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能夠把車講得這麼細緻、科學、有深度,這真是中文世界里最難能可貴的車媒體之一了。👍
我是一個超級重度的馬迷,到目前為止我已經連續開了五台的馬自達是見證一路成長改變的見證者,我會繼續的見證和感受下去哈哈😊
不愧是首席車評 講得超好👍👍
我是新马3三厢的车主,椅子对于背部和腰部的支撑的确很好,但是坐垫真的有点短。我178坐驾驶席,腿和膝盖之间有大概5-6公分是悬空的,开久了还是觉得不舒服。如果坐垫有像宝马奥迪那样可以伸展的腿托就好了
说明你是大长腿哈哈哈
对,完全没有舒适性可言,要多一点腿托就要把椅子往后挪可是 马3 连空间都不给
有同感 后边太局促了如果前面的座椅稍微靠后一点就会顶到腿。
178还买马自达也是真爱粉了。马自达比较适合我们这些170这样的马粉。
@@小竹くん 确实 我就一米七多一点 感觉特别好
评论有几个车主?怕是都没试驾过,新马3座椅就是很舒适,而且内装质感基本吊打所有同价位合资车
三代與四代馬三我都有耶,山路劈彎四代雖然沒輸很多但瀕臨輪胎極限還是三代比較可控。談完操控性再來談舒適度,台灣馬路常有單側刨挖路面埋管線後的新柏油鋪裝,那個品質就良莠不齊,再來也會有單側的人孔蓋,三代馬三在舒適度表現也是比四代好。我覺得四代會選裝扭力樑後懸最大原因可能是馬自達想在那邊裝油電車的電池,詳細原因ruclips.net/video/UCCuu7ZAT8Y/видео.html 講得很清楚。我猜YYP老師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個
所以2.5t四驱版就“委曲求全”,“遗憾的”用了“落后的”多连杆后悬架,1.5入门版反而用了“先进的”扭力梁。你品,你细品
虽然没有拥有过一辆马自达,但我是不折不扣的马粉,被马自达工程师主导的汽车文化所吸引,只为驾驶者精益求精,不为市场妥协
我实际是想看多少人说Y充值的马3的确好开,和丰田比的确好开
请问yyp,武汉理工的学长。马自达老款CX9上面那台3.7发动机 是否耐用。容易积碳吗?
馬自達唯一的缺點就是空間小而已,須要大空間的人考慮 CRV,如果只是自己開車,這一台確實不錯。
这段非常适合罗永浩来讲
质量真高 学到了很多别家车评没讲的东西
回顾百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史 各个车企群雄逐鹿 产品力百花齐放的年代 像马自达这类一直坚持自己风格的车企越来越少了 曾经的转子发动机不赚钱 但依然没有阻止马自达突破技术的决心 马自达不会改变初心 讨好大众 只服务属于它的那一小部分客户 喜欢马自达的偏执 懂你的人自然懂 (昂克赛拉2.0车主)
YYP這篇厲害了不給讚不行
團長都換寶馬了,證明。。。馬自達並不是真愛
Thank you very much, YYP
现在北美已经很常见新马三了 那么能不省成本出个带涡轮的mazda speed么:)
毕竟现在买车市场已经不是主打运动/激情
马自达没有很好的一整套发动机和涡轮技术。而且国内上了会增加几万售价,国人现在都嫌贵。
过弯道时,头部与身体的侧倾程度由GVC来决定的吧?跟扭力梁有关吗?过减速带时,固然晃动的幅度减少了,但是由于悬挂硬,身体的上下幅度会比较明显。我试过马3和CX-30,感觉CX-30在市区的水泥路面开起来,过路封,都能感受到。马3会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CX-30高身的原因。
🙏❤️🙏 YYP 🚗 非常感謝 YYP 的 精彩 解釋了 「 人馬一体 」 的設計理念 和 工程科技 👍🏽👍🏽 👏👏 讚,讚 ,讚 👍🏽❤️👍🏽
開了馬自達5年,只對動力和油耗好評
能不能聊一聊马自达100周年纪念款?最近在犹豫要不要换一辆纪念款的CX-8
马自达的底盘有十八颗传感器,全系拥有。用来监控底盘动态变化并进行调节,这一点许多车评人士都没有提到,马自达自己也没有宣传😂😂😂
悬挂省了一百拿出十块给车评人😂,马自达越来越会讲故事了
提问:那么这种所谓的蝶式后悬挂,耐用性如何? 因为两边加大,中间变小,就是给我一种中间更脆弱的感觉, 如果经常走一些路面环境不太好的路,是否会有安全隐患呢?
减震做得不再不错也只是优化 前悬挂系统还是双A臂 ?
啊哈哈哈哈,开着这个新奇骏来耍沙漠太好玩啦!!!!!
車廠也可以不惜成本做出面面具到的車,但是掛上馬自達的品牌之後,市場買不買單呢?理念是車廠賦予的品牌價值,所謂品牌價值,很多人都是從別人的眼裡看的,卻很少去了解車廠為何這樣做?自己給這個品牌的價值在哪裡?花一樣的錢,我為什麼要買馬自達?這些不容易解釋的細節,馬自達只用了人馬一體解釋,省下後懸吊的成本,為的是把X引擎推向市場,但是卻不能背離人馬一體的理念,真為難……
我觉得纯广告没问题啊,可以更多的视角了解这辆车了,我一直在想买这辆车
公认马自达会长这部片讲的真的是好下代Miata会长还买吗?
虽然是给马自达做的宣传,不过我开过几个这个级别的,马3地盘确实不错,喜欢这种比较硬,整体性比较好的调教,不过大陆版本马力跟噪音不太满意
蝶形后悬在极限情况下更容易断
还是用手动挡节约成本比较好。
野马gt 朋友给我挪过一次车后,想要换车~
虫谷有说会将此技术在mx5吗 还是已经用在了19款?
X Ma mx5 應該算是目前人馬一體最精髓的象徵
cx9 cx5 馬六 也沒換非獨立懸掛, 新馬3就是為了省成本
对啊 新马自达后边连四轮定位都做不了等底盘变形只能由着轮胎侧磨。
新马3海外有四驱的版本,后悬架结构和两驱一样吗
一样
從閣下過三個slalom gate的手法,得罪說,閣下不過駕駛上的一名初哥.
用普通的食材搭配出美味的菜肴,探索的是系统优化
束脚变化很大程度来于与车身连接的衬套形变 因为那几乎是唯一承受横向力的位置 不知道那里优化如何
太精采了! YYP三字也是一種保證
会不会断轴啊
据说,可能是有人搞笑的说马自达设计部在设计新马3外形到尾部了,预算却花光了,然后就草草一笔带过,车后尾部直接用泥膜找平套用,然后用板车梁替代。但是市场部预算花不光,花了不少钱取新名字
新名字?
前懸掛也有玄機,用上魚眼球頭而非橡膠的。
开那么多年车,感觉扭力杆悬挂比弹簧悬挂要舒适,当然操控就肯定没那么精准了。像丰田HIACE 柯斯达中巴车前面就是用这种悬挂,可能是成本问题吧,现在好少车用这种悬挂了。用料跟调教也太大关系了,同样的国产金杯面包车的扭力悬挂,避震效果就差好多。
往人的方向走~现在日本车虽然销量还是最高但是性能大不如前了 今年准备财年末准备卖了type r fn2 入手新的MX5 或者BRZ
居然翻到自己的评论,打脸了,生活所迫train in 给了马自达,换了台2021马3两厢基本款。听说2024Honda s2000会回来,人还是要有梦想。😂
底盘还是雪铁龙的棒,开过富康的都知道!
媽的 說到我都想買了
买了老款的1.5的,除了启动声音洪亮其他都挺好
我个人觉得缺点也是一个字:贵
Sky Active X 的效率到底为何?
国外是2.0排量178匹马力
光马自达的刹车距离,它怎么做到人马合一...
这悬挂结构福特福克斯也是这样宣传的
最怕就系坐意D抬高大腿的椅,坐得耐脚麻。。
被Mazda洗脑了😂
很简单 给他一副脚蹬
阿特兹会的操控有新马3的感觉吗?
尺寸差距在,会有影响
国内今年才改款吗?北美18年就改款了
Terrence Lin 你的北美真先进
Mason Du 笑喷了
Garcia Edward Gonzalez Laura Anderson Kevin
说太多了,我就想知道国产是非独立,欧洲是不是也是一样?
全球都一样
Detail一點說.馱盤功夫上太多交叉手.肩膀也失了平衡.手用了死力.大大減低準確程度.尾輪離雪糕筒太遠了.全沒有入彎乃出彎的準確意識.多求學及練習,不要講解了.
👴大爱YYP
前驱车说操控都是耍流氓,期待马家的l6加后驱
如果能上转子那更能合一了
SEB - Super Euro Beat 233
非獨立懸掛能做到成本控制又極具操控性的就是法國車....可是法國車就沒馬自達命名一堆的名稱(商業化的命名)
Citroen搞过一个自适应避震器的名字
老奔驰E座椅就是躺着的,没几分钟就就要挪屁股
广告太多了吧!
开着GK5的马粉 点赞!
开着次世代马3的飞度粉 哈哈两辆我都买了 4米6的车空间被4米1的吊打
无论是独悬还是扭力梁,底盘的问题你有问过雪铁龙吗?呵呵,哈哈!
業配
啥成本不成本,想想在日本卖多少钱
吹了这么多 结果一上市后悬架就异响 哎
廣告特多
YYP似乎上了普通话进修班,明显普通话进步了。
马自达 颜宇鹏
我的cx5副驾坐吐过仨丰田车主😂所谓玄学反正我是不信的😂
应该是你的开车习惯问题了
马六为什么不用?
馬自達這車廠總是不字量力地 不將bmw操控放在眼裡
日本也叫马吗?
当然不叫……“马”自达是中国人翻译的,日语里的mazda是松田(macuda)的发音,和马没有半点关系。
但凡标志能有马自达这么会吹 也不至于这点销量
除非 Mazda 全系采用torsion beam,要不然再多也是废话, 把东西给更烂的但却大幅起价然后没有 skyactiv X, 当人们是傻子吗??
洗地洗得真好 这么好的板车悬挂怎么不应在马六身上呢?
车我只喜欢尼桑
13款阿特兹车主,每次开山路都是开一段,停车,吐,继续开,继续停,继续吐。。。。。。
那我比你好 我都是吐完了开阿特兹
講白了就是產品力不足還想賣貴,所以不斷的心理暗示教育消費者我的車很好而已。
肇庆有什么赛道么 没留意哎
A柱太粗,视野狭窄,车窗也小。2.0发动机很吵,动力也不行,所谓的操控没怎么感觉到,胎噪确实不小。在澳洲卖那么贵但却卖的那么好,着实理解不了。
引以為傲的Skyactive X把馬自達後腿給拖痞了⋯⋯
還有2.2cc的柴油引擎
又20万进账~~~~~~~
我只喜欢它的过弯性能和变速箱调教,是我试过十几款车中最好的,没有之一
如果不是買skyactive x版,好像驚喜不是很大
小小一點,有必要吹那麽大嗎?適可而止吧
因為想漲價
减配就减配独立变板车继续吹吧你。。。。。。
还以人为本 别人都唾弃你的后悬挂独立变非独立
再怎么说也没用。我在澳洲买过2.5的马三,都不如老的2.4凯美瑞动力好。这个级别思域的性能比它好太多了, 除了颜值不如马三。
一路叫好不叫座的二线品牌居然在后悬挂做文章来控成本,嫌亏得不够多?
还有前杠雾灯也阉割,唉~
记得看过马自达的目标是要做“平民品牌中的奢侈品牌”。价格一直被人诟病。国内外都一样。
岳不群
听你凹的太难受了
卧槽 广告真鸡巴多
不是马3硬,是马自达所有车型都硬,就是起步太慢
能夠把車講得這麼細緻、科學、有深度,這真是中文世界里最難能可貴的車媒體之一了。👍
我是一個超級重度的馬迷,到目前為止我已經連續開了五台的馬自達是見證一路成長改變的見證者,我會繼續的見證和感受下去哈哈😊
不愧是首席車評 講得超好👍👍
我是新马3三厢的车主,椅子对于背部和腰部的支撑的确很好,但是坐垫真的有点短。我178坐驾驶席,腿和膝盖之间有大概5-6公分是悬空的,开久了还是觉得不舒服。如果坐垫有像宝马奥迪那样可以伸展的腿托就好了
说明你是大长腿哈哈哈
对,完全没有舒适性可言,要多一点腿托就要把椅子往后挪可是 马3 连空间都不给
有同感 后边太局促了如果前面的座椅稍微靠后一点就会顶到腿。
178还买马自达也是真爱粉了。马自达比较适合我们这些170这样的马粉。
@@小竹くん 确实 我就一米七多一点 感觉特别好
评论有几个车主?怕是都没试驾过,新马3座椅就是很舒适,而且内装质感基本吊打所有同价位合资车
三代與四代馬三我都有耶,山路劈彎四代雖然沒輸很多但瀕臨輪胎極限還是三代比較可控。談完操控性再來談舒適度,台灣馬路常有單側刨挖路面埋管線後的新柏油鋪裝,那個品質就良莠不齊,再來也會有單側的人孔蓋,三代馬三在舒適度表現也是比四代好。我覺得四代會選裝扭力樑後懸最大原因可能是馬自達想在那邊裝油電車的電池,詳細原因ruclips.net/video/UCCuu7ZAT8Y/видео.html 講得很清楚。我猜YYP老師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個
所以2.5t四驱版就“委曲求全”,“遗憾的”用了“落后的”多连杆后悬架,1.5入门版反而用了“先进的”扭力梁。你品,你细品
虽然没有拥有过一辆马自达,但我是不折不扣的马粉,被马自达工程师主导的汽车文化所吸引,只为驾驶者精益求精,不为市场妥协
我实际是想看多少人说Y充值的
马3的确好开,和丰田比的确好开
请问yyp,武汉理工的学长。马自达老款CX9上面那台3.7发动机 是否耐用。容易积碳吗?
馬自達唯一的缺點就是空間小而已,須要大空間的人考慮 CRV,如果只是自己開車,這一台確實不錯。
这段非常适合罗永浩来讲
质量真高 学到了很多别家车评没讲的东西
回顾百年汽车市场的发展史 各个车企群雄逐鹿 产品力百花齐放的年代 像马自达这类一直坚持自己风格的车企越来越少了 曾经的转子发动机不赚钱 但依然没有阻止马自达突破技术的决心 马自达不会改变初心 讨好大众 只服务属于它的那一小部分客户 喜欢马自达的偏执 懂你的人自然懂 (昂克赛拉2.0车主)
YYP這篇厲害了
不給讚不行
團長都換寶馬了,證明。。。馬自達並不是真愛
Thank you very much, YYP
现在北美已经很常见新马三了 那么能不省成本出个带涡轮的mazda speed么:)
毕竟现在买车市场已经不是主打运动/激情
马自达没有很好的一整套发动机和涡轮技术。而且国内上了会增加几万售价,国人现在都嫌贵。
过弯道时,头部与身体的侧倾程度由GVC来决定的吧?跟扭力梁有关吗?过减速带时,固然晃动的幅度减少了,但是由于悬挂硬,身体的上下幅度会比较明显。我试过马3和CX-30,感觉CX-30在市区的水泥路面开起来,过路封,都能感受到。马3会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CX-30高身的原因。
🙏❤️🙏 YYP 🚗 非常感謝 YYP 的 精彩 解釋了 「 人馬一体 」
的設計理念 和 工程科技 👍🏽👍🏽 👏👏 讚,讚 ,讚 👍🏽❤️👍🏽
開了馬自達5年,只對動力和油耗好評
能不能聊一聊马自达100周年纪念款?最近在犹豫要不要换一辆纪念款的CX-8
马自达的底盘有十八颗传感器,全系拥有。用来监控底盘动态变化并进行调节,这一点许多车评人士都没有提到,马自达自己也没有宣传😂😂😂
悬挂省了一百拿出十块给车评人😂,马自达越来越会讲故事了
提问:那么这种所谓的蝶式后悬挂,耐用性如何? 因为两边加大,中间变小,就是给我一种中间更脆弱的感觉, 如果经常走一些路面环境不太好的路,是否会有安全隐患呢?
减震做得不再不错也只是优化 前悬挂系统还是双A臂 ?
啊哈哈哈哈,开着这个新奇骏来耍沙漠太好玩啦!!!!!
車廠也可以不惜成本做出面面具到的車,但是掛上馬自達的品牌之後,市場買不買單呢?理念是車廠賦予的品牌價值,所謂品牌價值,很多人都是從別人的眼裡看的,卻很少去了解車廠為何這樣做?自己給這個品牌的價值在哪裡?花一樣的錢,我為什麼要買馬自達?這些不容易解釋的細節,馬自達只用了人馬一體解釋,省下後懸吊的成本,為的是把X引擎推向市場,但是卻不能背離人馬一體的理念,真為難……
我觉得纯广告没问题啊,可以更多的视角了解这辆车了,我一直在想买这辆车
公认马自达会长这部片讲的真的是好
下代Miata会长还买吗?
虽然是给马自达做的宣传,不过我开过几个这个级别的,马3地盘确实不错,喜欢这种比较硬,整体性比较好的调教,不过大陆版本马力跟噪音不太满意
蝶形后悬在极限情况下更容易断
还是用手动挡节约成本比较好。
野马gt 朋友给我挪过一次车后,想要换车~
虫谷有说会将此技术在mx5吗 还是已经用在了19款?
X Ma mx5 應該算是目前人馬一體最精髓的象徵
cx9 cx5 馬六 也沒換非獨立懸掛, 新馬3就是為了省成本
对啊 新马自达后边连四轮定位都做不了等底盘变形只能由着轮胎侧磨。
新马3海外有四驱的版本,后悬架结构和两驱一样吗
一样
從閣下過三個slalom gate的手法,得罪說,閣下不過駕駛上的一名初哥.
用普通的食材搭配出美味的菜肴,探索的是系统优化
束脚变化很大程度来于与车身连接的衬套形变 因为那几乎是唯一承受横向力的位置 不知道那里优化如何
太精采了! YYP三字也是一種保證
会不会断轴啊
据说,可能是有人搞笑的说马自达设计部在设计新马3外形到尾部了,预算却花光了,然后就草草一笔带过,车后尾部直接用泥膜找平套用,然后用板车梁替代。但是市场部预算花不光,花了不少钱取新名字
新名字?
前懸掛也有玄機,用上魚眼球頭而非橡膠的。
开那么多年车,感觉扭力杆悬挂比弹簧悬挂要舒适,当然操控就肯定没那么精准了。像丰田HIACE 柯斯达中巴车前面就是用这种悬挂,可能是成本问题吧,现在好少车用这种悬挂了。
用料跟调教也太大关系了,同样的国产金杯面包车的扭力悬挂,避震效果就差好多。
往人的方向走~现在日本车虽然销量还是最高但是性能大不如前了 今年准备财年末准备卖了type r fn2 入手新的MX5 或者BRZ
居然翻到自己的评论,打脸了,生活所迫train in 给了马自达,换了台2021马3两厢基本款。听说2024Honda s2000会回来,人还是要有梦想。😂
底盘还是雪铁龙的棒,开过富康的都知道!
媽的 說到我都想買了
买了老款的1.5的,除了启动声音洪亮其他都挺好
我个人觉得缺点也是一个字:贵
Sky Active X 的效率到底为何?
国外是2.0排量178匹马力
光马自达的刹车距离,它怎么做到人马合一...
这悬挂结构福特福克斯也是这样宣传的
最怕就系坐意D抬高大腿的椅,坐得耐脚麻。。
被Mazda洗脑了😂
很简单 给他一副脚蹬
阿特兹会的操控有新马3的感觉吗?
尺寸差距在,会有影响
国内今年才改款吗?北美18年就改款了
Terrence Lin 你的北美真先进
Mason Du 笑喷了
Garcia Edward Gonzalez Laura Anderson Kevin
说太多了,我就想知道国产是非独立,欧洲是不是也是一样?
全球都一样
Detail一點說.馱盤功夫上太多交叉手.肩膀也失了平衡.手用了死力.大大減低準確程度.尾輪離雪糕筒太遠了.全沒有入彎乃出彎的準確意識.多求學及練習,不要講解了.
👴大爱YYP
前驱车说操控都是耍流氓,期待马家的l6加后驱
如果能上转子那更能合一了
SEB - Super Euro Beat 233
非獨立懸掛能做到成本控制又極具操控性的就是法國車....可是法國車就沒馬自達命名一堆的名稱(商業化的命名)
Citroen搞过一个自适应避震器的名字
老奔驰E座椅就是躺着的,没几分钟就就要挪屁股
广告太多了吧!
开着GK5的马粉 点赞!
开着次世代马3的飞度粉 哈哈两辆我都买了 4米6的车空间被4米1的吊打
无论是独悬还是扭力梁,底盘的问题你有问过雪铁龙吗?呵呵,哈哈!
業配
啥成本不成本,想想在日本卖多少钱
吹了这么多 结果一上市后悬架就异响 哎
廣告特多
YYP似乎上了普通话进修班,明显普通话进步了。
马自达 颜宇鹏
我的cx5副驾坐吐过仨丰田车主😂所谓玄学反正我是不信的😂
应该是你的开车习惯问题了
马六为什么不用?
馬自達這車廠總是不字量力地 不將bmw操控放在眼裡
日本也叫马吗?
当然不叫……“马”自达是中国人翻译的,日语里的mazda是松田(macuda)的发音,和马没有半点关系。
但凡标志能有马自达这么会吹 也不至于这点销量
除非 Mazda 全系采用torsion beam,要不然再多也是废话, 把东西给更烂的但却大幅起价然后没有 skyactiv X, 当人们是傻子吗??
洗地洗得真好 这么好的板车悬挂怎么不应在马六身上呢?
车我只喜欢尼桑
13款阿特兹车主,每次开山路都是开一段,停车,吐,继续开,继续停,继续吐。。。。。。
那我比你好 我都是吐完了开阿特兹
講白了就是產品力不足還想賣貴,所以不斷的心理暗示教育消費者我的車很好而已。
肇庆有什么赛道么 没留意哎
A柱太粗,视野狭窄,车窗也小。2.0发动机很吵,动力也不行,所谓的操控没怎么感觉到,胎噪确实不小。在澳洲卖那么贵但却卖的那么好,着实理解不了。
引以為傲的Skyactive X把馬自達後腿給拖痞了⋯⋯
還有2.2cc的柴油引擎
又20万进账~~~~~~~
我只喜欢它的过弯性能和变速箱调教,是我试过十几款车中最好的,没有之一
如果不是買skyactive x版,好像驚喜不是很大
小小一點,有必要吹那麽大嗎?適可而止吧
因為想漲價
减配就减配独立变板车继续吹吧你。。。。。。
还以人为本 别人都唾弃你的后悬挂独立变非独立
再怎么说也没用。我在澳洲买过2.5的马三,都不如老的2.4凯美瑞动力好。这个级别思域的性能比它好太多了, 除了颜值不如马三。
一路叫好不叫座的二线品牌居然在后悬挂做文章来控成本,嫌亏得不够多?
还有前杠雾灯也阉割,唉~
记得看过马自达的目标是要做“平民品牌中的奢侈品牌”。价格一直被人诟病。国内外都一样。
岳不群
听你凹的太难受了
卧槽 广告真鸡巴多
不是马3硬,是马自达所有车型都硬,就是起步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