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在上一期的基础上重制本期,对大乘中观派的早期和晚期部分做了补充,看过上一期的朋友,请从17:30处,开始观赏,给您带来不便,敬请理解。
謝謝老師,受用學習,感恩製作分享。
此生能学习的佛法这点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
感謝分享
坦白說,所謂的「空」在佛教上有多種意涵,有些人把「空」理解成「無、消失、沒有」,這是錯誤的。如果「一切皆空」,是指「一切皆無、皆消失」的話,這就違反佛教最根本的義理:因緣、果報、輪迴了,就變成「斷滅相」了。大乘佛教並沒有支持斷滅相。所謂的空,無論在大乘或南傳佛教裡都有提及,空是指:一直變化、無常的、不是固定的、不是永恆的、不是永存的、沒有永遠的實體、沒有永遠的虛無、超越二分限制的。所以「因緣」是「空」,「法」亦是「空」,這不是在空破空,而只是在闡釋一個基本的道理:因緣是隨時變化的、不是永恆的,所以在因緣的影響下,一切法也是隨時變化、不是永恆的、沒有永遠的實體、不能用二分的角度來理解
“缘起”这种解释本身就无所谓“唯物”、“唯心”的意味,或者说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的感觉。如你拿出一个瓶子问它为什么存在,唯物论者会给你解释分子、原子构成,唯心论者会更你解释你看到的不是瓶子的本体,本体不可见,blablabla,但是你一旦用“缘起”来解释,那就全了,它既包含了分子、原子论,且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这个人面前出现,等等,而后者你能用唯物唯心来剖析吗?而这些“关系”存在吗?没有这些“关系”,或者称缘起,我们会在这时候谈到这个瓶子吗?所以“性体”在哪里?没有性体啊,本空,但是又由其升起。 嘿嘿,这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我感觉要理解这些实际上不太难,但是要回到古代人的思维上去想,不能站在现代人的唯物唯心的思维框架下去看问题
大聖說空法,只為除諸邪見、執見故說。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空最俗气的说法就好像一个人在梦中梦到很逼真,很富有,很快乐,很情绪,突然间醒来后,发现一场空。这个空并不代表不否认梦中的经历唯有,还是否认梦中的经历为无。你在梦中的爱情那是的感受是很逼真的,但这些经历都有相对因缘支承,而这些因缘会在成果时也逐渐好坏或转变,境界又会回到他本来没发生的面目,所以是空的不是实的。以上是字面上说明,那生命上悟证空,是什么境界,实际是空无一物还是一切还是一体,无从得知。除非自己征得,否者都是语言游戏。
一切法因緣所成故為因緣相!
这期视频很好地给我讲明白了说空的目的 就是破执
從有入無才是修行的正確方法!諸法實相要從有入無才能有法可依循!以下僅供參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金剛經之精髓!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表示我們凡夫的修行要從離眼耳鼻舌身意六覺開始,即「入流亡所」、這是須陀洹證初果的方法:能緣外相的前五識和意識六覺攝入六塵、故稱其為入流。所謂亡所、就是阻止六塵的變幻來洗腦、讓會引起煩惱的六塵無所可入。因羞惡故不住相而生清淨心!這類似孔子在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金剛經甚至說到非禮勿想。所以地藏菩薩才會說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教我們要常常懺悔(反省)。不住(離)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這是說斯陀含能不住法塵、即當法塵來時要意守清淨心如如不動(來而不來)、也就是說要有甚深定功、做好情緒管理(歡喜做甘願受的無畏布施)、才能情緒不起波動、用冷靜的心去面對及回應煩惱問題。知是非故不住法而生正覺心!不生(滅)相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在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有段: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因為須菩提原是淨居善現天の行者,所以會喜歡在寂靜無人干擾的地方修行,來或不來皆無罣礙、因沒有分別心故曰不來不去。懂辭讓故不分別而生平等心!不生(滅)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實無有法名阿羅漢。阿羅漢名稱的意思是指先賢、又名無生卻又無法不生的能言善道者。無生就是妄想不生、心懷慈悲心而到處弘法,故曰無生而無不生。懷惻隱故不妄想而生慈悲心!至於菩薩修行方法呢?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有提到菩薩及如來。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這和阿羅漢是相同的、因不住生死煩惱,故能觀色即空、捨法以成就佛道、以出世為目標。但又說了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因不住涅槃安樂,故能觀空即色、演法以圓滿人道、以入世為目標。並稱讚此菩薩已能如法說,亦即菩薩要依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成佛)。其中所說的修一切善法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皆含攝於其中。
🌻
真空假有,緣起性空
“空”解釋成變動,因“空”才能生“有”,因緣和合才生“有”,既是和合就應存在變動(空),否則如何能和合。因緣離散而滅時,存在漸進式的變動,最後達到泯滅。所以“有”中有空,而言“空”時必定要在“有”時,所以空有不二,“有”為相,“空”為性
感谢您的拆解,这样理解更通俗易懂,谢谢
空、色都都是无常的,相互转换的,时有时无。就像一个人,二十年前是个婴儿,二十年后就是个小老头,四十年后就是一堆黄土。智者既要在“空”中看到有价值部分的“色”,又要在有价值的“色”中看到它未来消逝变成的“空”。就如李白《将进酒》中“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金(色) 散尽(空)还复来(色),这个例子恰好诠释“空无定空,色无定色”事物总在不停转变的例子。无论空还是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空的东西也可能变成色,色的东西也可能变成空。
有為法就是緣起法,從有為法證到空就是無為法。相關設施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悋;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蜜,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於世間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間求之無厭,而不捨世間法,不壞威儀法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法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
点个赞,慢慢看~
一空即一切空 是指 一法有潜能就有一切的潜能
空就是潜能, 佛性(如来藏)也就是成佛的潜能。
那個空在三論宗與中觀有不同講法,可以參考妙竟長老講的比較踏實。
空亦空啊
空观 是需用如来藏的法门 来并用这空观才有价值 可破低级法门的持续提升到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如来藏(佛性的体现)
龙树教导不是在世间最终成佛,而是龙树的生死即涅槃, 在生死轮回里成佛救世 当佛陀的手足教导众生。世界本就是空的,但是在世间轮回里当菩萨救度 这空才有价值
佛法37道品与12因缘法最重要,無学会落入(外道)
基本的四聖諦還是要學清楚 ,很多東西都是後期修行法的差異
沒有基礎就很容易望文生義的誤解
@@aaa123aaa31033 素平学佛4O年了,為什么?印度佛正法.傳到中囯就变成(魔)說,是用儒教教学方法解說經藏,佛法講(行修)棄貪
空是指潜能如来藏是指成佛的潜能
《增支部 Aṅ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经》「葛拉玛人!你们听着:01. 不可因为「常常听人这么传说」就信以为真。(或不实谣言故。)02. 不可因为「是大家遵奉的传统」就信以为真。(或误谬荒诞故。)03. 不可因为「是普遍相信的报告」就信以为真。(或难免疏漏故。)04. 不可因为「是有经典作依据的」就信以为真。(所载非无疑故。)05. 不可因为「符合于逻辑的推测」就信以为真。(逻辑有时穷故。)06. 不可因为「符合于常识的判断」就信以为真。(常识非真常故。)07. 不可因为「符合于模拟的推论」就信以为真。(物类各有道故。)08. 不可因为「和自己的观点吻合」就信以为真。(或成见偏见故。)09. 不可因为「符合的机率非常高」就信以为真。(或挂万漏一故。)10. 不可因为「是导师或权威所说」就信以为真。(仰慕失理智故。)
本来无一物何来动物和植物?谁来成佛,谁能成佛,皆是虚妄都是唯心所显现唯我独尊只有一个唯一的大我觉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請問〈不可得〉的意思是什麼? 定義是什麼? 按照緣起的思想,空性是指一切法是相對而生,相對而滅,無實體性、無恆常性,而這樣的定義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但是為什麼又說不可得?
不可得,應該是說,當你設定了目標,達到目的,這個成果也不是永恆的,在有為法、物質界中,仍然是隨時會毀壞的,所以叫不可得。即 你心中的那個「固態」的收歸獲得某物某事,事實上是完全沒有「可得--永遠持有」的可能。如果你認定可以一直持有,那就是認識錯誤,所以佛經中會常出現「不可得」,以闡述空義。
@@jimmyharvest1698 我能理解,但就覺得奇怪,幹嘛多弄出這樣讓人誤會的名詞? 直接說空性不就好了? 而且是不是應該說成 不可永恆得 ? 或暫時可得?
不实有,无自性,那怎么可得?能得什么?一切只是观待而明言假立
是任何時候都不可得吧!不是有時得,有時不可得!我認為這是指:一般人看到的得,在修行人看來是不可得,因從頭到尾都是無自性,得和不得都是一體不同看法而已!所以這個所謂不可得最後也是假名得而立而已!@@ericchen115
敬愛的江邊學社大大您好:感謝您在上傳的精彩影片,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佛教各種領域的知識。特別是您製作的「01 早期佛教」、「02 部派佛教」和「03 大乘佛教」系列影片,您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講述了複雜的佛教哲學概念,讓即使是沒有任何宗教知識的人也能夠輕鬆理解。然而,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有一些疑問想向您請教:1. 在「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系列影片中,您多次提到某些概念曾在「佛教哲學史」中被提及,但是似乎無法在您的頻道上找到相關的影片。請問您是否能提供更多資訊,以便我能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2. 「大乘佛教」系列影片似乎只到第 11/15 集,請問是不是還有四集影片尚未上傳?您的影片讓我受益匪淺,也激發了我對佛教哲學的濃厚興趣。希望您能繼續製作更多影片,讓更多人能夠了解佛教哲學的博大精深。 m(_ _)m
抱歉这么久才回复您的留言,感谢您对频道的支持,在您的鼓励中,我仿佛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佛学并听到吴老师课程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我逐一回复一下您的问题:1.按照吴老师自己的说法,也是偶然之间开始这门课程的讲解,所以按照惯例,要从佛陀的故乡开始,也就是最早的简明印度史部分,实际上只有10几期,如果纯按照顺序来讲的话,肯定是部派-大乘-密教-汉传这个顺序,但是中间因为一些原因,老师同步开启了佛教思想史、佛教哲学课等等其他角度的课程,这才有了后面继续主线课程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分支课程表,本频道计划会按照主线课程逐一把老师的音频课分解成视频内容,主要是时间和精力问题,如果您有兴趣提早了解上面提到的内容,有2个途径,第一个是下载APP喜马拉雅 搜索“闲者知无涯” 就可以搜索到老师的大部分课程(平台有删课情况)。第二个是关注 STONE的学习笔记 这个公众号,里面有文字稿+音频课。2.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乘佛教大概是15集左右,您留言的时间点,刚好做到了11期。再次感谢您的鼓励!
您好,非常感謝您提供的資訊。我已經找到了閒者知無涯和STONE的學習筆記,非常有幫助。我非常期待您繼續製作影片。您的影片將佛學概念視覺化,非常有助於大眾理解。祝您一切順利!@@Riverside-sc
@@ccyTaiwan 您的鼓励会化成我的动力,谢谢您~
加油 支持創作者
說“運動”不然說“變動”較易體會
宇宙是虚拟的 色空不二
釋迦牟尼傳的佛法跟行善拜佛沒有關係,他所教的就是透過簡單的訓練讓你變成阿羅漢。其實通過雜阿含就可以知道釋迦牟尼闡述的佛法很簡單,在雜阿含中釋迦牟尼直接表明,要證得阿羅漢果只要不斷觀禪苦、無常、無我,就算他什麼其他理論不懂總有一天會證得阿羅漢果,大方向對就能走到目的地。四聖諦十二因緣不是當宗教學的,而是通過觀禪不斷確認整個無明、造作、業的生滅,進而不斷確認我乃十二因緣的顯化跟一切皆苦。發展這麼多用於辯論的理論而沒有實修壓根沒有意義,這些理論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解脫根本沒有意義。而且如果照原始佛法的方法,好好練習最快今世最慢幾世就能修成阿羅漢果,大乘要修成正果要幾千幾萬世,但是如果要度人快速修成阿羅漢更有說服力更好度人,所以大乘放著原本簡單的好方法不用,說一些不能驗證也沒有意義的廢話,根本是邪見。
阿罗汉果不等同于佛果,也就是那只是对小乘而言的暂时安立的果,并不究竟。
佛性如来藏和有为依唯识不是一回事,佛性如来藏和心性如来藏都属于无为依唯识思想。up主制作有误,特提醒。
在下以为不可把佛法搞成做学问,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佛法就是一种见识和感悟,从这一点我比较认可顿悟派。在概念里撕扯大概率苦海无边,当然如果您乐在其中那自然圆满。楼主学识渊博,末学得益匪浅。虽说无智亦无得,作为俗人还是因领悟佛法上的自由而欣欣然,愿众生皆自由。
吃茶去
感覺上大乘就是在這些形而上的概念法上不斷兜圈子玩弄名相耍嘴皮子,終究也只是世智聰辯的層次而已,對實實在在證悟出世間法根本毫無助益。情形就好像互相辯論,我說是A你就說是B, 我說B的時候你就偏說回應該是A,而這些形而上的辯論本質根本就是A,B是一體兩面或皆可/皆否的,但在這些大乘思想體系裡面就把玩到好像高深莫測玄似又玄的東西般。佛陀經常告誡聲聞弟子要行的中道就是要避開這些二元對立的名相爭辯,要如實見如實知,不要作對苦集滅道不相干的形而上概念的思考(所以佛陀對外道有十四無記),但徧徧去到龍樹這些大乘推手卻大玩思想遊戲。
諸法實相要從有入無才能有法可依循!以下僅供參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金剛經之精髓!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表示我們凡夫的修行要從離眼耳鼻舌身意六覺開始,即「入流亡所」、這是須陀洹證初果的方法:能緣外相的前五識和意識六覺攝入六塵、故稱其為入流。所謂亡所、就是阻止六塵的變幻來洗腦、讓會引起煩惱的六塵無所可入。因羞惡故不住相而生清淨心!這類似孔子在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金剛經甚至說到非禮勿想。所以地藏菩薩才會說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教我們要常常懺悔(反省)。不住(離)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這是說斯陀含能不住法塵、即當法塵來時要意守清淨心如如不動(來而不來)、也就是說要有甚深定功、做好情緒管理(歡喜做甘願受的無畏布施)、才能情緒不起波動、用冷靜的心去面對及回應煩惱問題。知是非故不住法而生正覺心!不生(滅)相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在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有段: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因為須菩提原是淨居善現天の行者,所以會喜歡在寂靜無人干擾的地方修行,來或不來皆無罣礙、因沒有分別心故曰不來不去。懂辭讓故不分別而生平等心!不生(滅)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實無有法名阿羅漢。阿羅漢名稱的意思是指先賢、又名無生卻又無法不生的能言善道者。無生就是妄想不生、心懷慈悲心而到處弘法,故曰無生而無不生。懷惻隱故不妄想而生慈悲心!至於菩薩修行方法呢?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有提到菩薩及如來。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這和阿羅漢是相同的、因不住生死煩惱,故能觀色即空、捨法以成就佛道、以出世為目標。但又說了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因不住涅槃安樂,故能觀空即色、演法以圓滿人道、以入世為目標。並稱讚此菩薩已能如法說,亦即菩薩要依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成佛)。其中所說的修一切善法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皆含攝於其中。
是這樣,你褔德不足,邪見具足,真正的佛法不能切割的。只有唯一佛乘。
正知正見 真正的修行 就是按著佛陀自悟的 四念處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法等等 如實的去修禪定 內觀 冥想 這才是佛陀的正法 在漢傳經典去尋佛法 會越走越迷惑 終不得涅盤
南傳學者應知,聲聞道阿羅漢、辟支佛 仍無法成佛。這是南傳法師所說,非我這等渺小弟子所自創。這其中缺了什麼?是菩薩,是菩薩道,南傳也僅承認兩位菩薩--成佛前的釋迦菩薩與彌勒菩薩(阿逸多菩薩)。南傳的阿羅漢,超越輪迴的智慧,與佛同等(涅槃智)。是菩薩、是菩薩道,讓每位佛弟子,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每位佛子志向不同,都是勇猛向前的,都尊敬景仰頂禮🙏
无正见哪来后面的修、行、果,龙树菩萨的论著不是为了口辩而是破邪见树立正见而后才能修、行、证果
色云何能破色❓ 空云何能破空❓佛不言:色能破色❓佛不語:空能破空❓佛言語:是明白緣起無自性,是無我執、是無法執。
龍樹思想嚴𧫴,何來理論上很多矛盾!?這課程也是胡說放屁!
龍樹菩薩的思想嚴謹,若視頻主能指出不嚴謹、自相矛盾之處,還請在其論典中舉例。非常感恩🙏末學認為,空宗雖然不易親近與理解,卻是佛法中,唯一和外道不同的特色,今生千萬不能錯過與之結緣。南無聖龍樹菩薩🙏
你的說法能證果.我的留言就是證據,反而其他的不能.因此你是難得的.
❌ 佛教對於「空」的說法不一。<論>不是佛說。僅供參考即可。<經>也有很多「偽經」。不是佛說的就不能稱為<佛經>。佛教為何這麼複雜呢❓❓❓很亂‼️‼️
@@2211-v2f 所以你可以滾了
空破空就是戲論,本質就是斷滅見
空破空,也是空,是“相”,不必在意。
你往昔得解释都是证明你不是一个明心见性得人得解释!比如你解释佛教分裂得问题!完全站在世俗利益得角度来解释!哪应该站在那个角度哪!应该站在佛教得观点解释!即姻缘因果来解释!我也看你得东西!但是你得解释是错误得!我只是看哇!~原来龙树是这样说得!你没见性!你肯定是没有禅修过!你解释得都是世俗间得解释啊!我给你点一个认知啊!不着有!不着空!不着空有!就在当下!你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嘛?
胡說
我的个人看法是,“缘起”这种解释本身就无所谓“唯物”、“唯心”的意味,或者说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的感觉。如你拿出一个瓶子问它为什么存在,唯物论者会给你解释分子、原子构成,唯心论者会更你解释你看到的不是瓶子的本体,本体不可见,blablabla,但是你一旦用“缘起”来解释,那就全了,它既包含了分子、原子论,且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这个人面前出现,等等,而后者你能用唯物唯心来剖析吗?而这些“关系”存在吗?没有这些“关系”,或者称缘起,我们会在这时候谈到这个瓶子吗?所以“性体”在哪里?没有性体啊,本空,但是又由其升起。 一个瓶子可以从类似蝴蝶效应角度,从“缘起”的角度往前追溯到无穷,那么其他的各种“法”,这里的“法”的概念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看,这样所有的关系追溯到无穷远,那么最终的原点在哪里?那么只能是“空”,而“空”,谈“空”,想“空”,看“空”这些法的原点也只能是空。嘿嘿,这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我感觉要理解这些实际上不太难,但是要回到古代人的思维上去想,不能站在现代人的唯物唯心的思维框架下去看问题
佛无所说,圣不立知。达摩无说。
鳥山明也說悟空有自在極意的呢
‘’空‘ 的反义就是‘执著’,这比较好理解对吗? 你有了‘执著’才会有‘我’ 的念头。
人生苦短不學真佛不分宗派的和合正法反而去學佛子眾專門搞出來撕裂真佛法身的斗爭法實大愚昧盤貨,不向總公司進貨反而到各種分公司去沒完沒了的爭執糾纏浪費寶貴時光與力氣實大愚昧
胡說八道,不懂就不要亂掰。😂😂😂😂😂😂😂😂😂真受不了。
做这个频道的初衷就是因为不了解佛教,您把这个频道当成一桌宴席吧,如果您是美食家,请您点破那道菜味道如何,哪里不做的不对,正确的菜谱是什么,这样您指教的不止是我,后来者也会得到您弘法利生恩惠。
這影集是有內容深度的 說的非常好
你说‘胡說八道‘ 也是对的,因为能说出来就不是‘空’。
@@Riverside-sc 當有人說你胡說八道,你有相應,當有人說你內容有深度,你有相應.簡單說你就像人工智能,餵給他什麼文字,他吐出對應的文字,然而有情會多一樣.就是煩惱.於是你入死胡同,想說我到底哪裡錯了呢?並不是;再換個說法;你怎麼對著自己說放手呢?誰抓住你了呢?
騙話連篇。誤導那些人生遇到窘境的人,逃避現實,去研究這些有的沒的形而上學!結果根本沒有解決自己人生裡面對的錢財、事業、愛情等等問題。學了這種東西,並不能感動神明幫你報仇,根本沒法消除自己的怨氣。什麼幫助都沒有!只是在麻醉自己,被佛教騙你,不去找害你的人報仇!
你的意思是說;要保有自身的怨氣,不麻醉自己,不被佛教騙,要去找害我的人報仇嗎?所謂的我,是指人生遇到窘境的人嗎?研究形而上學,是一種逃避現實嗎?那你可有能解決錢財、事業、愛情的妙方呢?學你的方法,就能感動神明替我報仇,消除自己的怨氣嗎?我的目標是這些嗎?
在上一期的基础上重制本期,对大乘中观派的早期和晚期部分做了补充,看过上一期的朋友,请从17:30处,开始观赏,给您带来不便,敬请理解。
謝謝老師,受用學習,感恩製作分享。
此生能学习的佛法这点感觉自己太幸运了 ❤
感謝分享
坦白說,所謂的「空」在佛教上有多種意涵,有些人把「空」理解成「無、消失、沒有」,這是錯誤的。如果「一切皆空」,是指「一切皆無、皆消失」的話,這就違反佛教最根本的義理:因緣、果報、輪迴了,就變成「斷滅相」了。大乘佛教並沒有支持斷滅相。所謂的空,無論在大乘或南傳佛教裡都有提及,空是指:一直變化、無常的、不是固定的、不是永恆的、不是永存的、沒有永遠的實體、沒有永遠的虛無、超越二分限制的。所以「因緣」是「空」,「法」亦是「空」,這不是在空破空,而只是在闡釋一個基本的道理:因緣是隨時變化的、不是永恆的,所以在因緣的影響下,一切法也是隨時變化、不是永恆的、沒有永遠的實體、不能用二分的角度來理解
“缘起”这种解释本身就无所谓“唯物”、“唯心”的意味,或者说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的感觉。如你拿出一个瓶子问它为什么存在,唯物论者会给你解释分子、原子构成,唯心论者会更你解释你看到的不是瓶子的本体,本体不可见,blablabla,但是你一旦用“缘起”来解释,那就全了,它既包含了分子、原子论,且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这个人面前出现,等等,而后者你能用唯物唯心来剖析吗?而这些“关系”存在吗?没有这些“关系”,或者称缘起,我们会在这时候谈到这个瓶子吗?所以“性体”在哪里?没有性体啊,本空,但是又由其升起。 嘿嘿,这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我感觉要理解这些实际上不太难,但是要回到古代人的思维上去想,不能站在现代人的唯物唯心的思维框架下去看问题
大聖說空法,只為除諸邪見、執見故說。
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空最俗气的说法就好像一个人在梦中梦到很逼真,很富有,很快乐,很情绪,突然间醒来后,发现一场空。这个空并不代表不否认梦中的经历唯有,还是否认梦中的经历为无。你在梦中的爱情那是的感受是很逼真的,但这些经历都有相对因缘支承,而这些因缘会在成果时也逐渐好坏或转变,境界又会回到他本来没发生的面目,所以是空的不是实的。以上是字面上说明,那生命上悟证空,是什么境界,实际是空无一物还是一切还是一体,无从得知。除非自己征得,否者都是语言游戏。
一切法因緣所成故為因緣相!
这期视频很好地给我讲明白了说空的目的 就是破执
從有入無才是修行的正確方法!
諸法實相要從有入無才能有法可依循!
以下僅供參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金剛經之精髓!
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表示我們凡夫的修行要從離眼耳鼻舌身意六覺開始,即「入流亡所」、這是須陀洹證初果的方法:
能緣外相的前五識和意識六覺攝入六塵、故稱其為入流。所謂亡所、就是阻止六塵的變幻來洗腦、讓會引起煩惱的六塵無所可入。因羞惡故不住相而生清淨心!
這類似孔子在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金剛經甚至說到非禮勿想。
所以地藏菩薩才會說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教我們要常常懺悔(反省)。
不住(離)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這是說斯陀含能不住法塵、即當法塵來時要意守清淨心如如不動(來而不來)、也就是說要有甚深定功、做好情緒管理(歡喜做甘願受的無畏布施)、才能情緒不起波動、用冷靜的心去面對及回應煩惱問題。知是非故不住法而生正覺心!
不生(滅)相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
在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有段: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因為須菩提原是淨居善現天の行者,所以會喜歡在寂靜無人干擾的地方修行,來或不來皆無罣礙、因沒有分別心故曰不來不去。懂辭讓故不分別而生平等心!
不生(滅)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實無有法名阿羅漢。阿羅漢名稱的意思是指先賢、又名無生卻又無法不生的能言善道者。無生就是妄想不生、心懷慈悲心而到處弘法,故曰無生而無不生。懷惻隱故不妄想而生慈悲心!
至於菩薩修行方法呢?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有提到菩薩及如來。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這和阿羅漢是相同的、因不住生死煩惱,故能觀色即空、捨法以成就佛道、以出世為目標。但又說了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因不住涅槃安樂,故能觀空即色、演法以圓滿人道、以入世為目標。並稱讚此菩薩已能如法說,亦即菩薩要依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成佛)。
其中所說的修一切善法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皆含攝於其中。
🌻
真空假有,緣起性空
“空”解釋成變動,因“空”才能生“有”,因緣和合才生“有”,既是和合就應存在變動(空),否則如何能和合。因緣離散而滅時,存在漸進式的變動,最後達到泯滅。所以“有”中有空,而言“空”時必定要在“有”時,所以空有不二,“有”為相,“空”為性
感谢您的拆解,这样理解更通俗易懂,谢谢
空、色都都是无常的,相互转换的,时有时无。就像一个人,二十年前是个婴儿,二十年后就是个小老头,四十年后就是一堆黄土。智者既要在“空”中看到有价值部分的“色”,又要在有价值的“色”中看到它未来消逝变成的“空”。就如李白《将进酒》中“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金(色) 散尽(空)还复来(色),这个例子恰好诠释“空无定空,色无定色”事物总在不停转变的例子。
无论空还是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空的东西也可能变成色,色的东西也可能变成空。
有為法就是緣起法,從有為法證到空就是無為法。
相關設施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悋;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蜜,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於世間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間求之無厭,而不捨世間法,不壞威儀法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法無礙;淨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
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
点个赞,慢慢看~
一空即一切空 是指 一法有潜能就有一切的潜能
空就是潜能, 佛性(如来藏)也就是成佛的潜能。
那個空在三論宗與中觀有不同講法,可以參考妙竟長老講的比較踏實。
空亦空啊
空观 是需用如来藏的法门 来并用
这空观才有价值 可破低级法门的持续
提升到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如来藏(佛性的体现)
龙树教导不是在世间最终成佛,而是龙树的生死即涅槃, 在生死轮回里成佛救世 当佛陀的手足教导众生。
世界本就是空的,但是在世间轮回里当菩萨救度 这空才有价值
佛法37道品与12因缘法最重要,無学会落入(外道)
基本的四聖諦還是要學清楚 ,很多東西都是後期修行法的差異
沒有基礎就很容易望文生義的誤解
@@aaa123aaa31033 素平学佛4O年了,為什么?印度佛正法.傳到中囯就变成(魔)說,是用儒教教学方法解說經藏,佛法講(行修)棄貪
空是指潜能
如来藏是指成佛的潜能
《增支部 Aṅ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经》
「葛拉玛人!你们听着:01. 不可因为「常常听人这么传说」就信以为真。(或不实谣言故。)02. 不可因为「是大家遵奉的传统」就信以为真。(或误谬荒诞故。)03. 不可因为「是普遍相信的报告」就信以为真。(或难免疏漏故。)04. 不可因为「是有经典作依据的」就信以为真。(所载非无疑故。)05. 不可因为「符合于逻辑的推测」就信以为真。(逻辑有时穷故。)06. 不可因为「符合于常识的判断」就信以为真。(常识非真常故。)07. 不可因为「符合于模拟的推论」就信以为真。(物类各有道故。)08. 不可因为「和自己的观点吻合」就信以为真。(或成见偏见故。)09. 不可因为「符合的机率非常高」就信以为真。(或挂万漏一故。)10. 不可因为「是导师或权威所说」就信以为真。(仰慕失理智故。)
本来无一物
何来动物和植物?
谁来成佛,谁能成佛,皆是虚妄
都是唯心所显现
唯我独尊
只有一个唯一的大我觉性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請問〈不可得〉的意思是什麼? 定義是什麼? 按照緣起的思想,空性是指一切法是相對而生,相對而滅,無實體性、無恆常性,而這樣的定義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但是為什麼又說不可得?
不可得,應該是說,當你設定了目標,達到目的,這個成果也不是永恆的,在有為法、物質界中,仍然是隨時會毀壞的,所以叫不可得。即 你心中的那個「固態」的收歸獲得某物某事,事實上是完全沒有「可得--永遠持有」的可能。如果你認定可以一直持有,那就是認識錯誤,所以佛經中會常出現「不可得」,以闡述空義。
@@jimmyharvest1698 我能理解,但就覺得奇怪,幹嘛多弄出這樣讓人誤會的名詞? 直接說空性不就好了? 而且是不是應該說成 不可永恆得 ? 或暫時可得?
不实有,无自性,那怎么可得?能得什么?一切只是观待而明言假立
是任何時候都不可得吧!不是有時得,有時不可得!我認為這是指:一般人看到的得,在修行人看來是不可得,因從頭到尾都是無自性,得和不得都是一體不同看法而已!所以這個所謂不可得最後也是假名得而立而已!@@ericchen115
敬愛的江邊學社大大您好:
感謝您在上傳的精彩影片,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佛教各種領域的知識。特別是您製作的「01 早期佛教」、「02 部派佛教」和「03 大乘佛教」系列影片,您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講述了複雜的佛教哲學概念,讓即使是沒有任何宗教知識的人也能夠輕鬆理解。
然而,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有一些疑問想向您請教:
1. 在「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系列影片中,您多次提到某些概念曾在「佛教哲學史」中被提及,但是似乎無法在您的頻道上找到相關的影片。請問您是否能提供更多資訊,以便我能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
2. 「大乘佛教」系列影片似乎只到第 11/15 集,請問是不是還有四集影片尚未上傳?
您的影片讓我受益匪淺,也激發了我對佛教哲學的濃厚興趣。希望您能繼續製作更多影片,讓更多人能夠了解佛教哲學的博大精深。 m(_ _)m
抱歉这么久才回复您的留言,感谢您对频道的支持,在您的鼓励中,我仿佛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佛学并听到吴老师课程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我逐一回复一下您的问题:
1.按照吴老师自己的说法,也是偶然之间开始这门课程的讲解,所以按照惯例,要从佛陀的故乡开始,也就是最早的简明印度史部分,实际上只有10几期,如果纯按照顺序来讲的话,肯定是部派-大乘-密教-汉传这个顺序,但是中间因为一些原因,老师同步开启了佛教思想史、佛教哲学课等等其他角度的课程,这才有了后面继续主线课程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分支课程表,本频道计划会按照主线课程逐一把老师的音频课分解成视频内容,主要是时间和精力问题,如果您有兴趣提早了解上面提到的内容,有2个途径,第一个是下载APP喜马拉雅 搜索“闲者知无涯” 就可以搜索到老师的大部分课程(平台有删课情况)。第二个是关注 STONE的学习笔记 这个公众号,里面有文字稿+音频课。
2.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乘佛教大概是15集左右,您留言的时间点,刚好做到了11期。
再次感谢您的鼓励!
您好,
非常感謝您提供的資訊。我已經找到了閒者知無涯和STONE的學習筆記,非常有幫助。
我非常期待您繼續製作影片。您的影片將佛學概念視覺化,非常有助於大眾理解。
祝您一切順利!@@Riverside-sc
@@ccyTaiwan 您的鼓励会化成我的动力,谢谢您~
加油 支持創作者
說“運動”不然說“變動”較易體會
宇宙是虚拟的 色空不二
釋迦牟尼傳的佛法跟行善拜佛沒有關係,他所教的就是透過簡單的訓練讓你變成阿羅漢。
其實通過雜阿含就可以知道釋迦牟尼闡述的佛法很簡單,在雜阿含中釋迦牟尼直接表明,要證得阿羅漢果只要不斷觀禪苦、無常、無我,就算他什麼其他理論不懂總有一天會證得阿羅漢果,大方向對就能走到目的地。
四聖諦十二因緣不是當宗教學的,而是通過觀禪不斷確認整個無明、造作、業的生滅,進而不斷確認我乃十二因緣的顯化跟一切皆苦。
發展這麼多用於辯論的理論而沒有實修壓根沒有意義,這些理論無法被證實,也無法解脫根本沒有意義。
而且如果照原始佛法的方法,好好練習最快今世最慢幾世就能修成阿羅漢果,大乘要修成正果要幾千幾萬世,但是如果要度人快速修成阿羅漢更有說服力更好度人,所以大乘放著原本簡單的好方法不用,說一些不能驗證也沒有意義的廢話,根本是邪見。
阿罗汉果不等同于佛果,也就是那只是对小乘而言的暂时安立的果,并不究竟。
佛性如来藏和有为依唯识不是一回事,佛性如来藏和心性如来藏都属于无为依唯识思想。up主制作有误,特提醒。
在下以为不可把佛法搞成做学问,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佛法就是一种见识和感悟,从这一点我比较认可顿悟派。在概念里撕扯大概率苦海无边,当然如果您乐在其中那自然圆满。楼主学识渊博,末学得益匪浅。虽说无智亦无得,作为俗人还是因领悟佛法上的自由而欣欣然,愿众生皆自由。
吃茶去
感覺上大乘就是在這些形而上的概念法上不斷兜圈子玩弄名相耍嘴皮子,終究也只是世智聰辯的層次而已,對實實在在證悟出世間法根本毫無助益。情形就好像互相辯論,我說是A你就說是B, 我說B的時候你就偏說回應該是A,而這些形而上的辯論本質根本就是A,B是一體兩面或皆可/皆否的,但在這些大乘思想體系裡面就把玩到好像高深莫測玄似又玄的東西般。佛陀經常告誡聲聞弟子要行的中道就是要避開這些二元對立的名相爭辯,要如實見如實知,不要作對苦集滅道不相干的形而上概念的思考(所以佛陀對外道有十四無記),但徧徧去到龍樹這些大乘推手卻大玩思想遊戲。
諸法實相要從有入無才能有法可依循!
以下僅供參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金剛經之精髓!
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表示我們凡夫的修行要從離眼耳鼻舌身意六覺開始,即「入流亡所」、這是須陀洹證初果的方法:
能緣外相的前五識和意識六覺攝入六塵、故稱其為入流。所謂亡所、就是阻止六塵的變幻來洗腦、讓會引起煩惱的六塵無所可入。因羞惡故不住相而生清淨心!
這類似孔子在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金剛經甚至說到非禮勿想。
所以地藏菩薩才會說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教我們要常常懺悔(反省)。
不住(離)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這是說斯陀含能不住法塵、即當法塵來時要意守清淨心如如不動(來而不來)、也就是說要有甚深定功、做好情緒管理(歡喜做甘願受的無畏布施)、才能情緒不起波動、用冷靜的心去面對及回應煩惱問題。知是非故不住法而生正覺心!
不生(滅)相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
在金剛經一相無相分第九有段: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因為須菩提原是淨居善現天の行者,所以會喜歡在寂靜無人干擾的地方修行,來或不來皆無罣礙、因沒有分別心故曰不來不去。懂辭讓故不分別而生平等心!
不生(滅)法就是金剛經在一相無相分第九所提到的:實無有法名阿羅漢。阿羅漢名稱的意思是指先賢、又名無生卻又無法不生的能言善道者。無生就是妄想不生、心懷慈悲心而到處弘法,故曰無生而無不生。懷惻隱故不妄想而生慈悲心!
至於菩薩修行方法呢?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有提到菩薩及如來。實無有法、名為菩薩。這和阿羅漢是相同的、因不住生死煩惱,故能觀色即空、捨法以成就佛道、以出世為目標。但又說了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因不住涅槃安樂,故能觀空即色、演法以圓滿人道、以入世為目標。並稱讚此菩薩已能如法說,亦即菩薩要依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成佛)。
其中所說的修一切善法就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亦皆含攝於其中。
是這樣,你褔德不足,邪見具足,真正的佛法不能切割的。只有唯一佛乘。
正知正見 真正的修行 就是按著佛陀自悟的 四念處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法等等 如實的去修禪定 內觀 冥想 這才是佛陀的正法 在漢傳經典去尋佛法 會越走越迷惑 終不得涅盤
南傳學者應知,聲聞道阿羅漢、辟支佛 仍無法成佛。這是南傳法師所說,非我這等渺小弟子所自創。這其中缺了什麼?是菩薩,是菩薩道,南傳也僅承認兩位菩薩--成佛前的釋迦菩薩與彌勒菩薩(阿逸多菩薩)。
南傳的阿羅漢,超越輪迴的智慧,與佛同等(涅槃智)。是菩薩、是菩薩道,讓每位佛弟子,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每位佛子志向不同,都是勇猛向前的,都尊敬景仰頂禮🙏
无正见哪来后面的修、行、果,龙树菩萨的论著不是为了口辩而是破邪见树立正见而后才能修、行、证果
色云何能破色❓
空云何能破空❓
佛不言:色能破色❓
佛不語:空能破空❓
佛言語:是明白緣起無自性,是無我執、是無法執。
龍樹思想嚴𧫴,何來理論上很多矛盾!?這課程也是胡說放屁!
龍樹菩薩的思想嚴謹,若視頻主能指出不嚴謹、自相矛盾之處,還請在其論典中舉例。非常感恩🙏
末學認為,空宗雖然不易親近與理解,卻是佛法中,唯一和外道不同的特色,今生千萬不能錯過與之結緣。南無聖龍樹菩薩🙏
你的說法能證果.我的留言就是證據,反而其他的不能.因此你是難得的.
❌ 佛教對於「空」的說法不一。
<論>不是佛說。僅供參考即可。
<經>也有很多「偽經」。不是佛說的就不能稱為<佛經>。
佛教為何這麼複雜呢❓❓❓
很亂‼️‼️
@@2211-v2f 所以你可以滾了
空破空就是戲論,本質就是斷滅見
空破空,也是空,是“相”,不必在意。
你往昔得解释都是证明你不是一个明心见性得人得解释!比如你解释佛教分裂得问题!完全站在世俗利益得角度来解释!哪应该站在那个角度哪!应该站在佛教得观点解释!即姻缘因果来解释!
我也看你得东西!但是你得解释是错误得!我只是看哇!~原来龙树是这样说得!你没见性!你肯定是没有禅修过!你解释得都是世俗间得解释啊!我给你点一个认知啊!不着有!不着空!不着空有!就在当下!你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嘛?
胡說
我的个人看法是,“缘起”这种解释本身就无所谓“唯物”、“唯心”的意味,或者说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的感觉。如你拿出一个瓶子问它为什么存在,唯物论者会给你解释分子、原子构成,唯心论者会更你解释你看到的不是瓶子的本体,本体不可见,blablabla,但是你一旦用“缘起”来解释,那就全了,它既包含了分子、原子论,且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这个人面前出现,等等,而后者你能用唯物唯心来剖析吗?而这些“关系”存在吗?没有这些“关系”,或者称缘起,我们会在这时候谈到这个瓶子吗?所以“性体”在哪里?没有性体啊,本空,但是又由其升起。 一个瓶子可以从类似蝴蝶效应角度,从“缘起”的角度往前追溯到无穷,那么其他的各种“法”,这里的“法”的概念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看,这样所有的关系追溯到无穷远,那么最终的原点在哪里?那么只能是“空”,而“空”,谈“空”,想“空”,看“空”这些法的原点也只能是空。嘿嘿,这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我感觉要理解这些实际上不太难,但是要回到古代人的思维上去想,不能站在现代人的唯物唯心的思维框架下去看问题
佛无所说,圣不立知。达摩无说。
鳥山明也說悟空有自在極意的呢
‘’空‘ 的反义就是‘执著’,这比较好理解对吗? 你有了‘执著’才会有‘我’ 的念头。
人生苦短
不學真佛不分宗派的和合正法
反而去學佛子眾
專門搞出來撕裂真佛法身的斗爭法
實大愚昧
盤貨,不向總公司進貨
反而到各種分公司去沒完沒了的爭執糾纏浪費寶貴時光與力氣
實大愚昧
胡說八道,不懂就不要亂掰。😂😂😂😂😂😂😂😂😂真受不了。
做这个频道的初衷就是因为不了解佛教,您把这个频道当成一桌宴席吧,如果您是美食家,请您点破那道菜味道如何,哪里不做的不对,正确的菜谱是什么,这样您指教的不止是我,后来者也会得到您弘法利生恩惠。
這影集是有內容深度的 說的非常好
你说‘胡說八道‘ 也是对的,因为能说出来就不是‘空’。
@@Riverside-sc 當有人說你胡說八道,你有相應,當有人說你內容有深度,你有相應.簡單說你就像人工智能,餵給他什麼文字,他吐出對應的文字,然而有情會多一樣.就是煩惱.於是你入死胡同,想說我到底哪裡錯了呢?並不是;再換個說法;你怎麼對著自己說放手呢?誰抓住你了呢?
騙話連篇。誤導那些人生遇到窘境的人,逃避現實,去研究這些有的沒的形而上學!結果根本沒有解決自己人生裡面對的錢財、事業、愛情等等問題。學了這種東西,並不能感動神明幫你報仇,根本沒法消除自己的怨氣。什麼幫助都沒有!只是在麻醉自己,被佛教騙你,不去找害你的人報仇!
你的意思是說;要保有自身的怨氣,不麻醉自己,不被佛教騙,要去找害我的人報仇嗎?所謂的我,是指人生遇到窘境的人嗎?研究形而上學,是一種逃避現實嗎?那你可有能解決錢財、事業、愛情的妙方呢?學你的方法,就能感動神明替我報仇,消除自己的怨氣嗎?我的目標是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