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介紹頻譜圖那邊感覺怪怪的,頻譜圖原理是把離散的時間訊號切N段的Frame來做FFT,12:00分比較圖顏色一亮一暗,原因可能是解碼的演算法導致平均power不一樣,而兩個音檔沒做波形正規化,不一定是MQA比較爛。要作嚴謹實驗要拿Matlab去做 1.正規化 2.分析整首歌的Min/Max/mean 3.做FFT 4.計算兩邊頻譜error(差值),才能確定是真的解碼不一樣,不是信號處理實驗錯誤。
陳寗好棒,這樣講解更客觀也很清楚,希望多用這種方式拍片
超讚的這集!直接把訊號接入Nagra 7這個做法真是出乎意料的簡單但可以排除麥和音響系統所帶來的其他影響!1:55 陳寗這次也是直言了呢!👍這是讓人心情複雜的一個主題。對支持的、或者因為任何理由相信過MQA的人來說,這樣的說法一定是非常刺耳的。只是如果聽的出差異,在實質上也存在著差異,那就表示MQA其實有說謊(因為他們說可以完全還原)。會讓我想到化學調味料……我一直無法理解最開始的那些化學家為什麼會認為那玩意和真實食物的味道一樣。在實際開始比較之後……嗯,在進入講解之前,因為怕先入為主,我直接覺重聽了好幾次比較,然後發現雖然很不明顯,但是以我的小破喇叭也聽的出一點差異。反而是有說的那些特定的點在我的喇叭上相對更不明顯和難以識別。(但多聽幾次大多還是有感覺的)畫面上的頻譜,說真的看到眼睛快花了……真的差異不那麼明顯。也許可以研究一下更先進的截圖方式?如果這樣的方式存在的話……最明顯的差別應該是在空洞的位置。另外在部份線條上,MQA的看起來比較糊(不集中)一點。說起來,從以前第一次去陳寗的音響展之後,就一直很好奇的是「從CD轉檔後由串流播出來在頻譜上的差異」。因為理論上是同樣是數位檔案,但是很神奇的聽起來就是可以不一樣……這算是我深感迷惑而且一直無法理解的問題。這是我最想敲碗的比較~「由同一張CD所直接播和轉串流後播以及燒到DVD後播」這三個可能是我個人當前最感興趣的比較了。
陳寗你好棒👍🏻!真的聽得出來!感謝寗哥的Niagara 7😊
你這是尼加拉瀑布七號嗎
哈哈!蘋果手機自然拼出就想應該是…..打錯字了😅!應該是Nagra 7!
聽出沒分別的不作聲,是怕被說是木耳說是聽出明顯分別的,葫蘆裡賣什麼藥就不知道了
這支影片兩種比較聲音無法清楚聽到差別,如果聲音比較差別真的大,就算經過yt壓縮,就算用手機聽,一樣能夠聽得出來
這麽認真且具體的評測,很慶幸自己有花時間看完,謝謝陳寗。
MQA最搞笑的是你只要在上架音樂的時候勾選MQA Master, 然後貼一點錢那個Master的圖案就會亮起來. 可是一堆人還是會把那個Master圖標當作品質保證🤣
這種比較方式實在太棒了,謝謝陳寗團隊的用心。
還好我聽不太出差異,未來可以省錢囉
那些甚麼頻譜圖層次之低更是讓人吃驚,活像小一學生的圖畫功課
@晴天 其實看頻譜分析訊號算不錯的科學手法,方向是對的,但他的分析沒有證據(兩張照片看不到差別,還用投影+錄影 更看不清楚),實驗也做的比較粗糙,導致難相信他的論點與闡述,不過還是希望@陳甯 加油啦,蠻喜歡看你願意分享技術細節的
@@foryt8980 您的誠實中肯讓人敬佩!👍👍👍不像某些人滿口謊言,自欺欺人
2023版《國王的新衣》刷新世紀笑料新高度
連我這入門破破的小系統都聽得出MQA的聲音比較乾瘦,差異真的很明顯
音樂放出來,大家耳朵就知道其不同之處了。我自己聽的經驗,實體cd會比線上音樂來的 - 厚(目前我的心得就這樣,至於厚的細節說明,我說不出來)~~~謝謝陳寗把聲音放出來,這樣做法客觀、有效。
其實經在手機聽音質是很難得出分別,但在頻譜就明確顯示了細微不足之處,陳甯好嘢~👍(還有:在我這手機就顯示不了甯字正確寫法了)😔
可以當邪教教主了😂也已經有信徒在跪地膜拜了😂
非常精彩的一期,从定性到定量,有说服力。
這種頻譜圖看法解說感覺是很兒戲,感覺有被愚弄任何資深燒友都不會用一小段的這種歌來做音響比較的測試吧?差別微乎其微的結果實在沒有意義為何不找一段容易顯示比較差別的音樂做測試比較?
其實他放的這兩段音樂就能聽出差別了都是高音質的檔案,有損無損的差別也就這樣真的差那麼多的話MQA這幾年也不可能那麼多人推崇
為何不找一段容易顯示比較差別的音樂?這差別已經夠大了吧...
活在謊言和妄想之中的確實可悲
作大作得認真夠大
燒友不追求這一點差別的話就不叫燒友了
真正的關鍵在於盲測時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辨識率能聽出差異? 冷凍帝王蟹當然沒有活的好吃,但是高檔自助餐提供的冷凍帝王蟹腳吃到飽跟活帝王蟹腳一根給我選,我還是秒選冷凍帝王蟹吃到飽,品質夠用,量大管飽也是有損壓縮串流平台的競爭力之一啊!如果這例子不夠好,想想藍光光碟跟Netflix也是一樣的道理,藍光光碟當然還是優於Netflix,但是Netflix真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所以說分辨不出來是幸福的,就不用花更多錢去追求高音質~呵呵
@@JaysanSharon 這個不一定,我就算木眼看不出藍光光碟與Netflix的分別,但是65吋電視跟98吋電視我還是分辨的出來的。再怎麼木耳,小書架跟大落地的分別還是一耳朵可辨的。
一堆人聽音樂的設備根本沒有鑑別度卻在那裡追求檔案格式 真得沒意義...
@@肥貓フェイちゃん 您說出重點來👍👍這大堆人不單設備沒有鑒別度,對音響和聲音的認知也極其貧乏,用這樣幾秒鐘的無音色無樂器無音樂性的電聲噪音做聲音比較測試都認為無問題,兩種聲音沒有差別卻說成差別很大,真悲哀
終於盼到陳寗做音樂比較視頻,雖然比不上現場聽來的好,但也是一個沒有辦法下的好方法。以前很喜歡香港feversound 評測音響的影片,有一次還比較了B&W 805D3 和 805 D3 Prestige,用好的耳機🎧真的聽的出分別。希望陳寗多做這方面的影片,再讓我們感受一下平時所的下潛度,音場等名詞的感覺。
很有參考性的數據對比,還有錄音比較👍
我覺得如果線材或是調音配件能用收音分析使用前後的頻譜差異,可能更有意思
陳寗你好棒👍👍👍! 這場景好熟悉😂
這樣的音質比較方式真的很讚!我個人是中高頻聽不太出來差別,低頻的下潛深度與力道就有明顯落差~買 Hi Res 音樂除了 Mora 還有哪些推薦的網站嗎?
厲害了我的天可以只看頻譜線條清不清晰就知道解析,要確定欸 頻寬、頻譜跟解析的關聯性可以這樣解釋我也是佩服,頻譜圖沒經過頻率分析也沒找削波可以直接這樣比,這樣就看出來解析!!真的不用認真做功課就出片講解偽科學誤導?
突破盲點!陳甯完全真的是騙外行人的
@@zerohsieh 嗯反正我點到為止 這個產業已經很畸形了,前幾天還看到某日本知名品牌的機器,拆機後類比電路連穩壓都沒做還各種飛線,設計相當亂來,買的人換了周邊就說聲音改變,這種敏感究竟是本身因為連穩壓都不做導致⋯⋯還是怎樣我不知道 嗯反正嘛30萬還是有人要當上好美盤
@@zerohsieh 選一小段無甚音響性的聲音做比較,分別很不明顯,比對困難;那頻譜圖真的是這樣看的嗎?誰知道?
@@zerohsieh 沒辦法,因為大多數是對音響一竅不通的在看,每次一大堆外行跳出來胡亂叫好讚好
@@zerohsieh 德律風根胆竟然也可以說成是非常甜非常圓潤解析力不太好,依然有一大堆一竅不通的跳出來讚好,無語
單單以幾段幾秒如此拙劣不堪的低質聲音就評斷兩款制式的優劣成敗?駭人聽聞!現在玩昂貴高級音響的都是聽這種低質聲響的嗎?後面圖像更攪笑,這都叫做頻譜分析?
我覺得差最多的是第一段人聲比較時的背景配樂。MQA 的鈴/鐘聲(?) 聽起來沙沙的還會破音的感覺。我用 AirPods pro 1gen 聽的,其他的聽的出些微差異但是不是太明顯。
陳寗大師👍
超級認真 值得鼓勵!
用數據輔助說明聽感差異,優質示範影片👍讚讚
期待加州旅館pk ,這首我比較熟悉,容易比較細節👍🏽
17:50讲黑点点,很明显右边的时间轴拉伸放大过了,所以看上去模糊,圆点都变成椭圆了😂
我听不到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很高兴我不必如此困難的来分别很小的差异,而是享受音乐本身。很謝謝循专家的发现Flac与MQA的不同
我用Beats Studio Buds聆聽可以聽得出差異,而且用這一款聽KKBOX Hi-Res音樂也能聽得它的質感
陳寗你好棒👍👍👍!
當頻譜圖直接出現時我突然懷疑自己是木眼,但看投影片反而看得出來
哈哈~我一直對自己的眼很有自信這次也看了好久呢XD我後來發現看「空洞」的地方,有些空洞處會特別的明顯。
用手機聽根本聽不出差異,經常在其他好多頻道看聲音比較影片,人家片中的差異在手機聽都很易聽到很明顯,如果差異是如此微細,聽那一個都沒所謂吧
手機耳機的分辨度不夠,所以要聽的出差異,設備也要夠水準,還有人耳本身也要聽的出來才有用囉~
這叫做本末倒置影片選材不適合,沒能適當明顯地將兩種制式的聲音差異展現人前,這是選材有問題,不去質疑影片選材有問題,反過來質疑聽者的聽力和重播器材?RUclips 影片本來就是給人在普通手機電腦耳機上看與聽,不是預設要在高端音響器材上聆聽,影片聲音比較的差異要在非常高端音響器材聽才可以聽出微微分別的話,這個比較便是沒有意義,不適合在RUclips 播放很多人都以金耳朵自居,自以為聽力比其他人高,自以為高高在上,其實凡人一個,幼稚膚淺而已,到耳鼻喉科做個聽力測試便一清二楚了,那有甚麼超乎常人超級聽力金耳朵?好笑😂😂😂
說真的,想在YT上面聽音樂做音質比較也蠻⋯⋯
@@陳慶-b7n 在很多很多其他yt頻道聽過很多很多聲音比較測試,都能夠分辨到聲音差別,並不如這影片的測試聽來根本沒有分別卻一堆人強說聽到差別很大
科學講解 更多這種影片拜託
認真地覺得蠻有差,而且剪片的時候會壓縮一次,上傳到YT又會壓縮一次,都還能有這樣的差別,如果是現場比對那差距肯定更明顯
用什麼高階設備播放再錄音 上傳youtube都要壓縮
麥克風外錄,也有很多很好的方案,如果內錄的話,就電腦聲卡就可以採集了
那麽多人幻想聽得出分別,都是要展示自己耳力如何超乎常人吧
扮金耳朵的一群最愛胡扯別人是木耳,抬得自己高高在上來貶損別人,這種自說自話滿足自己的幼稚行為實在是天下第一笑料
耳朵是否比較好,有沒有金耳朵,到耳鼻喉科做個聽力測試便知道事實真相了
一堆人聽音樂的設備沒有鑑別能力,人本身也沒有鑑別能力,對音響和音樂的認知也極其貧乏,卻爭先恐後的說三道四對這種無音色無樂器聲無音樂性的區區幾秒鐘電聲噪音用作聲音比較的測試竟然都能夠接受,而且明明是沒有差別或差別微薄得可笑的測試結果,卻竟然強說成差別很大,真的好悲哀
我想我是其中一個因為幾年前陳寗brother分析 Apple Music,Tidal和CD的影片而訂閱Tidal的。印象中片中有提到倆串流平台中Tidal的低音比Apple music有比較多的細節,但是我訂閱後,卻覺得Apple的中低音比較量多,也比較適合聽流行曲。所以之後才訂閱Apple Music。雖然也聽到Tidal的大多是Mqa都是比較空虛乾澀,可是也有一些例外,如一些Source比較好的Mqa聽感的確比一些Apple Lossless好一點。所以我目前還是兩個平台都保留,想聽什麼歌就轉那個平台。至於Yt Music和Sportify就算了,哈哈哈。看到陳寗Brother現在在打落水狗,心裡還真的有點覺得原來當年“上車”了.
Apppe music就是無損的Spotify 基本不會找不到歌
Apppe music 無損就很好了又便宜, 一堆人沒用過還在那邊嫌
Apple也是他自己的有損壓縮吧?
FLAC跟MQA播放時的大小聲根本不一樣 難怪差異很明顯 但那是音量造成的差異感
用airpods pro2就聽得出來mqa女聲變得像舊版仙女座聲音,但是背景音樂都鬆鬆散散的非常空洞
哇, 期待加州旅館!!~~
給讚
老實說,我覺得應該先不要告訴大家哪個是FLAC哪個是MQA,讓大家去猜,這樣應該很多人會傻眼才對…
我的 behringer K8 主動喇叭 都聽出來了 MQA 哈哈
我想說先躺在床上用airpods3聽聽看,聽不出來爬起來開音箱,結果完全不用欸,超級無敵明顯!
😀可以接上不同的喇叭線、訊號線、電源線,用Nagra 7錄起來比較看看嗎?
敲碗無壓縮無損跟無損壓縮的區別
陳寗真的好棒👍👍👍
馬騮精大話西遊一群猴子猴孫高聲唱和
為了追求更好的音色, 身家肯定有損荷包肯定壓縮😢
用5秒沒音響要素音樂性不強的合成電子噪音做音響比較?真正發燒友不會這樣做
有圖表的評測,怎麼也好過只是吹噓的感覺性言語的玄學!
@@kkhc1068 贊同,您說得沒錯,但前題是要有明晰準確的圖表畢加索式的含混圖表是全無意義,比感覺性言語更玄學
@@kkhc1068 測試用的又是沒有音樂性的所謂音樂,跟本聽不出分別,卻有一群人走出來指控你耳朵不行,(在我的系統上隨便加減甚麼小配件或雜物我都可以聽出聲音前後分別)這才是玄學
我也是音乐爱好者看到你的影片提出两点疑问:1 就靠一台设备和一首歌曲来否定MQA是不是有失公平?2 au的频谱图展示部分,au支持MQA的完全展开吗?看到的频谱是完全展开后的吗?感谢
真的有差,人聲聽不出來我還懷疑是RUclips聲音被壓縮股的關係,但低頻那邊真的顆粒感比較清楚
RUclips的ENCODE係不能作聲 傳真
認真說用便宜喇叭的我聽不出來差異認真聽了三~四次真的聽不出來這樣我應該是省錢的耳朵...
你是誠實的人,品格高尚的人👍👍👍音響好不好聲,不在錢多不多,在於會不會玩,平價器材懂得玩,好聲到不能相信
合适自己的听感才是最好的
說的好
串流和自存檔案哪可比較?
這…感覺上傳YT後,音質似乎又被壓縮了?聽起來是MQA的響度略差,比較不嘹亮這樣
MQA 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呀”,暗沉,FLAC比較亮。背景音樂”登,登,登”也有分別
我終於入手第一台MQA設備以後它倒了
有时间可以讲一下sony的 360Ra格式吗?为什么我听sony串流的360RA格式的音乐低音下沉这么好?
如果是MQA跟一般CD比呢?就是Tidal 上HIFI跟MASTER比
用喇叭不用太認真聽都感覺得出來,這樣這MQA格式還可以活這麼久也是很神奇
陳寗你好
台灣朋友都是用高價高端器材聽這些低級電子聲的嗎?都用這些沒有燒友會聽的低級電子聲試音的嗎?
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宇多田光的歌是低級電子聲的...
認識的所有音響迷都不會聽這種歌,幾十年來各大音響雜誌從未見過有人用這些歌試音
聽這種低質電聲就不用浪費金錢買音響
@@輕談淺唱 對的,CD聖經HiFi天書從沒有人推介宇多田光的歌,我從沒有見過音響朋友聽
聽這種低級電子聲是浪費人生,用來測試比較更是膚淺荒謬
我認同也有可能是 Tidal 這個平台造成影嚮, 所以我認為可以找同一首歌有出 flac & mqa 格式的檔案來比會更好 (HDtracks 上之前有不少, 現在不確定), 消除串流平台這個變數, 單獨比格式另外, 也想敲碗 flac vs wav 😂, 畢竟也是個網路上很戰的議題
除了flac vs wav,還想看 CD 轉 wav後 和 CD 轉 flac後對比。
@@kampuiwong1511 卡
我是在外面用藍牙耳機聽的(finale3000 大概4000塊左右而已),我聽的差異真的很小,小到我懷疑是我聽錯還是真的差異,是設備沒辦法表現出來還是我真的聽不出來
不用懷疑,你是誠實的人👍👍沒差別或差別太微小便聽不出差別來,正常不過那些把沒差別或差別太微小強說成差別很大很明顯的才是不正常
小弟我用HD600加gustard H10 扩大机来听。。。。。MQA音乐背景音场有点紧,FLAC背景就好阔多了。。。。。不知道小弟说得对吗
好利害
我用漫步者入門耳機聽人聲很像但鼓聲有聽出來很像是有一顆鼓皮螺絲被屁孩亂扭而壓力不平均的怠覺
說真的連音色都有點不同了, 殘響差異就更大了
拿Mora買的無損檔案跟Tidal MQA 串流+有損的來比較誰會贏?? 這要比什麼
可以比较一下DSD64 vs 96k/24bit 吗?
AIFF vs ALAC 比較又如何?
其實我認為flac作為無損壓縮如果有任何檔案聽起來跟他不一樣那就是不ok啊不用去爭好不好聽更何況MQA是有損😮
E30+R1855DB 音樂一出來就聽到差異了
❤❤❤
期待加州旅馆的对比。
听前奏差异更明显,觉得MQA声音不够bouncy,没有空间感很强的样子
MQA非常明顯的高頻缺失, 錯過音頻中的微小變化, 您的設備分辨率越高,它就越明顯
對 真的
最棒係Apple Music
MQA的码率?
聽不出差別😅😅😅
可以當碩士論文了
自己聽flac 覺得平平乾乾的可能不適合白開水😢
Mqa bad
咁都叫做音響比較測試?笑到轆地🤣😂🤣😂🤣小孩圖畫式頻譜圖仲好笑🤣😂🤣😂🤣
MQA 聲音在顫抖
為什麼沒聽你講過WAV
MQA就是雞肋,你們能聽懂嗎?就是毫無用處的一種解碼方式,所有XMOS都支持MQA,但一般你聽不出區別,它這買點就是將數字音頻格式還原CD音質,解釋了折疊又折疊的邏輯,但是我CD機也不會接到DAC上,肯定是直接接入功放,DSD不需要還原,那數碼密度,遠遠高於CD,WAV還不還原根本沒區別,聽不出來,FLAC跟這編碼沒半毛錢關係。所以MQA就是雞肋
哈哈 一直心理暗示
甯哥MQA听起来好像有东西不见了
慘了!我聽得出來…
MQA 低估了5G的威力😂
3G速度也足夠有餘
FLAC good
介紹頻譜圖那邊感覺怪怪的,頻譜圖原理是把離散的時間訊號切N段的Frame來做FFT,12:00分比較圖顏色一亮一暗,原因可能是解碼的演算法導致平均power不一樣,而兩個音檔沒做波形正規化,不一定是MQA比較爛。要作嚴謹實驗要拿Matlab去做 1.正規化 2.分析整首歌的Min/Max/mean 3.做FFT 4.計算兩邊頻譜error(差值),才能確定是真的解碼不一樣,不是信號處理實驗錯誤。
陳寗好棒,這樣講解更客觀也很清楚,希望多用這種方式拍片
超讚的這集!直接把訊號接入Nagra 7這個做法真是出乎意料的簡單但可以排除麥和音響系統所帶來的其他影響!
1:55 陳寗這次也是直言了呢!👍
這是讓人心情複雜的一個主題。
對支持的、或者因為任何理由相信過MQA的人來說,這樣的說法一定是非常刺耳的。
只是如果聽的出差異,在實質上也存在著差異,那就表示MQA其實有說謊(因為他們說可以完全還原)。
會讓我想到化學調味料……
我一直無法理解最開始的那些化學家為什麼會認為那玩意和真實食物的味道一樣。
在實際開始比較之後……
嗯,在進入講解之前,因為怕先入為主,我直接覺重聽了好幾次比較,然後發現雖然很不明顯,但是以我的小破喇叭也聽的出一點差異。
反而是有說的那些特定的點在我的喇叭上相對更不明顯和難以識別。(但多聽幾次大多還是有感覺的)
畫面上的頻譜,說真的看到眼睛快花了……
真的差異不那麼明顯。
也許可以研究一下更先進的截圖方式?如果這樣的方式存在的話……
最明顯的差別應該是在空洞的位置。
另外在部份線條上,MQA的看起來比較糊(不集中)一點。
說起來,從以前第一次去陳寗的音響展之後,就一直很好奇的是「從CD轉檔後由串流播出來在頻譜上的差異」。
因為理論上是同樣是數位檔案,但是很神奇的聽起來就是可以不一樣……
這算是我深感迷惑而且一直無法理解的問題。
這是我最想敲碗的比較~
「由同一張CD所直接播和轉串流後播以及燒到DVD後播」這三個可能是我個人當前最感興趣的比較了。
陳寗你好棒👍🏻!真的聽得出來!感謝寗哥的Niagara 7😊
你這是尼加拉瀑布七號嗎
哈哈!蘋果手機自然拼出就想應該是…..打錯字了😅!應該是Nagra 7!
聽出沒分別的不作聲,是怕被說是木耳
說是聽出明顯分別的,葫蘆裡賣什麼藥就不知道了
這支影片兩種比較聲音無法清楚聽到差別,如果聲音比較差別真的大,就算經過yt壓縮,就算用手機聽,一樣能夠聽得出來
這麽認真且具體的評測,很慶幸自己有花時間看完,謝謝陳寗。
MQA最搞笑的是你只要在上架音樂的時候勾選MQA Master, 然後貼一點錢那個Master的圖案就會亮起來. 可是一堆人還是會把那個Master圖標當作品質保證🤣
這種比較方式實在太棒了,謝謝陳寗團隊的用心。
還好我聽不太出差異,未來可以省錢囉
那些甚麼頻譜圖層次之低更是讓人吃驚,活像小一學生的圖畫功課
@晴天 其實看頻譜分析訊號算不錯的科學手法,方向是對的,但他的分析沒有證據(兩張照片看不到差別,還用投影+錄影 更看不清楚),實驗也做的比較粗糙,導致難相信他的論點與闡述,不過還是希望@陳甯 加油啦,蠻喜歡看你願意分享技術細節的
@@foryt8980
您的誠實中肯讓人敬佩!👍👍👍
不像某些人滿口謊言,自欺欺人
2023版《國王的新衣》刷新世紀笑料新高度
連我這入門破破的小系統都聽得出MQA的聲音比較乾瘦,差異真的很明顯
音樂放出來,大家耳朵就知道其不同之處了。我自己聽的經驗,實體cd會比線上音樂來的 - 厚(目前我的心得就這樣,至於厚的細節說明,我說不出來)~~~謝謝陳寗把聲音放出來,這樣做法客觀、有效。
其實經在手機聽音質是很難得出分別,但在頻譜就明確顯示了細微不足之處,陳甯好嘢~👍(還有:在我這手機就顯示不了甯字正確寫法了)😔
可以當邪教教主了😂也已經有信徒在跪地膜拜了😂
非常精彩的一期,从定性到定量,有说服力。
這種頻譜圖看法解說感覺是很兒戲,感覺有被愚弄
任何資深燒友都不會用一小段的這種歌來做音響比較的測試吧?
差別微乎其微的結果實在沒有意義
為何不找一段容易顯示比較差別的音樂做測試比較?
其實他放的這兩段音樂就能聽出差別了
都是高音質的檔案,有損無損的差別也就這樣
真的差那麼多的話MQA這幾年也不可能那麼多人推崇
為何不找一段容易顯示比較差別的音樂?這差別已經夠大了吧...
活在謊言和妄想之中的確實可悲
作大作得認真夠大
燒友不追求這一點差別的話就不叫燒友了
真正的關鍵在於盲測時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辨識率能聽出差異? 冷凍帝王蟹當然沒有活的好吃,但是高檔自助餐提供的冷凍帝王蟹腳吃到飽跟活帝王蟹腳一根給我選,我還是秒選冷凍帝王蟹吃到飽,品質夠用,量大管飽也是有損壓縮串流平台的競爭力之一啊!
如果這例子不夠好,想想藍光光碟跟Netflix也是一樣的道理,藍光光碟當然還是優於Netflix,但是Netflix真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所以說分辨不出來是幸福的,就不用花更多錢去追求高音質~呵呵
@@JaysanSharon 這個不一定,我就算木眼看不出藍光光碟與Netflix的分別,但是65吋電視跟98吋電視我還是分辨的出來的。再怎麼木耳,小書架跟大落地的分別還是一耳朵可辨的。
一堆人聽音樂的設備根本沒有鑑別度卻在那裡追求檔案格式 真得沒意義...
@@肥貓フェイちゃん 您說出重點來👍👍
這大堆人不單設備沒有鑒別度,對音響和聲音的認知也極其貧乏,用這樣幾秒鐘的無音色無樂器無音樂性的電聲噪音做聲音比較測試都認為無問題,兩種聲音沒有差別卻說成差別很大,真悲哀
終於盼到陳寗做音樂比較視頻,雖然比不上現場聽來的好,但也是一個沒有辦法下的好方法。
以前很喜歡香港feversound 評測音響的影片,有一次還比較了B&W 805D3 和 805 D3 Prestige,用好的耳機🎧真的聽的出分別。
希望陳寗多做這方面的影片,再讓我們感受一下平時所的下潛度,音場等名詞的感覺。
很有參考性的數據對比,還有錄音比較👍
我覺得如果線材或是調音配件能用收音分析使用前後的頻譜差異,可能更有意思
陳寗你好棒👍👍👍! 這場景好熟悉😂
這樣的音質比較方式真的很讚!我個人是中高頻聽不太出來差別,低頻的下潛深度與力道就有明顯落差~
買 Hi Res 音樂除了 Mora 還有哪些推薦的網站嗎?
厲害了我的天可以只看頻譜線條清不清晰就知道解析,要確定欸 頻寬、頻譜跟解析的關聯性可以這樣解釋我也是佩服,頻譜圖沒經過頻率分析也沒找削波可以直接這樣比,這樣就看出來解析!!真的不用認真做功課就出片講解偽科學誤導?
突破盲點!陳甯完全真的是騙外行人的
@@zerohsieh 嗯反正我點到為止 這個產業已經很畸形了,前幾天還看到某日本知名品牌的機器,拆機後類比電路連穩壓都沒做還各種飛線,設計相當亂來,買的人換了周邊就說聲音改變,這種敏感究竟是本身因為連穩壓都不做導致⋯⋯還是怎樣我不知道 嗯反正嘛30萬還是有人要當上好美盤
@@zerohsieh
選一小段無甚音響性的聲音做比較,分別很不明顯,比對困難;那頻譜圖真的是這樣看的嗎?誰知道?
@@zerohsieh 沒辦法,因為大多數是對音響一竅不通的在看,每次一大堆外行跳出來胡亂叫好讚好
@@zerohsieh
德律風根胆竟然也可以說成是非常甜非常圓潤解析力不太好,依然有一大堆一竅不通的跳出來讚好,無語
單單以幾段幾秒如此拙劣不堪的低質聲音就評斷兩款制式的優劣成敗?駭人聽聞!
現在玩昂貴高級音響的都是聽這種低質聲響的嗎?
後面圖像更攪笑,這都叫做頻譜分析?
我覺得差最多的是第一段人聲比較時的背景配樂。MQA 的鈴/鐘聲(?) 聽起來沙沙的還會破音的感覺。我用 AirPods pro 1gen 聽的,其他的聽的出些微差異但是不是太明顯。
陳寗大師👍
超級認真 值得鼓勵!
用數據輔助說明聽感差異,優質示範影片👍讚讚
期待加州旅館pk ,這首我比較熟悉,容易比較細節👍🏽
17:50讲黑点点,很明显右边的时间轴拉伸放大过了,所以看上去模糊,圆点都变成椭圆了😂
我听不到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很高兴我不必如此困難的来分别很小的差异,而是享受音乐本身。很謝謝循专家的发现Flac与MQA的不同
我用Beats Studio Buds聆聽可以聽得出差異,而且用這一款聽KKBOX Hi-Res音樂也能聽得它的質感
陳寗你好棒👍👍👍!
當頻譜圖直接出現時我突然懷疑自己是木眼,但看投影片反而看得出來
哈哈~
我一直對自己的眼很有自信這次也看了好久呢XD
我後來發現看「空洞」的地方,有些空洞處會特別的明顯。
用手機聽根本聽不出差異,經常在其他好多頻道看聲音比較影片,人家片中的差異在手機聽都很易聽到很明顯,如果差異是如此微細,聽那一個都沒所謂吧
手機耳機的分辨度不夠,所以要聽的出差異,設備也要夠水準,還有人耳本身也要聽的出來才有用囉~
這叫做本末倒置
影片選材不適合,沒能適當明顯地將兩種制式的聲音差異展現人前,這是選材有問題,不去質疑影片選材有問題,反過來質疑聽者的聽力和重播器材?
RUclips 影片本來就是給人在普通手機電腦耳機上看與聽,不是預設要在高端音響器材上聆聽,影片聲音比較的差異要在非常高端音響器材聽才可以聽出微微分別的話,這個比較便是沒有意義,不適合在RUclips 播放
很多人都以金耳朵自居,自以為聽力比其他人高,自以為高高在上,其實凡人一個,幼稚膚淺而已,到耳鼻喉科做個聽力測試便一清二楚了,那有甚麼超乎常人超級聽力金耳朵?好笑😂😂😂
說真的,想在YT上面聽音樂做音質比較也蠻⋯⋯
@@陳慶-b7n 在很多很多其他yt頻道聽過很多很多聲音比較測試,都能夠分辨到聲音差別,
並不如這影片的測試聽來根本沒有分別
卻一堆人強說聽到差別很大
科學講解 更多這種影片拜託
認真地覺得蠻有差,而且剪片的時候會壓縮一次,上傳到YT又會壓縮一次,都還能有這樣的差別,如果是現場比對那差距肯定更明顯
用什麼高階設備播放再錄音 上傳youtube都要壓縮
麥克風外錄,也有很多很好的方案,如果內錄的話,就電腦聲卡就可以採集了
那麽多人幻想聽得出分別,都是要展示自己耳力如何超乎常人吧
扮金耳朵的一群最愛胡扯別人是木耳,抬得自己高高在上來貶損別人,這種自說自話滿足自己的幼稚行為實在是天下第一笑料
耳朵是否比較好,有沒有金耳朵,到耳鼻喉科做個聽力測試便知道事實真相了
一堆人聽音樂的設備沒有鑑別能力,人本身也沒有鑑別能力,對音響和音樂的認知也極其貧乏,卻爭先恐後的說三道四
對這種無音色無樂器聲無音樂性的區區幾秒鐘電聲噪音用作聲音比較的測試竟然都能夠接受,而且明明是沒有差別或差別微薄得可笑的測試結果,卻竟然強說成差別很大,真的好悲哀
我想我是其中一個因為幾年前陳寗brother分析 Apple Music,Tidal和CD的影片而訂閱Tidal的。印象中片中有提到倆串流平台中Tidal的低音比Apple music有比較多的細節,但是我訂閱後,卻覺得Apple的中低音比較量多,也比較適合聽流行曲。所以之後才訂閱Apple Music。
雖然也聽到Tidal的大多是Mqa都是比較空虛乾澀,可是也有一些例外,如一些Source比較好的Mqa聽感的確比一些Apple Lossless好一點。
所以我目前還是兩個平台都保留,想聽什麼歌就轉那個平台。至於Yt Music和Sportify就算了,哈哈哈。看到陳寗Brother現在在打落水狗,心裡還真的有點覺得原來當年“上車”了.
Apppe music就是無損的Spotify 基本不會找不到歌
Apppe music 無損就很好了又便宜, 一堆人沒用過還在那邊嫌
Apple也是他自己的有損壓縮吧?
FLAC跟MQA播放時的大小聲根本不一樣 難怪差異很明顯 但那是音量造成的差異感
用airpods pro2就聽得出來
mqa女聲變得像舊版仙女座聲音,但是背景音樂都鬆鬆散散的非常空洞
哇, 期待加州旅館!!~~
給讚
老實說,我覺得應該先不要告訴大家哪個是FLAC哪個是MQA,讓大家去猜,這樣應該很多人會傻眼才對…
我的 behringer K8 主動喇叭 都聽出來了 MQA 哈哈
我想說先躺在床上用airpods3聽聽看,聽不出來爬起來開音箱,結果完全不用欸,超級無敵明顯!
😀可以接上不同的喇叭線、訊號線、電源線,用Nagra 7錄起來比較看看嗎?
敲碗無壓縮無損跟無損壓縮的區別
陳寗真的好棒👍👍👍
馬騮精大話西遊一群猴子猴孫高聲唱和
為了追求更好的音色, 身家肯定有損荷包肯定壓縮😢
用5秒沒音響要素音樂性不強的合成電子噪音做音響比較?真正發燒友不會這樣做
有圖表的評測,怎麼也好過只是吹噓的感覺性言語的玄學!
@@kkhc1068
贊同,您說得沒錯,但前題是要有明晰準確的圖表
畢加索式的含混圖表是全無意義,比感覺性言語更玄學
@@kkhc1068
測試用的又是沒有音樂性的所謂音樂,跟本聽不出分別,卻有一群人走出來指控你耳朵不行,(在我的系統上隨便加減甚麼小配件或雜物我都可以聽出聲音前後分別)這才是玄學
我也是音乐爱好者看到你的影片提出两点疑问:1 就靠一台设备和一首歌曲来否定MQA是不是有失公平?2 au的频谱图展示部分,au支持MQA的完全展开吗?看到的频谱是完全展开后的吗?感谢
真的有差,人聲聽不出來我還懷疑是RUclips聲音被壓縮股的關係,但低頻那邊真的顆粒感比較清楚
RUclips的ENCODE係不能作聲 傳真
認真說
用便宜喇叭的我聽不出來差異
認真聽了三~四次真的聽不出來
這樣我應該是省錢的耳朵...
你是誠實的人,
品格高尚的人👍👍👍
音響好不好聲,不在錢多不多,
在於會不會玩,平價器材懂得玩,好聲到不能相信
合适自己的听感才是最好的
說的好
串流和自存檔案哪可比較?
這…感覺上傳YT後,音質似乎又被壓縮了?
聽起來是MQA的響度略差,比較不嘹亮這樣
MQA 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呀”,暗沉,FLAC比較亮。背景音樂”登,登,登”也有分別
我終於入手第一台MQA設備以後
它倒了
有时间可以讲一下sony的 360Ra格式吗?为什么我听sony串流的360RA格式的音乐低音下沉这么好?
如果是MQA跟一般CD比呢?就是Tidal 上HIFI跟MASTER比
用喇叭不用太認真聽都感覺得出來,這樣這MQA格式還可以活這麼久也是很神奇
陳寗你好
台灣朋友都是用高價高端器材聽這些低級電子聲的嗎?都用這些沒有燒友會聽的低級電子聲試音的嗎?
第一次聽到有人說宇多田光的歌是低級電子聲的...
認識的所有音響迷都不會聽這種歌,幾十年來各大音響雜誌從未見過有人用這些歌試音
聽這種低質電聲就不用浪費金錢買音響
@@輕談淺唱 對的,CD聖經HiFi天書從沒有人推介宇多田光的歌,我從沒有見過音響朋友聽
聽這種低級電子聲是浪費人生,用來測試比較更是膚淺荒謬
我認同也有可能是 Tidal 這個平台造成影嚮, 所以我認為可以找同一首歌有出 flac & mqa 格式的檔案來比會更好 (HDtracks 上之前有不少, 現在不確定), 消除串流平台這個變數, 單獨比格式
另外, 也想敲碗 flac vs wav 😂, 畢竟也是個網路上很戰的議題
除了flac vs wav,還想看 CD 轉 wav後 和 CD 轉 flac後對比。
@@kampuiwong1511 卡
我是在外面用藍牙耳機聽的(finale3000 大概4000塊左右而已),我聽的差異真的很小,小到我懷疑是我聽錯還是真的差異,是設備沒辦法表現出來還是我真的聽不出來
不用懷疑,你是誠實的人👍👍
沒差別或差別太微小便聽不出差別來,正常不過
那些把沒差別或差別太微小強說成差別很大很明顯的才是不正常
小弟我用HD600加gustard H10 扩大机来听。。。。。MQA音乐背景音场有点紧,FLAC背景就好阔多了。。。。。不知道小弟说得对吗
好利害
我用漫步者入門耳機聽人聲很像
但鼓聲有聽出來很像是有一顆鼓皮螺絲被屁孩亂扭而壓力不平均的怠覺
說真的連音色都有點不同了, 殘響差異就更大了
拿Mora買的無損檔案跟Tidal MQA 串流+有損的來比較誰會贏?? 這要比什麼
可以比较一下DSD64 vs 96k/24bit 吗?
AIFF vs ALAC 比較又如何?
其實我認為flac作為無損壓縮如果有任何檔案聽起來跟他不一樣那就是不ok啊不用去爭好不好聽更何況MQA是有損😮
E30+R1855DB 音樂一出來就聽到差異了
❤❤❤
期待加州旅馆的对比。
听前奏差异更明显,觉得MQA声音不够bouncy,没有空间感很强的样子
MQA非常明顯的高頻缺失, 錯過音頻中的微小變化, 您的設備分辨率越高,它就越明顯
對 真的
最棒係Apple Music
MQA的码率?
聽不出差別😅😅😅
可以當碩士論文了
自己聽flac 覺得平平乾乾的可能不適合白開水😢
Mqa bad
咁都叫做音響比較測試?笑到轆地🤣😂🤣😂🤣
小孩圖畫式頻譜圖仲好笑🤣😂🤣😂🤣
MQA 聲音在顫抖
為什麼沒聽你講過WAV
MQA就是雞肋,你們能聽懂嗎?就是毫無用處的一種解碼方式,所有XMOS都支持MQA,但一般你聽不出區別,它這買點就是將數字音頻格式還原CD音質,解釋了折疊又折疊的邏輯,但是我CD機也不會接到DAC上,肯定是直接接入功放,DSD不需要還原,那數碼密度,遠遠高於CD,WAV還不還原根本沒區別,聽不出來,FLAC跟這編碼沒半毛錢關係。所以MQA就是雞肋
哈哈 一直心理暗示
甯哥MQA听起来好像有东西不见了
慘了!我聽得出來…
MQA 低估了5G的威力😂
3G速度也足夠有餘
FLAC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