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太感謝您 🙏在這個沒時間讀書的時候👍🏽
請多多協助宣傳。
首先謝謝麥博士把人望之卻步、認為深奧的知識講清楚我也試著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就像現在大家慢慢知道基督教不等於反同也有許多挺同的基督徒與在光譜中間不同位置的想法我在思想後現代的基督信仰會是甚麼樣子?(我是牧師,所以該好好想清楚)這個世界有個全備的真理,在遙遠的前方隨著世代,人們漸漸地去發現它我們都在路程中可以忠於自己對信仰的認識與體會但受限自身的經歷、環境不用去否認別人的上帝本來就沒有把人創造成全知全能我常常把信仰想作瞎子摸象每個人體會不同,自然對信仰有不同的想法而彼此的尊重與同理是我目前想到後現代基督信仰的樣式當然對於後現代的無神論除了上帝那一部分不同最後呈現的精神我覺得很類似尊重與同理心中仍然可以有是非對錯作為生活的準則但不要認為自己想的、做的是絕對"對"的好了最後還是要跟麥博士我是從你01開始慢慢看的忠實粉喔我覺得可以快速地有各個領域的大概念很好呀但畢竟是非本科,所以一次不能看太多
感謝支持後現代的宗教與教義,我覺得是很好的思考點跟妳說的一樣一個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所有真理,有時結果是很恐怖的多元、開放、無不可疑,求真之道
現在在東京生活,時常會出現“如果台北能這樣這樣就好了”的想法,但有時也會有“如果是在台北的話就不需要這樣了”的想法,這樣算是被中心霸權影響嗎?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被中心霸權的論述影響呢?
如果理性分析東京還是有比台北好的優點,有事實根據就不大算,比如認為東京大家比較遵守交通規則,那是事實。那種自己沒用過台灣產商品,就直接認為日本的商品都比台灣商品好,而且聽到MIT就認為品質很差,這種就比較像。
15:20 我覺得目前還是很難 因為經歷過殖民背景與受其影響的人還是占大多數(簡單說就是爸媽輩以前的那些啦) 他們就會直覺認為現代化比較好 歐美比較進步 相較沒經歷過那些時空背景的年輕人 沒有受政府迫害 不帶有成見 就比較能開放的角度看待「多元」我感覺AI會讓人類再次經歷「科技的美好」但隨之發展同時也會有重視人性與多元價值的浪潮再次出現 就是可能一度趨於單一 但又不可能真的完全單一化
最近這種看法也逐漸在轉變中
這種後現代主義有時候是矛盾且自相抵觸的。比方說女性主義和尊重各國文化,我曾聽說過,有些中亞國家的文化是,女生十幾歲就要被迫嫁到別人家,女生自己也沒有配偶的選擇權。對一個後現代主義者來說,支持中亞這種迫害女權的文化,就是違反女性主義,但是支持女性主義,又抵觸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存在的不一定是對的,尊重多元,不代表要認同所有可能,還是可以做選擇。所謂尊重多元,重點在於不要只迷信一元,例如崇尚白人至上主義。
但不是一定會有一些思想是會被否定嗎?我反對中國、俄羅斯、北韓的獨裁,認為民主才是唯一正確的方向,或者認同反男性主義,否定伊斯蘭教的父權,這樣不會影響世界的多元化嗎?
所以這就是個人的選擇,就好像大家也可以不認同後現代主義或多元化一樣。
@@OhMyBossRadio 那麼想知道後現代主義者該用甚麼態度面對他們?例如伊斯蘭教的經文有些地方對女性不公平,可以説是父權的一種。但因此反對伊斯蘭教又不符合尊重多元的原則,因為伊斯蘭教也是中東文化的一部份。這情況下該怎麼處理?或者更核心的問題是,如果後現代主義者遇到否定平等思想的文化,應否給予支持和保留?
@@VendettaXmacolm 多元的定義不是要接受所有可能,而是拒絕接受"單一可能"或"單一為真"。所以所謂的多元不是說就不能反對任何事。多元是反一元,反二元對立,但不是說從以所有東西都不能反對或是有自己的立場。
先跳脫出後現代這個名詞,綜觀兩百年間的論述發展,會發現一個隱約的脈絡潛伏其中,就是利用弱者論述搭配道德陷阱,來奪取資源和權利的套路,幾乎左右了如今的世界。後現代主義這個寬泛的類別也很符合這樣的套路。比方說,殖民地時代過去後,出現了轉型正義的潮流,通常出現在當地的先住民或是少數族群,論述者會目的性的整理弱者強者互動產生的歷史觀念和事件(外來政權進入,殺害先住民,摧毀其文化和生活),以便符合道德陷阱,一旦被預設的「強者」進入陷阱之中,就可以發動輿論進行攻擊,最後從強者奪取資源和權利(先住民得到補償、土地及福利),另一個常見的就是女權主義。這個套路的最大問題在於,一,目的性的歷史觀和道德陷阱,因為論述者所架構的歷史主要是為了符合道德陷阱,所以有很強烈的偏見,比方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中世紀女巫狩獵,女權者會挑選出適合的歷史來符合女性受到壓迫的道德陷阱,卻不告訴你,中世紀本來就是充滿了各種宗教戰爭、宗教迫害,在迫害中被殺害死去的男人更是不計其數,男女都可能為了維護其信仰成為迫害者,或因為其信仰而受到迫害,這跟性別完全無關。二,論述者通常只是在利用弱者,自己本身並不是弱者,得到的資源也是用在自身目的,而非幫助弱者,比方說,加拿大就有關於印地安先住民的轉型正義運動,讓加拿大政府改變政策、歸還土地、恢復傳統文化的傳承等等,但是這些土地、資源和權力,其實都流入少數的論述者手中,造就了一個個在保護區的新富豪,而當地住民情況依然沒得到多少改善,並且一次次的被利用來跟政府抗爭,當然政府釋出的各種資源和權力也一次次的被論述者中飽私囊。另一個歷史教訓就是共產主義的興衰,回顧當年那些領袖,根本都不是無產階級,他們全部都是年輕的知識份子,利用無產階級來達成其目的,結果也很清楚,無產階級依然是無產階級,論述者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將無產階級轉化成生產工具,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也是共產主義曾經無比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今日身處後後現代的我們再聽到類似的套路時,應該要格外謹慎。絕大部分的化身正義的論述者,其實都是為了自身的目的,其手段就是將跟隨者轉化成生產工具。(望向木可)
由於這一大批泛稱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自身奪取資源和權力,所以其論述本身都很脆弱且片面,造成了現今世界種種奇怪的矛盾。比方說,去中心化的論述,那論述者是不是中心?如果是,就跟其論述產生矛盾;如果不是,那論述者如何提倡去中心化?或是自由主義提倡言論自由,結果卻是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政治正確的思想、言論審核,完全跟所謂的言論自由相反,而且沒人覺得這樣很奇怪,於是我們看到一堆人一邊說言論自由,一邊什麼話都不敢講,我記得有一次看關於討論語言教育的影片,節目來賓講到現在學校教的國語,然後就覺得自己講錯話,改口稱普通話,更怪,又改華語,臺灣國語,改了幾個都很怪,最後他們乾脆省略主詞繼續討論下去,看得我直翻白眼。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結果卻是講一句話各種自我審查,笑死。民主政治更不用說了,到現在依然一堆人把群眾暴力當成民主機制。如果不存在真正的進步和文明,那今日既然已經擺脫殖民時代,為什麼還要學西方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為什麼大家不回歸傳統學習同樣進步的四書五經呢?這些種種矛盾都是因為提出這些論述並非為了其提倡的精神和目的,只是論述者為了奪取資源和權力的產物,因此缺少嚴謹的論證和修正,如果相信論述並且加以運作,就會問題百出發生各種衝突矛盾,更加讓人無所適從。也可以說,今日社會為何不斷改進,卻改出越來越多社會矛盾和衝突,這並非原本社會的問題,而是因為這些後現代論述本身不完備,才使得跟隨者產生更多的衝突矛盾。
你讲的太政治化了,宣传你的政治观点,这并不是后现代主义的原意
太感謝您 🙏
在這個沒時間讀書的時候👍🏽
請多多協助宣傳。
首先謝謝麥博士
把人望之卻步、認為深奧的知識講清楚
我也試著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就像現在大家慢慢知道
基督教不等於反同
也有許多挺同的基督徒
與在光譜中間不同位置的想法
我在思想後現代的基督信仰會是甚麼樣子?
(我是牧師,所以該好好想清楚)
這個世界有個全備的真理,在遙遠的前方
隨著世代,人們漸漸地去發現它
我們都在路程中
可以忠於自己對信仰的認識與體會
但受限自身的經歷、環境
不用去否認別人的
上帝本來就沒有把人創造成全知全能
我常常把信仰想作瞎子摸象
每個人體會不同,自然對信仰有不同的想法
而彼此的尊重與同理
是我目前想到後現代基督信仰的樣式
當然對於後現代的無神論
除了上帝那一部分不同
最後呈現的精神我覺得很類似
尊重與同理
心中仍然可以有是非對錯作為生活的準則
但不要認為自己想的、做的是絕對"對"的好了
最後還是要跟麥博士
我是從你01開始慢慢看的忠實粉喔
我覺得可以快速地有各個領域的大概念
很好呀
但畢竟是非本科,所以一次不能看太多
感謝支持
後現代的宗教與教義,我覺得是很好的思考點
跟妳說的一樣
一個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所有真理,有時結果是很恐怖的
多元、開放、無不可疑,求真之道
現在在東京生活,時常會出現“如果台北能這樣這樣就好了”的想法,但有時也會有“如果是在台北的話就不需要這樣了”的想法,這樣算是被中心霸權影響嗎?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被中心霸權的論述影響呢?
如果理性分析東京還是有比台北好的優點,有事實根據就不大算,比如認為東京大家比較遵守交通規則,那是事實。
那種自己沒用過台灣產商品,就直接認為日本的商品都比台灣商品好,而且聽到MIT就認為品質很差,這種就比較像。
15:20 我覺得目前還是很難 因為經歷過殖民背景與受其影響的人還是占大多數(簡單說就是爸媽輩以前的那些啦) 他們就會直覺認為現代化比較好 歐美比較進步 相較沒經歷過那些時空背景的年輕人 沒有受政府迫害 不帶有成見 就比較能開放的角度看待「多元」
我感覺AI會讓人類再次經歷「科技的美好」但隨之發展同時也會有重視人性與多元價值的浪潮再次出現 就是可能一度趨於單一 但又不可能真的完全單一化
最近這種看法也逐漸在轉變中
這種後現代主義有時候是矛盾且自相抵觸的。比方說女性主義和尊重各國文化,我曾聽說過,有些中亞國家的文化是,女生十幾歲就要被迫嫁到別人家,女生自己也沒有配偶的選擇權。對一個後現代主義者來說,支持中亞這種迫害女權的文化,就是違反女性主義,但是支持女性主義,又抵觸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存在的不一定是對的,尊重多元,不代表要認同所有可能,還是可以做選擇。所謂尊重多元,重點在於不要只迷信一元,例如崇尚白人至上主義。
但不是一定會有一些思想是會被否定嗎?我反對中國、俄羅斯、北韓的獨裁,認為民主才是唯一正確的方向,或者認同反男性主義,否定伊斯蘭教的父權,這樣不會影響世界的多元化嗎?
所以這就是個人的選擇,就好像大家也可以不認同後現代主義或多元化一樣。
@@OhMyBossRadio 那麼想知道後現代主義者該用甚麼態度面對他們?例如伊斯蘭教的經文有些地方對女性不公平,可以説是父權的一種。但因此反對伊斯蘭教又不符合尊重多元的原則,因為伊斯蘭教也是中東文化的一部份。這情況下該怎麼處理?
或者更核心的問題是,如果後現代主義者遇到否定平等思想的文化,應否給予支持和保留?
@@VendettaXmacolm 多元的定義不是要接受所有可能,而是拒絕接受"單一可能"或"單一為真"。所以所謂的多元不是說就不能反對任何事。多元是反一元,反二元對立,但不是說從以所有東西都不能反對或是有自己的立場。
先跳脫出後現代這個名詞,綜觀兩百年間的論述發展,會發現一個隱約的脈絡潛伏其中,就是利用弱者論述搭配道德陷阱,來奪取資源和權利的套路,幾乎左右了如今的世界。後現代主義這個寬泛的類別也很符合這樣的套路。比方說,殖民地時代過去後,出現了轉型正義的潮流,通常出現在當地的先住民或是少數族群,論述者會目的性的整理弱者強者互動產生的歷史觀念和事件(外來政權進入,殺害先住民,摧毀其文化和生活),以便符合道德陷阱,一旦被預設的「強者」進入陷阱之中,就可以發動輿論進行攻擊,最後從強者奪取資源和權利(先住民得到補償、土地及福利),另一個常見的就是女權主義。這個套路的最大問題在於,一,目的性的歷史觀和道德陷阱,因為論述者所架構的歷史主要是為了符合道德陷阱,所以有很強烈的偏見,比方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中世紀女巫狩獵,女權者會挑選出適合的歷史來符合女性受到壓迫的道德陷阱,卻不告訴你,中世紀本來就是充滿了各種宗教戰爭、宗教迫害,在迫害中被殺害死去的男人更是不計其數,男女都可能為了維護其信仰成為迫害者,或因為其信仰而受到迫害,這跟性別完全無關。二,論述者通常只是在利用弱者,自己本身並不是弱者,得到的資源也是用在自身目的,而非幫助弱者,比方說,加拿大就有關於印地安先住民的轉型正義運動,讓加拿大政府改變政策、歸還土地、恢復傳統文化的傳承等等,但是這些土地、資源和權力,其實都流入少數的論述者手中,造就了一個個在保護區的新富豪,而當地住民情況依然沒得到多少改善,並且一次次的被利用來跟政府抗爭,當然政府釋出的各種資源和權力也一次次的被論述者中飽私囊。另一個歷史教訓就是共產主義的興衰,回顧當年那些領袖,根本都不是無產階級,他們全部都是年輕的知識份子,利用無產階級來達成其目的,結果也很清楚,無產階級依然是無產階級,論述者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將無產階級轉化成生產工具,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也是共產主義曾經無比成功的主要原因。
因此今日身處後後現代的我們再聽到類似的套路時,應該要格外謹慎。絕大部分的化身正義的論述者,其實都是為了自身的目的,其手段就是將跟隨者轉化成生產工具。(望向木可)
由於這一大批泛稱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自身奪取資源和權力,所以其論述本身都很脆弱且片面,造成了現今世界種種奇怪的矛盾。比方說,去中心化的論述,那論述者是不是中心?如果是,就跟其論述產生矛盾;如果不是,那論述者如何提倡去中心化?或是自由主義提倡言論自由,結果卻是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政治正確的思想、言論審核,完全跟所謂的言論自由相反,而且沒人覺得這樣很奇怪,於是我們看到一堆人一邊說言論自由,一邊什麼話都不敢講,我記得有一次看關於討論語言教育的影片,節目來賓講到現在學校教的國語,然後就覺得自己講錯話,改口稱普通話,更怪,又改華語,臺灣國語,改了幾個都很怪,最後他們乾脆省略主詞繼續討論下去,看得我直翻白眼。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結果卻是講一句話各種自我審查,笑死。民主政治更不用說了,到現在依然一堆人把群眾暴力當成民主機制。如果不存在真正的進步和文明,那今日既然已經擺脫殖民時代,為什麼還要學西方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為什麼大家不回歸傳統學習同樣進步的四書五經呢?這些種種矛盾都是因為提出這些論述並非為了其提倡的精神和目的,只是論述者為了奪取資源和權力的產物,因此缺少嚴謹的論證和修正,如果相信論述並且加以運作,就會問題百出發生各種衝突矛盾,更加讓人無所適從。也可以說,今日社會為何不斷改進,卻改出越來越多社會矛盾和衝突,這並非原本社會的問題,而是因為這些後現代論述本身不完備,才使得跟隨者產生更多的衝突矛盾。
你讲的太政治化了,宣传你的政治观点,这并不是后现代主义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