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斷20年⛰獨家直擊台8中橫便道現況❗️無法橫貫的中橫公路何時能重新開放 🚧?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9 дек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703

  • @jin_an0528
    @jin_an0528  3 года назад +233

    如果覺得影片看不夠的話
    ⬇️也可以看看下面文章深入了解中橫便道哦
    青山上線現況 reurl.cc/ZQp9VV
    臨37線便道現況 reurl.cc/GdW45d
    -
    我順便分析一下情況
    其實中橫復建在效益低落的狀況下
    已經很難成功推動了
    即便是一勞永逸的長隧道方案也是一樣的狀況
    -
    而且前陣子交通部長從相當關切中橫的林佳龍
    換成現任的王國材
    加上台中與花蓮的官員大多都不關心中橫
    (地方只在乎國6到花蓮)
    -
    沒有要說誰不好或誰好
    只是林佳龍是少數關注中橫復建的官員
    加上現在鐵路先行的政策下
    實在很難說服政府再出資修建中橫
    -
    如果大家真的希望中橫能復建成功
    讓中橫公路能再次完整
    各位的關注與分享影片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這也是對谷關工務段的另一種肯定
    謝謝大家❤️

    • @游建隆-d6b
      @游建隆-d6b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北橫為什麼編號為台七線?

    • @chenjames4826
      @chenjames4826 3 года назад

      敲碗南橫!最近完工在即

    • @chenjames4826
      @chenjames4826 3 года назад

      @@游建隆-d6b 你是在問為什麼編號規則不一樣嗎?

    • @游建隆-d6b
      @游建隆-d6b 3 года назад

      @@chenjames4826 對啊!

    • @chenjames4826
      @chenjames4826 3 года назад

      @@游建隆-d6b 影片裡面有!原本是宜蘭~梨山,所以積數(南北向)是對的。後來大溪~棲蘭完工後改制,不過我也不清楚為什麼要移轉其他條的編號。
      有解答到嗎😟

  • @rosewang7385
    @rosewang7385 3 года назад +201

    中橫……該 感謝 為此 犧牲 的 榮民(平均一公里一位),這段 歷史 不能忘

    • @yhzyj4947
      @yhzyj4947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哭了

    • @嗚嗚阿阿
      @嗚嗚阿阿 3 года назад +21

      我就是住在谷關的居民,我阿公就是開墾的人>

    • @Daifu4027
      @Daifu4027 3 года назад +9

      以前不知 此路是前人的生命換來的 sorry 向前人致敬

    • @曾柏翔-l8e
      @曾柏翔-l8e Год назад +6

      不止是犧牲的榮民,還有日本人以及泰雅族和太魯閣族,尤其是東段他們的屍骨永遠的埋葬在那

    • @ASDA6207
      @ASDA6207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不重視工安阿
      從炸開黃河大堤就知道沒人性了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171

    小弟因工作關係,時常需要走中橫便道通過,它沿路的破碎地形,造成時有落石發生,便道開通的這些年,因為落石造成的傷亡時有所聞!小弟每次通過便道時,時時刻刻都要盯住路面及山坡,以防隨時而至的落石。
    雖然近兩年便道有做了些邊坡及隧道加強的工程,但如非必要,小弟還是會選擇更安全的路過去梨山地區,便道的危險程度,真的不適合再做其他的工程或開放。

  • @hsin-yuhuang2029
    @hsin-yuhuang20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24

    這集好令我這個半百中年人感動。年輕時騎著追風走過青山上下線,想都沒想過路會斷掉的事。二三十年過去,車早沒騎了,路也中斷多年,沒想到還有機會瞄到當年的青山上線殘跡,雖然只是短暫的畫面,也夠滿足了。10分36秒的畫面,還可以看到通往青山壩的青山第三線,更是長知識了。感謝啊。

  • @bowenyan9376
    @bowenyan9376 3 года назад +362

    前陣子騎車從台中轉台14接中橫到花蓮,沿路不斷讚嘆台灣開山始祖們的偉大,綿延不斷的中橫路線光騎車就要好幾個小時,何況是從無到有的造路,真心感謝前人的努力。

    • @a5080055
      @a508005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台14從霧社開始到中橫這段 是台14甲 不是台14本線

    • @bowenyan9376
      @bowenyan9376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a5080055 感謝糾正,不過那不是我的重點啦Xd

    • @研究生-i9r
      @研究生-i9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6

      老實說會去開發那條路的很多都是外省老榮民兵,因為國民黨剛到台灣軍系的權力不安感很重,所以把許多兵力都投入開路之中,算是一舉兩得的一個做法。

    • @wiwikiki9464
      @wiwikiki9464 3 года назад +20

      @@研究生-i9r 其實很多非外省老兵也有去開發 但是不被重視沒被提及,畢竟當時政府利用這開發來做政治文宣。

    • @WEN-PIN
      @WEN-PIN 3 года назад +7

      騎車上去會不會沒油啊?改天想上去看看 但很怕騎到沒油😅

  • @阿愣-r2q
    @阿愣-r2q 3 года назад +99

    自己從小對道路非常有興趣,自己曾經有把道路的故事說給朋友聽,但他們聽不太懂……,什麼台幾線等等之類的,所以自己就很少聊道路的話題,直到看到黑皮的影片,自己對道路的興趣又更加喜歡了,希望黑皮能出更多關於道路的影片

    • @士豪柯
      @士豪柯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直接用講的很多人聽不懂... 需要圖文並茂才行

    • @rico6524
      @rico6524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帶他們去騎一次就知道了

    • @darts_yupudding
      @darts_yupuddi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士豪柯 不一定有效

    • @aikoonlow8910
      @aikoonlow891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Don worry few months kau tiam lah

  • @charliyin9838
    @charliyin9838 3 года назад +30

    對施工中橫公路,犧牲寶貴的生命的兩佰多位英雄,獻上最高敬意!

  • @tp670tp670
    @tp670tp670 3 года назад +141

    你的頻道對於政府跟人民之間的資訊往來有很大的貢獻,應該彼此互相了解,人民也理解政府的難處,平常要找這些資料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 @JLKuo
    @JLKuo 3 года назад +24

    很懷念76年成大暑期工程隊,在青山山莊的美好歲月!

  • @aa1052v
    @aa1052v 3 года назад +32

    以前沒去過中橫,看影片才知道居然是用這麼極限的方式開路,實在是很佩服

  • @lmh3422
    @lmh3422 3 года назад +23

    小時候老爸開箱型車帶全家環島經過一次中橫
    後來自己有駕照後租車環島也走一次北橫中橫跟南橫
    後來兩年就921了然後又88
    已經進入中年了
    希望在還有體力安全開車下
    這兩橫能通車
    讓我跟我老爸當年一樣
    帶小孩走一次美麗的中,南橫

  • @shaqiantsai
    @shaqiantsai 3 года назад +22

    講解得很清楚之外 親自走訪和錄下路程景並解說 也跟負責路段的相關單位交換意見 這集真的優質~

  • @gamejones
    @gamejones 3 года назад +21

    人不該去的地方就讓她保持自然,
    人定勝天並非一體適用;
    想辦法讓她慢慢恢復自然吧,
    不要再開放新的開發進去了。

  • @HoungYA
    @HoungYA 3 года назад +54

    這集很用心捏!還跟公路局一起去探勘

  • @jhong-huan
    @jhong-hu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29

    支持 C不然其他方案感覺大雨一下又繼續崩落,寧願一次花多一些時間和錢一次弄好。
    不然台灣每年都有颱風和地震,只會陷入無限修路的泥沼。
    不過地質破碎感覺難度不亞與雪隧。

  • @張哲誌-q1i
    @張哲誌-q1i 3 года назад +50

    以地質狀況,不管是修復青山上線或拓寬青山下線,可能都會陷入修了又壞、壞了再修的迴圈
    還要考慮落石擊中車輛和颱風的危機
    像西出口的燕子口區域那樣修改路線、使用長隧道應該是比較安全的
    不過當然會陷入沒效益的兩難
    對大自然要有敬畏心

    • @SHYang-bf5pj
      @SHYang-bf5pj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只是長隧道又要禁行機車了😳

    • @水源千鶴真香
      @水源千鶴真香 3 года назад +7

      政府:長隧道與原路復健並行,兩顆輪子的都給我騎舊路

    • @SHYang-bf5pj
      @SHYang-bf5pj 3 года назад +10

      @@水源千鶴真香
      騎士: 可是舊路有落石很危險
      政府: 誰叫你不開🚗
      騎士: 沒💶買🚗
      政府: 低端人口死有餘辜

    • @水源千鶴真香
      @水源千鶴真香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SHYang-bf5pj 腳痛部:新路很危險,快騎回舊路給落石砸

    • @黃柑橘-p8b
      @黃柑橘-p8b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台灣土建 落後了

  • @嚕小米
    @嚕小米 3 года назад +12

    早在20年前,去梨山打工採水果時,青山上下線我都走過~
    可惜就因為 921 把路都給毀了!
    之後雖然有修復下線,在修復時,
    也是有限時段開放居民可以通行(當時我也有經歷過)
    在修復期間,很多路段都沒護欄,
    車子開過去還蠻刺激的!
    可惜又因幾次的颱風,又把路給毀了~
    現在沒去梨山打工採水果了~
    不然就會搭客運上山,
    那邊的風景真的很棒!!

  • @何信毅-f8h
    @何信毅-f8h 3 года назад +48

    我的母族親戚們是谷關松鶴人,所以也能算我半個故鄉。ww
    就像下面有人提到的梨山人:台中到台中要繞半個台灣一樣,
    這是我舅舅收假日的寫照(他過去在梨山分駐所上班)。
    921過後較為開通時曾經回去看過,
    光是故鄉松鶴附近滿目瘡痍就覺得心痛,
    更深入的地方也再沒進去過,小時候明明和大人一起滿山滿谷瘋跑......。
    謝謝黑皮弟弟這部實地勘察的影片,
    讓我再一次看見現在再也不敢踏足的故鄉......。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歡迎回家看看!
      松鶴變化頗多,變得比以前更好了~

    • @獨孤行
      @獨孤行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小明-w2w 失去大自然母親換來文明繼父,以前松鶴吊橋給它跳下去玩高空跳水,現在給它跳下去送去急診室@@整個河床墊多高起來,懷念岳武、懷念松鶴夜教、懷念救國團的妹,不要短視先讓大地休養生息,急功到時候又是自然反撲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獨孤行
      小弟以一個中立的角度來看(小弟已經在和平工作約4年。),個人是反對整個山區的過度開發,個人私心認為,整個和平地區都幾乎處於過度開發的狀態。但當地人當然有不同看法,站在他們這邊來看,當地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活動來維持生活,有時想想真是兩難~
      (去年又新蓋好白鹿吊橋,然後博愛國小晚上會亮奇怪設計的燈光,搞這些沒用的東西,不如加強台8線沿線的用路安全~)

  • @程郁萱-x5r
    @程郁萱-x5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2

    對台8線很有回憶,尤其是背著登山包跟65k2在上面行軍的時候

  • @emilywang8375
    @emilywang837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5

    感謝分享。
    不過補充一下,天祥經大禹嶺到霧社段,其實日治時期就已經開鑿出人可以行走跟推車的「合歡越道路」平面道路,路基已成形。
    而谷關經德基梨山到大禹嶺段則是人可以行走但沒有平面路基的道路,日本政府評估後放棄修築成平面道路。
    谷關戰前地名叫明治,可以查一查古地圖。

    • @jin_an0528
      @jin_an0528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再補充:
      霧社到羅東也有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埤亞南道路為基礎哦~

    • @HakuHsieh
      @HakuHsieh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其實合歡越跟中橫的路線有不小差距,合歡越偏南偏立霧溪上游溪谷。中橫大禹嶺-天祥段較北較高。

  • @grevnlee
    @grevnlee 3 года назад +19

    我年輕時常走中橫,我最喜歡開青山上下線這一段、因為不怕有對向來車所以可以盡情的享受高速馳聘在山腰的樂趣

  • @賴孟潔
    @賴孟潔 3 года назад +64

    向開路的老兵致敬

  • @leederyu
    @leederyu 3 года назад +34

    去年9月專程搭豐原客運谷關>梨山,司機會一邊開車一邊介紹中橫公路,還在德基水庫停車讓大家拍照,是很棒的回憶~

  • @hanchung79
    @hanchung79 3 года назад +17

    921真是時代的分水嶺
    以前走中橫到梨山旅遊,一路上真的很愜意
    就算不開車不騎車,坐公車就可以到梨山
    之前就有關注中橫,我認為青山上線已經無法修復了
    而下線路基不足,也無法拓寬到雙向通行
    除非挖隧道做中橫改,不過很貴而且很花時間
    梨山的居民也真的很辛苦,像是住在一座山中孤島
    不管要去哪裡,走哪個方向都很花時間

    • @lookjason
      @lookjason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他們可以搬下山啊!中南部人不也都北漂了,是在堅持什麼?辛苦個鬼!

  • @shaumantou
    @shaumanto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0

    雖然都是既有資料
    但是很用心的整合起來
    讓剛接觸的人可以在最短時間了解很透徹
    一定鑰匙的,非常感謝你用心製作喔

  • @吳浩宇-t7j
    @吳浩宇-t7j 3 года назад +67

    青山下線感覺超級不安全,如果來個邊坡滑動或土石流,意下就被淹沒了,所以管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感謝黑皮做這支影片,讓我們了解中橫的真面目❤❤

    • @ucswiftz
      @ucswiftz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先把已開發的穩定路段濶寬加厚, 讓沙石業者進駐破踤地段設廠, 不消過幾年就清得差不多了, 政府再回收來蓋路, 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辦法.

  • @0000sway
    @0000sway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我原本就是道路通和鐵道迷,這世界上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感謝黑皮指導,讓我認識更多交通建設的來龍去脈

  • @AndyLee830914
    @AndyLee830914 3 года назад +74

    一週看到黑皮兩次好幸福 ☺️☺️☺️

  • @hsuanwu18
    @hsuanwu18 3 года назад +30

    厲害👍,居然能跟工務段段長一起去踏勘青山上線,我們系上在上課時我做過中橫報告,在研究的時候了解到,這段山麓帶有很多的變質岩,砂岩算是最好解決的了,其他像片岩、片麻岩、板岩等,經過變質都不好處理,尤其又是高山帶,臺灣又是新興地層,所以岩質非常破碎,破碎的岩質在工程上很難施工,植生不易,相對的邊坡就很容易滑動,非常危險,也是我們在評估這段搶通的最大阻因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說的好!
      直接將不適合開發的重點講出來。
      每次走那段路真的像是在賭運氣~

  • @chintwang
    @chintwang 3 года назад +27

    一九七〇年在梨山當兵,那時德基壩未完工,常梨山谷関之間來回,因為師部在谷関

  • @shps100606
    @shps100606 3 года назад +44

    竟然實地去走了中橫,太強了!也辛苦了!

  • @andyshane30617
    @andyshane30617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小弟曾有幸於921路斷前走過中橫4次(小弟74年次),不得不說,谷關至梨山段是全線最美的(於10:00處往下俯瞰整個大甲溪,可謂壯麗),甚至可說是全台的最美山路也不為過,沒想到如今變成這模樣……

    • @exusiaidriver
      @exusiaidriv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所以斷掉的路段應該是當時中橫開路最艱困的地段吧

    • @andyshane30617
      @andyshane30617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exusiaidriver
      “開路”最難的是後半段“九曲洞”到“長春祠”,花崗岩跟石英岩導致地質過於堅硬,最初九曲洞、燕子口還能通車,但是會車不易,導致常塞車(我曾在那塞過5次),後來開通隧道後才有改善,之後才封路,只能讓行人通行
      前面斷路至今未修是考量成本問題,常斷、維護不易、觀光使用率低(以“觀光人潮”來說,大多會走霧社支線,沿途有清境、合歡山),大概只有當地居民跟梨山水果運送物資會使用,所以才決定不再開通了……

  • @cfguysg5093
    @cfguysg5093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謝謝您。我不是台灣人不過很喜歡台灣這塊寶島 。
    大概二十年前,原本是要從 台中去花蓮不過告知路封了。沒辦法只能搭台鐵經台北在南下花蓮。
    那段南下景色很漂亮。左邊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可以看到太陽緩緩升起。還蠻療癒。
    還有一次從埔里上合歡山,眺望看到日出就讓我聯想到那次坐台鐵的感覺。
    不過中覺得可惜無法從台中直通花蓮。
    記得當時嚮導跟我提過東西橫狂公路是全台灣景色最美的公路。
    四季都有完全不一樣的景色。

    • @上善若水-g1e
      @上善若水-g1e 3 года назад

      請問你是內地那一省的

    • @kimi6232
      @kimi6232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上善若水-g1e 內地不是南投嗎?

  • @一代米
    @一代米 3 года назад +46

    看一半先留言,致敬那些前輩:謝謝

  • @斯卡羅-m1z
    @斯卡羅-m1z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謝謝黑皮!凡事都專業論述,客觀討論,共同研究較佳方案,台灣一定會持續進步

  • @lucshaimv
    @lucshaimv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謝謝黑皮 帶大家去參觀臨8便道現況

  • @Alyssa-fo6bg
    @Alyssa-fo6bg 3 года назад +14

    最後有實地走訪中橫真的好棒👍讓觀眾更清楚現在的路況。覺得中橫啊⋯⋯一邊開一邊坍,就外地人的角度覺得讓山好好休息吧,但也能理解當地居民的交通需求,兩難。總之很喜歡黑皮的影片,繼續加油喔!

  • @SummerLightBlue
    @SummerLightBlue 3 года назад +13

    以前榮工處的老前輩們真的是用生命開路
    尊敬

  • @freeflybear
    @freeflybear 3 года назад +6

    看了你的影片才瞭解傳說的中橫,感謝你的拍攝分享,也感謝這些默默付出在地的工作養護人員們。

  • @anchor9764
    @anchor9764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太魯閣真的超美 在山谷中環繞的路線往上看去有種一線天的感覺 沿途好幾次想拍照但最後還是一張都沒拍 因為沒有一張拍出來的效果能和肉眼有同樣的壯麗感覺

    • @cyst007
      @cyst007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要拍3D和廣角的

  • @hungfu1990
    @hungfu1990 3 года назад +7

    台灣的水庫遇到乾旱不到半年水庫就快沒水,就是因上游及周邊過度開發無樹木抓住土壤導致下雨將泥沙沖刷入河流往下游水庫淤積使得水庫蓄水越來越差,政府不是不能開路但也要有對周邊環境有利的配套措施

  • @王奕惇
    @王奕惇 3 года назад +6

    所謂的中橫青山路段,是建在白姑大山的山腰,白姑大山山系是一個四面都有河流侵蝕沖刷、有著嚴重的向源侵蝕的高山,凡此類山,山壁結構較脆弱,很容易出現落石、山崩;另,白姑大山過於高聳,坡度相當的陡,基本上可供修路的路基就相當不足。所以這段要修,有很多很多的問題…

  • @隍廣爸
    @隍廣爸 Год назад +1

    感謝辛苦的工程人員。也感謝黑皮細心解說

  • @阿浩-t1b
    @阿浩-t1b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黑皮,你好說真的你還滿厲害的你介紹的路段都很有道理,如果連貫接哪一條道路真的開通以後開車去哪兒都方便,也不用再繞那麼大圈。

  • @angus860
    @angus860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黑皮的影片真的優質,還有親自辛苦冒險的探訪,值得關注

  • @劉樂山
    @劉樂山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您的介紹! 也感謝那些默默修路的英雄,多虧了他們我才能快樂騎單車。

  • @economic5005
    @economic500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十多年前有幸走過台八38臨時便道,接國六到台中大里,後來今年初走了一回台14接台八到花蓮。

  • @Tony-nt7qp
    @Tony-nt7qp 3 года назад +31

    現在極端氣候太常出現,個人認為若要復工要以較安全無虞的工程建造為主,即便要修建比較久,我相信讓用路人的生命安全有保障才是首要的。

    • @卓蘭水果
      @卓蘭水果 3 года назад +12

      這不是修多久花多少的問題,中橫最大問題是地質破碎跟中央山脈不斷造山

  • @chea19880118
    @chea19880118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向黑皮敬禮,謝謝黑皮的影片讓人民了解政府,也謝謝各個無名英雄T^T

  • @ponyliou940
    @ponyliou940 3 года назад +10

    那裡真的好美喔~~~希望大家把台灣的美景的財產留給我們的子孫~讓我們的子孫可以一起共享

  • @brianyang9221
    @brianyang9221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很用心的影片,還特地去現場踏勘,讓我們可以了解現在中橫的現況

  • @張亦能.張亦能
    @張亦能.張亦能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曾經騎機車由谷關 梨山 大禹嶺,橫貫公路到達花蓮,早上九點出發,到花蓮已經晚上七點 然後住旅館休息,九二一地震 震壞真可惜。

  • @張小韋-h7y
    @張小韋-h7y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小時候走過舊中橫,那時照相不普及,不像現在人手一機,印象是真的風景很美。

  • @blackmiz
    @blackmiz 3 года назад +13

    昨天才在查中橫跟新中橫
    今天就上片了 好耶

  • @林小建-h1g
    @林小建-h1g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介紹的非常之詳細
    感謝親身進入青山上線 但大家回憶曾經的風貌

  • @UlyssesMax
    @UlyssesMax 3 года назад

    這些谷關工務段人員,真是辛苦了。 感謝再感謝。 往長遠想,放下當前的執著,想著為後人鋪路,讓子孫後代方便,還是C方案吧。
    這些谷關工務段人員,真是辛苦了。 感謝再感謝。 往長遠想,放下當前的執著,想著為後人鋪路,讓子孫後代方便,還是C方案吧。

  • @古意人-j1t
    @古意人-j1t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就讓中橫休息吧,地震,颱風,豪雨。一定要通車那麼就一定會有落石。那裡的原始森林在錯誤的政策下幾乎砍光光,後來的人造林要成為真正的森林需要時間,大家就讓山林都一起休息吧!

  • @peaceliu96
    @peaceliu96 3 года назад +6

    辛苦了!謝謝 您們。

  • @jbmn71726
    @jbmn71726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這集做得超讚 大推黑皮的用心
    讓多數人在很短的時間內 了解概況

  • @danielfong4534
    @danielfong4534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从地图上看 从谷关到德基有三条断层 筑路会非常困难 而且这个区域是属于debris flow valley 也就是讲的泥石流/土石流多发性区域 将会对与路基的养护造成极大的困扰 当然这个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记得以前看过的文章是讲 在断层区域建议架路桥 避开断层区域 对于泥石流的预测需要从土壤水分饱和度的监控 不过我不是建筑师 我是搞地质的 就简单讲讲我的看法而已

  • @samwu8070
    @samwu8070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很棒的影片,可以快速了解中橫目前的狀況

  • @darts_yupudding
    @darts_yupuddi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真的感謝這些工程人員,開通這些東西部貫通的公路犧牲了不少,雪隧.南北中橫等都是.....

  • @beckychang
    @beckychang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謝謝黑皮帶來中橫支線最新狀況。
    看了三個方案,還是C方案最好,雖然花費跟時間都最多,但是可能也是最耐用。
    在極端氣候變嚴重的現在,AB方案都很可能因為下一次風災而毀損,工程進度跟錢錢都流入大甲溪裡。

  • @ai089789456
    @ai089789456 3 года назад +7

    走過一次之後就深深覺得中橫全通真的大概是有生之年系列

  • @awei29532
    @awei29532 3 года назад +32

    敲碗南橫

  • @野菜生活-v5v
    @野菜生活-v5v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真的很感謝你的影片
    不然我這個愛開車到個山頭穿梭探險的75年級生 以往一直聽7-80歲的長輩提他們年少時
    這條美麗危險的山路
    之前一直納悶為何這條路不能開
    很怨恨天災封路前 還未滿開車年齡
    現在了解為何了 好想進去看看哦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真心建議不要走那段路,太危險了!每次經過都像在賭運氣~

  • @李建興-p5v
    @李建興-p5v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如果第三方案隧道可以比較安全和使用年限較長,我會覺得較好!!其他方案有風險,雖然時間短一些經費少一半,但能保證還沒做好或做好後遇天災,能撐得住嗎?不要重蹈之前的覆轍!!像阿里山森鐵,每次花錢整修了時間也過了,然後遇颱風地震就又毀了,現在才讓地方同意另挖隧道貫通,有較安全的路線和使用的期限,花的錢和時間才有值得!!

  • @cornercapri4086
    @cornercapri4086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這集好看!

  • @ahom11
    @ahom11 Год назад +2

    您應該可以往這方面去專研 有機會的話為國家為居民來發揮您的所長 謝謝您的節目受益良多

  • @linchi6637
    @linchi6637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在下線當兵,青山連,隔璧是空軍通訊單位

  • @C21YL
    @C21YL 3 года назад +19

    青山上線狀況不太好,恐怕不適合修復。
    只能選方案C以長隧道興建。

  • @ahan180
    @ahan180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我一直對中橫很有興趣,妳解釋得很好.

  • @玉如黃-x3t
    @玉如黃-x3t 2 года назад

    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大冒險家冒險犯難的精神很棒的節目呢得金鍾獎!主持人沈文程很厲害了很棒幫!👍😝😜🧐🎉🎊🤣🤪😁👍

  • @影楓騰
    @影楓騰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哇~!好像真的記者一樣,看了很多你的作品不知道你會親自去採訪耶,不過還是要多注意安全喔~,很棒的作品,希望能夠繼續作下去,讓我們更了解我們國家的路是怎麼來的,這路的未來該怎麼做,會怎麼做,你都呈現的很簡單易懂又詳細的分析解答,其實這並不容易,辛苦了!~加油~未來的公路總局局長或交通部長靠你啦!~呵呵!

  • @Wilson30304
    @Wilson30304 3 года назад +19

    大大終於出中橫了!!

  • @superjuniorelf505
    @superjuniorelf505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老榮民的付出 👏👏👏👏👏👏❤️

  • @ZacLin0205
    @ZacLin0205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很用心的田調 👍

  • @吳昭德-p2g
    @吳昭德-p2g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其實舊中橫是可以恢復的,塌陷雨端建拱形橋連接路斷兩邊(須估計塌陷路斷長度,別再老土的打樁填土造路)。亦可避開下雨時傾瀉而下的水瀑及落石。

    • @小明-w2w
      @小明-w2w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如果您有機會常走中橫便道,看過沿路的破碎地質,加上時不時會有從天而降的“驚喜”,您或許會改變想法~
      走那段路真的是在賭運氣啊!

    • @吳昭德-p2g
      @吳昭德-p2g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小明-w2w 這些九二大地震,幾年也到山裡跑一趙,心涼了一半。破碎的山川,砂石填滿山谷溪河床。中橫碎坡,容易山崩,落石不斷,不是沒有救是工程浩大。
      工法就如同六亀被冲毁的橋一樣,怕原本的路(也脆弱)地基不穩。就可避開山崩與落石,兩水慕的沖刷。
      至于六亀冲殷的橋可原地建銜接受損的橋,橋的要加寬並加一米半以上的高度。出水口中間絕不能有橋柱。每個橋柱四週就用原地大石头堆壘並灌水泥鞏固大石塊的連接,作地表基石之用。就不怕泥流中毁。

  • @楊群-u1b
    @楊群-u1b 3 года назад +11

    方案C中橫改長隧道 然後又要禁行機車 機車又只能走有落石的路

  • @小柔-o1d
    @小柔-o1d 3 года назад

    更正 01:23 ~ 中間有長達100公里須開闢全新道路
    之前有做過原住民部落調查,並且做過地質探勘,
    在原住民時代,便有道路通往太魯閣,
    日據時期,因戰爭因素而擴建道路,往太魯閣,
    而國民政府所建的中橫,雖路線不逕完全相同,
    但有5成以上,仍依日本興建的道路,開拓中橫往太魯閣
    而且開拓初期的探勘,運補,施工連接,皆大量使用原中橫道路,
    而這些日據時期道路,部份依然在中橫道路現址週遭!

  • @yeyulin7811
    @yeyulin7811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想2015時候不知道封路想來個中段環島 136縣道>台14>武嶺>梨山>在走台8回台中 結果那時候騎到中橫已經傍晚了 被擋住 那時候又是冬天 只穿一件外套 晚上超冷 不想回合歡山 只好在梨山臨時過夜... 不過合歡山-梨山-中橫這段超美的 很有原始風格 不後悔

  • @asoonchai
    @asoonchai 3 года назад

    敬佩開路先人們....感謝您詳細介紹中橫的歷史,長知識了。

  • @lixielin3846
    @lixielin3846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最近才剛從台中出發繞台14甲接台8到梨山…
    心裡覺得明明就同樣是台中
    要繞這麼遠實在是很詭異…
    感謝你的介紹…

  • @aelouis7459
    @aelouis7459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謝謝

  • @WEN-PIN
    @WEN-PIN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其實說真的 台灣其實不是沒技術蓋基礎建設。而是礙於地勢與天災的關係 如果台灣沒地震沒颱風 我相信現在很多計畫中的建設現在早就建好了

  • @蔣秉勳-n4e
    @蔣秉勳-n4e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身為梨山人,這段道路真的非常有感情

  • @comberbachg.8795
    @comberbachg.87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55

    維持現狀就好了啦,在颱風跟地震破碎帶前面,都只是無敵錢坑而已.....不是怕花錢,是花了真的沒效益。

    • @shanefu
      @shanefu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從美中角力中 多拿一點金援來建設台灣才是真的....只可惜現在政府...

    • @comberbachg.8795
      @comberbachg.87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9

      @@shanefu 跟老蔣那時候一樣嗎XDD
      杜魯門說「他們是賊,每一個都是賊」

    • @andyshane30617
      @andyshane30617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shanefu
      別說現在政府,前政府沒跟中共角力時也如此,更別提當時還號稱最和平、經濟最好的時代,可看看前政府,有何作為?所以別用“現在政府”,應該改用“那些政客”更貼切

    • @shanefu
      @shanef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0

      @@andyshane30617 當時中橫不就是靠美援的資助
      還有西螺大橋上還有中美的印在上面呢
      況且以前是真有魄力,真心覺得有意義的大建設,就全心全力做下去,不像現在只會蓋納些莫名其妙又天價的蚊子館

    • @飲冰室-d1p
      @飲冰室-d1p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shanefu 馬糞館?

  • @yu0937507060
    @yu093750706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黒皮!讓我們了解中橫的現況⋯⋯

  • @張先生-g6z
    @張先生-g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民國八十二年,十九歲騎三葉125從豐原到花蓮,花了七小時去花蓮,我不敢看懸崖怕眼睛花了(亂視)。

  • @cychen1984
    @cychen1984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看完後還是覺得不要蓋算了,地質太脆弱了,台灣颱風地震又多。若真的一定要蓋,覺得C方案用長隧道方式最好,花費雖比較多,施工期雖比較久,但是穩固度高很多,不然其他方案颱風地震一來又毀了,等於白蓋,反覆修整,花費不會比較少

  • @wiifit
    @wiifit Год назад

    年輕的時候,參加救國團中橫健行隊,少男情懷總是詩😀,那一趟,是一生中最美的回憶!

  • @ywl5292
    @ywl5292 3 года назад +30

    會考前一天簽

  • @ryanlin5182
    @ryanlin5182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可以評估中橫鐵路, 不是正常的通勤用, 而是以觀光列車方式開發, 可以媲美"瑞士阿爾埤斯山"或日本的"嵐山", 可以欣賞中橫之美.

  • @jackwang1100
    @jackwang110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很棒的頻道

  • @iwgp1a2b
    @iwgp1a2b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太幸運了 當年17歲 921前 跟幾個猴子朋友 一路谷關進 那時候真的幾個屁孩 想想中橫真的好可惜 跟舊蘇花一樣 難度高 可是風景真的超美 獨一無二

  • @rossi2361
    @rossi2361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仔細觀察報導

  • @user-dg4kercx5h
    @user-dg4kercx5h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希望別修了保持現況50年,每年都有颱風,年年都這樣修錢都填海了。

  • @persia8826
    @persia8826 Год назад

    中橫真的很漂亮,人間仙境!

  • @abow0303
    @abow0303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實地走訪更有深度
    想必收穫滿滿

  • @user-li4fz1kq6i
    @user-li4fz1kq6i 3 года назад

    很用心的剪輯拍攝,我覺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