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試永遠不知道結果,人類的進步正因為不斷地嘗試,失敗的次數當然比成功來得多,難道每次打擊都是全壘打?人類今天的一切成果,都要感謝那些不畏酸言酸語,勇於嘗試的人
然而资本运作的明明白白
我看完發現一堆人只知道用電解,但不知道很多化工業副產品就是一堆氫氣...
@@fanlongtice 2023年了,你在教科学家和资本家做事么?你知道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为什么你知道的东西别人就是不用?没你聪明?你去仔细研究过么?论文写了几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
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嘗試肯定很輕鬆
研發可以 騙補助就下流
希望真的可以減緩汙染
台灣加油
氫能本來就是個好東西。做了,才知道需要改進地方在哪裡。
好?好在那裏?
真覺得 台灣是一個有不少發電方式的地方 真的要好好利用這些能量 不能只是依靠單一的發電方式
但如果那麼簡單就好了。還是要努力去做😊
你說說看有啥可以用的是他們沒想到的
@@mtfk5922 我想你應該誤會我的意思 光能 風能 地熱 洋流 潮汐 甚至是影片中的氫能 都是不錯的發電方式 因為台灣都有這樣的環境 我個人覺得多方面發電方式是值得去做
需要全民一起努力,隨手節能、減碳,不過度浪費,才能友善環境,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說得是容易,但是發電成本也應該考量的
氢能才是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大规模应用是趋势,台湾加油!
目前大部分製氫的方式都是非常耗能。一公斤的氫氣需要50度電來電解製成,但將氫氣轉換回電力耗損超過40%。目前只是以氫替代電池作為儲存媒介,但大家不要忘記源頭還是需要先有電才能產生氫氣。
利用太陽能來電解氫氣能源,這樣沒太陽時,氫氣就等於是天然氣怎樣,剛好可以彌補沒太陽能的空缺,問題是儲存氣體裝置必須設在水裡,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產生的爆炸危險!
@@莫驚心 可以利用人體來儲存氫能 這樣更環保也不用投資
只是儲存氫氣能源當天然氣使用,日積月累,相信會有豐收的時候,其實利用海水退潮跟漲潮就能汲取相當大的動能來幫助電解需要用到的能量了。
@@莫驚心 問題是現有技術氫氣作為儲能轉換效率差啊... 不然為何現行氫能製造不用電解水,而是要用灰氫跟棕氫?
期待🎉
這其實日本就有玩過氫電池車,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氫氣生產和保存這件事……
灰氫,直接用天然氣轉換。我家的電就是氫氣發電,天然氣到我家後直接在家門口前面的機器轉換為氫氣後再發電。
@@leonchane2790 這樣子就碳排跟消耗成本有改善?
@@leonchane2790 請問那你的氫, 是多少電, 和多少天然氣換來的? 中間損耗是多少? 長途運輸增加的耗能是多少? 綜合到底是用掉了多少能量換來的東西? 是否天然氣直接拿來發電會更好? 拜託請你回答
@@leonchane2790 請問你住哪一國? 裝置的成本如何
@@koblongata 比電廠燒天然氣發電來得低,因為少了天然氣發電後運輸到你家的損耗。可以上網查詢エネファーム
感覺這個未來能變成太空車🤩🤩🤩就是那種推進式的飛天車!!!像是第五元素電影那樣
台灣人開始大量討論氫能源帶來的正面形象,來的慢,至少已經開始了,學校的實驗室教授帶著學生,默默的做發現更多的問題,一一解決,台灣就會出現更多的綠能👍💪
氫能源車台灣至少研發十年以上了只是新聞沒報而已
@@DENNIS96126 我個人很早就知道氫燃料的機車,材料科學技術的因素,只在機車產業。這就是起步❤️
@@古意人-j1t 並不只有機車應該200X年 台灣就在研發加水的汽車了原理就是氫能源車的概念
希望趕快普及!!!
但成本也是問題,不過臺灣確實需要
日本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研發氫能源,當初很希望台灣能跟進,結果台灣沒有選擇氫能源
馬斯克提出強有力的反駁,除非技術提昇,否則氫能還是被邊緣化.
馬斯克打的是大數據和AI控制的主義,環保只不過外面那件衣。
馬斯克,說的很多,成功、有效的很少!不過成功的初期效力都不小!但是長期效益未必!
@@Wish-Hope 馬斯克帶領特斯拉幹掉多少傳統車廠,還做到全世界唯一火箭商用公司,說的多做的少?
@@MonsterHunterNow47 你說的也很有趣,那是因為他成功,所以你引用他當例子,但前提是他花多少時間跟錢來從失敗中獲得?有多少人會先押他成功?
马斯克,你都信😂一看就是个唯利主义的商人,推特给钱都能给共产党做宣传工具的人。你觉得他话能信几层?
利用海水生產氫氣又可以解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蠻不錯的!至於安全性都差不多,汽油車撞了就算沒爆炸沒起火一樣會死人,電動車撞了全車燒光,林志穎也還活著...要能普及主要還是在價格跟方便性吧!!
你这属于扯淡,起火和爆炸不一样吧,氢气爆炸的威力十几米内都得遭殃,更别说其他了
每過幾年就拿出來炒一波…關鍵問題還是沒克服…今年會是發生奇異點的一年嗎?😂😂😂
大家都說電解水產生氫成本高但是你們忘記了裡面也有提到工廠產生的廢氫 透過過濾也可以得到純氫 如果這個技術純熟 將來獲得氫的方式又多了一種
你有好想法 怎不去開公司搞廢氫,連你都不去做看來沒有商機。
運輸成本高工廠循環再生自主發電成本會低很多
@@st-zr6bn 這篇報導有提到用過濾的方式把純氫氣過濾出來的想法 不是我說的 你有先看這篇報導嗎還是為酸而酸?
@@steven211t 那也要看之後的技術發展以及企業的配合度了
出車禍保證炸上天,搶救都免了🤣🤣🤣
老兄,豐田都有氫能車賣了,你們說的車子什麼牌了,在哪出售。😄
氫能源最大癥結在水的乾淨度,水只要有一點不夠純淨就會影響氫氣製造效率大減。
希望報導可以更深入一點,優劣並存
加油加油,欢迎来大陆早就跑了好久的这种车❤❤❤
都很好..但是數據化是多少?跟現在比1度電多少成本?實驗數據?商用化?
说个不好的数据,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行成本是充电车的8倍,柴油车的4倍
沒有錯,氫能設備比較適合用在分散式電站,還有儲能電力回收、生質能源轉換這方面
请告诉我谁家可以随时随地充氢气,虽然我不是很看好,但我希望跟着研发这个技术
氫氣用電解水就能有(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主要是攜帶容量問題,還有易燃安全性,但感覺都比電池來的好。
電解需要耗費大量電力,為什麼你不直把電給電動車用就好了,這樣更環保雖然我不喜歡電動車。
電解水生氫壓縮後再用氫發電,能量損耗超過9成,直接開電車划算多了
把氫拿來當核融合材料,而不是拿來當儲電的介質,才是真正的終極能源。
一個技術研發了30年,勢必有很難突破的點
氫氣很貴,運輸跟儲存困難。這麼一大台的車也只能裝幾公斤的氫。氫氣不能用一般儲氣桶,氫分子太小,會滲入鋼瓶造成氫脆。氫氣如果是用電解水來製氫,那電直接送入鋰電池就好了,更有效率。如果加氫站是靠送電進站,在站中電解水製氫,再壓縮氫氣,那這個加氫站會蓋的跟工廠一樣。簡單的說,製氫需要大量能源。能源效率並不好。製氫系統昂貴。氫氣運輸及儲存昂貴。優點是,可以跑很遠。
是政治和商業上沒有利用的價值,連最貴的LPG都能拿來當火電了,結果最便宜被認為是綠能的核電被廢光光
@@jimmychuang5264 現有核能發電方式太危險了!!只要有一次意外,臺灣就成為萬年封閉的土地,萬劫不復,冒的危險太大。現在只能等待新型核能發電方法,才能安心使用。
@@cyl24816 都經歷過921,及各式各樣的地震水災都承受住了,怕就是對岸炸過來
@@cyl24816 發生意外也好啊,阿共不是很想要台灣土地,讓他們沒法用多爽
我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氫怎麼產生的......產生消耗的能源是多少.........跟鋰電池製造比優缺點在哪....
聯華林德嗎?
氫的危險性,不來自於它的可燃性,而來自於它的儲存壓力-120個大氣壓力以上
看留言,十年前也一堆直接燃油比電車更能利用能量的說詞,唱衰都很厲害
广州南海的公交车几乎都是采用氢燃料电池。但是其他区域极少使用氢燃料电池驱动汽车, 而是使用锂离子电池驱动。市场取舍说明了各种电池的优劣。
主要是你的氫能怎麼來?是真正乾淨氫能嗎?只是我也是蠻看好氫能車
這20萬輛氫能源車去哪家氫?加氫站?車子加一次氫要多少錢?
等配套措施,等等會死哦😂
有些人就不知道在急什麼😂
做與不做而以,台灣人的思維都看的很短美國加洲2021年批準14億美元設置充電站、氫燃料站基礎建設,預計2030年全美將有5600座加氫站!氫車非常適合長途運輸業,美國加洲也有很多人是選擇買氫氣車~買氫車與加氫都有補助,如同當初的電車一樣任何要發展新的技術前期都是要巨大的投資,包括現在的電車也是花了好幾十年才將電池成本降下來!
@@yukida090526 氫能源儲存方式不比加油站,造價也是加油站的數倍,
安全比任何都要重要。
建議一下調查報告,可以列入缺點,還有各國現有的成果了
期待台灣能夠氫能平價化
熱的問題可能會限制某先場景的使用
還有安全問題也是,氫能車如果出了車禍,氣體外洩就會變成一個炸彈。
嗨,最前線的先知報導🏔️鏡新聞🏔️,您辛苦了🙏🏻,下午時間您好喔🍀🙋🏻🍀0
用化石燃料、太陽能、風電等現有的發電方式來產生電。接下來把電放到電池裡面,變成電動車;把電拿去電解水,再變成氫,就可以拿來做氫能源車。目前製氫的方式,就是讓氫能源變成一種電池,所以可以跟鋰電池做比較,但是不能跟基礎發電做比較。所以問題就變成是氫電池是否比鋰電池好用。2:24 這邊是有個比較,但是以國家角度來看的話,轉換效率也是一個重點,看來董事長是不想談這個點了。
你把氢能想简单了!只要把发电离峰或是太阳能多余的电力,拿来产生氢气即可
@@Chi-na-mogu 儲能方式很多, 更便宜, 更有效率許多, 直接靠電網分配更有效率, 就算南電北輸, 損耗平均也才5%氫能不管製造還是轉換回電都效率極低, 還要加壓到5000psi然後儲存長途運輸分配再儲存再轉換, 這麼沒有效率的模式, 發瘋了真的
@@koblongata 假设目前所需要的电3000MW,发电量3800MW,部分用抽蓄,剩下的你怎么储?好多时候不管你用不用,电都是浪费掉
@@Chi-na-mogu 甚麼意思? 你是說跟哪種儲能方式比較?
@@koblongata 我指的是多余发出的备用电量,就这样无端消失,除了抽蓄储水,有什么方式储存多余的电量?
希望可以成功順利上市氫能已經講了有十多年了
所以就差在怎樣提高效率的問題。
問問 GPT4
氫能是國家戰略 除了環保以外 重要是可以生產水 還有一個是國防需求: 獲取提煉氫彈的原料!
研究核彈都被美國限制了,你還在肖想氫彈?
@@larzhobby8428 核廢料就夠了
多年前亞太燃料電池的氫機車都還沒看到,現在又是氫巴士真的要加把勁
英國己有氫能巴士
日本多家企業合作在全國廣設加氫站;日本不往電能發展投注氫能,應該是已經嗅到未來的趨勢與商機了...
核能轉氫能,未來能源
必須與電動車做競爭 加油
要我繼續跟石油業者買氫, 門都沒有, 電是最民主的能源, 我要自己發電都行, 免費都行, 為甚麼要再來一個類似石油的能源: 氫?
石油業者不賣氫 氫是由水+陽光就能產生 若是價格便宜 續航力佳 或許可以考慮 .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發電(大樓) 電多來自發電廠 . 電動車也還有很多缺失需要改善.
@@lxy-yn9op 不, 所有的綠氫都是石油業者在投資的,目前有經濟效益的氫根本不存在,是石油業者目前有理由賣藍氫用的, 接下來至少20年內都會是藍氫, 而且不管那種氫, 都要更多電, 然後還要花更多電壓縮到5000~10000psi, 然後再花更多能源做運輸和分配, 然後再用一半的損失轉換回電, 如果有這麼多電製造氫, 那為甚麼不把這些製造綠氫的綠電直接併電網就好? 比氫氣更有效率的儲能多的是, 直接用電網分配, 就算南電北送, 只有5%的損耗
@@lxy-yn9op 這裡是個前年發生的新聞 Oil firms made ‘false claims’ on blue hydrogen costs, says ex-lobby boss Chris Jackson believes companies promoted ‘unsustainable’ fossil gas projects to access billions in taxpayer subsidies (我翻譯了部分): “財政部已經被告知, 藍色氫氣便宜,可以減少數百萬噸碳排放,這正是他們需要聽到的。這勾選了所有的好處,”傑克森說。“如果石油公司對藍色氫氣成本的虛假聲稱是真實的話,那他們在2027年或2028年啟動後, 在2030年就實現盈利,因為碳價格預計將上漲到每噸80英鎊。“相反的,他們正在要求納稅人在未來25年內提供數十億英鎊的補貼。他們應該告訴政府他們不需要這些補貼。但他們不這樣做,就說明了一切。”傑克森表示,能源公司已經為“大膽”的數十億英鎊藍色氫氣項目提出了案例,這些案例對於試圖找到支持綠色議程的方式的部長們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個吸引力。“他們迫切需要找到一些事情來支持。對於大型能源公司來說,為藍色氫氣提出論據很容易,但我們需要解釋還有其他方法。我們需要更好地做到這一點,”他說。英國未來的藍色氫氣項目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提賽德開發一座氫氣工廠,以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赫爾附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碳捕捉和儲存技術氫氣生產廠。傑克森於週一辭去英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協會的職務,稱他“無法在良心上”擔任一個預期要保持中立立場的角色。“我深信,如果我保持沈默,不揭發藍色氫氣, 充其量是個昂貴的多此一舉,最壞的情況是, 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禁錮,這保證我們無法實現減碳目標,我將背叛未來的世代,”-前 英國氫和燃料電池協會主席 克里斯 傑克森
@@lxy-yn9op 氫能除了誇張的沒效率, 要廣泛且長期可靠的用5000~10000psi高壓儲存全宇宙最小的分子, 氫, 根本是天方夜譚, 一點點瑕疵就可以造成空前的災難, 更何況氫因為是最小分子, 有滲透任何物質的能力以致所容物質逐漸催化, 根本是物理上無從解決的, 除非你切成碎片用顯微分析來看, 不然根本不知道滲透脆化的程度, 只能靠無數的氫偵測器預防, 加上不斷維修更換零件儲存槽, 你想, 這有可能有經濟效益嗎? 還是一個拿納稅人錢補助的無底洞?
不要鬧了 產生氫耗費的能源根本不划算可以讓能源多樣化,但不要全面化
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吧!儲存就是一個大問題了,等於一顆炸彈。轉化為氫的能源又是一個耗能能源。10幾年前德 日一直在比賽氫能應用,一直到現在也沒成長多少。
半導體已經使用很久了!
大推氫能~~~~~
怎麼 感覺時程有點慢,德國已經在用氫能火車,巴士,卡車了,有興趣的可以找去年商周的雜誌
看就知道又是個如台南光電一樣的「好生意」。
台灣氫氣機車早就做好了,那時候還說氫氣罐未來可以在7-11販賣方便取得,我等了好幾年,最後說因為法規問題無法上市...
台灣瓦斯行這麼多, 把送瓦斯罐的系統變成送氫氣罐的系統可以降低建置成本
花電能量 n,從水裡面,分裂化學鍵,取得氫 ...然後讓氫跟氧化學鍵結合,從中取得電量 m ...既然一樣是化學鍵結合 ...那為什麼不直接把 氧氣 結合成 臭氧 ?🤔
很久之前就有人開發過了 沒量產是因為如果車禍會直接炸開
上班時段,你會看到到處在放煙火慶祝 …
1.氫氣很貴的 2.所謂燃料電池是進口還是國產,大型一點的都是國外進口的吧,國內的似乎還在學步階段
哪裡有氫能反應的資料
其實明顯是為了保護油價而不會直接改用其他氣用車或電動車,就算不用氫車都有石油氣車一樣比燃油環保。
氫氣的能量密度遠低於汽油,若應用於車輛是主要的缺點
非也,是來自製造、儲存運輸的危險性,還有還原成電的體積功率問題
你化學可能沒學好,氫氣的能量轉化遠比汽油高很多
@@jerryhuang3565我是談能量密度,不是談能量轉換。燃料槽是以體積計算,若在同體積下液氫的能量密度約為汽油的1/3。氫的好處是輕,還有轉換效率高。若將氫壓縮至固態,那同體積下,固氫的貯能就遠遠高於碳燃料。另一可靠的方法是轉換為(綠)甲烷,同樣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
全國第一套氫氣能車已邁向氫氣是年過幾年台.灣元年有就有二部十😂部氫不排碳癈氣最大曳引機卡車.大客車.客運在重也能用氫氣燃料氣水加熱會氫氣大客事相關大型車重車.都可輕鬆上路今年是第一台往後都陸續發表這又是台灣國台灣人一項新的里程.碑恭賀新禧平安吉祥❤平安喜樂🎉
重是點是可行駛里數'電動車更耗電'充電又久,外出遊玩就算快充也太慢了⋯⋯
想得很美麗 現實很骨感啦……第一個問題:氫氣 安裝在您家旁邊 行嗎? 拜托啦~
氫能車是否真的夠環保,也仍有爭議,且儲氫設備的安全性也是一項重要待克服的技術,尤其我們台灣的交通安全向來不佳,車禍發生時的安全性必須確實顧到,否則會成了路上的不定時炸彈。
氫能車再危險也沒有汽油車危險吧 ?? 但汽油車都可以克服了。
@@Lulalago555 笑死了,你懂不懂氢气是什么东西?爆炸威力有多大? 大陆早就有氢气车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普及?因为是真的危险,你去搜索一下氢气爆炸有多么危险。。。
你這是20年前觀念,現在技術早已不同~~~
toyota說他解決了喔,問問他
@@jasonchen8489 氫的物理性就那樣,哪有解決= =
氫從哪裡來? 講得好像氫氣滿地都是一樣。製造與儲存純氫的過程製造汙染, 消耗更多能源。還不是換湯不換藥。
氫從哪裡來,如何運輸?!
風電另一種形式泡泡
穩定性是關鍵. 台灣有地震戰爭等,全面氫能是不可能的. 而大樓的地下室也充當避難防空洞. 汽車停下面已經是個大問題了,氫氣?
法國大量核能發電,若電過剩,也可改轉換成氫氣儲存,輸出各國。比汽油還方便吧 !!
用氫當能源被稱為當今最不環保能源,也是最沒效率的能源,問題是氫要從那裡來?目前是用電去電解水產氫,或是用汽油、柴油、天然氣去觸媒產氫,但能源效率都不及直接把電、汽油、柴油、天然氣直接使用來的有效率。
光能海水電解
@@gggbbking 電解要用電啊⋯⋯
正確的做法是大量設用光電和風電,多餘電力生產綠氫。發電廠轉型成混氫發電,後期改全氫發電。而這一切都需要非常大量的綠能才行。
@@gggbbking 那就要把地都搞成光電產氫了...錢呢?
其實還有生物質、地熱能方案,也有開採方式地下甲烷水合物,不過技術上要先突破但若沒搞頭我想就沒有討論,除非你智商高過全世界科學家,要不然我覺得沒必要單方面否定
本末倒置台灣應該先蓋核電廠解決 缺電問題 再來研發其他發電方式 才對
😏騷貨怎麼會沒水?!🤪厚禮蟹...😆噗嚨拱...😂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安全微型模組化核能發電國家隊才是解方,早點拿出具體發展進度吧!
前提多餘離峰電力造氫。
看到這個"台灣XX元年"就知道....慢慢等,想達成目標應該還要很久
看看就好
畢竟不容易
2002年的時候阿扁總統也說是台灣的足球元年 XD
去年也說是說台灣航太元年
影片1:15 3萬輛巴士 17萬輛貨卡 一天要用3千萬度電? 台灣什麼時候開始大車都電動化了?
這因該是說未來如果全電動車化,所需的電量...
安全性如何
氫能需要更多的發電廠去支持,畢竟他只是儲存,並不能違反熱力學無中生有發電。
做過氫能的我,現在認為氨能源比氫能源更安全更有實用性
日本是最早搞氢能源汽车的,现在日本的地下车场是不允许氢能源汽车进入的
@@chenfeng362 因為氫氣和空氣混合5%以上濃度就有機會爆,如果氫不在容器或吸氫金屬而是以氣體形式在換氣條件差的地方洩漏是極危險的,一則技術一則公安,跟鋰電一樣BMS失效過充就是爆
那你覺得甲酸呢
@@howyuyang4504 甲酸也是個不錯的能源載體呢但每種都有不同形式的危安問題,我的知識恐怕不及評論這一環
那么氧气会不会大量损耗?如果大气里的氧气损耗殆尽,人类会不会窒息而死?
開頭怎麼會形容氫氣很好然後卻用「但」來接呢?是我理解有問題還是我老師沒教好
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也是可以這樣解讀,用汽油會排碳造成污染,但是動力強大。氫能零碳零無染,“但”動力“也是“強大。 😂
日本的氫源自澳洲的煤。是乾凈能源?
綠能的癥結在於電,用什麼樣的系統發電、儲存、運輸、回收,才能達到最綠的結果。氫能對某些地區也許適用,但對台灣地少,人口及交通密度高的條件,應該不能全面運用。我感覺只能做為剩餘電力的儲電手段,不適合做為交通工具使用。
哦~澳洲的氫能BUS都已經10多年前就已經上路了....台灣慢太久了吧!
會不會將來氧氣不夠用?大量的氫能車把氧氣耗光了?
氫氣生產成本?
氫氣很貴,儲存困惱。不計成本做示範可行,一堆國家都做的到
希望也能有氫能手機,充一次氫就能使用一個月或二個月再充氫即可。
玩一玩手機排水嗎😂
這就叫自主研發辣,某國還在研究甚麼電動車還稱新能源,台灣好樣的!加油。
製造氫氣就要消耗能源,天下沒有永動不需要消耗能源的東西。
氫能這麼好,就先去做發電廠才對!
應該顆以將此氫能裝在軍用無人機上,讓無人機滯空時間更久
這個已經有了
可以向大陆采购无人机啊。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研发了。
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就是一種有去無回的自殺炸彈。
以現在電動車 "充電速度" 的來看充氫 絕對比 充電快
但產氫比發電慢啊xDDD
一個成熟的能源你必須要讓商人賺得到錢不然再好的能源不能被賺錢,沒有商人願意去做賠錢的傻事,只有爽到汽車公司對他們來說沒意義,不過這種固定路線和固定範圍的交通工具是比較適合的,至於環保一直都只是假議題而已,跟電池一樣都是靠別的電力去製造出來的,差在移動時沒有製造出空汙讓你覺得環保而已
燃油車再戰100年!🤣
最好發電廠用氫氣發電。
德國氫能源運用最先進,台灣的技術交流應該是有獲得德國支援⋯⋯
氫能源95%以上專利都掌握日本手裡台灣玩不過日本的(為什麼美國中國歐洲不發展氫能源而發展鋰電池原因)
专利并不是问题,这个段子听听就行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1、美、中、欧并不是不发展氢能源,而是一直都在发展,从来没有放弃过,日本的氢能是技术最强、最突出的,所以产生了一种错觉,中美欧不搞新能源,只有日本在搞。2、全球氢产业链发展并不完善,或者说正处于起步阶段,就算是技术最强的日本,其当前技术也远远不够成熟,也不足以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这是当前燃料电池车相对于锂电池车很少的原因。3、相对于氢能源,锂电池的技术当前阶段已经可以商业化运营了,这是这两年电动车火起来的原因。中、美其实是锂电池、氢能源都发展两条腿走路的,这也是最合理的选择。但是很奇怪日本是只注重氢能源发展,在锂电池车产业投入少之又少,其本身的锂电产业基础也是不错的,但是不注重这方面发展,使得其电动车发展有些滞后。4、氢产业链可以分围三部分:产氢、储运、使用(氢燃料电堆)。产氢方面,全球还当前还是以化石燃料(煤炭或天然气与水加热生产)生产氢气为主,风电水电光电等绿色能源电解水产氢占比很少,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效率还是很低。储运方面,由于氢气液化的临界温度为零下250度左右,液态储氢会浪费大量的能源来冷却,成本很高而且通过技术方面优化空间几乎没有。高压储氢方面,无论是35MPA还是70MPA压力,体积都太大了,氢气在大规模商业化运输过程中体积效率太低了,一辆大卡车瓶瓶罐罐实际上运输的氢气可能还没有一吨。反而在在用氢方面,氢燃料电池堆技术迭代很快,电堆的质量和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5、锂电池的技术和应用很快,但是其上限也很低的,锂电池或者钠电池主要的市场是汽车工业,而氢能源瞄准的是整个工业方面:风电水电和光电是不稳定能源,受天气日照等影响太多了,只能作为电力的补充,而且是占比很小的(一般最高占比不能超过20%,15%算是多的了),主力电力只能是火电、核电等稳定电力。风电、水电、光电产生的能量以氢气的形式储存起来,变成稳定能源是氢能源兴起的根本原因。一旦氢气实现低成本生产和储运,至少火电(煤炭、天然气)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在未来一二十年,氢气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取、低成本储运(以镁合金为代表的的固态储氢)发展成熟,氢燃料电池车也就顺势发展起来了,跟锂(钠)电池同台竞争了。6、日本氢能源技术更侧重于氢气使用,氢的生产、储运可能当前也是最先进的吧,但完全不足以用专利卡住别的国家,其实其燃料电堆专利也卡不住别的国家,因为这些技术都在飞速迭代中,且氢燃料电池车实际大规模应用是没有的,只有示范性推广性运营。日本的错误在于几十年来只注重氢能源产业,在锂电车为代表的电动车投入很少,有些浪费其不错的电池产业基础,其实日本应该氢能源、电动车两条腿走路的。最近丰田汽车总裁的发言,显露出日本汽车工业在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摇摆:氢燃料电池车一二十年内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运营,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动车却在飞速攻城略地。要是日本放弃或者减少氢能源的投入,再转向电动车就蠢到家了,日本现在应该做的是继续保持氢能源方面的投入的同时,并且向产氢、储运方面倾斜,迅速在锂电池、电动车领域扩大投入和发展才对
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試永遠不知道結果,人類的進步正因為不斷地嘗試,失敗的次數當然比成功來得多,難道每次打擊都是全壘打?人類今天的一切成果,都要感謝那些不畏酸言酸語,勇於嘗試的人
然而资本运作的明明白白
我看完發現一堆人只知道用電解,但不知道很多化工業副產品就是一堆氫氣...
@@fanlongtice 2023年了,你在教科学家和资本家做事么?你知道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为什么你知道的东西别人就是不用?没你聪明?你去仔细研究过么?论文写了几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
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嘗試肯定很輕鬆
研發可以 騙補助就下流
希望真的可以減緩汙染
台灣加油
氫能本來就是個好東西。做了,才知道需要改進地方在哪裡。
好?好在那裏?
真覺得 台灣是一個有不少發電方式的地方 真的要好好利用這些能量 不能只是依靠單一的發電方式
但如果那麼簡單就好了。還是要努力去做😊
你說說看有啥可以用的是他們沒想到的
@@mtfk5922 我想你應該誤會我的意思 光能 風能 地熱 洋流 潮汐 甚至是影片中的氫能 都是不錯的發電方式 因為台灣都有這樣的環境 我個人覺得多方面發電方式是值得去做
需要全民一起努力,隨手節能、減碳,不過度浪費,才能友善環境,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說得是容易,但是發電成本也應該考量的
氢能才是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大规模应用是趋势,台湾加油!
目前大部分製氫的方式都是非常耗能。一公斤的氫氣需要50度電來電解製成,但將氫氣轉換回電力耗損超過40%。
目前只是以氫替代電池作為儲存媒介,但大家不要忘記源頭還是需要先有電才能產生氫氣。
利用太陽能來電解氫氣能源,這樣沒太陽時,氫氣就等於是天然氣怎樣,剛好可以彌補沒太陽能的空缺,問題是儲存氣體裝置必須設在水裡,這樣可以避免高溫產生的爆炸危險!
@@莫驚心 可以利用人體來儲存氫能 這樣更環保也不用投資
只是儲存氫氣能源當天然氣使用,日積月累,相信會有豐收的時候,其實利用海水退潮跟漲潮就能汲取相當大的動能來幫助電解需要用到的能量了。
@@莫驚心 問題是現有技術氫氣作為儲能轉換效率差啊... 不然為何現行氫能製造不用電解水,而是要用灰氫跟棕氫?
期待🎉
這其實日本就有玩過氫電池車,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氫氣生產和保存這件事……
灰氫,直接用天然氣轉換。我家的電就是氫氣發電,天然氣到我家後直接在家門口前面的機器轉換為氫氣後再發電。
@@leonchane2790 這樣子就碳排跟消耗成本有改善?
@@leonchane2790 請問那你的氫, 是多少電, 和多少天然氣換來的? 中間損耗是多少? 長途運輸增加的耗能是多少? 綜合到底是用掉了多少能量換來的東西?
是否天然氣直接拿來發電會更好? 拜託請你回答
@@leonchane2790 請問你住哪一國? 裝置的成本如何
@@koblongata 比電廠燒天然氣發電來得低,因為少了天然氣發電後運輸到你家的損耗。可以上網查詢エネファーム
感覺這個未來能變成太空車🤩🤩🤩就是那種推進式的飛天車!!!像是第五元素電影那樣
台灣人開始大量討論氫能源帶來的正面形象,來的慢,至少已經開始了,學校的實驗室教授帶著學生,默默的做發現更多的問題,一一解決,台灣就會出現更多的綠能👍💪
氫能源車台灣至少研發十年以上了
只是新聞沒報而已
@@DENNIS96126 我個人很早就知道氫燃料的機車,材料科學技術的因素,只在機車產業。這就是起步❤️
@@古意人-j1t
並不只有機車
應該200X年 台灣就在研發加水的汽車了
原理就是氫能源車的概念
希望趕快普及!!!
但成本也是問題,不過臺灣確實需要
日本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研發氫能源,當初很希望台灣能跟進,結果台灣沒有選擇氫能源
馬斯克提出強有力的反駁,除非技術提昇,否則氫能還是被邊緣化.
馬斯克打的是大數據和AI控制的主義,環保只不過外面那件衣。
馬斯克,說的很多,成功、有效的很少!
不過成功的初期效力都不小!但是長期效益未必!
@@Wish-Hope 馬斯克帶領特斯拉幹掉多少傳統車廠,還做到全世界唯一火箭商用公司,說的多做的少?
@@MonsterHunterNow47 你說的也很有趣,那是因為他成功,所以你引用他當例子,但前提是他花多少時間跟錢來從失敗中獲得?有多少人會先押他成功?
马斯克,你都信😂一看就是个唯利主义的商人,推特给钱都能给共产党做宣传工具的人。你觉得他话能信几层?
利用海水生產氫氣又可以解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蠻不錯的!至於安全性都差不多,汽油車撞了就算沒爆炸沒起火一樣會死人,電動車撞了全車燒光,林志穎也還活著...要能普及主要還是在價格跟方便性吧!!
你这属于扯淡,起火和爆炸不一样吧,氢气爆炸的威力十几米内都得遭殃,更别说其他了
每過幾年就拿出來炒一波…關鍵問題還是沒克服…今年會是發生奇異點的一年嗎?😂😂😂
大家都說電解水產生氫成本高
但是你們忘記了裡面也有提到工廠產生的廢氫 透過過濾也可以得到純氫 如果這個技術純熟 將來獲得氫的方式又多了一種
你有好想法 怎不去開公司搞廢氫,連你都不去做看來沒有商機。
運輸成本高
工廠循環再生自主發電
成本會低很多
@@st-zr6bn 這篇報導有提到用過濾的方式把純氫氣過濾出來的想法 不是我說的 你有先看這篇報導嗎還是為酸而酸?
@@steven211t 那也要看之後的技術發展以及企業的配合度了
出車禍保證炸上天,搶救都免了🤣🤣🤣
老兄,豐田都有氫能車賣了,你們說的車子什麼牌了,在哪出售。😄
氫能源最大癥結在水的乾淨度,水只要有一點不夠純淨就會影響氫氣製造效率大減。
希望報導可以更深入一點,優劣並存
加油加油,欢迎来大陆早就跑了好久的这种车❤❤❤
都很好..但是數據化是多少?跟現在比1度電多少成本?實驗數據?商用化?
说个不好的数据,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行成本是充电车的8倍,柴油车的4倍
沒有錯,氫能設備比較適合用在分散式電站,還有儲能電力回收、生質能源轉換這方面
请告诉我谁家可以随时随地充氢气,虽然我不是很看好,但我希望跟着研发这个技术
氫氣用電解水就能有(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主要是攜帶容量問題,還有易燃安全性,但感覺都比電池來的好。
電解需要耗費大量電力,為什麼你不直把電給電動車用就好了,這樣更環保雖然我不喜歡電動車。
電解水生氫壓縮後再用氫發電,能量損耗超過9成,直接開電車划算多了
把氫拿來當核融合材料,而不是拿來當儲電的介質,才是真正的終極能源。
一個技術研發了30年,勢必有很難突破的點
氫氣很貴,運輸跟儲存困難。這麼一大台的車也只能裝幾公斤的氫。氫氣不能用一般儲氣桶,氫分子太小,會滲入鋼瓶造成氫脆。
氫氣如果是用電解水來製氫,那電直接送入鋰電池就好了,更有效率。
如果加氫站是靠送電進站,在站中電解水製氫,再壓縮氫氣,那這個加氫站會蓋的跟工廠一樣。
簡單的說,製氫需要大量能源。能源效率並不好。製氫系統昂貴。氫氣運輸及
儲存昂貴。
優點是,可以跑很遠。
是政治和商業上沒有利用的價值,連最貴的LPG都能拿來當火電了,結果最便宜被認為是綠能的核電被廢光光
@@jimmychuang5264
現有核能發電方式太危險了!!
只要有一次意外,臺灣就成為萬年封閉的土地,萬劫不復,冒的危險太大。
現在只能等待新型核能發電方法,才能安心使用。
@@cyl24816 都經歷過921,及各式各樣的地震水災都承受住了,怕就是對岸炸過來
@@cyl24816 發生意外也好啊,阿共不是很想要台灣土地,讓他們沒法用多爽
我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氫怎麼產生的......產生消耗的能源是多少.........跟鋰電池製造比優缺點在哪....
聯華林德嗎?
氫的危險性,不來自於它的可燃性,而來自於它的儲存壓力-120個大氣壓力以上
看留言,十年前也一堆直接燃油比電車更能利用能量的說詞,唱衰都很厲害
广州南海的公交车几乎都是采用氢燃料电池。但是其他区域极少使用氢燃料电池驱动汽车, 而是使用锂离子电池驱动。市场取舍说明了各种电池的优劣。
主要是你的氫能怎麼來?是真正乾淨氫能嗎?只是我也是蠻看好氫能車
這20萬輛氫能源車去哪家氫?加氫站?車子加一次氫要多少錢?
等配套措施,等等會死哦😂
有些人就不知道在急什麼😂
做與不做而以,台灣人的思維都看的很短
美國加洲2021年批準14億美元設置充電站、氫燃料站基礎建設,預計2030年全美將有5600座加氫站!
氫車非常適合長途運輸業,美國加洲也有很多人是選擇買氫氣車~買氫車與加氫都有補助,如同當初的電車一樣
任何要發展新的技術前期都是要巨大的投資,包括現在的電車也是花了好幾十年才將電池成本降下來!
@@yukida090526 氫能源儲存方式不比加油站,造價也是加油站的數倍,
安全比任何都要重要。
建議一下調查報告,可以列入缺點,還有各國現有的成果了
期待台灣能夠氫能平價化
熱的問題可能會限制某先場景的使用
還有安全問題也是,氫能車如果出了車禍,氣體外洩就會變成一個炸彈。
嗨,最前線的先知報導🏔️鏡新聞🏔️
,您辛苦了🙏🏻,下午時間您好喔🍀🙋🏻🍀0
用化石燃料、太陽能、風電等現有的發電方式來產生電。接下來把電放到電池裡面,變成電動車;把電拿去電解水,再變成氫,就可以拿來做氫能源車。
目前製氫的方式,就是讓氫能源變成一種電池,所以可以跟鋰電池做比較,但是不能跟基礎發電做比較。
所以問題就變成是氫電池是否比鋰電池好用。2:24 這邊是有個比較,但是以國家角度來看的話,轉換效率也是一個重點,看來董事長是不想談這個點了。
你把氢能想简单了!只要把发电离峰或是太阳能多余的电力,拿来产生氢气即可
@@Chi-na-mogu 儲能方式很多, 更便宜, 更有效率許多, 直接靠電網分配更有效率, 就算南電北輸, 損耗平均也才5%
氫能不管製造還是轉換回電都效率極低, 還要加壓到5000psi然後儲存長途運輸分配再儲存再轉換, 這麼沒有效率的模式, 發瘋了真的
@@koblongata 假设目前所需要的电3000MW,发电量3800MW,部分用抽蓄,剩下的你怎么储?好多时候不管你用不用,电都是浪费掉
@@Chi-na-mogu 甚麼意思? 你是說跟哪種儲能方式比較?
@@koblongata 我指的是多余发出的备用电量,就这样无端消失,除了抽蓄储水,有什么方式储存多余的电量?
希望可以成功順利上市
氫能已經講了有十多年了
所以就差在怎樣提高效率的問題。
問問 GPT4
氫能是國家戰略 除了環保以外 重要是可以生產水 還有一個是國防需求: 獲取提煉氫彈的原料!
研究核彈都被美國限制了,你還在肖想氫彈?
@@larzhobby8428 核廢料就夠了
多年前亞太燃料電池的氫機車都還沒看到,現在又是氫巴士真的要加把勁
英國己有氫能巴士
日本多家企業合作在全國廣設加氫站;日本不往電能發展投注氫能,應該是已經嗅到未來的趨勢與商機了...
核能轉氫能,未來能源
必須與電動車做競爭 加油
要我繼續跟石油業者買氫, 門都沒有, 電是最民主的能源, 我要自己發電都行, 免費都行, 為甚麼要再來一個類似石油的能源: 氫?
石油業者不賣氫 氫是由水+陽光就能產生 若是價格便宜 續航力佳 或許可以考慮 .
不是每個人都能自己發電(大樓) 電多來自發電廠 . 電動車也還有很多缺失需要改善.
@@lxy-yn9op 不, 所有的綠氫都是石油業者在投資的,目前有經濟效益的氫根本不存在,是石油業者目前有理由賣藍氫用的, 接下來至少20年內都會是藍氫, 而且不管那種氫, 都要更多電, 然後還要花更多電壓縮到5000~10000psi, 然後再花更多能源做運輸和分配, 然後再用一半的損失轉換回電, 如果有這麼多電製造氫, 那為甚麼不把這些製造綠氫的綠電直接併電網就好? 比氫氣更有效率的儲能多的是, 直接用電網分配, 就算南電北送, 只有5%的損耗
@@lxy-yn9op 這裡是個前年發生的新聞 Oil firms made ‘false claims’ on blue hydrogen costs, says ex-lobby boss Chris Jackson believes companies promoted ‘unsustainable’ fossil gas projects to access billions in taxpayer subsidies (我翻譯了部分):
“財政部已經被告知, 藍色氫氣便宜,可以減少數百萬噸碳排放,這正是他們需要聽到的。這勾選了所有的好處,”傑克森說。
“如果石油公司對藍色氫氣成本的虛假聲稱是真實的話,那他們在2027年或2028年啟動後, 在2030年就實現盈利,因為碳價格預計將上漲到每噸80英鎊。
“相反的,他們正在要求納稅人在未來25年內提供數十億英鎊的補貼。他們應該告訴政府他們不需要這些補貼。但他們不這樣做,就說明了一切。”
傑克森表示,能源公司已經為“大膽”的數十億英鎊藍色氫氣項目提出了案例,這些案例對於試圖找到支持綠色議程的方式的部長們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個吸引力。
“他們迫切需要找到一些事情來支持。對於大型能源公司來說,為藍色氫氣提出論據很容易,但我們需要解釋還有其他方法。我們需要更好地做到這一點,”他說。
英國未來的藍色氫氣項目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提賽德開發一座氫氣工廠,以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赫爾附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碳捕捉和儲存技術氫氣生產廠。
傑克森於週一辭去英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協會的職務,稱他“無法在良心上”擔任一個預期要保持中立立場的角色。
“我深信,如果我保持沈默,不揭發藍色氫氣, 充其量是個昂貴的多此一舉,最壞的情況是, 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禁錮,這保證我們無法實現減碳目標,我將背叛未來的世代,”
-前 英國氫和燃料電池協會主席 克里斯 傑克森
@@lxy-yn9op 氫能除了誇張的沒效率, 要廣泛且長期可靠的用5000~10000psi高壓儲存全宇宙最小的分子, 氫, 根本是天方夜譚, 一點點瑕疵就可以造成空前的災難, 更何況氫因為是最小分子, 有滲透任何物質的能力以致所容物質逐漸催化, 根本是物理上無從解決的, 除非你切成碎片用顯微分析來看, 不然根本不知道滲透脆化的程度, 只能靠無數的氫偵測器預防, 加上不斷維修更換零件儲存槽, 你想, 這有可能有經濟效益嗎? 還是一個拿納稅人錢補助的無底洞?
不要鬧了 產生氫耗費的能源根本不划算
可以讓能源多樣化,但不要全面化
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吧!儲存就是一個大問題了,等於一顆炸彈。轉化為氫的能源又是一個耗能能源。10幾年前德 日一直在比賽氫能應用,一直到現在也沒成長多少。
半導體已經使用很久了!
大推氫能~~~~~
怎麼 感覺時程有點慢,德國已經在用氫能火車,巴士,卡車了,有興趣的可以找去年商周的雜誌
看就知道又是個如台南光電一樣的「好生意」。
台灣氫氣機車早就做好了,那時候還說氫氣罐未來可以在7-11販賣方便取得,我等了好幾年,最後說因為法規問題無法上市...
台灣瓦斯行這麼多, 把送瓦斯罐的系統變成送氫氣罐的系統可以降低建置成本
花電能量 n,從水裡面,分裂化學鍵,取得氫 ...
然後讓氫跟氧化學鍵結合,從中取得電量 m ...
既然一樣是化學鍵結合 ...
那為什麼不直接把 氧氣 結合成 臭氧 ?🤔
很久之前就有人開發過了
沒量產是因為
如果車禍會直接炸開
上班時段,你會看到到處在放煙火慶祝 …
1.氫氣很貴的 2.所謂燃料電池是進口還是國產,大型一點的都是國外進口的吧,國內的似乎還在學步階段
哪裡有氫能反應的資料
其實明顯是為了保護油價而不會直接改用其他氣用車或電動車,就算不用氫車都有石油氣車一樣比燃油環保。
氫氣的能量密度遠低於汽油,若應用於車輛是主要的缺點
非也,是來自製造、儲存運輸的危險性,還有還原成電的體積功率問題
你化學可能沒學好,氫氣的能量轉化遠比汽油高很多
@@jerryhuang3565我是談能量密度,不是談能量轉換。燃料槽是以體積計算,若在同體積下液氫的能量密度約為汽油的1/3。氫的好處是輕,還有轉換效率高。
若將氫壓縮至固態,那同體積下,固氫的貯能就遠遠高於碳燃料。另一可靠的方法是轉換為(綠)甲烷,同樣可以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
全國第一套氫氣能車已邁向氫氣是年過幾年台.灣元年有就有二部十😂部氫不排碳癈氣最大曳引機卡車.大客車.客運在重也能用氫氣燃料氣水加熱會氫氣大客事相關大型車重車.都可
輕鬆上路今年是第一台往後都陸續發表這又是台灣國台灣人一項新的里程.碑
恭賀新禧
平安吉祥❤
平安喜樂🎉
重是點是可行駛里數'電動車更耗電'充電又久,外出遊玩就算快充也太慢了⋯⋯
想得很美麗 現實很骨感啦……第一個問題:氫氣 安裝在您家旁邊 行嗎? 拜托啦~
氫能車是否真的夠環保,也仍有爭議,且儲氫設備的安全性也是一項重要待克服的技術,尤其我們台灣的交通安全向來不佳,車禍發生時的安全性必須確實顧到,否則會成了路上的不定時炸彈。
氫能車再危險也沒有汽油車危險吧 ?? 但汽油車都可以克服了。
@@Lulalago555 笑死了,你懂不懂氢气是什么东西?爆炸威力有多大? 大陆早就有氢气车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普及?因为是真的危险,你去搜索一下氢气爆炸有多么危险。。。
你這是20年前觀念,現在技術早已不同~~~
toyota說他解決了喔,問問他
@@jasonchen8489 氫的物理性就那樣,哪有解決= =
氫從哪裡來? 講得好像氫氣滿地都是一樣。製造與儲存純氫的過程製造汙染, 消耗更多能源。還不是換湯不換藥。
氫從哪裡來,如何運輸?!
風電另一種形式泡泡
穩定性是關鍵. 台灣有地震戰爭等,全面氫能是不可能的. 而大樓的地下室也充當避難防空洞. 汽車停下面已經是個大問題了,氫氣?
法國大量核能發電,若電過剩,也可改轉換成氫氣儲存,輸出各國。比汽油還方便吧 !!
用氫當能源被稱為當今最不環保能源,也是最沒效率的能源,問題是氫要從那裡來?
目前是用電去電解水產氫,或是用汽油、柴油、天然氣去觸媒產氫,但能源效率都不及直接把電、汽油、柴油、天然氣直接使用來的有效率。
光能海水電解
@@gggbbking 電解要用電啊⋯⋯
正確的做法是大量設用光電和風電,多餘電力生產綠氫。
發電廠轉型成混氫發電,後期改全氫發電。
而這一切都需要非常大量的綠能才行。
@@gggbbking 那就要把地都搞成光電產氫了...錢呢?
其實還有生物質、地熱能方案,也有開採方式地下甲烷水合物,不過技術上要先突破
但若沒搞頭我想就沒有討論,除非你智商高過全世界科學家,要不然我覺得沒必要單方面否定
本末倒置
台灣應該先蓋核電廠解決 缺電問題 再來研發其他發電方式 才對
😏騷貨怎麼會沒水?!🤪厚禮蟹...😆噗嚨拱...😂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安全微型模組化核能發電國家隊才是解方,早點拿出具體發展進度吧!
前提多餘離峰電力造氫。
看到這個"台灣XX元年"就知道....慢慢等,想達成目標應該還要很久
看看就好
畢竟不容易
2002年的時候阿扁總統也說是台灣的足球元年 XD
去年也說是說台灣航太元年
影片1:15 3萬輛巴士 17萬輛貨卡 一天要用3千萬度電? 台灣什麼時候開始大車都電動化了?
這因該是說未來如果全電動車化,所需的電量...
安全性如何
氫能需要更多的發電廠去支持,畢竟他只是儲存,並不能違反熱力學無中生有發電。
做過氫能的我,現在認為氨能源比氫能源更安全更有實用性
日本是最早搞氢能源汽车的,现在日本的地下车场是不允许氢能源汽车进入的
@@chenfeng362 因為氫氣和空氣混合5%以上濃度就有機會爆,如果氫不在容器或吸氫金屬而是以氣體形式在換氣條件差的地方洩漏是極危險的,一則技術一則公安,跟鋰電一樣BMS失效過充就是爆
那你覺得甲酸呢
@@howyuyang4504 甲酸也是個不錯的能源載體呢
但每種都有不同形式的危安問題,我的知識恐怕不及評論這一環
那么氧气会不会大量损耗?如果大气里的氧气损耗殆尽,人类会不会窒息而死?
開頭怎麼會形容氫氣很好然後卻用「但」來接呢?是我理解有問題還是我老師沒教好
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也是可以這樣解讀,用汽油會排碳造成污染,但是動力強大。氫能零碳零無染,“但”動力“也是“強大。 😂
日本的氫源自澳洲的煤。是乾凈能源?
綠能的癥結在於電,用什麼樣的系統發電、儲存、運輸、回收,才能達到最綠的結果。氫能對某些地區也許適用,但對台灣地少,人口及交通密度高的條件,應該不能全面運用。我感覺只能做為剩餘電力的儲電手段,不適合做為交通工具使用。
哦~澳洲的氫能BUS都已經10多年前就已經上路了....台灣慢太久了吧!
會不會將來氧氣不夠用?大量的氫能車把氧氣耗光了?
氫氣生產成本?
氫氣很貴,儲存困惱。不計成本做示範可行,一堆國家都做的到
希望也能有氫能手機,充一次氫就能使用一個月或二個月再充氫即可。
玩一玩手機排水嗎😂
這就叫自主研發辣,某國還在研究甚麼電動車還稱新能源,台灣好樣的!加油。
製造氫氣就要消耗能源,天下沒有永動不需要消耗能源的東西。
氫能這麼好,就先去做發電廠才對!
應該顆以將此氫能裝在軍用無人機上,讓無人機滯空時間更久
這個已經有了
可以向大陆采购无人机啊。没必要再浪费时间研发了。
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就是一種有去無回的自殺炸彈。
以現在電動車 "充電速度" 的來看
充氫 絕對比 充電快
但產氫比發電慢啊xDDD
一個成熟的能源你必須要讓商人賺得到錢
不然再好的能源不能被賺錢,
沒有商人願意去做賠錢的傻事,
只有爽到汽車公司對他們來說沒意義,
不過這種固定路線和固定範圍的交通工具是比較適合的,
至於環保一直都只是假議題而已,
跟電池一樣都是靠別的電力去製造出來的,
差在移動時沒有製造出空汙讓你覺得環保而已
燃油車再戰100年!🤣
最好發電廠用氫氣發電。
德國氫能源運用最先進,台灣的技術交流應該是有獲得德國支援⋯⋯
氫能源95%以上專利都掌握日本手裡台灣玩不過日本的(為什麼美國中國歐洲不發展氫能源而發展鋰電池原因)
专利并不是问题,这个段子听听就行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1、美、中、欧并不是不发展氢能源,而是一直都在发展,从来没有放弃过,日本的氢能是技术最强、最突出的,所以产生了一种错觉,中美欧不搞新能源,只有日本在搞。
2、全球氢产业链发展并不完善,或者说正处于起步阶段,就算是技术最强的日本,其当前技术也远远不够成熟,也不足以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营,这是当前燃料电池车相对于锂电池车很少的原因。
3、相对于氢能源,锂电池的技术当前阶段已经可以商业化运营了,这是这两年电动车火起来的原因。中、美其实是锂电池、氢能源都发展两条腿走路的,这也是最合理的选择。但是很奇怪日本是只注重氢能源发展,在锂电池车产业投入少之又少,其本身的锂电产业基础也是不错的,但是不注重这方面发展,使得其电动车发展有些滞后。
4、氢产业链可以分围三部分:产氢、储运、使用(氢燃料电堆)。产氢方面,全球还当前还是以化石燃料(煤炭或天然气与水加热生产)生产氢气为主,风电水电光电等绿色能源电解水产氢占比很少,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效率还是很低。储运方面,由于氢气液化的临界温度为零下250度左右,液态储氢会浪费大量的能源来冷却,成本很高而且通过技术方面优化空间几乎没有。高压储氢方面,无论是35MPA还是70MPA压力,体积都太大了,氢气在大规模商业化运输过程中体积效率太低了,一辆大卡车瓶瓶罐罐实际上运输的氢气可能还没有一吨。反而在在用氢方面,氢燃料电池堆技术迭代很快,电堆的质量和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
5、锂电池的技术和应用很快,但是其上限也很低的,锂电池或者钠电池主要的市场是汽车工业,而氢能源瞄准的是整个工业方面:风电水电和光电是不稳定能源,受天气日照等影响太多了,只能作为电力的补充,而且是占比很小的(一般最高占比不能超过20%,15%算是多的了),主力电力只能是火电、核电等稳定电力。风电、水电、光电产生的能量以氢气的形式储存起来,变成稳定能源是氢能源兴起的根本原因。一旦氢气实现低成本生产和储运,至少火电(煤炭、天然气)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在未来一二十年,氢气的大规模低成本制取、低成本储运(以镁合金为代表的的固态储氢)发展成熟,氢燃料电池车也就顺势发展起来了,跟锂(钠)电池同台竞争了。
6、日本氢能源技术更侧重于氢气使用,氢的生产、储运可能当前也是最先进的吧,但完全不足以用专利卡住别的国家,其实其燃料电堆专利也卡不住别的国家,因为这些技术都在飞速迭代中,且氢燃料电池车实际大规模应用是没有的,只有示范性推广性运营。日本的错误在于几十年来只注重氢能源产业,在锂电车为代表的电动车投入很少,有些浪费其不错的电池产业基础,其实日本应该氢能源、电动车两条腿走路的。最近丰田汽车总裁的发言,显露出日本汽车工业在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摇摆:氢燃料电池车一二十年内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运营,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动车却在飞速攻城略地。要是日本放弃或者减少氢能源的投入,再转向电动车就蠢到家了,日本现在应该做的是继续保持氢能源方面的投入的同时,并且向产氢、储运方面倾斜,迅速在锂电池、电动车领域扩大投入和发展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