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 馮翊綱說人解字 20180503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9 фев 2025
- 西元1405年,明成祖為了宣顯明朝富強,宣揚永樂皇帝的威儀,進行外交,同時要尋找失蹤的建文帝下落,派遣三寶太監鄭和為使節,遠航西洋。
在28年期間,鄭和一共遠航七次,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他的龐大船隊航行遍及東南亞、印度洋,亞非地區,最遠則到達紅海和非洲東岸,一共經過三十多個國家。航行期間,鄭和完成了《鄭和航海圖》,內容記載五百多個地名,圖上標記了城市、島嶼、航海標誌、山脈和航海路線等等,是世上可見,最早的航海圖集。鄭和下西洋,動員數百艘船艦和數千名士兵,堪稱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但卻始終未找到明成祖的姪兒--建文帝。
鄭和七次下西洋,讓明朝掌控的商貿範圍擴大到印度洋,並與阿拉伯和非洲締結關係。他的冒險精神,完全讓之後葡萄牙、西班牙人航行失色,同時,也讓長期以來以天朝自居的中國,知道世界並非以中國為中心。只可惜明神宗後,明朝由盛轉衰,最後走向滅亡之路。
「說人解字」馮翊綱說古人八卦、解漢字典故,到本集共120集,我們說了一百多位古人,也告訴大家許多的成語典故,隨著大冒險家鄭和故事完結,也要告一段落,謝謝大家半年多來的捧場,讓我們有緣再相會囉!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 fccsd2016
人們只聽見你們說,鄭和下西洋多少次,去了多少個國家。卻從沒聽到他在各國做了些甚麼事。又,他每去一個國家,他先到海邊,距離人家京城好幾十幾百里。他如何拜訪人家政府的?
明帝國第二個外文好的人出現了!!
感觉台湾人某些字的声调不一样
馮翊綱先生,鄭和下西洋,可能是小說,而不是歷史。凡小說,就有瞬間事件。如船,小說作家說:有幾百艘,就立刻有了幾百艘。又說,有兩萬多人的軍隊。馬上就有了成萬的軍隊。到故事結束,所有的船和人,通通就瞬間不見了。而鄭和的故事,正是如此。你們把小說當成歷史來宣揚,乃在誤人誤己。
此外,鄭和又訪問了二三十個國家,二三十個國家的人,卻沒半個人看見鄭和,也沒看見船,也沒會到任何軍隊。更沒收到過鄭和半個字的書信。這些都處處證明了是小說。你們卻當成歷史來騙人。你們怎有資格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