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大數據殺熟!蒼蠅逐臭!越用越貴、越看越煩!從瘋狂補貼到狠心殺熟!透支長遠利益,背信棄義,慢性自殺!演算法作惡,成為網路平臺達成目標幫兇。韭菜開始反殺了!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фев 2025
- 「價格太貴了!平臺要是不降價、不發優惠券,我是不會買的!」
在經常光顧的網路平臺上,一些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總是比別人高;換個手機登錄網購APP,同一商品的價格居然會相差幾十到上百元……
不用撓頭,你被大數據「殺熟」了。
隨著網路支付在全民間的普及和下沈,近年在某些年輕人間出現了一股奇怪的風潮:點外賣要隨機切換不同的平臺,網購要拿著不同品牌的手機來回比對,甚至通勤路線也像遊擊隊一樣變化莫測,仿佛人人在參演諜戰劇。劇中的反派不是某個惡棍,也不是什麼神秘組織,而是網路時代特有的、看不見的對手--大數據「殺熟」。
大數據「殺熟」,其實是網路平臺利用演算法分析你的消費習慣、支付能力等數據,然後為你「量身定價」。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商品或服務,你看到的價格會比別人高得多。
日常生活中,大數據「殺熟」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常用的商旅軟體,當你在APP搜索機票或酒店時,演算法就會分析你之前的購票或訂房記錄,如果你是「優質老客戶」,那麼在展示機票或房間價格時,你看到的可能會比其他用戶看到的高出很多。
最常用的網約車亦如此。當你打開軟體,後臺的演算法會迅速啟動,如果它確認你是老用戶,而且你常打車去高檔社區或商務場所,或者你平時叫車不在意加價,演算法就可能在原本正常的計價基礎上,悄悄給你加上一個「溢價係數」。
不僅如此,大數據「殺熟」還常見於電商購物、外賣訂餐等領域,這些平臺所用的套路也基本相同。
老用戶一般有著較高的忠誠度和依賴度,平臺也就認為能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利潤。原本以公平著稱的演算法,此時也就成為網路平臺達成目標的「幫兇」了。
2024年11月19日,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在江西贛州出席活動時談及今年上半年遭遇的網路暴力、做綠瓶水背後的故事以及對網路直播的看法:
「我仍不希望大家去喝綠瓶水,它就是不值錢!
我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你可以做更有價值的東西。
有人利用了演算法,遮罩了多角度來的消息。很多惡是人為造成的。」
連日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出現了網友吐槽大數據「殺熟」的帖子。有年輕人以「反向馴化」演算法的方式,爭取享受平臺降價優惠。
商業是什麼?肯定不是坑蒙拐騙,更不是殺熟。
商業是指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它不僅包括商品的銷售和購買,還涵蓋了與商品生產、流通、交換以及消費等活動相關的各種經濟活動。
12月初,北京白領小冉計畫與男友出國旅行。打開某旅行軟體搜索,她發現一張從北京到韓國首爾的機票需要1358元,返程也近千元,這意味著,她與男友兩人的往返路費將近5000元。
「機票太貴了,買不起,不去了。」小冉在某社交平臺相關帖文中留下一連串評論,以這種方式對抗大數據「殺熟」。第二天,小冉再次打開該旅行軟體搜索,看到這張機票的價格更新為588元,返程票價降至600多元,她與男友兩人的往返路費降到3000餘元。
「我不知道這是評論起了作用,還是單純的巧合。」小冉不清楚那些代碼背後的演算法是怎樣運行的,「畢竟各個平臺會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搜索歷史和社交行為來製定個性化的價格策略」。
也有一些網友分享了自己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一些消費者因此對平臺演算法提出疑問。自己出差訂酒店時,發現預訂同一酒店、同一房型的價格,比同事之前訂的貴了近50元。用滴滴打車軟體叫車時,同一時間去同一地點,選同一類型的車,即時報價比其他人貴近10元。
「平臺沒有大數據『殺熟』的動機。」去哪兒網客服稱,相關服務價格即時變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不能直接證明是由於相關評論內容而引起的價格變動。即使是同一時間查詢發現價格差異,也可能是帳戶中的優惠券等引起的,如果同一產品售價不同,可向平臺投訴回饋。
在中國當下,出現了兩個商業現象,完全可以對比來看,個中滋味,自是難以言表。
一個是演算法作惡,一種是商家向善。
#大數據殺熟#消費習慣#商業信任
3-4分鐘, 幾句說完的事, 硬拖了13分鐘, 真是服了 (已取關)
可惜了,這裡面有很多利用先進大數據演算法而產生的商業手法可以學習。真的可以多了解。
我二個安卓手機, 团購或拼多多,淘寶的價錢也不一樣啊,貨比三家
电视剧西部世界里面 雷赫波可以通过对人类的基因分析为他的未来限定职业发展,炮灰就别想翻生了,倒了那时候想想都恐怖
會殺熟的平台有哪些?
傅熊貓
蝦皮
永遠在下單後,看到一堆價格更低的相同物品
搜尋個三次,會發現價格越搜越低
@@chiehilin4060 那個應該不一樣。可能是商家有投放廣告費、用來提升排序及能見度。
廉價航空也會
越看越貴
跟手机型号无关,而是新旧账号
還不是一樣,專坑老客戶
虚拟商品有苹果税,安卓没有。用苹果就应该付高价。
光YT會員,兩個平台價格就不一樣😂
这视频瞎讲,不同平台负责app的团队不同,更新有滞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