況來解惑:(一)我們眾生,平日能夠天天發願,願生極樂佛國,若始終願力堅固,不會貪戀此身的壽命,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們斷氣以前,就會現身來接引,並且滅除我們一切的身心障礙,守護我們在命終那一剎那就安然接引到極樂世界。平日信願堅固的眾生,雖然陷入昏迷,不用煩惱,阿彌陀佛只是在等待他(她)壽終那一刻現身來接引,佛必定來,決定往生!所以,這種願力堅固的眾生,「曲伸臂頃」一秒鐘佛就接走了,助念就沒那麼重要。(二)但在實際助念的經驗之中,我們發現臨終之人,斷氣前半小時內,能夠正念分明,出聲念佛的人,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無論你是善、是惡、是老、是少,經過病苦的折磨,五臟六腑漸漸衰竭,大多會陷入昏迷之中。我們會擔心這些臨終的親友,他平日的願力是否堅固?他臨終是否猶豫不決?他是否恐懼茫然,找不到安心的歸路?…,因為我們沒有神通,就只能靠「臨終助念」來幫助臨終之人提起正念,放下一切憂悲苦惱,憶佛念佛,才有機緣招感阿彌陀佛來接引,永脫輪迴,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若臨終者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皆可在任何地方一邊助念, 一邊向房間上空(佛遍一切處,絕對知道)或佛像跪拜,懇請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患病瀕死或命終的親人。〔講出來或不出聲嘴動也可:懇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的ⅩⅩ〇〇〇到極樂佛國去成佛!〕(說三次以上,愈多愈誠敬)一心懇求,多多益善,只要有一人,只要有一人喔,(多人更佳)誠敬求佛,阿彌陀佛絕對圓滿此人的祈願,大慈大悲,必來攝受接引。我們幫任何人助念,就是以深信切願在幫這位臨終者向佛懇求,念念佛號皆在求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悲心至深,一定會來攝受!病人臨終這段時間,無論痛苦多煎熬,時間多難捱,陪他時,只要我們深信切願,一心鼓勵他念佛、聽佛號,發願往生,堅定地等候阿彌陀佛來接引,病人亦會受到激勵,唯心薰發,亦能深信切願;病人命終,皆可往生極樂世界!也多多少少會有某些瑞相,如蓮花香、微笑、身體柔軟…等等,隨緣示現。我們見到很多講經說法的大居士、大法師,臨命終時皆手忙腳亂、喃喃亂語,遠遠不如一位不識字而能長期信願念佛的老太婆,反而她能自在安然的往生佛國,為什麼?因為念佛法門重在信願念佛的實踐,只要有恆地念佛,自然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的佛智佛德自然會念念啟發念佛人本具的佛智佛德,必然感應道交,蒙佛攝受。而很多講經說法的居士及法師,往往只會看看別人的論述,東併西湊地亂說經意,自己卻沒有深信切願地念佛,也不持戒,只求名聞利養,貢高自大,臨終時又如何能夠招感阿彌陀佛乘願來接引?念佛法門既然百分之九十九,皆是仰賴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誓願力來接引,我們有信願的眾生才得以永脫輪迴,往生佛國去成佛,那麼宏揚念佛法門不可本末倒置、輕重不分;不能老是站在眾生這邊瞎忙一團打繞…有沒有一心不亂啊…有沒有妄想不清淨啊…自己胡思亂想一些往生佛國的限制與恐懼,讓聞法者莫名的疑悔。說法者對佛法沒有實踐、沒有心得,就可以隨便說法?沒有因果嗎?我們能夠往生極樂,最重要的是信賴阿彌陀佛無量劫為眾生修持的大悲願力、大神通力。我們想一想,眾生只要一念願生極樂,阿彌陀佛毫無條件必來接引,眾生一到極樂佛國,馬上具足三十二相、六種神通,在成佛之道永不退轉……,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無上智慧、大功德力、大神通力…,我們若知曉少分,理應痛哭感恩!豈能讚歎得盡?我們若要宏揚念佛法門,應該多講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多讚歎阿彌陀佛的至極悲心…多多稱讚如來才是正知見,這樣才能讓聞法者信心堅固,盡此一報身,必生極樂佛國,早證無上菩提。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有願必生,萬人修萬人去]明朝蕅益大師鐵口直斷:「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因此,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皆由深信切願所致;並非由念佛時心中是否清淨,是否能夠一心不亂來判斷。我們在助念時常常見到,若有真信、天天發願的人(包括我父親),臨終時刻自然會蒙佛力加被,一心不亂。清朝徹悟大師也說:「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世尊有四次勸導我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往生極樂的要領在「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的這個「願」! 佛並虛願,佛無妄語。我們每天至少一次對空合掌說:「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這就是發願。 每人的壽命皆有定數,佛不會提早來接引我們,佛會等候,在我們此生命終前那一刻一定來接引。 那怎麼念佛呢?每天起床前、睡覺前,念五分鐘,日常生活中不必有儀式,不必合掌,想到就念,默念、出聲,念四字「阿彌陀佛」或六字「南無(音念摩)阿彌陀佛」都可,一字一字念或唱調念都可,沒有任何禁忌,沒有時、地的限制,想到就念,不必計數,念佛是我們「願往生」的心,不是在計較多少。 就這麼簡單,就可「必定往生極樂佛國」,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深信不疑,每天要發願喔! 普願大家同生極樂世界,共成佛道!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大慈彌勒菩薩讚佛偈頌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念佛鏡》中也說:「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於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眾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這些句句真實語。過去無量大劫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如來」。阿彌陀佛因地為其佛法中之比丘,名曰「法藏」。法藏比丘懇請世自在王佛為他宣說十方諸佛國土所有清淨莊嚴之事,以便精進修學。爾時,世自在王如來(壽四十二劫)護念法藏比丘無上正真道心之故,即為他宣說了無以計數的諸佛剎土,一一詳加演述,各佛國世界中,其佛世尊不同之清淨誓願,所成就的佛國種種功德莊嚴,如何攝化眾生,以及廣大圓滿的相貌…等等,(就如同釋迦牟尼佛敘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與極樂世界中種種的美妙莊嚴。)法藏比丘蒙佛威力,猶如佛眼徹見無遺,悉能憶念納受,明了通達。法藏比丘決定攝取十方諸佛國土各類殊勝的精華,來集合成就一個無與倫比的莊嚴佛國。在世自在王如來及一切大眾面前,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以及後來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行依此擴充的無量悲願,願願皆是要救度罪業深重、諸佛難救的一切眾生;願願皆是要幫助眾生不僅在一生之內迅速地成佛,而且成佛過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身心的快樂超越人天,無法形容,故以「極樂世界」立名。這極樂佛國集合了十方佛國的優點精華,來幫助一切眾生早日成佛,當然是最好的佛國淨土。為了建立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行的大乘菩薩道,悲心是特別的深廣,六度萬行是特別地勇猛無畏,特別地清淨圓滿。修行一切菩提誓願利益眾生,無諍亦無四相,稱性而修,全修在性,法性無量無邊,悲願亦無量無邊,由無漏正智所導修的六度萬行,也是無量無邊。既然造作佛界的因心全是無量無邊,所感招感的依正果報,當然也是無量無邊的莊嚴,阿彌陀佛的金色身具有無量光、無量壽,極樂佛國融通一切佛界,無有邊際,所度眾生亦無法計數。十法界中,從地獄至等覺菩薩,無量無邊的眾生,阿彌陀佛悉皆平等攝受,眾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要到十方任何佛國供養、參訪、聞法等等,隨意即到,悉無隔礙。云何「阿彌陀佛最慈」?十方諸佛,皆是徹證法身性德而成報身佛,法身常住不滅,報身亦永恆不滅,應化身則隨眾生機緣唯心而現。報身及化身皆是法身清淨體的相用。阿彌陀佛也是報身佛,依報即是極樂淨土。一般而言,罪業凡夫的我們,沒「破一分無明,證一份法身」,沒清淨身,是無法往生諸佛的淨土。那為何我們凡夫可以往生極樂佛國?善導大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特別攝受所致,是靠佛力,非靠自力,故能往生。九品往生也是為了接引我們罪業凡夫所設,就算犯下五逆十惡的眾生,只要臨終一念願意往生極樂,阿彌陀佛一視同仁,皆遣化佛來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十方一切佛中,只有阿彌陀佛發願來接引罪惡凡夫往生佛國。云何「阿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悲華經》上說:過去不可數無量大劫前,此娑婆世界名為「刪提嵐」,阿彌陀佛因地為「無諍念」轉輪聖王,因供養「寶藏如來」,而在此娑婆世界發了成佛的菩提心,並蒙佛授記;阿彌陀佛因地菩薩身,亦常在娑婆世界修證無四相的六度萬行,利樂娑婆世界的的一切眾生,故說阿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進而言之,過去劫中,我們因為受過阿彌陀佛因地菩薩行的救苦救難,自然法緣就深了;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我們也會有緣得聞念佛法門,也能發起信願往生極樂。成時法師說:「緣深,則境界難思,非十地等覺所能測。緣久,則神力迅速,非三祇百劫所可倫。」皆因緣深緣久,所以阿彌陀佛拔度眾生,單憑眾生臨終十念乃至一念(第十八願)或平日眾善皆迴向願生極樂(第十九願),願生即生,如此直捷方便,如此殊勝微妙,如此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仍知究竟。云何「阿彌陀佛最尊最勝」?十方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眾生,第一種是以相好光明度生。第二種以說法度生。第三種以神通力度生。第四種便是以名號度生,這是以悲願力及功德力攝受眾生。阿彌陀佛這四種方法全都靈活運用,無比善巧,是為最尊。佛陀的三十二相也是需要無量劫修行忍辱等功德,才能由自性清淨心顯發而成。眾生往往見到了佛陀具足三十二相的莊嚴,生起仰慕,才能信受佛陀的說法。三十二相在菩薩道中是接近等覺菩薩的成就,甚難修證,而阿彌陀佛的誓願,卻能令極樂淨土的眾生,人人皆有六種神通,也能具足三十二相,這種佛願佛力真是不可思議!《大寶積經》卷三七中說:「如來光者,不可思議,從無量戒聚生,從等持(定)聚生,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生,從如是等無量功德之所由生。」十方諸佛全身任何部位皆能放光,有無見頂光、白毫相光、面光、項光…等等,全身毛孔也能一一放光。《佛說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極為讚歎:「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遍照法界」的誓願已經成就。《佛說無量壽經》中亦說:「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地獄、餓鬼、畜生)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又說:「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不僅三惡道眾生若蒙佛光照身,皆得解脫。極樂世界的眾生,就是蒙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觸,身心安樂,超過人天(第三十三願);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若常憶念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遍照十法界,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可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可依《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第十二觀「普觀想」作為持名念佛的助行,就是如經中所述:「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阿彌陀佛的)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而在教化眾生修證菩提方面,阿彌陀佛第四十六願所成就的是:「極樂世界的眾生,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在佛國中,眾生不僅可常見聞阿彌陀佛的說法,也常見聞諸大菩薩的說法。佛及菩薩皆以一音演說種種修法,各人根器不同,隨聞各得其解。西方極樂佛國的一切有有情、無情皆是阿彌陀佛的神通變化,國內眾生,得見十方佛國的相好光明,也能到十方佛國供養諸佛,聞說妙法;極樂世界的飛禽啼鳴、香樹飄香、微風輕拂、八功德水的水流聲…等等,皆能演說修證菩提的妙法,在在處處皆可啟發眾生的本覺,皆是要讓佛國的眾生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皆能反覺我們自性本具的清淨莊嚴,速證無生法忍。阿彌陀佛的萬德莊嚴,極樂淨土的清淨殊妙,皆由無量無邊的成佛誓願力所成就的。因為願力遍法界,是故功德智能遍法界,德由願成,德成名立。理體上,佛名即佛德,佛德即佛名,德因名顯,名能顯德,名能召德,故說:「全德立名,全名即全德。」我們眾生只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徹證自心不生不滅、無量光壽的佛德,即隨著吾人之一心持名念佛,念念啟發我們人人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業識心即轉成清淨的如來藏。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中,有十三個大願是以名號利益眾生,無論國內眾生及其他佛國的眾生,若得聞阿彌陀佛的佛名,皆能速修清淨菩薩行,速證諸三昧,具足陀羅尼,永不退轉,必證無生法忍,圓成無上菩提。萬德洪名可說是度化十方佛國眾生速成等覺菩薩的第一方便。諸位想想,就算是一個五逆十惡的罪重凡夫,臨終十念乃至一念願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毫無條件地化身來接引,而他到了極樂佛國,雖處蓮胎,如在小國,雖不能見佛,照樣有大菩薩教導佛法精要,食衣住行種種受用,樣樣自在無缺,快樂勝過三界諸天。他不僅馬上具有六種神通,也能成就三十二相的金色身,修道永不退轉,一路往上進階,隨心所欲學習佛法,壽命無量,不受絲毫之苦,只有無比的安樂,直接修到一生補處。下品下生都能如此快樂的學習成佛,何況其他品位的自在安樂更不可言喻了。阿彌陀佛這種無時無地皆以眾生能夠早日成佛的大慈大悲,十方諸佛,皆稱讚其不可思議之功德。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與神通可說至極無上,是為最尊最勝。因為我們眾生與十方諸佛及阿彌陀佛同一清淨法身,所以極樂世界亦在吾人橫遍豎窮的清淨大覺真心之中,我們往生極樂,就好像回歸自己的家鄉,又有何難?只有能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才是這世間真正的勝利者!我們凡夫雖依釋迦世尊所說的經典去瞭解,遠不如親自到極樂世界,真實受用其殊勝奧妙!若我們也立志要成佛,我們不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佛國去眼見耳聞,觀摩學習如何成佛,又如何能夠建立自己的佛國?當我們臨終一剎那間被接引到極樂世界,那種超過人天的至樂,是無法形容的!阿彌陀佛更是第一歡喜!祝福大家!
(念佛直修大乘清淨心)成佛的清淨法身,是由五分法身集合成就的,五分法身就是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及解脫知見法身。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及出家等一切戒法皆是屬於戒法身。這法身,眾生與佛是同一體的,是本有清淨無染的覺性,稱為「本覺」,開始修習戒定慧三無漏學的聲聞、緣覺、菩薩,稱為「始覺」,成佛就是「究竟覺」。覺悟就是菩提,覺悟之道就是成佛之道。而修行覺悟,首先要離棄惡習惡業,離惡就要持戒,《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思益梵天所問經》亦云:「何謂菩薩能奉禁戒?佛言:常能不捨菩提之心。」菩提心以大悲心為本,而大悲心因眾生而發。持戒不傷害任何眾生,就是大悲心。如果全法界只有你一個眾生,就不必持戒,有眾生同一業力共同生活,就須持戒。北魏曇鸞大師說:「發菩提心,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既是為利益眾生發願成佛,一定要持律儀戒,遠離一切傷害眾生的性罪、遮罪,離惡防非,要先使身語意三業清淨,才能進一步修習一切的善法,才可利益一切的眾生。也因為「戒」為法身,戒律,不只是成佛的基礎;念佛人中品中生至上品上生,都要以戒行清淨為要件;以清淨的身口意,才能作為往生極樂佛國的淨業正因。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裡說過,他所講的佛法,沒有大乘、小乘之分,唯一佛乘。只是眾生根器不同,隨類各得其益;猶如佛陀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當釋迦世尊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講「苦、集、滅、道」四聖諦後,也在長阿含、雜阿含等阿含經類講十二因緣法及三十七道品,當時眾生的根器,很容易就證得阿羅漢果;但很多羅漢比丘,脫離生死後,卻沈空滯寂,不願再入生死度化眾生,便成了大乘的焦芽敗種。釋迦世尊就再循循善誘,講解《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圓覺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大寶積經》、《大集月藏經》、《入楞枷經》…等等,大乘、菩薩乘的方等經典,令一切佛子捨小乘趣大乘,迴小向大,終究迴歸佛乘。 現在南傳佛教中的出家眾,他們只承認一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們不認為有十方佛國的無量諸佛,也不求生其他佛國。他們認為阿羅漢就是修行最高的境界,其中某些人,修定後有小神通(走火入魔、靈鬼附身的一大堆),喜不自勝,就以少為足,反來誹謗大乘佛法是偽法、是邪法。弘一大師說:「聞謗莫辯。」不僅不辯,我們也不輕視聲聞、緣覺二種小乘人。《虛空藏菩薩經》中說:大乘行者輕視、誹謗二乘行者及二乘教法是根本重罪。因為二乘仍然在一佛乘中,同樣是佛陀所教導的真理。同樣地,大乘行者,若放棄大乘,倒學二乘,也是重罪。我們若遇到我慢自大的二乘學人,只能生悲愍心。如《圓覺經》云:「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遇到二乘或邪見之徒口出狂言,不可生鬥爭心,好勝心,也不可爭辯;應知我們覺性的清淨真如,離一切語言相,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各人唯心自作自受。因為二乘之戒,重在身業及口業,大乘的戒律,重要在意業,在於我們的起心動念。大乘持戒,清不清淨,皆在我們現前這一念。 我們今日得聞淨土經典,能夠信受奉行念佛法門,是何等的尊貴!念佛法門,橫出三界之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入一佛乘,「佛」即是「覺」,念佛即是念覺,名能召德,以「阿彌陀佛」的究竟覺,來啟發我們現前這一念,本具的良知良能,就可出離一切妄想執著的恩怨纏縛,我們眾生的本覺就漸次還歸清淨。為了我們時時刻刻能夠以覺悟心、清淨心來念佛,將來能夠上品蓮花生,元朝優曇大師說:「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痴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順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歛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併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一念清淨,一念相應;念念清淨,念念相應,念念是佛。 明朝憨山大師在《大乘起信論直解》中說:「本覺在迷,而眾生依之造業,故云業力不可思議。今出纏還淨,而本有不思議神通妙用,能作勝妙境界無量功德之相,隨眾生根自然相應而現,令得利益。」此不思議力,我們本性,元自具足,一心念佛,即能啟發,萬德莊嚴,難思難議。 蕅益大師在《示念佛法門》中也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我們眾生只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徹證自心不生不滅、無量光壽的佛德,即隨著吾人之信願持名,念念資發我們眾生本具的智慧德相;眾生憶佛念佛,業識妄心念念受真如薰習,法身顯現,便能與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感應道交,猶如帝網千珠交涉互映,亦如空合空,水合水,互融互成。「往生極樂,一生成佛。」就是阿彌陀佛濟度眾生的接引本願,也是我們眾生所有成佛誓願,能夠究竟圓滿之最佳歸宿!
南无阿弥陀佛🙏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跟我們法界一切眾生的法身是圓融一體,無二無別。法身是絕對待,沒有分別,無形無相,言語文字無法表達,唯有自知自證;法身或稱為真如、真心、實相、法性、法界性、佛性、如來藏、法界圓融體、自性清淨心、大覺清淨心等等。慧思大師在《大乘止觀法門》中說:「彼虛法生時,此心不生。諸法滅時,此心不滅。不生故不增,不滅故不減,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名之為真。三世諸佛,及以眾生,同以此一淨心為體。凡聖諸法,自有差別異相,而此真心,無異無相,故名之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實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實,亦不如是。」綜合憨山大師的「大乘起信論直解」、諦閑大師的「大乘止觀述記」、妙叶大師的「念佛直指」及「慈舟法師開示錄」等文中所講述,法身以法為身,何謂以法為身?慧思大師又說:「法者,法爾故。界者,性別故。以此心體,法爾具足一切諸法,故言法界。」法界心體即是法身,諸法與心體同一非二,同為法身。憨山大師也說:「所言法者,謂一真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即如來藏清淨真心也。然此心體絕聖凡,本無迷悟,自性清淨,了無妄染,離名離相,絕諸對待,唯一真源。」此心體的真如法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四聖六凡的十法界皆由此心體遇緣所造,依淨緣顯發本具無量功德,就成為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出世聖賢的法界;若隨染緣,則變自性功德為恆河沙煩惱,也能造成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凡法界。法身有三大,體大、相大、用大。「體大」之大,絕諸對待,無內無外,所謂體即真如,無前後,無方隅,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絕待無外,是為真大。「相大」者,謂真如法身具足過恆河沙的稱性功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猶如工畫師,遇染淨諸緣,能夠隨念畫出無止無盡的法相。「用大」者,如工畫師能用種種技藝畫諸世間。諦閑大師認為:法身用大,不變隨緣,能出生十法界的善惡因果。若能了達十法界的因因果果,緣生無性,便能「翻染成淨」,進修菩提,直至滅盡無明、徹證法身而成佛。十方三世諸佛以法為身,從真如法身所流傳的一切教法,即是法身常住,即是諸佛之無二體相,是為用大。此體相用三大,即三即一,猶如濕性、水、波,三者即一。 我們的本覺法身猶如工畫師,起心動念,皆由現前一念畫出種種的點、線、面及各類體相形色,創造了自己的法界依正二報。此真覺之體,如大圓鏡,十法界一切染淨依正因果,皆在此一心中分明顯現。但我們眾生因為無明覆蓋,真心的大智慧光明無法朗照,恆河沙諸淨功德無法顯發。《大乘起信論》說:「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鑛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我們眾生雖然與十方諸佛本是同一體性空淨的法身,卻因無明而有無量的煩惱垢染,必須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因為善法歸順真如法故,才能顯發本具的萬德莊嚴,以自性慧光盡除無明,乃至究竟成佛,普利含識。若要修行善法分證本具的法身功德,以憶佛念佛最為第一殊勝方便。十方三世諸佛與我們眾生同一法身覺性,而此妙覺明心,廣大無有邊際,周遍十方界,含育十方如來一切國土、清淨寶剎。阿彌陀佛依此大覺清淨真心,難行能行,廣修六度萬行,徹證並顯發了法身過恆河沙的功德,因而建立了極樂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之依正二報,以此清淨佛國來攝受法界一切眾生,並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法界一切眾生早日徹證法身而成佛。我們眾生修持念佛法門,「願生極樂佛國」是正念,「誓願早日成佛」是正願。要訣在於「深信切願」,只要信願堅固,天天發願,分分秒秒願生,盡此報身,必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必生極樂世界。大悲釋迦世尊所教導的一切佛法,無非要令法界一切眾生,憶佛念佛,開解起行,顯發法身清淨自性,體證法身本具過恆河沙的功德,究竟成佛,普度一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諦觀彼佛就是憶佛念佛,可分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慈舟大師說:持名念佛是總持,無論觀像、觀想或實相念佛,皆要同時持名念佛,互輔互成。倘若只有修觀相、或觀想、或實相,則是依教修止觀,非修念佛法門。例如:當我們持名念佛時,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這就是無上深妙禪,就是大乘止觀,這就是實相念佛。不用別求離念離相,這一句佛號念時即空即假即中,稱念時,來無所來;念過了,去無所去。由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念出,當下回歸了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不增也不減,無垢也無淨,沒有是非榮辱得失美醜讚謗…一切的對立,只是一如,在如如不動的念佛大定中。持名念佛是最直捷了當的直心正念真如,沒有時地、根器的限制,又容易專攝一心而入念佛三昧,是最殊勝方便的修法。我們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法身,同具體相用三大。我們稱念「阿彌陀佛」,以名召德,這句佛號也是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法身本體。既然同一法身,水乳交融,一心念佛時,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體無二,性本圓融。傳燈大師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雖然念而無念,無念仍要念,念茲在茲地念,若不信願念佛,如何蒙佛攝受,往生極樂佛國?我求生極樂世界,即是求生我法身本具的佛土,願生即生,不隔分毫,毫無障礙;而極樂世界種種不可思議的依正果報,雖是彼佛為我顯現,也是我心本具的佛德顯現。雖然生而無生,無生仍要天天發願(往生的要訣)生極樂,不生極樂,又如何進修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圓滿具足種種救度眾生的智慧與能力呢?妙叶大師說:「所謂眾生性德之佛,非自非他,非因非果,即是圓常大覺之體。故知果佛圓明之體,是凡夫本具性德。」我們念念稱名,念念以名召德,自然會啟發吾人自性的無量光壽。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絕無虛願,往生極樂佛國的眾生,壽命無可限量,必定修證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父子天真兩相值。
這是否是小時唱唸的.太熟悉了,感觸良深,很感人.
靈巖山寺的唱誦很攝心。不可思議
問:何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答: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句子。以下是「楞嚴經」此章的全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的信願行,首先最重要先確認自己是為了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去念佛,不是為得到人間富貴平順而念佛。這樣就是清淨的願力,願力成立後,再下來就要研究如何以清淨心念佛~淨念相繼,才能念念啟發自己的清淨佛性,自然與阿彌陀佛的清淨正報、依報感應道交。品位就高了。 一、不管念佛計數不計數,過去許多祖師大德皆勸人念佛時,每一句佛號唸時每一字都念得明白,聽得明明白白。當你專注在自念自聽時,就是以耳根都攝六根,就不打妄想,就是「止」;明白爽然就是「觀」。止觀雙運,非空非有,就能以佛號功德洗滌心識,久而久之,就清淨無礙。這就是事一心。 二、若對佛法的般若略有了解的念佛人,也可以「意」根來都攝六根。這也是廣欽老和尚的念佛法,就是念佛時要「用心」。用心就是要專注堅定的念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觸到六塵,皆能「意識」到六根本空,六塵也非實。一切皆是緣聚緣散的幻像罷了。因緣所生法無非即空即假即中。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如此,自己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廣欽老和尚說:「無來也無去,無代誌。」,每一字每一句的念佛當下,皆了然我們的能念所念的本性皆不生不滅,如如不動。心本無生因念有,心若無生無滅,,念亦無生無滅,是故念而無念;無念之念是為淨念。念而無念,無念還是念佛,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習之,無始劫來業識投射而出的虛幻形相境界,皆可一一覷破,不為無明撥弄,不再認假為真,輪迴六道,「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亦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這是理一心。往生極樂,必然上品上生。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修「念佛三昧」的方法,三昧就是禪定。廣欽老和尚曾入定三個月,有人問他是修禪宗坐禪?他說他是念佛。念佛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無上深妙禪,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當念佛時,專注在佛號,靈靈覺覺,覺知六根對六塵的一切分別愛憎,皆是虛妄不實,轉眼成空,何必在意,不為其擾亂,專心念佛以名召德,就能感召阿彌陀佛的清淨覺性來啟發我們的清淨覺性,堅定不惑,念念就安住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清淨真如了。 這也是「金剛經」所說的:「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往生極樂成佛是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猶如蓮花出污泥不染),應生無所住心(此句佛號念出時無所從來,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真心的顯現而己,念過了,亦無所去,我的真心仍然遍一切處,如如不動。)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所以覺明妙行菩薩說:「心外無佛,佛即汝心,深信不惑,一念無生。」又說:「的的確確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在是,生極樂在是,一舉而兩得。」
頂礼師父吉祥。南無阿彌陀佛。深愿念佛生西方凈土見佛。离苦得樂。回度有情。正法久住。持戒莊嚴報佛恩四重恩。慚忏願衆回头是岸。同生极樂国。阿彌陀佛。
聽法師唱誦.非常攝心.法喜.讚歎好嗓子.阿彌陀佛
正覺精舍過堂的佛號
好懷念去打佛七的歲月,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心念佛回佛家去与佛慈父一起。离苦得乐。回度有情。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自誠法師的念佛聲觸動人心,令人悲欣交集!極真!極善!極美!
〈請告訴癌末及重症病人這些話〉
請不必憂愁,無需恐懼。人的壽命是一定的,它由前世因果已註定。若治療會延長壽命也是命中註定;若治療無法延長壽命,也是命中註定。既然壽命長短各有定數,該怎麼治療,就隨緣治療,就隨它去吧。我們每個人的靈性是不生不滅,永遠不會死的。死的只是這個軀殼,這個身體是業報身,在生死輪迴之中用壞了,就像一件衣服穿破、穿爛了,就要將它丟棄。我們自然會再投胎,穿上另一件新衣,又活起來,永遠不死的。
我們在生生死死的六道輪迴之中,這個業報身是由善業及惡業的業力來投胎的,它有宿世的罪業,一定要承受生老病死的一切痛苦煩惱來折磨,人人皆同。我們若想要斷除這些綿延不盡的苦惱,就要想辦法脫離六道輪迴的循環業力;若要脫離六道輪迴的纏縛,單靠我們凡夫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要依靠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願力及神通,才能得到救度。十方三世佛,只有阿彌陀佛發願來這個罪惡的世界接引眾生到祂的極樂佛國。
不用懷疑,不要耽誤自己,佛無妄語,佛無虛願,請「馬上就念佛,馬上就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佛國!」念佛無禁忌,像子女求父母來幫忙,沒有時間及空間的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皆可念佛,念「阿彌陀佛」或念「南無(摩)阿彌陀佛」都好,佛號由我們的心裡念出,我們的心光就會放射出來,心即佛,佛就是心,佛力不可思議,心力也不可思議,誠心念一句佛號,我們的內心就像千年的暗室打開了燈光,就可消滅我們的一切痴暗罪障,念念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自然會在臨終那時候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清清淨淨的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無量劫的積功累德,難行能行才修成佛果,建立了無比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這四十八大願都是毫無條件的要救度我們一切眾生到極樂佛國去成佛!阿彌陀佛說,一切眾生只要稱念我名,思念著我,願生極樂世界,他(她)臨終的那一刻,我一定來接引他(她)到我的佛國,蓮花化生,但受諸樂,不受眾苦,沒有老病死,沒有災難,壽命無量,食衣住行應念即有,自然豐足,修行佛道,永不退轉,必定成佛。
不要遲疑,不要猶豫,佛無妄語,佛無虛願,我們若知佛恩深廣,應該「馬上就念佛,馬上就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夠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的人,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輪迴中的一切憂悲苦惱,都會在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那一瞬間全部結束。仰仗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大願力,脫離六道輪迴,在極樂佛國重新出生的眾生,一切的苦惱完全止息寂滅,人人皆有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及漏盡六種神通,想去別的佛國遊歷,聽聞佛法,悉無障礙,生活中的自在如意都蒙佛力加被,那種快樂是無法形容的。
阿彌陀佛大悲誓願來救度一切眾生早日成佛,清淨平等,毫無條件,我們一心憶佛念佛,「願生即生」,佛經上說,蒙佛接引,只要屈伸臂頃一秒的時間就到極樂世界了。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念佛,念佛是我們這個心在念,任何天魔外道、世俗禁忌都無法限制我們要脫離六道輪迴、往生佛國的心願!只有往生極樂世界,才是這個人生真正的勝利者!
我們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功德巍巍,神通廣大,必定會來接引我,所以,我們走路、吃飯、洗澡、上廁所、入睡時…任何時地,都可念佛;不管出聲念、嘴動不出聲念…怎麼念都好,不必拿念珠,也不用計數,隨時隨地,想到就念,我們念的每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悉知悉見。樂也念,苦更要念,因為阿彌陀佛不會縮短眾生的壽命,提早來接引,一切的病苦是我們的業報,越苦越要念佛消業,我們每天至少一次對空合掌(佛無所不在)稟告阿彌陀佛:「我不要再輪迴生死、忍受痛苦的折磨了,我要往生極樂世界,請阿彌陀佛一定在我命終時慈悲來接引我!」
雖然天天還要忍痛耐苦,只要我們深信切願的念佛,佛力必然慈佑,一切病苦也會減輕。也由於我們一心一意,至誠來念佛,日日盼望著阿彌陀佛來接引,就能漸漸心無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命終的那一時刻到來,必定能夠見到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依其誓願來接引我們!
阿彌陀佛猶如最慈祥的父母,佛也像是最有信義的朋友,佛來接引我們,也會以智慧的心語安慰我們,我們自然會心開意解,放下一切的妄想執著,快快樂樂的隨從佛後,往生極樂佛國!
感恩自诚大和尚🙏🙏🙏
守心攝意静聽和尚的唸佛声,如同自己也在唸
同等功德,感謝上傳
自成法师很報欠您给我回复的信息我刚看到我一直喜欢你们的作品、还有你们每年的各种法会特别是你们的焰口、供僧法会我特别喜欢
很清徹的佛號,阿彌陀佛🙏
深信因果 鄙棄邪見
所有大悲釋迦世尊教導的佛法,都是心法,心地法門。
就是《華嚴經》中覺林菩薩所說的妙偈: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藴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種就是十方三世諸佛與我們一切眾生同一的法身,
就是人人皆可成佛的佛種法性。
它像一張無限大方廣的白紙,而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就像一支畫筆,
念念不住,念念不停地在我們心地的這張大白紙上,
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一筆一劃地在描繪、塑造自己的世界,
四聖六凡的十法界都是眾生一切唯心、一切唯願所創造出來的,
即空即有,空有不二,非空非有,皆是自己創造的因緣果報。
我們眾生有心必成,有願必成,一切皆是自己創造的如是因,如是果。
釋迦牟尼佛大悲來教導我們種種佛法,
就是讓一切眾生能夠發菩提心來學習佛法,念念可以創造成佛之因,大步邁向成佛之果。
《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善導大師說:「言是心是佛者,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離此心外更無異佛者也。」
我們當下這一念,即心念佛,即心作佛,即心是佛!
所以,徹悟大師說:最直捷痛快的成佛之道就是憶佛念佛。
發願願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是憶佛念佛,
以願前導,老老實實念一句佛號,皆是憶佛念佛,
猶如蓮花的花果同時,即因即果,因果不二,
是所有佛法中最直捷痛快又最奧妙不可思議的成佛之道。
眾生憶佛之清淨功德,念佛之清淨莊嚴,念念就是成佛的清淨因緣,
清淨因才能修到清淨的佛果。
所以,發清淨心往生極樂世界去成佛的我們,
日常生活中,也須常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
若有污穢的邪見,要盡速鄙棄,以免自障自害,障礙了往生的清淨善果。
念佛人首先要鄙棄、排除的邪知邪見,就是常見的「貪得人天福報」的錯用心,
這些邪見者,一切念佛誦經佈施持戒等修行,
只是希望獲得諸佛菩薩以神通保佑自己及家人健康、平安、富貴及享樂。
不願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不願脫離六道輪迴,也不願修證菩提聖道,
完全背棄了佛陀所教導的修持佛法的正確宗旨。
辜負了佛菩薩的大恩大德,可悲可歎!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二中云:
「佛告網明。善男子。現汝福報光明因緣。令諸天人一切世間皆得歡喜。其有福德因緣者當發菩提心。於是網明即受佛教。偏袒右肩。從右手赤白莊嚴抓指間。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國。皆悉通達。其中地獄畜生餓鬼。盲聾瘖瘂。手足拘癖。老病苦痛。貪欲瞋恚。愚癡裸形。醜陋貧窮。飢渴囹圄。繫閉困厄。垂死慳貪。破戒瞋恚。懈怠妄念無慧。少於聞見。無慚無愧墮邪疑網。如是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快樂。無有眾生為貪欲瞋恚愚癡憍慢憂愁懷恨等之所惱也。其在佛前大會之眾。菩薩摩訶薩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眾。是諸眾生同一金色與佛無異。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見頂者。皆坐寶蓮華座。
寶交絡蓋羅覆其上。等無差別。諸會眾生皆得快樂。譬如菩薩入發喜莊嚴三昧。」
等覺菩薩由其手光化度眾生已是如此奧妙,當知佛光的光明智慧功德更為超勝,
釋迦世尊在佛經上常說,欲敘述佛光功德,窮劫亦不能盡述。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因地悲智超勝,成佛光明化度眾生亦不可思議。
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的眾生,乃至鸚鵡學舌來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恆放智慧光明照耀我們的心性,
時時刻刻去除我們的貪瞋痴蓋,滅除吾人的罪障苦惱,
分分秒秒不捨念佛眾生,一再潛移默化我們的身心,
轉化吾人,能夠顯發本具的清淨光明智慧,與佛同心,
但我們念佛人並不知道,只是覺得愈是念佛,愈是無煩惱,愈是快樂!
當我們臨命終前,無論昏迷與否,有的人在夢中會見到阿彌陀佛事先預告何時來接迎。
我父親就是已知何時佛會來接引,所以斷氣前坐著靜心等候,猶如入定。
當阿彌陀佛在斷氣前來接引我們的那一剎那,
是久在輪迴六道受苦的我們,最解脫、最快樂的一刻,快樂勝過三禪天之樂!
我們在那時承蒙佛光照體,滅除一切痛苦障礙。聽到佛語安慰,我們狂喜勝過感動。
不知不覺已經身處蓮花床座之上,隨從佛後,只要一秒就到了極樂佛國。
從此以後,我們蒙佛悲願救度,佛智供養,蓮花化生,或蒙佛授記,或未蒙授記成佛,
悉皆身具三十二相,有六神通,都是那羅延堅固無病之身,壽命無量,諸上善人皆為修道的益友,
在極樂世界的黃金為地柔軟舒適,一切生活所需食衣住行,隨念即至,自由如意,
想要聽聞佛法,修學各種法門,或在寶樹之間,隨意即現諸佛說法,
或在八功德水的流泉及泳池之間隨意得聞法音宣流。
或聞極樂世界的妙色眾鳥晝夜六時演說道法,皆令吾人智慧即得通達;
極樂佛國處處都聞到各種香樹及花卉的芬芳,我們也能日日用神足以香花供養十方諸佛,
也常有微風吹拂人身,使眾生愉悅如入滅盡定……,種種奧妙境界,唯佛智乃能了知。
一切皆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大智大神通變化所致。
讓我們直修到一生補處,候補成佛,只受諸樂,不受絲毫之苦,
我們修道過程不必捨頭目腦髓,在極樂世界,人人能夠盡此這壽命無限的一生,快樂無憂的成佛!
遍法界之中,有比這種更快樂,更清淨的大福報嗎?
和尚法音真讚
阿彌陀佛
慈母任淑英,一九九二年才知道念佛法門,堅信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決定能往生極樂淨土,從此念佛不懈。尤其往生的前一年,更是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往生前八天,母親便默默地準備後事。臨終前三天,據父親回憶,那幾天她特別高興,情不自禁地唱著六十年代的老歌,但更多的還是念佛;總是一聲不響地翻看日曆,神態異常平靜。
二○○一年十月六日晚十一時,母親身無痛苦,安詳而逝。當時,她事先就將念佛機開著,放在自己耳邊。
次日,我妹妹看到母親頭頂有淡淡的蒸氣,牆壁上出現朵朵蓮花。阿彌陀佛聖像的手臂微微抬起,放出金色光芒。
為母親放生時,天空中響起佛號聲;當晚,弟弟夢見母親身穿紅色法衣;第三天,蓮友們看到天空上不斷出現許多祥瑞之花;小侄女夢見奶奶身穿白色紗衣,手拿淨水瓶,在空中灑水;第四天早晨,樓前樓後下起毛毛細雨,而其他地方無半點濕痕。
在前往殯儀館途中,空中傳來悅耳的音樂,和著阿彌陀佛的聖號聲,一直伴隨著送行的隊伍。鮮花叢中的母親,面容紅潤。當大眾開始念佛時,西方三聖像放射出一道道白色光明。母親遺像也隨之放光。
妹妹的老公公親眼看到她走得如此殊勝,很羨慕地說:「我活了七十多歲,從未見過這樣 的場面,等我走時,也要這樣走。」(就在母親往生後六個月,身患胃癌晚期的他,也蒙阿彌陀佛加被,臨終前無有痛苦,在念佛聲中安然往生。身體柔軟如綿。他 的女兒眼前出現朵朵蓮花。前去助念的人有七十多人。)
母親的往生,證明了彌陀誓願真實不虛。在此感謝眾蓮友,並祝同修們一向專念,萬修萬人去,極樂再相會!(長春 念佛居士 二○○二年六月十六日)
按:萬緣放下一心專 時至情悅日曆翻
眼前蓮花朵朵現 空中佛號聲聲傳
有緣見聞生艷羨 緊步後塵極樂見
同一念佛無別道 普乘彌陀佛本願
很久不見自誠法師,聽很清淨心感恩喔
〔念佛法門中的邪知見〕
我們能學佛,能念佛是最幸福的。但這是佛菩薩的化度,以及我們自己過去世的善根「循業發現」,才能再接續起來。一切都是自己唯心所現。念佛法門是注重腳踏實地去實踐的行門,必須靠自己有願力去實踐佛陀的教法,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一切法師只是助緣,凡夫多,習氣多,「依文解字三世佛冤」的人甚多。我們若能實修,才能體認佛意,否則有人既没融通經論,也不曾老實地信願念佛,也沒幫人助念過,講經說法只是在解釋名詞,隨便夾雜自己胡思亂想的邪知見,就成了蜜中含毒。有智慧的人不為所惑,沒信心的初學者聽了反而中毒,喪心了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甚是可悲!請問您能分辨清楚否?建議念佛人多閱讀釋迦世尊的大乘經典,反覆自己研讀,參看歷代大師的註釋,較為穩當。
無論在家、出家眾,若要宏揚念佛法門,自己要能深入經藏,融會貫通,「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不要以己意胡亂下定論,邪見不僅違背佛說的教誨,毀壞了後人的往生信心,恐怕也是重罪大惡!
何為蜜中帶毒,毀人信心的邪知見?例如:
1〉有人說:「念佛的二、三萬人中,只有二、三人能往生。」這種自己猜想的謬論,不僅違背佛說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必然「已生、今生、當生」的《佛說阿彌陀經》義,更推翻了延壽大師、善導大師的「萬人修萬人去」,變成了「萬人修一人去」。徹底辜負了釋迦世尊及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
《無量壽經》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所有通宗通教的祖師如蕅益大師、徹悟大師等,皆說臨終只要一念願生,皆生佛國,是難是易?而我在實際助念(包括自己親人)中,皆親見很多人瑞相顯著,含笑而逝。深深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不可思議、毫無條件;也因為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大神通力,吾人無論罪輕罪重,臨終一念,皆可往生!所以易、易、易!萬人修萬人去才是正知見
2〉問:有法師說,念佛時想東想西,心不清淨,這句佛號就無用了,就不能往生佛國,是嗎?
答:明朝蕅益大師鐵口直斷:「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因此,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皆由深信切願所致;並非由念佛時心中是否清淨,是否能夠一心不亂來判斷。我們在助念時常常見到,若有真信、天天發願的人(包括我父親),臨終時刻自然會蒙佛力加被,一心不亂。
清朝徹悟大師也說:「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世尊有四次勸導我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往生極樂的要領在「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的這個「願」!
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建立極樂佛國,是為法界中一切罪惡眾生而修成的。既然為了攝受我們罪業眾生能帶業往生,幾乎是毫無條件地接納眾生,。若要求六道輪迴之中,我們這些苦苦惱惱的眾生念佛時心要清淨,才能往生佛國;這種條件太嚴苛,絕非大慈大悲的佛陀胸懷;眾生的心若能清淨,那麼自己就能了生脫死,何須釋迦牟尼佛出世,講說種種解脫的法門?就是因為眾生煩惑苦惱太深重了,佛才以大願力、大神通力拔度眾生。只要我們發願要去極樂,臨終時阿彌陀佛就以本願來接引,沒有任何條件設限,沒有任何禁忌障礙,佛經說「曲伸臂頃」這麼短的時間,就接送我們到達佛國了。
我們罪業凡夫,無論在家出家,任何時刻皆是妄想紛飛。如果佛號心中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儘量都攝六根去念佛,妄想自然會慢慢消失。過一會兒妄想又來了,你也不要理它,一直念下去。只要我們有深信切願,念佛時雖然常常妄想間雜,絲毫不影響命終後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妄想紛飛也無妨,往生佛國靠願力!
唐朝善導大師說得更直接了當:「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本身就具足信願行了,絕對能往生極樂世界,何其直捷方便!
3〉問:有法師說,念佛人臨終時陷入昏迷,無法念佛,就無法往生極樂世界嗎?
答:這可由二種情況來解惑:
(一)我們眾生,平日能夠天天發願,願生極樂佛國,若始終願力堅固,不會貪戀此身的壽命,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我們斷氣以前,就會現身來接引,並且滅除我們一切的身心障礙,守護我們在命終那一剎那就安然接引到極樂世界。平日信願堅固的眾生,雖然陷入昏迷,不用煩惱,阿彌陀佛只是在等待他(她)壽終那一刻現身來接引,佛必定來,決定往生!所以,這種願力堅固的眾生,「曲伸臂頃」一秒鐘佛就接走了,助念就沒那麼重要。
(二)但在實際助念的經驗之中,我們發現臨終之人,斷氣前半小時內,能夠正念分明,出聲念佛的人,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無論你是善、是惡、是老、是少,經過病苦的折磨,五臟六腑漸漸衰竭,大多會陷入昏迷之中。我們會擔心這些臨終的親友,他平日的願力是否堅固?他臨終是否猶豫不決?他是否恐懼茫然,找不到安心的歸路?…,因為我們沒有神通,就只能靠「臨終助念」來幫助臨終之人提起正念,放下一切憂悲苦惱,憶佛念佛,才有機緣招感阿彌陀佛來接引,永脫輪迴,往生極樂佛國去成佛!
若臨終者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皆可在任何地方一邊助念, 一邊向房間上空(佛遍一切處,絕對知道)或佛像跪拜,懇請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患病瀕死或命終的親人。〔講出來或不出聲嘴動也可:懇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的ⅩⅩ〇〇〇到極樂佛國去成佛!〕(說三次以上,愈多愈誠敬)
一心懇求,多多益善,只要有一人,只要有一人喔,(多人更佳)誠敬求佛,阿彌陀佛絕對圓滿此人的祈願,大慈大悲,必來攝受接引。我們幫任何人助念,就是以深信切願在幫這位臨終者向佛懇求,念念佛號皆在求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悲心至深,一定會來攝受!
病人臨終這段時間,無論痛苦多煎熬,時間多難捱,陪他時,只要我們深信切願,一心鼓勵他念佛、聽佛號,發願往生,堅定地等候阿彌陀佛來接引,病人亦會受到激勵,唯心薰發,亦能深信切願;病人命終,皆可往生極樂世界!也多多少少會有某些瑞相,如蓮花香、微笑、身體柔軟…等等,隨緣示現。
我們見到很多講經說法的大居士、大法師,臨命終時皆手忙腳亂、喃喃亂語,遠遠不如一位不識字而能長期信願念佛的老太婆,反而她能自在安然的往生佛國,為什麼?因為念佛法門重在信願念佛的實踐,只要有恆地念佛,自然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的佛智佛德自然會念念啟發念佛人本具的佛智佛德,必然感應道交,蒙佛攝受。而很多講經說法的居士及法師,往往只會看看別人的論述,東併西湊地亂說經意,自己卻沒有深信切願地念佛,也不持戒,只求名聞利養,貢高自大,臨終時又如何能夠招感阿彌陀佛乘願來接引?
念佛法門既然百分之九十九,皆是仰賴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誓願力來接引,我們有信願的眾生才得以永脫輪迴,往生佛國去成佛,那麼宏揚念佛法門不可本末倒置、輕重不分;不能老是站在眾生這邊瞎忙一團打繞…有沒有一心不亂啊…有沒有妄想不清淨啊…自己胡思亂想一些往生佛國的限制與恐懼,讓聞法者莫名的疑悔。說法者對佛法沒有實踐、沒有心得,就可以隨便說法?沒有因果嗎?我們能夠往生極樂,最重要的是信賴阿彌陀佛無量劫為眾生修持的大悲願力、大神通力。我們想一想,眾生只要一念願生極樂,阿彌陀佛毫無條件必來接引,眾生一到極樂佛國,馬上具足三十二相、六種神通,在成佛之道永不退轉……,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無上智慧、大功德力、大神通力…,我們若知曉少分,理應痛哭感恩!豈能讚歎得盡?我們若要宏揚念佛法門,應該多講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多讚歎阿彌陀佛的至極悲心…多多稱讚如來才是正知見,這樣才能讓聞法者信心堅固,盡此一報身,必生極樂佛國,早證無上菩提。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有願必生,萬人修萬人去]
明朝蕅益大師鐵口直斷:「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因此,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皆由深信切願所致;並非由念佛時心中是否清淨,是否能夠一心不亂來判斷。我們在助念時常常見到,若有真信、天天發願的人(包括我父親),臨終時刻自然會蒙佛力加被,一心不亂。清朝徹悟大師也說:「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是以真能發願,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世尊有四次勸導我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我們,往生極樂的要領在「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的這個「願」!
佛並虛願,佛無妄語。我們每天至少一次對空合掌說:「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請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這就是發願。
每人的壽命皆有定數,佛不會提早來接引我們,佛會等候,在我們此生命終前那一刻一定來接引。
那怎麼念佛呢?每天起床前、睡覺前,念五分鐘,日常生活中不必有儀式,不必合掌,想到就念,默念、出聲,念四字「阿彌陀佛」或六字「南無(音念摩)阿彌陀佛」都可,一字一字念或唱調念都可,沒有任何禁忌,沒有時、地的限制,想到就念,不必計數,念佛是我們「願往生」的心,不是在計較多少。
就這麼簡單,就可「必定往生極樂佛國」,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神通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深信不疑,每天要發願喔!
普願大家同生極樂世界,共成佛道!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大慈彌勒菩薩讚佛偈頌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念佛鏡》中也說:「現在十方佛中,彌陀最勝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於現在十方佛中,彌陀佛願力攝眾生最多!又十方佛淨土中,彌陀佛淨土最好。」這些句句真實語。
過去無量大劫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如來」。阿彌陀佛因地為其佛法中之比丘,名曰「法藏」。法藏比丘懇請世自在王佛為他宣說十方諸佛國土所有清淨莊嚴之事,以便精進修學。
爾時,世自在王如來(壽四十二劫)護念法藏比丘無上正真道心之故,即為他宣說了無以計數的諸佛剎土,一一詳加演述,各佛國世界中,其佛世尊不同之清淨誓願,所成就的佛國種種功德莊嚴,如何攝化眾生,以及廣大圓滿的相貌…等等,(就如同釋迦牟尼佛敘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與極樂世界中種種的美妙莊嚴。)法藏比丘蒙佛威力,猶如佛眼徹見無遺,悉能憶念納受,明了通達。
法藏比丘決定攝取十方諸佛國土各類殊勝的精華,來集合成就一個無與倫比的莊嚴佛國。在世自在王如來及一切大眾面前,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以及後來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行依此擴充的無量悲願,願願皆是要救度罪業深重、諸佛難救的一切眾生;願願皆是要幫助眾生不僅在一生之內迅速地成佛,而且成佛過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身心的快樂超越人天,無法形容,故以「極樂世界」立名。這極樂佛國集合了十方佛國的優點精華,來幫助一切眾生早日成佛,當然是最好的佛國淨土。
為了建立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行的大乘菩薩道,悲心是特別的深廣,六度萬行是特別地勇猛無畏,特別地清淨圓滿。修行一切菩提誓願利益眾生,無諍亦無四相,稱性而修,全修在性,法性無量無邊,悲願亦無量無邊,由無漏正智所導修的六度萬行,也是無量無邊。既然造作佛界的因心全是無量無邊,所感招感的依正果報,當然也是無量無邊的莊嚴,阿彌陀佛的金色身具有無量光、無量壽,極樂佛國融通一切佛界,無有邊際,所度眾生亦無法計數。十法界中,從地獄至等覺菩薩,無量無邊的眾生,阿彌陀佛悉皆平等攝受,眾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要到十方任何佛國供養、參訪、聞法等等,隨意即到,悉無隔礙。
云何「阿彌陀佛最慈」?十方諸佛,皆是徹證法身性德而成報身佛,法身常住不滅,報身亦永恆不滅,應化身則隨眾生機緣唯心而現。報身及化身皆是法身清淨體的相用。阿彌陀佛也是報身佛,依報即是極樂淨土。一般而言,罪業凡夫的我們,沒「破一分無明,證一份法身」,沒清淨身,是無法往生諸佛的淨土。那為何我們凡夫可以往生極樂佛國?善導大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特別攝受所致,是靠佛力,非靠自力,故能往生。九品往生也是為了接引我們罪業凡夫所設,就算犯下五逆十惡的眾生,只要臨終一念願意往生極樂,阿彌陀佛一視同仁,皆遣化佛來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十方一切佛中,只有阿彌陀佛發願來接引罪惡凡夫往生佛國。
云何「阿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悲華經》上說:過去不可數無量大劫前,此娑婆世界名為「刪提嵐」,阿彌陀佛因地為「無諍念」轉輪聖王,因供養「寶藏如來」,而在此娑婆世界發了成佛的菩提心,並蒙佛授記;阿彌陀佛因地菩薩身,亦常在娑婆世界修證無四相的六度萬行,利樂娑婆世界的的一切眾生,故說阿彌陀佛與眾生結緣最深;進而言之,過去劫中,我們因為受過阿彌陀佛因地菩薩行的救苦救難,自然法緣就深了;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我們也會有緣得聞念佛法門,也能發起信願往生極樂。成時法師說:「緣深,則境界難思,非十地等覺所能測。緣久,則神力迅速,非三祇百劫所可倫。」皆因緣深緣久,所以阿彌陀佛拔度眾生,單憑眾生臨終十念乃至一念(第十八願)或平日眾善皆迴向願生極樂(第十九願),願生即生,如此直捷方便,如此殊勝微妙,如此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仍知究竟。
云何「阿彌陀佛最尊最勝」?十方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眾生,第一種是以相好光明度生。第二種以說法度生。第三種以神通力度生。第四種便是以名號度生,這是以悲願力及功德力攝受眾生。阿彌陀佛這四種方法全都靈活運用,無比善巧,是為最尊。佛陀的三十二相也是需要無量劫修行忍辱等功德,才能由自性清淨心顯發而成。眾生往往見到了佛陀具足三十二相的莊嚴,生起仰慕,才能信受佛陀的說法。三十二相在菩薩道中是接近等覺菩薩的成就,甚難修證,而阿彌陀佛的誓願,卻能令極樂淨土的眾生,人人皆有六種神通,也能具足三十二相,這種佛願佛力真是不可思議!
《大寶積經》卷三七中說:「如來光者,不可思議,從無量戒聚生,從等持(定)聚生,慧聚、解脫聚、解脫智見聚生,從如是等無量功德之所由生。」十方諸佛全身任何部位皆能放光,有無見頂光、白毫相光、面光、項光…等等,全身毛孔也能一一放光。《佛說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極為讚歎:「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這是因為阿彌陀佛(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遍照法界」的誓願已經成就。《佛說無量壽經》中亦說:「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地獄、餓鬼、畜生)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又說:「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不僅三惡道眾生若蒙佛光照身,皆得解脫。極樂世界的眾生,就是蒙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觸,身心安樂,超過人天(第三十三願);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若常憶念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遍照十法界,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可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可依《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第十二觀「普觀想」作為持名念佛的助行,就是如經中所述:「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阿彌陀佛的)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
而在教化眾生修證菩提方面,阿彌陀佛第四十六願所成就的是:「極樂世界的眾生,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在佛國中,眾生不僅可常見聞阿彌陀佛的說法,也常見聞諸大菩薩的說法。佛及菩薩皆以一音演說種種修法,各人根器不同,隨聞各得其解。西方極樂佛國的一切有有情、無情皆是阿彌陀佛的神通變化,國內眾生,得見十方佛國的相好光明,也能到十方佛國供養諸佛,聞說妙法;極樂世界的飛禽啼鳴、香樹飄香、微風輕拂、八功德水的水流聲…等等,皆能演說修證菩提的妙法,在在處處皆可啟發眾生的本覺,皆是要讓佛國的眾生六根對六塵產生的六識,皆能反覺我們自性本具的清淨莊嚴,速證無生法忍。
阿彌陀佛的萬德莊嚴,極樂淨土的清淨殊妙,皆由無量無邊的成佛誓願力所成就的。因為願力遍法界,是故功德智能遍法界,德由願成,德成名立。理體上,佛名即佛德,佛德即佛名,德因名顯,名能顯德,名能召德,故說:「全德立名,全名即全德。」我們眾生只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徹證自心不生不滅、無量光壽的佛德,即隨著吾人之一心持名念佛,念念啟發我們人人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業識心即轉成清淨的如來藏。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中,有十三個大願是以名號利益眾生,無論國內眾生及其他佛國的眾生,若得聞阿彌陀佛的佛名,皆能速修清淨菩薩行,速證諸三昧,具足陀羅尼,永不退轉,必證無生法忍,圓成無上菩提。萬德洪名可說是度化十方佛國眾生速成等覺菩薩的第一方便。
諸位想想,就算是一個五逆十惡的罪重凡夫,臨終十念乃至一念願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毫無條件地化身來接引,而他到了極樂佛國,雖處蓮胎,如在小國,雖不能見佛,照樣有大菩薩教導佛法精要,食衣住行種種受用,樣樣自在無缺,快樂勝過三界諸天。他不僅馬上具有六種神通,也能成就三十二相的金色身,修道永不退轉,一路往上進階,隨心所欲學習佛法,壽命無量,不受絲毫之苦,只有無比的安樂,直接修到一生補處。下品下生都能如此快樂的學習成佛,何況其他品位的自在安樂更不可言喻了。阿彌陀佛這種無時無地皆以眾生能夠早日成佛的大慈大悲,十方諸佛,皆稱讚其不可思議之功德。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與神通可說至極無上,是為最尊最勝。
因為我們眾生與十方諸佛及阿彌陀佛同一清淨法身,所以極樂世界亦在吾人橫遍豎窮的清淨大覺真心之中,我們往生極樂,就好像回歸自己的家鄉,又有何難?只有能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才是這世間真正的勝利者!我們凡夫雖依釋迦世尊所說的經典去瞭解,遠不如親自到極樂世界,真實受用其殊勝奧妙!若我們也立志要成佛,我們不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佛國去眼見耳聞,觀摩學習如何成佛,又如何能夠建立自己的佛國?當我們臨終一剎那間被接引到極樂世界,那種超過人天的至樂,是無法形容的!阿彌陀佛更是第一歡喜!祝福大家!
(念佛直修大乘清淨心)
成佛的清淨法身,是由五分法身集合成就的,五分法身就是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及解脫知見法身。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及出家等一切戒法皆是屬於戒法身。這法身,眾生與佛是同一體的,是本有清淨無染的覺性,稱為「本覺」,開始修習戒定慧三無漏學的聲聞、緣覺、菩薩,稱為「始覺」,成佛就是「究竟覺」。覺悟就是菩提,覺悟之道就是成佛之道。而修行覺悟,首先要離棄惡習惡業,離惡就要持戒,《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思益梵天所問經》亦云:「何謂菩薩能奉禁戒?佛言:常能不捨菩提之心。」菩提心以大悲心為本,而大悲心因眾生而發。持戒不傷害任何眾生,就是大悲心。如果全法界只有你一個眾生,就不必持戒,有眾生同一業力共同生活,就須持戒。北魏曇鸞大師說:「發菩提心,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既是為利益眾生發願成佛,一定要持律儀戒,遠離一切傷害眾生的性罪、遮罪,離惡防非,要先使身語意三業清淨,才能進一步修習一切的善法,才可利益一切的眾生。也因為「戒」為法身,戒律,不只是成佛的基礎;念佛人中品中生至上品上生,都要以戒行清淨為要件;以清淨的身口意,才能作為往生極樂佛國的淨業正因。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裡說過,他所講的佛法,沒有大乘、小乘之分,唯一佛乘。只是眾生根器不同,隨類各得其益;猶如佛陀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當釋迦世尊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講「苦、集、滅、道」四聖諦後,也在長阿含、雜阿含等阿含經類講十二因緣法及三十七道品,當時眾生的根器,很容易就證得阿羅漢果;但很多羅漢比丘,脫離生死後,卻沈空滯寂,不願再入生死度化眾生,便成了大乘的焦芽敗種。釋迦世尊就再循循善誘,講解《楞嚴經》、《維摩詰所說經》、《圓覺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大寶積經》、《大集月藏經》、《入楞枷經》…等等,大乘、菩薩乘的方等經典,令一切佛子捨小乘趣大乘,迴小向大,終究迴歸佛乘。
現在南傳佛教中的出家眾,他們只承認一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們不認為有十方佛國的無量諸佛,也不求生其他佛國。他們認為阿羅漢就是修行最高的境界,其中某些人,修定後有小神通(走火入魔、靈鬼附身的一大堆),喜不自勝,就以少為足,反來誹謗大乘佛法是偽法、是邪法。弘一大師說:「聞謗莫辯。」不僅不辯,我們也不輕視聲聞、緣覺二種小乘人。《虛空藏菩薩經》中說:大乘行者輕視、誹謗二乘行者及二乘教法是根本重罪。因為二乘仍然在一佛乘中,同樣是佛陀所教導的真理。同樣地,大乘行者,若放棄大乘,倒學二乘,也是重罪。我們若遇到我慢自大的二乘學人,只能生悲愍心。如《圓覺經》云:「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遇到二乘或邪見之徒口出狂言,不可生鬥爭心,好勝心,也不可爭辯;應知我們覺性的清淨真如,離一切語言相,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各人唯心自作自受。因為二乘之戒,重在身業及口業,大乘的戒律,重要在意業,在於我們的起心動念。大乘持戒,清不清淨,皆在我們現前這一念。
我們今日得聞淨土經典,能夠信受奉行念佛法門,是何等的尊貴!念佛法門,橫出三界之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入一佛乘,「佛」即是「覺」,念佛即是念覺,名能召德,以「阿彌陀佛」的究竟覺,來啟發我們現前這一念,本具的良知良能,就可出離一切妄想執著的恩怨纏縛,我們眾生的本覺就漸次還歸清淨。為了我們時時刻刻能夠以覺悟心、清淨心來念佛,將來能夠上品蓮花生,元朝優曇大師說:「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痴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順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歛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併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一念清淨,一念相應;念念清淨,念念相應,念念是佛。
明朝憨山大師在《大乘起信論直解》中說:「本覺在迷,而眾生依之造業,故云業力不可思議。今出纏還淨,而本有不思議神通妙用,能作勝妙境界無量功德之相,隨眾生根自然相應而現,令得利益。」此不思議力,我們本性,元自具足,一心念佛,即能啟發,萬德莊嚴,難思難議。
蕅益大師在《示念佛法門》中也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我們眾生只要「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就能以名召德,阿彌陀佛徹證自心不生不滅、無量光壽的佛德,即隨著吾人之信願持名,念念資發我們眾生本具的智慧德相;眾生憶佛念佛,業識妄心念念受真如薰習,法身顯現,便能與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感應道交,猶如帝網千珠交涉互映,亦如空合空,水合水,互融互成。「往生極樂,一生成佛。」就是阿彌陀佛濟度眾生的接引本願,也是我們眾生所有成佛誓願,能夠究竟圓滿之最佳歸宿!
南无阿弥陀佛🙏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跟我們法界一切眾生的法身是圓融一體,無二無別。法身是絕對待,沒有分別,無形無相,言語文字無法表達,唯有自知自證;法身或稱為真如、真心、實相、法性、法界性、佛性、如來藏、法界圓融體、自性清淨心、大覺清淨心等等。慧思大師在《大乘止觀法門》中說:「彼虛法生時,此心不生。諸法滅時,此心不滅。不生故不增,不滅故不減,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名之為真。三世諸佛,及以眾生,同以此一淨心為體。凡聖諸法,自有差別異相,而此真心,無異無相,故名之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實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實,亦不如是。」
綜合憨山大師的「大乘起信論直解」、諦閑大師的「大乘止觀述記」、妙叶大師的「念佛直指」及「慈舟法師開示錄」等文中所講述,法身以法為身,何謂以法為身?慧思大師又說:「法者,法爾故。界者,性別故。以此心體,法爾具足一切諸法,故言法界。」法界心體即是法身,諸法與心體同一非二,同為法身。憨山大師也說:「所言法者,謂一真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即如來藏清淨真心也。然此心體絕聖凡,本無迷悟,自性清淨,了無妄染,離名離相,絕諸對待,唯一真源。」此心體的真如法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四聖六凡的十法界皆由此心體遇緣所造,依淨緣顯發本具無量功德,就成為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出世聖賢的法界;若隨染緣,則變自性功德為恆河沙煩惱,也能造成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凡法界。
法身有三大,體大、相大、用大。「體大」之大,絕諸對待,無內無外,所謂體即真如,無前後,無方隅,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絕待無外,是為真大。「相大」者,謂真如法身具足過恆河沙的稱性功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猶如工畫師,遇染淨諸緣,能夠隨念畫出無止無盡的法相。「用大」者,如工畫師能用種種技藝畫諸世間。諦閑大師認為:法身用大,不變隨緣,能出生十法界的善惡因果。若能了達十法界的因因果果,緣生無性,便能「翻染成淨」,進修菩提,直至滅盡無明、徹證法身而成佛。十方三世諸佛以法為身,從真如法身所流傳的一切教法,即是法身常住,即是諸佛之無二體相,是為用大。此體相用三大,即三即一,猶如濕性、水、波,三者即一。
我們的本覺法身猶如工畫師,起心動念,皆由現前一念畫出種種的點、線、面及各類體相形色,創造了自己的法界依正二報。此真覺之體,如大圓鏡,十法界一切染淨依正因果,皆在此一心中分明顯現。但我們眾生因為無明覆蓋,真心的大智慧光明無法朗照,恆河沙諸淨功德無法顯發。《大乘起信論》說:「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鑛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我們眾生雖然與十方諸佛本是同一體性空淨的法身,卻因無明而有無量的煩惱垢染,必須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因為善法歸順真如法故,才能顯發本具的萬德莊嚴,以自性慧光盡除無明,乃至究竟成佛,普利含識。
若要修行善法分證本具的法身功德,以憶佛念佛最為第一殊勝方便。十方三世諸佛與我們眾生同一法身覺性,而此妙覺明心,廣大無有邊際,周遍十方界,含育十方如來一切國土、清淨寶剎。阿彌陀佛依此大覺清淨真心,難行能行,廣修六度萬行,徹證並顯發了法身過恆河沙的功德,因而建立了極樂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之依正二報,以此清淨佛國來攝受法界一切眾生,並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法界一切眾生早日徹證法身而成佛。
我們眾生修持念佛法門,「願生極樂佛國」是正念,「誓願早日成佛」是正願。要訣在於「深信切願」,只要信願堅固,天天發願,分分秒秒願生,盡此報身,必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必生極樂世界。大悲釋迦世尊所教導的一切佛法,無非要令法界一切眾生,憶佛念佛,開解起行,顯發法身清淨自性,體證法身本具過恆河沙的功德,究竟成佛,普度一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諦觀彼佛就是憶佛念佛,可分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慈舟大師說:持名念佛是總持,無論觀像、觀想或實相念佛,皆要同時持名念佛,互輔互成。倘若只有修觀相、或觀想、或實相,則是依教修止觀,非修念佛法門。例如:當我們持名念佛時,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這就是無上深妙禪,就是大乘止觀,這就是實相念佛。不用別求離念離相,這一句佛號念時即空即假即中,稱念時,來無所來;念過了,去無所去。由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念出,當下回歸了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不增也不減,無垢也無淨,沒有是非榮辱得失美醜讚謗…一切的對立,只是一如,在如如不動的念佛大定中。
持名念佛是最直捷了當的直心正念真如,沒有時地、根器的限制,又容易專攝一心而入念佛三昧,是最殊勝方便的修法。我們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法身,同具體相用三大。我們稱念「阿彌陀佛」,以名召德,這句佛號也是阿彌陀佛萬德莊嚴的法身本體。既然同一法身,水乳交融,一心念佛時,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體無二,性本圓融。傳燈大師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是法界。」雖然念而無念,無念仍要念,念茲在茲地念,若不信願念佛,如何蒙佛攝受,往生極樂佛國?我求生極樂世界,即是求生我法身本具的佛土,願生即生,不隔分毫,毫無障礙;而極樂世界種種不可思議的依正果報,雖是彼佛為我顯現,也是我心本具的佛德顯現。雖然生而無生,無生仍要天天發願(往生的要訣)生極樂,不生極樂,又如何進修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圓滿具足種種救度眾生的智慧與能力呢?妙叶大師說:「所謂眾生性德之佛,非自非他,非因非果,即是圓常大覺之體。故知果佛圓明之體,是凡夫本具性德。」我們念念稱名,念念以名召德,自然會啟發吾人自性的無量光壽。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絕無虛願,往生極樂佛國的眾生,壽命無可限量,必定修證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父子天真兩相值。
這是否是小時唱唸的.太熟悉了,感觸良深,很感人.
靈巖山寺的唱誦很攝心。不可思議
問:何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答: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句子。以下是「楞嚴經」此章的全文: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的信願行,首先最重要先確認自己是為了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去念佛,不是為得到人間富貴平順而念佛。這樣就是清淨的願力,願力成立後,再下來就要研究如何以清淨心念佛~淨念相繼,才能念念啟發自己的清淨佛性,自然與阿彌陀佛的清淨正報、依報感應道交。品位就高了。
一、不管念佛計數不計數,過去許多祖師大德皆勸人念佛時,每一句佛號唸時每一字都念得明白,聽得明明白白。當你專注在自念自聽時,就是以耳根都攝六根,就不打妄想,就是「止」;明白爽然就是「觀」。止觀雙運,非空非有,就能以佛號功德洗滌心識,久而久之,就清淨無礙。這就是事一心。
二、若對佛法的般若略有了解的念佛人,也可以「意」根來都攝六根。這也是廣欽老和尚的念佛法,就是念佛時要「用心」。用心就是要專注堅定的念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觸到六塵,皆能「意識」到六根本空,六塵也非實。一切皆是緣聚緣散的幻像罷了。因緣所生法無非即空即假即中。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如此,自己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也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廣欽老和尚說:「無來也無去,無代誌。」,每一字每一句的念佛當下,皆了然我們的能念所念的本性皆不生不滅,如如不動。心本無生因念有,心若無生無滅,,念亦無生無滅,是故念而無念;無念之念是為淨念。念而無念,無念還是念佛,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習之,無始劫來業識投射而出的虛幻形相境界,皆可一一覷破,不為無明撥弄,不再認假為真,輪迴六道,「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亦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這是理一心。往生極樂,必然上品上生。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修「念佛三昧」的方法,三昧就是禪定。廣欽老和尚曾入定三個月,有人問他是修禪宗坐禪?他說他是念佛。念佛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無上深妙禪,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當念佛時,專注在佛號,靈靈覺覺,覺知六根對六塵的一切分別愛憎,皆是虛妄不實,轉眼成空,何必在意,不為其擾亂,專心念佛以名召德,就能感召阿彌陀佛的清淨覺性來啟發我們的清淨覺性,堅定不惑,念念就安住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清淨真如了。
這也是「金剛經」所說的:「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往生極樂成佛是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猶如蓮花出污泥不染),應生無所住心(此句佛號念出時無所從來,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真心的顯現而己,念過了,亦無所去,我的真心仍然遍一切處,如如不動。)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所以覺明妙行菩薩說:「心外無佛,佛即汝心,深信不惑,一念無生。」又說:「的的確確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在是,生極樂在是,一舉而兩得。」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