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住戶滿重要的,我們社區113戶,交屋後第一屆管委會就開始在推動充電樁,一次就過,現在已經快完工了。
對於未來的汽車發展走向有所了解的話,這種基礎建設越早做對社區是越好的,好比有些社區沒有「資源回收垃圾間」,但是近幾年的社區不論大小大部分都有提供這個設備,讓住戶方便整理自己垃圾,試想現在的社區如果沒有「資源回收室」在房價上跟未來選購房子時的族群,就會少了競爭力與購買意願
各車位的電箱還能預留 AC110V 插座,要打氣、清潔車子都方便
優質社區。
豪宅 ...
也要看整區開電車的人多數還少數 不可燃要多數人服從少數人去裝ems
很棒的案例分享,我們也是如此,75戶小社區一戶兩車位,規範最多一車位一充電樁,當然如果車位是相鄰的架設一支即可。社區中有1/5的住戶開電動車,統一架cable tray設置拉線以及公告立柱位置規範等。安充電樁的住戶,需要1萬繳納費用給管委會(對於不是電動車的住戶也公平),其他拉線立柱的費用就使用者付費(距離電箱越遠當然拉線費用越高 )不過影片中每戶電纜上有標示牌註明戶號以便後續維修方便,很細心也當作學習社區也可以照做。
這樣的規劃對住戶是最有利的,長遠來看,未來也不會遇到申請上的問題,而且又美觀😄
有些民眾說表後會會有跳電風險,其實你專設一戶,但家戶使用高耗電比例高,還是會跳.....台電目前也不是不允許表後安裝,一般社區總表都會小於全部住戶相加(少數新建案本身公設就設有多座DC站的例外),就跟你家戶只有60A,但冷氣兩組就各20A占用,其餘加上去就超過60A是一樣的道理,增加契約量台電會進行評估是否可以增加,以及相對應供應電站的餘裕量,用戶端基本上不用考慮到台電配電端的事情,而地區變電站的容量分配亦然,因為你專設一戶一樣是從該地區配電站分配(或者配電站並聯)。契約容量太小,當使用超過契約容量時,其實也只是依照超過比例加倍收取基本電費。回到最原始的用電量問題,今天不管是使用普遍家用充電樁7kw 亦或是phev的3.6kw,只要家家戶戶使用高耗電產品,尤其如烘衣機 IH爐 烘碗機 暖風機,甚至過大的冷氣與定頻冷氣,都會有短時間增加電耗而跳電或是波動太大的異常機率。所以最先審視的應該是自身建案是否容量不足,以及是否具備擴容條件,當具備擴容條件時,其實也就具備專設一戶的條件。只是專設一戶甚至EMS所需要的額外成本,是每個社區需要自行考量是否優於擴容。
表後還是可以安裝 我台北市社區大樓今年才裝表後, 另外買的預售(士北科)也是表後
我們社區50幾戶. 第二年區權會全體通過裝線架. 今年住戶要拉線時候才發現管委會裝好全社區EMS. 而且我們社區是台中目前唯一一個也是第一個EMS社區. 住戶不用拿錢出來建置系統. 只需要負擔車後的基本費用.最近超過10幾個建商跟跟幾個管委會來參觀. 很開心有這樣的好鄰居有共識.
放心 我們社區會是第二個
請問是台中哪社區 廠商是哪一家
好專業的充電系統介紹,期待後續各地都能推廣充電樁跟EMS 系統,讓自己的社區就成為一個小型微電網。
謝謝!
看了這麼多Ddcar報導成功的結論是要有熱心的人推動沒人出來做絕對都不會成功
很聰明,供電系統有預留,免得事後打掉重練
表後社區跳電,應該是要增加社區契約用量為優先事項,表後接電會跳電的社區,代表住戶新增用吹風機 電暖器,IH爐,烘衣機,烘碗機也都會造成跳電有些建商,當初申請就申請過低了,住戶要自己判斷是否擴容只有契約容量無法擴容的社區(如受電室已經無法增配),或是相關無法配合後才是採取後面的作法
住戶很重要+1。我媽媽住老社區,沒管委,她們那棟才5戶,結果連外牆磁磚掉落都有住戶不肯出錢搞不定好幾年了。不過通常來說,充電樁是價格高的建案(有錢人不在乎費用或是現在就有需求)、戶數少(人少好喬)比較能後期推動加裝。
羨慕住戶素質好
基隆豪宅啊 哈哈
有錢人思維還是不一樣,要推這種東西容易許多,畢竟無知最可怕
看完這影片,真慶幸我買的是透天,充電樁自己DIY花了一下午就安裝完成🙂
住透天真的是家充最棒的解答,但住社區也有社區的便利性囉
George應該是電機本科的吧,感覺這方面非常專業啊..
是250MM^2 不是250MM
有的大樓, 有跟台電約定契約容量, 這種情形就要避免充電的高耗電, 讓整體的契約容量超過, 超過後, 每度的電費驚人.
其實契約容量指的是,瞬間不可以超過這個容量,如果可以規範在非尖峰時候使用,應該是還好。
我們社區剛委託台達電做全區充電樁架構的建設,希望完工後可以邀請貴單位來看看😊
用泡沫膠?已經穿防火區劃了,應該要用防火填塞吧?
看了這個影片,對於現在住在上海的我來說,有點驚訝。我現在住的小區是2016年完工交房的,大約有1400戶,車位有1500個左右。目前按照我看到有裝充電粧的車位“感覺”上應該在20%,也就是300個車位左右有充電粧,申請的流程非常簡單,去小區物業登記一下要裝充電粧,物業給你一個同意書,與此同時用手機連上國家電網的app,申請一個獨立電表,我2020年安裝的時候還有220V跟380V的選項,去年把380V的選項取消了。申請完以後,3天左右電網會直接通知你電表裝好了(不需要我們出面),然後請充電粧的施工方來拉線,由於最了解線路走向的是物業,所以施工方跟物業談好一筆錢把充電粧裝起來,然後我付錢,前後就一週左右的時間,充電粧就在我的車位上完成了。從頭到尾我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也沒有人告訴我現在電容量夠不夠,基本你申請就能裝。現在是2023年,我看到這個影片,腦子就出現一個中國網友常常來調侃別人的說法,「家裡剛通網嗎?」
這點,在中國發展的程度確實領先台灣相當多,值得借鏡
台灣車太貴
台電太廢 台灣廠商太貪心 台管委會太保守
大陸地區城市路邊就有充電停車格邊停邊充電充電方便台灣地區目前沒看到路邊就有一台特斯拉新車只要100萬台幣上下就有真的很羨慕
所以繼續住大陸就好了啊!
真棒的節目!! 加油
很棒的分享 謝謝ddcar!
就算是沒ems 還是要負擔契約容量基本費 這就是大樓的宿命QQ100KW 還沒使用 夏月先付4720 非夏月3460透天終究才是最佳解
大樓隨便用都超過基本費,跟本沒這個問題😂
@@李睿桓 基本費不包含在電力使用... 去看帳單就知道
基隆第一豪宅就是狂!
看起來就是先求有再求好,不過後面衍生問題還是需要解決就是了,例如...換EMS後,大部分車主沒有OCPP協定充電樁全部都要換掉XD
以瑪斯克愛亂搞的個性 特斯拉未必能永遠霸電動車
建議還是要有EMS,不然同時用電超過500kw 會讓台電變壓器過載燒損。另外會有排擠效應,只要有個人申請超級快充,其他人就只能吃剩下的功率了。一台v2的超級快充就120kw了,你們社區只能裝四台,要去管理誰能裝誰不能裝,後續的問題就有得吵了。其實我在想,如果社區的EMS,可以提供付費的快充停車位,收入可以回饋管委會,是不是一種雙贏的方案。
@@baoyuanlin 表後社區跳電,應該是要增加社區契約用量為優先事項,表後接電會跳電的社區,代表住戶新增用吹風機 電暖器,IH爐,烘衣機,烘碗機也都會造成跳電有些建商,當初申請就申請過低了,住戶要自己判斷是否擴容只有契約容量無法擴容的社區(如受電室已經無法增配),或是相關無法配合後才是採取後面的作法
還是郊區透天比較實在,不用提案,還能自己DIY安裝充電樁
費用還最便宜😂
羨慕這個社區
基隆豪宅 讚!
也許可以換個思路,像是此100戶來說目前使用的10戶加上基礎建置成本200萬+平均一戶拉線施工約4萬左右,也就是240萬,後續戶數增加還要額外拉線及擴容費用,假設用安裝DC快充240kw兩槍的方法,在公共車位(臨時卸貨格之類地方),備註:台灣目前快充站平均一槍對應40台車,這樣建置的成本及方便度,還有在安全性上面,綜合考量我個人認為會比目前做法以及後續擴充來的有優勢(費用較低及擴充靈活性更高,不用安裝線槽及電線到每個車位),缺點當然也很明顯就是到家時要先充電或是出門前充一下,還有可能遇到鄰居正在使用,個人覺得這也是另外一條可行的方案,尤其是針對新建案而言場地規劃及施工更容易..
這個做法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電力來源」,畢竟DC供電的電流需要非常高的電壓來支援,這一點光是要去台電申請,那過程會比在基隆蓋一座大巨蛋還難,而且高電壓設備在社區會是嫌惡設施,多方設想下並不是最好的解方
蠻好的推動電動車充電環境
好棒的規劃啊!我們社區也差不多是一百初頭戶,但多數人沒共識,不過,我沒差,直接到原廠超充,快,也很方便,還有飲料喝…
能在自家車位充電的電車使用模式是最輕鬆的,能源補充的時間成本也是最低的,但重點還是社區能提供充電能力會影響未來的房價,或許再過十年電動車成了主流,有沒有辦法提供充電的社區會變成多數人購買房子的考量之一
@@ccfong525 新建案一般都會把充電站的需求考慮進去,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以後就有差,你無法想像有 AC110V 插座的方便
很棒的社區,不容易。
Marco哥,我想請問影片14:07秒開始,你們有討論目前台電是不允許錶後拉電,先撇開法規規範,是想請問如果我自己家想多拉一台冷氣或是洗碗機220V,這樣會增加社區整個容量?影片也提到萬一跳電會影響到整個骨幹也跳電?再來不是都會裝有錶後斷路器這件嗎?所以很好奇錶後拉220V給電動車充電不行會影響到整個社區,但冷氣一樣220V卻完全沒有疑慮…..這是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照理來說」只要家中要安裝耗電功率的電器「都需要到台電申請報備」,這是台電的規定,如果你打算安裝220v的插座供電車充電使用,對於社區影響並不大。影片中提到「跳電影響骨幹」的情況指的是同一個電錶迴路裡有許多人都使用錶後接電充電,如果同一時間的使用電壓超過負載,就可能會造成社區部分住戶同時跳電的可能。但這是看社區原始給的電容量的多寡,簡單來說,現在有些社區跟台電申請每戶的電容量都高出一般家庭使用的上限,即便再多一個充電樁也不會有太大的負荷,也許接錶後也是一種選項。但是「獨立電錶」供電對於社區整體用電的安全性跟管理,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依台電營業規章,增加不在一開始設計的用電迴路及用電設備,需向台電進行[用戶用電設備]的申請,不是想加就加。當然此法規在執行面上,是有困難,只要不發生危害事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一般冰箱及冷氣約1-2kW 的功率。但是,充電樁功率從3.5kW-11kW (常見7kW),其功率是冷氣冰箱的3-5倍。所以當電動車主回家充電時,一起充電那功率是很可怕的。從表後拉線,看似自己住家的容量夠,家用表後開關不會跳。但每一個住戶的表前(上游)還會有迴路開關,這個開關迴路有其他的用戶。簡單來說,大家充電樁裝表後,看似自己家不會跳,但當大家都這樣做的時候,是會造成上游的安全開關跳脫,導致影響同一迴路用電的住戶或其他設施。
@@陳聖凱-i3e感謝您精闢的回覆與說明補充,您真內行
1.因為家用電器跟汽車充電樁相比功耗差好幾倍,2.斷路器是限定每戶的電流,你這戶不跳電,但大樓好幾戶加在一起整棟大樓會跳電是因為社區大樓的總變壓器容量有限定額度,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沒有考慮到電動車這種動輒5,6KW,且連續使用8小時的"電器"存在,而且最麻煩的是總變壓器容量很難加大,因為這是社區一開始興建的時候就設計好了,要加大的話,斷路器也要加大,配電盤電纜線都要加粗,但很多電纜線都已經走在牆壁裡,整個抽換可能就不是200萬的事情了,所以錶後很難做也就是這樣,前幾個住戶做了錶後可能就逼近臨界值,後面住戶不給裝,這樣他們也會反彈,不給裝就大家一起拆掉,會引起很多糾紛,所以台電現在幾乎也不給做錶後
我認為不給做表後很不合理,能不能做應該要個案考量,不能硬套在所有區域。既然斷路器有上限,那在同個迴路的使用者難道不能自行協調時間分流或降低電流使用嗎?台電硬要把假想情境設定成所有車輛都要在同一時間一起充電,再加上家戶用電同時啟用造成跳電,試問能否舉例哪個地方發生過類似現象,後來需要加大總變壓器容量才能解決?有案例嗎?若還沒有這問題,那為何不能在現有容量範圍內,由使用者自行協調分流使用?我不懂台電的邏輯,但能看得出來台電不想被罵的傾向
請問願意分享最後大樓施工的費用明細?
火險有超保嗎
100瓩真的很小 幾台同時充電就滿載了 特3 超充 電池冷時剛充時會破200瓩 電池變熱或 充到60%才會大幅下降充電瓦數我的自家用電請3相電就用普通的20瓩 電動車充電時 肯定比20瓩大很多請記得台電給的電非100% 你用100%看看會不會電壓降?
我有一條100米的 XLPE200mm2/1c的考慮一下
很棒的分享,想詢問錶後到底要不要申請台電審查?只看得出新設專用充電電錶需要台電審查。
夏季日夜間電費計價不同,等同夜間充電車在補日間充電車的電費,沒有ems背景下無法計算時間電價,大家用平均計算使用者沒意見就沒事了
其實夜間充電已經是許多電動車在家充電的習慣了,稍微透過宣導,大部分的車主都很樂意配合的😀
令人想到台灣經濟奇跡就是建立在政府不作為、全靠中小企業個人想辦法😂❤美國 歐盟 中國,都是國家級別資源在推動充電樁普及和高壓供電。台灣~慢慢來吧。
怎麼有這麼先進的社區。我們社區正常通過快三年了。目前大約200/5台。社區住戶都是較年輕的。
可以試著跟管委會提案整體規劃,公共建設是讓社區提升價值的工程,這也攸關了社區的「房價」,並不單純只是使用電車的住戶受益而已
我覺得以社區為單位來安裝和規劃是最好的,所以我其實蠻好奇如何說服其他沒電動車的住戶?
請問一下,採用各家不同的充電設備,這樣的規劃在後續設置EMS系統,能有效管控所以廠牌的充電裝嗎?
錢都不是問題,住戶才是問題,看看都更就知道了
一針見血,優質明理的住戶很重要
讚!
請問送出台電申請專用一戶電錶到台電來施工完成送電約需要多久時間?會不會像超充站一樣建置完成後等台電送電等很久?
不瞞您說~『超久』😂 期間大概等了三個月才來拉電。台電的業務量真的很多,申請都要排單。而且施工單位都是委外,就算天天去台電櫃檯催促,他們也只會給你無奈的表情🫠
@@ccfong525 ,還沒包含畫圖,送審的時間,從廠商接案到台電來,應該等了半年?
@@鄭倉奇如果從啟動規劃到台電送電過來,大概歷經約莫8、9個月
請問在車輛不慎起火 防災的部分 有什麼規劃嗎?
目前還沒針對這部分去強制規劃,因為要起火的可能因素太小了。不過可以建議充電樁下方需要擺放滅火器🧯,或是可以請社區備妥滅火毯
燒起來整個地下室都會很精彩,因為鋰電池無有效滅火方法
請問 若是已經有住戶 已經架設 這樣的方式還能做專戶智慧電表提案嗎?
為什麼不直接由住戶電表,直接出電力(慢充電),管委會只要將電線排架裝設好就行…
你講的就是俗稱表後拉電,透天可以,社區很難,原因在 14:02
請問有當時充電樁的資料嗎?謝謝
請問是哪部分的資料呢?
@@ccfong525 開區權會用的資料,謝謝
@@s123416379該用什麼辦法傳給你呢?
住戶對了,一切才會對
住戶真的蠻重要的
發現一個問題,這樣理解對嗎?假設45個車位需要三個配電箱,理論上會平均分配配電箱的設置位置。但此案例初期為了節省經費只設置一個,這時C區的車位必需拉線到A區的配電箱,而未來第31台車,則只需拉到就近的C區配電箱⋯兩者相比,除配線紊亂,無形中也是一種浪費? 另外,即使不考慮功率損失,似乎統一末端拉線費用,截長補短,讓初期C到A的人較無怨言。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一開始就選定並設置三個配電箱。至於抄表問題,其實由個別住戶回報,再讓保全每半年確認一次即可,像舊公寓自己填寫瓦斯度數的機制。
從A截短設到C,這對遠端住戶花費確實比較高,這點當初柏悅府也有思考過,但是堅持這樣的做法是希望初期社區建置費用不要超出預算的折衷,至於纜線絮亂問題倒是沒有,因為截短後反而電纜會更整齊,加上當初拉電纜時就會要求施工廠商必須寫上電纜的編號,以利後續整理用。另外提到整體拉到同一個電錶,會造成靠近電錶的電纜架未來電纜增加時,所承載的重量安全顧慮問題,以及過多電纜走同一條路徑產生散熱問題,所以分區還是最好的方案。至於抄表交給物業統一管理比較恰當,因為不是每個住戶都很願意花時間去抄表,既然花了管理費,還是由物業來執行比較恰當
有沒有廠商可以推薦
想了解怎麼寫社區的充電樁提案,比較能容易通過
上傳囉!可以到影片說明文下載觀看
請問一下一開始先使用智慧電錶,後來戶數多才導入 EMS,那一開始手動抄錶時,不是就沒有辧法知道離峰與尖峰的用電度數,對於在離峰時段充電的人不公平。
確實!不過透過宣導,其實多數住戶還是很樂意配合,畢竟如果在尖峰時間充電,影響的是全體住戶(和他自己),所以這樣的規則下,每個月的電費每度依然能控制在3塊錢以下,蠻好的
請問一下,影片最後有提到充電樁提案,這個提案範本可以提供嗎?
需要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嗎?
請問 78米長的特斯拉車主 能提供安裝廠商的電話嗎 想請他估價安裝
可以google「岳鼎」他們可以提供到府評估的服務喔~
200萬,這就讓很多小社區望之卻步了,小社區還是自己表後裝個220V的旅充插座比較實際
確實,成本也最低,只是不好管理就是了
要確認是小社區不是老舊社區哦,差別是以前的電網設計沒考慮到大電壓大電流,以前線徑頂多是供家用冷氣220v的,長時間使用所以會有過載跳電的可能性,如果剛好家裡哪一段沒接好或電量過載,都可能發生意外或漏電危險,就不建議這樣直接接旅充了,如果真的要這樣應急用,最好找相關人員先評估一下社區用電環境和基本電網條件。
@@JRH999 謝謝您的建議,想請問如果將輸出電流設定在小一點的範圍內呢?例如16A
提案範本只有提到全區電纜橋架設置,搭配使用住戶私人電錶,但影片拍攝內容除了cable tray之外還加上專設一戶電錶及各樓層分電盤建置,請問這中間花了多長時間和住戶協商改變用電架構?另外大部分廠商做全區規劃時都會強推EMS系統,影片所述初期不做EMS的廠商反而很少,請問能否私下提供廠商資訊讓我們接洽諮詢?
請問一下貴社區有多少台電動車需求?
@@章宏濬 不超過10台
想問一下!像我們社區每戶的電錶是在各樓層!像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安裝像這的方式嗎?
如果是專設電錶,那就跟原本的住戶電表在哪比較無關
想問一下 費用是怎麼募資前期 10台車該怎麼做到全區規劃
如果是「全區規劃」那就是社區的重大公共建設,理論上應該是公共基金來出資,而非電車住戶來分擔。不論是兩台車還是十台車,「全區規劃」勢必要到區權會去表決,並由全體住戶的管理費一同出資建設,如果初期只為了十台車做規劃,那過幾年電車數暴增後,勢必又要重新規劃,這樣對社區來說並不會是比較「經濟」。
請問各戶電車的電表抄完後是在管理費收還是在各戶自己的電費帳單呢? 請教方便分享資訊嗎,我們社區戶數差不多也想參考一下
我們社區的做法是,先跟申請充電樁的住戶每戶收5000元電費預繳金,每次抄錶繳費直接從預繳金扣除,預繳金低於1000時,管理中心會通知住戶加值,如果使用電費超過預繳金,管理中心有權從電表端斷電停止供電,在申裝辦法裡都詳細載明使用規約
@@ccfong525 值得參考的好方法,我也要採用你的方式..謝謝分享
請問一下專設一戶,台電沒要求配電場所要加大10m2空間需求嗎?
要看你既有的配電場空間夠不夠,有些既有的空間就滿了,要再加設備就沒空間了,才會和你們協商擴大配電場所。
可以停供最後面的簡報嗎?
請問這樣設置同時太多車充會跳電嗎?
未來引進EMS就不會有跳電問題
可是洗洞就不是管委會可以決定了吧?
洗洞屬於「變更公設外觀」,理應上區權投票
這麼大的工程和費用、本來就須要區全會投票同意,這不是管委會能決定的
在公寓大樓地下停車場設置個人專用充電樁, 是一件非常不經濟的做法, 電線要拉那麼長, 花費動輒五六萬以上, 且充電速度慢且不穩定. 應該設置充電專用停車位, 有充電需求的車主自己把車子開到充電停車位去充電就可以了, 充完電就開走, 這才是聰明省錢的做法.
您提出的這個想法我們社區也曾經評估考量過,但是充電專用車位只能設置在公有「臨停車位」上,但是充電時等於就佔用了臨停車位,這樣會犧牲掉真正需要臨停的車輛權益,如果社區臨停停車位夠多,或許可以考慮這個作法。不過試想電車變多時,充電車位可能就會面臨「排隊充電」的窘境
就一次花費,五六萬很少好嗎!家用充電非常慢,至少放整晚,當住戶電動車多時,例如我們社區目前至少20台,請問有多少公位能用
可隨時在自家車位上充電,無須開到其他車位,無須排隊等充電,無價!
可採預約制, 在家等候, 輪到你時再下樓充電即可@@ccfong525
@@石先生-s6u這種方式,長時間你就會對自家充電排斥了,不符合人性本懶的個性
很棒的分享,想確認一下Q: 智慧電表搭配人工抄表,是否仍無法得知電表實際充電的"時段",僅能以當月度數來看所以回到專戶的總表後,也只能以總度數(總金額)來照各充電樁度數比例收費,無法真的得到各充電樁的準確費用(假如要以時間電價來看的話)謝謝
看起來這個社區就是先求有,比較高的前期費用+沒時間電價,畢竟現在要錶後很難,這是不得已的選擇,之前有裝的都是爽到了
沒錯的。人工抄錶就是無法得知每個使用者在哪個時間區域充電,如果要進展到時間電價,在還沒引進EMS以前,會用良性勸導的方式希望住戶盡可能用離峰時間充電,我想大部分的電動車車主都是願意配合的。目前市售電動車也大多支援預設充電時間的功能,所以社區要求住戶盡可能利用離峰電價時間充電,應該不是太困難配合
@@wafwaffer6780倒也不是「先求有的心態」,等到申請住戶數達到一定比例後再進入EMS的環節,這樣一步一步的建置,其實是對住戶最有利的考量。無須讓現行安裝的住戶一同分擔EMS的維護費用,況且車口數少的時候,EMS能發揮的功能並不大,先安裝可能也是牛刀殺雞
@@ccfong525 感謝簡叮噹親自回覆,因為我們社區目前遇到一個問題,初期管委會同意安裝,先安裝的住戶是錶後的方式,但接下來陸續有住戶想要拉線的時候發現跨樓層的孔無法走太多的線,所以接下來勢必是要走全社區規劃、專用電錶的方案,要區權人會議通過才行,因此必須要有比較完整的方案規劃比較,然後跟大家溝通,問卷,確保通過機會高的時候再來走區權人會議投票,雖然我不是管委會成員,但因為我預計明年購入PHEV車款,其實我比電車車主更需要充電樁,請問有機會跟你私下聯繫分享一下當初貴社區的經驗嗎?
@@dodow8889 如果不趕時間,你可以等 @ddcar 的第二部影片,裡🍜的內容應該能幫的上一點忙😅
我住的社區400多戶, 光建置費找廠商來估就要500萬, 想當然被管委會否決
如果有免費的建置費您要嗎?
您好,請問最後30秒提到的社區該怎麼寫裝設充電樁的提案這份資料方便分享嗎? 我社區也是100戶,很希望能拿到這份資料給管委會的人參考
方便留email嗎?
@@ccfong525你好 我也想要有這份資料參考 方便提供嗎 我可以留信箱 謝謝
@@ccfong525可以向您索要文件參考用嗎?謝謝您
先看社區總幹事的態度吧!有的總幹事超機車的先搬一堆法規擊敗你,然後說是政府的法規,他自己也省得被住戶麻煩
@@ccfong525 你好 我們大樓也是快100戶的. 能分享這份資料參考嗎 方便提供嗎 我可以留信箱 謝謝
很想知道初期建設經費的200萬,是全由公基金墊付,還是目前有電車的住戶來分攤?
公基金,因為是區權會通過的決議,管委會去執行,不過申請安裝的住戶必須再多繳納2萬的建設金,來增加充電專戶的經費,才能達到建設第二期的規劃工程不再用到公基金
感謝您的回覆,由公基金支應自然是最理想的方式。另可否透露這200萬占貴社區全部公基本的百分比大約是多少?會這樣問是因為有的社區公基金多,200萬不算什麼,但有的社區要花200萬,幾乎就是全show hand了,所以蠻好奇這個占比。
@@GaryWu-Farmer如果要佔比來說,大概是一成左右。如果社區公共基金不足,就得另外住戶籌措建設基金,是會比較困難一些
200萬對很多中小型社區經費來說是個大費用, 管委會餘額也不過一千多萬, 扣掉要預留電梯年限汰換的費用, 其實也沒剩多少錢, 也是很多社區過不了的原因之一.
@@ccfong525 公積金來執行住戶比較容易接受與執行,但我們社區沒這麼多公積金要住戶出點錢可能接受度會降低很多。
我台中230戶社區,投票160票反對 60票同意........ 無知的住戶真的好可憐,就是200萬的建置費用不想花,然後說會洗洞破壞結構之類的幹話
事先與住戶溝通跟解釋蠻重要的
查了一下社區價格,果然要這種等級的才好談嗎🤣
其實房價真的其次,還是住戶的共識比較重要
@@ccfong525 後來想想確實,有時候越貴的反而毛越多🤔️🤔️不過凝聚共識這件事真的很難,辛苦叮噹哥~
@@snowfish104我們在社區推動也不是第一次提出議題就獲得全體住戶的支持,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三次提案才得已取得3/4的住戶認同,之後有第二集的提案介紹,可以在聽看看我們社區的提案分享😋
下一步要建設如何防止地下室淹水
社區已經有設防洪閘道了,這點倒是有準備😊
自己住的社區約300戶,找EMS廠商評估B1~B4建設費用約一千萬怎麼價錢落差這麼大!?
四層樓,加上EMS系統,可能800~900跑不掉吧。柏悅府社區也是兩層樓建置,當初如果也引進EMS費用也是三百多萬
問個可能有點笨的問題, 社區原來就有線槽, 但做全區規劃時住戶的建議是不要用現有的線槽, 主要原因可能會有哪些呀?
猜測可能線槽規劃是走錶後,所以不符時宜吧?或者線槽的規劃並沒有到整體車位的分佈。因為沒有實際去現場了解,比較沒辦法給予正確的評斷
線槽有分大電弱電,通常都會希望分開,以免後續維修遷移等問題
有沒有公寓的案例?
一般公寓大概只有錶後的選擇了(我想)
請問有廠商的聯繫方式嗎?
可搜尋「岳鼎」
👍👍👍
沒靠牆的車位怎麼布線?
可以的,拉EMT管道最近的橋架,做立柱就好
請問費用就是一戶3萬?我們社區也是不到100戶的社區,但找人來評估報價就要300-400萬之間,不曉得跟影片中的做法差在哪邊呢?
如果評估的方式是一次到位(包含電纜架、專用電錶申請以及EMS系統建置),這樣貴單位的評估費用是蠻合理的,因為不曉得貴單位評估的內容為何,也無從判斷300-400萬的費用是否過高
比較好奇是這些費用是電動車位戶分擔還是全體用戶分擔
全體。因為是區分所有權人投票表決通過的
如果社區已流管線槽位,是否騎出大約200萬的工程款就可以再下降?
如果社區已有預留管線,建設費用應該可以大幅減少。但是問題在於社區預留管線的源頭是設在哪?如果是錶後,社區契約容量又足夠支撐每戶的充電使用,那基本上不太需要「公共建設」了,充電樁自己裝、電纜自己拉就搞定了😆
請問這個方案跟EMS差別在哪? 感覺非常接近!
他都講了用EMS可能至少增加30萬甚至40萬甚至更高,是跑去尿尿漏看了嗎?
我自己看影片後的感覺,目前不用給 EMS 廠商抽成,也不用給社區抽成,只是純手工抄錶跟目前有使用充電的住戶收錢,同時也留下了未來擴充的空間,未來還是可以跟 EMS 系統連結使用。
@@williamwei6175 我知道要再加錢,我的問題是,加錢之後多了什麼?
EMS電腦直接計費,這個要人工抄錶。
EMS安裝很貴,電費是時價,聽到報價大家就不想裝了…
請問一開始估價有建議哪些廠商嗎?我們只有50戶不到,如果線路只先佈建一層約25台車的空間,不知道預算會在哪個範圍?
這社區找的是「岳鼎」,你可以搜尋看看,他們也有提供諮詢跟現場評估的服務喔(要費用)
雲x, x樁 也不錯, 聽說他們的EMS可以控管不分品牌充電樁
很棒的案例,不知道20年以上老社區+部分機械車位也能不能像您說的這麼簡單😂
我家就是你講的條件,一次就過。100出頭戶9成同意,目前含phev 社區大概10台電車
機械車位應該沒有辦法,電車都2頓起跳,機械車位撐不住
社區100戶,目前只有5要裝,這樣建置費就只能5戶分擔嗎,還是有其他方式
基礎建設屬於社區公設,應當是社區公基金出資才對,申裝充電樁的住戶應該是負擔電纜施工費用
怎都沒人想到停電怎麼辦呀?我們電又沒變多完全沒有呀~冷氣倒是一直增加😅
其實石油也會有挖完的一天….電力取得還是有很多方法,但這就不是這裡討論的主題了
我上禮拜問台電,台電竟然還要我裝表後(社區),感覺就是一團亂,政府沒有整體的規劃和法規,永遠是亂象多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果遇到不專業的台電人員,他們可能回答的並不準確。裝錶後並非不可行,是針對長遠的考量,錶後不是最佳選項就是了
讓你裝錶後是很好的事啊,現在一堆人想裝錶後都很困難了😊
@@tentsai9727 可是影片說台電已不讓裝表後,所以才覺得政策一團亂。
我比較好奇這樣做,電費一度多少錢?
目前採用傳統的累進費率,所以社區的充電總度數越高,住戶每度的單價就會越高。舉例來說,第一次台電抄錶時,當時只有三台電車在使用,兩個月總度數才500多度,一度的單價不到2元;而上次超錶,全社區已有六台車在使用,兩個月總度數1600度,每度的單價就來到三點多元(以此類推),等到車口數到達一定比例,再去申請專用電錶的時間電價,這樣住戶就能透過離峰時間充電,就能降低總費用與每度的單價
目前採用傳統累積費用而不改成時間電價的理由是,只要用電度低於2000以下,傳統計費的每度單價會比較低;因為時間電價的離峰時間一度也是二點多塊,而傳統電價前600度是1.8元,比較後在初期使用模式,用傳統累進費率比較實惠
@@ccfong525 如果之後超過2000度,收費比時間電價的離峰還貴的時候會考慮改時間電價嗎?另外時間電價不知道怎計算離峰跟尖峰?
@@FX80314基本上只要專用電表使用度數接近2000度,就會開始評估是否要申請時間電價了。但在還沒引進EMS系統以前,只能去跟住戶良性建議在離峰時間進行充電,當然住戶如果要在尖峰時間去充電社區也無法強制管理。只是會拉高每次度數的單價而已,但這些作為都是基於引進EMS以前的「過度手法」,能在最不花成本的情況下去做的管理,未來引進EMS後就能透過智慧電表的管理計算每戶充電的基數,去判斷每個充電樁的使用,這樣收費的標準就會公平一些
之後充電用量大,沒有EMS和時間電價,金額會很可觀。
這個如果燒起來怎麼辦?之前看整台消防車灌完都沒辦法滅特斯拉的火了,最終只能等它燒完。要當作化學性火災看待。社區住戶會一起承擔災害風險嗎?保險公司會不會不承認電車充電火災?
不用太期待物業˙˙˙😂
物業其實都蠻負責任的,值得相信😊
老社區沒地方放變電箱
老社區要評估看看
😊
沒有車位的住戶願意分擔費用嗎?😂
有裝也未必好事,有電動車的當然想裝,沒電車的誰想裝,發生火災時難以噗滅,造成損矢時全體住戶擔??
遇到可能的問題不能選擇逃避,而是面對。電動車遇到火災確實很難撲滅,那應該要設想的是是否引進低水壓細噴霧的消防設備與防火毯,畢竟目前政府都已經致函到各個社區,未來車位都必須要擁有1%以上的充電車位,這未來是一種趨勢,好好思考面對問題才是解方
為什麼不允許錶後來說一下好了,因為一般規劃時社區總錶開關容量都會小於每個用戶加起來的大小,因此如果大家都用到接近上限時總錶就先跳了。然後說增加契約容量的你要考慮線路負荷以及契約容量用太少或是超過很多是要罰錢的,台電變電站都是有在做容量的分配,甚至還要考慮短時間突然增加功耗會不會跳電的問題,一不小心電力系統波動太大導致異常就直接跳到變電站大家一起熄燈。
您真內行
台電目前也不是不允許表後安裝,一般社區總表都會小於全部住戶相加(少數新建案本身公設就設有多座DC站的例外),就跟你家戶只有60A,但冷氣兩組就各20A占用,其餘加上去就超過60A是一樣的道理,增加契約量台電會進行評估是否可以增加,以及相對應供應電站的餘裕量,用戶端基本上不用考慮到台電配電端的事情,而地區變電站的容量分配亦然,因為你專設一戶一樣是從該地區配電站分配(或者配電站並聯)。契約容量太小,當使用超過契約容量時,其實也只是依照超過比例加倍收取基本電費。回到最原始的用電量問題,今天不管是使用普遍家用充電樁7kw 亦或是phev的3.6kw,只要家家戶戶使用高耗電產品,尤其如烘衣機 IH爐 烘碗機 暖風機,甚至過大的冷氣與定頻冷氣,都會有你說的短時間增加電耗而跳電或是波動太大的異常。所以最先審視的應該是自身建案是否容量不足,以及是否具備擴容條件,當具備擴容條件時,其實也就具備專設一戶的條件。只是專設一戶所需要的額外成本,是每個社區需要自行考量是否優於擴容。
@@MILK09012003 您的觀點也很細節,只是目前台電的承辦大多不會允許自家接錶後的申請(針對社區大樓),除非自己拉沒跟台電報備,否則我聽過的大多會被用很多奇妙的理由推遲申請
@@ccfong525不會有這種事,我們社區才剛裝好一戶錶後的,而且是有經過台電審核的
不允許裝表後是台電在為自己卸責,開關容量從外部變壓器就可以著手
每一戶3萬至少有87%的社區過不了
要用公共基金比較有機會
公基金200多萬這樣出去很多社區做不到呵呵呵
這也是社區管理費日積月累的成果🥹 很多社區其實公基金都不少,只是懂得良好管理與運用卻不多
真的不難,有沒有心而已,現在新社區一坪都要收超過50
電動車,笑😄笑😂笑
再白癡一點 德國都禁止電車在地下室充電了 你們還再推地下室充電 地下室電車充電一但有什麼意外 整棟大樓一起毀
危險性在於電池,也許社區仍要考量化學火災原本泡沫滅火系統是否足夠因應,住戶省錢在家充電,相對於沒有此需求的住戶卻要一起承擔風險,的確,充電趕出去外頭比較安全,少數電動車主只是看到電費便宜,台電搭配獨立電表將來再推不同費用,確實把民生用電切割,才不會造成電動車充電吃民生用電豆腐
將來油車禁止生產就走路?因噎廢食!
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堅決反對設置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安全”社區,你其實不用太擔心,願意設置充電樁社區的白癡很少
@@ianandcorgi 謠言止於智者囉😊
不夠電?😂😂
住戶滿重要的,我們社區113戶,交屋後第一屆管委會就開始在推動充電樁,一次就過,現在已經快完工了。
對於未來的汽車發展走向有所了解的話,這種基礎建設越早做對社區是越好的,好比有些社區沒有「資源回收垃圾間」,但是近幾年的社區不論大小大部分都有提供這個設備,讓住戶方便整理自己垃圾,試想現在的社區如果沒有「資源回收室」在房價上跟未來選購房子時的族群,就會少了競爭力與購買意願
各車位的電箱還能預留 AC110V 插座,要打氣、清潔車子都方便
優質社區。
豪宅 ...
也要看整區開電車的人多數還少數 不可燃要多數人服從少數人去裝ems
很棒的案例分享,我們也是如此,75戶小社區一戶兩車位,規範最多一車位一充電樁,當然如果車位是相鄰的架設一支即可。
社區中有1/5的住戶開電動車,統一架cable tray設置拉線以及公告立柱位置規範等。
安充電樁的住戶,需要1萬繳納費用給管委會(對於不是電動車的住戶也公平),其他拉線立柱的費用就使用者付費(距離電箱越遠當然拉線費用越高 )
不過影片中每戶電纜上有標示牌註明戶號以便後續維修方便,很細心也當作學習社區也可以照做。
這樣的規劃對住戶是最有利的,長遠來看,未來也不會遇到申請上的問題,而且又美觀😄
有些民眾說表後會會有跳電風險,其實你專設一戶,但家戶使用高耗電比例高,還是會跳.....
台電目前也不是不允許表後安裝,一般社區總表都會小於全部住戶相加(少數新建案本身公設就設有多座DC站的例外),就跟你家戶只有60A,但冷氣兩組就各20A占用,其餘加上去就超過60A是一樣的道理,增加契約量台電會進行評估是否可以增加,以及相對應供應電站的餘裕量,用戶端基本上不用考慮到台電配電端的事情,而地區變電站的容量分配亦然,因為你專設一戶一樣是從該地區配電站分配(或者配電站並聯)。
契約容量太小,當使用超過契約容量時,其實也只是依照超過比例加倍收取基本電費。
回到最原始的用電量問題,今天不管是使用普遍家用充電樁7kw 亦或是phev的3.6kw,只要家家戶戶使用高耗電產品,尤其如烘衣機 IH爐 烘碗機 暖風機,甚至過大的冷氣與定頻冷氣,都會有短時間增加電耗而跳電或是波動太大的異常機率。
所以最先審視的應該是自身建案是否容量不足,以及是否具備擴容條件,當具備擴容條件時,其實也就具備專設一戶的條件。
只是專設一戶甚至EMS所需要的額外成本,是每個社區需要自行考量是否優於擴容。
表後還是可以安裝 我台北市社區大樓今年才裝表後, 另外買的預售(士北科)也是表後
我們社區50幾戶. 第二年區權會全體通過裝線架. 今年住戶要拉線時候才發現管委會裝好全社區EMS. 而且我們社區是台中目前唯一一個也是第一個EMS社區. 住戶不用拿錢出來建置系統. 只需要負擔車後的基本費用.
最近超過10幾個建商跟跟幾個管委會來參觀. 很開心有這樣的好鄰居有共識.
放心 我們社區會是第二個
請問是台中哪社區 廠商是哪一家
好專業的充電系統介紹,期待後續各地都能推廣充電樁跟EMS 系統,讓自己的社區就成為一個小型微電網。
謝謝!
看了這麼多Ddcar報導
成功的結論是
要有熱心的人推動
沒人出來做絕對都不會成功
很聰明,供電系統有預留,免得事後打掉重練
表後社區跳電,應該是要增加社區契約用量為優先事項,表後接電會跳電的社區,代表住戶新增用吹風機 電暖器,IH爐,烘衣機,烘碗機也都會造成跳電
有些建商,當初申請就申請過低了,住戶要自己判斷是否擴容
只有契約容量無法擴容的社區(如受電室已經無法增配),或是相關無法配合後才是採取後面的作法
住戶很重要+1。我媽媽住老社區,沒管委,她們那棟才5戶,結果連外牆磁磚掉落都有住戶不肯出錢搞不定好幾年了。
不過通常來說,充電樁是價格高的建案(有錢人不在乎費用或是現在就有需求)、戶數少(人少好喬)比較能後期推動加裝。
羨慕住戶素質好
基隆豪宅啊 哈哈
有錢人思維還是不一樣,要推這種東西容易許多,畢竟無知最可怕
看完這影片,真慶幸我買的是透天,充電樁自己DIY花了一下午就安裝完成🙂
住透天真的是家充最棒的解答,但住社區也有社區的便利性囉
George應該是電機本科的吧,感覺這方面非常專業啊..
是250MM^2 不是250MM
有的大樓, 有跟台電約定契約容量, 這種情形就要避免充電的高耗電, 讓整體的契約容量超過, 超過後, 每度的電費驚人.
其實契約容量指的是,瞬間不可以超過這個容量,如果可以規範在非尖峰時候使用,應該是還好。
我們社區剛委託台達電做全區充電樁架構的建設,希望完工後可以邀請貴單位來看看😊
用泡沫膠?已經穿防火區劃了,應該要用防火填塞吧?
看了這個影片,對於現在住在上海的我來說,有點驚訝。我現在住的小區是2016年完工交房的,大約有1400戶,車位有1500個左右。目前按照我看到有裝充電粧的車位“感覺”上應該在20%,也就是300個車位左右有充電粧,申請的流程非常簡單,去小區物業登記一下要裝充電粧,物業給你一個同意書,與此同時用手機連上國家電網的app,申請一個獨立電表,我2020年安裝的時候還有220V跟380V的選項,去年把380V的選項取消了。申請完以後,3天左右電網會直接通知你電表裝好了(不需要我們出面),然後請充電粧的施工方來拉線,由於最了解線路走向的是物業,所以施工方跟物業談好一筆錢把充電粧裝起來,然後我付錢,前後就一週左右的時間,充電粧就在我的車位上完成了。從頭到尾我沒有遇到任何阻礙,也沒有人告訴我現在電容量夠不夠,基本你申請就能裝。現在是2023年,我看到這個影片,腦子就出現一個中國網友常常來調侃別人的說法,「家裡剛通網嗎?」
這點,在中國發展的程度確實領先台灣相當多,值得借鏡
台灣車太貴
台電太廢 台灣廠商太貪心 台管委會太保守
大陸地區
城市
路邊
就有充電停車格
邊停邊充電
充電方便
台灣地區目前沒看到路邊就有
一台特斯拉新車
只要
100萬台幣上下
就有
真的很羨慕
所以繼續住大陸就好了啊!
真棒的節目!! 加油
很棒的分享 謝謝ddcar!
就算是沒ems 還是要負擔契約容量基本費 這就是大樓的宿命QQ
100KW 還沒使用 夏月先付4720 非夏月3460
透天終究才是最佳解
大樓隨便用都超過基本費,跟本沒這個問題😂
@@李睿桓 基本費不包含在電力使用... 去看帳單就知道
基隆第一豪宅就是狂!
看起來就是先求有再求好,不過後面衍生問題還是需要解決就是了,例如...換EMS後,大部分車主沒有OCPP協定充電樁全部都要換掉XD
以瑪斯克愛亂搞的個性 特斯拉未必能永遠霸電動車
建議還是要有EMS,不然同時用電超過500kw 會讓台電變壓器過載燒損。
另外會有排擠效應,只要有個人申請超級快充,其他人就只能吃剩下的功率了。
一台v2的超級快充就120kw了,你們社區只能裝四台,要去管理誰能裝誰不能裝,後續的問題就有得吵了。
其實我在想,如果社區的EMS,可以提供付費的快充停車位,收入可以回饋管委會,是不是一種雙贏的方案。
@@baoyuanlin 表後社區跳電,應該是要增加社區契約用量為優先事項,表後接電會跳電的社區,代表住戶新增用吹風機 電暖器,IH爐,烘衣機,烘碗機也都會造成跳電
有些建商,當初申請就申請過低了,住戶要自己判斷是否擴容
只有契約容量無法擴容的社區(如受電室已經無法增配),或是相關無法配合後才是採取後面的作法
還是郊區透天比較實在,不用提案,還能自己DIY安裝充電樁
費用還最便宜😂
羨慕這個社區
基隆豪宅 讚!
也許可以換個思路,像是此100戶來說目前使用的10戶加上基礎建置成本200萬+平均一戶拉線施工約4萬左右,也就是240萬,後續戶數增加還要額外拉線及擴容費用,假設用安裝DC快充240kw兩槍的方法,在公共車位(臨時卸貨格之類地方),備註:台灣目前快充站平均一槍對應40台車,這樣建置的成本及方便度,還有在安全性上面,綜合考量我個人認為會比目前做法以及後續擴充來的有優勢(費用較低及擴充靈活性更高,不用安裝線槽及電線到每個車位),缺點當然也很明顯就是到家時要先充電或是出門前充一下,還有可能遇到鄰居正在使用,個人覺得這也是另外一條可行的方案,尤其是針對新建案而言場地規劃及施工更容易..
這個做法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電力來源」,畢竟DC供電的電流需要非常高的電壓來支援,這一點光是要去台電申請,那過程會比在基隆蓋一座大巨蛋還難,而且高電壓設備在社區會是嫌惡設施,多方設想下並不是最好的解方
蠻好的推動電動車充電環境
好棒的規劃啊!
我們社區也差不多是一百初頭戶,但多數人沒共識,不過,我沒差,直接到原廠超充,快,也很方便,還有飲料喝…
能在自家車位充電的電車使用模式是最輕鬆的,能源補充的時間成本也是最低的,但重點還是社區能提供充電能力會影響未來的房價,或許再過十年電動車成了主流,有沒有辦法提供充電的社區會變成多數人購買房子的考量之一
@@ccfong525 新建案一般都會把充電站的需求考慮進去,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以後就有差,你無法想像有 AC110V 插座的方便
很棒的社區,不容易。
Marco哥,我想請問影片14:07秒開始,你們有討論目前台電是不允許錶後拉電,先撇開法規規範,是想請問如果我自己家想多拉一台冷氣或是洗碗機220V,這樣會增加社區整個容量?影片也提到萬一跳電會影響到整個骨幹也跳電?
再來不是都會裝有錶後斷路器這件嗎?所以很好奇錶後拉220V給電動車充電不行會影響到整個社區,但冷氣一樣220V卻完全沒有疑慮…..這是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照理來說」只要家中要安裝耗電功率的電器「都需要到台電申請報備」,這是台電的規定,如果你打算安裝220v的插座供電車充電使用,對於社區影響並不大。影片中提到「跳電影響骨幹」的情況指的是同一個電錶迴路裡有許多人都使用錶後接電充電,如果同一時間的使用電壓超過負載,就可能會造成社區部分住戶同時跳電的可能。但這是看社區原始給的電容量的多寡,簡單來說,現在有些社區跟台電申請每戶的電容量都高出一般家庭使用的上限,即便再多一個充電樁也不會有太大的負荷,也許接錶後也是一種選項。但是「獨立電錶」供電對於社區整體用電的安全性跟管理,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依台電營業規章,增加不在一開始設計的用電迴路及用電設備,需向台電進行[用戶用電設備]的申請,不是想加就加。當然此法規在執行面上,是有困難,只要不發生危害事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一般冰箱及冷氣約1-2kW 的功率。但是,充電樁功率從3.5kW-11kW (常見7kW),其功率是冷氣冰箱的3-5倍。所以當電動車主回家充電時,一起充電那功率是很可怕的。
從表後拉線,看似自己住家的容量夠,家用表後開關不會跳。
但每一個住戶的表前(上游)還會有迴路開關,這個開關迴路有其他的用戶。
簡單來說,大家充電樁裝表後,看似自己家不會跳,但當大家都這樣做的時候,是會造成上游的安全開關跳脫,導致影響同一迴路用電的住戶或其他設施。
@@陳聖凱-i3e感謝您精闢的回覆與說明補充,您真內行
1.因為家用電器跟汽車充電樁相比功耗差好幾倍,2.斷路器是限定每戶的電流,你這戶不跳電,但大樓好幾戶加在一起整棟大樓會跳電是因為社區大樓的總變壓器容量有限定額度,當初設計的時候就是沒有考慮到電動車這種動輒5,6KW,且連續使用8小時的"電器"存在,而且最麻煩的是總變壓器容量很難加大,因為這是社區一開始興建的時候就設計好了,要加大的話,斷路器也要加大,配電盤電纜線都要加粗,但很多電纜線都已經走在牆壁裡,整個抽換可能就不是200萬的事情了,所以錶後很難做也就是這樣,前幾個住戶做了錶後可能就逼近臨界值,後面住戶不給裝,這樣他們也會反彈,不給裝就大家一起拆掉,會引起很多糾紛,所以台電現在幾乎也不給做錶後
我認為不給做表後很不合理,能不能做應該要個案考量,不能硬套在所有區域。既然斷路器有上限,那在同個迴路的使用者難道不能自行協調時間分流或降低電流使用嗎?台電硬要把假想情境設定成所有車輛都要在同一時間一起充電,再加上家戶用電同時啟用造成跳電,試問能否舉例哪個地方發生過類似現象,後來需要加大總變壓器容量才能解決?有案例嗎?若還沒有這問題,那為何不能在現有容量範圍內,由使用者自行協調分流使用?我不懂台電的邏輯,但能看得出來台電不想被罵的傾向
請問願意分享最後大樓施工的費用明細?
火險有超保嗎
100瓩真的很小 幾台同時充電就滿載了
特3 超充 電池冷時剛充時會破200瓩 電池變熱或 充到60%才會大幅下降充電瓦數
我的自家用電請3相電就用普通的20瓩 電動車充電時 肯定比20瓩大很多
請記得台電給的電非100% 你用100%看看會不會電壓降?
我有一條100米的 XLPE200mm2/1c的考慮一下
很棒的分享,想詢問錶後到底要不要申請台電審查?
只看得出新設專用充電電錶需要台電審查。
夏季日夜間電費計價不同,等同夜間充電車在補日間充電車的電費,沒有ems背景下無法計算時間電價,大家用平均計算使用者沒意見就沒事了
其實夜間充電已經是許多電動車在家充電的習慣了,稍微透過宣導,大部分的車主都很樂意配合的😀
令人想到台灣經濟奇跡就是建立在政府不作為、全靠中小企業個人想辦法😂❤
美國 歐盟 中國,都是國家級別資源在推動充電樁普及和高壓供電。
台灣~慢慢來吧。
怎麼有這麼先進的社區。我們社區正常通過快三年了。目前大約200/5台。社區住戶都是較年輕的。
可以試著跟管委會提案整體規劃,公共建設是讓社區提升價值的工程,這也攸關了社區的「房價」,並不單純只是使用電車的住戶受益而已
我覺得以社區為單位來安裝和規劃是最好的,所以我其實蠻好奇如何說服其他沒電動車的住戶?
請問一下,採用各家不同的充電設備,這樣的規劃在後續設置EMS系統,能有效管控所以廠牌的充電裝嗎?
錢都不是問題,住戶才是問題,看看都更就知道了
一針見血,優質明理的住戶很重要
讚!
請問送出台電申請專用一戶電錶到台電來施工完成送電約需要多久時間?會不會像超充站一樣建置完成後等台電送電等很久?
不瞞您說~『超久』😂 期間大概等了三個月才來拉電。台電的業務量真的很多,申請都要排單。而且施工單位都是委外,就算天天去台電櫃檯催促,他們也只會給你無奈的表情🫠
@@ccfong525 ,還沒包含畫圖,送審的時間,從廠商接案到台電來,應該等了半年?
@@鄭倉奇如果從啟動規劃到台電送電過來,大概歷經約莫8、9個月
請問在車輛不慎起火 防災的部分 有什麼規劃嗎?
目前還沒針對這部分去強制規劃,因為要起火的可能因素太小了。不過可以建議充電樁下方需要擺放滅火器🧯,或是可以請社區備妥滅火毯
燒起來整個地下室都會很精彩,因為鋰電池無有效滅火方法
請問 若是已經有住戶 已經架設 這樣的方式還能做專戶智慧電表提案嗎?
為什麼不直接由住戶電表,直接出電力(慢充電),管委會只要將電線排架裝設好就行…
你講的就是俗稱表後拉電,透天可以,社區很難,原因在 14:02
請問有當時充電樁的資料嗎?謝謝
請問是哪部分的資料呢?
@@ccfong525 開區權會用的資料,謝謝
@@s123416379該用什麼辦法傳給你呢?
住戶對了,一切才會對
住戶真的蠻重要的
發現一個問題,這樣理解對嗎?
假設45個車位需要三個配電箱,理論上會平均分配配電箱的設置位置。但此案例初期為了節省經費只設置一個,這時C區的車位必需拉線到A區的配電箱,而未來第31台車,則只需拉到就近的C區配電箱⋯兩者相比,除配線紊亂,無形中也是一種浪費?
另外,即使不考慮功率損失,似乎統一末端拉線費用,截長補短,讓初期C到A的人較無怨言。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一開始就選定並設置三個配電箱。
至於抄表問題,其實由個別住戶回報,再讓保全每半年確認一次即可,像舊公寓自己填寫瓦斯度數的機制。
從A截短設到C,這對遠端住戶花費確實比較高,這點當初柏悅府也有思考過,但是堅持這樣的做法是希望初期社區建置費用不要超出預算的折衷,至於纜線絮亂問題倒是沒有,因為截短後反而電纜會更整齊,加上當初拉電纜時就會要求施工廠商必須寫上電纜的編號,以利後續整理用。
另外提到整體拉到同一個電錶,會造成靠近電錶的電纜架未來電纜增加時,所承載的重量安全顧慮問題,以及過多電纜走同一條路徑產生散熱問題,所以分區還是最好的方案。
至於抄表交給物業統一管理比較恰當,因為不是每個住戶都很願意花時間去抄表,既然花了管理費,還是由物業來執行比較恰當
有沒有廠商可以推薦
想了解怎麼寫社區的充電樁提案,比較能容易通過
上傳囉!可以到影片說明文下載觀看
請問一下一開始先使用智慧電錶,後來戶數多才導入 EMS,那一開始手動抄錶時,不是就沒有辧法知道離峰與尖峰的用電度數,對於在離峰時段充電的人不公平。
確實!不過透過宣導,其實多數住戶還是很樂意配合,畢竟如果在尖峰時間充電,影響的是全體住戶(和他自己),所以這樣的規則下,每個月的電費每度依然能控制在3塊錢以下,蠻好的
請問一下,影片最後有提到充電樁提案,這個提案範本可以提供嗎?
上傳囉!可以到影片說明文下載觀看
需要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嗎?
請問 78米長的特斯拉車主 能提供安裝廠商的電話嗎 想請他估價安裝
可以google「岳鼎」他們可以提供到府評估的服務喔~
200萬,這就讓很多小社區望之卻步了,小社區還是自己表後裝個220V的旅充插座比較實際
確實,成本也最低,只是不好管理就是了
要確認是小社區不是老舊社區哦,差別是以前的電網設計沒考慮到大電壓大電流,以前線徑頂多是供家用冷氣220v的,長時間使用所以會有過載跳電的可能性,如果剛好家裡哪一段沒接好或電量過載,都可能發生意外或漏電危險,就不建議這樣直接接旅充了,如果真的要這樣應急用,最好找相關人員先評估一下社區用電環境和基本電網條件。
@@JRH999 謝謝您的建議,想請問如果將輸出電流設定在小一點的範圍內呢?例如16A
提案範本只有提到全區電纜橋架設置,搭配使用住戶私人電錶,但影片拍攝內容除了cable tray之外還加上專設一戶電錶及各樓層分電盤建置,請問這中間花了多長時間和住戶協商改變用電架構?另外大部分廠商做全區規劃時都會強推EMS系統,影片所述初期不做EMS的廠商反而很少,請問能否私下提供廠商資訊讓我們接洽諮詢?
請問一下貴社區有多少台電動車需求?
@@章宏濬 不超過10台
想問一下!像我們社區每戶的電錶是在各樓層!像這樣的情況也可以安裝像這的方式嗎?
如果是專設電錶,那就跟原本的住戶電表在哪比較無關
想問一下 費用是怎麼募資前期 10台車該怎麼做到全區規劃
如果是「全區規劃」那就是社區的重大公共建設,理論上應該是公共基金來出資,而非電車住戶來分擔。不論是兩台車還是十台車,「全區規劃」勢必要到區權會去表決,並由全體住戶的管理費一同出資建設,如果初期只為了十台車做規劃,那過幾年電車數暴增後,勢必又要重新規劃,這樣對社區來說並不會是比較「經濟」。
請問各戶電車的電表抄完後是在管理費收還是在各戶自己的電費帳單呢? 請教方便分享資訊嗎,我們社區戶數差不多也想參考一下
我們社區的做法是,先跟申請充電樁的住戶每戶收5000元電費預繳金,每次抄錶繳費直接從預繳金扣除,預繳金低於1000時,管理中心會通知住戶加值,如果使用電費超過預繳金,管理中心有權從電表端斷電停止供電,在申裝辦法裡都詳細載明使用規約
@@ccfong525 值得參考的好方法,我也要採用你的方式..謝謝分享
請問一下專設一戶,台電沒要求配電場所要加大10m2空間需求嗎?
要看你既有的配電場空間夠不夠,有些既有的空間就滿了,要再加設備就沒空間了,才會和你們協商擴大配電場所。
可以停供最後面的簡報嗎?
上傳囉!可以到影片說明文下載觀看
請問這樣設置同時太多車充會跳電嗎?
未來引進EMS就不會有跳電問題
可是洗洞就不是管委會可以決定了吧?
洗洞屬於「變更公設外觀」,理應上區權投票
這麼大的工程和費用、本來就須要區全會投票同意,這不是管委會能決定的
在公寓大樓地下停車場設置個人專用充電樁, 是一件非常不經濟的做法, 電線要拉那麼長, 花費動輒五六萬以上, 且充電速度慢且不穩定. 應該設置充電專用停車位, 有充電需求的車主自己把車子開到充電停車位去充電就可以了, 充完電就開走, 這才是聰明省錢的做法.
您提出的這個想法我們社區也曾經評估考量過,但是充電專用車位只能設置在公有「臨停車位」上,但是充電時等於就佔用了臨停車位,這樣會犧牲掉真正需要臨停的車輛權益,如果社區臨停停車位夠多,或許可以考慮這個作法。不過試想電車變多時,充電車位可能就會面臨「排隊充電」的窘境
就一次花費,五六萬很少好嗎!家用充電非常慢,至少放整晚,當住戶電動車多時,例如我們社區目前至少20台,請問有多少公位能用
可隨時在自家車位上充電,
無須開到其他車位,
無須排隊等充電,
無價!
可採預約制, 在家等候, 輪到你時再下樓充電即可@@ccfong525
@@石先生-s6u這種方式,長時間你就會對自家充電排斥了,不符合人性本懶的個性
很棒的分享,想確認一下
Q: 智慧電表搭配人工抄表,是否仍無法得知電表實際充電的"時段",僅能以當月度數來看
所以回到專戶的總表後,也只能以總度數(總金額)來照各充電樁度數比例收費,無法真的得到各充電樁的準確費用(假如要以時間電價來看的話)
謝謝
看起來這個社區就是先求有,比較高的前期費用+沒時間電價,畢竟現在要錶後很難,這是不得已的選擇,之前有裝的都是爽到了
沒錯的。人工抄錶就是無法得知每個使用者在哪個時間區域充電,如果要進展到時間電價,在還沒引進EMS以前,會用良性勸導的方式希望住戶盡可能用離峰時間充電,我想大部分的電動車車主都是願意配合的。目前市售電動車也大多支援預設充電時間的功能,所以社區要求住戶盡可能利用離峰電價時間充電,應該不是太困難配合
@@wafwaffer6780倒也不是「先求有的心態」,等到申請住戶數達到一定比例後再進入EMS的環節,這樣一步一步的建置,其實是對住戶最有利的考量。無須讓現行安裝的住戶一同分擔EMS的維護費用,況且車口數少的時候,EMS能發揮的功能並不大,先安裝可能也是牛刀殺雞
@@ccfong525 感謝簡叮噹親自回覆,因為我們社區目前遇到一個問題,初期管委會同意安裝,先安裝的住戶是錶後的方式,但接下來陸續有住戶想要拉線的時候發現跨樓層的孔無法走太多的線,所以接下來勢必是要走全社區規劃、專用電錶的方案,要區權人會議通過才行,因此必須要有比較完整的方案規劃比較,然後跟大家溝通,問卷,確保通過機會高的時候再來走區權人會議投票,雖然我不是管委會成員,但因為我預計明年購入PHEV車款,其實我比電車車主更需要充電樁,請問有機會跟你私下聯繫分享一下當初貴社區的經驗嗎?
@@dodow8889 如果不趕時間,你可以等 @ddcar 的第二部影片,裡🍜的內容應該能幫的上一點忙😅
我住的社區400多戶, 光建置費找廠商來估就要500萬, 想當然被管委會否決
如果有免費的建置費您要嗎?
您好,請問最後30秒提到的社區該怎麼寫裝設充電樁的提案這份資料方便分享嗎? 我社區也是100戶,很希望能拿到這份資料給管委會的人參考
方便留email嗎?
@@ccfong525你好 我也想要有這份資料參考
方便提供嗎 我可以留信箱 謝謝
@@ccfong525可以向您索要文件參考用嗎?謝謝您
先看社區總幹事的態度吧!有的總幹事超機車的先搬一堆法規擊敗你,然後說是政府的法規,他自己也省得被住戶麻煩
@@ccfong525 你好 我們大樓也是快100戶的. 能分享這份資料參考嗎
方便提供嗎 我可以留信箱 謝謝
很想知道初期建設經費的200萬,是全由公基金墊付,還是目前有電車的住戶來分攤?
公基金,因為是區權會通過的決議,管委會去執行,不過申請安裝的住戶必須再多繳納2萬的建設金,來增加充電專戶的經費,才能達到建設第二期的規劃工程不再用到公基金
感謝您的回覆,由公基金支應自然是最理想的方式。
另可否透露這200萬占貴社區全部公基本的百分比大約是多少?
會這樣問是因為有的社區公基金多,200萬不算什麼,但有的社區要花200萬,幾乎就是全show hand了,所以蠻好奇這個占比。
@@GaryWu-Farmer如果要佔比來說,大概是一成左右。如果社區公共基金不足,就得另外住戶籌措建設基金,是會比較困難一些
200萬對很多中小型社區經費來說是個大費用, 管委會餘額也不過一千多萬, 扣掉要預留電梯年限汰換的費用, 其實也沒剩多少錢, 也是很多社區過不了的原因之一.
@@ccfong525 公積金來執行住戶比較容易接受與執行,但我們社區沒這麼多公積金要住戶出點錢可能接受度會降低很多。
我台中230戶社區,投票160票反對 60票同意........ 無知的住戶真的好可憐,就是200萬的建置費用不想花,然後說會洗洞破壞結構之類的幹話
事先與住戶溝通跟解釋蠻重要的
查了一下社區價格,果然要這種等級的才好談嗎🤣
其實房價真的其次,還是住戶的共識比較重要
@@ccfong525 後來想想確實,有時候越貴的反而毛越多🤔️🤔️
不過凝聚共識這件事真的很難,辛苦叮噹哥~
@@snowfish104我們在社區推動也不是第一次提出議題就獲得全體住戶的支持,前前後後大概花了三次提案才得已取得3/4的住戶認同,之後有第二集的提案介紹,可以在聽看看我們社區的提案分享😋
下一步要建設如何防止地下室淹水
社區已經有設防洪閘道了,這點倒是有準備😊
自己住的社區約300戶,找EMS廠商評估B1~B4建設費用約一千萬
怎麼價錢落差這麼大!?
四層樓,加上EMS系統,可能800~900跑不掉吧。
柏悅府社區也是兩層樓建置,當初如果也引進EMS費用也是三百多萬
問個可能有點笨的問題, 社區原來就有線槽, 但做全區規劃時住戶的建議是不要用現有的線槽, 主要原因可能會有哪些呀?
猜測可能線槽規劃是走錶後,所以不符時宜吧?或者線槽的規劃並沒有到整體車位的分佈。因為沒有實際去現場了解,比較沒辦法給予正確的評斷
線槽有分大電弱電,通常都會希望分開,以免後續維修遷移等問題
有沒有公寓的案例?
一般公寓大概只有錶後的選擇了(我想)
請問有廠商的聯繫方式嗎?
可搜尋「岳鼎」
👍👍👍
沒靠牆的車位怎麼布線?
可以的,拉EMT管道最近的橋架,做立柱就好
請問費用就是一戶3萬?我們社區也是不到100戶的社區,但找人來評估報價就要300-400萬之間,不曉得跟影片中的做法差在哪邊呢?
如果評估的方式是一次到位(包含電纜架、專用電錶申請以及EMS系統建置),這樣貴單位的評估費用是蠻合理的,因為不曉得貴單位評估的內容為何,也無從判斷300-400萬的費用是否過高
比較好奇是這些費用是電動車位戶分擔還是全體用戶分擔
全體。因為是區分所有權人投票表決通過的
如果社區已流管線槽位,是否騎出大約200萬的工程款就可以再下降?
如果社區已有預留管線,建設費用應該可以大幅減少。但是問題在於社區預留管線的源頭是設在哪?如果是錶後,社區契約容量又足夠支撐每戶的充電使用,那基本上不太需要「公共建設」了,充電樁自己裝、電纜自己拉就搞定了😆
請問這個方案跟EMS差別在哪? 感覺非常接近!
他都講了用EMS可能至少增加30萬甚至40萬甚至更高,是跑去尿尿漏看了嗎?
我自己看影片後的感覺,目前不用給 EMS 廠商抽成,也不用給社區抽成,只是純手工抄錶跟目前有使用充電的住戶收錢,同時也留下了未來擴充的空間,未來還是可以跟 EMS 系統連結使用。
@@williamwei6175 我知道要再加錢,我的問題是,加錢之後多了什麼?
EMS電腦直接計費,這個要人工抄錶。
EMS安裝很貴,電費是時價,聽到報價大家就不想裝了…
請問一開始估價有建議哪些廠商嗎?我們只有50戶不到,如果線路只先佈建一層約25台車的空間,不知道預算會在哪個範圍?
這社區找的是「岳鼎」,你可以搜尋看看,他們也有提供諮詢跟現場評估的服務喔(要費用)
雲x, x樁 也不錯, 聽說他們的EMS可以控管不分品牌充電樁
很棒的案例,不知道20年以上老社區+部分機械車位也能不能像您說的這麼簡單😂
我家就是你講的條件,一次就過。100出頭戶9成同意,目前含phev 社區大概10台電車
機械車位應該沒有辦法,電車都2頓起跳,機械車位撐不住
社區100戶,目前只有5要裝,這樣建置費就只能5戶分擔嗎,還是有其他方式
基礎建設屬於社區公設,應當是社區公基金出資才對,申裝充電樁的住戶應該是負擔電纜施工費用
怎都沒人想到停電怎麼辦呀?
我們電又沒變多
完全沒有呀~
冷氣倒是一直增加😅
其實石油也會有挖完的一天….電力取得還是有很多方法,但這就不是這裡討論的主題了
我上禮拜問台電,台電竟然還要我裝表後(社區),感覺就是一團亂,政府沒有整體的規劃和法規,永遠是亂象多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果遇到不專業的台電人員,他們可能回答的並不準確。裝錶後並非不可行,是針對長遠的考量,錶後不是最佳選項就是了
讓你裝錶後是很好的事啊,現在一堆人想裝錶後都很困難了😊
@@tentsai9727 可是影片說台電已不讓裝表後,所以才覺得政策一團亂。
我比較好奇這樣做,電費一度多少錢?
目前採用傳統的累進費率,所以社區的充電總度數越高,住戶每度的單價就會越高。舉例來說,第一次台電抄錶時,當時只有三台電車在使用,兩個月總度數才500多度,一度的單價不到2元;而上次超錶,全社區已有六台車在使用,兩個月總度數1600度,每度的單價就來到三點多元(以此類推),等到車口數到達一定比例,再去申請專用電錶的時間電價,這樣住戶就能透過離峰時間充電,就能降低總費用與每度的單價
目前採用傳統累積費用而不改成時間電價的理由是,只要用電度低於2000以下,傳統計費的每度單價會比較低;因為時間電價的離峰時間一度也是二點多塊,而傳統電價前600度是1.8元,比較後在初期使用模式,用傳統累進費率比較實惠
@@ccfong525 如果之後超過2000度,收費比時間電價的離峰還貴的時候會考慮改時間電價嗎?
另外時間電價不知道怎計算離峰跟尖峰?
@@FX80314基本上只要專用電表使用度數接近2000度,就會開始評估是否要申請時間電價了。但在還沒引進EMS系統以前,只能去跟住戶良性建議在離峰時間進行充電,當然住戶如果要在尖峰時間去充電社區也無法強制管理。只是會拉高每次度數的單價而已,但這些作為都是基於引進EMS以前的「過度手法」,能在最不花成本的情況下去做的管理,未來引進EMS後就能透過智慧電表的管理計算每戶充電的基數,去判斷每個充電樁的使用,這樣收費的標準就會公平一些
之後充電用量大,沒有EMS和時間電價,金額會很可觀。
這個如果燒起來怎麼辦?之前看整台消防車灌完都沒辦法滅特斯拉的火了,最終只能等它燒完。要當作化學性火災看待。
社區住戶會一起承擔災害風險嗎?
保險公司會不會不承認電車充電火災?
不用太期待物業˙˙˙😂
物業其實都蠻負責任的,值得相信😊
老社區沒地方放變電箱
老社區要評估看看
😊
沒有車位的住戶願意分擔費用嗎?😂
有裝也未必好事,有電動車的當然想裝,沒電車的誰想裝,發生火災時難以噗滅,造成損矢時全體住戶擔??
遇到可能的問題不能選擇逃避,而是面對。電動車遇到火災確實很難撲滅,那應該要設想的是是否引進低水壓細噴霧的消防設備與防火毯,畢竟目前政府都已經致函到各個社區,未來車位都必須要擁有1%以上的充電車位,這未來是一種趨勢,好好思考面對問題才是解方
為什麼不允許錶後來說一下好了,因為一般規劃時社區總錶開關容量都會小於每個用戶加起來的大小,因此如果大家都用到接近上限時總錶就先跳了。然後說增加契約容量的你要考慮線路負荷以及契約容量用太少或是超過很多是要罰錢的,台電變電站都是有在做容量的分配,甚至還要考慮短時間突然增加功耗會不會跳電的問題,一不小心電力系統波動太大導致異常就直接跳到變電站大家一起熄燈。
您真內行
台電目前也不是不允許表後安裝,一般社區總表都會小於全部住戶相加(少數新建案本身公設就設有多座DC站的例外),就跟你家戶只有60A,但冷氣兩組就各20A占用,其餘加上去就超過60A是一樣的道理,增加契約量台電會進行評估是否可以增加,以及相對應供應電站的餘裕量,用戶端基本上不用考慮到台電配電端的事情,而地區變電站的容量分配亦然,因為你專設一戶一樣是從該地區配電站分配(或者配電站並聯)。
契約容量太小,當使用超過契約容量時,其實也只是依照超過比例加倍收取基本電費。
回到最原始的用電量問題,今天不管是使用普遍家用充電樁7kw 亦或是phev的3.6kw,只要家家戶戶使用高耗電產品,尤其如烘衣機 IH爐 烘碗機 暖風機,甚至過大的冷氣與定頻冷氣,都會有你說的短時間增加電耗而跳電或是波動太大的異常。
所以最先審視的應該是自身建案是否容量不足,以及是否具備擴容條件,當具備擴容條件時,其實也就具備專設一戶的條件。
只是專設一戶所需要的額外成本,是每個社區需要自行考量是否優於擴容。
@@MILK09012003 您的觀點也很細節,只是目前台電的承辦大多不會允許自家接錶後的申請(針對社區大樓),除非自己拉沒跟台電報備,否則我聽過的大多會被用很多奇妙的理由推遲申請
@@ccfong525不會有這種事,我們社區才剛裝好一戶錶後的,而且是有經過台電審核的
不允許裝表後是台電在為自己卸責,開關容量從外部變壓器就可以著手
每一戶3萬至少有87%的社區過不了
要用公共基金比較有機會
公基金200多萬這樣出去
很多社區做不到呵呵呵
這也是社區管理費日積月累的成果🥹 很多社區其實公基金都不少,只是懂得良好管理與運用卻不多
真的不難,有沒有心而已,現在新社區一坪都要收超過50
電動車,笑😄笑😂笑
再白癡一點 德國都禁止電車在地下室充電了 你們還再推地下室充電 地下室電車充電一但有什麼意外 整棟大樓一起毀
危險性在於電池,也許社區仍要考量化學火災原本泡沫滅火系統是否足夠因應,住戶省錢在家充電,相對於沒有此需求的住戶卻要一起承擔風險,的確,充電趕出去外頭比較安全,少數電動車主只是看到電費便宜,台電搭配獨立電表將來再推不同費用,確實把民生用電切割,才不會造成電動車充電吃民生用電豆腐
將來油車禁止生產就走路?因噎廢食!
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堅決反對設置電動車充電設備的”安全”社區,你其實不用太擔心,願意設置充電樁社區的白癡很少
@@ianandcorgi 謠言止於智者囉😊
不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