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之旅》人工纖維的代價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2 сен 2024
  • 琳瑯滿目的衣服,款式多變,但主要成分、大多離不開「聚酯纖維」。
    人人穿在身上的聚酯纖維,究竟是什麼物質? 很多人不了解,其實它是一種「塑膠」材質,來自「原油」。
    完全不產油的台灣,從國外進口「原油」,經由「石化工業」變成兩大類:一為「汽油」、「柴油」和「煤油」等能源,另一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石化原料,再經由化學反應,變成「聚酯」、「耐隆」、「壓克力」、「聚丙烯」這些人工纖維。
    人工纖維是130年前的重大發明,沒有它之前,人類靠著「棉」、「麻」、「毛」、「絲」這些天然纖維、製造衣服。但現在,人工纖維、取代了多數的天然纖維,全球紡織纖維用量,66%以上屬於人工纖維。
    人工纖維做成的紗線,依照天然纖維的紡織方法,從線、變成布。
    孟加拉福爾摩沙紡織公司廠長 羅俊郁:「(人工纖維)所製造出來的(衣服)就比較輕薄,但是比較耐寒 。」
    人工纖維的布料,保暖、防皺、不縮水,但少了天然纖維的吸汗和透氣性,於是市售衣服,走向「混紡」材質,讓布料兼具兩者優點。
    孟加拉仕旋貿易公司廠長 王志武:「如果100%棉,你看以前衣服做出來,洗一下水就縮很多了,但是現在我們(織布)設計裡面,加一條聚脂纖維(混紡),它(布料)縮水就會縮到傳統棉的大概7~8%。」
    圓形的織布機,密密麻麻的紗線、在機器運轉下,人工和天然纖維、交錯編織成布料。
    孟加拉福爾摩沙紡織公司廠長 羅俊郁:「織出來的時候,除非是去拆解,不然從外觀,你分別不出來說,裡面有什麼東西(不同纖維)。」
    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孟加拉的一家紡織大廠,這個倉庫裡面,堆放了八百公噸的胚紗,裡面有人造纖維,天然纖維,混紡纖維。」
    不論是哪種材質的纖維,製成布料後,幾乎都是白色的,那麼如何變成色彩繽紛的衣服,得用染劑來染布。
    孟加拉仕旋貿易公司廠長 王志武:「所有的胚布,從這邊送下去,開始做染整流程。」
    染色、是衣服製程、汙染最多的一環,不論染布,還是染紗線,都需要大量的化學染劑。
    把950個筒紗、層層串連,這個重達一公噸的纖維原料,得用機械手臂吊起來,再放入巨大的染缸內染色。
    記者 張澤人:「筒紗經過染色之後,含水量100%,因此拿起來,非常的重,要經過這個脫水機,把其中75%的水分去除。」
    染整過程、大量耗水,多數染劑、沒有被紗線吸收,因而流入廢水,但留在布料和紗線的染劑,對人體就完全無害嗎?
    綠恩有機棉公司總經理 王之英:「很多他(業者)是用化學染整,包括他的化學用螢光劑,這些東西在製成衣服的時候,特別是對女性她的胸部,還有比較重要的器官的時候,它是屬於黏膜組織,它會直接吸收到,這些布料殘存的化學物質,所以會導致癌症的病變。」
    從紡織原料、到成衣製程,可能用到八千種的化學物質,一旦前端製造廠、把關不嚴,賣到市場的服飾、跟著出包。
    記者 張澤人:「這些衣服,全部都是孟加拉本地製造的,我們實地在當地的攤位,購買兩件成人的T恤,以及兩件小孩的POLO衫。」
    記者沿街購買了10件衣服,把每件衣服、放入夾鏈袋封存,帶回台灣。
    檢測人員、取一小片衣物,剪碎之後,加入王水,再加熱100℃一個半小時,溶出衣服內的重金屬,最後放入「質譜儀」。
    長榮大學環境與食安檢驗學系助理教授 陳重羽:「在銅這個(重金屬)項目,4個樣品的濃度比較高。」
    孟加拉製造的10件衣服樣品,有4項的銅含量、非常高,雖然台灣法令,還沒有對衣服殘留的重金屬「銅」訂出危害標準,但和農田比較,發現其中2件衣服的銅含量,竟然超過土壤銅含量的監測值。
    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安心嗎?
    長榮大學環境與食安檢驗學系副教授 洪慶宜:「穿在身上,如果它是直接接觸我們的皮膚,也有可能透過汗液,然後跑到我們的皮膚上面來。」
    長榮大學環境與食安檢驗學系助理教授 陳重羽:「長期攝取一些重金屬,所以他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甚至有些人會有一些神經炎。」
    化學物質、隱藏於衣服,全球有八十多家的國際品牌和供應商,承諾「無毒化生產」,但仍有85%的紡織成衣業、還沒改善。
    綠色和平基金會能源專案經理 李之安:「最好的方法,是從源頭開始控制,從一開始就不使用這些對環境、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會比最末端去做管控、篩檢
    要來得更有效果。」
    如何淘汰有害的化學製程,讓人人穿得健康又安心,得回歸透明化的生產方式,全民一起來監督。
    採訪撰稿:張澤人
    攝影剪輯:楊俊亭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