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Ruohan 我觉得其中嘉宾提到文化背景导致了我们父母那一代对于孩子的教育与现在不同。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接受到高等教育和一些西方国家的理念所以觉得我们父母那一代怎么会这样?我们现在的很多缺点都反射了他们影子。那既然改变不了父母不如从我们自身做出一些调整?现在的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最讨厌父母做出的什么事情?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你?那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父母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你自己用你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当年的事情呢?(个人想法,不要太介意)我自己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对于父母一直有心结不过最近通过一些事情完满的之前这些不愉快,我可以敞开心来对待我自己的孩子和父母。
在加拿大,曾见过一个爸爸在超市收银排队的时候对自己大约3岁的孩子说,谢谢你这么耐心。这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中国的父母可能永远不会说这样的话,虽然也许他们会给予孩子更多。
耐心不是应该的吗?
Positive encouragment is needed to building their positive character.
更是一种反馈机制吧。中国家长会“对你好”但不会表现出来,甚至在老一辈里,日常生活里不会直意的表达爱。那位加拿大爸爸把这个观点传达之后,孩子就会知道, 这样做是积极的,良好的
@@dunkai vr
@@firemasterzhao 就是因为你觉得这是理应的,所以不会说,就像是去餐厅吃饭,吃完走人,觉得自个儿付了钱应该的,但有人就会走之前给服务员或者餐厅厨师说声谢谢。
我父母从小都表扬我,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更好的抗挫折教育,就很自信,知道很多困难自己都能克服
虽然我特别喜欢李玫瑾老师,但是这期我听不下去,我就是从小被贬损着长大的,我姥姥贬损我激怒我,然后说是为了锻炼我,我觉得说锻炼的都是借口,他们拿孩子当出气筒,把生活里的不顺和压力释放给孩子。我长大收到什么刺激都不会自杀,仅仅因为我怕疼,与小时候的脱敏一点关系都没有,留下的童年阴影还要一辈子的时间治愈。
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以引导辅助为主,并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生孩子本来就是很大的责任,我反对粗暴的,三心二意的把孩子囫囵大。语言暴力太害人了。
Rita Liu 李老师讲的是大方面的,每一种观点都会有极端的案例。
很同意。实名反对李老师对于贬损孩子的观点以及马爷的脱敏论。教育孩子不能一概而论的,有一些孩子自来非常要强、在同龄人中表现十分出色,周围老师同学多是夸赞,那么可能需要家长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有一些孩子本身就敏感,对于别人的批评很在意,那么父母就需要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以鼓励滋养孩子,让孩子更加自信。爱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才对。
感觉李老师说的那种贬损是开玩笑那种。并不是很多家庭存在的那种过分近似于侮辱的贬损,想来李老师从小妈妈都不让爸爸碰她,也是很疼她的,加上她学习又好。
人家讲得很清楚,是六岁以前。
方舟大哥说的大人和孩子看世界的比例不同,这个点很好。确实大人认为的不就那点破事吗,在孩子眼中便是天大的事。
人家还是有女人味的
哈哈
马大姐说的也不错。
有些观点还是很值得借鉴的:1. 孩子小时就要立好规矩 2. 父母要说话算数 3.青春期小孩需要空间和尊重
蒋方舟这期说得特别好,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唯一最有可能理解自己孩子的人,结果他还站在外人的角度去指责自己,这对于孩子是特别大的屈辱;
孩子是没有资格跟大人说话的,孩子需要大人来跟大人讲话,但是大部分的大人都站在其他的大人一边,然后把小孩放在一个非常孤立和绝望的境地内。
很多家长确实是这样,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是个好家长,把自己的形象放在第一位,孩子的感受在次位,辜负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然后等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再责怪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试问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辜负了他的感受,他怎么还会信任你把心事跟你说?说了只是让你多一个指责的理由。
马未都说他儿子哭着说以后绝不让自己的儿子受这样的委屈,他还洋洋得意当成笑话说,全然不察觉自己不曾与儿子沟通有什么问题。
什么人前教子,人后教妻,什么年代了还拿老话当真理。孩子因为年幼而对社会规则不懂且笨拙,需要家长协助他们理解并学会和社会沟通,惩罚只是让他们学会的其中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或者最有效的;重点在于帮他们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处罚。
回家去跟孩子沟通,留给他们应有的尊重,看待孩子是具有理解力,学习力和沟通能力的独立人格,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当着外人的面表演惩罚孩子,那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幸存者偏差。除了方舟以外,三位老师之所以觉得自己经历过家长的打骂依然正常成长得以“脱敏”,是因为他们是打骂教育的幸存者。还有更多更多不幸的人,有些在评论里,有些可能在用一生治愈自己,有些可能已经淹死在过去。
在那種打罵環境產生的思想,現在我們的思想,就好好往前更新吧!😎
你關注的是打駡,但其實他們主要强調的是賞罰分明,該懲戒的時候懲戒,該表揚的時候表揚。
让你先敬再畏的人,是君子。让你先畏再敬的人,小人也。我能理解李老师说先有畏再有敬的角度,但我不同意她的这种说法。这解释让人感到害怕,恐怕她本身曲解了敬畏一词的本意。要知道,让你先敬再畏的人,才是君子。敬畏本身是有大家风范,有风骨有德尚的。而当你因为害怕才有的敬,会在表面上让人有错觉像是敬畏,可那根本就不是敬畏,因为它根本没有来自内心的敬。那是求生基因的一种对自己的保护本能,那只是因为害怕而产生的被驯服感。就像 敬而远之一词,有褒义上的解释,也有贬义上的理解,但一旦涉及到了令人害怕,那绝对就只有贬义上的理解了。硬要说敬而远之这个敬,那也只能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敬,对安全的尊敬,所以得远离那个让你觉得害怕得人。先畏再敬,最后只会对那个人敬而远之而已。
她说的畏惧的东西,可能是指某件事的结果,比如犯罪,犯错,冒险。不一定是某个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把他当成人一样尊重,成年人在社会中撞的遍体鳞伤,把成年人当孩子一样看待这才是真谛!
李老师专业教育家,马爷智慧家长型,方舟说出了小孩子的心声,文涛一如既往的谦虚机智……👍
李老师讲的父母教育不缺位,就是最大的投资,真的是深得我心,以前只是隐隐约约心有此感,但从未如此通透。
其实贬损孩子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在走入社会之后才发现,最大的伤害竟然是来自于自己的家庭。
方舟说的我特别理解,我成人后变得唠唠叨叨,就是因为我小时候和爸妈说话时他们一直不给我回馈。哪怕他们说“我们不接受,但是你的话我们听见了”我也能释怀了。
花开春暖 哈哈哈哈有点可爱
感受到了嘉宾之间深深的代沟
Jo TV 确实,😂
哈哈哈哈
好精辟呀
的确, 剪辑有点问题, 蒋方舟的话基本没人接, 喜欢蒋方舟这一期的观点表达 ,深有同感。
@@liuyang7244 蒋方舟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而老马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而且男孩和女孩也是有区别的
并不是坚强的人就会独立,而是被爱过的人才会独立。据说是因为人的心被接受才会成熟,如果幼年期被过度的教育和理想压迫,自我本来的样子没有被接受的话,心理年龄就会停止发展
.
有什么解决方法?
有点理解现在得强迫症的我了
教育绝对不是关于怕。绝对可以有敬但无怕。爱敬啊。不能做的事但绝对是因为某个原因才绝对永远不能做。如果根本原因没有理解清楚,不会因为怕就一生都不去做这件事。总有某一个其他感情/原因会在某一时段超越那个怕。
这期节目我觉得有太多的观点不赞成,他们还是在用大人的观点说孩子,应该找几个孩子来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这些讲得太对了 孩子就不应该宠 宠出来的孩子不懂懂感恩
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离得比较近,父亲看到了,抓着头往电视上撞了一下,后来小学四年级眼睛近视了,不敢说,上课看不见,渐渐也不听了,学习渐渐也没兴趣了,直到初二才敢说眼睛看不见黑板。
大概你喜欢惯着孩子
支持😁
喜欢圆桌派的原因是每个嘉宾和主持都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我相信文涛做这个节目是用心的,对嘉宾也是有挑选的。作为观众我会吸取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当然有不一样的观点我也不一定认为不好,不以偏概全也不要鸡蛋里挑骨头。
这个世界会对你的孩子做各种打击挫折训练,作为家长你真的不需要再‘锻炼’他了,家永远都应该是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
真的同意!家里应该是永远的港湾
世界很少在小孩3-6岁时给他做各种打击挫折训练,而这个时期十分关键
@@wtf1570 但是不能是语言和暴力打击
非常同意。有些人说是孩子小的时候的挫折教育,可是挫折教育是会上瘾的,孩子大了也不收嘴呀😂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父母也是人没错,但是父母是成年人😂
挫折教育不是小时候打骂吧,不惯着不宠着让孩子自己经历输赢和不适就足够了
SL Liang 他们只是在说在中国传统的挫折教育是打骂,也提到乐西方可能有别的取代方式。我们不认同,找我们觉得合适的替代方式就好了。
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尊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尊严,而不是摧毁一个人的尊严。
Liu Helun 怎么培养人的尊严……
也就是基於給對方 應有的尊重、有惻隱之心、洞悉的能力、設身處地站在他那邊明白他、有說話的技巧、得當地表達⋯⋯⋯
能不能尊重别人,是本人价值观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很多社会价值观里,是需要去挣来的。
@@leiying8100 人的尊严是上天赋予你的权利,刚出生的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尊严,穷人和富人一样有尊严。如果你的尊严还要去争取,只能说你所在社会已经畸形,人的尊严被肆意的践踏 这种社会不就是吃人的社会吗?
@@leiying8100 你说的是尊重,我说的是尊严,不要偷换概念。
虽然我从来都不喜欢蒋方舟,从来都特喜欢马未都李枚瑾,但是这集蒋确实比二位老师更接近现代教育的种种问题
这样的家长反过来被孩子不尊重,然后告诉你要脱敏,或者年老的时候孩子贬损,也告诉脱敏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小时候邻居打小孩像是酷刑一样,打的“啪”“啪”…和叫声持续好长时间,哭声几个小时,一般是父亲下手特别重,母亲次数多,最后他们会说”我是为你好“,父亲总是高高在上,我是受不了这种环境,现在出来社会虽然辛苦点,但真是一种解放啊,没想到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自己做决定,那种感觉真爽
李老师说的对的点在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各种溺爱,没有培养好的习惯,上学以后又突然非常严格,压制孩子,导致各种逆反。
特别同意马爷说的,体能上的挫折教育(这里指的是各种力量和耐力训练,不是体罚)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忍受非病痛的身体痛苦很能培养品质,而且好处是这个过程没有说教,自然而然,而且带来的好处终身受益。
我觉得李玫瑾老师还是比较理性的,她有一些分析还是应验了的!还是要尊重专业人士
我觉得打和不打都不是重点,关键是看父母的智慧,不能乱打瞎打,打一次要有打一次的效果,而且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和自尊,这是很考验父母的智慧和素养的。
我認為對孩子要有賞罰😊
没错 不能因为随便撒气
看完视频,再看到大家的留言才舒了口气。非常同意一位网友提到的“打孩子这样的暴力行为是家长教育无能的表现”。
认同这句的话的人要么是李玫瑾这样的心理专家,要么是没有孩子,要么就是坏……
打 要看怎样打 安全的打 控制脾气下打 那是能接受的 毕竟现在的熊孩子那么多 都不 不打的教育来的
@@熊霸天下-i4s 孩子哪能不打。雷声大,雨点小加思想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霸王别姬里老师也是一言不合就打学生屁股,最后打出俩角儿,这你咋解释
俩娃普通妈, 特别同意“打孩子这样的暴力行为是家长教育无能的表现”。 做了十年妈妈,打过老大(极少),因为我当时还年轻,不懂孩子。老二就没动过一个指头。我爸妈也没打过我。立规矩不等于打人。认为孩子就该打的人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小时候老妈有时候让我做选择拿意见之前,她常常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选择,但还要假意问我一下。如果见我意见不同,会用尽一切说服我转到她的意见上。多次之后以至于后来但凡再让我拿意见,我都只会回应“随便”、“无所谓”。
我觉得这对我的影响不小,等我现在长大了,我对他们征求的意见就还是下意识地回应“随便”、“都行“,结果又被看成是”没有主见“。
非常理解 我妈妈和你妈妈一模一样 我小时候也是问什么都回答“随便”
完全理解。我想到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要被迫跟父母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去吃饭。我小的时候忘记看过怎样一篇讲小孩子选择权利的文章,然后就尝试着跟我妈说我不想去跟那些叔叔阿姨吃饭,你没有权利帮我做决定。那次估计惊到我妈了,然后她跟我讨论了很久,最后说可以尊重我。结果后来我发现其实我妈是换了个策略,自己早早就答应好了,然后再回家“征求我的意见”。可我如果说了不愿意,接下来要么会在其他小事上挑出错处来,弄的彼此都很不开心;要么就装作委屈的样子说自己已经答应人家了,人家已经提过好几次了,你这样不出面多不礼貌巴拉巴拉。反正最终十次有九次我还是不情愿的去了,而且那一次如果没去就肯定是已经在家争吵得太厉害没心情出门了。其实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无奈。
@@yanyayayayal1353 让我想到了蒋方舟说的他爸妈把她当大人看待,你妈妈明显是还把你当小孩,哄一哄最后还是要去做她希望你去做的事,而不是平等的沟通,互相说出原因希望对方理解
我也是,感同身受
我觉得我小时候都没有自己拿主意的时候,都是大人说了算。这样把小孩的思想从主动变成被动。这对一生都有影响。所以现在工作中我就很难去积极争取我的想法,拗不过别人就算了,随便
等我到了李老师那个年龄 能有这样的思维和气质就心满意足了
数根朽木 居然看到了你的回复。
我也喜欢你的视频哈
数根朽木 生擒朽木大佬一只,哈哈哈
可以的,做视频的时候笑可以,可得憋住咯
贬损教育最大的坏处就是孩子以后出了什么问题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他们会认为不管说什么父母都不会站在自己这边,甚至会影响他们将来和伴侣的亲密关系中出现沟通问题!出了什么事会很少求助家人,这样很可怕的是 万一是大事他们也会藏着掖着直到事情不可收拾,我身边就认识这样的人,从小缺少父母的支持,一味的被打被批评,小时候可能还只是出门玩不回家也不通知父母,成人后就成了出了事从不和家人商量,他们觉得和家人商量反正也没什么用
说得很有道理 我就是这个情况在贬损教育长大 从小到大什么都不愿意跟家人说
+1
我觉得逗小孩是无聊的表现 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本质上是对弱者的轻视,滥用强者的权利。我小时候经常把逗我的老太太骂回去,后来我奶奶都不敢抱我出去了😂
你真给咱们长志气! 我希望全世界的无聊老太太都能遇到你这样的战斗娃!! 👍
@@cheriedeurope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战斗娃,我们都是葫芦娃
太赞同了!
非常正确。本质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基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教育的高度就是他们自己的高度。粗暴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高度的人。
😄等你有了孩子,你试一试不逗他,你只尊重他,看他会不会有精神或智力上的问题。你这么牛B,不也是被无聊的奶奶开发出来的吗?
因为我养了你,所以你得听我的。说的这么理直气壮,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是呀,小孩並沒有選擇做你的孩子的權利。 孩子真的是我們家長的鏡子,他們產生的問題多半來自我們自己的問題。
这个得两说。小孩的长大过程中是需要父母引导教育的。他一点不听你的,走歪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但这些都有前提,一个,大人自己要是正的。二个,大人要有尺度。小时候管得多,长大就要慢慢放手。到了成年基本只能给建议了。
他们讨论的听父母的,主要是成年前。而且也说到了青春期就要听孩子的理由,充足的沟通。
如果你觉得,父母养了小孩,从小就不在乎他要不要听自己的,完全顺从小孩,那也很可怕。小孩根本不知道要什么。我儿子6岁的时候,怕水,不要去游泳。我们希望他学游泳,就还是带他去。哭着不去,我们抱着他看别人玩。看够了,他才愿意下水了。现在爱得不行,每周都要去。
这个,还是有点道理的,前提家长不能蛮横无理
我也觉得应该因人而异 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敏感 天生就对贬损特别过意不去 可是有的孩子很钝 不在乎 如果是敏感的孩子 不建议搞这种挫折教育 真的会越来越敏感 越来越放不开
您说的太对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有他自己的性格和思想,需要因人而异,所以教育孩子对于我真的是超大的难题
敏感也是父母养出来
@@gabwong0428 环境归环境,基因归基因
@@gabwong0428敏感真的是天生的
@@gabwong0428 敏感是基因里带的谢谢。
李老师真美!!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老去的……
我小时候也经常挨打
做错事挨打没有记仇的
现在回想起来仅存的几次挨打的记忆都是因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李玫瑾老师一直强调父母要自己带孩子,才能立威信。这话是没错,但是前提是,父母需要讲理 --- 惩戒是因为小孩做错事,而非父母心情不爽而发泄。
李叫兽很多i言论都是胡说八道。中国人没脑子,只服名人仰视名人。
@@ccyhlzdsccyhlzds6951 没看完就别瞎评论哈~
@@zzzm_______ao1272 白痴没脑子+心瞎
@@ccyhlzdsccyhlzds6951 是,你最厉害,你多有脑子!你脑容量大到不会思考只会乱喷
愚奴心性@@zzzm_______ao1272
对于于“损”孩子,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角度的问题。大人小时候损孩子确实可能会让这个孩子在未来抗损能力提高,但是这个孩子未来会不会对自尊的感受度低了呢??会不会在面对不公平欺压的时候会麻木呢,会想息事宁人呢?会不会遇到歧视的时候会忍气吞声呢?
在理想情况下,当社会中所有人都互相尊重,也许就恶意损人的情况会相对较少。所以,是不是鼓励家长和孩子间的互相尊重会比通过损孩子来锻炼他的抗压能力要好?
在西方教育观念里,打骂教育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我并不是说他们的观点绝对对,也并不是说打骂教育无效,只是觉得普通家长很难去平衡打骂和孩子自尊以及独立性的培养
在中国文化里孩子永远不能恨父母,埋怨父母。
恨父母的就不是人。
不管父母做出的选择会导致孩子什么样的结果,父母一开始都是“为了你好”
有了“为了你好”的buff,父母就无敌了。父母就什么都能干。
再加上“我生你养你”的buff,父母几乎就是bug般的存在
你敢恨的父母?那就是你不孝!你不是人!无条件的
314 Hyuga 特别同意这种观点
有爱有恨真感情,不敢恨的那不是有真感情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想想有很多客观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父亲要奔波赚钱,母亲也要去上班或者照顾家里,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又确实是什么都不懂需要生活上和教育上的双重操心,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是很大的,父母是一定有很多做错了时候,但是谁都不是圣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觉得这个还跟传承有关系,就比如我有了孩子之后,初次当母亲,我跟孩子的相处方式有时候真的会潜移默化的继承了我母亲跟我的相处方式,我也算比较新的一代做了母亲的人,思想也算是比较新了,但是也依然会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的不易,还预见到了不管我怎么不愿意也肯定会被我儿子牵扯羁绊一辈子的一颗心,所以父母跟孩子之间确实是有爱有恨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所以“我是为你好”“是我生你养你”的这些buff是必定存在的,没办法,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育儿的普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一代代的慢慢的有所改善吧
还有一句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根据孔子的说法,纠正父母的错误也是孝顺的行为之一。
李老师说得对,孩子从小就得管,小时候不管,长大就管不了了
哇 我的女神李老師 終於等到啦 好開心 聽了李老師的各種講座 太崇拜她了
我覺得吧 生孩子之前不去學點心理學 了解正確的育兒的方式方法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反对李老师的贬损教育,贬损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会让他自尊下降,没有自信。贬损是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很多中国人的性格就是在互相贬损中变得扭曲。
个人认为这个贬损教育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像老马的观点钝感力,有的孩子长大后确实变得更加坚强,当然也不乏步入社会后人格变得非常自卑的孩子,我想说的是,我小时候父母对我使用的就是典型的贬损教育,而我是那种不爱说话,内心特别敏感的小孩,所以我的童年当然是很痛苦压抑的,后来步入社会后,或许我真的变得更加坚强了,但我不希望孩子们都要经历我这样的童年。
music Chinese 关键是个度吧 适当的严厉和鼓励比较好,“贬“就没什么用了。从个人经历来看,很少见到小时候班里被贬的孩子会有大成就。
非常赞同
她说的贬损是有度的贬损。孩子不能只是赞美和夸,以后长大了发现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挑剔,他不是那个最漂亮最优秀的,自尊更容易垮
@@qangelina4676 那也不需要去贬损啊……只需要做的好的时候夸赞,有错误的时候批评就好了啊。同时告诉他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他长大后才会更客观的去认识世界和周围的人。这并不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的自信和认知。往往是被贬得多的孩子会缺乏自尊自信。而且李老师这么一说,家长反而容易开始乱贬了,因为这个度是最难掌握的。
成年人人格不健全卻教育下一代,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太精辟了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所以你口中的小孩最後就成長為我說的成年人了。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要打孩子! 暴力是无能的表现,说明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经常打孩子, 孩子的脾气会变坏, 会变急躁
打孩子确实不能提倡。可以做一些其他惩罚,比如说可以罚打扫卫生,或者写字。
说的对。没有能力教好孩子的家长才通过暴力去解决问题。说的太精准了👍
虽然我不提倡打,但是有的时候你会明白有的孩子不得不打。
@@piterphil2937 特别是事情很严重,你跟他讲道理,他嬉皮笑脸,爱理不搭的时候,拦着他做某事,他伸手打,伸脚踹的时候,我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和小孩子计较,打小孩在国外是犯法的。
piter phil 你说不能不打的时候其实有更能让你孩子惩罚的方法,只不过打是最直接的
李老師關於犯罪心理是很專業的,我很尊敬,但還是少說關於教育的事吧,真的一言難盡。什麼在家受到貶損出去就能承受,在家沒受過貶損出去一點貶損都受不了...... 外面遇到貶損孩子想到我爸媽還支持我,才有勇氣和動力繼續下去;否則孩子覺得這個世界沒人愛我。照此邏輯,外面空氣那麼差,為了怕出去不適應,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在家弄點霧霾得了。
很明显这桌上四个人没聊到一块去,马爷和李老师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多,文涛和方舟却是尽量为孩子辩护。一上来就听李老师和马爷说是孩子们太敏感,就觉得如鲠在喉,真难受。
这才是聊天。各个角度都有了,格局才大
现场表演一下,怎么打文涛和方舟,收视率得爆!玩笑的,哈哈!
我以前还挺喜欢这节目的,这一期真的有点听不下去,感觉嘉宾们讲的话让我特别伤心。从小经历的有些不是挫折,是羞辱是不公,我想说甚至人长大后很多问题也是童年时期造成了,很大原因还是因为父母。肆无忌惮的打骂让人没有尊严,遇到事不敢反抗,培养懦夫!
Liu Ruohan 让你特别伤心的是在你的世界里没有遇到像他们这样理性克制的父母,而不是嘉宾们讨论的立场。他们讨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言语批评还是惩罚,都是建立在理性合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你经历的人身攻击和侮辱。
Liu Ruohan 孝道是枷锁
曾经我也是这样
我还是挺喜欢看 原生家庭的恩怨那一期
Liu Ruohan 我觉得其中嘉宾提到文化背景导致了我们父母那一代对于孩子的教育与现在不同。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接受到高等教育和一些西方国家的理念所以觉得我们父母那一代怎么会这样?我们现在的很多缺点都反射了他们影子。那既然改变不了父母不如从我们自身做出一些调整?现在的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最讨厌父母做出的什么事情?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你?那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父母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你自己用你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当年的事情呢?(个人想法,不要太介意)我自己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对于父母一直有心结不过最近通过一些事情完满的之前这些不愉快,我可以敞开心来对待我自己的孩子和父母。
非常同意方舟在42分时的观点。被区别对待后,有没有被父母保护,父母还帮着外人教育自己。也从不认为这是他们教育上的失策。委屈。。。
方舟妈妈能自觉设问“你是不是祸害父母”,不简单。
老马说“没有家长会莫名其妙打孩子”,这句话不管是放在30年前还是现在都不成立。把孩子看作累赘或者出气筒的家长不胜枚举。亲生孩子打死的这几天微博上都才刚出过。中国的法律还是需要再完善,孩子也是个体不是家长的私有物,虐待就是犯罪。
Nicole Feng 至少绝大多数家长不会
我他妈还试过发现父亲搞女人而被他打,恐吓不要说出去
马爷的儿子太可爱啦!小小年纪口才就了不得!
终于等到李玫瑾老师啦!
李老师每一期都是经典
以前没看那么多《新闻挖挖哇》的时候觉得圆桌派不错,现在再对照觉得圆桌派差好多,同时感受大陆社会也问题多好多、严重很多,还说统一台湾,都不知道凭什么统一。
Belle Mer Vous Aime哈哈哈,可以交流下新闻挖哇哇的观看心得吗?我也最近看了很多集以及震震有词等其他台湾节目,真您觉得他们的综艺生活很丰富
@@kunnaka9734 我们的智商没有办法跟他们相比。咋们连茶叶蛋,榨菜都吃不起,哪来的营养发育?不可能的,做不到的,没有办法跟他们比。
@@什么样子世界 现在基本不看台湾综艺,低俗。
17:50
马爷,这你说的就不对了...
就算小孩恨家长 他们敢在电视台上对着镜头说吗?
更何况 这样的话很多人一辈子不会对别人说
日高Gaku 我倒是认为能上那个节目的学生和家长,不太容易存在恨的案例
你怎么不明白“文化是幕布”这句话呢。其实很多情绪都是比较出来的。“恨”是一种持久的情绪,你打我的时候,我讨厌你,你不打我了我还讨厌你,这叫“恨”。当孩子看到每个家长都打过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就觉得“打孩子”这件事本身不是绝对不对的。就像马爷说他妈妈打过他,他本来是没有记忆的,但是因为有人觉得他很可怜,他才记得,记得这件可怜的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打了,这里没有涉及。后面有详细提到种种。
很多受家长攻击和虐待长大的孩子,不仅不敢说恨,因为受伤害很深,形成斯德哥尔摩症状,还要给自己家长找理由,说服父母是爱自己的,都是自己的错,这样他才能和自己和解。
斯德哥尔摩是假定你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你扯不扯?你摔倒了你爸你妈感觉比你还疼,你把你爸妈你妈的心攥手里了好不好,你还斯德哥尔摩,毛线。
@@domfree7710 幼童的命运就是掌握在父母手里,从基本的吃喝安全到心理上的支持。至少从小孩的角度是这样感觉。父母心疼的心理活动幼童不一定能懂,但是施加在他身上的各种暴力他是肯定切身体会的。
窦文涛说孩子教育是纸上谈兵吧,我一直觉得家里不管就长大给别人管,总有人帮你管。中国家长大部分管太多,不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利,到了大了孩子不会选了直到开始摔跟头再重新学.特别同意李老师说的6岁之前教,不能指望他们自己长大了就明白了。
看之前翻了一下评论,但是看完节目,发现的和评论里面大多数理解的有出入。李教授说的三岁左右立规矩,六岁以前管好。十二岁以后青春期父母要学会服软,不能啰嗦孩子,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她同样也说过:父母最好不要打不要骂,但是也不要走开,对父母也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更高,要说话算话,不可以骗孩子,可以协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进有退。父母教育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方法。李教授并不支持“打听-比较-贬损”这种父母因为自己的压力,将压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的教育方法。其实感觉李教授讲的方法对父母要求很高,因为首先要听得懂
你哦
Keep your chin bio
5
诺坎普。
我六岁以前打过孩子主要也是为了立规矩。别看孩子那么小,但是已经在跟你争夺和试探底线和控制权。比如说你立下的规矩他就是不做他看着你你能拿他怎么办?我女儿四岁的时候特别爱爸爸,每次爸爸下班回来都搂着爸爸的脖子,她会回头用那种小三的眼神看着我。那是一种胜利者挑衅的姿态,真是把我震惊到了。再过个一两年就没有了。12岁以后尽量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尊重他们的选择。现在青春期孩子们非常有主见,但是不叛逆。重点就是六岁之前立好规矩受用一生。
皇权与奴性就是这么打出来的。人性的扭曲是裹脚裹出来的,父母裹断你脚的同时也哭诉是为了你好,从此心理变态就正常化了。当学校教育家教一方出问题还有另一方补救,若二者全出问题孩子就完了
看留言就会明白 再好的教育理论 根据每个的理解能力 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家长比孩子更难教育
家长比孩子更欠教育。
我学生时,很爱学习,对课本上的深信不疑。长大后,发现书上很多是骗人的。现在对学校教育是绝望的。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时间占一大半,但欺骗式教育的部分,会害惨诚实善良的学生,而让聪明的学生不再相信社会。其害甚于家长教育。
同意 其实很多观点 我感觉并没有评论里的那些意思
@@静静的蝉 这些欺骗真的影响到了什么吗
@@skq9721 ????
所有的一切,都基于父母的智商和情商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不基于这三点,只能是邯郸学步。但是具备了这三点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差。所以教孩子还是从提高家长自己开始吧。
對
終於找到這個清醒的留言了,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方式,但是本質上就是家長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的健全的問題😊
马爷这个笑话以前在锵锵三人行讲过。原话是:小孩紧接着跟同学打电话说“你知道吗,我们家太可怕了,都三代没有性生活了。。。”
我也记得,应该是岁数大了,记性有点小偏差 就顺嘴说秃噜了
@@suntianxi 我觉得马爷是故意的掩去了性生活那个词。可能因为锵锵三人行对荤段子更宽松吧。。。或者说三人行就是讲荤段子起家的哈哈哈
Tianxi Sun 不是马爷没说,你仔细看很明显是剪了。
说句实话,这一期的大部分观点都不敢苟同。
求同存异
要看年龄段,年轻一点的看这期就容易情绪化,觉得怎么没说我的经历,或者无法理解他们说的。上了岁数的人但是水平不够的也听不进去。但是以上毕竟只是一部分人,还有另一部分,听得进去的。受益匪浅!人生哲学!
李玫瑾只看到受贬损长大的小孩看起来可以面对打击,却不知道很多人积累下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发展。健康家庭长大的小孩,可以批评,但是不会人身攻击。这样环境长大的小孩面对打击也有保护机制:家人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种保护机制是正面的,小孩可以理性看待批评,也可以懂得批判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不会反应过激。
蒋方舟在这里最专业
李老师讲的真好。马老师没说父母应该打孩子,就是讲讲他那个年代父母怎么打孩子的。
我觉得方舟说的很好,很有共鸣。
李玫瑾提高了节目品质
我觉得父母的教育跟社会教育是两码事。我看我爸妈跟看外人是两码事。我可以在外边坚强,我也可以接受外边有杀人犯和强奸犯,但是我没必要在家里先接受比这种更夸张的态度。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真的。这种逻辑太有问题
马爷用“文化”来合理化所有父母打小孩的行为,我认为不妥。1,没有对具体行为就事论事区别对待。2,没有对此类行为理性分析,而盲目跟从。3,跟可怕的是,没有考虑小孩和小孩不同,因材施教 --- 可能马爷是厚脸皮式挫折教育的受益者,更多的小孩收获的是心理创伤。
马未都一向的主观片面
这是家国同构的强迫症,不敢反对专制政府和不敢反父母一样,逻辑都是我是他养大的,潜台词就是我属于他。
那些用石头砸死女人的也在强调这是他们自古以来的极端穆斯林文化… 文化也是分好坏的,不是说是文化就是好的。 中华文化的糟粕就在于唯我独尊,说不得批不得,所以只能越来越腐朽。
这一集的话题和嘉宾的搭配真是很搭,方舟从孩子的角度,李教授从专家和母亲的角度,马爷从长者的角度,让父母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马未都谈的教育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自己的,跟家长意见不同的地方,都是孩子本身有问题。。。这什么节奏?家长是上帝?自己就没任何问题?
還是請武志紅老師吧
马先生什么时候有过问题?这么多期文涛的节目,我算对马先生有了个大概的认知。他都对,非常狭隘,没有理性思考
我觉得你是不是误会他了?他说,跟孩子吵架的时候,不管家长对不对,“我们都觉得自己对”,快结束的时候还说“家长不一定都对”…我觉得他并没有影射家长永远对的意思呀…
一開始聽到父母的操縱心態就知道這節目是中國特別需要的!!!! 👍👍👍👍👍👍👍
跟我妈吐槽了一下当下的生活,结果没两天被我爸说有些话不要跟他们讲,因为他们听了难过…我知道他们是担心,但是从这以后都不会再跟他们敞开心扉聊了,因为彼此帮不上任何忙,只会徒添烦恼而已。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没有父母会无缘无故的打骂孩子?也对,他们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是为了发泄,毕竟打骂别人可能会被反击甚至进监狱,而打骂孩子基本没有后果,一顶“孝顺”的大帽子压下来,大部分孩子就都乖乖听话了。
主要是大多数父母都处于温饱线上,还在为生存挣扎。哪有这么多时间最心理建设
所以别太早要孩子
Vera Liu 这跟早晚没很大关系。目前就是看家庭背景。现在反而越是土著越是富二代,结婚越早。韭菜即使到35岁还是穷,反而越娶不起,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吹牛潜力股😄不过现在好多了,得益于家庭孩子少。心理建设也慢慢跟上。
看见李老来必须要留言支持点赞了!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和孩子建立一种关系,一种契约精神。其实孩子的心理觉醒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这一点已经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明显。我觉得不能完全去压制,或者制定规则,应该相互有一个信任的建立。
對
还是喜欢武志红老师,马爷和李玫瑾在教育观念伤跟现在年轻家长一代脱节了
同感。李玫瑾和马未都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中国文化真是被他们用烂了,靠文化来掩盖自己的糟粕。跟吃狗肉一个道理。
Eva's Stories 中国文化太多糟粕了
我恰恰觉得每个时代其特点不同,但是都有相互借鉴的意义。
@@yinggao6787 我很想知道凭什么不能吃狗肉?
@@gengrenli724 吃狗肉你可以吃,但别扯上是什么地区风俗。合着不爱吃的也得给你们当面子。
这个谈话罪化早恋,世界上没有早恋这回事,全世界都是十二三岁情窦初开,只要你是个正常人你这个年纪就是会有感情萌芽,去谈啊,难道必须天长地久才能谈恋爱?
郭蕾 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谈恋爱是会影响学习的。错过了高考这个机会,以后想上个好大学就难了。再者,恋爱早了如果性教育不跟上,流产伤身,过早生孩子那就是影响一生的事情。我在国外,我是支持孩子早恋的。但是如果我回国,小孩在国内,我也会不同意他早早恋爱的,会劝阻。
性教育父母就可以做了,不需要全社会都跟得上,我自己从12岁就谈恋爱,懵懵懂懂的,是花了时间,但是人不能24小时都学习吧那样会烧坏的,然而我自己还是考上ivy league 。有情感是人的天性本能人之常情,挡也挡不住。相反如果十几岁不去经历感情,之后在感情里会不成熟充满不会处理亲密关系。
郭蕾 如果你是在国外读初高中,就当我啥都没说。国内的学业压力下,就算不24小时读书,在学校也是要泡15个小时的。早上7点上课,晚上10点下晚自习回家,各种做题测试。如果还要抽空谈恋爱,还要用心体会男女情感,哪里有时间做那么多题解题技巧和速度不行,学习立马被超过。
@@Jiehua729 我在国内上的初中高中,高三每天5点起床6点上早自习,晚上9点多回家还要继续读书。如果我们的孩子还不能间歇的时间谈谈恋爱,体会一下人的情感,那真成不能喘气的学习机器了。问题是没有休息和缓解的学习并不有效率。这是我的真心话,没有心、脑、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的人,学习不会太好。我读书的时候大量的课外阅读(偷着看)帮助我在不同侧面加强对书本的理解,提升写作,甚至是提升对物理化学现象的理解。总结一下还是支持孩子恋爱和休息。
家是疗伤的港湾,那些挖苦贬损孩子的话应该由外人来说,困难和挫折除了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问题,更多还是要让孩子去外面感受。如果家长贬损孩子的话,会使得孩子失去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导致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本来还挺喜欢李玫瑾老师的,可是之前听过一个李老师的讲座,说孩子在某一个年龄段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是非对错。新当时就心想,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知道是非对错呢?现在国内的家长有几个三观是正的?李老师的这种说法就等于跟没说一样。看了圆桌派李老师的节目之后,越发觉得她其实也不专业,不知道是真的不专业还是因为身份的原因有些观点是不能说的。
越来越理解蒋方舟的位置,她恰恰代表了现在年轻一代,和马未都这种“人精”(褒义词)相比,阅历不够,
,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大多数思考都是基于自己身上的事和书籍.
很多人讨厌她是因为和同台的嘉宾对比得来的,其实讨厌的是自己.仔细想想很多人还不如她呢.
看到李玫瑾老师来了好激动
李玫瑾老师讲的非常好!对教育小孩子很有帮助!
沒錯😍
圆桌派的每一集基本都反反复复观看,已经烂熟于心。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这一集让我由衷的感谢我的妈妈。虽然我的妈妈并没有一套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她的很多对我的教育方式都很智慧。赏罚分明,我印象里,小的时候特别严格,大了,到了12岁之后没有再打过我。特别感同身受,我希望我也可以像我妈妈一样有智慧,能教育我的下一代。
天呐 这一期是在展现中国人扭曲的的教育陋习吗?
LindzW太认同了
体现了喷子不少。
马未都说的对呀!
咱不还有句话么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听着真惨啊
听到方舟说报告老师已打,一直严肃看节目的我突然笑得不行
很喜欢李玫瑾老师,她说的不同的年龄不同对待还是有道理的。小的时候立规矩, 大了要尊重。嘉宾的生活环境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是放养而且兄弟姐妹很多,孩子在父母那受到的暴力, 在别处有缓冲。现在就一个孩子,而且全程在父母的眼皮底下,管控的很严, 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压力很大。再一个挫折教育不是羞辱出来的,多经历事情, 父母陪在身边,慢慢的就会觉得都不是事儿了。做错了事情学会承担后果, 性格就会变得坚强。
嘉賓之間的代溝的展現也是這期節目難能可貴的價值
特别喜欢听李玫瑾老师讲儿童教育 专业
我们都爱李玫瑾老师❤️❤️
道理都懂 就是很难坚持 能把自己情绪控制好 不发泄在孩子身上就不错了
终于又能看到李玫瑾老师讲课了!
李玫瑾老师太牛了
从这集开始看到了她的局限性,和她身上的封建余毒
@@ZAn-cw5ds怎么说?洗耳恭听
李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她说的所有的都是对的。比如敬和畏的关系,并不是先有畏再有敬。我们从小对温和而有原则的父母心怀敬意,但对动不动用肢体语言恐吓自己的父母只有畏没有敬。敬是拿畏换不来的。另外李老师给女儿写信问女儿交往对象能养她一辈子吗也让我吃惊,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绝对不利于她的独立性的培养。李老师也不理解西方的文化,用居住条件的差别去解释完全不对路。她有她的时代和区域的局限性,但确实是个有智慧的长者
小时候感觉自己挺敏感的,不仅内心脆弱还胆小懦弱,真的是被妈妈贬损和打骂长大的,后来发现越来越皮实,然而真正不再脆弱和长大却是跟妈妈打了一架之后,现在感觉没啥心理阴影,身心健康的很,完全摆脱那个玻璃心和没胆懦弱的自己。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感谢童年的痛苦。
李玫瑾老师说的畏是敬的前提,不以为然,足够爱的话也可以产生敬
片头看到李老师,镜头切换又看到马爷,我就默默放弃了换台的念头.......
Claire Yang 同感
我女儿我从小没离身过,不像其它同龄人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我女儿和我可亲了。我从来不娇惯她,记得她三岁左右开始无理要求了,非要买那个玩具,我不给买,她哭了很久很久。后来她还自己编了个歌,唱了好几次。歌词是:我要买玩具妈妈不给我买,实在没办法,哭也没有用。现在她12岁了,非常懂事,没有过分要求过。
老马真的是过去式了。永远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解释一切。
没办法,人都有局限性
Lunacia June 老马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所谓的学术最后获取的材料依据是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选择。
多一種角度嘛
能看出老马没怎么读过书,但又想倚老卖老,只能从自己个人经验来解释世界
@@wt6667 但他活出来了 今后的世界就是要个性化
我并不同意这次马未都所谓的语言挫折教育,我一直认为对人格的语言攻击或者大人对小孩的逗趣,都是没有教养的体现!可以好好说话,小孩子都理解,即使不懂,情绪上也能体会到。没必要大人自以为的语言挫折教育~我到现在都记得幼儿园时候,背不出儿歌作业,被老妈关厨房反锁,她就走了,我盯着厨房的菜刀看了很久,只是出于好奇。儿时记忆特清晰那时候厨房的画面。现在想想,家长得反省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从小被道德绑架了。我妈就会经常和我说“长大后越有出息的不会记父母仇,往往记仇的都是没出息的”
其实最头疼的就是在国外教育小朋友,一方面骂不得碰不得,另一方面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完全接收不到。而我作为一个留学出来的人最能理解那些古文对我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我最近在加拿大的 旦夕网上中文书店 买了他们的《古文观止》。历代散文精华选集,览一书而观之古文,中国古文启蒙读物。本身就是清代6-12岁私塾教育入门教材,问世以来,盛行不衰。每篇都有导读、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构成,注释详尽、便于理解。我每晚当睡前故事和我家小孩讲一段,他听得特别带劲,中文兴趣也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