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資訊勘誤: 17:40 有關Mazda787B的被禁 其實主要是因為規則修訂 但有關上述的說法主要是口耳相傳
787b 其實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規則讓分上贏了利曼整季就贏了那場 相對其他廠其實是沒有競爭力的
8、90真的是賽車黃金年代,WGP的2T 500cc、利曼的Group C、WRC的Group B,還有千匹的F1,也幾乎是這時代造就許多經典名駒
那個年代就是甚麼也給它塞個大增壓的 turbo 進去
這種題材的對不熟悉 不瞭解那年代的車迷來講是非常好的影片
有點自大有點恣意妄為,義無反顧不顧一切的浪漫,80、90真的是人類的黃金年代。這集實在太感人了,感謝統整。
不管787好還爛,在當年以轉子登場就很厲害了,時至今,只要有經點車展出現787,機乎都會成為焦點,原音不是他快不快,而是轉子引擎配上有如f1暴音的引擎聲,我玩gt系列都會收藏一台畢竟787始終經典特別,這就是我依然喜歡787b,連國外yt都會列出他們自己喜歡十大引擎聲,很多yt頻道787都有在其中,這可能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至於當年787轉子引擎好還是爛,我覺得要當年在現場的人才知道了,現今的24耐利曼我反而覺的不太好,LMP 等級跟gt3同一個賽道跑,反而覺得危險,現在的利曼24h往往前三名都由豐田車隊,在f1豐田成積並不理想,豐田也是依然花錢在f1上,讓人配服,想當年馬自達也是一直參加利曼,最後才奪冠一次,我覺得這樣應該就夠了,馬自達要的可能也是在利曼創一次紀錄,這就夠了,題外話,現在的f1跟MotoGP,沒以前年代好看,像是在作秀,連看的動力都沒有
787B真的太經典了,Mazda這個小車廠竟能靠轉子引擎以小搏大扳倒歐美眾家名門大廠,當時一定讓日本車迷為之瘋狂,連我不常看耐久賽都能記得這個名字(原型車另外只記得956)
歐美眾家名門大廠抗議引擎形式不同 於是賽會修改規則然後787B就~~沒有然後了😥
@@spring622021 實際上這一部車因為各種的研發方向錯誤排位賽比其他車隊慢上超過15秒,能夠贏了其他車隊全都出事了,但他沒有
787單純撿到而已~~~不然那個圈速妥妥拿不到冠軍的
感謝演算法讓我看到這部影片!從之前就很想聽人講解Group C的賽事始末 但鮮少看到有人講述這段傳奇的故事
令我最深刻的是1955年利曼大慘劇...和1999年的平治飛天車😂
不只是賽場上的80、90年代盛事時期,整個汽車產業在80、90年代也屬於最輝煌的飛越期,尤其是日本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有著280P馬力限制,產出了不少經典的跑車,從四輪到二輪無一不造就出名留青史的名駒。
那時候的利曼給我的感覺就是加了車殼的F1,加了車殼給一般人多了想像力,好像跟自己平常在開的車也有那麼點關係(?),所以就算沒有任何電視節目報導,自己還是會找管道去暸解。直到看到那兩台賓士起飛.....就一蹶不振了
有印象,好像是CLK GTR
@@kohei9977是CLR
以前電動裡面只覺得,怎麼這幾個年份的LM開起來都跟怪物沒什麼兩樣看影片才知道,原來他們真的都是怪物
感謝介紹終於知道這些是什麼車了以前看到這些畫面都興奮的以為是閃電霹靂車
非常感謝EK整理這些資訊 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關於Group B的影片
很幸運GT7收錄了962C、C9、XJR9、787B、R92CP这五台經典的Group C賽車。至於LMH新規下的GR010在GT7的表現,個人感覺是不如TS050的。
GT4收錄了超多
GT7的物理個人覺得寫得亂七八糟的 所以個人認為車輛表現沒有參考的價值...
現實買不起,遊戲也買不起
@@fkuyt 遊戲裡也買不起
@@fkuyt 其實買不買的起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 因為我只會開特定幾輛車 但是山內把後置後驅跟中置後驅的車特性都弄沒了 變成戰鬥陀螺我就很不滿了 輪胎抓地力慘到誇張 說這個叫擬真 真的只有屁而已.....裡面車輛的駕駛方式只能用電競來形容 完全沒有什麼車原本該有的優勢 所以個人覺得完全無法當參考
感謝E大讓小弟我認識到當年的Group C 瘋狂賽車,話說「如果」當年FIA沒修改規則的話,那會不會超越現在F1的收視人數🤔
不會 因為過灣速度 加速度 還是F1更遠勝一籌雖然這多帳面資料 性能都與F1可比 但主要是 車子無論馬力再大 重量再輕 永遠都離不開 唯一與地面接觸的輪胎爭先賽與耐久賽所採用的輪胎完全不同 抓地力也天差地別抓地力與輪胎壽命是正比關係 雖然科技發展的很快 引擎馬力越做越大但現代的輪胎與50年前其實沒有多大的進步 主要就是原料沒有突破性的發展耐久賽 輪胎要夠耐久 也要能承受400km的時速 抓地能力完全無法與F1用的輪胎能比耐久賽上 引擎輸出的動力 也受限於輪胎的抓地力 無法直接全馬力加速 車手得計算抓地力的極限邊緣做加速 不然會造成打滑 加快磨損輪胎所以加速性能上 F1更快 過灣上 F1更快 煞車減速 也無法像F1的輪胎有強大的抓地力 能快速煞車利曼賽車過灣G值最高記錄約3G F1普偏都7G以上 最高記錄為8G而F1短短約一小時左右的賽事 大約會進站換胎2~3次耐久賽通常是 更換車手時 順便做加油換胎的維修動作
感謝製作影片,很遺憾我沒親身體驗那個美好的年代...
超感謝你能整理這些資訊超讚的
不管轉子到底強不強轉子就是男人的浪漫,RX-7 RX-8就是我心中的經典當然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但是看看直4的MX-5只能ㄏㄏ,喔對我不是馬粉我只是高橋粉跟羅粉
是說MX-5本來就不是主打說性能多強,但至少還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敞篷小跑車
謝謝你的解釋😇
16:06 耐用又省油的轉子引擎....太讓人好奇了!
假設引擎9000轉,那麼整個活塞組件就需要承受9000轉的磨擦,但轉子引擎的曲軸是把轉子引擎的轉子轉速x3,即是轉子爆炸轉一圈,曲軸轉三圈,可以在同樣9000轉的情況下,轉子本身也只是轉了3000轉,製造動力的轉子組件比活塞組件承受少了三分一的壓力,所以如果轉子引擎保持在高轉速,可以比同樣保持在高轉速的活塞引擎更為省油(歸功於承受的壓力較少以及組件更少),之所以有耗油的印象,原因是在市區行駛經常要停走,對於轉子引擎這些幾乎沒有槓桿原理幫助的引擎,需要用更多的燃燒爆炸幫助起步(再加上低轉速的時候,轉子引擎轉到某一個位是會直接把一些未燃燒過的新鮮燃油直接排出),但在高轉速時這個情況就可以被抵消了
@@hokamto7754 哇這樣很適合當發電機耶 高轉高效率 恆速 如果拿來例如Honda那套油電系統 應該很強
@@陳冠竹-q6b 馬自達的確有意重啟轉子引擎作為油電車的發電機
@@田立宇 對然後就沒後續了
@@陳冠竹-q6b 當然不是,Wankel 轉子引擎燃燒室是長條型,導致燃燒效率低。它的一個好處是體積小,Mazda計劃使用轉子引擎帶動發電機為電動車增程是看中了體積小這優點,不是省油。
超級喜歡Ek講wec!!!跪求你講gt world championship跟IMSA🙏🙏🙏
終於有人講利曼了(喜極而泣
很喜歡這影片!謝謝EK
很棒的介紹影片喔!
结尾泪目了, 曾经那个回不去的年代
利曼賽車道。我在真實遊戲賽車裏面玩過。非常長的一條賽道。
講解好仔細專業
FIA就繼續修改規則嘛~改到沒人要看就是FIA的報應!
既然冷门,我手动评论一下,支持!
感謝EK讓我上了一課賽車史
962c跟C9我覺得最漂亮的賽車
感謝演算法讓我看到這部影片,訂閱起來
不管甚麼樣的賽事 日本車都能給他國車廠來個突如棋然的ko 如果不是甚麼陰謀論金錢等等的問題日本車的實力肯定不只如此
電動方程式如果能繼續舉辦並且擴展到其他賽事的話,可能會再一次重現80年代的風景啊,前提是規則方面能放寬一點就是。
轉子根本沒什麽快的,Mazda1970年就作爲引擎供應商開始玩le mans,幾十年閒幾乎毫無建樹。1991年全靠Mazda當時的顧問Jacky Ickx找賽會要了一個最低重量的紅利,車子比其他對手輕了至少幾十公斤,最後787b的車手Johnny Herbert爲了不被追上,進站時堅持不換人開,奪冠之後直接被送進醫院,領獎臺上只有2個Mazda車手,所以説轉子因爲太强被禁賽完全是馬粉吹牛皮
當初787B勝出再加上後來的禁賽,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溜溜哥講787B。網路上蠻多以訛傳訛說轉子引擎太強才被禁,老司機都是笑而不語,事實上787B當年在賽場上競爭力是倒數的
那為什麼後來被禁止啊? (好奇
@@今晚我想來點-g6r 假設引擎9000轉,那麼整個活塞組件就需要承受9000轉的磨擦,但轉子引擎的曲軸是把轉子引擎的轉子轉速x3,即是轉子爆炸轉一圈,曲軸轉三圈,可以在同樣9000轉的情況下,轉子本身也只是轉了3000轉,製造動力的轉子組件比活塞組件承受少了三分一的運轉壓力,所以如果轉子引擎保持在高轉速,可以比同樣保持在高轉速的活塞引擎更為省油,之所以有耗油的印象,原因是在市區行駛經常要停走,對於轉子引擎這些幾乎沒有槓桿原理幫助的引擎,需要用更多的燃燒爆炸幫助起步(再加上低轉速的時候,轉子引擎轉到某一個位是會直接把一些未燃燒過的新鮮燃油直接排出),但在高轉速時這個情況就可以被抵消了,亦即是說轉子引擎無論先天的運輸負荷還是耗油量都會比活塞引擎有優勢(787b就是展示了轉子引擎在絕對可靠的情況下的壓倒性優勢,如果材料技術更為先進,轉子引擎將會更為厲害)
@@hokamto7754 原來是這樣
@@今晚我想來點-g6r FIA主席新賽規要求每輛原型車只允許跟F1一樣使用3.6升NA引擎,其他都不行
Group C 根本當時 閃電霹靂車
閃電霹靂車就是參考此類賽事與F1賽事曾出現過的科技 加以誇大創作出來的
我被演算法拉過來了
雖然我也是這一兩年才突然熱衷於賽車研究, 但最吸引我的就是C組這些英雄榜們, 其次就是95-99年的GT1賽車. 幾乎市面上能找到的相關模型都盡量去收藏, 還有就是賽車遊戲及各種實車駕駛的影片, 對我來說這些才是真正的賽車, 特殊的美感及相當有特色的外觀性能(如果以F1來說這就叫違反規則吧XD), 現在利曼的LMP那些講不好聽的, 真有夠難看
80年代的資源多到爆炸的黃金時期QQ
WRC的恐怖Group B 也是時代傳奇
上世紀的神獸!
幫推幫推
汽油車的最後光景就到了,車廠還會投資下嗎?賽車一路平庸下去可以預見.
Rotary引擎絕對不強。拿駕風帆比喻,最快的風帆就是把迎風面正向風帆,活塞引擎就將就大面積迎向爆炸氣體。但轉子引擎並非正面迎向爆炸氣體,所以大部分能量浪費了。雖然轉子引擎活動部件較少,但熱效率始終比活塞引擎低,先天潛能比活塞引擎低。駕過轉子引擎的應該知道轉子引擎耗油的恐怖及難保養的痛。
當年比較有競爭力的是jaguar 保時捷962 奔馳c9 尤其是962 在90年代中期仍有一定的競爭力787b則是天時地利人合撿到一個
去看看當年WSC的結果吧 當年製造商冠軍是捷豹 787B比前段集團圈速一圈就慢了快10秒 先了解歷史和當時的詳細再來討論吧@hiromiwu8885
不错
可以請E大介紹派克峰爬山賽嗎?
如果能有字幕就更好了
EK大可以介紹WEC的BoP是怎麼運作的嗎?
需要拉力賽~~~~~~~~~2000年左右日本廠競爭的時期~~~
94 WSC在收益方面遠不及F1 但觀看人數居高不下FISA便砍大刀 把資源都落在F1上這也4 F1之後在改例循環中der操作近年FIA也開始把F1搞爛 沒他 這只4一個死循環 哪裡吸金就往哪走
787B🏁👍😃
回到賽車原本的初衷,不就是為了發明出更多賽車技術嗎?(再度惋惜轉子,可恨的環保法規,去你的工廠排更多好嗎?)就好像NBA一樣,為了保護隊員而沒了以前的可看性
787會贏是更強的車退賽所以僥倖摸上來, 不是引擎太強也不是車太強, 更不是因為這種原因去禁止轉子, 只是之前就擬定好的整體賽制規格變更, 神話787是常見的錯誤訊息
👍👍👍👍👏👏👏👏
Bernie Ecclestone真的是亂搞, F1前幾年也是搞得亂七八糟
如果你有了解2005年的一套車胎走天涯的神操作, 近幾年的都不算甚麼~
轉子引擎省油..?我是不是聽錯什麼了
每个国家对赛事情怀不一样,我国家少人看,连F1和拉力都不举办了,我去澳洲住一阵子,philips island 赛道偏僻,都还是很多人会去看摩托赛事
其实mazda那一届能拿到冠军也是fia在后面给门路的。。。
今年的保時捷919是不是沒有比利漫了
很早沒有了
787b那邊的資訊不太對吧⋯⋯
明年LMH和LMDh速度會差很多嗎?我到現在還是霧煞煞 😂
LMH甚至沒比LMP2快多少,雖然SCG007慢導致bop拖慢了其他車,LMH、LMDh和LMP2怕是分別就差個一兩秒了😂
Le Mans is much more better than F1
謝介紹,不過事實上787b 沒那麽利害,有很多後補資料都有説明,日本車拿柸是很爽,天時地利造出來的神話~~
787B實際上慢的要死 不要神話轉子引擎靠著機運(說難聽是僥倖)贏了一場而已Maldonado也贏過一場分站 但實際上他也是個慢車手 一樣的道理
Leman 是法语 发音是勒芒 😂不知道怎么翻译的 把法语用英语念出来再翻译成中文?
台灣這邊説利曼已是常態
音譯的有什麼差?各地方習慣就好,就像汽車品牌中文譯名港中台都有自己的念法
free hongkong
Don't say anything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
787B不是挺烂的么?FISA根本没有禁转子,只是马自达自己不玩了,当年能赢也只是靠极为过分的bop和一点点运气。
確實當時有幾個大佬退賽了,但是運氣有時候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91年fia禁轉子引擎才不是因為什麼轉子太牛逼,只是剛好要跟f1做到引勤上的規格統一,而且當年能拿下冠軍純粹是因為車隊跑了整整20多年都沒拿到一點成績,車隊總監透關係取得了能以830kg的車重參賽的福利(當時的限重是1000kg)而且還是當時唯一一個用陶瓷煞車盤的車隊,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競爭對手不是爆缸就是爆變速箱才奪冠的,雖然贏的不是很光彩但馬自達能堅持跑了20多年這點的確是值得鼓勵的
資訊勘誤: 17:40 有關Mazda787B的被禁 其實主要是因為規則修訂 但有關上述的說法主要是口耳相傳
787b 其實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規則讓分上贏了利曼整季就贏了那場 相對其他廠其實是沒有競爭力的
8、90真的是賽車黃金年代,WGP的2T 500cc、利曼的Group C、WRC的Group B,還有千匹的F1,也幾乎是這時代造就許多經典名駒
那個年代就是甚麼也給它塞個大增壓的 turbo 進去
這種題材的
對不熟悉 不瞭解那年代的車迷來講
是非常好的影片
有點自大有點恣意妄為,義無反顧不顧一切的浪漫,80、90真的是人類的黃金年代。
這集實在太感人了,感謝統整。
不管787好還爛,在當年以轉子登場就很厲害了,時至今,只要有經點車展出現787,機乎都會成為焦點,原音不是他快不快,而是轉子引擎配上有如f1暴音的引擎聲,我玩gt系列都會收藏一台畢竟787始終經典特別,這就是我依然喜歡787b,連國外yt都會列出他們自己喜歡十大引擎聲,很多yt頻道787都有在其中,這可能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至於當年787轉子引擎好還是爛,我覺得要當年在現場的人才知道了,現今的24耐利曼我反而覺的不太好,LMP 等級跟gt3同一個賽道跑,反而覺得危險,現在的利曼24h往往前三名都由豐田車隊,在f1豐田成積並不理想,豐田也是依然花錢在f1上,讓人配服,想當年馬自達也是一直參加利曼,最後才奪冠一次,我覺得這樣應該就夠了,馬自達要的可能也是在利曼創一次紀錄,這就夠了,題外話,現在的f1跟MotoGP,沒以前年代好看,像是在作秀,連看的動力都沒有
787B真的太經典了,Mazda這個小車廠竟能靠轉子引擎以小搏大扳倒歐美眾家名門大廠,當時一定讓日本車迷為之瘋狂,連我不常看耐久賽都能記得這個名字(原型車另外只記得956)
歐美眾家名門大廠抗議引擎形式不同 於是賽會修改規則
然後787B就~~沒有然後了😥
@@spring622021 實際上這一部車因為各種的研發方向錯誤排位賽比其他車隊慢上超過15秒,能夠贏了其他車隊全都出事了,但他沒有
787單純撿到而已~~~不然那個圈速妥妥拿不到冠軍的
感謝演算法讓我看到這部影片!
從之前就很想聽人講解Group C的賽事始末 但鮮少看到有人講述這段傳奇的故事
令我最深刻的是1955年利曼大慘劇...和1999年的平治飛天車😂
不只是賽場上的80、90年代盛事時期,整個汽車產業在80、90年代也屬於最輝煌的飛越期,尤其是日本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有著280P馬力限制,產出了不少經典的跑車,從四輪到二輪無一不造就出名留青史的名駒。
那時候的利曼給我的感覺就是加了車殼的F1,加了車殼給一般人多了想像力,好像跟自己平常在開的車也有那麼點關係(?),所以就算沒有任何電視節目報導,自己還是會找管道去暸解。
直到看到那兩台賓士起飛.....就一蹶不振了
有印象,好像是CLK GTR
@@kohei9977是CLR
以前電動裡面只覺得,怎麼這幾個年份的LM開起來都跟怪物沒什麼兩樣
看影片才知道,原來他們真的都是怪物
感謝介紹
終於知道這些是什麼車了
以前看到這些畫面
都興奮的以為是閃電霹靂車
非常感謝EK整理這些資訊 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關於Group B的影片
很幸運GT7收錄了962C、C9、XJR9、787B、R92CP这五台經典的Group C賽車。
至於LMH新規下的GR010在GT7的表現,個人感覺是不如TS050的。
GT4收錄了超多
GT7的物理個人覺得寫得亂七八糟的 所以個人認為車輛表現沒有參考的價值...
現實買不起,遊戲也買不起
@@fkuyt 遊戲裡也買不起
@@fkuyt 其實買不買的起對我來說不是很重要 因為我只會開特定幾輛車 但是山內把後置後驅跟中置後驅的車特性都弄沒了 變成戰鬥陀螺我就很不滿了 輪胎抓地力慘到誇張 說這個叫擬真 真的只有屁而已.....裡面車輛的駕駛方式只能用電競來形容 完全沒有什麼車原本該有的優勢 所以個人覺得完全無法當參考
感謝E大讓小弟我認識到當年的Group C 瘋狂賽車,話說「如果」當年FIA沒修改規則的話,那會不會超越現在F1的收視人數🤔
不會 因為過灣速度 加速度 還是F1更遠勝一籌
雖然這多帳面資料 性能都與F1可比
但主要是 車子無論馬力再大 重量再輕
永遠都離不開 唯一與地面接觸的輪胎
爭先賽與耐久賽所採用的輪胎完全不同 抓地力也天差地別
抓地力與輪胎壽命是正比關係 雖然科技發展的很快 引擎馬力越做越大
但現代的輪胎與50年前其實沒有多大的進步 主要就是原料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耐久賽 輪胎要夠耐久 也要能承受400km的時速 抓地能力完全無法與F1用的輪胎能比
耐久賽上 引擎輸出的動力 也受限於輪胎的抓地力
無法直接全馬力加速 車手得計算抓地力的極限邊緣做加速 不然會造成打滑 加快磨損輪胎
所以加速性能上 F1更快 過灣上 F1更快
煞車減速 也無法像F1的輪胎有強大的抓地力 能快速煞車
利曼賽車過灣G值最高記錄約3G F1普偏都7G以上 最高記錄為8G
而F1短短約一小時左右的賽事 大約會進站換胎2~3次
耐久賽通常是 更換車手時 順便做加油換胎的維修動作
感謝製作影片,很遺憾我沒親身體驗那個美好的年代...
超感謝你能整理這些資訊
超讚的
不管轉子到底強不強轉子就是男人的浪漫,RX-7 RX-8就是我心中的經典當然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但是看看直4的MX-5只能ㄏㄏ,喔對我不是馬粉我只是高橋粉跟羅粉
是說MX-5本來就不是主打說性能多強,但至少還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敞篷小跑車
謝謝你的解釋😇
16:06 耐用又省油的轉子引擎....太讓人好奇了!
假設引擎9000轉,那麼整個活塞組件就需要承受9000轉的磨擦,但轉子引擎的曲軸是把轉子引擎的轉子轉速x3,即是轉子爆炸轉一圈,曲軸轉三圈,可以在同樣9000轉的情況下,轉子本身也只是轉了3000轉,製造動力的轉子組件比活塞組件承受少了三分一的壓力,所以如果轉子引擎保持在高轉速,可以比同樣保持在高轉速的活塞引擎更為省油(歸功於承受的壓力較少以及組件更少),之所以有耗油的印象,原因是在市區行駛經常要停走,對於轉子引擎這些幾乎沒有槓桿原理幫助的引擎,需要用更多的燃燒爆炸幫助起步(再加上低轉速的時候,轉子引擎轉到某一個位是會直接把一些未燃燒過的新鮮燃油直接排出),但在高轉速時這個情況就可以被抵消了
@@hokamto7754 哇這樣很適合當發電機耶 高轉高效率 恆速 如果拿來例如Honda那套油電系統 應該很強
@@陳冠竹-q6b 馬自達的確有意重啟轉子引擎作為油電車的發電機
@@田立宇 對然後就沒後續了
@@陳冠竹-q6b 當然不是,Wankel 轉子引擎燃燒室是長條型,導致燃燒效率低。它的一個好處是體積小,Mazda計劃使用轉子引擎帶動發電機為電動車增程是看中了體積小這優點,不是省油。
超級喜歡Ek講wec!!!
跪求你講gt world championship跟IMSA🙏🙏🙏
終於有人講利曼了(喜極而泣
很喜歡這影片!謝謝EK
很棒的介紹影片喔!
结尾泪目了, 曾经那个回不去的年代
利曼賽車道。我在真實遊戲賽車裏面玩過。非常長的一條賽道。
講解好仔細專業
FIA就繼續修改規則嘛~改到沒人要看就是FIA的報應!
既然冷门,我手动评论一下,支持!
感謝EK讓我上了一課賽車史
962c跟C9我覺得最漂亮的賽車
感謝演算法讓我看到這部影片,訂閱起來
不管甚麼樣的賽事 日本車都能給他國車廠來個突如棋然的ko
如果不是甚麼陰謀論金錢等等的問題
日本車的實力肯定不只如此
電動方程式如果能繼續舉辦並且擴展到其他賽事的話,可能會再一次重現80年代的風景啊,前提是規則方面能放寬一點就是。
轉子根本沒什麽快的,Mazda1970年就作爲引擎供應商開始玩le mans,幾十年閒幾乎毫無建樹。1991年全靠Mazda當時的顧問Jacky Ickx找賽會要了一個最低重量的紅利,車子比其他對手輕了至少幾十公斤,最後787b的車手Johnny Herbert爲了不被追上,進站時堅持不換人開,奪冠之後直接被送進醫院,領獎臺上只有2個Mazda車手,所以説轉子因爲太强被禁賽完全是馬粉吹牛皮
當初787B勝出再加上後來的禁賽,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溜溜哥講787B。網路上蠻多以訛傳訛說轉子引擎太強才被禁,老司機都是笑而不語,事實上787B當年在賽場上競爭力是倒數的
那為什麼後來被禁止啊? (好奇
@@今晚我想來點-g6r 假設引擎9000轉,那麼整個活塞組件就需要承受9000轉的磨擦,但轉子引擎的曲軸是把轉子引擎的轉子轉速x3,即是轉子爆炸轉一圈,曲軸轉三圈,可以在同樣9000轉的情況下,轉子本身也只是轉了3000轉,製造動力的轉子組件比活塞組件承受少了三分一的運轉壓力,所以如果轉子引擎保持在高轉速,可以比同樣保持在高轉速的活塞引擎更為省油,之所以有耗油的印象,原因是在市區行駛經常要停走,對於轉子引擎這些幾乎沒有槓桿原理幫助的引擎,需要用更多的燃燒爆炸幫助起步(再加上低轉速的時候,轉子引擎轉到某一個位是會直接把一些未燃燒過的新鮮燃油直接排出),但在高轉速時這個情況就可以被抵消了,亦即是說轉子引擎無論先天的運輸負荷還是耗油量都會比活塞引擎有優勢(787b就是展示了轉子引擎在絕對可靠的情況下的壓倒性優勢,如果材料技術更為先進,轉子引擎將會更為厲害)
@@hokamto7754 原來是這樣
@@今晚我想來點-g6r FIA主席新賽規要求每輛原型車只允許跟F1一樣使用3.6升NA引擎,其他都不行
Group C 根本當時 閃電霹靂車
閃電霹靂車就是參考此類賽事與F1賽事曾出現過的科技 加以誇大創作出來的
我被演算法拉過來了
雖然我也是這一兩年才突然熱衷於賽車研究, 但最吸引我的就是C組這些英雄榜們, 其次就是95-99年的GT1賽車. 幾乎市面上能找到的相關模型都盡量去收藏, 還有就是賽車遊戲及各種實車駕駛的影片, 對我來說這些才是真正的賽車, 特殊的美感及相當有特色的外觀性能(如果以F1來說這就叫違反規則吧XD), 現在利曼的LMP那些講不好聽的, 真有夠難看
80年代的資源多到爆炸的黃金時期QQ
WRC的恐怖Group B 也是時代傳奇
上世紀的神獸!
幫推幫推
汽油車的最後光景就到了,車廠還會投資下嗎?賽車一路平庸下去可以預見.
Rotary引擎絕對不強。
拿駕風帆比喻,最快的風帆就是把迎風面正向風帆,活塞引擎就將就大面積迎向爆炸氣體。但轉子引擎並非正面迎向爆炸氣體,所以大部分能量浪費了。雖然轉子引擎活動部件較少,但熱效率始終比活塞引擎低,先天潛能比活塞引擎低。駕過轉子引擎的應該知道轉子引擎耗油的恐怖及難保養的痛。
當年比較有競爭力的是jaguar 保時捷962 奔馳c9 尤其是962 在90年代中期仍有一定的競爭力787b則是天時地利人合撿到一個
去看看當年WSC的結果吧 當年製造商冠軍是捷豹 787B比前段集團
圈速一圈就慢了快10秒 先了解歷史和當時的詳細再來討論吧@hiromiwu8885
不错
可以請E大介紹派克峰爬山賽嗎?
如果能有字幕就更好了
EK大可以介紹WEC的BoP是怎麼運作的嗎?
需要拉力賽~~~~~~~~~2000年左右日本廠競爭的時期~~~
94 WSC在收益方面遠不及F1 但觀看人數居高不下
FISA便砍大刀 把資源都落在F1上
這也4 F1之後在改例循環中der操作
近年FIA也開始把F1搞爛 沒他 這只4一個死循環
哪裡吸金就往哪走
787B🏁👍😃
回到賽車原本的初衷,不就是為了發明出更多賽車技術嗎?
(再度惋惜轉子,可恨的環保法規,去你的工廠排更多好嗎?)
就好像NBA一樣,為了保護隊員而沒了以前的可看性
787會贏是更強的車退賽所以僥倖摸上來, 不是引擎太強也不是車太強, 更不是因為這種原因去禁止轉子, 只是之前就擬定好的整體賽制規格變更, 神話787是常見的錯誤訊息
👍👍👍👍👏👏👏👏
Bernie Ecclestone真的是亂搞, F1前幾年也是搞得亂七八糟
如果你有了解2005年的一套車胎走天涯的神操作, 近幾年的都不算甚麼~
轉子引擎省油..?我是不是聽錯什麼了
每个国家对赛事情怀不一样,我国家少人看,连F1和拉力都不举办了,我去澳洲住一阵子,philips island 赛道偏僻,都还是很多人会去看摩托赛事
其实mazda那一届能拿到冠军也是fia在后面给门路的。。。
今年的保時捷919是不是沒有比利漫了
很早沒有了
787b那邊的資訊不太對吧⋯⋯
明年LMH和LMDh速度會差很多嗎?我到現在還是霧煞煞 😂
LMH甚至沒比LMP2快多少,雖然SCG007慢導致bop拖慢了其他車,LMH、LMDh和LMP2怕是分別就差個一兩秒了😂
Le Mans is much more better than F1
謝介紹,不過事實上787b 沒那麽利害,有很多後補資料都有説明,日本車拿柸是很爽,天時地利造出來的神話~~
787B實際上慢的要死 不要神話轉子引擎
靠著機運(說難聽是僥倖)贏了一場而已
Maldonado也贏過一場分站 但實際上他也是個慢車手 一樣的道理
Leman 是法语 发音是勒芒 😂不知道怎么翻译的 把法语用英语念出来再翻译成中文?
台灣這邊説利曼已是常態
音譯的有什麼差?各地方習慣就好,就像汽車品牌中文譯名港中台都有自己的念法
free hongkong
Don't say anything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
787B不是挺烂的么?FISA根本没有禁转子,只是马自达自己不玩了,当年能赢也只是靠极为过分的bop和一点点运气。
確實當時有幾個大佬退賽了,但是運氣有時候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91年fia禁轉子引擎才不是因為什麼轉子太牛逼,只是剛好要跟f1做到引勤上的規格統一,而且當年能拿下冠軍純粹是因為車隊跑了整整20多年都沒拿到一點成績,車隊總監透關係取得了能以830kg的車重參賽的福利(當時的限重是1000kg)而且還是當時唯一一個用陶瓷煞車盤的車隊,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競爭對手不是爆缸就是爆變速箱才奪冠的,雖然贏的不是很光彩但馬自達能堅持跑了20多年這點的確是值得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