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的法國貴族-康定級[拉法葉級]飛彈巡防艦(PFG):2.光華二號的決策轉折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1 фев 2025
  • 光華二號 評估的設計包括韓國(HDF-1150與HDF-2000)、美國、阿根廷、比利時、西德(MEKO 140)、新加坡(Vosper的Type 75) 。
    當時以色列還希望台灣能加入該國正進行的SAAR-5型巡邏艦計畫來分攤研發成本,此種新一代小型巡邏艦當時還在美國設計中;雖然SAAR-5技術先進新穎,不過美國基於事出敏感 (為以色列研發艦艇),並不同意台灣介入,加上考慮到可能得罪當時與台灣尚有邦交的沙烏地阿拉伯, 因此始終當作備而不用的選項,甚至不列入海軍在民國七十七年向立法院提出的光華二號報告中,以免洩漏台灣與以色列的關係(當時這是高度機密);而SAAR-5高昂的造價也令人卻步,當時首艦不含測試經費的報價已經高達3.6億美元,比後來法國的拉法葉還貴。
    在1984年10月29日,劉和謙將第一份關於光華計畫的高低搭配方案提交參謀本部, 其中光華一號選擇德國MEKO 360(排水量3600噸),光華二號則選擇同系列的MEKO 140巡邏艦 (1500噸級)。然而,當年西德政府始終嚴拒台灣任何軍購要求,如透過阿根廷(曾獲得西德政府授權生產MEKO 360、MEKO 140與TR-1700潛艦)等中間國代造,也無法取得西德原廠的最終使用國證明(End User Certification),後勤補保根本無從維持。
    在MEKO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光華二號的目光轉向了韓國的蔚山級。
    資料來源:軍武狂人夢
    mdc.idv.tw/mdc/...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