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淨空法師《金剛經的智言慧語》覺此覺性,可名菩薩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3 июн 2024
  • 920 淨空法師《金剛經的智言慧語》
    【覺此覺性,可名菩薩。】
      菩薩是個假名。你真正覺了。這裡有兩個覺,第一個覺是動詞,第二個覺是名詞,覺性是名詞。你真正覺悟了,覺悟了心性,這個眾生,佛就稱他作菩薩,給他起個假名,這個人叫菩薩。菩薩是覺有情,覺悟的眾生,這叫菩薩。眾生本來是佛,何況菩薩乎!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曾經在《華嚴經》上說過,《圓覺經》上也說過,這是真的。眾生確確實實本來是成佛,何況是菩薩?我們念佛法門,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建立修學的方法。眾生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他怎麼不成佛?當然成佛。念佛法門是根據這個道理建立的,這個道理的確是究竟圓滿,直接成佛,不必經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不要經過這個;乃至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統統不要經過,直接就成佛,念佛法門是這個。《觀經》上給我們講的九品,那個九品講的是完全靠自力,不論彌陀本願的加持,完全論自力,給你講三輩九品。如果論佛的加持,大家《無量壽經》念得很多,四十八願念得很熟,若論佛力加持,任何一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在普通經教裡面講是八地菩薩,跟佛這個位子靠得很近;八地、九地、十地、等覺,然後就是佛,靠得很近。這是什麼?佛的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諸位必須要懂得。一看到《觀經》上講的,我們下品下生到那裡,還要十二大劫才花開見佛,憂慮得不得了!你為什麼不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說,往生到那裡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那裡頭沒有說,下下品往生、下中品往生的除外,它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不就是大家都平等?讀經要細心,不可以斷章取義,一定要看整個。對西方極樂世界要能夠全盤了解,五經一論都要讀;縱然五經一論不能讀,三經一論要細讀,你對於西方世界才全盤了解,不至於產生誤會。專讀《觀無量壽經》,不讀《無量壽經》的,就容易發生誤會。
    以上由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華藏淨宗弘化網 提供.---2024 06 15上傳完成【播放清單】 • 淨空法師《金剛經的智言慧語》901~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

  • @TheCYH99
    @TheCYH99  14 дней назад

    920 淨空法師《金剛經的智言慧語》 【覺此覺性,可名菩薩。】   菩薩是個假名。你真正覺了。這裡有兩個覺,第一個覺是動詞,第二個覺是名詞,覺性是名詞。你真正覺悟了,覺悟了心性,這個眾生,佛就稱他作菩薩,給他起個假名,這個人叫菩薩。菩薩是覺有情,覺悟的眾生,這叫菩薩。眾生本來是佛,何況菩薩乎!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曾經在《華嚴經》上說過,《圓覺經》上也說過,這是真的。眾生確確實實本來是成佛,何況是菩薩?我們念佛法門,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建立修學的方法。眾生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他怎麼不成佛?當然成佛。念佛法門是根據這個道理建立的,這個道理的確是究竟圓滿,直接成佛,不必經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不要經過這個;乃至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統統不要經過,直接就成佛,念佛法門是這個。《觀經》上給我們講的九品,那個九品講的是完全靠自力,不論彌陀本願的加持,完全論自力,給你講三輩九品。如果論佛的加持,大家《無量壽經》念得很多,四十八願念得很熟,若論佛力加持,任何一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在普通經教裡面講是八地菩薩,跟佛這個位子靠得很近;八地、九地、十地、等覺,然後就是佛,靠得很近。這是什麼?佛的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諸位必須要懂得。一看到《觀經》上講的,我們下品下生到那裡,還要十二大劫才花開見佛,憂慮得不得了!你為什麼不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說,往生到那裡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那裡頭沒有說,下下品往生、下中品往生的除外,它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不就是大家都平等?讀經要細心,不可以斷章取義,一定要看整個。對西方極樂世界要能夠全盤了解,五經一論都要讀;縱然五經一論不能讀,三經一論要細讀,你對於西方世界才全盤了解,不至於產生誤會。專讀《觀無量壽經》,不讀《無量壽經》的,就容易發生誤會。 以上由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華藏淨宗弘化網 提供.---2024 06 15上傳完成【播放清單】 ruclips.net/p/PLkg6HpSCyjIph3lwunTwQ8XJXq6L3anNn

  • @user-ej1hd5sj7e
    @user-ej1hd5sj7e 11 дней назад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