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提醒Will一個潛水知識自由潛水者上浮是不需要像水肺潛水者一樣控制上浮速度完成減壓停留唷!因為水肺潛水使用的是氮氣氧氣混合的氣瓶,是屬於水下外來氣源,所以在下潛時壓力增加,氣體溶於液體的溶解度增加,而在上升過程中,壓力降低,原先溶在身體的氣體將溶解度降低,造成氣泡產生,即為減壓病(潛水夫病)。自由潛水者使用的氣源為自己原本就吸入的那一口氣(包含在腹腔、胸腔和口中),下潛時沒有吸入外來氣源,所以不會有沒控制上浮而有減壓病的問題,通常自由潛水者上浮出意外都是因為血氧濃度太低(缺氧)導致的黑視症(black out),人體因缺氧為延續生命而自動關閉除了生命中樞的其他感官意識,導致潛水者無法有意識的閉氣而在過程中失去意識溺水死亡。再來,自由潛水者在水下挑戰時是不可以吸入水肺潛水提供的氣源喔,如果這樣,他就從自由潛水的系統轉變為水肺潛水而需要跟著水肺潛水者一樣完成減壓安全停留了!
這篇應該置頂
推推 覺得知識又增加了
剛剛看到也想講這個 給個讚
兩個都有學,推推用心講解,確實如此
我也是初級ow潛水員。看到關於自由潛水上浮的描述,就猜到Will出了一點錯誤。不過製作影片不容易,Will加油!
真的很推Will的影片,最早解說時用「氧氣瓶」形容,到現在用「氣瓶」來解說,是真的有在看留言且做足功課,超感恩🙏🏻
没事
本人為潛水愛好者,很多人也認為潛得越深,景色越美麗。其實潛到50米以下,因為陽光根本没法照射如此深,四周也慢慢變成只有暗黑一片,所以根本没有太必要去潛到太深的地方。還有,大部份的旅遊保險,其實只賠償30米以上的水肺潛水項目。
其實一般的旅平險是不理賠潛水運動的,必須投保海事活動險才會理賠
@@李仲堂-t6k香港的旅遊保會賠水肺潛水的,只要不超過30米便可,其他地方便不知道了🙂
我也在想潛很深的意義到底是啥
@@kobeiholland 挑戰自我就是意義。每個人的人生意義不同
@@licon318始終潛太深實在太危險,當發生意外,根本是没法救的
任何對潛水有基本認識的都知單瓶絕不能潛到100米。氮醉只是第一個問題,過了大約60米後,高濃度的氧氣(佔比仍是21%,但因水壓增加,濃度是水面7倍)會引發更至命的氧氣中毒(oxygen toxicity),就算這兩關過了,下潛120米後如果只用普通氣做減壓停留估計要幾十小時,十個氣瓶也不夠。另外自由潛水不會出現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或 DCS)的。他們面對的問題是體內二氧化碳過高,令身體會失去意息。這在升到淺水時最易發生,所以一般叫淺水昏迷(Shallow Water Black Out)(按: 倍份內容是簡化了的,既可避免過長,一般人也較易明白)
他还是教练??
@@florence6654 估計他只是想到53米的氮麻醉山,這雖然超越了安全範圍,但對有經驗的潛水員來說風險是不大的,就像是在限速100的公路上開140。但估計他經驗不足(拿潛水教練的牌不難)加上氮醉才出意外的。
@@karllung2649 但是独自一人在陌生水域潜到这个深度还是挺离谱的 总之没有潜伴自己潜实在是太作死
老司机一般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没有按照指引做事,容易发生发生意外
影片的語速終於放慢了許多,聽起來比較沒有前幾期那樣的壓迫感,又回到頻道剛開始的那樣,就算是邊睡邊聽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樣因為語速快而必須全神貫注的集中注意力聆聽,謝謝影片團隊的用心。
果然Will講洞穴的影片還是最對味
講"洞"的影片~XD
Will頻道 最高光時刻就是說有「洞」的事件時!
洞王?
是“洞學”
然後有一天就出現了 馬上瘋的議題🤣
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如此渺小,讓我更敬佩冒險家們的勇氣跟毅力。但願他/她們總能平安跟家人相聚,分享🌎的美麗故事。
我大約在4年前潛過這個在Dehab的藍洞 藍洞的入口要垂直下40米 中間不能做任何停留,入口很多墓碑,當時就聽很多當地人說很危險
看will就是舒服 高级感拉满 其他案件博主从来没有给我过这种感觉
120m是40層樓啊😱😱😱獨自一人去黑暗幽閉的大海,我直接恐慌孤獨發作!潛12m就很可怕了,完全不敢想像深海。一直覺得深海深藍色超級可怕。
最喜歡洞穴系列的故事,總是有特別的神祕感!
你女朋友知道吗
@@Supra_Mare_Cultro_Bloke女朋友還怕他不喜歡呢😂
之前是先聽了Will講這集藍洞的故事然後前兩天看Netflix 上的紀錄片「呼吸的極限」看到一半一直覺得紀錄片裡面的人是不是Will講過的人剛剛回來再看一次Will的影片發現原來真的是同樣的事件⋯⋯紀錄片很好看,蠻推的看Will的解說像是客觀的得到事件的陳述紀錄片則是窺見更多的細節,看完紀錄片覺得挺心酸的😢
谢谢x调查分享。有一点我想指出来一下, 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不同,自由潜水不需要控制上浮速度,不会有减压病风险。 配备安全员主要是需要防止black out,是由于体内氧气浓度降低导致的。
推 看的時候也是覺得怪怪還去確認 這部分有講錯~
推 感謝補充
還有自由潛水員在深度下,是不能吸水肺潛水的氣唷⋯
@@TheJohn6435 這句有問題其實是可以的 只是你吸完之後 就要和該水肺潛水員一直待在水下並進行安全停留
@@ackj5878 依然有嚴重風險!自潛者在有深度的地方吸了壓縮空氣,將把已因壓強變小的胸腔撐大的話,當上浮時肺逐漸變大回原本大小,額外多吸入的氣體也會跟著膨脹,肺就可能爆炸哦
在這裡補足一些潛水的高壓醫學知識。除了氮醉(Nitrogen Nacrosis)外,技術潛水員(Technical Diver)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氧中毒(Oxygen Toxicity)。吸入高濃度高壓氧會對中樞神經系統、肺部,甚至是對其他系統做成急性損傷。這也就是Will在以往在其他洞潛意外故事中所提到,為何技術潛水員在使用閉合迴路循環呼吸器時必須要穩定情緒,控制呼吸量和速度的另一個原因。
人紧张时消耗氧气速度会大大加快 造成气不够用 是水肺潜水遇到意外不能慌的最主要原因
Will團隊真的有在看大家留言耶!上次大家反應的語速跟敲碗洞穴主題,真的就來了!超棒
个人更喜欢登山系列,因为不会游泳😂,其实也恐高,但是水底那种黑暗寂静太难受了,登山可以体会山峰壮美。
@@lavineearvin4506登山的风险不亚于潜水
希望會有什麼鯊魚鱷魚獅子的主題
虽然我不敢潜水,但对于洞穴视频非常喜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
超级喜欢听will讲洞穴和登山系列的故事
我是開放水域的水肺潛水愛好者在這邊真的要提醒大家拜託在進行水肺潛水的時候不要獨潛請嚴格遵守潛伴制度因為你出事了沒人可以幫你真的很容易出意外還有30米以上的水肺潛水就可以稱之為大深度潛水大深度潛水跟自由潛水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性老實說身邊一堆人都在考自由潛水真的看得很害怕...喔對了~下去純拍照只潛個10幾米深的在外國叫浮潛不叫自由潛水一般大眾認知的穿浮力衣飄在海上看魚的那個不叫浮潛...那個叫浮游面對大自然的時候請拜託求求你保持一個敬畏的心去面對因為大海什麼時候想收走你都不知道我們在親近海洋的時候一定要可能的評估自身狀況以降低風險!!
有時候不是獨潛問題,而是挑戰程度太高沒人能同行或邊緣人,跟登山獨爬一樣,走火入魔之下很容易作死!
Dive alone, die alone
十几米也算自由潜了吧。其实大部分去玩的自由潜也没很深
幸好台灣人很怕死,雖然在海島,但多數人都不會游泳,更不要說浮潛潛水。比起紐澳那種盛行水上運動作死運動的相對好,澳洲還有跑酷墜火車還是墜樓的吧。但確實台灣不少自以為是的那種鐵齒人,跟俄國小弟一樣,年輕氣盛一意孤行。我覺得你也很厲害,都知道海底可怕了還敢下去😢😢違反求生本能。怎麼做到的啊?就像把手伸到火堆一樣。我是從小看氣爆新聞就不敢開瓦斯,長大有高雄氣爆、八仙塵爆,怕爆,我這代很多人這樣,有ytr也是。就用電磁爐。可能我從小就被媽媽管很嚴,都不敢做常規外的事情。我寧願沒種地活著,也不要勇敢地死去。
@@賴勞倫斯 確實是像自由潛水跟大深度潛水等等的極限運動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性真的沒幾個人敢去做這類運動所以我還是fun diving潛一潛就好_(:з」∠)_
居然讲的是我去过的蓝洞、Dahab确实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珊瑚礁和鱼群很美、还有船宿。
我对大自然最敬畏了,山高了不去,水深了不去,大风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去,远了不去,累的地方不去。我绝对没有征服大自然想法😂🤣。
100% correct!
不能再赞同了!👍
除了家里都不去、
家裡的高山和森林都征服不了了,還要大老遠跑去哪呢?
我也是,人类太渺小,欣赏大自然就好,挑战什么
谢谢will让我认识蓝洞和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如既往的精品
越是專業的人越懂得要小心謹慎,冒險的精神雖然令人嚮往,但是缺乏對自然和未知的敬畏也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想起上個月在我們這附近有個年輕人Peter Gregory自制熱氣球結果不幸身亡的事件。。。 藍洞真的好漂亮,有生之年要去看看,不過我的話我看40米足夠了😂
推薦 ‘’呼吸的極限‘’紀錄片電影是關於澤奇尼跟基南藍洞拱門事件的描述 裡面也有關於他們更詳盡的心路歷程看完整個很難過😢
刚刚看完,实在太惋惜了,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12:58 昨天看完呼吸的極限,心情難以撫平。
我也看完了 但感覺有些地方跟Will講的不同一樣呀🤔
我也是剛看完,好心酸😢
最愛的洞(做)穴(死)系列又來啦~~
探索者的勇气令人敬佩
Will 口齒非常清晰,像聽廣播一樣,很棒。
謝謝,又更了解了藍洞
原來藍洞是這個意思 玩了潛水員戴夫才第一次看到這個詞XD
好愛洞穴系列的故事,謝謝Will~在我心中,絕對是我這輩子最欣賞天橋底下說書的了!
最愛Will講述洞穴系列❤😂很對味~👍🏻
真的很喜歡will 講故事時還會特別補充其他知識訊息😍
太棒了 最喜歡的洞穴系列又來了@@
比較想知道為什麼基南會晚20秒以及我覺得他們在事前沒有先講好,導致挑戰者遠離主要上浮的地方!覺得每次看到生命消逝都覺得難過😢我覺得海很可怕,之前去浮潛,在海中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行動
台灣人常說的藍洞,通常是在講義大利卡布里島上的那個
每次看這種海下或者洞穴探險都會有壓迫感,覺得呼吸困難。。我真的不適合冒險
前后看Will大概也有三四年了 里面有关洞穴的故事一个手数不完(没记错的话)我理解爱好者的探索心 Will每个相关视频里有意无意提到的敬畏心 也是我处事的第一原则 很多地方 大部分事情 是我们当下看不清楚的 因此量力而行 平安喜乐
其實水肺下淺的速度可以很快 世界紀錄保持人 Ahmed Gabr 15分鐘內就潛至332.35公尺深 但到海面上花了13小時35分鐘
因为要防止减压病,越深越需要上升停留排除体内氮气
超喜歡洞穴系列,謝謝WILL
1.無論專業度多高都贏不過大自然2.死在自己興趣的事物上也許是一種幸福雖死無悔
那個單靠自身裝備潛到300米的真的勇氣可嘉 200米以上已經沒有任何光源能穿透 只能靠自身燈光 而300米對海洋生物來說還是淺水 物種很多 潛水者 除適應身體不適外 還得克服未知的恐懼 也難怪8000多公尺高的山 有數千人成功登頂 但能潛水300米的不到百人 甚至332米只有一人
突然出現一個什麼我會嚇死
是大家最喜歡的洞穴
謝謝威爾的多部影片不斷提醒洞穴的危險(無論水底或是陸上,我也打消了任何洞穴的想法(無論難易😅
堅果油洞穴還是心理陰影最深處
不進去就不會出事
太喜歡聽探險系列的故事了!!希望WILL可以多分享探險相關的
非常喜欢海洋和神秘的海洋生物,但仅限于看探秘视频,绝对不会去涉险,再美的地方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潛水運動或許還是有同行者比較好 敬佩那些明知危機四伏 仍執意向前的冒險者
请多多出关于洞穴的事件。 有段时间我就专门搜will讲的关于洞穴的事件 反反复复听 哈哈哈哈(因为没有出很多)
跟大自然相比,人類真的太渺小了,也要繼續挑戰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Love this ChannelKeep it up, Will
7/11 大家好 我是潛水員戴夫 剛剛在藍洞最下層的神祕洞窟遇到了已經滅絕的超巨大奇蝦 多虧了魚人族的幫助 我們終於讓海底重歸平靜了
好玩神作
曾在外國公司上班,很多同事引誘我去潛水,突然有一天聽到有位同事在潛水時出事,再也回不來,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了
终于等到你发海底事件,等了好久啦
海底洞穴探险系列
藍洞再如此美麗,相信人類還是會繼續冒險的,生命是如此脆弱。
這就跟不管多深還是要去看鐵達尼號一樣
肉体回归大自然
探索與找尋未知是人類的天性,本來就存在風險,但沒有這股動力,就不會有大航海時代、不會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不會有文明的發展,外太空有人探索,內太空(潛水)當然也吸引著人類。
Thank you Will for sharing all of this kinds of stories! I think you have rich knowledge and good at it!👍🤩I really admire all those brave people though some of them lost their lives, but at least they did what they loved to do in their lifetime!💞🙏
做足準備的那團也太傷心了吧⋯❤️🩹因為慢了20秒,教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佈置的水肺安全潛水員不夠多啊⋯如果在二號繩子下也佈置一個就沒有這個意外了😭
墨菲定律呀~ 做足準備可以降低風險,但不代表絕對不會發生。不過還是比第一個獨潛的好很多,至少還有挽救的機會~
其實一號繩也該至少安排一個,畢竟水那麼深還沒裝備,有甚麼意外人就沒了
兩根繩中間再拉一條橫的就好了,那個深度的能見度一號繩看不到二號繩,目視找到安全員也很難,根本超容易迷失方向
教練也是用自由潛水嗎?,想說如果是水肺的話即使體力不支,還能繼續呼吸等待救援
@@ToyCar11250 給女運動員用了吧
1:24 國一國文大卷題目解說都說,美侖美奐只能用在建築,水穴美景算景觀,應該不能用。雖然建築景觀有點像😂可能可說五光十色。
來了來了,最喜歡聽will講洞穴事件了
我是貝里斯(柏莉茲)人 看到Great blue hole出現真開心
Belize 伯利兹 (Former British Honduras 前英屬洪都拉斯)
就喜欢看这种类别的视频,警醒自己,同时也让人知道曾经有个这么样的人或一群人和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看有没有发布这样的影片
这个基南真的蛮伟大的,为了救人自己牺牲了。
希望哪天能看到Will做Belize(貝里斯、伯利茲)藍洞的影片。貝里斯有兩個藍洞,一個是海上的「大藍洞」(Great Blue Hole),深124米,也是許多潛水愛好者的去的地方。(當然也有過失蹤)一個是在陸地上,在一個國家公園裡,深8米,通常是遊客去玩比較多。
藍洞補完魚後要去壽司店上班
潛水員戴夫!!
真的最近很夯😂
Will 應該是地質學家、潛水員、洞穴專家!講的內容術語等真的太到位!聽Will學習專業知識!😂
潜水,刺激又危险,要对大自然充满敬意。
真的不要挑戰大自然,量力而為就好,安全第一❤
洞穴系列回來了!! Will最高光時刻就是說洞穴 、樓梯 事件時😊2023.07
主持的聲音好好聽 雖然悲劇發生了 但救人的潛水員好令人感動
這些且水愛好者都回歸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了
bcd不充氣,ow第一課就學這個,作為專業潛水員,獨自潛水根本就是一個不專業的的做法,配重太重了😢
藍洞真的又美又危險最近剛好在沉迷一款遊戲,steam上的Dave The Diver,也是探險未知的巨大藍洞,愈深愈興奮
去看戴夫的故事 我看哭了
太棒了,等好久的洞學影片
🎉終於等到了洞穴故事
X調查的“山難”,"水難""洞難"故事比起“失蹤”,"謀殺“故事更驚心動魄。
我猜這些意外之後大難不死的人都還是在繼續冒險...
不管哪一種洞穴 都要做好安全措施才行
挑戰大自然與個人極限失敗的人幾乎都以死亡結局作收,並不是大自然無情,而是挑戰者輕乎與大意,當超過人類承受能力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愛惜生命與尊重大自然,了解與共生,才是應有的法則
覺得第二個事件很奇怪,身為資深安全員,作為在最重要的接應位置的安全員,基南居然晚了二十秒,二十秒在平常是很短的時間,但以這估計三分鐘之內完成的挑戰是巨大的失誤啊!基南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讓他晚那麼多到達位置?
尿急?
@@巫居旺專業的潛水員會邊潛水邊尿尿,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應該要有預備員才對全都交給一個人有個失誤就….
训练那么多次竟然相差20秒,真是诡异
而且我不懂的是,安全員有氣瓶,應該在挑戰者下去前先預備吧?怎麼會同時下去呢?中國逢9說是真的,39歲就走了😢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想說他重大過失完了,一條命賠不起,沒想到結局如此……。看來還是機器好,隨時把人給氧減壓啥的,人根本不安全,把你推上去之前自己先掛了,怕死。
18:00 兩條繩的路線上,竟然沒有拉繩引導??😢😢
我是个专业的技术潜水员,我记得潜水课的第一个警告就是dive alone die alone,永远永远不要单人潜水
台灣也有藍洞 在綠島 超美的❤
再次等到洞穴系列了
1.其實上升BCD要洩氣而不是充氣2.自潛上升速度是不需要控制的水肺才要,安全人員是為了LMC或BO時把她拖出水面,並不會把呼吸器給她吸
剛查了AIDA官網那3個水肺只是負責拍攝的,並不是安全人員
還有澤基尼和基南是自己回到水面的,攝影師是在水面上找到他們,然後發現澤基尼目光呆滯搖醒她,然後發現基南面部朝下已經BO
浮力不夠的緊急情況 跟一般我們踢腳上浮情況不同吧記得緊急情況連配重都可以丟了 充氣BCD算合理
@@wadeliu8065 水肺會一直保持中性浮力,你只要往上一點就會變成正浮力,越往上浮力越強,你bcd再充氣你就會直接往水面噴
久違的洞穴!
好奇为什么安全员也自由潜水,就算不想穿全套水肺,随身挂个1L气瓶也好很多啊。
最喜欢洞穴潜水的事件真的太棒了
大家好我是戴夫 今天來跟各位講一個不只會抓魚還會種田、養魚還有端盤子的工具人故事
還能獨自潛水到600米以下 靠的是一個氣瓶和路上的貝殼們
遊戲:《潛水員戴夫 DAVE THE DIVER》
事實上威爾曾經有一個洞窟的影片 主角就是戴夫
因為潛水員戴夫是有真人原型的
戴夫原型是為了帶回一具因為潛水失蹤10年的少年的屍體而死去
才剛去過澎湖藍洞 頭推
再....再抓一條鯊魚就好...
某胖子?
最近都在捕魚,好快樂...
喜欢你的频道👍
19年的時候就去達哈布的藍洞潛過幾次水,雖然危險,但是風景確實漂亮
潛到多少?
will的流量密碼:洞穴
will是玩了潜水员dave吗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又極度吸引人,卻也有著無法預知的狀況
除了可以对案件有更深的了解之外,还可以就解说过程吸收相关的知识与常识。这就是喜欢 Will的原因
等好久的洞穴🥰
谢谢Will分享这么多潜水的故事。顺便问下,有在意大利潜水的小伙伴吗😂
藍洞真的好美難怪這麼多人願意冒險
就不能连接一条从地面到海底的缆绳,潜水员如果出了危险,可以按下救生装置,把他拉到海面?
潛水和洞穴果然是頻道特色
Will每次講洞穴我都要怕一下😭某幾部影片讓我心裡陰影太大了
提醒Will一個潛水知識
自由潛水者上浮是不需要像水肺潛水者一樣控制上浮速度完成減壓停留唷!
因為水肺潛水使用的是氮氣氧氣混合的氣瓶,是屬於水下外來氣源,所以在下潛時壓力增加,氣體溶於液體的溶解度增加,而在上升過程中,壓力降低,原先溶在身體的氣體將溶解度降低,造成氣泡產生,即為減壓病(潛水夫病)。
自由潛水者使用的氣源為自己原本就吸入的那一口氣(包含在腹腔、胸腔和口中),下潛時沒有吸入外來氣源,所以不會有沒控制上浮而有減壓病的問題,通常自由潛水者上浮出意外都是因為血氧濃度太低(缺氧)導致的黑視症(black out),人體因缺氧為延續生命而自動關閉除了生命中樞的其他感官意識,導致潛水者無法有意識的閉氣而在過程中失去意識溺水死亡。
再來,自由潛水者在水下挑戰時是不可以吸入水肺潛水提供的氣源喔,如果這樣,他就從自由潛水的系統轉變為水肺潛水而需要跟著水肺潛水者一樣完成減壓安全停留了!
這篇應該置頂
推推 覺得知識又增加了
剛剛看到也想講這個 給個讚
兩個都有學,推推用心講解,確實如此
我也是初級ow潛水員。看到關於自由潛水上浮的描述,就猜到Will出了一點錯誤。
不過製作影片不容易,Will加油!
真的很推Will的影片,最早解說時用「氧氣瓶」形容,到現在用「氣瓶」來解說,是真的有在看留言且做足功課,超感恩🙏🏻
没事
本人為潛水愛好者,很多人也認為潛得越深,景色越美麗。其實潛到50米以下,因為陽光根本没法照射如此深,四周也慢慢變成只有暗黑一片,所以根本没有太必要去潛到太深的地方。
還有,大部份的旅遊保險,其實只賠償30米以上的水肺潛水項目。
其實一般的旅平險是不理賠潛水運動的,必須投保海事活動險才會理賠
@@李仲堂-t6k香港的旅遊保會賠水肺潛水的,只要不超過30米便可,其他地方便不知道了🙂
我也在想潛很深的意義到底是啥
@@kobeiholland 挑戰自我就是意義。每個人的人生意義不同
@@licon318始終潛太深實在太危險,當發生意外,根本是没法救的
任何對潛水有基本認識的都知單瓶絕不能潛到100米。氮醉只是第一個問題,過了大約60米後,高濃度的氧氣(佔比仍是21%,但因水壓增加,濃度是水面7倍)會引發更至命的氧氣中毒(oxygen toxicity),就算這兩關過了,下潛120米後如果只用普通氣做減壓停留估計要幾十小時,十個氣瓶也不夠。
另外自由潛水不會出現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或 DCS)的。他們面對的問題是體內二氧化碳過高,令身體會失去意息。這在升到淺水時最易發生,所以一般叫淺水昏迷(Shallow Water Black Out)
(按: 倍份內容是簡化了的,既可避免過長,一般人也較易明白)
他还是教练??
@@florence6654 估計他只是想到53米的氮麻醉山,這雖然超越了安全範圍,但對有經驗的潛水員來說風險是不大的,就像是在限速100的公路上開140。但估計他經驗不足(拿潛水教練的牌不難)加上氮醉才出意外的。
@@karllung2649 但是独自一人在陌生水域潜到这个深度还是挺离谱的 总之没有潜伴自己潜实在是太作死
老司机一般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没有按照指引做事,容易发生发生意外
影片的語速終於放慢了許多,聽起來比較沒有前幾期那樣的壓迫感,又回到頻道剛開始的那樣,就算是邊睡邊聽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樣因為語速快而必須全神貫注的集中注意力聆聽,謝謝影片團隊的用心。
果然Will講洞穴的影片還是最對味
講"洞"的影片~XD
Will頻道 最高光時刻就是說有「洞」的事件時!
洞王?
是“洞學”
然後有一天就出現了 馬上瘋的議題🤣
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如此渺小,讓我更敬佩冒險家們的勇氣跟毅力。但願他/她們總能平安跟家人相聚,分享🌎的美麗故事。
我大約在4年前潛過這個在Dehab的藍洞 藍洞的入口要垂直下40米 中間不能做任何停留,入口很多墓碑,當時就聽很多當地人說很危險
看will就是舒服 高级感拉满 其他案件博主从来没有给我过这种感觉
120m是40層樓啊😱😱😱獨自一人去黑暗幽閉的大海,我直接恐慌孤獨發作!
潛12m就很可怕了,完全不敢想像深海。一直覺得深海深藍色超級可怕。
最喜歡洞穴系列的故事,總是有特別的神祕感!
你女朋友知道吗
@@Supra_Mare_Cultro_Bloke女朋友還怕他不喜歡呢😂
之前是先聽了Will講這集藍洞的故事
然後前兩天看Netflix 上的紀錄片「呼吸的極限」
看到一半一直覺得紀錄片裡面的人是不是Will講過的人
剛剛回來再看一次Will的影片
發現原來真的是同樣的事件⋯⋯
紀錄片很好看,蠻推的
看Will的解說像是客觀的得到事件的陳述
紀錄片則是窺見更多的細節,看完紀錄片覺得挺心酸的😢
谢谢x调查分享。有一点我想指出来一下, 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不同,自由潜水不需要控制上浮速度,不会有减压病风险。 配备安全员主要是需要防止black out,是由于体内氧气浓度降低导致的。
推 看的時候也是覺得怪怪還去確認 這部分有講錯~
推 感謝補充
還有自由潛水員在深度下,是不能吸水肺潛水的氣唷⋯
@@TheJohn6435 這句有問題
其實是可以的 只是你吸完之後 就要和該水肺潛水員一直待在水下並進行安全停留
@@ackj5878 依然有嚴重風險!自潛者在有深度的地方吸了壓縮空氣,將把已因壓強變小的胸腔撐大的話,當上浮時肺逐漸變大回原本大小,額外多吸入的氣體也會跟著膨脹,肺就可能爆炸哦
在這裡補足一些潛水的高壓醫學知識。
除了氮醉(Nitrogen Nacrosis)外,技術潛水員(Technical Diver)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氧中毒(Oxygen Toxicity)。吸入高濃度高壓氧會對中樞神經系統、肺部,甚至是對其他系統做成急性損傷。這也就是Will在以往在其他洞潛意外故事中所提到,為何技術潛水員在使用閉合迴路循環呼吸器時必須要穩定情緒,控制呼吸量和速度的另一個原因。
人紧张时消耗氧气速度会大大加快 造成气不够用 是水肺潜水遇到意外不能慌的最主要原因
Will團隊真的有在看大家留言耶!上次大家反應的語速跟敲碗洞穴主題,真的就來了!超棒
个人更喜欢登山系列,因为不会游泳😂,其实也恐高,但是水底那种黑暗寂静太难受了,登山可以体会山峰壮美。
@@lavineearvin4506登山的风险不亚于潜水
希望會有什麼鯊魚鱷魚獅子的主題
虽然我不敢潜水,但对于洞穴视频非常喜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
超级喜欢听will讲洞穴和登山系列的故事
我是開放水域的水肺潛水愛好者
在這邊真的要提醒大家
拜託在進行水肺潛水的時候不要獨潛
請嚴格遵守潛伴制度
因為你出事了沒人可以幫你真的很容易出意外
還有30米以上的水肺潛水就可以稱之為大深度潛水
大深度潛水跟自由潛水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性
老實說身邊一堆人都在考自由潛水
真的看得很害怕...
喔對了~下去純拍照只潛個10幾米深的在外國叫浮潛不叫自由潛水
一般大眾認知的穿浮力衣飄在海上看魚的那個不叫浮潛...那個叫浮游
面對大自然的時候請拜託求求你保持一個敬畏的心去面對
因為大海什麼時候想收走你都不知道
我們在親近海洋的時候一定要可能的評估自身狀況以降低風險!!
有時候不是獨潛問題,而是挑戰程度太高沒人能同行或邊緣人,跟登山獨爬一樣,走火入魔之下很容易作死!
Dive alone, die alone
十几米也算自由潜了吧。其实大部分去玩的自由潜也没很深
幸好台灣人很怕死,雖然在海島,但多數人都不會游泳,更不要說浮潛潛水。
比起紐澳那種盛行水上運動作死運動的相對好,澳洲還有跑酷墜火車還是墜樓的吧。
但確實台灣不少自以為是的那種鐵齒人,跟俄國小弟一樣,年輕氣盛一意孤行。
我覺得你也很厲害,都知道海底可怕了還敢下去😢😢違反求生本能。怎麼做到的啊?就像把手伸到火堆一樣。
我是從小看氣爆新聞就不敢開瓦斯,長大有高雄氣爆、八仙塵爆,怕爆,我這代很多人這樣,有ytr也是。就用電磁爐。
可能我從小就被媽媽管很嚴,都不敢做常規外的事情。我寧願沒種地活著,也不要勇敢地死去。
@@賴勞倫斯
確實是
像自由潛水跟大深度潛水等等的極限運動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性
真的沒幾個人敢去做這類運動
所以我還是fun diving潛一潛就好_(:з」∠)_
居然讲的是我去过的蓝洞、Dahab确实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珊瑚礁和鱼群很美、还有船宿。
我对大自然最敬畏了,山高了不去,水深了不去,大风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去,远了不去,累的地方不去。我绝对没有征服大自然想法😂🤣。
100% correct!
不能再赞同了!👍
除了家里都不去、
家裡的高山和森林都征服不了了,還要大老遠跑去哪呢?
我也是,人类太渺小,欣赏大自然就好,挑战什么
谢谢will让我认识蓝洞和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如既往的精品
越是專業的人越懂得要小心謹慎,冒險的精神雖然令人嚮往,但是缺乏對自然和未知的敬畏也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想起上個月在我們這附近有個年輕人Peter Gregory自制熱氣球結果不幸身亡的事件。。。 藍洞真的好漂亮,有生之年要去看看,不過我的話我看40米足夠了😂
推薦 ‘’呼吸的極限‘’紀錄片電影
是關於澤奇尼跟基南藍洞拱門事件的描述 裡面也有關於他們更詳盡的心路歷程
看完整個很難過😢
刚刚看完,实在太惋惜了,这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12:58 昨天看完呼吸的極限,心情難以撫平。
我也看完了 但感覺有些地方跟Will講的不同一樣呀🤔
我也是剛看完,好心酸😢
最愛的洞(做)穴(死)系列又來啦~~
探索者的勇气令人敬佩
Will 口齒非常清晰,像聽廣播一樣,很棒。
謝謝,又更了解了藍洞
原來藍洞是這個意思 玩了潛水員戴夫才第一次看到這個詞XD
好愛洞穴系列的故事,謝謝Will~在我心中,絕對是我這輩子最欣賞天橋底下說書的了!
最愛Will講述洞穴系列❤😂很對味~👍🏻
真的很喜歡will 講故事時還會特別補充其他知識訊息😍
太棒了 最喜歡的洞穴系列又來了@@
比較想知道為什麼基南會晚20秒以及我覺得他們在事前沒有先講好,導致挑戰者遠離主要上浮的地方!
覺得每次看到生命消逝都覺得難過😢
我覺得海很可怕,之前去浮潛,在海中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行動
台灣人常說的藍洞,通常是在講義大利卡布里島上的那個
每次看這種海下或者洞穴探險都會有壓迫感,覺得呼吸困難。。我真的不適合冒險
前后看Will大概也有三四年了 里面有关洞穴的故事一个手数不完(没记错的话)我理解爱好者的探索心 Will每个相关视频里有意无意提到的敬畏心 也是我处事的第一原则 很多地方 大部分事情 是我们当下看不清楚的 因此量力而行 平安喜乐
其實水肺下淺的速度可以很快
世界紀錄保持人 Ahmed Gabr 15分鐘內就潛至332.35公尺深
但到海面上花了13小時35分鐘
因为要防止减压病,越深越需要上升停留排除体内氮气
超喜歡洞穴系列,謝謝WILL
1.無論專業度多高都贏不過大自然
2.死在自己興趣的事物上也許是一種幸福雖死無悔
那個單靠自身裝備潛到300米的真的勇氣可嘉
200米以上已經沒有任何光源能穿透 只能靠自身燈光
而300米對海洋生物來說還是淺水 物種很多
潛水者 除適應身體不適外 還得克服未知的恐懼
也難怪8000多公尺高的山 有數千人成功登頂 但能潛水300米的不到百人 甚至332米只有一人
突然出現一個什麼我會嚇死
是大家最喜歡的洞穴
謝謝威爾的多部影片不斷提醒洞穴的危險(無論水底或是陸上,我也打消了任何洞穴的想法(無論難易😅
堅果油洞穴還是心理陰影最深處
不進去就不會出事
太喜歡聽探險系列的故事了!!
希望WILL可以多分享探險相關的
非常喜欢海洋和神秘的海洋生物,但仅限于看探秘视频,绝对不会去涉险,再美的地方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潛水運動或許還是有同行者比較好 敬佩那些明知危機四伏 仍執意向前的冒險者
请多多出关于洞穴的事件。 有段时间我就专门搜will讲的关于洞穴的事件 反反复复听 哈哈哈哈(因为没有出很多)
跟大自然相比,人類真的太渺小了,也要繼續挑戰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Love this Channel
Keep it up, Will
7/11 大家好 我是潛水員戴夫
剛剛在藍洞最下層的神祕洞窟遇到了已經滅絕的超巨大奇蝦
多虧了魚人族的幫助 我們終於讓海底重歸平靜了
好玩神作
曾在外國公司上班,很多同事引誘我去潛水,突然有一天聽到有位同事在潛水時出事,再也回不來,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了
终于等到你发海底事件,等了好久啦
海底洞穴探险系列
藍洞再如此美麗,相信人類還是會繼續冒險的,生命是如此脆弱。
這就跟不管多深還是要去看鐵達尼號一樣
肉体回归大自然
探索與找尋未知是人類的天性,本來就存在風險,但沒有這股動力,就不會有大航海時代、不會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不會有文明的發展,外太空有人探索,內太空(潛水)當然也吸引著人類。
Thank you Will for sharing all of this kinds of stories! I think you have rich knowledge and good at it!👍🤩
I really admire all those brave people though some of them lost their lives, but at least they did what they loved to do in their lifetime!💞🙏
做足準備的那團也太傷心了吧⋯❤️🩹
因為慢了20秒,教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是不是佈置的水肺安全潛水員不夠多啊⋯
如果在二號繩子下也佈置一個就沒有這個意外了😭
墨菲定律呀~ 做足準備可以降低風險,但不代表絕對不會發生。不過還是比第一個獨潛的好很多,至少還有挽救的機會~
其實一號繩也該至少安排一個,畢竟水那麼深還沒裝備,有甚麼意外人就沒了
兩根繩中間再拉一條橫的就好了,那個深度的能見度一號繩看不到二號繩,目視找到安全員也很難,根本超容易迷失方向
教練也是用自由潛水嗎?,想說如果是水肺的話即使體力不支,還能繼續呼吸等待救援
@@ToyCar11250 給女運動員用了吧
1:24 國一國文大卷題目解說都說,美侖美奐只能用在建築,水穴美景算景觀,應該不能用。雖然建築景觀有點像😂可能可說五光十色。
來了來了,最喜歡聽will講洞穴事件了
我是貝里斯(柏莉茲)人 看到Great blue hole出現真開心
Belize 伯利兹 (Former British Honduras 前英屬洪都拉斯)
就喜欢看这种类别的视频,警醒自己,同时也让人知道曾经有个这么样的人或一群人和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看看有没有发布这样的影片
这个基南真的蛮伟大的,为了救人自己牺牲了。
希望哪天能看到Will做Belize(貝里斯、伯利茲)藍洞的影片。
貝里斯有兩個藍洞,一個是海上的「大藍洞」(Great Blue Hole),深124米,也是許多潛水愛好者的去的地方。(當然也有過失蹤)
一個是在陸地上,在一個國家公園裡,深8米,通常是遊客去玩比較多。
藍洞補完魚後要去壽司店上班
潛水員戴夫!!
真的最近很夯😂
Will 應該是地質學家、潛水員、洞穴專家!講的內容術語等真的太到位!聽Will學習專業知識!😂
潜水,刺激又危险,要对大自然充满敬意。
真的不要挑戰大自然,量力而為就好,安全第一❤
洞穴系列回來了!! Will最高光時刻就是說洞穴 、樓梯 事件時😊2023.07
主持的聲音好好聽
雖然悲劇發生了 但救人的潛水員好令人感動
這些且水愛好者都回歸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了
bcd不充氣,ow第一課就學這個,作為專業潛水員,獨自潛水根本就是一個不專業的的做法,配重太重了😢
藍洞真的又美又危險
最近剛好在沉迷一款遊戲,steam上的Dave The Diver,也是探險未知的巨大藍洞,愈深愈興奮
去看戴夫的故事 我看哭了
太棒了,等好久的洞學影片
🎉終於等到了洞穴故事
X調查的“山難”,"水難""洞難"故事比起“失蹤”,"謀殺“故事更驚心動魄。
我猜這些意外之後大難不死的人都還是在繼續冒險...
不管哪一種洞穴 都要做好安全措施才行
挑戰大自然與個人極限失敗的人幾乎都以死亡結局作收,並不是大自然無情,而是挑戰者輕乎與大意,當超過人類承受能力時,才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愛惜生命與尊重大自然,了解與共生,才是應有的法則
覺得第二個事件很奇怪,身為資深安全員,作為在最重要的接應位置的安全員,基南居然晚了二十秒,二十秒在平常是很短的時間,但以這估計三分鐘之內完成的挑戰是巨大的失誤啊!基南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讓他晚那麼多到達位置?
尿急?
@@巫居旺專業的潛水員會邊潛水邊尿尿,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應該要有預備員才對
全都交給一個人有個失誤就….
训练那么多次竟然相差20秒,真是诡异
而且我不懂的是,安全員有氣瓶,應該在挑戰者下去前先預備吧?怎麼會同時下去呢?
中國逢9說是真的,39歲就走了😢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想說他重大過失完了,一條命賠不起,沒想到結局如此……。
看來還是機器好,隨時把人給氧減壓啥的,人根本不安全,把你推上去之前自己先掛了,怕死。
18:00 兩條繩的路線上,竟然沒有拉繩引導??😢😢
我是个专业的技术潜水员,我记得潜水课的第一个警告就是dive alone die alone,永远永远不要单人潜水
台灣也有藍洞 在綠島 超美的❤
再次等到洞穴系列了
1.其實上升BCD要洩氣而不是充氣
2.自潛上升速度是不需要控制的水肺才要,安全人員是為了LMC或BO時把她拖出水面,並不會把呼吸器給她吸
剛查了AIDA官網那3個水肺只是負責拍攝的,並不是安全人員
還有澤基尼和基南是自己回到水面的,攝影師是在水面上找到他們,然後發現澤基尼目光呆滯搖醒她,然後發現基南面部朝下已經BO
浮力不夠的緊急情況 跟一般我們踢腳上浮情況不同吧
記得緊急情況連配重都可以丟了 充氣BCD算合理
@@wadeliu8065 水肺會一直保持中性浮力,你只要往上一點就會變成正浮力,越往上浮力越強,你bcd再充氣你就會直接往水面噴
久違的洞穴!
好奇为什么安全员也自由潜水,就算不想穿全套水肺,随身挂个1L气瓶也好很多啊。
最喜欢洞穴潜水的事件真的太棒了
大家好我是戴夫 今天來跟各位講一個不只會抓魚還會種田、養魚還有端盤子的工具人故事
還能獨自潛水到600米以下 靠的是一個氣瓶和路上的貝殼們
遊戲:《潛水員戴夫 DAVE THE DIVER》
事實上威爾曾經有一個洞窟的影片 主角就是戴夫
因為潛水員戴夫是有真人原型的
戴夫原型是為了帶回一具因為潛水失蹤10年的少年的屍體而死去
才剛去過澎湖藍洞 頭推
再....再抓一條鯊魚就好...
某胖子?
最近都在捕魚,好快樂...
喜欢你的频道👍
19年的時候就去達哈布的藍洞潛過幾次水,雖然危險,但是風景確實漂亮
潛到多少?
will的流量密碼:洞穴
will是玩了潜水员dave吗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又極度吸引人,卻也有著無法預知的狀況
除了可以对案件有更深的了解之外,还可以就解说过程吸收相关的知识与常识。这就是喜欢 Will的原因
等好久的洞穴🥰
谢谢Will分享这么多潜水的故事。顺便问下,有在意大利潜水的小伙伴吗😂
藍洞真的好美
難怪這麼多人願意冒險
就不能连接一条从地面到海底的缆绳,潜水员如果出了危险,可以按下救生装置,把他拉到海面?
潛水和洞穴果然是頻道特色
Will每次講洞穴我都要怕一下😭
某幾部影片讓我心裡陰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