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耀寻琴记 陪伴了40多年的二胡遗失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сен 2024
  • 2018年8月9日,朱昌耀丢失了陪伴他40多年的二胡。
    说起来也不是第一次错失,此前曾有人帮忙提琴盒却丢在了飞机上,类似的情况发生过两次,都很快找了回来。这让他以为,这把二胡已经和他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琴不离人,人不离琴。但是一年前的那个下午,一切都改变了。
    怅然:四十余年,音乐伙伴
    那是一次寻常的出差,朱昌耀作为国家级著名二胡演奏家被请去北京讲课,两天来回。第二日活动结束,他马不停蹄赶回南京,飞机落地后直奔禄口机场停车场,拿钥匙、装行李、驾车走人,一切都行云流水,偏偏忘记了随手放在隔壁车后盖上的琴盒。一念之间,失之交臂。
    车开到家门口,他猛然想起落下了二胡,赶紧掉头,一路上祈祷着也如之前那般好运。然而,天不遂人愿,赶回机场,车还在,二胡不见了。
    立即找到禄口派出所,报案、调监控,试图抓住一点点有用的线索。停车的地方是死角,监控能远远看到车进车出,但看不到人。他盯紧那些车,心情也随之起伏,一辆又一辆,希望与失望交织,最终归于失望。朱昌耀在监控室度过了难熬的4个小时,一无所获。
    在民乐界,很少有演奏家会拉同一把二胡超过40年。“那天在派出所看监控看了4个小时以后,真的很难过。如果能找回来,钱不是问题,对我来说不是值不值钱的问题,是不舍。”
    40多年前,朱昌耀刚到乐团上班,花三个月工资定制了二胡。此后,参加大赛、出国演出、录音录视频……无数次拉弓、揉弦,在这把二胡上,朱昌耀倾注了对音乐的勤奋和感悟,它不是一件乐器,它已成为伙伴,每一次演出,都是他和它的合奏。
    心跳:“沉睡”同款,尚能奏否?
    朱昌耀被失落笼罩,想到陪伴40多年的二胡,那份懊恼就别提了,心乱如麻的时刻,也有灵光一闪而过:40多年前,这款二胡做了两把。
    1977年朱昌耀学成毕业,演奏中一直有个关窍等待突破:在演奏《战马奔腾》时,他总觉得“下把位”音色不够好。先是吸取了别人的经验,从最常见的“六角”二胡改用“扁圆”,可还是觉得音色不够理想。
    能否在扁圆的基础再进一步呢?朱昌耀找到了苏州民族乐器厂的刘锡浩师傅,开始了研发之旅。那段时间,二十岁的朱昌耀每天和四十岁的刘锡浩泡在一起,一心钻研二胡的形制改良。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定型为“扁八”,用创意和反复实践解决了“下把位”难题。两人都觉得这种“限量款”二胡实在难得,就做了两把。
    起先朱昌耀是两把轮换着用,等到与“扁八”磨合成功,就固定使用其中一把,另一把放在琴盒里,算起来近40年,从未打开过。
    想起这茬儿更让朱昌耀揪心起来,一般情况下,二胡过了十年,琴筒容易变形,蒙皮也会松塌。几十年不见天日,那把二胡还能演奏吗?
    朱昌耀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凭记忆寻出沉睡已久的二胡。开启琴盒的一瞬间,又期待又担心,一看模样还行,重新装弦、上弓、调码、定音。弓擦琴弦,喜出望外。
    搁置近40年,二胡没有丝毫损坏,音色圆润如初,时间仿佛没有留下印迹。
    和鸣:琴人合一,人琴合一
    再细细看去,当年的制琴细节涌上心头。这两把二胡用的是同一块老红木家具拆解出的木料,蒙皮的蟒纹都非常接近,可谓“双胞胎”。
    朱昌耀不敢怠慢,整晚,他耐心调试着这把熟悉又陌生的二胡,生怕因为几十年未曾触碰而失了手感。长弓、短弓、快弓、慢弓……各色运弓手法源源不断,琴皮在那一晚慢慢苏醒,与主人应和共鸣。40年,它也在等待这人琴合一的时刻。
    如果说丢失的那一把二胡是用40多年的时光与朱昌耀磨合到“琴人合一”的境界,那么这一把二胡则是朱昌耀用40多年的音乐能量,一夜之间唤醒激活,直接达到“人琴合一”。
    “它很理解我,马上就可以达到我要的感觉,找出来的第二天就带出去参加演出了”。一年来,朱昌耀真切地感受到,这把二胡与他越来越亲近,仿佛这40年从未缺席,“我现在最常用、最喜欢的就是它。”
    寻琴:愿它安好,愿它鸣奏
    一年时间过去了,虽然仍然有琴相伴,但每每想到失琴的那一刻,朱昌耀仍恍如昨日,难舍到会说出:这下我可再也不会丢琴了。
    朱昌耀拉了一曲《江南春色》,展示这把二胡的魅力。民乐中,江苏是“二胡之乡”,苏州乐器厂也是二胡制琴的“头把交椅”。胡琴看似构造简单,制作技艺却极为复杂,经验丰富的制琴师傅对木料的材质、干燥程度,蟒皮的质量、厚薄,蒙皮的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样制作出来的二胡才能将音色发挥到极致。最早的这一对“扁八”,蕴含着朱昌耀的创造力和制琴师傅刘锡浩的匠心。
    讲起一年前今天丢失的那一把二胡,朱昌耀说:
    “只要它还能在某处继续演奏,我觉得也挺好。”
    后记:《江南春色》是作曲家马熙林和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以浙江民间小调《知心客》为素材创作的一部江南风格二胡名曲。在1982年的“全国民族器乐调演”由青年演奏家朱昌耀演奏之后引起轰动,很快就在全国乃至海外流传开来,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乐曲表现了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春光明媚,秀丽动人的春天景色。我们视频团队的后期剪辑小哥正是马熙林先生的外孙。
    愿音乐带来更多的相逢和美好。
    如果您有2018年8月9号禄口机场停车场丢失这把二胡的线索,请联系电话:(025)96096,朱老师谢谢您。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

  • @tongsengwong3045
    @tongsengwong304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大师朱老师

  • @user-pl1ke3oj4h
    @user-pl1ke3oj4h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希望朱老師能盡早找到琴

  • @user-cz2kh8xc3x
    @user-cz2kh8xc3x 3 года назад

    請問這把琴有什麼特徵
    有沒有落款 琴的上面 有寫什麼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