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绘画为何忧伤?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9 май 2023
  • 专门分享绘画的频道,绘画交流与付费课程可联系微信
    微信号:zhihuwwls
    公众号:唯伟老师聊绘画
    #绘画#艺术#绘画教程 本频道内的所有视频和素材均以合法合规,绝对遵守youtube社区准则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9

  • @user-ft4uk7dp7u
    @user-ft4uk7dp7u Год назад +10

    梵高的画面让你看到绝望和忧郁,但是仔细看梵高的笔触,那种热烈的情绪,那种喷薄而出的情绪,让人感受到爱,热烈的对世间的爱。像是被压抑的火山喷发的更高,而这种爱才是梵高一点一点越来越受到世人认可的原因。

    • @wangyiming9207
      @wangyiming920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而梵高那种爱不是一般人能够触碰到的。起码现代年轻人追求的人生是完全没有办法达到梵高对人生理解的高度。

  • @lichen9071
    @lichen9071 Год назад +19

    这期说了那么沉重的话题,而且应该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所以感觉有必要展开来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浅见--先说一下,只是针对“忧郁、孤独、痛苦”以及如何面对,而并不涉及对梵高作品的判断。
    - 关于“童年时期缺少母爱,是不是必然会导致成年之后的精神困扰”。我认为这只是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并非必然。的确是有不少人因为童年时缺少了母亲的关爱与认同,造成长大后难以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也难以同他人建立亲密的、充满信任的关系。但其实这是由于人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容易被消极情绪控制所造成的;人们本能的反应总是:要么直接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要么就是把失落转化为愤怒,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把自己则当成是悲剧里的受害者--但这两种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自然的心理抵御机制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可以帮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是另一种态度,即“爱向别人求,不如向己求”。因为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但当童年有了缺少父母关爱的缺陷,你却还是可以选择,是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感到遗憾呢,还是放下无法改变的事,不去强求弥补--如果你有这份心胸。因为执着于难以把握的东西,会遮蔽人的视野,令其对眼前值得珍惜的事情视而不见,最终错失--这样等于赔上更多的幸福,着实不值。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会把父母的“爱”同我们“是否值得被爱”联系在一起;所以当父母对我们冷淡、忽视时,就会感到是自己不够好、不配被爱,因而沮丧和痛苦。但当一个人长大后,应该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认识并接受自己;如果始终还是像孩提时代那样,把父母的认同,视为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尺,那大概这个人尚未在心智上成熟为一个独立的人。而这个从幼稚转变到成熟的过程,只能凭一己之力,没有人可以帮你,包括你的父母在内。现在还很流行一个说法,叫做“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我认为真是害了很多人,因为其实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由于缺乏,非但不尝试接受,反而提升要求--殊不知那么高的要求在现实中是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当人们越是去追求那种理想化的东西,就会越失望,结果更加深了我们的缺失感。有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解释道,“无条件的爱”其实是潜藏在我们心底的一种情感记忆:因为人在两岁以前,是完全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所以那时的我们,只好寄希望于父母能给予无私的关爱,因为那样我们才有机会存活。所以与其说“无条件的爱”是客观存在的,还不如说那是主观愿望的产物。“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所以它必然是建立在一种相互关系上的;要得到“爱”,就必然要付出;可即便付出了,未必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因为我们很难总是满足他人所有的需求;相反,别人也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让我们在主观上感受到“爱”--因为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付出,而感到快乐的人,和容易满足感恩的人,就相对幸运得多了--因为即使是经历了同样的遭遇,他们却可以比一般人更加坦然地承受。
    - 关于孤独。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孤独,因为人们渐渐发现,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是那么有限,又是那么难以把握,容易失去。其实,人的本质就是孤独的,与他人离得太远冷漠孤清,离得太近又难免互相伤害。可是越不愿接受孤独,就越容易被孤独打败。如果是像梵高那样的天才,那孤独更是他的宿命,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因为如果你的思想和认知已经远超一般人,那你几乎无法同他们建立非常亲密的关系。普通人对于智慧明显高过自己的人,反应只会是疏远而非亲近。因为一般人,除了下意识会对异于自己的人抱着警惕心、难以卸下防备之外;缺乏共同的志趣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天才感兴趣的事,一般人会觉得无聊;反之亦然。同梵高相比,身出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已经非常幸运了,因为我们有更大的机会通过互联网,认识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再感到那么孤独。梵高生活的时代,大部分人毕生的生活圈就是方圆几公里的范围,作为一个天分极高的人,要想在这样小的一个圈子里找到同类,困难可想而知。可即便生在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兼年少成名,获得最高统治者赏识,有机会认识到其他天才的米开朗基洛,又如何?天才也未必同时具备美德,未必愿意欣赏和珍惜身边的同类呢。所以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你过人的才能,你就必须接受相应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名字就叫作“孤独”。
    - 关于忧郁和痛苦。其实这是两件事。不过说实话,我乐观的天性使我对忧郁的体会可能没有那么深。我认为梵高终身无法摆脱忧郁,可能是受到遗传的影响。这个应该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他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很多也有着类似的命运。估计应该是遗传物质里有种基因可以抑制大脑分泌多巴胺(一种兴奋激素)或使得人体对多巴胺的反应极度不敏感。至少反过来的一种基因,即让人对多巴胺敏感程度高于常人几倍的基因,已经在2010年左右被发现了。如果真是基因惹的祸,那梵高的确不太走运。好在他是有信仰的人,所以即使遭遇了那么多不幸,他还坚持了那么久。如果一个人运气真的极端不好,而且自身即使已经很努力很积极了,依然没有得到命运的同情,那除了信仰,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救赎你的东西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认为人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没有灵魂,而且是自然界随机与偶然的产物,那么你很可能就会把“活得好、活得开心”当成是人生的目标;也容易把别人对你人生的看法,视为衡量自己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么当以上没有一条接近于满足时,你就会不得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这种心态当然会滋生痛苦。而如果你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人是被更高的力量带到世上来完成某种使命时,那你面对不幸的态度将是截然不同的。佛家说,人生的本质即是痛苦的,因为人活在物质世界,而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无常”:你喜欢吃的东西,它能给你带来片刻的满足,但吃完就没有了。你喜欢的衣服、玩具这些,它们可以为你带来一时的愉悦,但也难免有旧了、坏了的时候;到那时需要舍弃、需要维修,又会给你增添不少烦恼。至于你爱的人,终有死去或离开你的一天,所以生离死别的痛苦,更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所以人活着如果只是为了“快乐”,那到最后的确仿佛难以自洽。尤其对于勤于思考,无法浑浑噩噩度日的人来说,找到一个更高的生存意义,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就拿梵高来说,可能绘画就是他在这个世上的使命,而他一生所经历的孤独和抑郁,也是他使命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承受过这样的痛苦,最终又怎能有那些传世之作的诞生?而当与他有相似经历和感受的人看见这些画作,被感动、被启发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些人类的灵魂与神相通的那一伟大瞬间。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当梵高结束他一生的时刻,他已经放下了,不再执着。
    如何摆脱痛苦?首先,不必太在意这个世界,因为它不是你的归宿;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他们也有他们的使命,但你和你人生的价值不是他们决定的;不必太在意自己,因为渺小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质;不必太在意结果,因为你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问心无亏;不必太在意过去,因为过去无法改变,过去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教会我们一些人生必修的课题,只有现在和未来才是我们可以影响的;也不要去苛求别人或意图控制你无法控制的事,当你把注意力从向外转到向内,把自己变成力量的源泉后,你会发现原来的你曾经浪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 @congxu3450
    @congxu3450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感谢,很喜欢你的视角,获得了新的收获

  • @neilcha103
    @neilcha103 Год назад

    讲解的非常深入。
    请继续讲解。

  • @owlincubator9773
    @owlincubator977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他还能把那种痛苦画出来,那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 @socol215
    @socol21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幸看过梵高画展,看过他一些不太为大众所知的画和草图。那些都充满了令人压抑的悲伤。

  • @user-tr5wn8dv1l
    @user-tr5wn8dv1l Год назад +1

    天呐,忽略了那两个无关紧要的人,再结合解说去看这幅画真的完全不一样

  • @hengzhaoluo
    @hengzhaolu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看向日葵也是感觉忧伤,一种安静的孤独

  • @EVA-cf7em
    @EVA-cf7em Год назад +7

    如果一个母亲对于小男孩如此重要 那么每个会做母亲的女孩又哪里来的能量 我只是在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

    • @duger2013
      @duger2013 Год назад +3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EVA-cf7em
      @EVA-cf7em Год назад

      @@duger2013 谢谢你的话

    • @lilliannote4515
      @lilliannote4515 Год назад +4

      現代心理學,才特別強調"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無法真正去怪父母,因為父母可能也不懂,如果真的❤受傷,可以自我療癒。

    • @jingwang8888
      @jingwang8888 Год назад +7

      父母可能也在忙着治愈自己的童年

    • @lilliannote4515
      @lilliannote4515 Год назад +2

      沒錯,我也是視覺平面創作者,敏感情緒總會影響創作。療癒自己才放下過去父母控制人生,因為父母時代更嚴苛,一代一代,自己的人生,自己可以控制,不該全怪給別人,才能真正活的幸福。

  • @yangyang9617
    @yangyang9617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不喜欢他早期暗沉的画面。从星空和向日葵中,我感受身不由己又不甘被裹挟的挣扎 。歪个楼:抑郁症更多要从基因找内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

  • @leungyi1214
    @leungyi121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個資料不得不留言糾正一下,梵高難以和解的人是他父親(1822-1885)
    梵高的母親 4:10 活得比梵高還要長,梵高母親是在1907年去世的

  • @EVA-cf7em
    @EVA-cf7em Год назад +1

    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如此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的命运在那个时候也已经注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