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希望之聲(頭頭是道):葉振東博士:就職演說為何不提兩岸人民?為何安排就職晚宴在台南,有何意義?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7 май 2024
  • 嘉賓:兩岸時事評論員葉振東博士
    主持:石頭
    直接連結: • 就職演說為何不提兩岸人民?為何安排就職晚宴在...
    1、 未來台灣的發展方向將逐漸與大陸脫鉤
    2、 以人民的意願為基礎,要求大陸尊重人民的意願。
    3、 為何遲遲沒有解決有關於香港人在台灣爭取庇護緩慢現狀?
    #賴清德 #台南晚宴 #中國
    延伸閱讀:
    葉振東(2024年5月22日)。〈賴清德給新生代的「新台灣」〉。《灼見名家》。取自:www.master-insight.com/%e8%91...
    在台灣,民進黨籍賴清德,在立法院衝突的爭議聲中,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自2000年,台灣有政黨論替以來,民進黨雖然打破了8年魔咒,成為首個連續3屆奪得大寶的政黨,但坊間不少評論認為,賴清德既接手了蔡英文的經濟問題,又在立法院朝小野大,剩下5位縣市長的情況下,施政將會舉步維艱,甚至將會是弱勢政府。但筆者認為,在總統制之下的賴清德,是坐擁大量行政資源,所謂施政舉步維艱之說,實在是有點言過其實。
    加上,民進黨在立法院內的議席總數,只是相對少數,而非絕對少數。在民眾黨性似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下,立法院的朝小野大,很大程度上,是看柯文哲對個別議題的利益考量。何況,民進黨在國會改革法案中,先在立法院內的黨團協商,控制了審議節奏;後在議事場的肢體衝突,又鞏固了部分深綠支持者,認為:民進黨回來了!可想而知「國會第一役」,對賴清德未來的施政壓力有限。相反,在三黨不過半的局面下,民進黨對藍白陣營的合縱連橫,反而有機會令賴清德無立法院之憂,令他可以集中精力,務求令民進黨擺脫選舉時期,被認為長期執政,而趨向保守的形象,重新與新生代,建立新的共同語言,語境明顯是去中國化的。
    台灣可以沒有了兩岸
    首先,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一反過去歷任總統以兩岸關係為重點的論述。他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只有2次提及「兩岸」。因為過去8年,中港台以至全球的變化,令他有足夠的信心,不提也罷!回想起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時的首篇就職演說,刻意把「九二共識」,改為「九二會談」;背後的潛台詞,就是民進黨要衝破國共兩黨的結界,走出自己的「台灣路(註一)」 。而當年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滾軸式調查已經發現,只有3.3%台灣民眾以「中國人」作為唯一身份認同;但礙於當年中美關係未算交惡,因此蔡英文仍提「九二」,但不是共識,以中間落墨的方式,向美國保證不會是麻煩製造者。
    隨着中美關係轉差,台美關係反而堅如磐石。根據今年2月政大調查的最新數字,「中國人」身份認同在台灣創下歷史新低,只有2.4%。隨着「台灣人」主體意識清晰,對承認「一個中國」就是大陸的新生代來說,兩岸議題已經是事不關已。我們從賴清德82次說出台灣,並表示「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已經知道兩岸議題已經不用討論;他的唯一作用,就是牽動國民黨的政治神經,逼使他們急於表達捍衛台灣的決心。我們從國民黨立委在沒有充分的理由下,卻刻意選擇在5月19日去考察太平島,宣示主權,已經知道國民黨被民進黨牽着鼻子走!
    經濟發展強化政治認同
    既然當年的「對共」、「九二會談」已經無關痛癢,那什麼議題可以連結新生代呢?根據政大在今年2月公布,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民調發現,支持盡快統一或獨立的受訪者,加起來只有5%,而廣義維持現狀的受訪者,有超過61%,維持現狀就要活下去。根據《遠見》2023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發現,有高達43%受訪者擔心經濟發展會變差,但20到29歲願意西進,把握中國機遇的受訪者,只有3%。
    從調查數字上的交叉分析發現,民眾對蔡英文的經濟表現不滿,卻不願意去中國發展。這種矛盾的心態,無阻大陸對台以「銳融合」,達到去獨促統的目的。「福建21條」的公布,便為賴清德敲響了銳融合的警鐘。今日的台灣,雖然難以要再創亞洲四小龍的輝煌,但人窮志短,極易受到利益牽引。所以,賴清德在第7屆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中明確表示:台灣的經濟實力至為關鍵。
    而蔡英文的新南進政策確有成效,特別是對越南及新加坡的貿易額屢創新高,加上,早前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落戶設廠,除了為台灣的新生代帶來了中國以外的選項,更重要是賴清德「經濟日不落國」的宣示,將強化「台灣人」的身分認同。他的「5大信賴產業」當中,提及:「要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及「台灣已經申請加入CPTPP…..跟世界民主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障協定。」證明了賴清德為新生代提供的機遇,與民進黨的政治目的,是扭結在一起的。
    透過小國生態圈,走向民主大家庭
    更重要的一點是,台灣的護照在全球143個地區與國家是享有免簽待遇。而在新冠肺炎期間,「口罩外交」成功令世界看見台灣。這種非政治性的國際合作,造成台灣與其他地區、國家的小國生態圈 (註二)高速成型。台灣與捷克、波羅的海三國的親密互動,在過去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加上,民主聯盟基金會主席拉斯穆森早前表示:「國際社會今天能在此慶祝台灣的民主成就,但在面對中國的挑釁也須展現團結一致,並清楚的讓中國知道,攻打台灣將引起民主世界強烈反應。」變相為台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打開了一扇門,賴清德才有吾道不孤的勇氣,向民眾說出:帶領台灣成為民主世界MVP(most-valued player),因為民主除了是政治制度外,更是一種世界共同語言。
    民進黨經過多年民主選舉的洗禮,已經明白到統獨議題不能果腹;為了永續執政,賴清德的演說,明顯針對新生代的所得所享,並把他們的眼光帶離中國語境,走向世界。至於他的務實台獨,就在「台南400」的晚宴中心照不宣,因為362年前,鄭成功就在台南接受荷蘭投降,有「開台聖王」美譽,延平郡王祠的香火至今仍然非常鼎盛。
    註:
    (一)葉振東(2016年5月23日)。〈蔡英文行新「台灣路」 淡化兩岸國際〉。《經濟日報》。取自:paper.hket.com/article/143081...
    (二) 葉振東(2020年9月4日)。〈台捷互動:世界有可能走向中國的中心嗎?〉。《立場新聞》。取自: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