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這個是以美國歷史文化為主劃分的 至少就我自己感覺,臺灣的時代特徵好像都延遲美國一個世代左右,然後 X 世代不太明顯。或者更精確的說,臺灣的世代劃分都很像介於美國兩時代之間(例如臺灣的 Y 世代特徵比較像 X 世代的個性卻經歷 Y 世代的事件,以此類推。至少我不會覺得 FB 很落伍,還會覺得抖音很沒意義 😂) 就我自身而言,自己父母都是嬰兒潮世代的,但我自己是 Z 世代的頭(1997),直接跨了兩個世代 😂
臺灣: Boomers 1963~1972 Gen X 1973~1988 Gen Y 1989~2000 Gen Z 2001~2010(還可細分01~04 FB、淘米是童年回憶、04~07過渡時期,07~10抖音小紅書) Gen alpha 2010~2019(疫情前) Gen beta 2020後出生 歐美:如影片所說,大概會早亞洲5~8年發展 實際上Z和alpha很難斷定的世代 有些人超愛用Facebook又有些喜歡抖音,還有討厭顏文字的,我甚至覺得晚兩屆的人好陌生😅
事實或許或多或少真的有些出入,但我是Z世代的我卻很贊同上述觀點,畢竟每個人接觸的環境大不相同我是先經歷了Y最後跳槽到Z世代的生活,當初幼稚園到國小那個時期開始操作電腦,也是被生活環境影響啦,當前沒記錯是win xp~ win7的轉變期,但畢竟住在鄉下嘛有些東西總慢人一拍,國小時期就開始有許多台灣網紅開始湧現最多人關注的大概就是當年那群Minecraft玩家了吧,當時的人們都想分一杯羹,而我也是台M(台灣麥塊)受害者之一,基本上到了那個時候我才開始真正接觸Z世代的時候,到現在不同以往的事,改掉了只待在網路的生活習慣,進而的可以出門走走看看不同的視野。 by naluworld
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代看不慣一代wwwww
蒟蒻說過了
@@楊劭威 誰?
@@陳宜琳-v5l ruclips.net/video/8r5Er6a9rBI/видео.html
小時候見證着80後被罵,然後輪到自己的90後被罵,現在00後被罵,再過幾年到10後被罵🤣
@@陳宜琳-v5l 一個很屌的youtuber「蒟蒻」
Alpha世代應該不是最有錢的世代,而是貧富差距最大的世代才對
最重視個人生活品質的Y世代裡,中產階級與小資階級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扶養小孩要犧牲多少個人生活,最後只剩底層階級與富裕階級的人所生的小孩
Actually
最後的世代小孩會有錢,主要是越來越多人知道不想讓自己小孩沒錢時跟著吃苦,所以沒錢時寧願別養小孩勒~只有有錢人敢生啦哈哈
最後那結論不知道是哪來的…
我覺得你說的才是對的
我也不清楚最後一句的結論哪裡來的,但很中肯......
會不會是 最有錢(數值)的世代, 而不是 最有錢(價值)的世代xD 各種貶值 xD
我是Z世代00後~
不過其實說到網絡的原住民,感覺α世代更加合適,小時候很少接觸網絡,也是到了中學才開始日常使用,相反現在我親戚3、4歲的小孩對手機網絡的熟練度直接下我一跳😂😂
嚇~~
+1
Yes
我也是z世代 但是10後
我小學便開始用Google classroom, 之後疫情又要上網課幾乎每星期都要用打印木幾
打印功課,後來直接學了用打印機。。。
Z 時代的+1, 2008年的,準備迎接明年第二屆的108課綱的會考😱
我是Y世代,我常覺得父母(X世代)及祖父母(沉默一代)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方面而忽略精神,常讓我有點無力,這個影片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讓我了解到當時的大環境塑造了他們的個性,這樣未來我們就更能想辦法互相尊重理解吧。
然後知道FB對下一世代的人已經是老人的東西讓我備受打擊(蹲角落劃圈圈😢)
我是Z世代,但我不覺得FB是老人用的東西,反而我大部分都是用FB跟別人聯絡欸
Y世代路過,FB本然就是舊產物
不過我還蠻意外YT還算新的
不是YT比FB還早出現? xD
@@k-live5617 影片上講的w
@@0319_nya +1
世代理論是西方理論,所以也是以歐美人士為基礎,所以才會導致我們有部分人覺得自己有點像Y世代又有點像Z世代(因為網絡要由歐美流入亞洲,導致與歐美剛開始有網絡的年代出現差異),亞洲人應該要改出另一套世代分類才會更準確
亞洲的世代不就E世代 F世代...等等的那些嗎
亞洲應該遲10~20年,而且世代間的時間縮窄,因為我們的和平時代來的較後。
@@menofculture950 跟一些西、北歐的老人(50~80歲)聊天跟生活過後,說真的我發現他們很多想法跟觀念若放在台灣,比很多4、50歲以上的台灣人走的還前面多了,心態上很獨立、比較有現實感、沒有那麼玻璃心的倚老賣老
我覺得不用強行分別,只是一種概念,知道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分別,互相專重
1997年被歸類在z就覺得年輕不少(欸
總覺得這個是以美國歷史文化為主劃分的
至少就我自己感覺,臺灣的時代特徵好像都延遲美國一個世代左右,然後 X 世代不太明顯。或者更精確的說,臺灣的世代劃分都很像介於美國兩時代之間(例如臺灣的 Y 世代特徵比較像 X 世代的個性卻經歷 Y 世代的事件,以此類推。至少我不會覺得 FB 很落伍,還會覺得抖音很沒意義 😂)
就我自身而言,自己父母都是嬰兒潮世代的,但我自己是 Z 世代的頭(1997),直接跨了兩個世代 😂
台灣的劃分會叫做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抖音確實很沒意義也沒營養,所以我都沒有用過也沒下載過...但不知到為什麼一堆同年齡的愛看(2008年的z)
@Abyss 基本上RUclips 的short 我也沒什麼在看
@Abyss 頂多是去看一些知識型RUclipsr的小知識shorts,但也非常少在看。平均下來所有類型的shorts一個月不超過5~8個
Y世代路過,FB是真的落伍了XD
我是z世代,今年17歲。講到性別議題,我發現我身邊這個世代的人,普遍都能夠接受同性戀、雙性戀、無性別主義的想法。像我自己也漸漸意識到會不會特別去在意一個人的真實性別,例如:唐鳳、Hook、亞馬遜姊、持修⋯把他們當作跟我們一樣的『人類』看待。女總統、男護理師,這個世代以後將會是一個更加性別開放的社會。
坦白說,把人當人看待是一種基本尊重,跟性別議題本質上沒關係
和我一樣今年17欸哈哈 現在真的老師對這塊都特別重視 小四有次開學搬課本時有兩個男生吵架 一個嗆另一個是娘砲 另一個直接哭出來 老師直接罰了那個嗆人的男生抄第一課課文3次
最怕男女廁亂進
感覺Y世代最爽,小時候有紅綠燈,鬼抓人,溜溜球,戰鬥陀螺,遊戲王一堆玩具,還有象棋圍棋等等大家都聚在一起玩,成長中有紅白機,PS,GAMEBOY,電腦和各種遊戲機等等在家裡或外面都可以玩,長大後又有智慧型手機和多種社交媒體使用,完整的把傳統社會到如今的網路社會都體驗過了一遍
我也覺得很幸福
好羨慕Y世代的大家😢
痾…我是Z世代,但我怎麼感覺你描述的情形我都有經歷過
@@saber8675我也是
聽你這樣講講確實是蠻不錯的
這個世代既有網路的技能,也能理解傳統的思維。
我的出生年份剛好夾在y~z之間
具有Y&z的特質
介紹滿精準的
小時候沒智慧型手機🤔
但是現在很依賴手機&網路😂
我也是 小的時候已經有網絡的存在 但基本上不常接觸 直到長大了就非常依賴網絡
我也是Z世代初期,兄長都是Y世代
長期跟兄長們Y世代人的思維,結果我跟不上同Z世代人的話題,我感覺我還是算Y世代的人
連智慧型手機也是到高中才真正擁有
我也是y和z之間,感覺14歲前是y15歲後是z
+1 被夾在中間
+1 而且我還是97年的元旦寶寶 差幾個小時就上一代了🤨
想當阿爾法世代,還有機會嗎?
這種問題我一律建議投胎
@@富豪-i8c hahahaha
人生重來槍!
@@富豪-i8c 到2020而已
我相信因為努力才能看見希望
並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去努力
我是較年輕的Y世代,自己也帶有點Z世代的特質,父母為X世代
這部影片清楚解釋了為什麼我跟父母想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父母總是希望穩定就好不要有太多變化
但我們這代人總是比較想到自己,不能適應環境就主動換一個環境
我的爸爸是婴儿潮一代 但是我是Z世代
@@yong2074 跟婴儿潮父母溝通真心累
總覺得他們深深追求物質至上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去改變,導致鴻溝很深
@@yong2074 你爸很晚婚,還是你是最小的孩子?
這集很有意思👍🏻一直以為是年紀的區別,人一到了某個年紀就會變,現在才知道是世代的特色,很有興趣了解各世代的人怎麼看同一件事情,也許挺有趣的
人是到年纪就会变,比如行为上,内分泌上的,但是有的不会变。
個人最感觸的是以前車裡會準備好一張地圖,怕有天迷路後會用到,而且定期會買一張作更新的.
現在不知還有沒有人懂得拿著街道地圖來找自己在哪裡,因為一個按鍵定位便知道
我爸的車都是一本的
我的小學同學到新華書店專門買地圖看,回家哭着勸他老爸買三套房子,買了一套許家印的,一套李嘉誠的,但沒買第三套,20年後他爸成了富爸爸,小學同學迎娶了白富美;如果買第三套,估計還能多藏一個嬌,
我不知道alpha世代會不會是最有錢的一代,但我很確信的是,經過我們在種族、性別、環保等議題的努力之後,他們可以遇見更多元的世界,他們可以更珍惜地球的資源,他們可以成為更偉大的一代。
要是我可以扶養孩子,我希望能給他這樣的世界。
從小就莫名被原生家庭說草莓族
長大後反過來說他們酸梅族其實還蠻過癮的
酸梅族😂 欸真的耶!形容超好的!
至少草莓🍓好吃多了😋
z世代表示真的很想體驗看看y世代的生活~感覺千禧年非常奔放,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想做就做,人人一部nokia、msn傳訊息、拍美照上傳無名小站、各種經典ya片,還有以前的娛樂圈真的強大啊!!生活充滿生機和色彩,不像現在只有疫情網路加抖音~(想問有沒有同喜歡y2k朋朋,一直被人說土 不過我真的覺得好好看🥹 低腰+短版真的很時髦!)
Y2k超棒啊啊啊
同為z世代
从小都很庆幸自己生活在90年代末,刚刚懂事,又开始普及电脑,手机,而人人都觉得有希望的年代,仿佛每天都能有所期盼,有所改变,科技树都还在竞争的年代~可能是自己知道之前是动荡年代,后来就是网络大泛滥,信息横飞的原因吧~
也不是啊 我們國小的時候 如果你家裏有給你手機的話 不就是那樣子嗎 除非我們對我們幾歲的時候沒有記憶
我是y世代也喜歡這時候的娛樂圈 好像人人都有手機社群多了目光被分散了 從此沒了超級巨星
原本期待Y、Z世代的特質會提到「厭世」XD
還好沒躺平這詞,他描述還挺正面的
X世代尾,覺得自己包含了其他世代的一些思維特色,我近10年愛上IG和RUclips,只要開放擁抱每個年代的美好,互相欣賞,世界便多一點和平,每個人一齊進步。
不太適用於我,我理應是Z世代,但因為父母是嬰兒潮世代而不是X世代的,我在應該接觸智能手機跟電腦的時候,我家裡還在用超厚的電視跟有按鈕的手機,跟同年紀的朋友的認知都超大差距的。
同意,我也被分類在Z世代,但大學才接觸到智能手機,以前都是先蓋按鍵手機,電腦也是用大屁股的那種,父母也不是X世代的
@@hyde5515 我想可能來自不同世代的父母也會對該世代的子女造成不同的影響。
這應該是晚婚晚育的影響
可憐
覺得稍微和台灣的事實有些出入,不過也正常,畢竟每個社會的發展速度及狀況不太相同
我覺得台灣的X世代(中年人)思想好像都偏保守,很難溝通,個性比較像嬰兒潮世代的感覺XD
我覺得自己算是Y跟Z之間,但分類上屬Z (1998)
但我更傾向於使用電腦而不是手機,手機只是做為沒有電腦使用的替代品,FB也是直到現在都還在做為主要社群使用(IG很少用,抖音根本連載都沒載)
遇到問題時我確實更傾向於網路上搜尋的資料,但電影還是覺得值得看,重點在過程而不是結局如何
我同時也覺得比起"生存"必須更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否則跟行屍走肉差不多,跟沒活著一樣
---
其實我是很擔心Alpha世代的成長,跟從前相比,資訊更豐富、資源獲取相對簡單,但要如何分辨這些資訊的正確性?這是個問題
臺灣:
Boomers 1963~1972
Gen X 1973~1988
Gen Y 1989~2000
Gen Z 2001~2010(還可細分01~04 FB、淘米是童年回憶、04~07過渡時期,07~10抖音小紅書)
Gen alpha 2010~2019(疫情前)
Gen beta 2020後出生
歐美:如影片所說,大概會早亞洲5~8年發展
實際上Z和alpha很難斷定的世代
有些人超愛用Facebook又有些喜歡抖音,還有討厭顏文字的,我甚至覺得晚兩屆的人好陌生😅
爸媽都嬰兒潮一代,我是Y世代,滿有感的,會比較想把個人生活品質放在第一位,所以也會比較想要找符合自己心意和興趣的工作,常因為這個原因被父母罵說沒有毅力。
個人認為Z世代的老一輩(西元1997~2000年)還會殘留著Y甚至X世代的影子
不會是所謂網路的"原住民",而是漸漸(被迫)適應或依賴網路
本人86年次,Z世代的開端,但到大學(西元2016年)後才大量接觸網路及3C產品
還有Z世代的介紹寫的會不會太正向了啊XD
Y世代的黃金時代已過,X世代的紅利也被用光了,
對未來不但迷惘,更不願意做長期規劃,
資源競爭漸趨飽和,個人努力漸趨廉價,
整體來說更像是時代革新前的重整,充滿著渾沌與多餘感,為α世代的重生準備
不過那都是未來的事了,也不知道α世代能不能好一些
對啊 早就不是父母口中那樣努力就會有未來的時代了 我對自己的人生已經放棄 反正最終也是階級複製或者掉到更下層 我不會生兒育女 把小孩帶來這種地獄對他們太殘忍了
我是個蠻敏感、常被說想太多了的女孩子 3歲就接觸電腦 4歲開始玩平板 從小就會有一些小小的創意想法 我不知道是我們家族的躁鬱症病史造就了我這種小聰明 還是我天生自帶 目前高二 順從從小的(半個)夢想念了多媒體設計 不太擅長手繪 電腦繪圖比較強 有時候會有一些神奇的念頭 在有那種念頭時 畫的東西都會有微妙的割裂感和對比 一半是死亡 以及所有關於死亡、恐懼之類的意象 我把它們形象化後繪製出來 一半是快樂、幸福之類的正面意象 通常沒有特別畫分界線 但哪個作品一眼看過去就是有條無形的分界線 老師對此類作品的評價是「畫的很不錯,但妳要不要去輔導室找老師談談?」
作为正在教导alpha世代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一群很独立的孩子,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喜好 😂
我是03出生的z世代,
有人跟我一樣覺得我們這一輩的人特別閉俗嗎?
(以前的老闆常常抱怨我們沒有人情味😂😂😂現在的教授覺得我們很容易什麼都不講就默默飄走)
我觀察我認識的人,發現大部分的人討厭聚餐,寧願自己看網課也不敢找教授(除非是剛下課或學校排定的輔導課),對組員退出或離職的厭惡感似乎比上一輩少。一部分的人送禮物或勞動力上的幫忙(比如幫忙接送)ok,但如果遇到傳統型貴人(提拔你、常常關心你、給你額外教導)會覺得壓力很大。另外一部分的人則是很容易被長輩覺得刻薄寡恩真心錯付(長輩原話是不知感恩,但我覺得那位長輩有點情緒勒索了,所以用了比較中性的詞)。
我覺得這樣的個性大概跟大型平台的普及,還有新一代的人重視法>理>情有關係(老一輩剛好相反)。Z世代跟alpha世代會越來越不需要靠人脈引介去得到工作或受教育的機會(至少在表面上),所以一部份的人會不想欠那種很難還的人情,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對人情沒有概念。
我自己覺得有好有壞,我們比較不會有人情壓力,換言之,我們也比較不容易捲入結構犯罪。但有些問題是沒有辦法透過數據或規章解決的,有些問題還是只會跟熟人分享,對一些遇到困難的家庭來說,鄰居的救助比政府或任何社福單位都要來得即時。我想「人情」在社會扮演的作用會越來越淡薄,但有其必要性。
要說我們被動呃...好像是的🥹🥹🥹我們大部份人很nice的只是真的很佛
很高兴听到 “25岁的青少年” 哈哈哈
我也是哈哈
出生年份編入了Z世代,但我的價值觀比較像X世代的人
相比網絡,我更喜歡直接面談、與專業溝通;做事覺得要腳踏實地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亦討厭資訊爆炸、濃縮版的事物
難怪我和同齡的都格格不入,反而都和年紀較大的人當朋友
生於Y世代的感受QQ
Y世代很多資源都被X世代給搶走了。。。
X時代買房買車,都比Y世代容易些……
最後一個a法世代,也是幸福的時代,能在這時候出生,都是家境不錯,然後網路普及到可以在家工作,也就不一定要在台北工作,房子的負擔就少了很多!!
你說得對!!X世代時機最有利,人口尚未爆棚,他們是最容易成功的一代,到Y世代競爭已大了很多,然後Y世代活得太難加上有腦子思考不想做奴隸所以不會像之前的垃圾嬰兒世代不斷亂來盲目增加人口,所以A法世代會幸福多了
欧耶,这次来得好早!!来支持阿维了~
雖然我是Z世代但是真的不太常看抖音之類短的影片,不過在忙裡偷閒這種短片還真的蠻有趣的但是還是比較喜歡騰出一段時間去看一部影集或動畫,因為比起聽別人用兩到三分鐘濃縮一部作品看原著才可以自己體會作者到底想要訴說甚麼故事,畢竟每個人的觀點都會不同而且比較尊重作者
1997年 剛好處於Z世代的頭Y世代的下一年,我覺得剛好就是綜合體
國中的時候還是在用按鍵手機,轉眼三年時間,高中就人人一支智慧型手機
所以對我來說電腦跟手機都精通並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也沒有很喜歡抖音 但會很常看yt,
也會用facebook
但沒耐心是真的 哈哈哈
差點以為是另一個我WWW
我06年出生,是z世代,總感覺描述都比較負面| (• ◡•)|
但當中有些不太像自己,例如敢冒險,不怕失敗,這不是我🤣
雖然確實挺依賴網絡,但在溝通方面,如果是家人朋友,比起簡訊,我倒是更喜歡打電話
最神奇的是,我發現Facebook確實同齡裏已經很少人用,反倒自己現在還有用來看,抖音只稍微接觸過,但愛看的內容沒太多,於是後來就刪了,最常用還是RUclips ,從小看到大😝~
但因為我大多只會看,實際上很少在經營社交媒體(由其是不會有自拍照或生活照等),那個從來沒有任何帖子或限時動態的IG讓大部分同學感到奇怪🙃
z世代描述哪有負面?遇到問題會傾向上網絡找答案,是正面評價吧。看抖音也不是負面啊?愛傳簡訊多於打電話也不是負面啊。為甚麼會覺得負面?
@@變態-l2r 我老师天天要我问他问题而不是去网上查,看抖音就是负面,不过爱传简讯多于打电话我也觉得不是负面
@@變態-l2r 沒説看抖音/傳簡訊是負面阿,只是説這兩個我個人不會做而己
但沒耐心絕對是負面的阿
而且影片寫的是依賴網絡,依賴確實不好,凡事過度依賴就會成為負面的東西,
始終網絡記載的資料過多,當然適當運用是好事,但當中必然有不好的資訊,舉個例子:如果人生病第一時間是上網查而不找專業的醫生幫忙,有可能錯信了不正確的資訊而嚇到自己或耽誤病情(至少我知道不論你查甚麼病徵,Google很常回你是癌症🤣)
例如抖音我不否認是一種娛樂社交平台,我也不是說不好,只是我自己對短影片的興趣沒有太大。但這個平台有很多小朋友看,他們無法分辨好壞,結果常模仿不當行為與言語,這就是一種負面影響(也不是針對抖音,應該説任何網絡上的東西,無法分辨好壞也有負面影響)
傳簡訊也是,當然很方便,但卻在某程度來說,是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於家人朋友,場合允許的情況下我反而喜歡講電話,對我來說更有效率以及親近的感覺
全部純粹個人想法啦,我也沒有反對別人去喜歡這些事情阿🤣
我也是06的,個人覺得沒有比較負面,只是說詞感覺跟前面幾個時代相比有點沒有突出性。
我自己覺得應該還有一個詞也可以形容我們這個時代的,我覺得和善挺適合,畢竟身處資訊隨手的時代,大家接觸到有關一些問題的機會也多很多,自然也就有更多思考空間。
但畢竟也是依據我自己身旁的人來看,有點太勉強,但我真的覺得我們這一代的人都好善解人意,人都很友善(^^)
雖然是Y頭....但是覺得自己的習性跟Z混合的很明顯.....而且個人覺得....在台灣,最辛苦最難討生活的,就是Y世代了.......
我是比較年輕的z世代,但很常接觸沈默一代(阿公阿嬤),所以有那代的特質和z世代特質的融合。
例如z時代不怕冒險傾向創業,善用網路資源,和沈默一代的尊重忠誠。
國小還沒接觸網路時是比較傳統的思考方式,國中被同學塞了很多網路知識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讓人很想一直探索下去。
1999年生的阿維粉路過,一直很好奇阿維的音樂怎麼這麼好聽,是付費請人寫的嗎?還是使用RUclips 提供給所有創作者使用的BGM呢?謝謝!好好聽!
1:57的畫面是1982,不過字幕跟旁白都是1928😆
這期的內容好有趣~雖然常聽到X、Y、Z世代,但沒有真的去深入了解過,看完影片好像能明白為什麼有時候長輩的想法跟我們差異這麼大了
雖然只講最接近的六個世代,但有機會的話也好想聽聽看前兩個世代!
正確是1928年喔,畫面不小心畫錯了~
Y世代,傾向使用電腦。我們的小時候是每週六日全家在客廳看綜藝節目,接著可能又有國外影集。錄影帶轉換成VCD跟DVD;音樂卡帶變CD;歷經紅白機、SEGA、SFC、SS、PS的電動主機演變;大概是國高中時期開始出現網遊,網咖隨之興起。功能型手機大概是我大一時候開始普及;現在這個過度依賴網路的時代讓我有點不習慣~
我把拔麻麻是X世代,嗯,特徵全中(把拔麻麻最愛說現在小孩過太爽,他們以前#@$@&@/_-@-#-#&&.............)我是2005年最後2天出生的Z世代,家庭娛樂好像不存在,把拔偶爾會帶全家去海邊,暑假去遊樂園玩水,平日在家好像就是一個人去玩摩爾莊園、小花仙、奧比島、還沒滿1歲的妹妹,麻麻每天會騎車把我從幼稚園載回家,然後忙著做飯,如果偶爾要出去和親戚吃飯,她怕我們吵鬧讓她丟臉會塞手機給我們,盯著手機就不會哭鬧了哈哈,現在我高二,說真的,看到近年的房價,我十分恐懼成年那天的到來所以不想長大,我不要一個人在這種狗屎一般的社會想辦法活著。
小時候會玩will,再大一點換成手遊和PS4,現在也是一樣。
感覺自己的世代也會受到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如果是小康家庭,大多數人的軌跡都差不多。如果屬於經濟困難的家庭,大機率會比同齡人慢一個世代
認同
難怪我媽已經是嬰兒潮世代比較年輕的人了感覺比較像沉默世代,但是我媽並非經濟困難家庭長大的,是鄉下孩子。可能自己的世代也會受都市跟鄉下影響吧!
事實或許或多或少真的有些出入,但我是Z世代的我卻很贊同上述觀點,畢竟每個人接觸的環境大不相同我是先經歷了Y最後跳槽到Z世代的生活,當初幼稚園到國小那個時期開始操作電腦,也是被生活環境影響啦,當前沒記錯是win xp~ win7的轉變期,但畢竟住在鄉下嘛有些東西總慢人一拍,國小時期就開始有許多台灣網紅開始湧現最多人關注的大概就是當年那群Minecraft玩家了吧,當時的人們都想分一杯羹,而我也是台M(台灣麥塊)受害者之一,基本上到了那個時候我才開始真正接觸Z世代的時候,到現在不同以往的事,改掉了只待在網路的生活習慣,進而的可以出門走走看看不同的視野。 by naluworld
同為Z世代的我,這些彷彿歷歷在目
我是y世代用過Win2000是正常的嗎XDDD
@@willsion830922 不會不會很正常😂
这个理论好像也能说明为什么世界上伟大的圣人思想家都是在同一时期出现
大陆在比尔盖茨那代人根本就没有任何有贡献的人。
06的,我覺得我們這一世代在思維模式上可能能力是比較突出的,畢竟手機從小就帶給我我們很多資訊,很多時候也不是由父母代勞,而是自己看到,所以在面對龐大資訊大家都會學到媒體識讀。
_
像是對於一件事的是非對錯不會那麼絕對,同時還保有自己的主見,不會說每個人都具備高大上的情操,但是都能有基本的換位思考,因此人也都很和善。
_
當然這也只是比較勉強的以自身身邊的情況來說,可能有跟我同年但有不同想法,但到目前為止遇過的朋友都是很好的人。
_
順帶一提,覺得時間的部分講的很對🥲
我是2002年出生的Z世代
雖然不像alpha代的小孩從2、3歲就吃飯配平板
但我也是幼稚園開始玩電腦遊戲、小一開始用智慧型手機、小三擁有自己的筆電+擁有社交帳號,說我離不開網路是真的,網路是我獲取資訊的一個管道,我很依賴網路來認識這個世界。
但說我離不開網路也不太對,從小就長期使用網路的我,開始有些疲乏了,反而從國中開始,我會安排一些遠離網路世界的時間,例如下課邊聽音樂邊走路看街景想事情或發呆、或是在圖書館借一本好書看一個晚上、或是休閒時間畫畫到忘記吃飯,還有在午後的公園裡曬太陽放空/或找一個朋友坐在公園看路人然後一邊聊天
我不知道Z世代的大家有沒有人跟我一樣,開始會把重心從網路世界抽離一些的?
1994年出生
心理是介於XY之間行為與行動卻是z時代
蠻妙的
很棒的製作 !! 獲益良多!
感謝,維思維團隊 !!
在座的每一位
前世一定都經歷過
迷惘一代和最偉大一代
或者是沈默一代
思想可能都老古板過
如何證明有無前世的可能性的
6:50
應該跟Facebook無關,那個時期叫做網路大爆炸 (以台灣的口語來說)。
Y世代早期的人也會接觸到這些,比如網路遊戲,用FrontPage寫網站,開始註冊Email。
對~~那個時候還沒有Facebook,看到這段想說有點怪😅
看完影片也看了底下蠻多的留言,我個人感覺在到X世代以前,台灣的狀況比起影片裡介紹的世代大概都要往後推一級,像沉默的一代對應到的應該是台灣目前65~80歲那一代,因為經歷過白色恐怖和國共內戰,都以生存為前提,而40~65歲對應到嬰兒潮世代(加工出口經濟起飛亞州四小龍等等),但又跨足到X世代,因為接下來的亞洲金融風暴跟全球化都有影響到這代人,像我的父母就落在這個世代。我的年紀是Z世代,但個性和習慣感覺像是Y世代的尾和Z世代初的結合,兩種特質都有,尤其是沒耐心是因為時間很寶貴跟比較以朋友和個人為中心這點完全就是戳中我誒。
這種影片好有趣阿,讓我自己又更認識自己一點了,謝謝阿維~希望敲碗講解全部的世代理論包含迷失一代跟偉大一代,感覺會很有趣
如果是大陆的话沉默世代其实是更早一代人,你说的这一代人在大陆反而算婴儿潮一代人,就是大陆最恶劣的一代人,年轻时候打砸抢烧杀人,要不就做沉默的羔羊看着同伴和自己被屠宰。沉默的一代反而有些传统价值或者西方教育的背景,文明程度上高一个头。
YZ都有感 看來是被夾在中間 XD
好喜歡這次的片頭!!!動畫跟配樂都是!!!😍😍😍😍😍😍
這是以美國為背景劃分,如果在亞洲,剛好shift一個10年,這樣的shift,思維養成也不一樣
其實新時代要看工作環境和人,像我所處的工作環境,老的傲慢又喜歡閃事情,問個東西就想討人情,理所當然自己網路找答案最實在。
介紹每個世代讓我想到每個不同的家人,影片居然是哭著看完的
我是Y世代,可以明顯感覺到X世代的迷茫,比我大十歲的人們會羨慕我的工作與生活,但我也會羨慕Z世代的資源豐富與家境
20年後這說法會更新,隨著年紀長大每個群組特徵都會有變化
一定的!
阿維,身為大概是兩三年左右的老粉,有一件事想建議您:能不能把所有您查過的資料(無論是論文、書籍、網站、影片、維基…等,都可以!)來源都放在資訊欄,
讓「想要深讀下去的人」、讓「想要告訴自己的師長:『我學到的資訊真的不是錯誤!我真的不是亂看網路資源學習的人!我也都是有查證的,我真的是有認真做功課的』的人」能夠好好繼續深讀下去(就像Cheap的影片一定會附上出處,證明『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出處』一樣),讓我們能夠好好地去查證、延伸學習、拜讀、背誦、記憶、學起來阿維說的知識呢?謝謝阿維!
註:絕不是懷疑阿維講的知識對或是錯喔!只是我也想要學習,並且有辦法好好告訴身邊人「我學習到的知識真的是有公信力的,請不要亂抨擊我喜歡的知識型RUclipsr」,
我想要知道您說的話的出處在哪一篇論文/網站/書籍…等的出處在哪裡。
維思維是透過淺白易懂的方式說明,已經告訴你關鍵字了,剩下就是你自己去查找各種相關資料;事實上講一個觀點通常要看很多書籍或論文,或者是有些人會直接告訴你哪一個權威寫了哪一本書提出某個觀點,你要求維思維直接告訴你答案不是求知者的正確態度
我明明是80后的Y世代,生活习性却跟Z世代相同😂
跟我看影片時的想法一樣😆
我算是X世代的後期,我們這一代經歷了傳統媒體走向數位科技。沒有上一代所謂對企業忠誠,不會永遠在同一家公司。能認同年輕人的想法。能擔任不同世代溝通的橋樑。
阿維分析的好清楚(☉。☉)!
我是90年出生,這十年浩浩蕩蕩社會運動的議題在我20歲時發酵,我加入NGO志工為自己心中人權議題奮鬥,在這個NGO滿地開花的時代,這將是Z時代鮮明的印記
剛好學校在教,但教不清楚,現在非常感謝維思維製作了這部影片,我會了
當Z世代的人還真辛苦啊(就是我
真希望自己出生在Y世代
我覺得,看起來世代應該比阿維說的,都還要往後一點。
光是「千禧」,就跟她的年份不太搭嘎了,這一集算是少數覺得有點突兀的一集。
世代是環環相扣,但是添加了時間反而讓人有更精確的劃分,也同時讓人多了一股不正確感。
我是1998年出生,但是我更認為我是偏向X世代後面+Y世代前期,感覺有些部分區分的不是很正確,但是也可能是國家的差異性,這也是一個有趣的點。
我是y世代出生的人 但是生活方式跟性格還偏向上一代的人XDD
而且我隱約感受到柏林圍牆砸掉的那個社會氛圍 那種打破限制如同好吃的鮭魚力爭上游的感受
我的父母是出生在嬰兒潮的一代,但思想卻仍停留在沉默的一代一樣古板...
早安阿維 來看影片了!
早安!?
X世代不一定對未來迷惘, 至少我問他們對於這個片嘅描述時他們覺得那時有好多工作機會( 因有很多工廠), 員工福利都幾好, 對未來很有希望,所以可能要睇那時不同國家的政策和環境而定。
感覺影片是比較美國的劃分耶!台灣的x世代真的是工作好找福利好能買房買車的世代吶!
哇~是真的!我媽媽說我離不開平板,一直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玩都不休息
原先想說只是個模糊定論,細看才發現,我這輩跟父母差數代。父母是嬰兒潮時代,我這輩卻是千禧世代跟Z之間(1990~2000年代)。難怪思想容易有衝突。(跟我媽還好。跟我爸思想,很困難去相互溝通。)
補充:之前有學過占星,有說過冥王星相同的人會有類似時代經歷。把冥王星對應上去,發現還蠻吻合的。
1957~1971 處女 1972~1983 天秤 (處女後半+天秤 大約是X世代)。1984~1995 天蠍 (大約是Y世代)。1996~2008 射手 (大約是Z世代)。2009~2024 魔羯 (大約是α世代)
如果是用「同一個背景時空」來說,個人認為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抗壓性」
父親是沉默世代,不過我是Z世代....經常感嘆究竟是科技進步的太快還是人上了年紀吸收知識的能力就大幅下降,對事物的看法差了不只一個世代XD
看來我們是同道中人呢...我父母也是沉默,父母晚婚,我跟我姊都是Z
可是對於Z世代的感同身受的,對於老一輩的想法能夠理解但是不能體會,我覺得會沒耐心是因為對於網路手機螢幕那些沉迷過久導致傷害到大腦也變成大多都有潛在地心裡疾病等等,換個說法說,咱們也是很可憐的一代,老一輩如果是容易在他人手中身亡求生存,我們這一代大多都是自我了解自己生命,一群不知足的一代
另一個更好懂得
沉默一代 = 20-30年代以前曾祖父母
嬰兒潮= 40-60年代 時代創造者 現年爺爺奶奶
雖然是時代創造者,誕生很多偉大的發明,但也是最無秩序的一代,由於過去時代許多國家都在重建中,法律也尚未健全,再加上能夠受教育程度偏低,所以造就這一代什麼鬼事都敢做。之後也順利踏上經濟起飛的紅利,手中握有大筆資產與財產,現在可能是企業總裁或者公司老闆
x世代= 70年代 年輕爸媽也是過的最悲慘的一代,出社會就遇到各種經濟衝擊。
承襲上一代思想,所以很快就結婚了。造成上有父母要孝順、下有小孩要養,被生活壓在中間的夾心餅,而日本社畜那種早出晚歸也是這代人最典型的形象,而現在可能是都是中高階主管
y世代= 80年代 年輕人,初代「躺平」世代,剛出社會馬上面臨各種社會問題(高房價、世界動盪、疫情)。開始違抗上一代思想,對於家族的依賴性更低,所以單身晚婚者開始有變多的趨勢。然後與其拼命在惡性循倫中求生存,不如躺平比較快活。
z世代= 90後 國高中-大學生,未來不再是聽命行事,努力賺錢就會有結果,而是講求高度創意的時代,因此很常做出乎意料的事也特別會頂嘴,也是戲稱「鮭魚世代」(過去鮭魚改名事件),再加上各種新潮社會思想,除了更加注重生活品質,也關注自己的性別認同等自我探索,也是二代「躺平」世代
a世代= 100後 小朋友,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因為我還沒生小孩🤔🤔
這隻影片做的好完善
而且動畫也很細心!
我z世代,目前還是最常用fb,阿他就功能最多最齊全最好用,除非推特銷去字數限制以及增加編輯貼文的功能。
然後我活到18歲從沒用過抖音或tiltok之類的東西www
這個分類感覺暫時來說不太準確,在分析沉默和嬰兒潮的一代時,他們已經走了人生好大一段路,然而到了alpha 世代,他們才活了不到十年,有點只是把老人和小孩的特質作了比較而已的感覺
應該說從Z世代開始有出現所謂的躺平族,反正物價高的不像畫,能活著就不錯了
維:再眨幾下眼,一年就過去了
瘋狂眨眼就能穿越到未來的魔法,真是神奇的阿維,不只眉毛能轉360的
我作為Z世代,但比起那些奇奇怪怪的社交軟體還是比較喜歡用FB🤣
雖然也會用IG,可是操作上還是習慣FB
+1
FB好用多了
我還用Chrome裝擴充功能讓FB回到2017以前XD 不然完全不想看
我覺得理論終究是理論欸
畢竟人的一生都在變化
我阿嬤是沉默一代但是帶著a世代的孫子
科技發展也一段時間了
科技的渲染下他們不會永遠都那麼守舊
更何況每一個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
並不是出生在哪個世代就一定長出什麼模樣
不可否認社會變遷會影響一個人
但正因為社會一直在變所以並不像理論那麼僵化
好喜歡這種和歷史有關係的影片
雖然我是Z世代,但我爸爸是嬰兒潮一代的人,所以和爸爸的代溝不是一般的大,而且爸爸也不會溺愛我,所以也不完全貼合Z世代的描述。不過依賴網路確實是這樣,而且我真的很不喜歡看電影,去電影院看半小時就坐不住了,兩小時的電影看得很崩潰
我跟我爸爸狀況也跟你蠻像的,我爸爸也是嬰兒潮世代的,而我也是z世代的
我家也是嬰兒潮家長+Z世代小孩,有時候還會覺得比起同齡人都是X世代家長,感覺自己家有不少地方格格不入
(不過電影院的話其實只要能沉浸其中應該也還好吧XD
可能選錯電影?
@@tsaichen1547 可能是吧?其實本來能吸引我到電影院看的電影不多,我目前能安靜看完的很少
我是Y世代的人。小時候確實沒手機,開始知道有手機的甚至是按鍵式手機,不過現在我需要一些資料時,也不只會跟父母詢問,也會上網直接找答案。只是現在因為跟父母價值觀不太一樣,就像我媽媽想要幫我多做點儲蓄,但這樣反變成我什麼東西都不能買,雖並不是不好,但是我會覺得再過幾年連買的意願都沒了反而不好
我爸媽剛好夾在嬰兒潮世代和X世代中間,我則是在Y和Z中間(1998年)XD
看起像是12歲以前Y世代,13以後Z世代,國中經歷了按鍵型變智慧型的轉變哈哈
覺得FB是老人用的倒是真的XD,但我也沒再用抖音就是了,都是用IG或推特,蠻驚訝沒提到IG的,我周圍大部分的人都是使用IG。
不喜歡直接打電話太中了哈哈哈,但我認為看影片並沒有比較省時間,查資料或學習知識的時候文章最快好嗎XD可以直接挑重點看,影片還要等他播完才知道講的是不是自己想知道的事。
工作的部分也很中,我進職場一年後就離職自己接案幹了哈哈
有網路就可以工作是真的~
不過倒是不覺得看電影很浪費時間,也不覺得用一生寫一本書奇怪,既然特質都有提到我們覺得什麼都會發生了,怎麼會覺得有人用一生寫一本書奇怪呢哈哈
剛好被劃分到Z世代最老的一年~我覺得思維的描述Y~Z世代都存在我身上,我有時間還會去翻出生以前的舊新聞閱讀一番~像是衛爾康、劉邦友.....等,讓我的思維會往前延伸一些,哦對了,還有「鮫島事件」(X🤣
我的父母以年紀算是嬰兒潮時代,但是他們沒有參與過民權反戰運動,對歐美發生的事件似乎也都無感,只對科技進步有感,所以我沒有在他們身上看到太多嬰兒潮時期的人格特質,反而比較像沉默一代。
我也觉得我的父母像沉默一代,Y世代的我更像Z世代。于是我们之间差距了无数个鸿沟。
可能是因為有經歷戒嚴時期
03年的
不喜歡接電話單純只是太多詐騙跟推銷而已
而且很容易因為周圍的因素,而漏聽了一些東西
世代之間的分水嶺是怎麼訂出來的呢?
Z時代的我看到沒耐心跟不接電話那邊實在是太準了
感覺從Y開始都跑位一代了 我是Z代但我國小才有智能手機這種東西
然後還在用FB更後面快高中才有什麼IG 也不會有網路原住民的情況 那是更後面了
也不會沒耐心阿 那是一部分人 不是全部
感謝這部影片促進了不同世代人更多的彼此諒解
Z世代出生的我表示與06年或打後出生的人存在着鴻溝🫠感覺在香港的Z世代比較常用IG🤔FB都是老一輩在用🙈
我雖然是Z,但我根本不在意時間
比起懶人包
更喜歡自己理解
也不是全部都靠網路
感覺沒有網路也能活
Y世代真的比較喜歡用電腦多於手機,因為我小時候只有電腦能上網,手機只有媽媽留給我的舊式摺機,除了打電話外都沒什麼功能了,長大後雖然手機能上網了,但又嫌棄它螢幕太小,還是電腦用得舒服。
其實每個世代的個性和價值觀都被成長經驗所影響,像父母年代都比較注意物質,因為他們小時候的家庭條件真的不太好,吃的穿的都沒有現在多選擇。現在的社會物質開始富裕了,自然會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有餘力關注更多的議題。
00年出生的,但是也是到了15年才真正开始完全接触到3c产品😂 翻盖手机也用过
哇 用過掀蓋手機這個可以跟朋友炫耀了,就好像我們這一代(Y)見識過BB扣、錄影帶、沖洗相片一樣 , 可以證明自己多老😂(誤)
超愛十分鐘濃縮版電影 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看了嬰兒潮的特徵,覺得boomer一代應該是一群革命性的,有想法的人。但如今我們口中罵的boomer已經變成沉默一代的思維了。
我是z时代的hehe 但我不玩抖音不玩snapchat 还是继续玩facebook 然后share各种memes :3
Hihihi~期待~
预言一直有,只是现在有大量youtuber做这类视频
這期真有趣
插圖也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