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 окт 2023
  • 你知道嗎?博恩可能把「信度」講錯了喔
    -----
    |來賓|怪奇事物所 INHAW
    |影像版製作人|Alice Chang
    |導演|賈立傑
    |攝影|賈立傑
    |剪輯|擇木良禽有限公司
    |縮圖製作|擇木良禽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月城南廣告
    -----
    ⧉ #薩泰爾娛樂 ⧉
    ≡ 商業合作請來信:business@strnetwork.cc ≡
    ≡ 影片授權請來信:press@strnetwork.cc ≡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Facebook ➔ / brianstandup
    ▍Instagram ➔ / brianptseng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04

  • @tzutzu9247
    @tzutzu924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91

    這影片畫面搞得像是我在博恩talk show和謎片自介片段來回切換一樣XD

  • @aaronhuang7681
    @aaronhuang768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8

    完蛋 以後看怪奇事物所的貼文第一時間都只會先想到這身材了

    • @guy315
      @guy31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愛死

    • @taiwangudetama
      @taiwangudetam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肌肉量意外的高

  • @thomaswilliam6033
    @thomaswilliam603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41

    身為對科學有熱情的人,年輕時我也曾以科學的信仰看不慣很多事情。
    但後來真的有過科研機構經歷,甚至在單領域待過前端實驗室的經歷後變成不再為那種盲目信仰而戰。
    當你處理的問題夠重要、夠複雜,才會需要同時跟很多專業的人協作,才會發現原來同一間事情在不同的時空環境背景或需求下,對錯都可能同時存在。
    更別說當你接觸過訂立標準的族群,就會覺得信仰者們一直覺得頂尖團隊一定是什麼高深的原因這麼決定。
    但其實.....就只是目前只能這樣解,或是我們猜的,誰知道成功了呢?
    今天對的東西明天可能是錯的,以前建構的世界觀可能只是技術不成熟只能看到的結果,這不正是量子物理要先接受的觀念嗎。
    然後統計部分......其實所有的論述都很繞口,但都是在強調 "解釋性" ,只要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同一個顯著,可以來自不同的故事,甚至同一個故事,都可以有不同的結論,即便論證了因果性,但當問題複雜到沒辦法直接觀測這個因果過程時,科學家也沒辦法立刻確認這個因果性證據不是只是另一個講錯的故事。😂😂😂😂

    • @ASennnn
      @ASennn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所以乖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魔力?

    • @user-yl5yx3jf1e
      @user-yl5yx3jf1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4

      你相信乖乖有魔力他就會幫你修機台,你不相信乖乖他就只是一包零食!😂😂😂(吸引力法則🤣🤣🤣)

    • @jessehng1896
      @jessehng189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身為量子力學的研究生,沒有一個成熟的物理學家會覺得一個理論是對的
      我們只能說這個理論框架能夠解釋這個宇宙的很多現像
      如果你找到更好的理論框架能夠解釋宇宙的現像比現有的理論多的話 那這個理論就會代替舊理論例如牛頓力學和相對論。
      至於你說的對錯都可能存在 這個在物理和数学方面我不能同意你。
      物理的理論都是由一些基本數學公里組成
      兩個人使用同個公理最後得出的答案一定要一樣。如果不一樣只能證明其中一個人或兩個人在推導過程有失誤。不可能對錯同時存在。
      其他領域的科學我不知道。但是數學和物理用同個公理推導出的理論在那些理論框架下一定是對的。
      錯誤都是因為推導過程有失誤。當然你用牛頓力學的理論架構不可能推導出量子力學的結果,所以需要量子力學的數學框架
      量子力學也不可能推導出量子場論的結果,所以需要量子場論的數學框架
      但是只要在理論框架內推導出來的理論都是自洽的不可能存在對和錯。這就是物理和數學的精髓。

    • @Omifaresehe
      @Omifaresehe Месяц назад

      這則留言真好

  • @zhezhehuang4141
    @zhezhehuang414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1

    這身材我無法專心了

  • @TheChiahanchen
    @TheChiahanche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2

    這集好讚~喜歡博恩聊深度奇妙話題
    podcast QA也有趣!
    (怪奇事務所很優質)

  • @buuuuuuuu
    @buuuuuuuu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1

    RUclips頻道將博音影像化之後,很想要兩個平台都兼具,但還沒做好切換好的差別(主要為Podcast聽眾 從第一集開始每個禮拜收聽 已習慣Podcast模式)
    紀錄一下
    目前會是podcast聽完之後再跑來RUclips看大家的留言,博音Podcast有QA、RUclips有留言可以即時跟大眾分享
    前陣子有看到有粉絲留言有些段落是RUclips 有,但Podcast沒聽到?不確定!但好希望目前這樣的方式不會讓我錯過某些段落🥲

  • @peteru4z06
    @peteru4z0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6

    解釋從 DNA 到 RNA 到 蛋白質,這應該算是生科系基本技能了
    拿節目中講到的料理舉例
    DNA 就像是祖傳食譜,RNA 則是食譜的手抄本,最後的料理是蛋白質
    做菜基本上要參照食譜做,但是祖傳食譜只有一份要好好保護,所以是參照手抄本來做料理
    如果祖傳食譜就是難吃的,做出來的料理也是難吃的 (遺傳疾病)
    手抄本既然是手抄的,就還是有機會會抄錯,或是料理的時候看錯 (特定疾病,e.g. 狂牛症)
    然後細胞複製就是把祖傳食譜多抄一份給分店,一樣會有機會抄錯 (突變),只是抄的時候會比較小心,所以機率比較低

    • @rihua6205
      @rihua620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DNA是料理書,RNA是其中一道菜的食譜,蛋白質是料理,核醣體是廚房

    • @user-fh8up1qz9e
      @user-fh8up1qz9e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這部影片一直講轉譯
      我一直被嚇到

  • @threelama2304
    @threelama230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2

    突然想到博恩之前上蕾菈的podcast,蕾菈也有講到左右腦理論,博恩一定超想反駁的😂😂😂

  • @TeacherSandytellstory
    @TeacherSandytellstor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9

    1如果觀眾多,又講得很肯定,遇到「覺得你講錯而生氣」的人的機率應該比較高吧?
    2其實有很多時候唐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論護航。
    3還有16型人格其實不是榮格發明的,可以去估狗一下,也蠻多人誤用的啦!
    4我蠻贊成「信仰」就比較不容挑戰
    5蠻多啟發的一集

  • @user-yx2yy4be2k
    @user-yx2yy4be2k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4

    好好笑 不管看到幾次封面我都看到消音歐馬克🤣

  • @weihsu6773
    @weihsu677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0

    等下,為什麼不露臉超色>

  • @user-kungyung
    @user-kungyung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喜歡這麼科學的內容,超有趣的XD
    聽的懂就會覺得很有趣

  • @lai1449
    @lai144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雖然最後感覺已經偏離題目了,但聽你們聊天好舒服!👍🏻

  • @user-ut5gg9mc5c
    @user-ut5gg9mc5c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7

    影像化之後還沒有博恩一個人過...

    • @hsin9930
      @hsin993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0

      好想看閉著眼睛講話的博恩…

    • @user-ut5gg9mc5c
      @user-ut5gg9mc5c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6

      我想看在衣櫃錄的博恩

    • @sallyliu768
      @sallyliu768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hsin9930笑死我也想看那是什麼畫面

  • @user-sk7gw4oy2o
    @user-sk7gw4oy2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神仙打架的過程,好影片。

  • @ming7544
    @ming754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怪奇真的好讚喔🥲

  • @eunice7423
    @eunice7423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好喜歡這集!😂真的很難理解統計學😂

  • @samchang6885
    @samchang688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挺喜歡聽這種聊天~~

  • @rubylee19
    @rubylee1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好喜歡這種立場碰撞的討論

  • @zoechen.
    @zoeche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這集超讚的,超多會心一笑,講話各種小心XDDDD

  • @catandf
    @catandf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5

    真不想承認,我竟然有不將博恩放在眼裡的一天😂
    怪奇事務所超讚的❤❤❤很多可以成為聊天話題的冷知識,有種謎之魅力,最謎的是最近在Y T上開始認真宣傳,近期推出的MV也很推(DEW X 怪奇事務所《Turtle‘s Tear》)

  • @mycatmo
    @mycatm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博恩貓頭(?)上衣, 超可愛!😂💕

  • @moot2046
    @moot204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開頭說的其實是談核查Fact check, 確保事物和事件是正確闡述或有所本。 核查是否嚴謹,是看個人修養。
    而科學面對的另一個問題,除了“再現性/複製性” Duplication, 還有就是針對社會科學的場地實驗Field experiment。這裡頭就帶出統計上出現的各種偏差,甚至為了經費,為了推行政策而造假。 更別說有些場地實驗會出現“假陽性“ 後,被嘗試再現後翻車。而這些翻車課題也一樣有趣。

  • @Rmao_sloth
    @Rmao_sloth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也覺得任何事都沒辦法有個肯定的答案,都和機率、統計有關!

  • @willy7703
    @willy770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9

    身為大學跟研所都讀統計
    工作之前做ML 現在做DL/NLP路過
    其實顯著我覺得只有學術很在意(?
    我做過幾個專案 就算顯著最後成果也沒用太大用處....
    只是有時候會讓不懂的人 覺得有顯著 感覺比較可靠XDD

    • @thomaswilliam6033
      @thomaswilliam603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我也曾接觸過這方面的金融應用,心得是只要經歷過數據生成過程,甚至學了很多方法好比財務跟會計的東西,有辦法在合法手段下做出完整論述或數據誤導的話,真的會覺得如果每個人都相信顯著性,那錢會變多好賺😂😂😂😂😂我比較喜歡的邏輯是實證與質性暫且決定可能的原因,否證或顯著性暫且決定可能的原因的影響程度😂😂😂😂都用可能,是因為世界真的不是線性的美好園地,一條回歸線或是一個hyper plane 能描述的問題,從來都不是人類眼前值得攻克的問題 😂😂😂😂 又或者像跟業內朋友私下戲稱的事,市場行為或是賽局行為,很多時候不是你的模型是對的,而是你的模型好運撞到對的時候😂😂😂😂 任何time series 問題都可能碰到,就是市場好的時候,猴子來分析都可以年年KPI 突破 😂😂😂😂

  • @riverliu2976
    @riverliu297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身材超好😮

  • @David-pb1ty
    @David-pb1t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博音真的超hardcore🤣🤣

  • @bluemelody-yu
    @bluemelody-yu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

    在不同立場思考討論很有趣,就像是在寫GRE Issue 一樣兩邊都要去思考,不過作文就是選好寫或是想到比較多論點的來寫
    最後講到身體著涼感冒那個感覺是沒有太多科學依據,一開始應該也是經驗累積然後流傳下來早就直接因果關係,但即便有疑問也不好去反駁長輩或是問了他們也答不出所以然,之後自己觀察就覺得好像是這樣欸,然後就不管了(可能我是隨便過生活的那派

    • @user-hc9bt9fp6z
      @user-hc9bt9fp6z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會把"冷到了"理解成感冒發燒前的畏寒,換句話說,冷到的當下其實就已經感冒了。後續是否有低燒、高燒或其他症狀,則是看病菌種類及當下的免疫能力。

  • @wjs513
    @wjs51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關於基因檢測的例子
    想到說我們時常可以聽到說人類和某物種有多少%基因是一样的。可是我们不会说我们有多少%是某種動物。

  • @piratemola
    @piratemol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冷了 或是溫度 師度差異變化 會上呼吸道不穩定
    原本黏膜狀態 沒有快速適應 導致病毒會細菌找到免疫系統破口 就容易感冒了

  • @user-yj8gp2ri7v
    @user-yj8gp2ri7v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5:23 其實講了一個現代法理論經常討論的問題,所謂法實證主義和自然法的問題。古老的基本預設通常會說,法律和道德是分離的,但是顯然在更古老的自然法領域,道德和法律是緊密結合的。只能說知識就是這樣,和我們每個人理解事情的程度有關。

  • @encolala
    @encolal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不知道podcast版多附錄的QA,提到新聞主管說寫死他是指那兩個媒體🤣🤣看過錫蘭影片後我也不看惡意抹黑抹黃的娛樂新聞了,真的很心疼賀瓏~
    另外推推podcast版,都有意外驚喜耶🤣🤣

    • @ychun
      @ychun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Podcast竟然有彩蛋 😮

  • @mond9479
    @mond947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看到博恩解釋DNA跟蛋白質的關係,好好笑,有趣的是那份尷尬的感覺

  • @taiwangudetama
    @taiwangudetam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我都不知道怪奇事務所的肌肉比例這麼高(?

  • @user-ng4ln4sr1p
    @user-ng4ln4sr1p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這個好好玩喔,超級精彩的

  • @user-qz8xk6kf4z
    @user-qz8xk6kf4z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雞與牛」的主題曲響起…😂

  • @nemozz
    @nemozz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只有我把科普看成抖音嗎?

  • @jt_6645
    @jt_664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我沒想過左腦跟右腦的說法, 其實可以看作談論中快速指向某種特質的標籤工具!!

  • @fleetcloud
    @fleetclou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ㄟㄟ勇勇欸

  • @acapulcogold1890
    @acapulcogold189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怎一直有聽到鳥叫聲欸😂

  • @sammygogo1659
    @sammygogo165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壯

  • @user-dj4qk5pv2y
    @user-dj4qk5pv2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想跟兩位聊聊看喔

  • @miku3920
    @miku3920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體溫低的時候免疫系統會偷懶,病毒趁虛而入就感冒了

  • @user-uu8yj9qt7p
    @user-uu8yj9qt7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請問36:25有人知道這說什麼嗎
    有點shot到🤨

  • @ZuAnLi
    @ZuAnL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2

    怪奇事務所的身材有點可口,完全無法專心~~~XD

  • @natalielllin7665
    @natalielllin766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4:37 《快思慢想》是心理學大師kahneman 的著作,他非常厲害,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心理學家!
    左右腦有胼胝體連結著,所以是兩腦都有用到啦!但像是語言功能就有分化,左腦的語言功能較右腦好~
    覺得科普不是妖言惑眾,只要不要傳播錯誤資訊都好~畢竟非專業領域也需要靠科普來入門

  • @InuyashaPan
    @InuyashaPa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聽懂 “唐立淇” 這三個字應該不年輕了吧? 😶

  • @KumaTang183
    @KumaTang183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以為迅猛龍是呀~

  • @amberj5245
    @amberj524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堅持聽了一半,越聽越發現自己在放空,每一句的文字都聽得懂,但組成句子就聽不懂了😂?

  • @nai1127
    @nai112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Inhaw好壯 豪性感~~~

  • @chinabala
    @chinabala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等下,這麥克風..... 是我耳機的問題嗎@@

  • @ally716
    @ally71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就像沒有科學可以解釋乖乖的神力一樣...

  • @user-mv2xo1xj5m
    @user-mv2xo1xj5m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完這集去查了一下
    原來所長有3個🤯🤯🤯

  • @rewer
    @rewer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38:02 天气冷会感冒是因为感冒病毒在干空气可以飞快传播,在湿空气就很难传播。所以每个月都有感冒病毒,只是干冷天比较会传播。所以在马来西亚也有感冒,但这里的人比较不会打感冒流感疫苗,因为空气永远都是湿的。

  • @user-hl1je1un4l
    @user-hl1je1un4l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娛民同時愚民,每個人又都有投票權😅

  • @user-jb4bv6it1v
    @user-jb4bv6it1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博恩 PODCAST可以請一下TOYZ嗎 你們都很聰明 希望可以迸出火花 跪求

  • @morganchang5497
    @morganchang5497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8:40如果以分工的概念去闡述科普沒有存在的必要性說不定還能把話題發展下去?比如量子力學作為儲存技術的應用本身就難以為大眾所理解,但已經實際上應用到生活當中(比如手機的量子通信),論點可以是這些理論怎麼來的,花了大把的時間也只是在解釋「科學家為什麼無法解釋這些東西」,但既然還是可以使用,那為什麼不把如何理解跟應用這件事交給專業的科學家,其他人就把時間花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共同促進生活進步,這樣子再來討論怎麼反駁,說不定挺有意思的?

  • @sunflowerchang3282
    @sunflowerchang328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問INHAW有40歲了嗎?

  • @Annie-yx6ln
    @Annie-yx6ln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看到這肌肉,再看看放在床上的所長公仔,以後無法直視了😭

  • @empty2017
    @empty201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不要爭了,全世界的人類都是高敏兒

  • @hsuselig93
    @hsuselig9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怪奇那個身材,阿斯

  • @user-fg1fg9nq9d
    @user-fg1fg9nq9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怎麼讓人吵架=你的信心水準有多少?

  • @ychun
    @ychu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老高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這麼多追蹤數
    抄襲洗稿公關危機事件後也沒什麼影響
    好厲害啊
    現代大部分人真的沒時間去理解很難的東西
    信仰很難被撼動

    • @user-Faye2023
      @user-Faye202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他抄襲的頂多五篇,但其他幾百篇都原創⋯
      不是要幫他洗白,只是因為他的能力還是在那邊,所以很難掉粉。

    • @jckon0125
      @jckon012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因為現代很多人都是低智商

  • @user-yl5yx3jf1e
    @user-yl5yx3jf1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如果是跟葉教授一起拍一集一定很好看

  • @JJJJooyyy
    @JJJJooyy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坐等黃成軒出山

  • @KORNCAT3626
    @KORNCAT362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博恩,「強迫症」其實也是一種會造成生活無法自理的病症,而不是讓普羅大眾拿來展現自己不苟且絕對的說嘴用詞。

  • @waynecheng6763
    @waynecheng676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路過看到有人對DNA轉錄轉譯有問題,就放在這裡了:D
    ruclips.net/video/gG7uCskUOrA/видео.html
    冷了為什麼會感冒,根據中醫《傷寒論》的看法,是人體受風寒導致的結果。
    簡單以中醫解釋,風邪與寒邪各自會引起不一樣的防禦機制,感冒的症狀是防禦機制作用時的表現。
    簡單以西醫解釋,身體的代謝情況暫時性的失常,例如迷走神經失常導致腸胃蠕動異常致腹瀉、體溫調控中樞異常而發高燒。
    所以受寒的時候是否兼有西醫學理上的病毒、細菌侵襲人體,其實不一定,有時候是暫時性的身體平衡崩壞。
    所以如果今天受風寒,身體微熱,出不了汗,覺得頸部有點僵硬疼痛,不妨喝點熱薑湯,將寒邪以汗逼出身體吧(僅限寒證喔!)

    • @Jason781202
      @Jason781202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中醫師嗎?😂

  • @user-si6vj8jb5v
    @user-si6vj8jb5v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想探討一個影片中來賓的謬誤,剛好扣到這個主題。
    大概11分半的時候來賓提到有研究指出7成醫學期刊的研究,因爲犯了某些統計上的錯誤,所以整篇都是有問題的。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指控,但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研究,所以揣測提到的是不是連結中的這個研究?
    如果是的話,這篇研究主要想探討的是近年p值在醫學研究上使用愈加普及,但p值對於沒有接觸統計的人可以是相當有誤導性的,尤其如果研究作者為了呈現更顯著的結果加以篩選。應該加以使用一些更有意義的衡量標準-像是效果量、信賴區間。而且研究結果主要是在呈現p值使用的上升,以上所述是探討的部分。
    當來賓提出某研究指出的時候,這樣的話語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所以這時候錯誤的資訊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我認爲這就是為什麼科普必須要很重視正確性。
    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16/03/misleading-p-values-showing-up-more-often-in-journals.html

  • @user-xy9cu8rp6b
    @user-xy9cu8rp6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冒不就是因为被感冒病毒感染了,很基础的常识吧🤣

  • @user-fh8up1qz9e
    @user-fh8up1qz9e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溫度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下降病毒更容易感染

  • @kenXjames
    @kenXjames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們會為我們的媒體責任,做到媒體責任」
    果然是念政治的XDDD

  • @user-yl5yx3jf1e
    @user-yl5yx3jf1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新興教育?葉丙⋯⋯

  • @kai4748
    @kai4748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博恩是不是對政治非常冷漠…本來政治就是最會攻擊光譜接近的…因為這個位置客人有很多選擇…

  • @user-sk7gw4oy2o
    @user-sk7gw4oy2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高智商對談的影片,可惜了,大部份的人聽不太懂。

  • @user-hc1zi2gi7d
    @user-hc1zi2gi7d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所以男生的生理上的肌肉構造會比女生適合搬重物嗎?如果是的話所以老師總是讓男生去搬東西算是一種利用男性先天條件做一些道德上不算正確的事情嗎?單純不確定想問一下

  • @kidstarkenny
    @kidstarkenny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為什麼冷到會感冒,感覺跟發燒會促進免疫、發炎提高血循淋巴通透、還有反應速率、體內共生菌的適宜溫度有關

  • @ma_angel
    @ma_angel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沒聽過這個人 因為請不到啾啾鞋嗎?

  • @user-xv9ir4tc5p
    @user-xv9ir4tc5p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影片剪的 我眼睛一直在找他奶頭ㄟ 我是不是有病

  • @natalielllin7665
    @natalielllin766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聽到別人說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是偽科學,莫名會火起來,覺得製作出這些測驗的人花費了很多心力在研發測驗、改良並與時俱進

    • @microfat
      @microfat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用起火。
      我跟你說,整個"社會科學"都是偽科學😂😂

  • @jckon0125
    @jckon012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些東西不用學統計學吧,用邏輯就可以推敲為什麼不能講一定有上下關係拉.........不懂機率概念的人就是單純比較笨而已

  • @louis8791900113
    @louis879190011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希望這類節目能夠有整理戰場(總結正反方各自的論點)
    科普是/不是謠言惑眾背後的爭議感覺是在演算法功能下的「資訊碎片化」對社會的影響。正方可以說是因為資訊碎片化的過量科普內容,再加上假新聞的猖獗,導致越來越反專家、反權威,不難想像資訊量擴張下去,人們因為資訊不對等,將對媒體幾乎失去信賴,最後淪為口耳相傳。
    反方可以說各種科普增加,加上競爭關係,為了闢謠會直接將文獻貼出來或者闢謠,正因為每個資訊落差太大,今天的權威明天就被推翻,更增進民眾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要能真正解決問題,與其不斷強調媒體識讀,不如直接管控假資訊。

    • @Lzainside
      @Lzainsid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我是覺得這種討論目的不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就是,至於直接管控也是非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