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老师讲的真是太好了!什么时候能讲讲如何训练手动对焦和选择景深
有感赵老师在6:25的说话:"对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 他眼睛对光线亮度的感知是很准确的, 在常见的光线环境, 摄影师估算的曝光值与测光出来的结果一般没2档的差异"小弟并非有经验的摄影师,也非摄影师,只是一个业余的爱好者,但对于肉眼测光的技巧是十分推祟,它除了在拍摄现场提供便利外, 在拍摄以外也能提供方便,例如你能在别人的图片中看出拍摄参数,估算出来的参数跟实际拍摄参数不出2档的差异。举个例子, XX日全食系列10 stop滤镜包装的那张图, 由那张图可以直接评估出现场环境在EV10左右, 上半部3级或以上GND(或反向GND), 由海浪判断出快门约在1秒左右, 当然很难很绝对准确估算出来, 毕竟并非在亲身在现场, 图片也可能被修过, 但至小你心中已经有谱。说回现场肉眼测光的技能, 我是通过物体的反光强度来看出的, 基本上EV8至EV15都能准确看出(特别是EV11至EV14)。日光甚至城市街景也不成问题。至于训练方法, 我是用阳光16法测入门的, 我个人的经验是, 当你真真正正的入门后, 就要把那些法则完全忘记, 如果你的心不够坚定的话, 最好还是把菲林相机的电池也拿下, 因为它们都成为你的依赖, 障碍你去成就。虽然这方法很好, 然而我身边的朋友更依赖他们手中的测光表...
谢谢你回复这么多。摄影的技术规则是枯燥的,但是它会让人获得拍摄的自由。摄影最好的状态,正如你所说“把那些法则完全忘记”,拍摄时从心所欲。就像建筑师,在万有引力规则下发挥创造。
@@摄影士·赵钢讲摄影 感謝老師的回覆,通過練習,讓技術變成為自己的本能時,不再需要通過任何思考就能把它任運發揮出來
最近练习目测焦距,目测曝光,特别有意思,但是得用焦距行程长的老镜头。非常喜欢老师的讲座。
数码相机不同的cmos量子效率可能会有30%的差距。动态范围可能会有一倍以上的差距。新入手相机一定要借助自动测光和直方图熟悉性能。
后悔没有早点看到赵老师的讲解啊,很棒
赵老师讲的很实用,以前入门是尼康的单反,一直习惯光圈优先档,后来慢慢开始接触中画幅胶片,才开始明白很多参数的实际意义
无反时代:M档+ISO自动, 拍照时选你想要的光圈或者快门速度,后期噪点太多还可以用AI降噪,真的太方便了。
手动曝光比相机自动曝光更能达到摄影人的要求, 但是确实如赵老师所讲的, 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 对使用数码相机的初学者来讲, 开始可以通过相机的"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来学习手动曝光的技能. 使用一段时间会提高眼睛对光线的敏感性, 可以估计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要素参数的组合. 熟练以后,感到根据光线设定三要素参数, 比"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更加有趣.
赵老师说的很好,感同身受。我在早期实际使用中,发现一些教材教的各种测光模式,其实很不好用,因为比如说旅途中拍景色,我先用全局测光挺好,然后拍个人,有点逆光光比有点大,这时候就要调中央重点测光了,但是这等于我把构图固定了,人只能放中间,而且拍完了还得记得把曝光模式改回来,我觉得好麻烦,因此我就直接用全局测光加曝光补偿就行了,这种场景不就是容易拍出来人太暗吗?加点曝光补偿就行了嘛,而且全局测光非常稳定,所以这方法实践下来我觉得比书上教的选测光模式好用。还有一点就是,胶片时代还需要担心曝光错误,数码时代拍的不好,直接回看删了再调整拍一张就好了。很多人(包括我初学的时候)把自己调整曝光想的很难很复杂,因为对光线强度一开始完全没底,其实并没那么难,因为你一旦有个大致的概念以后(比如阳光16)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少了多加一点,多了减少一点就行。所以我多用了几次这样的方法以后,发现拍摄的时候的确会有直觉式的对光线的感受,再然后,我发现数码相机的M档,没啥劣势嘛,因为它随时会提示你相机的测光结果的(就视频里提到的,在曝光补偿显示条上),所以你完全可以进行参考,因此自己就也不会惧怕手动档了。虽然自己平时放在A档居多,但是经过这样的练习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自己不再惧怕去用眼睛测光,自己在面对光线的时候,会留意光线的强度,拍的多了,留意多了,不自觉就脑子里有了印象,而不像之前,会把测光完全当成一个黑盒交给相机去处理,自己就跳过这个步骤了。而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其实就像赵老师说的,是摄影的基础的基础,之后对画面的各种判断,都要基于这点啊。
老师讲的真是太好了!什么时候能讲讲如何训练手动对焦和选择景深
有感赵老师在6:25的说话:"对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 他眼睛对光线亮度的感知是很准确的, 在常见的光线环境, 摄影师估算的曝光值与测光出来的结果一般没2档的差异"
小弟并非有经验的摄影师,也非摄影师,只是一个业余的爱好者,但对于肉眼测光的技巧是十分推祟,它除了在拍摄现场提供便利外, 在拍摄以外也能提供方便,例如你能在别人的图片中看出拍摄参数,估算出来的参数跟实际拍摄参数不出2档的差异。
举个例子, XX日全食系列10 stop滤镜包装的那张图, 由那张图可以直接评估出现场环境在EV10左右, 上半部3级或以上GND(或反向GND), 由海浪判断出快门约在1秒左右, 当然很难很绝对准确估算出来, 毕竟并非在亲身在现场, 图片也可能被修过, 但至小你心中已经有谱。
说回现场肉眼测光的技能, 我是通过物体的反光强度来看出的, 基本上EV8至EV15都能准确看出(特别是EV11至EV14)。日光甚至城市街景也不成问题。至于训练方法, 我是用阳光16法测入门的, 我个人的经验是, 当你真真正正的入门后, 就要把那些法则完全忘记, 如果你的心不够坚定的话, 最好还是把菲林相机的电池也拿下, 因为它们都成为你的依赖, 障碍你去成就。
虽然这方法很好, 然而我身边的朋友更依赖他们手中的测光表...
谢谢你回复这么多。摄影的技术规则是枯燥的,但是它会让人获得拍摄的自由。摄影最好的状态,正如你所说“把那些法则完全忘记”,拍摄时从心所欲。就像建筑师,在万有引力规则下发挥创造。
@@摄影士·赵钢讲摄影 感謝老師的回覆,通過練習,讓技術變成為自己的本能時,不再需要通過任何思考就能把它任運發揮出來
最近练习目测焦距,目测曝光,特别有意思,但是得用焦距行程长的老镜头。非常喜欢老师的讲座。
数码相机不同的cmos量子效率可能会有30%的差距。动态范围可能会有一倍以上的差距。新入手相机一定要借助自动测光和直方图熟悉性能。
后悔没有早点看到赵老师的讲解啊,很棒
赵老师讲的很实用,以前入门是尼康的单反,一直习惯光圈优先档,后来慢慢开始接触中画幅胶片,才开始明白很多参数的实际意义
无反时代:M档+ISO自动, 拍照时选你想要的光圈或者快门速度,后期噪点太多还可以用AI降噪,真的太方便了。
手动曝光比相机自动曝光更能达到摄影人的要求, 但是确实如赵老师所讲的, 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 对使用数码相机的初学者来讲, 开始可以通过相机的"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来学习手动曝光的技能. 使用一段时间会提高眼睛对光线的敏感性, 可以估计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要素参数的组合. 熟练以后,感到根据光线设定三要素参数, 比"实时显示拍摄功能"更加有趣.
赵老师说的很好,感同身受。我在早期实际使用中,发现一些教材教的各种测光模式,其实很不好用,因为比如说旅途中拍景色,我先用全局测光挺好,然后拍个人,有点逆光光比有点大,这时候就要调中央重点测光了,但是这等于我把构图固定了,人只能放中间,而且拍完了还得记得把曝光模式改回来,我觉得好麻烦,因此我就直接用全局测光加曝光补偿就行了,这种场景不就是容易拍出来人太暗吗?加点曝光补偿就行了嘛,而且全局测光非常稳定,所以这方法实践下来我觉得比书上教的选测光模式好用。还有一点就是,胶片时代还需要担心曝光错误,数码时代拍的不好,直接回看删了再调整拍一张就好了。很多人(包括我初学的时候)把自己调整曝光想的很难很复杂,因为对光线强度一开始完全没底,其实并没那么难,因为你一旦有个大致的概念以后(比如阳光16)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少了多加一点,多了减少一点就行。所以我多用了几次这样的方法以后,发现拍摄的时候的确会有直觉式的对光线的感受,再然后,我发现数码相机的M档,没啥劣势嘛,因为它随时会提示你相机的测光结果的(就视频里提到的,在曝光补偿显示条上),所以你完全可以进行参考,因此自己就也不会惧怕手动档了。虽然自己平时放在A档居多,但是经过这样的练习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自己不再惧怕去用眼睛测光,自己在面对光线的时候,会留意光线的强度,拍的多了,留意多了,不自觉就脑子里有了印象,而不像之前,会把测光完全当成一个黑盒交给相机去处理,自己就跳过这个步骤了。而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其实就像赵老师说的,是摄影的基础的基础,之后对画面的各种判断,都要基于这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