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更正啟事:8:14 處,圖表中B4快速道路,應更正為「台84線快速道路」8:36 處,口白與字幕,人口合計應更正為「超過20萬」,「200萬」為誤植謝謝網友們的提醒,往後製作專題報導時會更加注意!
中州在彰化,屬於中部,不是在南部那句『而南部本來不管是...』....似乎沒有搞清楚地理位置?!
@@hsiu-yingchen5175 應該是傳說中「台北以南都是南部」的想法
@@hsiu-yingchen5175這就像雲林到底是中部還是南部的問題,地理上台中以南都算南部,行政上中彰投雲都算中部看什麼角度囉
我想說台南人口才181萬幾個區加起來怎麼可能200萬⋯
不同意 👎
偏校明明就改成養老院比較適合,如果是公立養老院,價格又便宜的話,應該會搶破頭,台灣老人超級多,台灣需要能好好退休、結交朋友、又有醫療照護的好地方。
誰來顧?
@@jeff98317這是人力缺口,也是賺錢的好地方。
想太多了,現在一堆人還是處在『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的觀念內,就算真的設立了也沒多少人有辦法扛住鄰里的壓力把父母送去。做成複合式還比較有機會,提供照護服務的社會宅
好建議😊
養老院不容易活化,年輕人的消費力比較強,未來社宅的經營權很可能原本的學校董事會會去參與,你覺得董事會會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嗎?
我看有學生說可以改建成養老院 我覺得這想法也不錯養老院就沒有周遭有沒有年輕人能上班的地方的問題了而且這些地方環境也不錯 很適合養老或許一半一半 一半養老院一半社宅也還行
聰明
而且也可以做成公共托育,台灣公托太少了然後再促進地方發展
早就
銀青住宅嗎?學校的環境, 作為住宅來說當然非常棒不過說實話, 附近的「工作機會」與「交通」才是年輕人是否會入住的重點
混居六成社宅四成養老宅會比較健康
如果靠近都會區的校舍改社宅靠郊區甚至更偏遠的改長照、養老機構會不會更符合受眾需求?畢竟就業需要考量通勤、養老需要清靜的好環境至於長者們的交通需求,或許可以安排公車路線這樣周邊交通路網就可以一起整頓連帶也會因應機構內民眾對民生物資的需求帶動周邊商業發展(餐廳、超市等)規模不必大,夠用就好重點在供需平衡和區域經濟活絡發展
您可能沒發現,倒的學校清一色都是偏遠地區,倒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阿,誰要去交通不便的地方讀書
還是把台大、台科大搬到這些荒郊野外校區,精華校地來蓋社會住宅?
應該要找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專家來幫忙設計,把學校改造成社會住宅
這三間只有中州不算偏遠
@@honghong-zw1bj說個笑話給您聽,我學校在逢甲,新生報到第一天,從臺中車站,足足坐了快兩小時才到學校…… 哈哈哈哈哈
不要賣給建商,還保持是公有地能彈性調度,這樣我就覺得很好。
8:14 台84線快速道路,而不是B4。8:36 人口應該是超過20萬,而不是200萬,整個台南市也才大約180多萬人口。有些資訊錯誤理應用生活常識就能判斷出來,念稿或校稿時需要再注意一些。
從不到一分鐘就覺得這片是內宣片了
剛看到200萬就覺得怪怪的,沒仔細想,看了你的留言才恍然大悟😅
沒有吸引不到年輕人的社會住宅只要讓年輕人租不起的社會住宅
你社會住宅蓋在花蓮、台東、雲林之類的偏鄉,就算租金免費找不到工作還是吸引不到人
@@愚者-w8u 反過來說,我沒有要吸引外縣市的人進來換成減緩本地人流出如何?確實你說的地方即便免費也不會有外地人想去但是至少解決當地人住不起當地問題就像在台北領3.5萬,房租1萬跟我回家鄉領基本薪資,房租0~這樣一樣能證明我的論點
@@KP.KP.No.1 當地人都是住老家,人口外流的原因不是沒地方住,是沒有工作⋯
台灣首府大學其實離南科不算遠,如果可以轉型成功,對於南科上班族的需求應該有幫助。
的確,距離南科很近,對於我個人而言,就有居住需求、通勤問題!這是很不錯的選擇
南科的工程師們會符合社會住宅的申請資格嗎
不太適合當社會住宅吧,不過應該適合當銀髮養生宅,如果能吸引都會區的銀髮族搬過去住,再把都會區的自宅賣或租給年輕人,這樣比較可行。
銀髮族要便利的交通看病 ,這適合剛退休健康老人。
喜歡公視這個議題,很早就看到有人提出這個想法,我覺得非常好
學校的特色就是,樹多,無障礙充足,建蔽率好,人住了不會生病,當社會住宅最好,現在的大樓要多種一棵樹都很困難,把當年美軍幫我們設計的中興新村那種社區感覺找回來,大學退場拿來當舍宅
適合做養老院或醫院吧~社會住宅比較不方便。老人進去住養老院。老屋就會釋出了。政府在重新規劃重建。在讓政府改建老屋整合變成社會住宅。老人社區。對政府來說是比較不用再額外花經費去請社福工跑來跑去。由政府去整合老人去住。強制收購。理念傳達。讓資產活用。如果一個老人住在50坪的空屋。很孤獨的老去。也是很可憐的。鄉下的大學做養老院。都會區的廢棄大學當社會住宅。反正為來的廢棄大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這絕對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但地主不想
參雜了人性再好的制度都會長歪掉
我認為可以綜合眾多網友的意見,改建成青中年社會住宅+老年樂活住宅,校舍通常都是好幾棟建築,每棟可規劃成單人套房、小家庭、老年公寓等,年輕人與長輩各自獨立,不會互相打擾,也不會相隔太多,有個照應。單身/人套房規劃運動中心、小家庭棟規劃幼兒園,老年棟規劃長照、運動設施等等,原本的學生餐廳或是其他校舍出租,創造就業機會,學校轉變成一個大社區。
公視真的清流 拜託堅持住
很多人提到,養老院,但其實,我是希望改變複合式經營比較好,部分學校很大,很難全部用於養老院,我的想法是,看學校規模,再來規劃後續如何改變,如果,小一點的學校,可以當養老院,中型學校,我覺得可以變成醫院和養老院一起,大型的學校,我覺得可以變成大型公園或是軍人營區,因為,台灣很多營區普遍偏老,可以,暫時變成軍營,讓原址進行修繕等等,很多大學都在偏僻地方,養老院的就醫不易,變醫院和養老院一起,我覺得是不錯選擇,基本上,什麼都好,就是不要閒置浪費
那個學生講的養老院很棒啊,真的不考慮運用嗎,超可惜欸😂
還不如做養老社區住宅
雙北問題是精華區已無太多地可蓋,都更太慢,工作機會集中,新屋供給低需求高。要在雙北蓋足夠社宅,要花多少經費與多少時間,土地從何而來? 1.工作機會要適度分散到非北部,可給優惠稅率吸引廠商設廠或遷廠2.都更條件要放寬,雖會影響小部分人,但受惠多數。
所以我說侯友宜還不成氣候,柯P可能有,賴清德還沒看
啊 怎麼沒早點看到這是上禮拜報告的主題😂
改成長照中心
蓋社會住宅或老人院都比開學店還要好
養老院不可能的,頂多就一間指標示範用,人事成本很高的,又難以有收稅潛力
非常好的方向和做法
這麼大的校地也許未來規劃成銀髮村一個共融的社區會更加多元不用等到老到無法自理才能用到而是讓更多在地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在規劃養老時就能入住的地方在可以自理時就可以來住並且有醫療等服務可以就近使用以利在地老化共融也可以一部分作為社會住宅或其他社福規劃讓整個校地充分利用
都市根本不適合養老院郊區空氣好 車輛少 才適合養老院老人才能安心散步都市比較適合社宅也能壓制房價
社會住宅不是哪裡都可以蓋,它必須要有更詳細的思維
所以政府有運作,目前有四家在籌畫
這麼偏遠的地方蓋社會住宅是要給蚊子住吧
其實周邊住宅需求還是很大的 ,因為鄉下的租屋環境比都會還要恐怖...一堆鬼屋= = 還有僅限公務人員租住的,最扯的有看過要調閱聯徵紀錄的房東 ........我好懷念在台中租屋的感受和租金 BY路過的雲林租屋仔
那些官員到底有沒有問過那些不想生的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其實人活在這世界上,有得吃,有得住,才有辦法去想未來,那些什生育補助,租屋補助,大學生補助,節能補助,旅遊補助,房貸補貼,無薪假補貼,詐領補助,奇奇怪怪的補助都不需要,全部做一個整合,打房也不需要,把這些資源全部花在讓無殼者有得住上面就夠了,相信成本會更便宜重點在於(解決有問題的人),居者有其暫居屋,弱勢,無殼蝸牛,無房產,讓他們有地方住,有起家厝,不需要什麼高級智慧住宅,那後續的維護費太高,建造太花時間,等蓋好,台灣人口就沒那麼多了,老舊學校也可以做成宿舍型的公宅,租金便宜,求有就好,讓年輕人至少有地方生蛋,不用因為房貸壓力,壓得喘不過氣,變得什麼都不敢花,什麼都不敢想,住的事情安頓了,也才有心力去想其他進階未來的事。
其實剛好相反,那些出生率低的國家,裡面有多少比例的人是沒得吃沒得住?反而是物質生活水平低落、貧窮、死亡率高的地區,出生率才會高不是嗎?貧窮地區的地方,每生一個小孩,就多一個人力。富裕地區的地方,每生一個小孩,就多一筆開銷。就單看台灣,大家都說生小孩花錢,但是二十年前有這麼花錢嗎?五十年前又如何?當年是不是小孩子還要幫忙家裡工作?現在卻是單獨放小孩一個人待在家裡都是違法的,也就等於要花更多錢來照顧小孩。出生率低落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在日本歐美還是台灣,其實都是在於物質生活的改善、更富裕的社會、人權的提升與個人主義盛行。
有些植物,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永遠都不會開花結果。人類這個物種如果以族群的角度來看,大概也是一樣吧。
現在知道小孩可能3歲會被輾死, 21歲會被冷氣砸死, 28歲會在綠燈過斑馬線時被撞死環境的不安因子很多, 住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好奇30年前有那麼多人會在人行道或人來人往的地方抽菸嗎? 想請活得夠久的前輩們幫忙回想下
@@謝至中-f2l 1. 社會有錢以後, 孩子當然變成培育的對象而不是人力資源;可以看看歐美中東有錢的, 小孩一堆3、4個起跳;當然如果覺得人口數就是要多, 在健康與教育上的投資不重要, 那從根本的概念就不同, 的確很難討論下去2. 大大要去看下數據“那些出生率低的國家”可能還比台灣高目前從維基看聯合國預測生育率, 台灣是1.24, 而最低的北歐國家芬蘭是1.42台灣的問題應該偏向南韓的弱化版;南韓在前面所述的預估生育率是1.08
雖然高房價是造成不育風氣的原因之一,但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沒那麼簡單…
高雄很需要社宅好嗎.房價都快跟新北一樣了,薪水27k的一堆
不一定要住宅,任何社會福利設施都應考慮,交通不佳之處也得相應感善
當青年創業基地也不錯~~用廉價租金租給年輕人鼓勵創業。像是獨立電玩遊戲開發成本也不是很高需要的是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成本,是不是可以考慮呢??而且一堆年輕人在這裡也可以激盪很多創意???而且也可以利用原有的設施舉辦很多技術演講等等。
臺灣開發獨立電玩遊戲不賺錢,直接撿現成的遊戲才賺錢。臺灣技術表演不賺錢,演講不賺錢。教室是要改來住,不是要改來創業。
校區尤其是私立的都在偏遠地區,改成社宅對於人口密度高的市區沒幫助啊!
EOD(教育及市有房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則是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人口結構轉變,未來15年,236所學校有165處(約佔70%)有校舍改建需求,原有校舍用地,將逐步轉換成社宅用地及社區公共服務的福利設施(包含托嬰、托幼、長者照護、老人服務中心),甚至延伸到社會住宅及中繼宅。可惜沒當選
出生時人口數量就可以推算未來的學生數量了 ・ 學校倒閉是必然的結果 。
你那偏僻的地方,人家可是不想住耶,要蓋在市中心啦!然後不用錢,最好幫忙收包裹垃圾然後不用管理費!
改公辦養老院應該不錯,本身校地不小,也有一定綠化
理論上這些偏鄉大學確實有這些優勢,問題就在於難推斷住進去的人還有工作問題
社會住宅的集中區域和需求的主要集中區域確定有足夠關聯性嗎?這結論到底是公視這邊下的還是營建署下的?
彰化不需要社宅,我覺得社為長照安養機構比較符合期待。
長照好地點,稍加整理好即可用。
感覺改成混合住宅可以造成自我循環的區域像是一部分養一部分提供社宅甚至可在裡面加入公托等
公托製造的問題很大……
社會住宅的地點需求,不一定都是都會區跟工作需求...花蓮這類觀光縣市,莫名房價地價很高,當地政府放任不合理的房地升值,但當地的薪資條件就在最低起薪徘徊...這類就是會讓年輕人外流的因素其一,想在家鄉發展,或許只是想拚一間小公寓,但就是薪資水準跟住房期待值成L趨勢,這情況如果沒有社會住宅可加入選項之中,自身能控制的就是選擇躺平...(希望有些學術型態的學者,忙碌學術研究之餘也接一下地氣...)
花蓮真的很扯….還一堆未申報的民宿…
建議可以讓排名靠前的大學設立南部的分校,一方面延續使用學校資源,另一方面讓學生不需要集中到北部。北部學生人數下降後,可以讓租屋需求下降(雖然可能對租金影響不大),或許可靠學校本身的宿舍來供學生居住,而不需要到外面租更貴的房子。南部學生人數上升後,可以直接使用原本的學校資源,而非在人口數相對少的地方蓋社會住宅,頂多政治人物可以宣傳蓋了多少戶,然而有沒有人住他們卻不在意。社會住宅也不一定要蓋全新的,由政府買下現有的空屋,再出租給需要的人們,根據申請社會住宅的人的經濟狀況對租金打折。
改長照中心
贊成,這樣房價就不會居高不下了,如果附近再讓交通更便利,社會宅是可以的。
之前有看過百貨公司變成學校,如果企業能進駐的話,不曉得能不能反過來利用或許可以變成一個小區,有住宅、體育場、超市之類的😂
我是覺得如果做得好,有可能會是臺灣的Beverly Hills不是要害人,只是覺得臺灣處於地震帶,替住高樓的人感覺心驚膽跳,給政府一個解方也給都市化過於嚴重的一個解方
制度能改善是最好的😢
可以給長照機構 現有的操場跟綠地~教室窗戶大 採光也好。
理想很棒、但是還是要與現實妥協雖然不是故意批評執政黨執行一定有難度,我相信大部分公民都會了解計畫趕不上變化即使放寬標準看達成率還是不到5成希望不要隨意誇下海口,只會讓人民失望而已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那些辛苦蓋社宅的人們,也不能否認政府有想要蓋社宅。在這邊還是要感謝他們希望以後我們的政府能不要那麼浮誇,要更腳踏實地才好
要看地點,有些學校在市區有些在郊區
個人質疑的點是私校轉社宅行不行的專題報導為何導言只強調都會區對社宅的需求方向(數量、立地等條件)是否能吸引年輕人的提問也是同樣想法,還有其他容易被拒絕承租的弱勢族群需要社宅才對吧。居住正義不是只為了青年爭取耶(雖然維護生產力年齡族群也很重要
只有OURS一個人講人話,其他人都在打太極...果然沒有人要跟自己(建商)的房價過不去...
台灣的官商勾結問題 非常嚴重,這個問題不解決,說什麼都沒有用
看向那爐渣案 聽見那88槍 說起那光電綠能的政治獻金產業 打起那十多億的棒球場... 太多太多 這也只是罄竹難書中的一片竹簡。
還有一個解方就是政府買起來,暫時配給921震災的災民或是高雄氣爆災戶名下無其他不動產,但以優惠價出租,並強制規定幾年後返還這算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
社會住宅,長照中心,國際青年旅宿國際長青旅宿各縣市或國際藝品展覽銷售中心這些都可以考慮但這也要看地點,行程,規劃和觀光傳播,但疫情確實也是一個考量因素不過與其不做,至少先規劃起來也是個良方
學校整體的規劃感覺是可以直接變成一個小社區也不錯運動休閒的場地已經有了,剩下就是吧教學樓裡面重新裝潢成套房也可以多個便利商店整體認真規劃一定可行
變成養老院 我想適合,除非社會住宅也有其他的結合!
全部改作養老院
監獄也不錯 = =!!
@@DaDaWu518 對欸 我們缺監獄
@@DaDaWu518 你是天才嗎
社宅也可以養老院也可以,只要能活用建築物,就算改成其他的也可以。
學生宿舍一般都不大,大概5-8坪而已,改成社會住宅只能給單身的人住。我覺得像其他人說的變成長照或養老院比較合適。而且學校通常有不少綠地和活動空間可以使用。
社會住宅很讚也可以附托嬰中心托老中心 甚至地方局處服務處都可以整合進同個區域
教室變社會住宅公寓也不錯,可先試辦看看,以公辦民營承租。
我覺得很好,社福機構😊😊
改為長青住宅 設單人套房 雙人套房,使用者 部份負擔。
依照未來人口結構老化的變化以及學校的格局位置 改成老養院院比社宅來到適合多了 改成社宅 沒幾年再度面臨轉型的可能性太高了
0:42 什麼低能推論?社會住宅集中在雙北「只代表」因為只有雙北在建設!而不是因為其他地方都沒有需求。公視也變成宮視了喔?
麻豆首府大學校地很讚 曾經迷路到過那邊 真的很美 很舒服
所以適合作什麼樣的開發?
南部本來就相對容易?呃薪資也相對低好嗎且租房沒相對便宜很多….
養老院比較可行吧,社會住宅??不大改的話要做成通鋪嗎?
養老院最適合,長照中心。
產業條件和人口結構講得很好
養老院應該比較好吧?
數發部聽起來好聽但其實也就是研究民生與消費習慣以及避凶趨吉,讓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變社會住宅那些政客跟建商就沒得炒房炒地了,政客直接否決
這些學校的地都離直轄市中心有點距離,我認為離太遠自然房價就會較低,而如果在這些地方建社宅,不太符合效益,就像台北竟然在陽明山上做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我認為還造成了亂象,原本社宅的價格算高,結果附近的房子也跟著漲,漲到比社宅更高,現在反而顯得社宅便宜了,所以我個人覺得還不如讓這些地方變成老人安養中心
國際緊急天災難民收容中心,但這個坑超大,沒人敢保證當前的問題還有後續衍生的一堆問題比養兒育女還要棘手……
「社會住宅大部分集中在雙北,顯示雙北還有都會區需求比較大」這結論有問題吧? 我就想問其他地區有足夠的社宅可以選嗎?
這個很早就提到了~三流學校~別再誤人子弟~政府幫忙輔導成為長照中心比較好~讓董事會可以有錢賺~變社宅那個土地能賣多少
實事求是的討論
每個都是用自我安慰的話,來包裝錯誤的作法
改成整合性社宅 加入托嬰老年照護 其他設施可依需求增減 不過土地本身問題要先解決
好一個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才搞多少年?現在就要退場?
改成平價養老院才是正解....等到全國一半以上都老人................卻住不起養老院時...年輕人要照顧老人.到時連年輕人都會被拖跨...............
放心,台南就算再四年也不會有20萬戶,台北市八年內才兩萬戶而已。民主退步黨的執行力是『空』,抗中保台遠比社宅來得重要。人民乖乖吃土,千萬不要為了賺人民幣而失去民主自由
為什麼要限制已退場的學校地目跟大樓使用目的?哪裡來那麼多教育[跟社福會需要使用?
你不知道很多私校只是為了炒地皮才蓋的?
不過把教室要整理成住宅應該也要花不少錢吧
交給印度日本捷克等友好國家使用,讓他們的學生來台半工半讀,大廠需要的員工也能補足。
聰明,我也是這麼想,怕的是他們的學校也一堆……
社會住宅就對了便宜租~房價自然下來!
臺灣退場高中大學可以規劃成國際教育中心也不錯,問題在於他們有的內戰或是過度生育真的是讓人無法插手……
倒閉大多是鳥地方 除了私人土地 學校退場是充公 精華區地段那怕小小一間 早就被處理 最近退場那一間已經被買走預定要蓋大樓 光生活機能差 就直接打槍 看看日本就知道 那些偏遠廢棄 學校 醫院 飯店 團地社區 公共建築 就直接廢棄 很難再利用 地方政府振興方案 免費入住 廢棄建築只要繳基本活化費 都沒人要使用 投入再多經費跟丟到水溝一樣
為啥不乾脆就是轉型成培養看護的學校和可以實習和直接上班的養老院?這完全是可以並行的啊!你知道看護的薪水有多高嗎?!美國甚至還用拿綠卡和美國護照來吸引外國人去他們那邊做看護耶!!!
先做調查 統計 , 這塊偏遠校地想蓋社宅 , 是 年輕人 想來住 還是老人想來住 , 走出大門 有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搭 , 不要說蓋了 入住率超低 人力成本高 交通不便 , 有錢沒病的老人 最適合 , 我認識長者都住在 大醫院 附近 樓房, 5-10分鐘到醫院
評估不知道要評估多久😂 依政府這樣的執行效率,慢慢等吧⋯⋯
通常學校教室的設計都不會每間有盥洗設備,要改設計又是一筆錢,社會住宅也要考慮附近生活就業機能,會退場的幾乎大部分都是偏遠地區,原本就不太有人。改養老院人力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大批量的室內改裝和設計發包價格比重新蓋便宜還更快
把社宅蓋在奇怪的地方沒人去住吧,老人院吧
都會區優先? 這些退場的學校, 有哪幾所 在都會區?🤔
作為長照場地也很好
台首大這件爛學校的校地很好可以用走外環道就能上高速公路了而且麻豆生活機能很好 缺點就是去台鐵要15分鐘但是台首大可以是社會住宅第一選擇南科成立後 二十年來 周遭鄉鎮的房價遭北部財團大炒地皮蓋房大概三十年前 民國80年代二樓透天厝200萬 現在民國110年代 三樓透天厝800萬上下 太晚買就又變1000萬上下如果台首大變社會住宅 是南科高房價效應的一個舒緩方法
改成老年住宅吧,這樣老人就不怕沒房子租了@@
除了2010年因為是虎年出生人口只有16.6萬人,2011~2016出生人口數均在20萬人上下,民進黨2017年開始出生人口逐年下滑。台灣2022年新生兒數為13萬8,986人,2023年上半年僅6萬6,028人。(2023年)少子化帶來的衝擊相當凶猛,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預測,112學年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僅剩19.1萬人。「台灣一年有二十幾萬名大專大學畢業生」這句話可以走入歷史了。私校退場校地改成社會住宅,不能成為政府一開始無作為的理由。為了底下的做法杖人事斷章取義,所以我補上了「出生人口」四字。側翼動不動出來洗地,地板都要被洗爛了。
「民進黨2017年開始逐年下滑」這國家的人口早就逐年下滑了,截至今年六月底滿43歲的年齡層是目前各年層中人數最多的(408,751人),之後就開始不斷下降,8歲的人口則為215,106,僅為43歲年齡的52.6%,你說民進黨執政後開始下滑,根本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雖然民進黨的確沒辦法挽救出生率,但我可以跟你保證目前來看不管哪個黨執政都一樣,生育率很早之前就開始下降了,你硬要強調民進黨真的是硬拗,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您也是側翼的一員只是立場跟綠色不一樣而已?
對啦,民進黨上台害得人口減少,還有很多人從那之後都結不了婚因為女生錢賺得多了不想結婚,男女都活得無依無靠好慘哦(來效法練習因果亂牽的論述
偏校改成老人租賃住宅可行麼
私校場地比較適合蓋中繼宅來配合都市更新
★更正啟事:
8:14 處,圖表中B4快速道路,應更正為「台84線快速道路」
8:36 處,口白與字幕,人口合計應更正為「超過20萬」,「200萬」為誤植
謝謝網友們的提醒,往後製作專題報導時會更加注意!
中州在彰化,屬於中部,不是在南部
那句『而南部本來不管是...』....似乎沒有搞清楚地理位置?!
@@hsiu-yingchen5175
應該是傳說中「台北以南都是南部」的想法
@@hsiu-yingchen5175這就像雲林到底是中部還是南部的問題,地理上台中以南都算南部,行政上中彰投雲都算中部
看什麼角度囉
我想說台南人口才181萬
幾個區加起來怎麼可能200萬⋯
不同意 👎
偏校明明就改成養老院比較適合,如果是公立養老院,價格又便宜的話,應該會搶破頭,台灣老人超級多,台灣需要能好好退休、結交朋友、又有醫療照護的好地方。
誰來顧?
@@jeff98317這是人力缺口,也是賺錢的好地方。
想太多了,現在一堆人還是處在『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的觀念內,就算真的設立了也沒多少人有辦法扛住鄰里的壓力把父母送去。做成複合式還比較有機會,提供照護服務的社會宅
好建議😊
養老院不容易活化,年輕人的消費力比較強,未來社宅的經營權很可能原本的學校董事會會去參與,你覺得董事會會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嗎?
我看有學生說可以改建成養老院 我覺得這想法也不錯
養老院就沒有周遭有沒有年輕人能上班的地方的問題了
而且這些地方環境也不錯 很適合養老
或許一半一半 一半養老院一半社宅也還行
聰明
而且也可以做成公共托育,台灣公托太少了
然後再促進地方發展
早就
銀青住宅嗎?
學校的環境, 作為住宅來說當然非常棒
不過說實話, 附近的「工作機會」與「交通」才是年輕人是否會入住的重點
混居六成社宅四成養老宅會比較健康
如果靠近都會區的校舍改社宅
靠郊區甚至更偏遠的改長照、養老機構
會不會更符合受眾需求?
畢竟就業需要考量通勤、養老需要清靜的好環境
至於長者們的交通需求,或許可以安排公車路線
這樣周邊交通路網就可以一起整頓
連帶也會因應機構內民眾對民生物資的需求帶動周邊商業發展(餐廳、超市等)
規模不必大,夠用就好
重點在供需平衡和區域經濟活絡發展
您可能沒發現,倒的學校清一色都是偏遠地區,倒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阿,誰要去交通不便的地方讀書
還是把台大、台科大搬到這些荒郊野外校區,精華校地來蓋社會住宅?
應該要找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專家來幫忙設計,把學校改造成社會住宅
這三間只有中州不算偏遠
@@honghong-zw1bj說個笑話給您聽,我學校在逢甲,新生報到第一天,從臺中車站,足足坐了快兩小時才到學校……
哈哈哈哈哈
不要賣給建商,還保持是公有地能彈性調度,這樣我就覺得很好。
8:14 台84線快速道路,而不是B4。
8:36 人口應該是超過20萬,而不是200萬,整個台南市也才大約180多萬人口。
有些資訊錯誤理應用生活常識就能判斷出來,念稿或校稿時需要再注意一些。
從不到一分鐘就覺得這片是內宣片了
剛看到200萬就覺得怪怪的,沒仔細想,看了你的留言才恍然大悟😅
沒有吸引不到年輕人的社會住宅
只要讓年輕人租不起的社會住宅
你社會住宅蓋在花蓮、台東、雲林之類的偏鄉,就算租金免費找不到工作還是吸引不到人
@@愚者-w8u
反過來說,我沒有要吸引外縣市的人進來
換成減緩本地人流出如何?
確實你說的地方即便免費也不會有外地人想去
但是至少解決當地人住不起當地問題
就像在台北領3.5萬,房租1萬
跟我回家鄉領基本薪資,房租0~
這樣一樣能證明我的論點
@@KP.KP.No.1 當地人都是住老家,人口外流的原因不是沒地方住,是沒有工作⋯
台灣首府大學其實離南科不算遠,如果可以轉型成功,對於南科上班族的需求應該有幫助。
的確,距離南科很近,對於我個人而言,就有居住需求、通勤問題!這是很不錯的選擇
南科的工程師們會符合社會住宅的申請資格嗎
不太適合當社會住宅吧,不過應該適合當銀髮養生宅,如果能吸引都會區的銀髮族搬過去住,再把都會區的自宅賣或租給年輕人,這樣比較可行。
銀髮族要便利的交通看病 ,這適合剛退休健康老人。
喜歡公視這個議題,很早就看到有人提出這個想法,我覺得非常好
學校的特色就是,樹多,無障礙充足,建蔽率好,人住了不會生病,當社會住宅最好,現在的大樓要多種一棵樹都很困難,把當年美軍幫我們設計的中興新村那種社區感覺找回來,大學退場拿來當舍宅
適合做養老院或醫院吧~社會住宅比較不方便。老人進去住養老院。老屋就會釋出了。政府在重新規劃重建。在讓政府改建老屋整合變成社會住宅。
老人社區。對政府來說是比較不用再額外花經費去請社福工跑來跑去。由政府去整合老人去住。強制收購。理念傳達。讓資產活用。如果一個老人住在50坪的空屋。很孤獨的老去。也是很可憐的。鄉下的大學做養老院。都會區的廢棄大學當社會住宅。
反正為來的廢棄大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這絕對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但地主不想
參雜了人性再好的制度都會長歪掉
我認為可以綜合眾多網友的意見,改建成青中年社會住宅+老年樂活住宅,校舍通常都是好幾棟建築,每棟可規劃成單人套房、小家庭、老年公寓等,年輕人與長輩各自獨立,不會互相打擾,也不會相隔太多,有個照應。
單身/人套房規劃運動中心、小家庭棟規劃幼兒園,老年棟規劃長照、運動設施等等,原本的學生餐廳或是其他校舍出租,創造就業機會,學校轉變成一個大社區。
公視真的清流 拜託堅持住
很多人提到,養老院,但其實,我是希望改變複合式經營比較好,部分學校很大,很難全部用於養老院,我的想法是,看學校規模,再來規劃後續如何改變,如果,小一點的學校,可以當養老院,中型學校,我覺得可以變成醫院和養老院一起,大型的學校,我覺得可以變成大型公園或是軍人營區,因為,台灣很多營區普遍偏老,可以,暫時變成軍營,讓原址進行修繕等等,
很多大學都在偏僻地方,養老院的就醫不易,變醫院和養老院一起,我覺得是不錯選擇,
基本上,什麼都好,就是不要閒置浪費
那個學生講的養老院很棒啊,真的不考慮運用嗎,超可惜欸😂
還不如做養老社區住宅
雙北問題是精華區已無太多地可蓋,都更太慢,工作機會集中,新屋供給低需求高。要在雙北蓋足夠社宅,要花多少經費與多少時間,土地從何而來?
1.工作機會要適度分散到非北部,可給優惠稅率吸引廠商設廠或遷廠
2.都更條件要放寬,雖會影響小部分人,但受惠多數。
所以我說侯友宜
還不成氣候,
柯P可能有,賴清德還沒看
啊 怎麼沒早點看到
這是上禮拜報告的主題😂
改成長照中心
蓋社會住宅或老人院都比開學店還要好
養老院不可能的,頂多就一間指標示範用,人事成本很高的,又難以有收稅潛力
非常好的方向和做法
這麼大的校地
也許未來規劃成銀髮村
一個共融的社區
會更加多元
不用等到老到無法自理才能用到
而是讓更多在地的中老年人
可以選擇在規劃養老時
就能入住的地方
在可以自理時就可以來住
並且有醫療等服務可以就近使用
以利在地老化
共融也可以一部分作為社會住宅
或其他社福規劃
讓整個校地充分利用
都市根本不適合養老院
郊區空氣好 車輛少 才適合養老院
老人才能安心散步
都市比較適合社宅也能壓制房價
社會住宅不是哪裡都可以蓋,它必須要有更詳細的思維
所以政府有運作,
目前有四家在籌畫
這麼偏遠的地方蓋社會住宅是要給蚊子住吧
其實周邊住宅需求還是很大的 ,因為鄉下的租屋環境比都會還要恐怖...一堆鬼屋= =
還有僅限公務人員租住的,最扯的有看過要調閱聯徵紀錄的房東 ........我好懷念在台中租屋的感受和租金 BY路過的雲林租屋仔
那些官員到底有沒有問過那些不想生的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其實人活在這世界上,
有得吃,有得住,才有辦法去想未來,那些什生育補助,租屋補助,大學生補助,節能補助,旅遊補助,房貸補貼,無薪假補貼,詐領補助,奇奇怪怪的補助都不需要,全部做一個整合,打房也不需要,把這些資源全部花在讓無殼者有得住上面就夠了,相信成本會更便宜
重點在於(解決有問題的人),居者有其暫居屋,弱勢,無殼蝸牛,無房產,讓他們有地方住,有起家厝,不需要什麼高級智慧住宅,那後續的維護費太高,建造太花時間,等蓋好,台灣人口就沒那麼多了,老舊學校也可以做成宿舍型的公宅,租金便宜,求有就好,讓年輕人至少有地方生蛋,不用因為房貸壓力,壓得喘不過氣,變得什麼都不敢花,什麼都不敢想,住的事情安頓了,也才有心力去想其他進階未來的事。
其實剛好相反,那些出生率低的國家,裡面有多少比例的人是沒得吃沒得住?反而是物質生活水平低落、貧窮、死亡率高的地區,出生率才會高不是嗎?
貧窮地區的地方,每生一個小孩,就多一個人力。富裕地區的地方,每生一個小孩,就多一筆開銷。
就單看台灣,大家都說生小孩花錢,但是二十年前有這麼花錢嗎?五十年前又如何?當年是不是小孩子還要幫忙家裡工作?現在卻是單獨放小孩一個人待在家裡都是違法的,也就等於要花更多錢來照顧小孩。
出生率低落的根本原因,不管是在日本歐美還是台灣,其實都是在於物質生活的改善、更富裕的社會、人權的提升與個人主義盛行。
有些植物,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永遠都不會開花結果。人類這個物種如果以族群的角度來看,大概也是一樣吧。
現在知道小孩可能3歲會被輾死, 21歲會被冷氣砸死, 28歲會在綠燈過斑馬線時被撞死
環境的不安因子很多, 住只是其中一部分
另外好奇30年前有那麼多人會在人行道或人來人往的地方抽菸嗎? 想請活得夠久的前輩們幫忙回想下
@@謝至中-f2l
1. 社會有錢以後, 孩子當然變成培育的對象而不是人力資源;可以看看歐美中東有錢的, 小孩一堆3、4個起跳;當然如果覺得人口數就是要多, 在健康與教育上的投資不重要, 那從根本的概念就不同, 的確很難討論下去
2. 大大要去看下數據
“那些出生率低的國家”可能還比台灣高
目前從維基看聯合國預測生育率, 台灣是1.24, 而最低的北歐國家芬蘭是1.42
台灣的問題應該偏向南韓的弱化版;南韓在前面所述的預估生育率是1.08
雖然高房價是造成不育風氣的原因之一,但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沒那麼簡單…
高雄很需要社宅好嗎.房價都快跟新北一樣了,薪水27k的一堆
不一定要住宅,任何社會福利設施都應考慮,交通不佳之處也得相應感善
當青年創業基地也不錯~~用廉價租金租給年輕人鼓勵創業。像是獨立電玩遊戲開發成本也不是很高需要的是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成本,是不是可以考慮呢??而且一堆年輕人在這裡也可以激盪很多創意???而且也可以利用原有的設施舉辦很多技術演講等等。
臺灣開發獨立電玩遊戲不賺錢,直接撿現成的遊戲才賺錢。
臺灣技術表演不賺錢,演講不賺錢。
教室是要改來住,不是要改來創業。
校區尤其是私立的都在偏遠地區,改成社宅對於人口密度高的市區沒幫助啊!
EOD(教育及市有房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則是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人口結構轉變,未來15年,236所學校有165處(約佔70%)有校舍改建需求,原有校舍用地,將逐步轉換成社宅用地及社區公共服務的福利設施(包含托嬰、托幼、長者照護、老人服務中心),甚至延伸到社會住宅及中繼宅。
可惜沒當選
出生時人口數量就可以推算未來的學生數量了 ・ 學校倒閉是必然的結果 。
你那偏僻的地方,人家可是不想住耶,要蓋在市中心啦!然後不用錢,最好幫忙收包裹垃圾然後不用管理費!
改公辦養老院應該不錯,本身校地不小,也有一定綠化
理論上這些偏鄉大學確實有這些優勢,
問題就在於難推斷
住進去的人還有工作問題
社會住宅的集中區域和需求的主要集中區域確定有足夠關聯性嗎?這結論到底是公視這邊下的還是營建署下的?
彰化不需要社宅,我覺得社為長照安養機構比較符合期待。
長照好地點,稍加整理好即可用。
感覺改成混合住宅可以造成自我循環的區域
像是一部分養一部分提供社宅
甚至可在裡面加入公托等
公托製造的問題很大……
社會住宅的地點需求,不一定都是都會區跟工作需求...花蓮這類觀光縣市,莫名房價地價很高,當地政府放任不合理的房地升值,但當地的薪資條件就在最低起薪徘徊...這類就是會讓年輕人外流的因素其一,想在家鄉發展,或許只是想拚一間小公寓,但就是薪資水準跟住房期待值成L趨勢,這情況如果沒有社會住宅可加入選項之中,自身能控制的就是選擇躺平...(希望有些學術型態的學者,忙碌學術研究之餘也接一下地氣...)
花蓮真的很扯….還一堆未申報的民宿…
建議可以讓排名靠前的大學設立南部的分校,一方面延續使用學校資源,另一方面讓學生不需要集中到北部。
北部學生人數下降後,可以讓租屋需求下降(雖然可能對租金影響不大),或許可靠學校本身的宿舍來供學生居住,而不需要到外面租更貴的房子。
南部學生人數上升後,可以直接使用原本的學校資源,而非在人口數相對少的地方蓋社會住宅,頂多政治人物可以宣傳蓋了多少戶,然而有沒有人住他們卻不在意。
社會住宅也不一定要蓋全新的,由政府買下現有的空屋,再出租給需要的人們,根據申請社會住宅的人的經濟狀況對租金打折。
改長照中心
贊成,這樣房價就不會居高不下了,如果附近再讓交通更便利,社會宅是可以的。
之前有看過百貨公司變成學校,如果企業能進駐的話,不曉得能不能反過來利用
或許可以變成一個小區,有住宅、體育場、超市之類的😂
我是覺得如果做得好,
有可能會是
臺灣的Beverly Hills
不是要害人,
只是覺得臺灣處於地震帶,
替住高樓的人
感覺心驚膽跳,
給政府一個解方
也給都市化
過於嚴重的一個解方
制度能改善是最好的😢
可以給長照機構 現有的操場跟綠地~
教室窗戶大 採光也好。
理想很棒、但是還是要與現實妥協
雖然不是故意批評執政黨
執行一定有難度,我相信大部分公民都會了解計畫趕不上變化
即使放寬標準看達成率還是不到5成
希望不要隨意誇下海口,只會讓人民失望而已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那些辛苦蓋社宅的人們,也不能否認政府有想要蓋社宅。
在這邊還是要感謝他們
希望以後我們的政府能不要那麼浮誇,要更腳踏實地才好
要看地點,有些學校在市區有些在郊區
個人質疑的點是私校轉社宅行不行的專題報導為何導言只強調都會區對社宅的需求方向(數量、立地等條件)是否能吸引年輕人的提問也是同樣想法,還有其他容易被拒絕承租的弱勢族群需要社宅才對吧。居住正義不是只為了青年爭取耶(雖然維護生產力年齡族群也很重要
只有OURS一個人講人話,其他人都在打太極...果然沒有人要跟自己(建商)的房價過不去...
台灣的官商勾結問題 非常嚴重,這個問題不解決,說什麼都沒有用
看向那爐渣案 聽見那88槍 說起那光電綠能的政治獻金產業 打起那十多億的棒球場... 太多太多 這也只是罄竹難書中的一片竹簡。
還有一個解方就是政府買起來,暫時配給921震災的災民或是高雄氣爆災戶名下無其他不動產,但以優惠價出租,
並強制規定幾年後返還
這算走一步算一步的做法
社會住宅,
長照中心,
國際青年旅宿
國際長青旅宿
各縣市或國際
藝品展覽銷售中心
這些都可以考慮
但這也要看
地點,行程,規劃
和觀光傳播,
但疫情確實
也是一個考量因素
不過與其不做,
至少先規劃起來
也是個良方
學校整體的規劃感覺是可以直接變成一個小社區也不錯
運動休閒的場地已經有了,剩下就是吧教學樓裡面重新裝潢成套房
也可以多個便利商店
整體認真規劃一定可行
變成養老院 我想適合,除非社會住宅也有其他的結合!
全部改作養老院
監獄也不錯 = =!!
@@DaDaWu518 對欸 我們缺監獄
應該要找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專家來幫忙設計,把學校改造成社會住宅
@@DaDaWu518 你是天才嗎
社宅也可以養老院也可以,只要能活用建築物,就算改成其他的也可以。
學生宿舍一般都不大,大概5-8坪而已,改成社會住宅只能給單身的人住。我覺得像其他人說的變成長照或養老院比較合適。而且學校通常有不少綠地和活動空間可以使用。
社會住宅很讚
也可以附托嬰中心托老中心 甚至地方局處服務處都可以整合進同個區域
教室變社會住宅公寓也不錯,可先試辦看看,以公辦民營承租。
我覺得很好,社福機構😊😊
改為長青住宅 設單人套房 雙人套房,使用者 部份負擔。
依照未來人口結構老化的變化以及學校的格局位置 改成老養院院比社宅來到適合多了 改成社宅 沒幾年再度面臨轉型的可能性太高了
0:42 什麼低能推論?社會住宅集中在雙北「只代表」因為只有雙北在建設!而不是因為其他地方都沒有需求。公視也變成宮視了喔?
麻豆首府大學校地很讚 曾經迷路到過那邊 真的很美 很舒服
所以適合作什麼樣的開發?
南部本來就相對容易?
呃
薪資也相對低好嗎
且租房沒相對便宜很多….
養老院比較可行吧,社會住宅??不大改的話要做成通鋪嗎?
養老院最適合,長照中心。
產業條件和人口結構講得很好
養老院應該比較好吧?
數發部聽起來好聽
但其實
也就是
研究民生與消費習慣
以及避凶趨吉,
讓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變社會住宅那些政客跟建商就沒得炒房炒地了,政客直接否決
這些學校的地都離直轄市中心有點距離,我認為離太遠自然房價就會較低,而如果在這些地方建社宅,不太符合效益,就像台北竟然在陽明山上做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我認為還造成了亂象,原本社宅的價格算高,結果附近的房子也跟著漲,漲到比社宅更高,現在反而顯得社宅便宜了,所以我個人覺得還不如讓這些地方變成老人安養中心
國際緊急天災
難民收容中心,
但這個坑超大,
沒人敢保證
當前的問題
還有後續衍生的一堆問題
比養兒育女還要棘手……
「社會住宅大部分集中在雙北,顯示雙北還有都會區需求比較大」這結論有問題吧? 我就想問其他地區有足夠的社宅可以選嗎?
這個很早就提到了~三流學校~別再誤人子弟~政府幫忙輔導成為長照中心比較好~讓董事會可以有錢賺~變社宅那個土地能賣多少
實事求是的討論
每個都是用自我安慰的話,來包裝錯誤的作法
改成整合性社宅 加入托嬰老年照護 其他設施可依需求增減 不過土地本身問題要先解決
好一個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才搞多少年?現在就要退場?
改成平價養老院才是正解....
等到全國一半以上都老人................卻住不起養老院時...
年輕人要照顧老人.到時連年輕人都會被拖跨...............
放心,台南就算再四年也不會有20萬戶,台北市八年內才兩萬戶而已。民主退步黨的執行力是『空』,抗中保台遠比社宅來得重要。人民乖乖吃土,千萬不要為了賺人民幣而失去民主自由
為什麼要限制已退場的學校地目跟大樓使用目的?
哪裡來那麼多教育[跟社福會需要使用?
你不知道很多私校只是為了炒地皮才蓋的?
不過把教室要整理成住宅應該也要花不少錢吧
交給印度日本捷克等友好國家使用,讓他們的學生來台半工半讀,大廠需要的員工也能補足。
聰明,我也是這麼想,怕的是他們的學校也一堆……
社會住宅就對了便宜租~房價自然下來!
臺灣退場高中大學
可以規劃成國際教育中心也不錯,問題在於他們有的內戰或是過度生育
真的是讓人無法插手……
倒閉大多是鳥地方 除了私人土地 學校退場是充公 精華區地段那怕小小一間 早就被處理 最近退場那一間已經被買走預定要蓋大樓 光生活機能差 就直接打槍
看看日本就知道 那些偏遠廢棄 學校 醫院 飯店 團地社區 公共建築 就直接廢棄 很難再利用 地方政府振興方案 免費入住 廢棄建築只要繳基本活化費 都沒人要使用 投入再多經費跟丟到水溝一樣
為啥不乾脆就是轉型成培養看護的學校和可以實習和直接上班的養老院?這完全是可以並行的啊!你知道看護的薪水有多高嗎?!美國甚至還用拿綠卡和美國護照來吸引外國人去他們那邊做看護耶!!!
先做調查 統計 , 這塊偏遠校地想蓋社宅 , 是 年輕人 想來住 還是老人想來住 , 走出大門 有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搭 , 不要說蓋了 入住率超低 人力成本高 交通不便 , 有錢沒病的老人 最適合 , 我認識長者都住在 大醫院 附近 樓房, 5-10分鐘到醫院
評估不知道要評估多久😂 依政府這樣的執行效率,慢慢等吧⋯⋯
通常學校教室的設計都不會每間有盥洗設備,要改設計又是一筆錢,社會住宅也要考慮附近生活就業機能,會退場的幾乎大部分都是偏遠地區,原本就不太有人。改養老院人力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大批量的室內改裝和設計
發包價格比重新蓋便宜還更快
把社宅蓋在奇怪的地方沒人去住吧,老人院吧
都會區優先? 這些退場的學校,
有哪幾所 在都會區?🤔
作為長照場地也很好
台首大這件爛學校的校地很好可以用
走外環道就能上高速公路了
而且麻豆生活機能很好 缺點就是去台鐵要15分鐘
但是台首大可以是社會住宅第一選擇
南科成立後 二十年來 周遭鄉鎮的房價遭北部財團大炒地皮蓋房
大概三十年前 民國80年代二樓透天厝200萬
現在民國110年代 三樓透天厝800萬上下 太晚買就又變1000萬上下
如果台首大變社會住宅 是南科高房價效應的一個舒緩方法
改成老年住宅吧,這樣老人就不怕沒房子租了@@
除了2010年因為是虎年出生人口只有16.6萬人,2011~2016出生人口數均在20萬人上下,民進黨2017年開始出生人口逐年下滑。台灣2022年新生兒數為13萬8,986人,2023年上半年僅6萬6,028人。(2023年)少子化帶來的衝擊相當凶猛,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預測,112學年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僅剩19.1萬人。「台灣一年有二十幾萬名大專大學畢業生」這句話可以走入歷史了。
私校退場校地改成社會住宅,不能成為政府一開始無作為的理由。為了底下的做法杖人事斷章取義,所以我補上了「出生人口」四字。側翼動不動出來洗地,地板都要被洗爛了。
「民進黨2017年開始逐年下滑」這國家的人口早就逐年下滑了,截至今年六月底滿43歲的年齡層是目前各年層中人數最多的(408,751人),之後就開始不斷下降,8歲的人口則為215,106,僅為43歲年齡的52.6%,你說民進黨執政後開始下滑,根本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雖然民進黨的確沒辦法挽救出生率,但我可以跟你保證目前來看不管哪個黨執政都一樣,生育率很早之前就開始下降了,你硬要強調民進黨真的是硬拗,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您也是側翼的一員只是立場跟綠色不一樣而已?
對啦,民進黨上台害得人口減少,還有很多人從那之後都結不了婚因為女生錢賺得多了不想結婚,男女都活得無依無靠好慘哦(來效法練習因果亂牽的論述
偏校改成老人租賃住宅可行麼
私校場地比較適合蓋中繼宅來配合都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