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贡献一下我的翻译,还请多多指教: 有缘=by serendipity 一点心意= a small token of my gratitude 辛苦了=appreciate your effort 踏踏实实=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细心=meticulous 难得=it's really rare that...
辛苦了 是不是可以直接说成 Thank u very much啊? 这个可以参照Nida的翻译等价理论,文化负载词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译性,所以做到功能等价就算是成功的翻译了。 在我的语义认知范畴里,辛苦了基本可以等于thank u very much。其它的中文母语者怎样想,还需要用统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我是一名翻译大学院(中韩)在读生,很喜欢这期视频,也希望和大家讨论。😃
日语和中文的核心逻辑(语感)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辛苦啦,疲れ”、“托您的福,おかけ”、“不愧是,さすが”、“先,ておく,如:先不考虑了,算了,直接翻译成遠慮しておく,中的おく直接对应“先”,但是绝对不是英语的“at first”,其实这句话都没办法翻译成英语”、“给我➕动词,くれ,比如,你把门给我打开,中的“给我”直接对应くれ,但是绝对不是“give me ””、“つもり,就当作……” ,“动词➕(起)来”,等等,太多了。调整语序之后,中日基本可以直接对等翻译,说明两种语言背后的语感逻辑是一模一样的。然而要翻译成英语的话,就要考虑很多背后的逻辑差异了,甚至在英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
晚安,你好,MAKO老师。你的话题,对于要学好“外语”(,广义来说,甚至包括“方言”)的人来说,有启发意义。换句话说,要“入乡随俗”。不过,不是那么容易。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生活方面、文学方面。因此,不论是“Google翻译”,还是“DeepL翻译”(德国的翻译软件),翻译科学技术通常比较准确,翻译生活方面、文学方面,就没有那么准确啦,或者说,没有那么地道了。估计那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使命”。 道理可能显而易见,因为语言是有“地域性”的,哪怕距离十分近,都会有差异。要掌握地地道道的当地的语言,必须从小在那里生活、交流。然而,每一个人的某一个年龄段都是“有限”的,只有一个,不可能多于一个。所以,一个人只可能地地道道地掌握一个语言,而不可能多于一个。多出来的一个语言或更多的语言不可能是“地地道道”的。 有鉴于此,学习某种“外语”,无需追求“地地道道”,因为“不可能”,而是达到可以准确表达、不引起误解、误会的程度、水平,就行啦。反正,当地人一眼,或者一张嘴,就知道你是“外人”。 具我自己的观察:有的夫妻互相之间喜欢说自己的方言,例如:武汉话,或者江西省某个县城的方言,等等,而对子女或者外人,则说“普通话”或者“粤语”。估计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见外了”,缺乏亲密感。 学习“外语”,尽可能讲究“情景”(环境),在特定场合或环境下,习惯的用语或表达,而尽可能避免翻译后再表达出来。也就是“入乡随俗”啦。 例如:什么时候说“Don’t work too hard “? 什么时候说“ another dollar,another day ”?
Mako 又把我惊到了!对中文的理解厉害哟。
上海话里有个 坑次坑次 和日语发音也很像,意思就是一样的
第二个应该可以用语气词“嘿咻“或者”嘿哟“,老人家爬楼梯常用的语气词,还有在船工的号子(做苦工为了大家能整体在一个时间点发力的歌)里面也常用到的
1、作为一个经常翻译文字(单向的😅)的人,最大感觉之一就是语言就是一个不那么特别严谨的科学和艺术,很多意思都是不能一对一的翻译,是需要体会和感觉的。所以有些对于外来的词汇或者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兴词语就是被发明创造出来的,比如物联网之类的,比如翻译自英语的和制汉语;或者直接拿来用--就是外来语,比如咖啡、人气、宅之类的。语言也是这样在各种文化交流和事物运转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
2、说到那个意思意思,是时候再贴出来了: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3、说到辛苦了,相声评书里常说: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4、托福,一般可能在20-30年以前还经常能听到,老北京很喜欢说:托您的福。一般用敬称“您”。
5、Mako的英语发音还挺好听的,好温柔,什么时候用全英文来一期?😍
麻子樣:中文很精,通!太棒了!👍👍👍🌹
Hi,mako你好~~真开心又看到你的更新。语言真是一样神奇的东西~不知道日语是否有各种各地的方言,就中文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笼统的概括性的说法。因为中国境内方言非常多,所谓Chinese其实某种程度上说的是mandarin,普通话里没有的表达方式,在其他方言中可能会找到某些相似的表达。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就是语言是跟文化习惯息息相关的。其实我非常期待你会出一期上海话里有的表达方式而普通话里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哈哈哈哈~祝你开心~:)
maKO樣:好久沒有看到您的視播!很忙沒有時間?多多播放給大家,看,聽!喜歡您的見解!喜歡您美女!為您點讚!👍🌹💜
まこさん、貴方にありがたい言葉が言いたい。最近、RUclipsをあんまり見ませんでしたが、今夜またまこさんのビデオを見た、“まこさんは今まで続けるのはよかった“と思った。私は日本語の勉強が始めてからもう二年間になりました。迷った時もあった、困った時もあった、辛い時もあった、でも、やはり楽しい瞬間は一番多いですね〜苦しい時に、いつもまこ先生にすごい力と優しい温かさがもらった。だから、まこ先生に有難うと言いたい。ビデオを続いてくれて有難う御座います。面白い豆知識を伝えてくれて有難う御座います。まこさんは小さい魚を飼うのはいつもこんなに癒される〜毎回感動しています。〜まこさん、ありはとう!〜これからもマコさんのビデオを続けて見ます〜マコさんのことを遠くて応援します!
mako的节目太有营养啦
你是我见过的英文发音最好的那位日本小姐姐啦😊
我贡献一下我的翻译,还请多多指教:
有缘=by serendipity
一点心意= a small token of my gratitude
辛苦了=appreciate your effort
踏踏实实=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细心=meticulous
难得=it's really rare that...
對是對,但總感覺哪裡不太對,還是沒那個意思。
你可以帮我翻译一下孝顺吗
@@jimzheng5703 具体的忘了,网上有这翻译
@@jackjieke3019 上高中的时候看电视写自己的想法男主角对父母很好所以想写说他很孝顺,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翻译成英文(90年代在美国上的高中)
@@jimzheng5703 可以说dutiful
Mako,“托您的福”这是典型的北京方言,你在上海工作,当然很少听到。但你中文这么强,仍然非常敬佩,点大赞❤
中日用语有自己的文化思想在其中,很大部分是儒释思想和含蓄表达
本日もお疲れ様でした!
お久しぶりですね。
今回のテーマも興味深いです。
私は日頃英語は使っていませんが、確かに考えてみると、英語に訳しにくい日本語色々とありますね。なかなか刺激になりました!また、一方で日本語と中国語は考え方が似てますね。
面白かったで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すみません😅
昔働いていた時、常に3カ国語を使う環境だったので、言いたい事が中国語では出てくるのに英語では出てこなかったり、逆に英語だと言いやすいのに、中国語だと分からなかったり、こうやって比べてみると面白いですよね😊
こちらこそご視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喜欢Mako的这一期,语言与文化,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谢谢Mako
すばらしいです!視点が非常に鋭いと思います
很喜欢这一期的内容,感觉让我学日文更有了一点动力!比起学英文,日文感觉跟中文思维更相通一些。稍微来解答一下最后的三个词中文的表达:
1. ねえ 这个确实会感觉有撒娇的感觉,中文好像不太会有这种表达,感觉顶多就是在语气上来撒娇地说:诶~或者 喂~
2. ,よいしょ这个词我当时在学的时候就觉得蛮诧异又好笑的,觉得日本人真的很可爱,搬东西的时候说这句就不重了吗?还是能让自己变得有力气?或是让他人觉得自己很卖力,很辛苦呢?中文的话我想到的就是:嘿咻 但几乎不太会有人说,耻感太重了😹
3. あれ的话我感觉就是:那(nei)什么,我手机哪儿去了? 应该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跟人对话的时候,一时之间忘了要说什么的时候,也经常可以用「那什么,……」来给自己更多时间思考
緣可以譯成karma
这期真的好!谢谢MAKOさん!
谢谢😄
@@makolaoshi 👍👍👍
做这期内容很用心。而且看出来平常也有过这方面的思考。有缘可以翻译成destined to...
英文中没有类似表达方式 大概是因为他们生活中这些感情都比较容易实现 或者说容易获得
就比如说“踏踏实实”那个例子 就拿中国来讲 中国语境里的“顿悟”更令人着迷
而顿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遇和能力顿悟的,大部分人做不到,胆又偏偏平日很多人的生活中期待有顿悟
所以这种垒方块踏实做事情的心态才会被刻意强调 甚至被认为是种美德
相比之下西方人做事认为一步一步的做事是个常态 大家都有固定的程式
所以踏踏实实这种概念在他们的文化里感觉不必要去刻意强调
中國有些成語也不好用英文直白表示咩
就如同曹子建的煮豆賦也難用英文直接表現而一模一樣咩😅
很喜欢看mako的视频,希望多多更新😆
好想去日本
Do you think 辛苦了 can be translated as"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effort, it is definitely a labour of love."
個人覺得第二個個中文語境常會加油、撐住、一鼓作氣。第三個可以翻成「怎麼了?」「怎麼了嗎?」我個人覺得比較接近的。
Mako老师好厉害👍外语的中文和英文都说得超好,英文发音真惊艳到了,完全破除了日本说英语带日式口音的刻板印象😊
主要语言还是和文化有关系的,中国和日本都是high context culture,而欧美的很多国家都是low context,所以中文和日文在对于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这种语句的用法上很相近,相反欧美文化里可能就压根没有这个意识,因此也就不需要对应的语言了
托您的福这个说法在中国的老一辈说的比较多一些。我们这一代确实比较少了。
欢迎Mako~!
英语中的serendipity 机缘巧合 与“有缘”相似
用力,爬楼梯我们都会说“嘿哟嘿哟” 小时候有首儿歌叫拔萝卜,就是这么唱的,嘿哟嘿哟拔不动,得再叫一个小朋友来,哈哈哈
总结得很好。中日都是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很多会有相似的语义。不能翻译成中文的好像是: 1.咦 2. 嘿咻 ...嘿咻(已被用歪) 或 诶(ēi)嘿 3. 诶...诶(éi éi)
辛苦了 是不是可以直接说成 Thank u very much啊?
这个可以参照Nida的翻译等价理论,文化负载词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译性,所以做到功能等价就算是成功的翻译了。
在我的语义认知范畴里,辛苦了基本可以等于thank u very much。其它的中文母语者怎样想,还需要用统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我是一名翻译大学院(中韩)在读生,很喜欢这期视频,也希望和大家讨论。😃
こつこつ如果可以翻譯成踏踏實實,腳踏實地,那麼特定時候說不定可以翻成“吭哧吭哧”。
英文可以翻為down to earth
“有缘”这个说法真的很有意思,但也很难向不同文化的人解释清楚。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能够遇见并相识,是小概念事件,很难得。似乎有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将两人连接起来了,但这种力量也并非决定论,人们的主观意愿也能极大地影响这种关系。综合各种因素,两个人能够认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海外中国人都喜欢跟中国人一起玩就是我们沟通上会没有问题
所謂: 因緣際會,有緣千里來相會……
mako老师,我是第一个观看你的视频,哈哈,很喜欢你频道,觉得你很可爱
🥰
有緣,.... 試試或可以用:Synchronized feelings & fate = 有緣?😊🙂....
辛苦了,或可試試用:Sincerely thankfulness = 辛苦了??....🙂😊
日本朋友有问过我よいしょ中文里有没有,我不能回答,看到你这个视频,我就释然了!感谢!
“沒辦法“那段語境聽起來有點像“因果“的用法,佛家講究因果報應,意識是事情的結果都有對應的原因,已經不是人的力量可以改變。
表达“辛苦了”,在美国我经常听到/用到thank you for going through all the trouble. 或者 thank you for your trouble.
“托您的福”是中文常用的说法,但确实年轻人说得少了
“托您的福”是翻译日文的说法吧?
@@bluemoonm.c.950 有没有搞错?
@@WUYIFAN-i6n 你这句是翻译的广东话
时代不同了,看看电影里经常会听到托您的福
Mako知道协和语吗,就是当年你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之后说的那种把汉字套在日语语法中语言,比如说:“你滴中文大大滴好,”类似这样语言表达方式,知道的希望能做一期视频
我还是补充一下哈。王德峰是你母校复旦大学哲学系的讲师 我觉得他非常风趣幽默。我特别崇拜他。 号称复旦哲学小王子 我贴在下面的这个链接特别贴合你这期节目。
来报到了,支持一下!太用心了!👍👍👍👍 ❤❤❤❤
“有劳了”也是类似的意思
好多日語只是一句話就懂的意思。可是翻成中文就要說半天。比如のろける、就是在別人面前誇獎自己老婆,老公的意思。中文就沒有這句話。還有子煩悩,等・・中文也沒有類似的語言。另外日語裏有好多叠詞。比如どきどき、ぱらぱら、いらいら、ぽろぽろ、ばくばく・・・這樣一個叠詞,就能表示意思。可是中文這樣的詞不是太多。其實好多中文的語言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什麽写真、玄関、就職、面接、職場、萌,洗顔、素顔・・・可以説舉不勝舉。
漢文化是古代從中國引進的,可是經過日本人的進化,變得很豐富,。
のろける可以翻译成秀恩爱,子煩悩是形容词可以翻译成爱惜孩子的人,疼爱孩子的人,你所说的叠词是日语的一种文化,中国人说话方式和日本人又不一样怎么可能有这种叠词文化,就比如国人爱说的,我这里上火了,你精气神很好,气,气场,气色之类的等词语都很难用日语以至于英语清楚的表达出来,还有日语表达不出来,我想你了,我买不起(买不到)(买不了)什么东西等,还有中国话里面确实有很多从日本输入进来的词语,比如生活 法律,科学,哲学等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已经和中文融入成一部分了,还有你所说的写真,玄关,面接等,这些单词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词汇,中文没有把这些词汇融入进来,融入进来的变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没融入进来的这种单词被定义为日语单词,更多程度上讲,日本人是赋予汉字单词新的意思,有些本来就有的词语,但是日本人给这个词组赋予了新的意思,把更多的外来词汇赋予给了旧词组,旧词组就变成了现在用的新的词语了,这种叫做日制汉语,其实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说话方式和习惯,这种说话方式本来就很难清楚得翻译成其他语言,而汉字文化的国家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汉字文化,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这才是语言的魅力,比如你不能说用拉丁字母的就是英语吧也有可能是法语,西语,德语等,你不能说看见汉字就说是中文,也有可能是日语,一样的道理,像西班牙语和英语这种同印欧语系本身就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也会相互取长补短。还有汉文化本来就很丰富,现在日本的文化里面,很大程度上收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茶道,书道,插花,和服,建筑等,全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直到现在日本的学校还是会学习汉文(也就是中国的古文),(在保留传统文化方面日本人做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汉文化一直都很丰富,近代日本人赋予了一部分汉字全新的意思,也受到日本的影响一部分词汇也融入中文里了,这让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圈)变得更丰富了。日本确实对汉字文化上有不少的贡献,但是我们中国人对汉字创造,发展,进化,传播也有很大的贡献!
来补习一下 哈哈
We have good vibes 类似我们有缘
撒娇可以用“喵、喵”表示,用力可以说“哼哧”,”阿里“可以用”啥“表示,”啥玩意“之类的意思
日语和中文的核心逻辑(语感)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辛苦啦,疲れ”、“托您的福,おかけ”、“不愧是,さすが”、“先,ておく,如:先不考虑了,算了,直接翻译成遠慮しておく,中的おく直接对应“先”,但是绝对不是英语的“at first”,其实这句话都没办法翻译成英语”、“给我➕动词,くれ,比如,你把门给我打开,中的“给我”直接对应くれ,但是绝对不是“give me ””、“つもり,就当作……” ,“动词➕(起)来”,等等,太多了。调整语序之后,中日基本可以直接对等翻译,说明两种语言背后的语感逻辑是一模一样的。然而要翻译成英语的话,就要考虑很多背后的逻辑差异了,甚至在英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表达。
感谢你这个“先”我瞬间对ておく理解了
“缘”一词我觉得应该是来自佛教的,佛教在中日都有,所以这个词应该在中日会生根发芽,毕竟文化上也相近,更容易接受这类词或者这类表达!
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 中文可以说:“不成敬意”
一点小东西不成敬意 就是つまらないもの的意思
那个不是细心吧, 该是"体贴"应原合适。
麻子老师是语言大师😀
晚安,你好,MAKO老师。你的话题,对于要学好“外语”(,广义来说,甚至包括“方言”)的人来说,有启发意义。换句话说,要“入乡随俗”。不过,不是那么容易。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生活方面、文学方面。因此,不论是“Google翻译”,还是“DeepL翻译”(德国的翻译软件),翻译科学技术通常比较准确,翻译生活方面、文学方面,就没有那么准确啦,或者说,没有那么地道了。估计那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使命”。
道理可能显而易见,因为语言是有“地域性”的,哪怕距离十分近,都会有差异。要掌握地地道道的当地的语言,必须从小在那里生活、交流。然而,每一个人的某一个年龄段都是“有限”的,只有一个,不可能多于一个。所以,一个人只可能地地道道地掌握一个语言,而不可能多于一个。多出来的一个语言或更多的语言不可能是“地地道道”的。
有鉴于此,学习某种“外语”,无需追求“地地道道”,因为“不可能”,而是达到可以准确表达、不引起误解、误会的程度、水平,就行啦。反正,当地人一眼,或者一张嘴,就知道你是“外人”。
具我自己的观察:有的夫妻互相之间喜欢说自己的方言,例如:武汉话,或者江西省某个县城的方言,等等,而对子女或者外人,则说“普通话”或者“粤语”。估计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见外了”,缺乏亲密感。
学习“外语”,尽可能讲究“情景”(环境),在特定场合或环境下,习惯的用语或表达,而尽可能避免翻译后再表达出来。也就是“入乡随俗”啦。
例如:什么时候说“Don’t work too hard “? 什么时候说“ another dollar,another day ”?
あれ 是 “诶?!”的感觉吧 表达惊讶的语气词 よいしょ 是“嘿咻(基本上发成 嘿しょ 虽然中文中没有しょ这个音 但是确实有时会这么说)”的感觉 不过这些都是表达情绪语气的 没有实际意义也就谈不上翻译 就像拟声词一样
最後の三つは、逆に無問題
中國的用語可以自我重組,一般人習慣使用只是站通俗的一小部分。而英語則必須先通俗才能增加詞彙,然而增加詞彙之後,過去的英語就會變成死掉的英語,如同莎士比亞文只不過幾百年,用語與今日英語大大不同,排出文字也沒人懂。這也是日本人不放棄漢字的原因。
mako老师,请问“开盲盒”日语怎么说呢?谢谢
小小的空间确和这么一个才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Mako老師好,想問有時見到日本人以漢字來書法一些詩句,那麼他們是用日語朗讀的嗎?不知像不像中國詩詞般押韻?
语言也是欧美和亚洲的一大文化区别。没有谁优谁劣,就是习惯、环境不同。
放屁,中文的博大精深英文表達出來就是笑話,
2:51 陈奕迅的1874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分享一个神翻译:
日本人大惊小怪时,喜欢说えぇー,此时鼻子气流向上,很是夸张。其实就是个语气词吧,比中文的“诶”更强烈一点。但有次看日本的视频,一群嘉宾对中国的电子支付场景感到不可思议,えぇー,えぇー不断,而且整齐划一,众口同音,煞是有趣。这时我就好奇,中文该咋翻译呢?结果一看字幕乐了:
挖槽!
Makoさん英語の発音がいいなぁ
一般都说“托您的福”。“托你的福”意思一样但不这种说,感觉有点怪。“托福”本来就有点敬谦词的意味,搭配“你”不合适。类似还有“借您吉言”。我感觉天津北京这些地方这样说的比较多一些。
老师,这句话如何翻译成日文,新疆模式全国推广,要用日语准确表达出来
有缘=what a nice coincidence!
有缘应该是一个佛教用语,这跟中日都有的佛教文化背景有关。其他的用语我觉得多少跟儒家提倡的谨慎自谦的精神有关。
德川幕府时期,将军们还是比较注重学习和提倡儒家文化,这与他们一直在思考但一直没解决好的如何构建日本国家政体的出发点有关。上行下效,所以一些词汇融入到民间也很正常。
试试看翻译一下沆瀣一气😂
Not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it just happens!
怎么学日语,请教教我,mako老师
荷兰音乐师 André Rieu 音乐会片段:
ruclips.net/video/2X4JlDC_WOo/видео.html
拉丁摇摆舞曲《 Bamboléo 》的钢琴版本:ruclips.net/video/nW7Hqldwjak/видео.html
又见Mako了!没想到老George 的帽子是可以翻下来的!
英语阔以用affinity糊弄
あれ?ってえっ?と一緒でしょ。中国語も発音が一緒で“哎?”って言う😂
“お願い…”,英文一般用please对应,但感觉弱了,不知还有什么更贴切的表达?
你说的细心可不可以翻译成considerate? 还有,没办法是可以翻成 it is what it is.
有缘!
おかげさまで最直接翻應該是“托賴”,因應情況和詳細與否,就是“托XX的福”。
あれ大概就是“咦”吧。
你要知道河水深不深,
丟個石子進去,看看河水深不深。
喜歡賣弄的人,
就像石子丟在淺水處,會激起浪花;
謙虛的人,
就像石子丟在深水中,是沒有聲音的。
ねえねえ 好嘛好嘛。 覺得可以這樣翻
しょうがない的语感跟It happens差不多,都是无可奈何、被动接受的感觉。
第一个 我觉得应该翻译成 呶呶呶 的感觉
第三个 我觉得应该翻译成「我的天那」我的手机呢 怎么总是找不到
Malo靚女💪🏻👋😘😘
老George好好玩,我的孩子们都喜欢George, 喜欢Mako的视频
背景太白(亮)了,有点刺眼
当你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语时,就说“我去”就好了。😂😂😂
类似的说法还有“借你吉言”
老乔你好!!!
mako中文太棒了,知道这么多词汇,托福中文确实有人说不过一般是非常传统的老人家才会用到的词,现在用的人已经不多了,给人一种比较old school的感觉😂,最后你说的三个无法翻译成中文的日语,感觉中国人一般更多会用语气词来表达吧。确实没有有具体的含义的词来表示。
用力时候的词“hei zuo”,不知道是不是四川话才这么说。
双下巴矫正带真的有效果吗?好奇
Mako老师好!
你好!
🉑以用中式英语创造一个出来😂
缘分,这是东亚汉字圈才有的思维,东方特有的。
你的中国话很有上海味。👍
第二个yo i syou 感觉可以用“一!二!三!”,第三个a re个人感觉可以用“咦/唔/诶?”
「あれ」は中文「伊呀」です、「いや」です。我们那里经常随口就说「伊呀」仮名就是「いや」。因为中文沒有表音文字,就借用这两个汉字,来表音。可不是「いやだ」哦、「伊呀」=「いや」だけ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