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13:37 目前已經廢除的是師級單位才對吧🤔
推薦給國中生看走向共和跟袁騰飛老師說的中國近代史及金老師跟助教講的近代史🎉🎉🎉🎉🎉🎉謝謝老師、助教用心製作😄👍
當大清朝知道世界局勢後,也跟一些歐洲二流國家解除不平等條約,也敢對一些來佔便宜的國家還擊。謝謝老師、助教用心製作。
捐錢做官讓我想到李鴻章的海防捐XDD結果捐的錢好像也不是給北洋用反而被那去蓋園子!
對呀,頤和園真的好任性啊 😂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另外處理的,慈禧還真沒從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噁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
@@xxyhistory543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用戶部撥錢處理的,慈禧還真沒從戶部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可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只是這老祖宗訂規矩的時候,當然不可能去訂到後來買官賣官的規矩怎麼辦,買官賣官的錢是後來的規矩,那就比較不受祖宗規矩限制,給皇族用還是給政府用的標準就相對不明確了,但至少照祖宗規矩下收到的錢,該給朝廷用的,基本上不會變成皇族用的。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戶部撥錢處理的為主,慈禧還真沒從戶部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可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只是這老祖宗訂規矩的時候,當然不可能去訂到後來買官賣官的規矩怎麼辦,買官賣官的錢是後來的規矩,那就比較不受祖宗規矩限制,給皇族用還是給政府用的標準就相對不明確了,但至少照祖宗規矩下收到的錢,該給朝廷用的,基本上不會變成皇族用的。
我覺得清朝立憲運動之所以失敗有兩個原因:1. 廢除科舉。因為傳統漢人仕紳/知識分子都希望考科舉當官。這等於是一種平民/漢人從政,分享國家權力的途徑。這也是為什麼漢人仕紳和知識分子在太平天國戰爭當中選擇支持滿清而不是漢人政權太平天國的主要原因。科舉考試能不能選拔人才其實是次要的,關鍵是讓漢人有一個公平參政的機會。2. 沒有建立民主體制。沒有科舉的話,必須要有替代性的途徑讓漢人平民從政分享國家權力。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建立民主政治。其實具體辦法就是國會組閣。這樣漢人可以參與國會選舉,透過選舉成為國會議員。然後漢人為主的國會組建內閣,清朝滿蒙皇室貴族成為擺飾(或是成立類似英國上議院的滿蒙貴族國會)。結果清末立憲運動以上兩者皆無。漢人知識分子不但失去透過科舉當官的途徑,漢人選出的國會也無法組建內閣,讓國會成為擺設。這樣導致漢人大量的倒向革命。我是後來才明白為何孫文後來會那麼主張要有獨立考試權/國考制度。很可能就是記取清朝廢科舉的慘痛經歷。
我覺得是耶,說到底就是如何讓權力公平和共享,當初滿清似乎只想著如何鞏固權力而已
@@xxyhistory543 其實立憲運動,不是單純皇族自己在幹,全國各地也都有選出代表一起參與,這些人也相當程度上的與傳統士紳重疊,新知識分子也有,憲法的內容與這些人討論的情況很多,整體來說是一個立憲派跟皇族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選擇,而且之後整體的政務運行就是國會了,漢人可以透過當國會議員來增加政治影響力,雖然憲法表面上看皇族權力獨大,但綜觀中國歷史,皇帝很多時候是被官員牽制住的,不如大家想像的獨大,以往皇帝權力無限的時候還能被官員牽制住,現在憲法明定了皇帝只有哪些權力,民選議員又有哪些權力,這種相互拉扯的力量不見得滿足不了漢人的需求。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革命黨的作為越來越激烈,民間要求加速立憲的聲浪越來越強,可一來當時的攝政王真的手腕太菜,關鍵時刻處理不了事情。再來因為某些因素,原來負責跟皇室和地方漢人力量溝通的人先後去職,三來因為發生不少開明派而且治理政務績效不錯的宗室遭到革命黨的暗殺,讓保守派宗室更加畏懼失去權力後的結果,就縮了回去,皇族內閣,便是這縮回去以後的最終極呈現了。至於讓革命打響的武昌起義,壞就壞在當時很得人心的張之洞被調離前往北京任職,不然如果他還在,武昌這一仗未必打得響囉。
其實立憲運動,不是單純皇族自己在幹,全國各地也都有選出代表一起參與,這些人也相當程度上的與傳統士紳重疊,新知識分子也有,憲法的內容與這些人討論的情況很多,整體來說是一個立憲派跟皇族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選擇,而且之後整體的政務運行就是國會了,漢人可以透過當國會議員來增加政治影響力,雖然憲法表面上看皇族權力獨大,但綜觀中國歷史,皇帝很多時候是被官員牽制住的,不如大家想像的獨大,以往皇帝權力無限的時候還能被官員牽制住,現在憲法明定了皇帝只有哪些權力,民選議員又有哪些權力,這種相互拉扯的力量不見得滿足不了漢人的需求。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革命黨的作為越來越激烈,民間要求加速立憲的聲浪越來越強,可一來當時的攝政王真的手腕太菜,關鍵時刻處理不了事情。再來因為某些因素,原來負責跟皇室和地方漢人力量溝通的人先後去職,三來因為發生不少開明派而且治理政務績效不錯的宗室遭到革命黨的暗殺,讓保守派宗室更加畏懼失去權力後的結果,就縮了回去,皇族內閣,便是這縮回去以後的最終極呈現了。至於讓革命打響的武昌起義,壞就壞在當時很得人心的張之洞被調離前往北京任職,不然如果他還在,武昌這一仗未必打得響囉。
@@xxyhistory543 我以前讀到一種說法。提到清末立憲時讓漢人很失望。因為以前六部尚書給漢人保障名額。六個漢人尚書加上六個滿蒙尚書。結果立憲後的責任內閣,漢人失去了保障名額。
廢除 旅級???
感謝指教,是廢除師級,口誤 🙂
欽定憲法大綱根本隔靴搔癢,同樣是君主立憲的國家,隔壁的日本跟泰國就不會像大清帝國那樣學半套😂
是呀 為了鞏固皇權 為了人民民主 目的很不一樣 一看就很清楚
@@xxyhistory543 痾,日本跟泰國真的很人民民主嗎?老大真研究透了?還是想像中的自然反射而已?
真搞懂各者之間的差異了?還是膝反射一樣的臭中國當習慣?
@@xxyhistory543 泰國有人民民主?那怎麼還有污辱皇室罪?為什麼軍方政變只要國王不譴責軍方就會沒事?有這種人民民主?至於欽定憲法大綱,很多東西還是照抄同時代的明治憲法的,哪裡又人民民主?
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老大,為了什麼目的,做出來什麼樣的成果,反應就會很不一樣;先不論日本泰國,清朝的立憲為的是鞏固滿清皇權,又弄了一個好像可以參與政治的議會,實際上看憲法大綱內容實際沒有太多權力的機構,這對當時有心想要進入政府推動改革的人而言,是相當沒有誠意的日本和泰國兩國從明治維新和拉瑪五世的西化運動,在制度上全面改革,而且確實讓人民先感受到西化運動是真的有成效,人民對君主立憲才有認同;當然你要說泰國有對君王的不敬罪之類的法規,確實和民主國家還是有差別,但我想對比到當時中國清朝推動洋務運動失敗,戊戌變法又弄得虎頭蛇尾,到了八國聯軍被人家打趴了才在那邊急就章,推出來之後又沒辦法讓人感受到誠意,那當然會被嫌棄簡單來說,都已經爛到出汁了你還想要鞏固皇權?那不就是以改革為名,行專制入憲之實嗎?
其實真要說,當時清朝比大家想像的還開化得多,特別庚子事變之後,是認真培養了一批有去國外留學過,真有點本事的滿族宗室,他們也是有心改革,只是偏偏最要緊的時候慈禧跟光緒都崩了,沒人能有那個號召力壓得住場子,加上接班的那些人到底手腕還是太嫩,革命黨還做出了刺殺很多開明派滿族大臣的作為,不只讓開明派的宗室為難,保守派更是拒絕立憲交出權力,弄到最後,改革的機會也就灰飛煙滅了。要不然看在皇帝都可以說是自己外孫的份上,蒙古根本沒興趣獨立,西藏新疆也給清朝管了一兩百年了,有些慣性已經形成,缺乏鬧獨立的動機,更不必說全國各地的軍隊不會因為革命後失去了那服從了兩百多年的慣性權威而想各搞各的,梁啟超曾經預言的革命一旦成功,中國就會內戰數十年的真實也可以不發生了。雖然總會有人說真改革了到底能革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準,但革命的結果大家如今都看到了,開個幻想線看看也不犯法,誰說哪種作法肯定會更好?沒人知道的!
其實清朝壞就壞在宗室。假設宗室都是廢物,那滿清或許不會滅亡。問題就是出洋看過場面並且還有點本事的宗室出現後,讓滿清中央政治的平衡出了問題。過去滿清是皇族當董事長,但是CEO/CFO都是漢人士大夫。現在可好,這些青年宗室想要把漢人士大夫擠出去自己攬權。所以搞到最後把袁世凱給擠出去。張之洞則是明升暗降拉到北京。這反而得罪了士大夫/漢人官員。所以辛亥革命一爆發,往往是漢人官員也宣布該省獨立。
呆湾
不太懂你想要表達什麼 😂
馬的 智障
@@xxyhistory543 他是說大員(O
13:37 目前已經廢除的是師級單位才對吧🤔
推薦給國中生看走向共和跟袁騰飛老師說的中國近代史及金老師跟助教講的近代史🎉🎉🎉🎉🎉🎉
謝謝老師、助教用心製作😄👍
當大清朝知道世界局勢後,也跟一些歐洲二流國家解除不平等條約,也敢對一些來佔便宜的國家還擊。
謝謝老師、助教用心製作。
捐錢做官讓我想到李鴻章的海防捐XDD
結果捐的錢好像也不是給北洋用反而被那去蓋園子!
對呀,頤和園真的好任性啊 😂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另外處理的,慈禧還真沒從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噁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
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
@@xxyhistory543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用戶部撥錢處理的,慈禧還真沒從戶部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可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
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只是這老祖宗訂規矩的時候,當然不可能去訂到後來買官賣官的規矩怎麼辦,買官賣官的錢是後來的規矩,那就比較不受祖宗規矩限制,給皇族用還是給政府用的標準就相對不明確了,但至少照祖宗規矩下收到的錢,該給朝廷用的,基本上不會變成皇族用的。
其實海防捐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修園子用的幌子,可真要說起來,海軍的建軍經費一直是戶部撥錢處理的為主,慈禧還真沒從戶部這裡拿錢,錢不夠是因為財政困難和建軍觀念有問題,不是慈禧幹了這裡的錢,頂多可以說要是慈禧願意捐出這筆錢會更好,但不捐也不是個事情。
別以為家天下就真的家天下,古代還是會區分皇族用的錢跟朝廷用的錢不能互相亂挪的規矩的,只是這老祖宗訂規矩的時候,當然不可能去訂到後來買官賣官的規矩怎麼辦,買官賣官的錢是後來的規矩,那就比較不受祖宗規矩限制,給皇族用還是給政府用的標準就相對不明確了,但至少照祖宗規矩下收到的錢,該給朝廷用的,基本上不會變成皇族用的。
我覺得清朝立憲運動之所以失敗有兩個原因:
1. 廢除科舉。因為傳統漢人仕紳/知識分子都希望考科舉當官。這等於是一種平民/漢人從政,分享國家權力的途徑。這也是為什麼漢人仕紳和知識分子在太平天國戰爭當中選擇支持滿清而不是漢人政權太平天國的主要原因。科舉考試能不能選拔人才其實是次要的,關鍵是讓漢人有一個公平參政的機會。
2. 沒有建立民主體制。沒有科舉的話,必須要有替代性的途徑讓漢人平民從政分享國家權力。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建立民主政治。其實具體辦法就是國會組閣。這樣漢人可以參與國會選舉,透過選舉成為國會議員。然後漢人為主的國會組建內閣,清朝滿蒙皇室貴族成為擺飾(或是成立類似英國上議院的滿蒙貴族國會)。
結果清末立憲運動以上兩者皆無。漢人知識分子不但失去透過科舉當官的途徑,漢人選出的國會也無法組建內閣,讓國會成為擺設。這樣導致漢人大量的倒向革命。我是後來才明白為何孫文後來會那麼主張要有獨立考試權/國考制度。很可能就是記取清朝廢科舉的慘痛經歷。
我覺得是耶,說到底就是如何讓權力公平和共享,當初滿清似乎只想著如何鞏固權力而已
@@xxyhistory543
其實立憲運動,不是單純皇族自己在幹,全國各地也都有選出代表一起參與,這些人也相當程度上的與傳統士紳重疊,新知識分子也有,憲法的內容與這些人討論的情況很多,整體來說是一個立憲派跟皇族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選擇,而且之後整體的政務運行就是國會了,漢人可以透過當國會議員來增加政治影響力,雖然憲法表面上看皇族權力獨大,但綜觀中國歷史,皇帝很多時候是被官員牽制住的,不如大家想像的獨大,以往皇帝權力無限的時候還能被官員牽制住,現在憲法明定了皇帝只有哪些權力,民選議員又有哪些權力,這種相互拉扯的力量不見得滿足不了漢人的需求。
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革命黨的作為越來越激烈,民間要求加速立憲的聲浪越來越強,可一來當時的攝政王真的手腕太菜,關鍵時刻處理不了事情。再來因為某些因素,原來負責跟皇室和地方漢人力量溝通的人先後去職,三來因為發生不少開明派而且治理政務績效不錯的宗室遭到革命黨的暗殺,讓保守派宗室更加畏懼失去權力後的結果,就縮了回去,皇族內閣,便是這縮回去以後的最終極呈現了。
至於讓革命打響的武昌起義,壞就壞在當時很得人心的張之洞被調離前往北京任職,不然如果他還在,武昌這一仗未必打得響囉。
其實立憲運動,不是單純皇族自己在幹,全國各地也都有選出代表一起參與,這些人也相當程度上的與傳統士紳重疊,新知識分子也有,憲法的內容與這些人討論的情況很多,整體來說是一個立憲派跟皇族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選擇,而且之後整體的政務運行就是國會了,漢人可以透過當國會議員來增加政治影響力,雖然憲法表面上看皇族權力獨大,但綜觀中國歷史,皇帝很多時候是被官員牽制住的,不如大家想像的獨大,以往皇帝權力無限的時候還能被官員牽制住,現在憲法明定了皇帝只有哪些權力,民選議員又有哪些權力,這種相互拉扯的力量不見得滿足不了漢人的需求。
失敗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革命黨的作為越來越激烈,民間要求加速立憲的聲浪越來越強,可一來當時的攝政王真的手腕太菜,關鍵時刻處理不了事情。再來因為某些因素,原來負責跟皇室和地方漢人力量溝通的人先後去職,三來因為發生不少開明派而且治理政務績效不錯的宗室遭到革命黨的暗殺,讓保守派宗室更加畏懼失去權力後的結果,就縮了回去,皇族內閣,便是這縮回去以後的最終極呈現了。
至於讓革命打響的武昌起義,壞就壞在當時很得人心的張之洞被調離前往北京任職,不然如果他還在,武昌這一仗未必打得響囉。
@@xxyhistory543 我以前讀到一種說法。提到清末立憲時讓漢人很失望。因為以前六部尚書給漢人保障名額。六個漢人尚書加上六個滿蒙尚書。結果立憲後的責任內閣,漢人失去了保障名額。
廢除 旅級???
感謝指教,是廢除師級,口誤 🙂
欽定憲法大綱根本隔靴搔癢,同樣是君主立憲的國家,隔壁的日本跟泰國就不會像大清帝國那樣學半套😂
是呀 為了鞏固皇權 為了人民民主 目的很不一樣 一看就很清楚
@@xxyhistory543
痾,日本跟泰國真的很人民民主嗎?老大真研究透了?還是想像中的自然反射而已?
真搞懂各者之間的差異了?還是膝反射一樣的臭中國當習慣?
@@xxyhistory543
泰國有人民民主?那怎麼還有污辱皇室罪?為什麼軍方政變只要國王不譴責軍方就會沒事?有這種人民民主?
至於欽定憲法大綱,很多東西還是照抄同時代的明治憲法的,哪裡又人民民主?
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老大,為了什麼目的,做出來什麼樣的成果,反應就會很不一樣;先不論日本泰國,清朝的立憲為的是鞏固滿清皇權,又弄了一個好像可以參與政治的議會,實際上看憲法大綱內容實際沒有太多權力的機構,這對當時有心想要進入政府推動改革的人而言,是相當沒有誠意的
日本和泰國兩國從明治維新和拉瑪五世的西化運動,在制度上全面改革,而且確實讓人民先感受到西化運動是真的有成效,人民對君主立憲才有認同;當然你要說泰國有對君王的不敬罪之類的法規,確實和民主國家還是有差別,但我想對比到當時中國清朝推動洋務運動失敗,戊戌變法又弄得虎頭蛇尾,到了八國聯軍被人家打趴了才在那邊急就章,推出來之後又沒辦法讓人感受到誠意,那當然會被嫌棄
簡單來說,都已經爛到出汁了你還想要鞏固皇權?那不就是以改革為名,行專制入憲之實嗎?
其實真要說,當時清朝比大家想像的還開化得多,特別庚子事變之後,是認真培養了一批有去國外留學過,真有點本事的滿族宗室,他們也是有心改革,只是偏偏最要緊的時候慈禧跟光緒都崩了,沒人能有那個號召力壓得住場子,加上接班的那些人到底手腕還是太嫩,革命黨還做出了刺殺很多開明派滿族大臣的作為,不只讓開明派的宗室為難,保守派更是拒絕立憲交出權力,弄到最後,改革的機會也就灰飛煙滅了。
要不然看在皇帝都可以說是自己外孫的份上,蒙古根本沒興趣獨立,西藏新疆也給清朝管了一兩百年了,有些慣性已經形成,缺乏鬧獨立的動機,更不必說全國各地的軍隊不會因為革命後失去了那服從了兩百多年的慣性權威而想各搞各的,梁啟超曾經預言的革命一旦成功,中國就會內戰數十年的真實也可以不發生了。
雖然總會有人說真改革了到底能革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準,但革命的結果大家如今都看到了,開個幻想線看看也不犯法,誰說哪種作法肯定會更好?沒人知道的!
其實清朝壞就壞在宗室。假設宗室都是廢物,那滿清或許不會滅亡。問題就是出洋看過場面並且還有點本事的宗室出現後,讓滿清中央政治的平衡出了問題。過去滿清是皇族當董事長,但是CEO/CFO都是漢人士大夫。現在可好,這些青年宗室想要把漢人士大夫擠出去自己攬權。所以搞到最後把袁世凱給擠出去。張之洞則是明升暗降拉到北京。這反而得罪了士大夫/漢人官員。所以辛亥革命一爆發,往往是漢人官員也宣布該省獨立。
呆湾
不太懂你想要表達什麼 😂
馬的 智障
@@xxyhistory543 他是說大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