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lute Concerto No.2 in D Major, K.314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第二號D大調長笛協奏曲,編號314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фев 2025
  • 2019 《遊園驚夢》林天馨長笛畢業獨奏會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鋼琴合作:萬筱嵐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Flute Concerto No.2 in D Major, K.314 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第二號D大調長笛協奏曲,編號314
    沃夫根.阿瑪迪斯.莫札特1756年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被認為是18世紀末最偉大的音樂家,且有音樂神童之稱。
    莫札特與海頓、貝多芬並列為古典音樂時期的三大巨頭。自創鋼琴和交響曲格式,運用繁複的絃樂作曲技巧,呈現出甜美亮麗的音效,以及深刻的情感。
    《第二號D大調長笛協奏曲》寫給雙簧管及長笛兩種樂器所演奏,當時莫札特為了謀生激發靈感,而作出此首作品。作品當中充分的發揮出雙簧管及長笛的特性,表現出明亮且優雅的音色,更散發出一種典雅氣息。作品當中也表現出華麗及靈活的技巧,且樂曲的安排上,兼具抒情的旋律與技巧高超的華彩樂段,讓獨奏者可以充分展現演奏能力,表現出古典時期典雅、精緻、純淨等特質。
    莫札特創作此首協奏曲時,受到曼海姆樂派的影響,在樂曲中多次出現如火箭般上升的快速音群,雖然古典時期的管樂器不如當今靈巧,但當時曼海姆地區聚集了最頂尖的音樂家,因此像火箭般快速上升的音群在當時是一項跨時代的創舉。
    第一樂章:開朗的快板,D大調,4/4拍,奏鳴曲式
    第一主題由小提琴進入,歡快的16分音符帶動音樂的活力。接著是旋律柔美的第二主題,長笛以摸進的旋律不斷的發展推到最高點之後和小提琴一同結束,以應答的方式進入下個主題。接著,長笛演奏弦樂演奏過的動機和剛演奏過的16分音符,與樂團和小提琴呼應。之後接再現部,由小提琴演奏第一主題的再現,再由長笛演奏第二主題的再現。第一樂章的再現旋律比較有歌唱性,弦樂結束在了屬調,長笛再以非常肯定後半拍進入,長笛演奏的上升的音階和高音的長音,是用摸進的寫法。最後使用裝飾奏樂段和的樂隊齊奏完滿的結束。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G大調,3/4拍
    以弦樂莊重的氣勢開始,是很賦有歌唱性的一個慢板樂章。由長笛吹奏第一主題,之後是長笛和第一小提琴輪番演奏第二主題。第二主題在屬調上進行,中間有幾次離調,加強了不穩定感,最後回到主音上。當弦樂演奏旋律的時,長笛吹奏長音,使聽覺增加層次感,也能通過弦樂帶動氣氛。最後的裝飾奏樂段,銜接弦樂演奏莊嚴旋律結束。
    第三樂章:快板,D大調,2/4拍,迴旋曲式
    第三樂章是輕快的迴旋曲,富有戲劇性,時而詼諧,時而幽默。第一主題由長笛主奏,採用大量的琶音和音階,大量的運用16分音符,使節奏聽起來更加歡快。接著,樂隊重複長笛演奏過的旋律,逐漸加上新的樂句。不斷的重複演奏快速的16分音符,使音樂逐漸推向了高潮。最後接再現主題,與之前的主題大致上一樣,長笛和樂團通過頑皮的對話方式,再現第一主題。接著又再現了第二主題。長笛繼續演奏大量的16分音符,接裝飾奏之後結束。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