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高像素本身對於相機和照片來説都是一件好事,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更高像素的照片會在處理和存儲照片時對設備帶來的額外負擔,所以對於想要升級更高像素的人來説也請做好升級設備的準備和相應的預算。
原本也是考慮高像素的機子 可以有更大的裁切空間 更多細節但最後還是為了高感光度 選擇低像素的機子
大推,終於有真實例子解釋透視的,講解的有理有據。
高像素相機優點:可以偷焦段缺點:檔案好大硬碟永遠少一顆跟比較容易產生躁點
容易產生噪點的原因是進光亮減少,你也可以通過更大的光圈、更大的感光元件、更慢的快門速度來避免噪點
高解析度的照片,躁點比較低。解析度越高、越有利降躁軟體降躁,然後當你輸出成低解析度的照片時,躁點一定會比同片幅、同相機設定的照片還要小。
@@bennie0100 高像素還有一個明顯缺點,動態範圍比較小。 好像很多人不知道這點......
所以用中片幅拍照,最大的好處也就是可以有更大的裁切空間並且也不失清晰度!
使用全幅與apsc就是一個1.5倍的數位裁切所以擁有同畫素的全幅與APSC各一台機身,可以讓攝影上更加彈性
我之前一直有點懂又不太懂透視感,現在終於理解了
超愛道慈剛入坑時也被論壇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誤導,覺得焦段、片幅會影響透視。後來自己去看國外的資訊,才知道純粹取決於相機vs被攝物vs背景三者的關係廣角裁切及望遠拼圖其實都能互補(但有夠麻煩)同時對構圖來說,焦段=裁切=小片幅,其實也不必有片幅神話
同樣構圖、同樣等校焦段。 全片幅跟APSC的畫面立體感還是不同,有興趣可以自己比較看看。
@@jenshen00 剩下的只有光圈產生的虛化了。用大一號光圈理論上是能做到相似的虛化。
@@yesred0 不是虛化的程度,是畫面立體感不同。
視角一樣、 透視線條一樣、景深虛化一樣。差的立體感具體該怎麼判斷
只能說 講的真滴好🕺
感恩🙏
唉, 這是我第二次光臨這頻道了...這次是因為別處的相關辯論...up主別搞錯, 我沒有怪責的意思, 相反地你正好指出了很多人今天仍存在的誤解。搞笑的是, 這些20年前DSLR平民化時, 網上一堆「大佬」的胡說八道, 甚麼焦距影響透視, 甚麼殘幅在透視上比不上全片幅, 20年後還是一堆人學壞師以為是真理。難得up主很有耐性和溫文地回應每一個回覆, 我看不少人連透視是甚麼都搞不懂呢(笑
有空常來啊
這一集知識滿滿🎉🎉
通常來說以一塊同樣技術時代的CMOS來說,蒐集資訊的多寡跟CMOS的面積成線性相關同樣面積的CMOS當然也可以堆高像素,那就是單位面積塞更多像素,換來的就是每個像素更少的進光量這也是為什麼手機甚至運動相機的CMOS很小但像素卻可以保持千萬級別甚至到達億的程度,偷吃步還有多鏡頭合成之類的就不談在大太陽的情況下光線就跟水源一樣極其充沛,以目前的CMOS技術來說白天的環境很多時候光線都是浪費掉,加上光亮度跟人眼對於光線的感知是指數的,稱作GAMMA曲線,白天的光線量可以是夜晚的上千上萬倍,在記錄光線的CMOS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太多了,不僅ISO直接退到100還可以拉到1/1000更快的快門,意思就是假如把CMOS上單位像素的面積縮小,這些進光量依然是豐沛的,至少在拍照來說千分之一的快門是沒有必要性的,除非你是高速攝影那個就別提了為此手機的相機部門在以白天合理的快門前提下充分發揮CMOS的性能,就能將像素推到接近億的水準,這在早期CCD是辦不到的,很多觀念都是當年CCD所留下來的。但是這麼做不只帶來儲存資訊的壓力外還面對的就是面對低光源的夜景會變得非常棘手,尤其是很多消費者認為白天能拍破億像素的照片為何到晚上就退回五分之一甚至不到,那如果還要硬拍就會滿滿雜訊,還得靠相機本身的AI降噪去彌補。不過大多數非專業攝影的人也都是白天拍照而已,就跟大家都知道GOPRO的夜拍有多爛但看在它小且多數使用情景都在白天,只有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沒有打破物理規律的商品。
感謝分享
雜訊 不是問題時, 當然是 愈高像素 愈好... 當然啦, 像素愈高 電腦性能也隨著提升..不然 影像處理時間 會很久.. 尤其是用 AI 處理, 動不動都是幾分鐘的. 光用 AI放大的一個叫 ESRGAN_4X, 嘛才從 200萬(1080p) 放大到 800萬(4K) 而已 , 在我這台老 I7 + 1060, 就要跑3~5 分鐘
高像素還能二次構圖,保留取景,彈性,假如拍鳥或野生動物,有時候反而不要那麼望遠可以防止爆框或沒跟到
謝謝道慈老師的解說,如果可以順便講一下高像素的缺點就更完整了!
因為這集重點在透視啦🤣
哇..最完美的解釋跟實例..
4:58 老師這時候想講的是「廣角」嗎?
影片看了兩遍後,我的理解是,高像素數位裁切也營造不出光學變焦帶來的壓縮感。以影片 8:38 為例,若忽略景深,後方綠色草叢和白色建築物,所帶給主體的壓縮感"氛圍"仍有不小差異。但在沒有前景主體的遠景構圖下(影片 10:43)完全展現了高像素機種數位裁切的優勢,發社群也不需放大看太多細節。 目前在A7CR與A7C2間選擇,看完又更猶豫了~ 🤣🤣🤣
壓縮感不會隨著使用光學變焦或是數位變焦(裁切)而有所不同哦~只要你用的是相同焦段跟物體與相機位置相同,壓縮感就是一樣的;只是因為用的鏡頭焦段跟光圈不同,景深可能會有不一樣而已像是你舉例的 8:38 ,這個他的壓縮感是一樣的,只是景深不一樣壓縮感要看的是臉型還有與主題後方背景的物體的比例,壓縮感在說的就是拍出來看起來跟後方的物體看起來會很近可以參考F1賽車或是滑冰比賽,他們滿多鏡頭都是用長焦去捕捉,會讓前後距離很遠的物體看起來差不多大
我也覺得壓縮感會不同 看前後欄杆在畫面上的距離就知道了 如果焦段差異更大這個距離會更明顯
其實不是壓縮感不一樣,是拍兩張照片的時候拿相機的角度不一樣,而且MD動作有變化造成的,你們下次拿腳架架好相機拍拍看靜物就知道。而且老師示範的是比較標準的焦段,角度差一點點就會差很多,像後面拍風景的照片就可以很明顯看出來裁切造成的壓縮感是一樣的
所以我說體感上可能會有點差異理論上沒差,但因為景深之類的理由,給人的感覺會不同但高像素確實多了一些可以拓展的空間
4:44 情侶鞋👟
10萬訂閱囉🎉
感恩
高像素機種自己覺得最有感的是檔案會變好大呀,不過裁切彈性空間大也實在很棒!
看完真的茅塞頓開,之前一直以為數位裁切不好,但仔細想想,的確是因為被舊時代像素不高的數位相機限制了想像力🥲想請問一下,我現在手上有一個 SIGMA fp 相機,他的繼任機 fp L 有個數位變焦 crop zoom 的功能;那麼現有舊款的 fp 加一個重摳摳的 24-70 標準鏡,改成一顆輕便廣角鏡加 fp L 的裁切來搞定一切,是不是既能做到減輕總重量體積、同時又覆蓋到原有的焦段呢?
但是景深會不同喔,所以還是不會完全一樣這部分之後有機會會再分享
講的簡單清楚又明瞭連阿桑都聽懂了
阿桑懂太多了
@@imokahhhh 阿桑想上實體課程...
看完之後很後悔買了a7c2,如果買a7cr 不就完美了。或許買中幅相機 加上廣角鏡不是就無敵了 ?又可以廣角,又可以大幅裁撤
A7CR的話直上A7R5會比較好
@@godkingsho 因為輕才會想帶出去,所以喜初才考慮a7c系列
以照片來說,其實C2 33MP很好裁了。另外,如果都用raw,放到LR或是C1裡都可以設定導出圖檔大小,以現在機子和鏡頭的解析力,C2 33MP 你取中央2M畫素(24當100用),再導出成8M (4K),在社群平台分享也沒什麼人會看出來。
Cr有一點很讚就是開APSC模式 還能有兩千萬像素,旅遊可以偷吃步一鏡走天涯
中片幅一顆鏡頭可能都可以買一台a7c2了,然後高像素機一張raw動不動80、100m你就要花更多錢買記憶卡跟硬碟,而且a7c2 33mp還嫌畫素不夠是有在大圖輸出嗎?
好喜歡這集,知識量龐大。在看到IG限動時,除了老師提到的景深問題,還想到了一樣片幅條件下,像素越高在高ISO的雜訊越明顯,是我不想選擇超過三千萬畫素相機的理由,請問老師這樣的說法是對的嗎?
普遍來說是但不盡然例如現在xt5像素高過xt1但高iso表現比較好所以還是要看時代跟廠牌
同一個時代出的,高像素機種雜訊普遍較多。 如果你常常在低光環境拍攝又不想帶笨重大光圈鏡頭,低像素像素機種才是你需要的。 之前我考慮買三千多萬像素的R7,但R7的ISO只能開到1600,再上去就雜訊一堆,晚上掃街就很難用。 我手上有台A7S2畫素只有一千多萬,雜訊超級低,ISO開到12800雜訊還是很低,夜拍隨便一個便宜KIT鏡就很好拍了。 只是記錄生活、發發IG而已,一千萬像素也非常夠用了(其實發發IG FB 200萬像素綽綽有餘了) 另外還有一點,高畫素機種動態範圍較差,高光過曝情況會比較嚴重........
請問道慈老師,如果把檔案帶到連鎖店家打列4R照片,在PS中怎樣處理才能保持最佳畫質?(好似每個影像最高16MB)
老師 想問下高像素相機的噪點控制 是不是比一般的有分別 (例如 A7CII 跟 A7CR)同樣ISO 12800 是不是分別很大??
高像素雜訊會多,但是否可以接受就要看每個人網路上搜尋一下有蠻多對比圖可以看看畢竟每個人的接受度不同
A7CR開到6400雜訊就很明顯了,細節被雜訊蓋掉,表現反而不如A7CII。 另外A7CR動態範圍比A7CII差喔...... 這是另一個要考慮的點
高像素類似底大是王道,中大片幅的畫質好,裁切空間大
老師您說的不一定需要高像素的道理我都懂但「我愛慕虛榮啦」(MYGO
你好,因為已入手鏡頭,短期內想使用A7CR搭20-70F4G再搭配x2增距鏡使用做為旅行使用,不知是否可行?
你指的應該是2070f4對嗎這顆不能搭配兩倍鏡喔可以參考這裡的清單support.d-imaging.sony.co.jp/www/cscs/accessories/compatibility.php?area=ap&lang=ct&mdl=SEL20TC&cat=8
@@imokahhhh謝謝🙏
@@imokahhhh 因為受傷不能背太重,所以入手了2070f4!
如果針對要買相機的新手可能要提一下那個高像素的檔案有多肥大,我有朋友之前想說買高像素的拍小朋友結果發現光是讀檔就超慢後來就賣掉了😂
這隻片本來只是想聊透視所以沒有針對高像素機種的其他部分去討論沒想到大家會這麼有興趣
老師請問如果拍RAW,SONY 機內的super35和電腦後製的裁切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嗎?如果是,那麼這個功能是有甚麼優點嗎?
如果你裝aps 專用鏡相機會自己幫你裁切而且有些人沒有要進電腦後製就可以事先裁好
@@imokahhhh 謝謝老師解答
9:19 請教一下,24mm這張有做過垂直修正嗎?拍得也太直!!
因為我家的樓高拍出去剛剛好🤣
@@imokahhhh 了解!也太強了👍
自已是拿X-T5,那時候功課作的不夠,看到高像素就高潮,結果幾次夜拍後,真的覺得高感光還是比較重要
其實XT5的高iso比起早期較低像素的機種(XT1)已經進步很多
夜拍低畫素機種會好用很多。
這樣的話,使用a7cr拍攝野生動物。是否可以通過數位裁切省下長焦鏡頭的預算和重量負擔?
如果只是要拍到的話的確是,但如果要拍得好,還要考慮鏡頭本身素質,以及景深之類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的裁切我認為是沒問題的,許多拍野生動物的攝影師也是這麼做,但還是有極限,盡可能地提升焦段剩下再靠裁切吧
當然可以,以前我用NIKON D5100這種APSC用望遠拍鳥也是裁切過不過這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鏡頭是否銳利到你相機的CMOS單位像素都能完全發揮到,很多人所謂畫質軟,就是他們在像素100%的情況下發現其銳利度無法完整發揮可能性有很多種,包刮鏡頭本身就爛色散嚴重或是防手震沒開好快門太慢又或是加裝的那片保護鏡磨的不夠平等等的總之你能裁,但前提是你的像素100%下是夠銳的,不然太軟光是100%都不能看了還要縮
以我的經驗,很多鏡頭數位裁切超過2X畫質就不行了。
高像素最大缺點就是容量大跟跑圖吃力QQ好奇高像素跟低像素的感光度到底有沒有差異大多是說高像素高感差但也有聽到說沒差異的希望下次可以聊聊這塊~
高像素機種,每個像素吃到的光較少,高ISO表現普遍差一點
我買了 GFX 100S II 好值 超值 好爽
太開心了吧
想請教老師,50mm產生的景深和等效50mm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像是手機的相機隨便都70mm 光圈1.多,景深還是超級深。因為其實手機鏡頭本身是超級廣角(都不到10mm而已),景深就是會很深,只是cmos太小等效焦段×很多倍
apsc 等效50差不多是35mm的鏡頭,那你覺得50mm1.8跟35mm1.8的景深是一樣的嗎?
關於這個部分可能要再另外拍一集解釋了😂
@@ROADTIG3R 了解了!那想要拍出同樣感覺的景深就是需要用同樣的鏡頭拍?然後等效更大
@@imokahhhh 謝謝老師!
可是, X100VI 的那顆鏡頭, 似乎跟不上4000萬畫素sensor 的壓榨...
一直是這樣聽說 看來Q系列還是猛一點
裁切本身是优势,但是等效光圈及虚化是劣势
確實
現在AI跟演算法,已經以假亂真
沒有提到要消失點
所以我果断买了a7r5❤,焦段不够,像素来凑😂
所以沒有第二集畫透視的教學了嗎,想看老師晝畫🤣🤣🤣
下次畫別的
好,看完了!
跳著看嗎?
請問若高像素的機種 錄影 (拍影片)跟低像素的相比會有很大的影響嗎 謝謝老師
通常噪點會相對較多,高ISO表現也比低像素的差再來就是如果像素高處理性能跟不上,果凍效應就會蠻明顯的
@@YZ_Felix 謝謝你
全片幅6100萬畫素的感光能力,會不會比APSC 2600萬還差?
可能要直接看測試照再來判斷
請問鏡頭的光學素質是不是也會影響畫面的裁切容忍範圍 ?
不專業個人見解:會!但在光源充足的前提下,盡量針對各個鏡頭選用成像銳度最高的光圈值,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畫質損失。高端鏡頭主要成本在克服 慧差、像差、邊角失光等問題,這些現象都出現在靠近鏡頭成像邊緣處的位置,所以只要把要保留的主體盡量居中拍攝,裁切時上面提到的缺陷通常都能夠被裁掉。
確實,所以常常會有人在問某某鏡頭能不能餵飽某某相機高像素機種對鏡頭也會比較要求
期待道慈老師分享 Xm1~
有啊 上上集就是
@@imokahhhh 我以為老師會跟rx1一樣做一集~都有跟上喔~
@@Euroce36 應該沒辦法 後面影片塞車了😂 可能會寫文章來補完
@@imokahhhh 期待~~謝謝老師跟我都OK啊頻道!
竟然有徠卡了,頻道今非昔比🤩
運氣好撿到便宜
完了,怎麼看完更不懂視角跟透視了😂我先去查一下定義 (溜
你這樣去想,你只要站著不動,會變得只有視角而不是透視。
高像素+AI Gigapixel,直接省一顆鏡頭
結論,買一台高像素相機配一顆廣角鏡=一機一鏡打天下(誤
哈哈
現在出去玩一顆18-135就夠,不夠就AI Gigapixel
這不就是我超懶得白天靠GOPRO的泛焦直接打畫面回去用AI給它擴充後數位裁切嗎?能看就是啦...
高像素就是比較屌,不然各家旗艦也不會出4千萬像素了,有些人會說噪點什麼的,但噪點後期很好解決😅
不把圖放大看 噪點根本看不太出。再說還可以後期處理。。 還有些人反而喜歡噪點。。都沒問題啊。OK的。
我有看過一些對岸品牌的相機,不說名字以免被吉2億像素夠可怕吧?拍出來的廣角照片夠大吧?單眼要很多張合併的它一張就直接出圖(雖然也是多鏡頭合併)可是有跟專業相機本質上的差別,那就是動態範圍超低,以至於相機後製必須將HDR介入,結果如何呢?那就是一張2億像素但是裡面的建築物每個看起來像是壁紙一樣、雲也被HDR到像是貼在大樓頂樓上的看板一樣,整體灰階過度可以說是慘不忍睹CMOS的極限就在那裏,後製固然可以彌補先天缺陷,但是無法打破物理規律。
沒有考慮到鏡頭的解像力吧
高像素各方面都更好。
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如全片幅,像素越多,是不是通常可用ISO表現就下降。
Yes, you are right. But when you compress the photo taken by the high-resolution camera to the same pixel size as the one taken by the lower-resolution camera, you'll find that the former is actually clearer and more practical.
想聽老師說R1的AI提升像素的優缺點
要等實際用過才能評論🥲
手機可以嗎?
手機的問題不是像素而是畫質、數位加銳之類的
想拍高像素照片先強化自己電腦XD,否則一律免談
硬碟再買一顆
講到佳佳我就懂了,唯一問題是畫面太少了
難過
道理我都懂,所以那隻鴿子為什麼那麼大隻
Biiiig
裁切照片噪点太多,在电脑上没法看
目前只有M4/3...
高畫素是給你拍攝靜態的m43要開高像素也是多張合成(奧家比較後期的機器可以不用腳架我個人是em52拍風景開合成無感)要等高像素加上高速連拍只能等中資手機在isp這塊了畢竟他們只開發1英寸以內的剩下靠軟體來補
M4/3不是拍影片用的嗎?拍片就不同了喔...要的不是高像素而是多軸防手震
只有有在拍照或是要抓姦的人,才會對著社群媒體的照片放大,像素這時代,真的都非常夠用
真的是很夠用了
所以~退一百萬步來說,我買一台上億像素的相機+廣角鏡我等於省了好幾顆鏡頭囉(以不拍鳥來說)
但景深會不同喔,就像範例中的那樣,頂多視角相同
討論透視感,如果只考量視角不考慮景深我覺得有一點點流氓耶,28mm裁切到90mm得到的透視感就是不同,景深帶來的視覺差異太大,並且光學效果也不是後製能夠精準模擬的,這也是很多人有24-70後還是需要一顆85的原因。(看到有人理解成焦段、片幅不太會影響透視,覺得阿捏母后啦)
的確對照片的感覺景深跟透視需要同時兼顧,但如果單就透視的話,把景深也拉進來好像更難解釋?所以我只有提到實際上還是會有景深的差異,但原則上還是先不考慮景深的問題,畢竟重點只是在講透視而景深的部分,可能就之後再看看是不是有需要再多講一集
@@imokahhhh 更近一步的討論可能要先作名詞定義了哈哈!在說照片(或本片主題數位裁切)時,我會覺得透視={視角, 景深};但這邊的討論是把透視等於視角並與景深平行,先拉一條出來說。都行!感謝團隊用心出片:)
了解,未來這部分會多留意🙏
請老師再仔細研究一下何謂透視,並且檢查一下您的訊息。尤其是您講解嘉嘉的裁切透視案例時,提到裁切後兩張照片的「透視是一樣的」明顯是錯誤的說法。也請觀眾們明辨^_^
那是不是可以請您直接跟我們分享正確的說法呢?也可以讓大家比較清楚,非常感謝🙏
高像素的缺點沒講啊
這集重點本來是想講透視的感覺大家很有興趣之後再分享一些心得
我來講給你聽:1.照片容量增加2.進光亮減少=要推高ISO或降低快門3.鏡頭解析力的需求提高4.處理速度減少(連拍速度也較慢)主要是這四個,其他都是小問題
這麽笨的問題?
高像素本身對於相機和照片來説都是一件好事,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更高像素的照片會在處理和存儲照片時對設備帶來的額外負擔,所以對於想要升級更高像素的人來説也請做好升級設備的準備和相應的預算。
原本也是考慮高像素的機子 可以有更大的裁切空間 更多細節
但最後還是為了高感光度 選擇低像素的機子
大推,終於有真實例子解釋透視的,講解的有理有據。
高像素相機
優點:可以偷焦段
缺點:檔案好大硬碟永遠少一顆跟比較容易產生躁點
容易產生噪點的原因是進光亮減少,你也可以通過更大的光圈、更大的感光元件、更慢的快門速度來避免噪點
高解析度的照片,躁點比較低。
解析度越高、越有利降躁軟體降躁,然後當你輸出成低解析度的照片時,躁點一定會比同片幅、同相機設定的照片還要小。
@@bennie0100 高像素還有一個明顯缺點,動態範圍比較小。 好像很多人不知道這點......
所以用中片幅拍照,最大的好處也就是可以有更大的裁切空間並且也不失清晰度!
使用全幅與apsc就是一個1.5倍的數位裁切
所以擁有同畫素的全幅與APSC各一台機身,可以讓攝影上更加彈性
我之前一直有點懂又不太懂透視感,現在終於理解了
超愛道慈
剛入坑時也被論壇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誤導,覺得焦段、片幅會影響透視。
後來自己去看國外的資訊,才知道純粹取決於相機vs被攝物vs背景三者的關係
廣角裁切及望遠拼圖其實都能互補(但有夠麻煩)
同時對構圖來說,焦段=裁切=小片幅,其實也不必有片幅神話
同樣構圖、同樣等校焦段。 全片幅跟APSC的畫面立體感還是不同,有興趣可以自己比較看看。
@@jenshen00 剩下的只有光圈產生的虛化了。用大一號光圈理論上是能做到相似的虛化。
@@yesred0 不是虛化的程度,是畫面立體感不同。
視角一樣、 透視線條一樣、景深虛化一樣。差的立體感具體該怎麼判斷
只能說 講的真滴好🕺
感恩🙏
唉, 這是我第二次光臨這頻道了...這次是因為別處的相關辯論...
up主別搞錯, 我沒有怪責的意思, 相反地你正好指出了很多人今天仍存在的誤解。
搞笑的是, 這些20年前DSLR平民化時, 網上一堆「大佬」的胡說八道, 甚麼焦距影響透視, 甚麼殘幅在透視上比不上全片幅, 20年後還是一堆人學壞師以為是真理。
難得up主很有耐性和溫文地回應每一個回覆, 我看不少人連透視是甚麼都搞不懂呢(笑
有空常來啊
這一集知識滿滿🎉🎉
通常來說以一塊同樣技術時代的CMOS來說,蒐集資訊的多寡跟CMOS的面積成線性相關
同樣面積的CMOS當然也可以堆高像素,那就是單位面積塞更多像素,換來的就是每個像素更少的進光量
這也是為什麼手機甚至運動相機的CMOS很小但像素卻可以保持千萬級別甚至到達億的程度,偷吃步還有多鏡頭合成之類的就不談
在大太陽的情況下光線就跟水源一樣極其充沛,以目前的CMOS技術來說白天的環境很多時候光線都是浪費掉,加上光亮度跟人眼對於光線的感知是指數的,稱作GAMMA曲線,白天的光線量可以是夜晚的上千上萬倍,在記錄光線的CMOS來說甚至可以說是太多了,不僅ISO直接退到100還可以拉到1/1000更快的快門,意思就是假如把CMOS上單位像素的面積縮小,這些進光量依然是豐沛的,至少在拍照來說千分之一的快門是沒有必要性的,除非你是高速攝影那個就別提了
為此手機的相機部門在以白天合理的快門前提下充分發揮CMOS的性能,就能將像素推到接近億的水準,這在早期CCD是辦不到的,很多觀念都是當年CCD所留下來的。
但是這麼做不只帶來儲存資訊的壓力外還面對的就是面對低光源的夜景會變得非常棘手,尤其是很多消費者認為白天能拍破億像素的照片為何到晚上就退回五分之一甚至不到,那如果還要硬拍就會滿滿雜訊,還得靠相機本身的AI降噪去彌補。
不過大多數非專業攝影的人也都是白天拍照而已,就跟大家都知道GOPRO的夜拍有多爛但看在它小且多數使用情景都在白天,只有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沒有打破物理規律的商品。
感謝分享
雜訊 不是問題時, 當然是 愈高像素 愈好...
當然啦, 像素愈高 電腦性能也隨著提升..不然 影像處理時間 會很久..
尤其是用 AI 處理, 動不動都是幾分鐘的.
光用 AI放大的一個叫 ESRGAN_4X, 嘛才從 200萬(1080p) 放大到 800萬(4K) 而已 ,
在我這台老 I7 + 1060, 就要跑3~5 分鐘
高像素還能二次構圖,保留取景,彈性,假如拍鳥或野生動物,有時候反而不要那麼望遠可以防止爆框或沒跟到
謝謝道慈老師的解說,如果可以順便講一下高像素的缺點就更完整了!
因為這集重點在透視啦🤣
哇..最完美的解釋跟實例..
4:58 老師這時候想講的是「廣角」嗎?
影片看了兩遍後,我的理解是,高像素數位裁切也營造不出光學變焦帶來的壓縮感。
以影片 8:38 為例,若忽略景深,後方綠色草叢和白色建築物,所帶給主體的壓縮感"氛圍"仍有不小差異。
但在沒有前景主體的遠景構圖下(影片 10:43)完全展現了高像素機種數位裁切的優勢,發社群也不需放大看太多細節。
目前在A7CR與A7C2間選擇,看完又更猶豫了~ 🤣🤣🤣
壓縮感不會隨著使用光學變焦或是數位變焦(裁切)而有所不同哦~
只要你用的是相同焦段跟物體與相機位置相同,壓縮感就是一樣的;只是因為用的鏡頭焦段跟光圈不同,景深可能會有不一樣而已
像是你舉例的 8:38 ,這個他的壓縮感是一樣的,只是景深不一樣
壓縮感要看的是臉型還有與主題後方背景的物體的比例,壓縮感在說的就是拍出來看起來跟後方的物體看起來會很近
可以參考F1賽車或是滑冰比賽,他們滿多鏡頭都是用長焦去捕捉,會讓前後距離很遠的物體看起來差不多大
我也覺得壓縮感會不同 看前後欄杆在畫面上的距離就知道了 如果焦段差異更大這個距離會更明顯
其實不是壓縮感不一樣,是拍兩張照片的時候拿相機的角度不一樣,而且MD動作有變化造成的,你們下次拿腳架架好相機拍拍看靜物就知道。而且老師示範的是比較標準的焦段,角度差一點點就會差很多,像後面拍風景的照片就可以很明顯看出來裁切造成的壓縮感是一樣的
所以我說體感上可能會有點差異
理論上沒差,但因為景深之類的理由,給人的感覺會不同
但高像素確實多了一些可以拓展的空間
4:44 情侶鞋👟
10萬訂閱囉🎉
感恩
高像素機種自己覺得最有感的是檔案會變好大呀,不過裁切彈性空間大也實在很棒!
看完真的茅塞頓開,之前一直以為數位裁切不好,但仔細想想,的確是因為被舊時代像素不高的數位相機限制了想像力🥲
想請問一下,我現在手上有一個 SIGMA fp 相機,他的繼任機 fp L 有個數位變焦 crop zoom 的功能;那麼現有舊款的 fp 加一個重摳摳的 24-70 標準鏡,改成一顆輕便廣角鏡加 fp L 的裁切來搞定一切,是不是既能做到減輕總重量體積、同時又覆蓋到原有的焦段呢?
但是景深會不同喔,所以還是不會完全一樣
這部分之後有機會會再分享
講的簡單清楚又明瞭
連阿桑都聽懂了
阿桑懂太多了
@@imokahhhh 阿桑想上實體課程...
看完之後很後悔買了a7c2,如果買a7cr 不就完美了。或許買中幅相機 加上廣角鏡不是就無敵了 ?又可以廣角,又可以大幅裁撤
A7CR的話直上A7R5會比較好
@@godkingsho 因為輕才會想帶出去,所以喜初才考慮a7c系列
以照片來說,其實C2 33MP很好裁了。另外,如果都用raw,放到LR或是C1裡都可以設定導出圖檔大小,以現在機子和鏡頭的解析力,C2 33MP 你取中央2M畫素(24當100用),再導出成8M (4K),在社群平台分享也沒什麼人會看出來。
Cr有一點很讚就是開APSC模式 還能有兩千萬像素,旅遊可以偷吃步一鏡走天涯
中片幅一顆鏡頭可能都可以買一台a7c2了,然後高像素機一張raw動不動80、100m你就要花更多錢買記憶卡跟硬碟,而且a7c2 33mp還嫌畫素不夠是有在大圖輸出嗎?
好喜歡這集,知識量龐大。在看到IG限動時,除了老師提到的景深問題,還想到了一樣片幅條件下,像素越高在高ISO的雜訊越明顯,是我不想選擇超過三千萬畫素相機的理由,請問老師這樣的說法是對的嗎?
普遍來說是但不盡然
例如現在xt5像素高過xt1
但高iso表現比較好
所以還是要看時代跟廠牌
同一個時代出的,高像素機種雜訊普遍較多。 如果你常常在低光環境拍攝又不想帶笨重大光圈鏡頭,低像素像素機種才是你需要的。 之前我考慮買三千多萬像素的R7,但R7的ISO只能開到1600,再上去就雜訊一堆,晚上掃街就很難用。 我手上有台A7S2畫素只有一千多萬,雜訊超級低,ISO開到12800雜訊還是很低,夜拍隨便一個便宜KIT鏡就很好拍了。 只是記錄生活、發發IG而已,一千萬像素也非常夠用了(其實發發IG FB 200萬像素綽綽有餘了) 另外還有一點,高畫素機種動態範圍較差,高光過曝情況會比較嚴重........
請問道慈老師,如果把檔案帶到連鎖店家打列4R照片,在PS中怎樣處理才能保持最佳畫質?(好似每個影像最高16MB)
老師 想問下高像素相機的噪點控制 是不是比一般的有分別 (例如 A7CII 跟 A7CR)
同樣ISO 12800 是不是分別很大??
高像素雜訊會多,但是否可以接受就要看每個人
網路上搜尋一下有蠻多對比圖可以看看
畢竟每個人的接受度不同
A7CR開到6400雜訊就很明顯了,細節被雜訊蓋掉,表現反而不如A7CII。 另外A7CR動態範圍比A7CII差喔...... 這是另一個要考慮的點
高像素類似底大是王道,中大片幅的畫質好,裁切空間大
老師您說的不一定需要高像素的道理我都懂
但「我愛慕虛榮啦」(MYGO
你好,因為已入手鏡頭,短期內想使用A7CR搭20-70F4G再搭配x2增距鏡使用做為旅行使用,不知是否可行?
你指的應該是2070f4對嗎
這顆不能搭配兩倍鏡喔
可以參考這裡的清單
support.d-imaging.sony.co.jp/www/cscs/accessories/compatibility.php?area=ap&lang=ct&mdl=SEL20TC&cat=8
@@imokahhhh謝謝🙏
@@imokahhhh 因為受傷不能背太重,所以入手了2070f4!
如果針對要買相機的新手可能要提一下那個高像素的檔案有多肥大,我有朋友之前想說買高像素的拍小朋友結果發現光是讀檔就超慢後來就賣掉了😂
這隻片本來只是想聊透視
所以沒有針對高像素機種的其他部分去討論
沒想到大家會這麼有興趣
老師請問如果拍RAW,SONY 機內的super35和電腦後製的裁切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如果是,那麼這個功能是有甚麼優點嗎?
如果你裝aps 專用鏡相機會自己幫你裁切
而且有些人沒有要進電腦後製就可以事先裁好
@@imokahhhh 謝謝老師解答
9:19 請教一下,24mm這張有做過垂直修正嗎?拍得也太直!!
因為我家的樓高拍出去剛剛好🤣
@@imokahhhh 了解!也太強了👍
自已是拿X-T5,那時候功課作的不夠,看到高像素就高潮,結果幾次夜拍後,真的覺得高感光還是比較重要
其實XT5的高iso比起早期較低像素的機種(XT1)已經進步很多
夜拍低畫素機種會好用很多。
這樣的話,使用a7cr拍攝野生動物。是否可以通過數位裁切省下長焦鏡頭的預算和重量負擔?
如果只是要拍到的話的確是,但如果要拍得好,還要考慮鏡頭本身素質,以及景深之類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的裁切我認為是沒問題的,許多拍野生動物的攝影師也是這麼做,但還是有極限,盡可能地提升焦段剩下再靠裁切吧
當然可以,以前我用NIKON D5100這種APSC用望遠拍鳥也是裁切過
不過這邊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鏡頭是否銳利到你相機的CMOS單位像素都能完全發揮到,很多人所謂畫質軟,就是他們在像素100%的情況下發現其銳利度無法完整發揮
可能性有很多種,包刮鏡頭本身就爛色散嚴重或是防手震沒開好快門太慢又或是加裝的那片保護鏡磨的不夠平等等的
總之你能裁,但前提是你的像素100%下是夠銳的,不然太軟光是100%都不能看了還要縮
以我的經驗,很多鏡頭數位裁切超過2X畫質就不行了。
高像素最大缺點就是容量大跟跑圖吃力QQ
好奇高像素跟低像素的感光度到底有沒有差異
大多是說高像素高感差
但也有聽到說沒差異的
希望下次可以聊聊這塊~
高像素機種,每個像素吃到的光較少,高ISO表現普遍差一點
我買了 GFX 100S II 好值 超值 好爽
太開心了吧
想請教老師,50mm產生的景深和等效50mm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像是手機的相機隨便都70mm 光圈1.多,景深還是超級深。因為其實手機鏡頭本身是超級廣角(都不到10mm而已),景深就是會很深,只是cmos太小等效焦段×很多倍
apsc 等效50差不多是35mm的鏡頭,那你覺得50mm1.8跟35mm1.8的景深是一樣的嗎?
關於這個部分可能要再另外拍一集解釋了😂
@@ROADTIG3R 了解了!那想要拍出同樣感覺的景深就是需要用同樣的鏡頭拍?然後等效更大
@@imokahhhh 謝謝老師!
可是, X100VI 的那顆鏡頭, 似乎跟不上4000萬畫素sensor 的壓榨...
一直是這樣聽說 看來Q系列還是猛一點
裁切本身是优势,但是等效光圈及虚化是劣势
確實
現在AI跟演算法,已經以假亂真
沒有提到要消失點
所以我果断买了a7r5❤,焦段不够,像素来凑😂
所以沒有第二集畫透視的教學了嗎,想看老師晝畫🤣🤣🤣
下次畫別的
好,看完了!
跳著看嗎?
請問
若高像素的機種 錄影 (拍影片)跟低像素的相比會有很大的影響嗎 謝謝老師
通常噪點會相對較多,高ISO表現也比低像素的差
再來就是如果像素高處理性能跟不上,果凍效應就會蠻明顯的
@@YZ_Felix 謝謝你
全片幅6100萬畫素的感光能力,會不會比APSC 2600萬還差?
可能要直接看測試照再來判斷
請問鏡頭的光學素質是不是也會影響畫面的裁切容忍範圍 ?
不專業個人見解:會!
但在光源充足的前提下,盡量針對各個鏡頭選用成像銳度最高的光圈值,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畫質損失。
高端鏡頭主要成本在克服 慧差、像差、邊角失光等問題,這些現象都出現在靠近鏡頭成像邊緣處的位置,所以只要把要保留的主體盡量居中拍攝,裁切時上面提到的缺陷通常都能夠被裁掉。
確實,所以常常會有人在問某某鏡頭能不能餵飽某某相機
高像素機種對鏡頭也會比較要求
期待道慈老師分享 Xm1~
有啊 上上集就是
@@imokahhhh 我以為老師會跟rx1一樣做一集~都有跟上喔~
@@Euroce36 應該沒辦法 後面影片塞車了😂 可能會寫文章來補完
@@imokahhhh 期待~~謝謝老師跟我都OK啊
頻道!
竟然有徠卡了,頻道今非昔比🤩
運氣好撿到便宜
完了,怎麼看完更不懂視角跟透視了😂
我先去查一下定義 (溜
你這樣去想,你只要站著不動,會變得只有視角而不是透視。
高像素+AI Gigapixel,直接省一顆鏡頭
結論,買一台高像素相機配一顆廣角鏡=一機一鏡打天下(誤
哈哈
現在出去玩一顆18-135就夠,不夠就AI Gigapixel
這不就是我超懶得白天靠GOPRO的泛焦直接打畫面回去用AI給它擴充後數位裁切嗎?能看就是啦...
高像素就是比較屌,不然各家旗艦也不會出4千萬像素了,有些人會說噪點什麼的,但噪點後期很好解決😅
不把圖放大看 噪點根本看不太出。再說還可以後期處理。。 還有些人反而喜歡噪點。。都沒問題啊。OK的。
我有看過一些對岸品牌的相機,不說名字以免被吉
2億像素夠可怕吧?拍出來的廣角照片夠大吧?單眼要很多張合併的它一張就直接出圖(雖然也是多鏡頭合併)
可是有跟專業相機本質上的差別,那就是動態範圍超低,以至於相機後製必須將HDR介入,結果如何呢?
那就是一張2億像素但是裡面的建築物每個看起來像是壁紙一樣、雲也被HDR到像是貼在大樓頂樓上的看板一樣,整體灰階過度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CMOS的極限就在那裏,後製固然可以彌補先天缺陷,但是無法打破物理規律。
沒有考慮到鏡頭的解像力吧
高像素各方面都更好。
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如全片幅,像素越多,是不是通常可用ISO表現就下降。
Yes, you are right. But when you compress the photo taken by the high-resolution camera to the same pixel size as the one taken by the lower-resolution camera, you'll find that the former is actually clearer and more practical.
想聽老師說R1的AI提升像素的優缺點
要等實際用過才能評論🥲
手機可以嗎?
手機的問題不是像素而是畫質、數位加銳之類的
想拍高像素照片先強化自己電腦XD,否則一律免談
硬碟再買一顆
講到佳佳我就懂了,唯一問題是畫面太少了
難過
道理我都懂,所以那隻鴿子為什麼那麼大隻
Biiiig
裁切照片噪点太多,在电脑上没法看
目前只有M4/3...
高畫素是給你拍攝靜態的m43要開高像素也是多張合成(奧家比較後期的機器可以不用腳架我個人是em52拍風景開合成無感)
要等高像素加上高速連拍只能等中資手機在isp這塊了畢竟他們只開發1英寸以內的剩下靠軟體來補
M4/3不是拍影片用的嗎?
拍片就不同了喔...要的不是高像素而是多軸防手震
只有有在拍照或是要抓姦的人,才會對著社群媒體的照片放大,像素這時代,真的都非常夠用
真的是很夠用了
所以~
退一百萬步來說,我買一台上億像素的相機+廣角鏡
我等於省了好幾顆鏡頭囉(以不拍鳥來說)
但景深會不同喔,就像範例中的那樣,頂多視角相同
討論透視感,如果只考量視角不考慮景深我覺得有一點點流氓耶,28mm裁切到90mm得到的透視感就是不同,景深帶來的視覺差異太大,並且光學效果也不是後製能夠精準模擬的,這也是很多人有24-70後還是需要一顆85的原因。(看到有人理解成焦段、片幅不太會影響透視,覺得阿捏母后啦)
的確對照片的感覺景深跟透視需要同時兼顧,但如果單就透視的話,把景深也拉進來好像更難解釋?所以我只有提到實際上還是會有景深的差異,但原則上還是先不考慮景深的問題,畢竟重點只是在講透視
而景深的部分,可能就之後再看看是不是有需要再多講一集
@@imokahhhh 更近一步的討論可能要先作名詞定義了哈哈!在說照片(或本片主題數位裁切)時,我會覺得透視={視角, 景深};但這邊的討論是把透視等於視角並與景深平行,先拉一條出來說。都行!感謝團隊用心出片:)
了解,未來這部分會多留意🙏
請老師再仔細研究一下何謂透視,並且檢查一下您的訊息。尤其是您講解嘉嘉的裁切透視案例時,提到裁切後兩張照片的「透視是一樣的」明顯是錯誤的說法。也請觀眾們明辨^_^
那是不是可以請您直接跟我們分享正確的說法呢?也可以讓大家比較清楚,非常感謝🙏
高像素的缺點沒講啊
這集重點本來是想講透視的
感覺大家很有興趣之後再分享一些心得
我來講給你聽:
1.照片容量增加
2.進光亮減少=要推高ISO或降低快門
3.鏡頭解析力的需求提高
4.處理速度減少(連拍速度也較慢)
主要是這四個,其他都是小問題
這麽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