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人的處事之道。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 ноя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1

  • @james-clips
    @james-clips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Patreon會員專屬影片:www.patreon.com/user?u=99360097
    主頻道:ruclips.net/user/m910105
    ig:instagram.com/jameskool.official/
    程式語言課程:jameskool.com/p/javascript-course-v2

  • @_RiZu_.
    @_RiZu_.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感謝 James 的分享!!
    自己目前最常感到的是
    「當真相與自己的理念不同時產生的不適感」
    雖然清楚知道,必須要接受改進
    但發現自己錯誤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現在還在努力調整自己
    無法達到像 James 這樣可以馬上改正自己
    不過期待自己越來越好!!

  • @zerox23456
    @zerox23456 Месяц назад +12

    全台灣只有兩成的人可以邏輯思考
    這數字其實蠻可怕的
    從小到大都在理工科環境下長大
    周遭的人溝通上都沒什麼問題
    作業系統差不多
    一出社會 周圍的人變成常態分布
    就必須要降頻才有辦法溝通
    一開始其實蠻痛苦的
    現在換個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
    也就不會那麼糾結
    謝謝James!

  • @黃柏翔-e1v
    @黃柏翔-e1v Месяц назад +11

    希望大家理性思考就是不理性, 哈哈

  • @rita_6399
    @rita_6399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可以根據事實判斷的人,所以才看你的頻道

  • @Leo-54ly
    @Leo-54ly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Good. You're very introspective and humble enough to have self-reflection.
    和你有點不一樣的是,我小時候和人相處時,總會顧及和諧的關係而保留自己的觀點,安安靜靜地和人互動。但後來經歷了太多的壓抑和誤解,讓我變得無所謂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坦誠才不會在錯誤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很難說我是尊重事實的人,我總是會懷疑一切,但又懶得去求證,除非我必須承擔結論的後果,而且時效緊迫,我才會費心去搞清楚。所以,大部分時候,只要權威的人說「是」,我就「是吧」,錯了的話,大不了未來換個陣營就好了,反正沒有可預見的嚴重後果。
    其實,我在網路上表達想法,也只是圖個樂,釋放一下積壓的想法,不在乎對錯,大部分人應該也是這樣吧。
    雖然我看過一些概率論,但感覺挺複雜,而且都是人為的標準。那些以閾值作為標準來判斷現實的事,都是科學家的工作,普通人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考慮周全。如果疏忽漏掉一個關鍵信息,一個貌似概率極低的事件,在必要條件滿足時卻會100%發生;而概率看似100%的事情,也可能因為一個必要條件不滿足而變成0%。所以到頭來,我認為:概率只是反映了人類通過證據的數量和相關性所產生的對某個事件發生的相信度的心理現象。我相信宇宙中沒有概率,只有必然。
    就好比,概率論告訴我們拋硬幣每面朝上的機率是50%,但如果地板恰好有條縫,硬幣就剛好掉在縫隙里直立著,那50%的機率在理論內部成立但違背現實的情况。這就像1+1=5在數學上不成立,但一隻母貓加上一隻公貓在現實中卻可以形成一家五口的貓。純粹依靠人腦的邏輯計算,常常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因為計算中忽略了太多外在因素,還漏掉了硬幣的厚度因素等。也許「不知道,看情況而定」的回答更接近事實。
    概率是無知對宇宙的揣測,也是人類用有限的大腦看世界的方式。不同的人只是計算的程度不同而已,科學只是在當前文明程度允許的最高上限上進行計算。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大量科學報告受到經濟利益和個人偏見的無形影響,誤導了整體社會的思想。因此,信仰科學也只是一種個人的信仰模式。
    而對於那些不在科學前沿奮戰的人來說,所謂相信科學也不一定真正意味著相信的是科學。就好比我看Sabine Hossenfelder的頻道,大部分我都聽不懂,只是聽個結論,所以我最終相信的不是科學,而是穿著科學外套說話的那個人。
    另外,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是為了說服,也不是尋求共識,而是分享不同的視角,並獲得自己理解形式的尊重。改變是個人的選擇,分享也是個人的選擇。我在生活中發現,為了對錯爭論的人「大多」抓著芝麻丟了西瓜,winning a battle but losing the war.
    (怕被誤解:我再多說一句,我並不是反對科學,我只是認為現階段的科學無法計算到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因此其結論和預測必然會有偏差。對科學的任何執著態度,依然屬於一種人的主觀信仰。客觀現實確實存在,只是不存在在你我他的腦海。)

  • @cyk80
    @cyk80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感謝 James 分享
    特別是近日的政治事件
    媒體報導的等等狀況
    確實可以證明
    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人數其實並不多
    大部分都是靠以訛傳訛 來吸收 資訊 當成知識的獲得....

  • @AndyChen-i6g
    @AndyChen-i6g Месяц назад +7

    深有感觸, 前一份工作就遇過這樣的老鳥, 撇開學歷不談...
    我們在討論確認一個異常的root cause
    其實當時我還很菜,但因為站點是我負責的,我為了避免最後結案是錯誤的推論
    我就跟他理性討論: 也許答案不是這樣,因為... (做了各種推論跟說法)
    最後他似乎講不出所以然,就在眾目睽睽面前大聲地說 : " 你幹嘛這麼執著阿 ? "
    我一臉錯愕 = = 然後我就被黑了

    • @user-jacky917
      @user-jacky917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你的目的應該不是被黑吧...所以應該考慮到對方可能拉不下臉,如果是我可能嘗試性的提點意見如果老鳥不聽那就照他說的做了。

  • @marc_orange
    @marc_orange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感謝你的內容
    在我正想發文談媒體-政治-閱聽人判斷力的時候很有效地打消了我的念頭
    因為無論怎麼寫,可能也只會激起更多的心智紛爭,無助於讓更多人看到事實
    有個小建議是也許可以花多一點時間打磨例子與故事
    以及對舉例與舉證時的呈現方式做更多的設計
    (包含但不限於鏡位轉換、圖卡、或是想個更能傳達的話術)
    因為如果這世界上七八成的人是由故事與情緒推動的
    人們需要更生動或更能relate的例子才能得到概念
    一樣是從目的反推手段的思考方式
    你這支影片的目的是只想談談這種情況,還是有想要改變這種情況
    你的TA是那兩三成的人還是七八成的人
    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前者的話請忽略我的建議🙇‍♂
    非常喜歡你的內容
    之前會看到你的頻道是因為我想嘗試沉浸式語言學習
    但今天看到這支影片讓我非常感謝演算法、感謝宇宙的時機、感謝你

  • @chengyang1380
    @chengyang1380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感謝 James 分享
    確實先搞清楚對談的目的很重要,抱著「對方開心就好」的想法很重要,不強求對方怎麼想,只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例如自己的心態) 🙏🏽

  • @ccxiaolong
    @ccxiaolong Месяц назад

    感谢James的分享,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在此之上,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其实也是对此观点的补充: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超过科学实验,人在处理大多数事情时,是无法控制多数事情的变量,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靠极少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此类的判断非依靠客观事实,主要依靠经验。我还是想拿算命来说,假设一个人,人生重大的事情,都是依靠算命来决定的,且从结果来看,都是正确的。他是无法否认算命的。人的生存本身就是求结果的正确,而不是求客观的正确。
    拥有一个James所说的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认可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求同存异。

  • @blakehi-bo2jb
    @blakehi-bo2jb Месяц назад

    好有趣的哲學議題

  • @thejimmylin
    @thejimmylin Месяц назад

    James 的思考方式超讚,能知道你這個頻道很幸運!

  • @nihuyiohc
    @nihuyiohc Месяц назад

    與世無爭 平和的心境 真的很難達到 盡力控制吧😂

  • @chrisshyi8999
    @chrisshyi8999 Месяц назад

    蠻贊同你在影片中的想法的!
    有辦法做批判性思考,尊重事實的人真的不太多。我同意大部分的時候硬要跟別人討論事情的真實性是不太有意義的,因為你也沒有辦法說服他們。希望你可以多做些這類的內容,加油!

  • @玄冥式
    @玄冥式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很喜歡James這樣有智慧的相處模式,簡單說就是入境隨俗,潛龍勿用的概念,當然我們可以提出自認為正確的想法給對方參考,並且尊重對方可以不採納繼續保有錯誤想法的權利

  • @sleeptree0801
    @sleeptree0801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也就是說,如果只有理性、務實、科學,最多也就只能吸引 20% 的人

    • @mmmaaarrrkkk
      @mmmaaarrrkkk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撇除政治,"理性、務實、科學"真的蠻重要的,但現實中並沒有什麼人遵守

    • @sleeptree0801
      @sleeptree0801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mmmaaarrrkkk 的確,人畢竟是情感的動物

  •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 通常想糾正別人的目的是:讓對方別再煩我了。
    比如看到我喝冰水就想碎念的人,就想教育一下正確觀念,然後期待對方不要再對我碎念了。
    其實只要對方不太強加想法在我身上,我就不太會去糾錯。
    抱著「你開心就好」的心態,讓對方相信他們想相信的。
    --- 至於網路影片,通常留言糾錯時,到不是期待創作者能知錯,而是讓留言區的其他觀眾,知道哪些地方有誤。算是幫作者刊誤吧!
    --- 經常被嫌固執,心裡想著:啊,你就沒有成功說服我啊!
    自己說服不了別人,就嫌人家固執。😔
    --- 不知是光影問題還是怎樣,感覺James一直在抖~抖~抖~抖~

  • @joeywu321
    @joeywu321 Месяц назад

    感謝你的說法,看來我也是少數人,太多的討論,很多人會認為我是在爭吵,我會加強改進這習慣。

  • @陳灝文-x7n
    @陳灝文-x7n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想聽看看如何以理性的方式面對普遍說的”亞洲父母”

    • @白兔-e9m
      @白兔-e9m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如果有人成功提出了一套方法 我覺得他值得諾貝爾和平獎

    • @dearmarcy
      @dearmarcy Месяц назад

      保持距離

    • @玄冥式
      @玄冥式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覺得是陽奉陰違,我們尊重父母,所以不應該跟他們辯駁,但我們依然行使該走的方向

    • @coldheart9014
      @coldheart9014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你理性分析會被情嘞超靠腰的...

  • @user-jacky917
    @user-jacky917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大部分觀點非常認同,但有點小細節有小出入,所以分享一下,希望有理性的討論。
    0:40 我覺得這個世界不存在任何對錯善惡之分,先有了主觀意識,法律和各種標準才有了對與錯的概念。
    舉例1:3:00 雖然正確的的發音確實是那樣,但是語言這東西本來就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即越多人用的說法其實才是「正確」的。
    舉例2:5:25 抽菸的例子,覺得說抽煙沒有不好的人自己也是知道對身體不好的,只是為了緩減自己的「認知失調」所做出的行為,再說抽菸得病早死這是不好的,這也是人給出主觀定義,在少數人的認知這可能是種解脫。
    科學並不是100%正確的,推翻修補是很常見的,只是當前社會主流的人認為的「真理」但事實上知道真理的只有神,大家都在追尋真理的路上。
    1:25 非常認同,比如我其實是非常少發表自己想法的人,現在會想留言是想要補足修正自己的認知。
    7:50 可能不是大家不懂機率,而是因爲「思考」其實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大部分的人喜歡把事情簡化成非黑即白。
    11:04 就像前面提到的,可能只有少部分的人打從心裡相信錯誤答案,而更多的人是知道正確答案的(比如James大大),但為了顧及他人感受沒有人說出來,因爲說出來的人會被貼上「固執」的標籤。
    我個人也是喜歡從目的去反推自己的手段(當然這是需要刻意練習的)。而這個時候有一塊很需要考量的就是別人的感受(心理學),個人覺得這比知道各種證據更加困難。
    順服別人絕對不是從正面指責,效果一定極差無比,應該從側邊讓他自己覺得自己錯了。

  • @arkm6833
    @arkm6833 Месяц назад

    確實,我覺得要裝一個情境判斷的switch,自動判斷要用理性跟她說話還是不要xdd

  • @taka-m2i-z
    @taka-m2i-z Месяц назад

    想到薩古魯的迷因😂

  • @e2885599
    @e2885599 Месяц назад

    科學方法其實在國一時生化課就有教喽,更可能是大家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