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危險的兵種,B-17轟炸機究竟有多危險?二戰轟炸德國那些不靠譜的計劃,盟軍飛行員背後背負的危險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7

  • @徐晶晶-o1g
    @徐晶晶-o1g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謝謝版主清楚的解說並呈現戰機的設計與戰鬥員的分佈,所有直接參與戰爭的人,帶給對方毀滅與痛苦,而自己也是危險與被毀的目標之一。
    戰爭一點也不好玩,不論是出征者或是被征服者,自己都可能成為血祭的獻品。

  • @Donotoucher
    @Donotoucher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7

    在俄亥俄州特頓市(Dayton)的“華特.派特森空軍基地裡有一個全美最大的“空軍博物館”,不要門票,有一個入口是給平民進去的,在那裡可以看到“孟斐斯美女號”轟炸機。

    • @psilons
      @psilons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那邊也有YF-23 的一號機「黑寡婦」

    • @jianhuad6568
      @jianhuad6568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2017年路过时在里面停留了几个小时,在飞虎队的飞机和驼峰航线飞机展示区观看了许久。

  • @dc627834
    @dc62783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不知道上這種轟炸機是抽籤還是志願登記的?這些戰士當下的膽量跟勇氣,真的是大義凜然,令人敬佩不已。

    • @zhechen7691
      @zhechen769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应该是上级分配再加上自己申请,两者结合

  • @陳銘祥-h4s
    @陳銘祥-h4s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6

    可以看 “ 英烈的歲月 ” 這部電影
    裡面有些片段
    說明了 B17 機腹砲手
    實際上可能要面對的危險

  • @zhechen7691
    @zhechen769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军迷只关心装备有多燃,却从没想过实际操作它的士兵是什么感受,这期节目真有意义!

  • @风思异
    @风思异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讲的有进步!大兵加油

  • @a45456565
    @a45456565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2

    看大大介紹,光是用想的就恐怖,不知道轟炸兵 陸戰隊 空降兵 這些高陣亡率的兵種,哪個稍微好點,感覺都是九死一生😓
    戰爭真可怕
    阿彌陀佛

    • @thomasjosh2652
      @thomasjosh2652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不用憐憫他們,自己選的,他們同樣是德國市民、飛行員的夢饜,不是德國發動戰爭就活該怎樣怎樣,殺人就是殺人,不是戰勝國的士兵就不是殺人,最可惡的是發動戰爭的政客和將軍們,他們才該被關進機腹的球形砲塔中。

    • @erektdarksunhunter3385
      @erektdarksunhunter338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homasjosh2652難得有人這麼清醒 還以為大家會吹勇敢 愛國呢

  • @klleong7051
    @klleong705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其实干掉驾驶员飞机如果还能飞还是有机会的,毕竟据我所知,很多其他岗位的机组人员都是飞行员刷掉才上岗的,开飞机是肯定会开的,能力足不足以开回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林俊昇-l7x
    @林俊昇-l7x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機腹砲手還要精挑細選的

    • @johnson7156
      @johnson715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但機腹砲手的死亡率其實是最低的

    • @林俊昇-l7x
      @林俊昇-l7x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johnson7156 在B-17G推出前,投彈手、領航員的陣亡率也很高,因為德空軍常使用對頭戰術

  • @mytvshow9124
    @mytvshow912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空戰群英中的機槍手 奎恩 就遇到了卡住的問題

  • @georgewun7460
    @georgewun7460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不可能把剎車當油門踩,因為飛機的油門(節流閥)是用手推的。

  • @tzyawu6802
    @tzyawu6802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剛看完克羅斯比寫的那本書 事實上在 1944年以後 b-17 飛機上多了一個米奇雷達
    但是傷亡率一樣很慘
    還有 25次任務是 1944年 D-day 前的標準
    後來變成了30次
    前提是生還歸來後你還有符合適航標準
    不然 一堆心靈受創而被送回美國的人也是一大堆

  • @Donotoucher
    @Donotoucher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很精緻的頻道,顯然是下來功夫製作的節目,建議大胖的服裝要精緻一些。

  • @yueyu8097
    @yueyu809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点赞👍

  • @psilons
    @psilons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B-29 的尾砲雖然是遙控,但砲手席也只是在砲塔的後面,被攻擊的話也是躲不了。
    尾砲手席空間也是非常狹窄,勉強能夠轉身而已。在裡面要拿起相機拍照都容易撞到玻璃。
    但是B-29以二戰末期來說,算是飛得又高又快,要從後方攻擊並不容易,尾砲手於是比B-17 的安全一點。

  • @黃天信-p5l
    @黃天信-p5l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別以為坐在天上飛的飛機 就很安全
    事實上空軍遠比陸軍更危險
    以美軍為例
    陸軍 前方上報 傷亡10人 絕大部份的情況 下 陣亡人數都不超過2人
    空軍 傷亡10人 基本最少都是6~7人陣亡!!

    • @明洋Eran
      @明洋Er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有看空戰群英的就知道要成功達到退伍任務次數的人少之又少 都是天選之人

  • @家成-z5u
    @家成-z5u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B24防禦不足 B25行程不足 B26安全不足 B17什麼都有也樣樣不足

  • @明洋Eran
    @明洋Er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空戰群英有介紹

  • @笨笨的日常
    @笨笨的日常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砲手常常被壓死

    • @明洋Eran
      @明洋Er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是戰爭沒辦法

  • @cheng1969
    @cheng196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一萬種死法,哈哈哈哈哈

  • @cmkwan59
    @cmkwan5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二戰最高死亡率的兵種應該是德國潛水艦人員吧, 4萬人當中有3萬葬身大西洋.

  • @azow
    @azow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曼菲斯美女號

  • @thomasjosh2652
    @thomasjosh2652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您戴起眼鏡挺上鏡的,亦已完全習慣真人講說,加油啊~先看過第100轟炸大隊的電視劇 "Masters of the Air" 或麥田出版社的中譯本 "飛堡戰紀:100轟炸大隊血戰史" ,再來看這個軍史回顧更好。

  • @shigure0607
    @shigure060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看过这个,德国飞行员护送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 @Muhammad_1957KL
    @Muhammad_1957KL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大哥你的军事知识很好👍 我是你的粉丝也是马来西亚回教徒的西方武器支持者 ,
    我国的海陆空全是西方国家武器 只有三个火炮小船购买中国 ,很多华人不知道濒海任务舰只是火炮的不是导弹的, 我囯军队长期以来接受美军海豹突击队训练🏋️ 麻烦你教训一下中华胶什么🤔是认清事实😊

  • @hingfungcheung371
    @hingfungcheung37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那还有誰那么偉大,坐在机腹炮塔位?!你講?

  • @黃厚鈞
    @黃厚鈞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不要看你行不行

  • @thomasjosh2652
    @thomasjosh2652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其實戰略轟炸是強國對弱國的霸凌,如果德國空軍不是因為希特勒和戈林決策的極度失策,裝備研發走偏了路子,以德國的航空科技發達程度而言,若英美每次轟炸任務都碰上大量 Ho-229、Me-262、Me-163、Ba-349、Ta-152、He-219、Me-410 戰機和 RK-344、 Wasserfall 飛彈,這些英美飛行員大概一個都回不去,而德國保住了歐洲制空權,西線陸戰未必就輸給巴頓和蒙哥馬利,資源也未必就匱乏了,東線也一樣。

    • @oni6707
      @oni670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羅斯福曾認為沒徹底搶到制空也要登陸西歐,但艾森豪堅持除非德國空軍在西歐剩不到三百架,不然無限延持遲登陸,而邱吉爾更是無所謂😅

    • @明洋Eran
      @明洋Er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納粹成也希特勒敗也希特勒

    • @yuzaku7184
      @yuzaku718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建議可以讀一下 噴射獵兵 (JG 7: The World's First Jet Fighter Unit)。 不要整天在惋惜都是希特勒或戈林的錯,您列出來的這些武器扭轉戰局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夢,德國的技術和工業生產實力事實上是不足的。 這種 “只要有 XXX" 就能扭轉戰局的幻想就跟大和號 或 鼠式戰車 這些決戰武器一樣的不切實際。 相反的,如果沒有阿希和戈林的兩次 Vierjahresplan, 給德國建設了大規模的人造石油,纖維,合成橡膠巨型工業聯合體,俗稱赫曼戈林國家工廠,德國二戰根本撐不了這麼久。 德國的噴射機問題一直都在 BMW 的焊接技術不足, 而英國的格羅斯特流行卻其實早就服役並克服了引擎工藝與壽命的問題。 英國的引擎工藝遠超德國,RR 社的飛馬引擎直接把病驢變野馬 而 BMW 和 賓士 在多方面都完全無法跟上。 另外,盟軍遠遠領先德國的煉油技術也讓盟軍飛機充滿了爆發力的血液。更甚者,德國戴姆勒公司在火星塞技術的大幅落後還有各種基礎科技的缺乏研究(大量以購買代替研發的彎道超車心態,耳熟嗎?)造成BMW 系列的高空性能嚴重不足,而一直到戰爭結束德國都無法解決燃油帶來的引擎爆燃的問題。 戰爭是綜合國力的展現,非常吃基礎研究和整體工業成熟度和創新能力。 三流說書人喜歡怪東怪西怪阿希,然而盟軍昏庸的決定也不少,但是更多的是有大量的企業投資在厚實的發明家們上,就是藏富於民的概念。 德國的噴射引擎計畫代號火山,自始至終都是最高優先,從未因為戈林或阿希而被延誤。 恰恰相反的是德國將太多的物資投入到自己技術根本做不到的這些項目上,浪費的大量資源和人命,使戰爭無法拖延到盟軍願意坐下有條件和談而非要求無條件投降的一天。 迦蘭德將軍整天吹噓的 ME 262, 事實上卻是出動一個中隊需要三個傳統活塞戰鬥機保護的嬌貴少爺兵部隊,只有開ME 262 的主角們才會心心念念的,而20小時壽命的引擎是地勤的惡夢 (尤其是與英國慧星 Meteor 噴射戰機那令地勤人員驚艷的幾乎不需維修的引擎相比, 英軍地勤只需加油掛彈就可以讓彗星不斷升空)這就是基礎科技和工業底子的差距。

    • @明洋Eran
      @明洋Er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yuzaku7184 大哥你真認真佩服佩服

    • @yuzaku7184
      @yuzaku718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明洋Eran 其實是要回應給 thomasjosh 看的,而不是回應您的 成也阿希敗也阿希... 但是按不出來 @ 他... 但的確是有點莫名奇妙的認真了一下,拍水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