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Видео 428
- Просмотров 422 785
泰华净土宗
Добавлен 21 июл 2021
净土宗简介
【净土宗简介】
宗,为「尊」、「崇」、「主」之义,引申有「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亦即:在佛说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及教团组织,即称为「宗」,也称「宗派」。
中国佛教共分八宗,净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所谓「《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净土宗由唐代善导大师(613-681)创立,奉《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为相承祖师论释;尤尊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
净土宗以阿弥陀佛因愿果号为立教根本,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为轴心,建立难易二道、自他二力、圣净二门、要弘二门之教判体系,确立一心五念、正杂二行、正助二业等心行业规范;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为宗旨,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为特色。
【净土法门简介】
净土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隋唐净土,二是宋明净土。
净土的弘扬,最纯正的是在唐朝,也就善导大师这个法脉──善导大师继承道绰大师,道绰继承昙鸾大师,昙鸾是依据龙树、天亲菩萨的净土思想去注解发挥。而龙树和天亲的净土思想是完全依据《净土三经》。
宋明净土,就是北宋一直到明朝,以至到清朝的净土。北宋净土跟隋唐善导大师的净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净土法门,但内容却不一样。因为宋明净土已经掺杂了天台、华严、禅的思想,虽然教理看起来很丰富、很磅礡,可是已经不是纯正的净土思想了。
念佛一法是弥陀救世本愿,也是释尊出世本怀,只要信愿称名,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其特色是「胜、易」,「易」──本愿称名,「胜」──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净土法门就如印光大师所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因此人人可修,人人可证;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净土宗简介】
宗,为「尊」、「崇」、「主」之义,引申有「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亦即:在佛说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及教团组织,即称为「宗」,也称「宗派」。
中国佛教共分八宗,净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所谓「《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净土宗由唐代善导大师(613-681)创立,奉《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为相承祖师论释;尤尊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
净土宗以阿弥陀佛因愿果号为立教根本,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为轴心,建立难易二道、自他二力、圣净二门、要弘二门之教判体系,确立一心五念、正杂二行、正助二业等心行业规范;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为宗旨,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为特色。
【净土法门简介】
净土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隋唐净土,二是宋明净土。
净土的弘扬,最纯正的是在唐朝,也就善导大师这个法脉──善导大师继承道绰大师,道绰继承昙鸾大师,昙鸾是依据龙树、天亲菩萨的净土思想去注解发挥。而龙树和天亲的净土思想是完全依据《净土三经》。
宋明净土,就是北宋一直到明朝,以至到清朝的净土。北宋净土跟隋唐善导大师的净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净土法门,但内容却不一样。因为宋明净土已经掺杂了天台、华严、禅的思想,虽然教理看起来很丰富、很磅礡,可是已经不是纯正的净土思想了。
念佛一法是弥陀救世本愿,也是释尊出世本怀,只要信愿称名,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其特色是「胜、易」,「易」──本愿称名,「胜」──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净土法门就如印光大师所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因此人人可修,人人可证;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往生論注》開前講話(二)————未得解脫出苦海,雲何安然不驚懼
目前淨源法師準備開講淨土宗相承祖師的著作
但爲了讓蓮友堅固念佛聞法的信心
特地在講經典、祖典之前,特慈悲作開前重要講話
接下來頻道會陸續上傳相關視頻
歡迎關註轉發 弘揚唸佛 自信教人信 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但爲了讓蓮友堅固念佛聞法的信心
特地在講經典、祖典之前,特慈悲作開前重要講話
接下來頻道會陸續上傳相關視頻
歡迎關註轉發 弘揚唸佛 自信教人信 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Просмотров: 2 935
Видео
《往生論注》開前講話(一)----歸去來,魔鄉不可停
Просмотров 2,6 тыс.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目前淨源法師準備開講淨土宗相承祖師的著作 但爲了讓蓮友堅固唸佛聞法的信心 特地在講經典、祖典之前,特作開前重要講話 接下來頻道會陸續上傳相關視頻 歡迎關註轉發 弘揚唸佛 自信教人信 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當今學佛人的誤區 別把阿彌陀佛當食物 | 凈源法師開示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тыс.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莲友问: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最近频道下面有一则留言说:念佛未能满心中所求,因此改宗易志了。请问师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法师答: 第二個問題,還是關於人天福報的問題,講的是頻道下面有一則留言說念佛未能滿心中所求,改宗易誌了。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關於人天福報我出了很多期視頻,以後有時間再好好談一次,但這次因為時間關系,我就直心說一次,希望聽聞者不要玻璃心,我們念佛是隨順佛願,是去往生的,不是為了讓阿彌陀佛隨順我們,聽我們的話的,很多人念佛其實是希望作阿彌陀佛的主人,要讓阿彌陀佛滿我種種的願,講一個故事,印度近代有一位聖人,名氣很大,所以當時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拜訪這位聖人,給這位聖人帶來很多禮物,正巧有一個人看到了就問了一個關於致贈給尊者禮物的問題。當時尊者就說了:為什麽他們要帶禮物來呢?我需要這些東西嗎?甚至如果我拒絕,他們就將禮物丟給我,為了什麽呢?我如果接受,我一定要迎合他們的願...
講說彌陀無條件救度 會不會因此讓人造惡無恐呢?| 凈源法師開示
Просмотров 1,5 тыс.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相關鏈接: 彌陀救度使人善良: ruclips.net/video/r0fn0BAz56Y/видео.html 歡迎關註轉發 弘揚念佛 自信教人信 功德無量 問答皆摘錄自凈源法師法談錄音
凈源法師從自力修行到回歸他力念佛的心路歷程 | 凈源法師開示
Просмотров 4,6 тыс.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歡迎關註轉發 弘揚念佛 自信教人信 功德無量 問答皆摘錄自凈源法師法談錄音
凈源法師問答----為什麼說念佛法門是以「凡夫為本」?(Bilingual subtitles)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тыс.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凈源法師問答 為什麼說念佛法門是以「凡夫為本」? Q&A with Venerable Jingyuan- Why is it said that the Buddha recitation is based on mortals as the fundamentals of salvation? 佛归: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每次讲到念佛法门是以救度罪业生死凡夫为根本都会令他人不理解而攻击诽谤,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请师父开示 Fo Gui: Namo Amitabha Buddha, Hi, Master, every time we talk about the Buddha Recitation Dharma Path is to save sinful, birth-and-death mortals as the base, which will make other...
越剧南无调----(空空歌)三十六空
Просмотров 405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梦中,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天地万古常春间,人生劳碌一场空,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日也空来月也空,来来往往又无踪,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日月万古常运转,人亡千年影无踪,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金也空来玉也空,死后何惜在手中,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万两黄金拿不去,为它一世受牢笼,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夫也空来妻也空,大难到来各西东, 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弥陀佛。
梵语歌曲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梵语佛号 Namo'mitābhāya
Просмотров 583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梵语歌曲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梵语佛号 Namo'mitābhāya
凈源法師問答----願生心進進退退怎麽辦? What should I do if my aspiration to be reborn is in the state of vacillation?
Просмотров 1,1 тыс.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問答 願生心進進退退怎麽辦? What should I do if my aspiration to be reborn is in the state of vacillation?
凈源法師專題問答---念佛人 臨終對妻子兒女放不下,起貪愛怎麼辦?心不顛倒的真正義涵(中)
Просмотров 3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專題問答 念佛人 臨終對妻子兒女放不下,起貪愛怎麼辦?心不顛倒的真正義涵(中)
凈源法師專題問答---念佛人 臨終對妻子兒女放不下,起貪愛怎麼辦?心不顛倒的真正義涵(上)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專題問答 念佛人 臨終對妻子兒女放不下,起貪愛怎麼辦?心不顛倒的真正義涵(上)
二种成佛法Two Dharma Paths to Buddhahood(Synchroniz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Просмотров 1,1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二种成佛法Two Dharma Paths to Buddhahood(Synchroniz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慧淨法師念佛(國語版)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abha 六字名號
Просмотров 575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慧淨法師念佛(國語版)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abha 六字名號
凈源法師浴佛節皈依法會開示---為什麼要回歸隋唐純正凈土法脈、依止善導大師?傳承的重要性?
Просмотров 2,8 тыс.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浴佛節皈依法會開示 為什麼要回歸隋唐純正凈土法脈、依止善導大師?傳承的重要性?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國土恩?解決妳佛法中的一切問題(四)
Просмотров 3,5 тыс.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 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國土恩?解決妳佛法中的一切問題(四)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師長恩?看看八百多年前的高僧如何報答師長恩(三)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тыс.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 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師長恩?看看八百多年前的高僧如何報答師長恩(三)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父母恩?一仟多年前的高僧與母親相互救贖的感人故事(二)
Просмотров 4,3 тыс.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凈源法師清明佛七開示 如何圓滿報答四重恩之父母恩?一仟多年前的高僧與母親相互救贖的感人故事(二)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ofo.
🙏🙏🙏南無阿彌陀佛🙏🙏🙏
文本6 早期有位法师就跟我交流说:那我今天依这位祖师的著作,说极乐世界是报土,明天依另外的祖师的著作说四土、二土。所以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四土,还是二土。所以他没有一个标准。 其实这些问题,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早就给我们楷定过了。但因为隋唐净土和宋明净土的断层、法难导致根本祖师著作不传,导致后面的祖师没有理论依据,各随自己的认识去注解净土教理。甚至还有他宗他流以他宗他流的思想来注解念佛法门。虽然都是劝你念佛,但很多理论就出现差异。 那么隋唐几位根本祖师像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到龙树、天亲,传续到中国的曇鸾、道绰、善导,加上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他们相互之间是有传承的,教理是完全一致性的。而且传承清净,同一乳味,同一法味。 如今纯正的教理得以重现,我们在这个时代,能看到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看到开宗宝典《观经疏》就要续接传承,承接正确的净土教理,回归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使正确的理论能够薪薪相传。 最后就是时代要求我们要回归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这对整个佛教复兴、净土宗的复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经中就说了:“行者定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 那么纵观当今整个佛教的大因缘、大环境,我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认识。现在佛教日益成为一锅大杂烩,对于宗派理念十分淡薄。隋唐时期祖师依据各经的宗旨不同、对机不同、教行不同、处时不同、利益不同等等,那么对佛陀所说一代时教,加以教相判释,创立八宗。 那么祖师开宗就是为了方便我们众生能够应机择教,选择适合自己门路的宗派而修学。现今佛教可谓宗派意识淡薄,各宗各派相互交杂成为大杂烩。 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其实从早晚功课你就可以知道。纵观现在各宗道场,早晚功课无不被统一成一本《朝暮课诵集》了。其实这种功课完全不是正统佛教,或者讲经教的佛教所应该出现的事情。那么这种朝暮课诵本它包含各种不同宗派杂糅的经咒的课诵集。它是“瑜伽宗”的功课。什么是瑜伽宗呢?这个瑜伽宗可不是唯识宗啊,弥勒菩萨的那个瑜伽宗。它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曾经做过和尚,大家都知道这段历史。他非常看不起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等这些和尚。为什么呢?他自己是底层和尚,所以他就说底层的和尚好。他说佛教是要度众生的,底层和尚天天在超度,那才是度众生。那你们这种天天念经学经教的,这个是自度,不能度众生。所以他给这些在社会底层到处赶经忏、做瑜伽焰口的和尚起了一个很耀眼的名字叫“瑜伽宗”。当然我这里不是说经忏不好。你像现在整个佛教,一提到佛教,很多人都认为是赶经忏的、做佛事的,做法事的。所以这是朱元璋对佛教“分寺清宗”的改革。这场改革可以说是对佛教是非常致命的迫害。正统佛教被压制,民间佛教被吹捧。 如果说之前的佛教因为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在汉地在走下坡路的话,那汉地佛教到了明代,则是瞬间垮塌了。因为这一制度的推行,就导致经忏佛教盛行,那么研习教理、讲经说法的法师就受到打压。慢慢地依宗派修学并讲经著书的僧人就急剧减少。那么更至后来宗派观念完全模糊。不管是出家众乃至在家众,没有重视宗派教理研究,以为佛教就是经忏佛事。 所以整个汉传佛教时至今日,就已经定型成“瑜伽宗”的一个性质。那么明一代对佛教的打压,是非常重磅而且是全面的。 但是今天我们基本都不知道,明代佛教受到过如此大的摧残。这种摧残不逊于几次法难。因为我们对明代的佛教已经不太了解了。写佛教史的基本上也不写明代的。而实际上明代的佛教是被整的非常惨的。 当时佛教趋向于三种特质,“山林佛教”、“经忏佛教”、“死人佛教”。 所谓的“山林佛教”,就是除了搞经忏的瑜伽僧,其余的出家人,比如禅宗、华严宗这些宗派的出家人就避世修行。所以当时的佛教是非常消极化。死人佛教、经忏佛教就是`专门放焰口、做超度。所以后来这个教界提出人间佛教,也是为了改变山林佛教,死人佛教的这一特质。 那么相反这一点,目前日本佛教在这一块做的比较妥当。弘一法师就曾经说过,日本从中国传去的佛教,净土宗、天台宗、密宗等都各有自宗的功课。简要而不费多少时间,这还是唐宋时代的佛教情况。 所以回顾整个净土宗的发展史,那么纯粹的隋唐净土因为受到法难,三大根本祖师著作失传,整个宋明净土成为“寓宗”一千多年。使纯一称名的念佛法门变得磅礴掺杂,失去净土宗“易行他力”的特色。 现在看看,这个时代呢,整个的佛教急需归“宗”。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 高举善导大师所创净土宗的旗帜,也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任运而生的必要。也可以说是真正的人间佛教的践行。 所以大概就从这几点,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急需要依止、推仰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好,简单地就说这么多。 感恩法师关于依止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精彩开示!我们念佛法门称为易行道,讲乘愿往生,托佛力往生。 下一期的访谈我们请教一下法师:念佛法门为什么是易行道? 第三期的访谈就到这里,感恩您的观看。
文本5 那么隋唐几位根本祖师像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到龙树、天亲,传续到中国的曇鸾、道绰、善导,加上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他们相互之间是有传承的,教理是完全一致性的。而且传承清净,同一乳味,同一法味。 那这是第一层,让我们启发愿生心。依正二报、三严二十九种庄严,它之所以是真实功德相,是因为这些庄严,它都是第一义谛所生的妙境界相。所以是真实的,归根究底,溯本逐源,是让我们能够知道第一义谛、观第一义谛。 那昙鸾大师说:“第一义谛,佛因缘法也。”也就是观佛的因缘法,也就是观经整个观门、观依正。其实最后是让我们观佛心,观阿弥陀佛的佛心是大慈悲,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佛心观、愿力观。 所以天亲菩萨他作论,通过观这些妙境界相之后就说,其实是“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是以本愿力往生安乐国。 所以我们这一脉,从龙树、天亲、曇鸾、道绰、善导大师,都是本愿力念佛三昧的传承。那么诸师只是看到了观佛三昧,并没有从这些妙境界相的庄严,看到本愿力念佛三昧的第一义谛。 善导大师他就知道啊,“了知热时阳焰中,毕竟无真水,一切但为相似的光影,了无实际。”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异方便,如来的异方便。知道释迦牟尼佛说观佛三昧都是为了以观门入念佛。也就是《观经》流通分说的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那么释迦牟尼佛讲这些文字语言相,是让我们透过这个文字现象,这个相看本质,是让我们持无量寿佛名。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了,释迦佛上来虽说定散二门的观佛三昧,上来虽说定散二门的异方便,是让我们望向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希望我们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依念佛本愿力而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就看到《观经》最重要的一个宗旨、真实的宗旨就是念佛三昧。这是其他诸师所没看到的。所以善导大师他领解到阿弥陀佛的佛心本愿力。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三经,善导大师作五部九卷都是融本于佛心,直接从佛心本愿力平等,绝对无条件救度的立场来阐释的。 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十方诸佛来证诚。善导大师集记这部《观经疏》之后,也是诸佛来证诚。包括与当时金刚法师辩法的时候,也是满堂佛像放光证诚,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印光大师就说了:“善导大师就是弥陀再来,所说当作佛说看。” 所以我们依止开宗祖师善导大师这一脉的思想,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力的佛心传递下来。从阿弥陀佛成佛到释迦牟尼佛入大寂定的弥陀三昧当中演说《无量寿经》,到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曇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最后善导大师集其大成,以《观经疏》楷定古今,显明佛之正意。所以这一脉的传承是完全清净的。 第三点,我们推崇善导大师是为了归“宗”。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他的思想就是净土宗正统的思想,推崇回归善导大师,就是回归纯粹、正确的净土宗理论。 佛教讲究师资传承,净土宗师资传承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十三祖说。那么中国现在尊奉的净土宗十三祖,他是经过宋元明清的逐渐推选而形成的。 净土宗立祖之说,最早是始于宋朝。那么当时南宋的宗晓大师,他立莲社六祖,也就是慧远大师、善导大师、法照大师、少康大师、省常大师、宗赜大师。 之后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当中,他除了专叙天台宗外,他还兼及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律宗这五宗。就确立慧远大师、善导大师、承远大师、法照大师、少康大师、延寿大师、省常大师为莲社七祖。 那么宗晓、志磐这两位法师都是天台宗的学者。对于净土宗的理论并不是通晓无误。所以他们在立祖的时候,都是站在自宗、他宗这样的的立场来选定。 宗晓他立莲社六祖,志磐在此基础上略有删,,立为七祖。那么后人呢,大致依志磐法师所定。那么明清,莲池大师弟子增推莲池大师为八祖。清道光年间,悟开法师就增推蕅益大师为九祖。省庵大师为十祖,徹悟大師为十一祖。民国年间印光大师改推清初的截流大师为十祖,那么省庵、徹悟大师就递降为十一祖、十二祖。印光大师往生后,四众弟子又把他推为十三祖。所以这是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由来。 但其实。你只要研究一下这段历史就知道,这十三祖他们并没有法脉上的传承。当时推选的方式也是取异代同修净业,功高德盛者立为祖师。那么这些祖师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有的之间甚至差百年之久。在教义上也有迥然之别。
文本4 像在隋唐之际也有很多大德高僧,他们也注解过《观经》来解释净土法门。但都是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错解、别解、误解、曲解了净土的教理,没有显明佛的真实愿意。使得绝大多数的根机不堪修持。 善导大师面对这种情况,很是忧心,悲心殷重。就说,我要写这部《观经四帖疏》来楷定古今。那大师在写作的时候,每晚梦中,都有一位圣僧前来指导。这位圣僧就是阿弥陀佛。 所以这是阿弥陀佛和善导大师的以心印心的传承。当然善导大师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刚刚我们说释迦牟尼佛也是入弥陀三昧大寂定,和阿弥陀佛融一而说《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和释迦佛的以心印心,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 善导大师写完《观经四帖疏》搁笔之后连续三晚,诸佛菩萨都显现到善导大师的梦中证明:“此《观经四帖疏》所释教义深合弥陀愿意、深顺诸佛悲心,决定无误。” 所以《观经四帖疏》也被称为《楷定疏》或者《证定疏》。 善导大师自己在《观经四帖疏》的最后也说:“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那么其他历代祖师的注疏,没有人敢说楷定古今的,只有善导大师才敢这么说。而且所楷定的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不是一般人。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他就有楷定古今的作用。“楷”,就是楷正,“定”,就是决定。也就是说,古往今来,所有对往生弥陀净土的解释说法,都要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那么用一个譬喻来帮大家理解。 在楞严经中有一个譬喻叫“渴鹿识水”。这个譬喻呢,是佛他告诉大慧菩萨说:“一切诸经都为了随顺众生的希望,为他们分别开示多种方便理趣。使他们了然,自见其义。但真实之法并非在于言说。正如炎热中的渴鹿们,把炎热时,旷野里阳光反射的焰影误认是水。所以诸圣慈悲用种种方便理趣善诱,使我们渐次精进。了知热时焰中毕竟无真水,一切但为相似的光影,了无实际。 同样的一切经典所说诸法,也都是为了使愚痴凡夫发起欢喜信受之心。依次循序渐进,得证佛道,自觉圣智,绝不在言说之中。所以你们应当依于内义,切莫但执言说和文字,便以为是实法。 通过这段经文当中的渴鹿识水的这个譬喻,就可以帮我们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为什么有楷定古今的作用。古今诸师他们对于《观经》的理解,只是看到了最表面的意思。认为《观经》是教人定即息虑以凝心的观法,释迦教的观门,以为是在说观佛三昧。就好像炎热中的渴鹿们,把炎热时,旷野里阳光反射的焰影,把它错认成水了。 那善导大师力透纸背,自觉二土世尊的圣智,知道释迦牟尼佛说观门,绝不是在言说之中,劝我们这些众生作观。 经文都说了,我们都是心想赢劣,不能远观的。是被烦恼贼迫害的浊恶众生。所以善导大师就没有执言说和文字。不像古今诸师,他将观门以为是实法。善导大师他就慧眼见真,看到了其中的内义、真义。善导大师他知道释迦牟尼佛讲《观经》的观佛三昧,是如来的异方便。也就是说,整个定散二善十六观门,都是如来的异方便。那么既然是异方便,它就不是第一义。因为异方便是为了注写第一义。所以讲观门是为了让我们启观生信,这是目的,这是释迦佛的本意。是让我们启观生信,由信而入念佛。念佛的第一义谛。 所以释迦牟尼佛他非常的慈悲,他就用种种的方便理趣,淳淳善诱,使愚痴的凡夫发起欢喜信受之心。 善导大师就说了,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发起我等无上信心。整部《观经》可以说讲观门其实由极乐依正的真实功德相,而领解背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所以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就说了:“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也就是说净土三经所讲的依正二报、三严二十九种庄严,都是真实功德相。那这个相是为了“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让我们生起愿生极乐世界的心。
文本3 第二点,我们推崇善导大师,是因为善导独明佛正意。唯有善导大师及几位相承祖师,是完全站在阿弥陀佛佛心救度的立场来阐释净土的教义。 在《无量寿经》有句经文就说了:“从如来生,解法如如。”也就是说,念佛法门,他是从弥陀大悲平等的愿心而生。所以在解释念佛法门,必须从弥陀绝对平等无条件的佛心来解,也就是从如如来解。如如就是发性理体,平等不二的意思。 所以在讲解念佛法门,我们这个法门也叫佛心救度的法门,那么你必须深入领解佛心。像《观经》从表面文义来看是教人作观,其实是为了观见佛心,领解佛心的无条件平等的救度。所以《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净土法门就是论佛心,无缘大慈悲的救度。所以祖师说:“服膺如来大悲之教”。整个净土法门的这条源流,它的发源地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心救度。所以在讲解这个法门时,你就不能离开佛心来说。所以整个念佛法门它就是佛慈悲心的传承、慈心的传承、本愿力的传承。 就好像释迦牟尼佛,他在讲说念佛法门,背后也是阿弥陀佛佛心愿力在推动。也就是阿弥陀佛第十七愿的作用。那么阿弥陀佛第十七愿,他就发愿,他成佛的时候,十方诸佛都要来弘扬这个法门,以及诸佛说教,皆乘阿弥陀佛还向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在讲说念佛法门,他也必须入到阿弥陀佛的佛心当中,才能将阿弥陀佛的佛心显彰出来。 通过《无量寿经》我们就知道。在《无量寿经》序分段,释迦牟尼佛在准备说念佛法门的时候,入阿弥陀佛的佛心当中,入弥陀三昧的大寂定。那么住在弥陀大寂定当中就现出五德三相。 五德现瑞,前四瑞就说了:“今日世尊住奇特法,今日世雄住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今日世英住最胜道。”这里就说释迦牟尼佛,他入住到阿弥陀佛的佛心大寂定。在弥陀三昧的大寂定当中,自然有弥陀愿力的入、出,回向。“住”就是入。那么“出”,就像五德现瑞最后一句就说了:“今日天尊行如来德”,这就是“出”。行如来德,就是演说念佛法门。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住在阿弥陀佛的佛心,自然蒙启、发遣、呼唤我们也要回归到阿弥陀佛的佛心。 正如善导大师在二河白道喻当中,他就说了,释迦牟尼佛发遣我们:“仁者,但寻此道”。其实整个净土三经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仁者,但寻此道,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闻是说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释迦牟尼佛就是让我们、鼓励我们、发遣我们顺着白道去往生。 这个白道就是阿弥陀佛从他的佛心当中给我们铺设出来的。就是让我们能够乘彼愿力的白道,入住佛心当中。也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不请之法、清白之法。包括阿难。那么《无量寿经》阿难他问这个法的要义的时候,都是佛力的冥加。经文说,承佛圣旨。释迦牟尼佛住弥陀三昧的大寂定当中,他就现出一种特殊的相貌。经文说:“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要、超绝无量。” 阿难尊者他侍奉佛至今,他从没有看到过佛现出这样的样貌。所以阿难尊者就感叹说了:“未曾瞻覩,殊妙如今”。 其实这是释迦牟尼佛他入到弥陀三昧阿弥陀佛的大寂定当中,如彼弥陀的光明智相。这时候从表面看,好像是释迦牟尼佛在讲《无量寿经》,其实是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二尊融一。释迦牟尼佛这时候已经成为阿弥陀佛了,成为无量佛了。从那一句经文可以看出来呢?“超绝无量”。我们大家都知道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也叫无量佛、无量寿、无量光,其实就是无量佛。那么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也成为无量佛了。 所以这就是以心印心,心心相融的传承。 所以念佛法门其实都是阿弥陀佛佛心的传承。阿弥陀佛的佛心,印到释迦牟尼佛的心中,令释迦牟尼佛说出这个佛心救度的念佛法门。 我为什么要举出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入弥陀三昧的大寂定,二尊融一的说教,就是说明念佛法门,唯有领解阿弥陀佛的佛心,领解阿弥陀佛佛心无条件的救度,才能说的对味。 所以整个净土教法,就是弥陀佛心大悲的传递。阿弥陀佛他以无尽大悲,立不可思议的本愿。把这个大悲又传递给我们这一期教化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又以无盖大悲,开显净土法门,以大慈悲力,特留此经远瞻遐代。并将大悲又传递给下一尊佛,弥勒佛。 所以整个念佛法门,整部《无量寿经》始终都是以大悲为本怀。 那么最初阿难尊者见到释迦牟尼佛入弥陀三昧的大寂定,显现五德三相就感叹说,“威容显要、超绝无量”。然后承佛圣旨去问佛。“世尊探其所问,甚快,愍念众生”。然后紧接就说了“如来以无尽大悲,所以出興。”那么弥勒菩萨就感叹释迦牟尼佛说:“今佛慈愍,显示大道。”那么释迦牟尼佛又咐嘱说:“我以慈悲哀愍,并以大悲,以慈悲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所以你看,从始至终都是佛心大慈悲的传递。 那以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推崇善导大师呢? 古德就赞叹善导大师,就说他“善导独明佛正意”。在净土宗十三位祖师当中,开宗祖师善导大师才是唯一将阿弥陀佛的佛心大悲救度的正意彻底给我们开显出来。让我们末法时代众生,能够直达佛心的救度。就像一根管道,善导大师让佛心救度的法水畅通无阻,直接流到我们十方众生的心中。
文本2 关于推崇善导大师的原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个就是实德所归。 善导大师特别受推崇并不是处于我们的主观爱好。而是善导大师在客观上有真实的功德,所谓实德所归。善导大师本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应化娑婆,就是来楷定古今,创立“净土宗”。所以善导大师他是净土宗理论的集大成者。这个理论的集大成者相当于什么角色呢?就好像儒家的孔子一样。虽然孔子前面有尧舜乃至文武周公,但是孔子他才是儒家理论的理论的集大成者。也就是说,孔子他集大成就,是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所谓“金声而玉振也”。好比乐队演奏,乐队奏乐,那以钟声开始起音,它必须以玉磬声来结束收尾。为什么要以钟声起音呢? 以钟声起音就是为了有条有理的开始,那么玉磬收尾也是为了有条有理的结束。不然,没有一个引导的这个器乐,你弹你的,我奏我的,没人引导为先锋就会乱掉。那整个乐曲就会变成杂音,杂乱无章。 同样我们净土宗,善导大师前面也有祖师,但就理论来说,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理论的集大成者。因为直到善导大师(来),净土宗的系统理论以及实践行仪才得到完善,也就是教行得到完备。同时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人。也就是说,没有善导大师就没有净土宗,有了善导大师才有净土宗。就好像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是天台宗的创宗祖师。天台宗是以《法华经》开宗的。虽然对《法华经》的解释修学的大德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智者大师,《法华经》虽然有,法门还存在,却没有天台宗了。 净土宗也一样,净土宗是以净土三部经来建立宗派。但如果没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可以讲,有净土法门、有念佛法门,但是是否有具备完整、系统理论的净土宗,这个就有疑问了。 比如像近代的汤用彤,他就提出过,“净土宗到底算不算一个宗派?” 的这样一个疑问。这是因为他不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 如果没有善导大师站在宗学以及严谨的宗派理论的立场上来看,净土宗就显得比较驳杂。但是因为有了善导大师就不一样了。理论体系十分完备。所以这是善导大师对净土宗的理论贡献。那么从善导大师个人的修证来说,像善导大师他念佛一声,口出一道光。所以世人称他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本人念佛也是精进至诚。《传记》当中记载:“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汗。”所以可见其念佛之至诚。而且善导大师在二十多岁,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就深证了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大师本人像观佛以及去极乐世界是很轻松平常的事情。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大师的这一成就,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所以像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就把比自己小十七岁的善导大师在世的时候,就写进《续高僧传》当中。所以可见善导大师在当时的这个实徳教化,都是非常高深莫测的。 那么在十三位祖师当中,历史上明确记载得此二种三昧的并不多。慧远大师曾经修般舟三昧,也就是观佛三昧成功。但是善导大师却是实修实证,发得两种三昧,而且不仅善导大师本人这样。 根据《传记》记载,在善导大师当时的时代,受善导大师教化的影响,他的弟子證入念佛三昧的也不少。像怀感大师就是他的弟子,历史上也明确记载他證入了念佛三昧,那么这是善导大师在证悟上的贡献。在教化众生这一方面,善导大师的感化力也是无人可及。像《传记》记载说,“士女归者无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屠夫歇业,满城断肉。” 甚至过了千年之后,历代祖师,古今中外,无不推崇、景仰大师。像我们一般所熟悉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个典故也是出自善导大师。所以这是善导大师他有这样的德行。这是第一点。
净宗专访(三)十三位祖师当中为何要推崇并专依善导大师呢? 2022.11 文本 上一次专访谈到了经典回归本土这段历史,开宗宝典回归对净土宗乃至整个佛教的影响都是非常浩大的。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净土行人,能够赶上经典回归这样一个大事因缘,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幸运的。回归纯粹、清静的净土宗, 并且传承、弘扬,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我们末代遗弟的使命。毕竟由于传承断层的关系,一千多年以来,乃至于今天,我们都还受宋明净土影响。 我相信很多莲友跟末学一样,对善导大师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今天我们就请师父专门跟我们聊一聊善导大师。 我知道善导大师是弥陀的化身,他是阿弥陀佛再来。那我也知道目前净土宗确立的祖师有十三位,那其中就包括中国近代非常有名的,也是大家很熟知的印光大师。 那请问师父:在这十三位祖师当中为何要推崇并专依善导大师呢? 好,我们依止并推仰的是善导大师。当然按照一般所讲的,净土宗有十三位或者十五位祖师。那为什么特别推崇善导大师?在一般人的认识当中,觉得十三位祖师都差不多,我们都应该平等尊重。当然这个认识也有它的合理性。这是因为对净土宗的法脉来源以及各位祖师的贡献。还有一些历史因缘都不太了解,才会形成一种等量齐观的认识。 经中说:“王为人中尊,众流海为最,众星月为最。” 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一个国家当中,国王是整个国民之中最为尊贵的。天上的群星虽然璀璨,但是月亮才是最灿烂的。所以我们讲“众星捧月”。长江、黄河虽然都很大,但是海,才是水里边的集大成者。 那如果以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净土宗的十三位祖师,善导大师就是净土宗祖师当中最尊崇的。 其他的祖师可以说是众星,而善导大师就是月亮。 其他的祖师可以说他们犹如江河一般,那善导大师就像大海一样。 《论语》当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就是说像北极星一样。北极星它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那善导大师他是净土宗的开宗祖师,他就是北辰或者月亮,他是来定基调的。 后面的祖师你再讲说净土法门,就不能离开善导大师的基调。因为他已经把净土宗的正确理论、框架给你打造好了。 当然因为法难导致法脉断层,导致宋明净土祖师难免产生别解、异解、错解,这也是正常的。那我们现在再讲说念佛法门,就不能离开善导大师的基调、善导大师的思想。 1
净宗专访(三)十三位祖师当中为何要推崇并专依善导大师呢? 2022.11 简介 在本期专访里,师父从三个方面详谈了为何要推崇、专依善导大师。 第一点:善导大师的德行是实德所归。 1,经中说:“王为人中尊,众流海为最,众星月为最。” 善导大师本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2,他应化娑婆,就是来纠正沿袭下来的一系列错解、偏解,楷定古今,树立标准,创立了真正的纯粹的“净土宗”。 3,所以善导大师他是净土宗理论的集大成者,净土宗的系统理论以及实践行仪才得到完善,也就是教行得到完备。同时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人。也就是说,没有善导大师就没有净土宗,有了善导大师才有净土宗。他为今后的净土修人指明方向。不畏水火二河,一条白道直达极乐。 4,善导大师念佛也是精进至诚。《传记》当中记载:“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汗。”所以可见其念佛之至诚。一声佛号一道光,人称光明和尚。 5,在二十多岁,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就深证了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大师本人像观佛以及去极乐世界上很轻松平常的事情。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第二点:善导大师独明佛正意。 1,唯有善导大师及几位相承祖师,是完全站在阿弥陀佛佛心救度的立场来阐释净土的教义。 2,必须从弥陀绝对平等无条件的佛心来解念佛法门。 《无量寿经》说:“从如来生,解法如如。”,是说念佛法门,是从弥陀大悲平等的愿心而生。 3,必须深入领解佛心的无条件平等的救度。 《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净土法门就是论佛心,无缘大慈悲的救度。所以祖师说:“服膺如来大悲之教”。 4,阿弥陀佛的佛心救度是净土法门的源流、发源地。 念佛法门就是佛慈悲心的传承、慈心的传承、本愿力的传承。 5,释迦牟尼佛入住阿弥陀佛的佛心中。 A:所以会在入弥陀三昧的大寂定中而讲《无量寿经》念佛法门的。 B:所以会现出五德三相。 C:所以会自然蒙启、发遣、呼唤我们也要回归到阿弥陀佛的佛心。 6,白道就是让我们能够乘彼佛愿力入住佛心。 正如善导大师在二河白道喻中说,释迦牟尼佛发遣我们:“仁者,但寻此道”。 其实整个净土三经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仁者,但寻此道,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闻是说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7,以心印心,心心相融的传承。 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入弥陀三昧的大寂定,二尊融一的说教,说明念佛法门其实都是阿弥陀佛佛心的传承。阿弥陀佛的佛心,印到释迦牟尼佛的心中,令释迦牟尼佛说出这个佛心救度的念佛法门。 8,善导大师是唯一开显了“阿弥陀佛的佛心大悲救度”的正意。 古德就赞叹善导大师,就说他“善导独明佛正意”。 开宗祖师善导大师让我们末法时代众生,能够直达佛心的救度。让佛心救度的法水畅通无阻,直接流到我们十方众生的心中。 9,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楷定古今! A,隋唐时很多大德高僧也注解过《观经》,但因自力修行的立场,错解、别解、误解、曲解了净土的教理,使得绝大多数的根机不堪修持。 B,大师见状悲心殷重,就写这部《观经四帖疏》来楷定古今。 C,在写作的时候,得到阿弥陀佛的每晚梦中指点。写完后连续三晚,诸佛菩萨都显现到善导大师的梦中证明:“此《观经四帖疏》所释教义深合弥陀愿意、深顺诸佛悲心,决定无误。” D,善导大师自己在《观经四帖疏》的最后也说:“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10,善导大师指出释迦佛说观门,是让我们启观生信,由信而入念佛。 A:善导大师慧眼见真,知道是释迦佛的本意不在于“观”,讲观门是为了让我们启观生信,这是目的、是念佛的第一义谛。 B:《观经》的观佛三昧,是如来的异方便 善导大师力透纸背,自觉二土世尊的圣智,知道释迦牟尼佛讲《观经》的观佛三昧,是如来的异方便。也就是说,整个定散二善十六观门,都是如来的异方便。那么既然是异方便,它就不是第一义。因为异方便是为了注写第一义。 C:释迦佛是让我们观佛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佛心观、愿力观。 昙鸾大师说:“第一义谛,佛因缘法也。”也就是观佛的因缘法,也就是观经整个观门、观依正。其实最后是让我们观佛心,观阿弥陀佛的佛心是大慈悲,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佛心观、愿力观。 11,《观经》最重要的一个宗旨、真实的宗旨就是念佛三昧。 这是其他诸师所没看到的。所以善导大师他领解到阿弥陀佛的佛心本愿力。 12,善导大师思想,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力的佛心的传递。 从阿弥陀佛成佛到释迦牟尼佛入大寂定的弥陀三昧当中演说《无量寿经》,到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曇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最后善导大师集其大成,以《观经疏》楷定古今,显明佛之正意。所以这一脉的传承是完全清净的。 第三点,我们推崇善导大师是为了归“宗”。 1,目前的十三祖他们并没有法脉上的传承。 当时推选的方式也是取异代同修净业,功高德盛者立为祖师。那么这些祖师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有的之间甚至差百年之久。在教义上也有迥然之别。 2,传承清净,同一乳味,同一法味的是隋唐几位根本祖师。 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到龙树、天亲,传续到中国的曇鸾、道绰、善导,加上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他们相互之间是有传承的,教理是完全一致性的。 3,开宗宝典《观经疏》重现,就是要续接传承。 承接正确的净土教理,回归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使正确的理论能够薪薪相传。 4,回归善导净土思想是时代的要求。 我们回归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这对 整个佛教复兴、净土宗的复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现在佛教成为大杂烩,宗派理念淡薄。《朝暮课诵集》包含各种不同宗派杂糅的经咒的课诵集。变成了朱元璋的瑜伽宗。 B,整个净土宗的发展因为受到法难,三大根本祖师著作失传,整个宋明净土成为“寓宗”一千多年。 C,纯一称名的念佛法门变得磅礴掺杂,失去净土宗“易行他力”的特色。 D,这个时代整个的佛教急需归“宗”。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 总结: 高举善导大师所创净土宗的旗帜,也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任运而生的必要。也可以说是真正的人间佛教的践行。 所以大概就从这几点,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急需要依止、推仰开宗祖师、善导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感恩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感恩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膜拜法师。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们净土宗是发轫于慧远大师,但其实真正的理论的建树第一人,也就是实际初祖是由被北朝的魏主称为“神鸾”、南朝的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的坛鸾大师。他才是中国净土宗实际初祖,坛鸾大师最主要的著作就是《往生论注》。相继他的就是道绰大师,他的著作就是《安乐集》。终至我们的开宗祖师、集大成者的弥陀再来的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楷定古今诸师对净土法门的错解,重新建构正确的理论框架,使净土一宗巍然确立。 善导大师在世的时候,净土宗的教化之盛如日中天。 有些古德传记记载善导大师的教化,使得当时整个长安城满城断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遍地佛声。当时有个屠夫叫京屠夫,他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当时善导大师教化很广,满城断肉,别人都不吃肉了。那么这个卖肉的京屠夫就去找善导大师算账。结果一见到善导大师的德相,立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之后的承远大师、法照大师、少康大师都继承善导大师的法流,所以当时他们的教化也是法化无穷的。但是因为五代战乱之后,直至近代千余年间,曇鸾、道绰、善导这三位大师的著作,除了《往生礼赞》被唐朝的智升法师编篡到《集诸经禮忏仪》而得以保存。虽然保存下来,但是弘传也不普遍,其他的著作都失传。 所以宋明以来一千多年,中国有的只是天台宗、华严宗乃至禅密诸宗,混杂的净土法门。独独没有纯粹净土宗的净土法门,其中的原因就是净土宗赖以开宗立教的根本经典失传。比如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等失而不传。因此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著作以及道绰大师的《安乐集》、曇鸾大师的《往生论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这些净土宗传承的关键典籍在唐末以来很少被引用在弘扬净土宗的大德的著作当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宋朝的元照律师,有引用到善导大师的一点思想,是因为善导大师五部九卷中的《往生礼赞》被唐朝的智升法师编成《集诸经禮忏仪》,那么元照律师看到了,所以元照律师某一些净土思想是倾向善导大师的。而所倾向的那些观点就是《往生礼赞》里面所讲到的。 那之后的高僧大德他们自修净土或者弘扬净土,因为缺乏这一法脉开宗立教的祖典的依据。所以只好依据本宗的教理来解释净土。所以学天台宗我就用天台宗来解释净土,学华严宗就用华严宗的思想来解释净土。所以很多都是教归天台行归净土,教归华严行归净土。 所以在宋明,虽然有很多的祖师在弘扬净土法门,却没有传承净土宗根本特色这样的一个历史现象。虽然讲净土,但讲的并不是纯正的净土宗的教理,所以导致净土宗成为寓宗,难以在八宗当中独立出来。因为净土宗的独立体系已经失传了。 但是善导大师的《观经疏》很早就已经传入日本,那么在隋唐时期,中日往来交流比较频繁。当时派遣了很多的遣唐使、遣唐僧来华学习,来中国长安一带学习中国的文化。其中就有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所以当时善导大师的《观经疏》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传入日本(口误中国),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杨仁山从日本寻回在中国失传一千多年的净土宗典籍。比如曇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等等。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才得以在中国开显。所以这是净土宗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整个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 印光大师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净土宗祖师。他在晚年就赶上了典籍回归的这一大事因缘。所以他老人家就拜读了曇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遗失千年的净土宗重要的典籍,非常感动。所以立即点校、刻行、流通,甚至亲自作序。 印光大师阅读大师善导的著作之后,对善导大师赞叹不已,说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又说“善导大师所说即同佛说”。又说,善导和尚的《观经四帖疏》是净业行者的指南针。 但是因为印光大师在1940年就圆寂了,所以没来得及整理祖典,以及弘扬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恢复净土宗的本来面目,将净土法脉传承下去。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末,大师的净土思想回流中国,得到了足够时间的沉淀,佛教界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于曇鸾、道绰、善导这一脉的净土教法。其中最主要的的人物,就是我们的师父上人,上慧下净长老。 他首先提出回归善导的理念,回归清净传承的净土宗。师父上人数十年来可谓穷心竭力,一门深入于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理论建树,显明善导大师“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宗义理论。令我们末法时代净宗行人都能够得到大安心,也给我们末法时代僧俗去弘传净土,指明了一个根本的方向。那么这是就整个历史我们做一个梳理。 所以一部佛教祖师著作的回归,对佛教的复兴有非常大的作用。其中也说明传承的力量很巨大。祖师的著作代表着法脉的清净传承。那么传承是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一代一代传授下来的。那么法脉的清净源流就好像针和线,针到哪里,线也到哪里。针直走,线也跟着直走。那么只有这样代代相传,才不会产生断层或者间断。所以纯正的佛法,才能如清泉般流入众生的心中。 如果佛法传承当中,宗派开宗的著作佚而不见,就好像无源之泉,那就成为一潭死水,杂而不纯,难免枯竭。尤其在末法时代,恶紫夺朱,鱼目混珠的时代,传承是否清净,那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接触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大事。 好,关于这整个法脉回流的历史,就简单地说到这里。 感恩法师关于净土宗历经沧桑的这一段历史的精彩开示! 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够重见善导大师的著作,可谓悲欣交集!因为经历过一千多年掺杂净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对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可能比较陌生,那么下一期的访谈,我们就请法师谈一下,为什么我们要推崇善导大师? 完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发现当务之急就是要刻经流通。所以在这样的因缘之下才创办了金陵刻经处。那么金陵刻经处创办之后,杨仁山居士就在国内寻找各类的佛教典籍。但是因为之前的战火原因,国内的典籍毁坏严重,所以能够找到的佛经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金陵刻经处早期主要就是以刻印和发行这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大悲观音像这些佛画为主。 后来杨居士有缘出使国外,所以就向国外寻求我国佚失的典籍。也就是在出使期间,认识了日本学者南条文雄。也正是这一大事因缘,他从日本带回了无数众多隋唐时期高僧大德的著作。很多著作都是一宗一脉开宗立教的根本性的经典。使这些久佚的典籍得以回归,就开启了现代佛教真正复兴的大门。所以这是整个历史背景。 佛教学者黄忏华,他就对此事件进行了高度评价。大致就是说,在嘉庆以后,佛教就已经凌夷不振。又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佛寺经典都遭遇劫火,当时的佛教可以说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因为杨仁山居士弘布佛教於海内,又广求失传的古籍于海外,而把晚唐诸宗高德的章疏复兴回归于中国本土。所以正是因为杨仁山寻回这些重要典籍的这一大事因缘,那像我们这些后世的佛弟子,才得见失传的祖师著作。而能够亲见祖师的著作,明了佛法传承的精髓。 打个比方就好像什么呢?千年暗室,忽然就出现一盏明灯,顿然这个暗室就明朗起来,使得室内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就不必在暗室摸索探幽。 所以这些回归典籍对佛教宗派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甚至关乎一宗的生死存亡,那不光是对我们净土宗有影响,那么对三论宗、唯识宗、律宗这些宗派都有影响。 比如三论宗,唐末以后,三论宗在中国就日见衰落。杨仁山从日本得回了三论宗开宗祖师的注疏,《中论疏》、《百论疏》、《三论疏》这些三论宗的重要典籍,又重新刻印流通。因此三论宗的法派才能在中国复兴,流传于今。 所以后来近代的佛学泰斗如太虚大师、当代义学沙门印顺法师,他们才得以依据著书复兴三论宗。还有玄奘大师所开创的唯识法相宗。本身这宗的宗学义理就很繁琐,又因为唐代以来的唯识注疏失传已久,所以宋以后提倡的人就比较少,到明代有过一时大振。但晚明的佛教学者因为对唯识学缺乏系统的传承。所以对原典的理解诠释就难以透彻。往往有很多的局限和不足。 所以杨仁山他对晚明唯识宗就曾经发出过感慨说:“《唯识》古书,亡于元末,明朝以后诸师都有未能见到而深深的遗憾。” 所以他在与日本南条文雄的通信中所罗列求购的书目有很多为唯识宗的书名,也获得较多在中国失传的唯识典籍。 比如玄奘大师的弟子窥基大师的《因明大疏》、《成唯识论述记》,圆测大师疏解的《解深密经》这些都从日本一一寻回。其中《成唯识论述记》被法相宗学者奉为准绳。但在元代失传以后五百多年都未能再见。所以很多好学之士都感到深深的遗憾。后来南条文雄就购得此书赠给杨仁山居士。杨仁山居士如获珍宝。 所以这也让后来的唯识学研究也取得重大的成就。使唯识学又重新放出它的光彩。 那么对律宗也有很大的影响。南山律宗的中兴者弘一大师精研戒律,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大师在南山律宗的成就,也得益于南山律的创始人道宣律师的南山三大部的回归。唐朝道宣律师开创中国南山律宗,集律宗之大成,所以世人称为南山律师。 到了宋朝,灵芝元照律师重振律宗以后,虽然七百多年,每一代都有僧人提倡,但是都未能详尽南山的精微。这都是因为南山三大部早已经失传。如明末蕅益大师,因为不见古代书籍,也仅仅写出《毗尼事义集要》。直到清朝末年由浙江的海盐徐蔚如居士从日本请回,然后在天津的刻经处刻印刊行,又经过弘一大师的点校、修持与弘扬,所以让淹没数百年的南山律宗又重新振兴于中国。那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我们净土宗行人有很大的影响。 3
那么回观整个历史,我们净土宗相对于其他七大宗,是比较坎坷。它经历了鼎盛、失传、回归、复兴的一个漫长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历史事件就是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寻回在中国失传千年佛教典籍这一事件。使千百年来的消沉而得到中兴。使得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新世纪、新纪元。 那么当年杨仁山跟随曾纪泽出使英法,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就见到国内遍寻不到的古本佛经。所以异常感慨。所以就刻经弘法的决心更加坚定。 三年之后又在伦敦的日本友人末松谦澄的公寓里,杨仁山见到了正好在牛津大学研究梵文的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在第二天晚上,又约南条文雄在中国公使馆见面。他们两位学者一见面,就相互探讨佛学。在讨论中,杨仁山就从南条文雄那里得知,中国许多散佚的佛教典籍、一些重要的经典在日本多有保存。所以当时杨仁山就起了访求之意。 后来因为杨居士的内弟苏少坡,他正好赴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于是这个杨仁山就通过苏少坡托请南条文雄代为搜集、购买中国散佚的重要佛典。 那么据现有的史料,我们知道当时杨仁山托请南条文雄搜购古佚的佛典主要就是在苏少坡居日期间。这段期间通过南条文雄寄回了大概二百八十多部古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净土宗几位根本传承祖师,坛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著作。杨仁山得到这些中国宋元以后散佚的重要经论章疏和撰述后,就重新把它们编刻印刷出来,流通于世。 那么从日本寻回的佛教典籍包含很广。其中不光是我们净土宗还涉及华严宗、密宗、唯识宗、三论宗这些宗派。而且多为隋唐时开宗立教的一宗宗师的著书或者著作。是一宗的源头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关系着祖师开宗的真义。宗派理论的根本宗旨建树以及一代宗派的传承与发展,甚至是一代佛教灵魂所在。这些著作都关乎着我们众生解脱的重要大事。 但是因为历史的变迁,战火与灭法浩劫的销毁,这些重要典籍多在这些浩劫当中就毁灭或者失传。那么祖师的教理法义也随之隐没。所以就导致后世祖师大德在释义经教时就缺乏这些理论的参考。所以很多也难得其解,甚至也会误解、别解、错解的现象。那么以至于宗派教理在传承当中就出现一个中断的现象。 那么在晚清之际,我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以及一些祖师大德的著作,经过历史上多次的法难以及战乱,所以都使佛教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再加上明朝朱元璋对佛教的改革。 朱元璋当时推行分寺制度,所以导致佛教出现山林佛教、死人佛教、经忏佛教的这个特质,这也是对佛教一次非常大的伤害。又特别是经过清末太平天国时间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战乱,所以使佛教更遭到空前的彻底的毁灭,损失殆尽。 民国初年的太虚大师,他对晚清佛教的状况就曾发出过沉重的感慨。当时佛教是内忧外患。外面遭受外来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猛烈冲击,内面又经受历史性的劫难。从咸丰初年到光绪年间,佛教的衰落几乎是到达一个灭亡之境,受到太平天国战火的破坏。太平军平定后不久,社会上又兴起“庙产兴学”的风潮。所以也使佛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 历史的演化往往是极而复反,使人无法逆料。所以到了民国二、三十年,佛教界忽然呈现出从南宋以来从未有过的蓬勃朝气。突然佛教又成一个上升的趋势去发展。那么不只是僧人当中人才辈出,居士界当中很多的佛学者都是义学精深博大。研佛人数当中也有很多的佼佼者。 那么促使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其中最具关键性的人物就是杨仁山先生。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宏姆斯.韦尔契教授就称誉杨仁山居士是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所以一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是学术界还是佛教界,回顾近代佛教的复兴,都是将杨仁山居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决者和振兴者。 杨仁山居士从小就喜读奇书,学问也是非常广博,可谓博古通今。他与佛教结缘,是因为他父亲去世,他归省安葬父亲。这一段期间,因为身染重病,在病中得到一本佛书《大乘起信论》。没想到他一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连读五遍。因为这个因缘,所以对佛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就遍求佛经,广学佛法。凡是有亲戚朋友到外省,都要委托他们代觅佛典。 后来在1865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当时杨仁山居士第一次来到金陵(现在的南京)结识了一批道友。那么这些学者就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事和宗教问题。所以就谈到由于战火原因,经典文物被毁严重,明代以前所刻的藏经大多已经散失。 所以当时导致一个什么局面?当时的学佛信众,几乎是一经难求。甚至连最常见的佛经,比如我们的《无量寿经》、《观经》等等这些经书也都难以找到。所以杨仁山居士与这些道友对当时佛法的衰弊、经书难求的近况就深感痛惜。所以当时他们一致认为,在末法时代,只有佛教经典能够广为流传,才能共沾法益、光扬佛法、普济众生。 2
南无阿弥陀佛🙏未见师面,已承师恩。顶礼膜拜净源法师。
🙏🙏🙏南無阿彌陀彿🙏🙏🙏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期待師父說法,南無阿彌陀佛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東和-r6l 4 個月前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请师父慈悲开示。印有阿弥陀佛接引像的小卡片,配有六字名号的,请问可以与往生的动物一起埋入土里吗?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我们和佛在一齐,南无阿弥陀佛🙏🙏🙏🙏🙏🙏🙏🙏🙏🙏🙏🙏🙏🙏🙏🙏🙏🙏
本视频文本 净宗专访(二)净土宗传承经典回归的史实。 文本 主持人佛康: 本次专访依旧是借助网络连线净源法师。上次的访问,我们谈到要回归纯粹的隋唐净土,回归善导大师。法师还引用《大般涅槃经》当中“鹅王择乳”和“乳加水卖”两个譬喻,来帮我们理解,隋唐净土和宋明净土的一个区别,以及为什么要回归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法难运动是导致善导大师著作在中国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也直接导致了宋明净土和隋唐净土的一个思想断层。据我所知是直到民国时期,由杨仁山居士从日本把善导大师的著作,包括其他祖师的著作请回中国。能不能请法师就这一段的历史,跟我们再详细的谈一谈,以及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法师: 好,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性。属于历史性的问题。 那么作为净土行人,这一段历史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的。 像古代出家人或者学佛人一见面,首先就会相互问道:“诗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也就是说,你师出何门,你的老师是哪一位?你所修学的宗派它的宗旨特色是什么?所以这就体现传承的重要性。 古人说:“树有根,水有源,落叶要归根。” 像以前的人比较注重修家谱,现在的人这种意识比较淡薄。为什么要修家谱?修家谱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寻根问祖,探本究源。知道自己这一脉的传承。 同样,你修学净土宗,你对你这一宗脉的传承、开宗祖师、净土宗的宗旨特色、传续、历史背景要做了解。对不对?所以今天的访谈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在我们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承载某一种文化的重要典籍失传,而导致这种文化的衰落。然后很长一段时期,这种文化就浸微浸消,释然而溃。那可能又经过一段很长时间,因缘具足,通过某些专家学者考古,突然又得到这类典籍,而引起这种文化的复兴。那么这样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当中,曾经出土两种古本的《德道经》。那么这两种古本是目前已知较古的版本,也是最可靠的版本。基本就是战国时老子书的原貌。那你拿着与现在的版本对比,有些地方就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可能有一些仅仅是言说上的,有一些则是很严重的不同。直接关乎老子的微言大义。那如果没有考古到,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原来很多地方是错误的。 所以任何一种文化的根脉,在于最根本的典籍。那回到佛教当中,佛门宗派的兴衰,也与它祖典的传续与否更是密切相关。 那么谈到我们净土宗祖典回归的问题,那我们就要从晚清久佚佛教典籍回归中国的这一段历史事件,来探赜索隐。通过这一段历史来说明净土宗开宗祖典失而复得,对整个佛教复兴以及对我们净土宗法脉传承带来的巨大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是始于东汉初,也就是公元一世纪初。那么一直到南北朝,大概公元六世纪中叶。那么这一段时期大概是五百余年的时间。他是以翻译经论为主,以及佛教它作为一个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求适应的一个阶段。那么等经论翻译完备,那就要流通讲演。所以后来的高僧大德,他就依据各经的宗旨不同、对机不同、教行不同、处时不同、利益不同等等,对佛陀所说的一代时教就加以教相判释。经过祖师的拣别整理,就形成了圆备、周详的八大宗派判教体系。所以直到隋唐时期。那么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诸宗创立,油然勃兴的黄金时代,也是整个佛教形成中国佛教的根本特色。宗派式佛教的产生。 所以当时佛教是一扫外来的气息,而成为本有的信仰。它的普及度也是非常广博的,上自帝王,下至士、农、商,乃至庶民、屠沽下类,无不受到佛法的教化。 我以前学哲学,哲学中有个词叫做“轴心时代”。也就是说,在某一时期,会突然涌现一批思想家去引导众生,在精神思想领域得到大突破。 我个人觉得,隋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轴心时代。因为在这一时期,是高僧大德辈出,贤哲各张门户,蓝菊各相竞美,让佛教形成一派繁荣昌盛的大格局。那不光利益本土,而且远布他邦,福荫异域乃至日本等等国家。所以这也是成为佛教世界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各宗的开宗祖师,都是以佛的经典来开宗立派。各宗开宗的祖师,那么无疑都是宗派理论的完备体现者。否则也不可能开出一大宗派。那么后继的祖师、善知识的著作,也很好地传持了宗派的纯正理论。否则也不可能维持法门,传承清净法脉。 但是我们回顾整个历史,它往往都是战争不断,又历经几次灭佛法难。佛经及著作常常毁于战火硝烟当中。也有的著作有幸免于毁灭,但也在中国失传隐没。所以也使得有一些宗派因为祖师著作的失传、后人在直接研读经典的时候,常常因为缺乏祖师著作引导而难以去理解。 历史上发生三武一宗灭佛运动。这里我们主要提到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向来是崇信道教。所以他继位之后,就召集很多道士入宫,发动灭佛,拆寺焚经。而且当时迫令数以十万计的僧侣、很多的出家人去还俗。历史上称这一段浩劫为会昌法难。 会昌法难就导致晚唐以后一百多年,佛教诸宗、诸派颓废不振,元气大伤。这也使得我们净土宗的传承陷入到最黑暗的时期。也就是我们的传承中断了。 所以会昌法难是被当作中国佛教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对于当时的政治、社会,以及后代的宗教、文化都有深远的沉重影响。那么再加上后来的五代战乱,民不聊生,可以说更是雪上加霜,很多的典籍在中国失传。 为什么我们知道失传了呢?就是经书名录上有!有这些著作的名称,但我们找不到了。 比如宋初,因为受到五代战乱的影响,像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这些天台三大部的著作,在中国就一度失传。所以导致当时名盛一时的天台宗,一时陷入寂寞惨淡的境地。那么后来,因为义寂法师从高丽国请回了天台三大部,所以才有了后来宋代天台宗的复兴。 又比如南山律宗,因为唐朝的南山律的开祖道宣律师的南山三大部以及宋朝的元照律师有关疏释的失传,所以导致这一宗也是处于长期萧条。像明代的蕅益大师,可以说是天纵之才,奇颖之悟。他想要弘扬律宗、重振佛教,也不得不半途终止。所以直到清末,道宣、元照这两位大师的著作,从日本回流,在民国至今才有复苏之气。 我们对照蕅益大师的《重治毗尼》与律宗开祖的南山三大部,其中就有很多违背、不同的地方,那么实属正常。毕竟如果根本祖师的祖典不传,那么就会导致法脉中断。后来的祖师在理解释义上出现不同也是很正常的。直到因缘聚合,祖师经典又回归本土。我们后世的学人,才方得祖师的心要,才能究显纯正的宗义,包括我们净土宗。 我们净土宗的祖师弘扬净土,如宋明以后的净土祖师,几乎没有引用到善导大师的著作。元照大师虽然引用了一些,但是因为没有流传、普及下来,所以我们几乎都不知道。后来的祖师如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非常推崇善导大师,但是著作里面所引用到的只有《往生礼赞》其中的一段:“为什么不劝众生修观,而劝专称佛名,因为众生识扬神飞、观难成就。”这一段莲池大师有引用过。 上
[合十]杨仁山的故事[合十] 杨仁山居士从小就喜读奇书,学问也是非常广博,可谓博古通今。他与佛教结缘,是因为他父亲去世,他归省安葬父亲。这一段期间,因为身染重病,在病中得到一本佛书《大乘起信论》。没想到他一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连读五遍。所以因为这个因缘,所以对佛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就遍求佛经,广学佛法。凡是有亲戚朋友到外省,都要委托他们代觅佛典。 后来在1865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当时杨仁山居士第一次来到金陵(现在的南京)结识了一批道友。那么这些学者就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事和宗教问题。所以就谈到由于战火原因,经典文物被毁严重。明代以前所刻的藏经大多已经散失,所以当时导致一个什么局面?当时的学佛信众,几乎是一经难求,甚至连最常见的佛经。比如我们的《无量寿经》、《观经》等等这些经书也都难以找到。所以杨仁山居士与这些道友对当时佛法的衰弊、经书难求的近况就深感痛惜。所以当时他们一致认为,在末法时代,只有佛教经典能够广为流传,才能共沾法益、光扬佛法、普济众生。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发现当务之急就是要刻经流通。所以在这样的因缘之下才创办了金陵刻经处。那么金陵刻经处创办之后,杨仁山居士就在国内寻找各类的佛教典籍。但是因为之前的战火原因,国内的典籍毁坏严重,所以能够找到的佛经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金陵刻经处早期主要就是以刻印和发行这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大悲观音像这些佛画为主。 后来杨居士有缘出使国外,所以就向国外寻求我国佚失的典籍。也就是在出使期间,认识了日本学者南条文雄。也正是这一大事因缘。他从日本带回了无数众多隋唐时期高僧大德的著作。很多著作都是一宗一脉开宗立教的根本性的经典。使这些久佚的典籍得以回归。就开启了现代佛教真正复兴的大门。
净宗专访(二)净土宗传承经典回归的史实。 简介 师父将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来介绍。 一,净土宗和其他宗派传承经典流失的历史原因。 二,经典流失后对佛教、文化的重要影响 三,杨仁山将经典回归的事对宗教文化的复兴具有的历史意义。 四,回归后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原因 古代出家人或者学佛人一见面,首先就会相互问道:“诗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也就是说,你师出何门,你的老师是哪一位?你所修学的宗派它的宗旨特色是什么?所以这就体现传承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现代人修家谱一样让我们能够寻根问祖,探本究源。知道自己这一脉的传承。 直到隋唐时期。那么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诸宗创立,油然勃兴的黄金时代,也是整个佛教形成中国佛教的根本特色。宗派式佛教的产生。上自帝王,下至士、农、商,乃至庶民、屠沽下类,无不受到佛法的教化。 隋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轴心时代。因为在这一时期,是高僧大德辈出,贤哲各张门户,蓝菊各相竞美,让佛教形成一派繁荣昌盛的大格局。那不光利益本土,而且远布他邦,福荫异域乃至日本等等国家。所以这也是成为佛教世界化的一个成功典范。 但是,由于以下原因,佛教受到严重破坏,经典、古籍开宗祖师的开宗教义大量毁坏、流失、隐没。 1,三武一宗灭佛运动,特别是唐武宗。令十余万僧侣、出家人还俗,拆寺焚经。历史上称这一段浩劫为会昌法难。 2,因为受到五代战乱的影响,经典大量流失。 3,朱元璋对佛教的改革的分寺制度,造成了山林佛教、死人佛教、拜忏佛教 4,清末太平天国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战乱、战火的破坏,太平军被平定后不久,社会上又兴起“庙产兴学”的风潮。 二,流失后的后果 1,佛经及著作常常毁于战火硝烟当中。也有的著作有幸免于毁灭,但也在中国失传隐没。所以也使得有一些宗派因为祖师著作的失传、后人在直接研读经典的时候,常常因为缺乏祖师著作引导而难以去理解。 2,佛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地。当时佛教是内忧外患,外面遭受外来西方文化所带来的猛烈冲击,内面又经受历史性的劫难。从咸丰初年到光绪年间,佛教的衰落几乎是到达一个灭亡之境 三,杨仁山将经典回归的事对宗教文化的复兴具有的历史意义。 1,杨仁山是促使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最具关键性的人物。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先决者和振兴者。 2,他创办金陵刻经处,刻印收集到的中国宋元以后散佚的重要经论章疏和撰述失传的经典后,就重新把它们编刻、印刷出来,流通于世。 3,通过亲友从全国各地收购、收集佛教经典目录上有而实际上没有找到的经书古籍。 4,通过内弟驻日领馆工作机会,委托日本研究梵文的佛教学者南条文雄,寄回了大概二百八十多部古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净土宗几位根本传承祖师坛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著作。 四,经典回归后的重要意义。 1,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寻回在中国失传千年佛教典籍这一事件,使千百年来的消沉而得到中兴,使得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时期、新世纪、新纪元。 2,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带回了无数众多隋唐时期高僧大德的著作。很多著作都是一宗一脉开宗立教的根本性的经典。使这些久佚的典籍得以回归。就开启了现代佛教真正复兴的大门。 3,净土宗开宗祖典失而复得,对整个佛教复兴以及对我们净土宗法脉传承带来的巨大影响。 4,不光是净土宗,其他宗派的典籍也被杨仁山同时回归。 A,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这些天台三大部的著作回归,所以才有了后来宋代天台宗的复兴。 B,南山律宗,唐朝的南山律的开祖道宣律师的南山三大部以及宋朝的元照律师有关疏释,直到清末,道从日本回流,在民国至今才有复苏之气。 C,三论宗,唐末以后,三论宗在中国就日见衰落。杨仁山从日本得回了三论宗开宗祖师的注疏《中论疏》、《百论疏》《三论疏》,这些三论宗的重要典籍又重新刻印流通。因此这个三论宗的法派才能在中国复兴,流传于今。 D,玄奘大师所开创的唯识法相宗。 《成唯识论述记》被法相宗学者奉为准绳。但在元代失传以后,五百多年都未能再见。回归后也让后来的唯识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使唯识学又重新放出它的光彩。 5,还有华严宗、密宗、唯识宗、三论宗这些宗派。而且多为隋唐时开宗立教的一宗宗师的著书或者著作。是一宗的源头性的著作。 6,正是因为杨仁山寻回重要典籍的这一大事因缘,我们这些后世的佛弟子,才得见失传千年的祖师著作。而能够亲见祖师的著作,明了佛法传承的精髓。我们就不必在独行暗室摸索探幽。 7,所以这些回归典籍对佛教宗派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甚至关乎到一宗的生死存亡。那不光是对我们净土宗有影响,是对所有的宗教都有巨大的贡献。 总结: 所以任何一种文化的根脉,在于最根本的典籍。那回到佛教当中,佛门宗派的兴衰,也与它祖典的传续与否更是密切相关。 会昌法难就导致晚唐以后一百多年,佛教诸宗、诸派颓废不振,元气大伤。这也使得我们净土宗的传承陷入到最黑暗的时期。也就是我们的传承中断了。 所以会昌法难是被当作中国佛教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对于当时的政治、社会,以及后代的宗教、文化都有深远的沉重影响 宋明虽然有很多的祖师在弘扬净土法门,却没有传承净土宗根本特色这样一个历史现象。虽然讲净土,但讲的并不是纯正的净土宗教理,所以导致净土宗成为寓宗,难以在八宗当中独立出来。因为净土宗的独立体系已经失传了。 我们净土宗是发轫于慧远大师,但其实真正的理论的建树第一人,也就是实际初祖是由被北朝的魏主称为“神鸾”、南朝的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的坛鸾大师。他才是中国净土宗实际初祖,坛鸾大师最主要的著作就是《往生论注》。相继他的就是道绰大师,他的著作就是《安乐集》。终至我们的开宗祖师、集大成者的弥陀再来的善导大师,五部九卷楷定古今诸师对净土法门的错解,重新建构正确的理论框架,使净土一宗巍然确立。 传承是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一代一代传授下来的。那么法脉的清净源流就好像针和线,针到哪里,线也到哪里。针直走,线也跟着直走。那么只有这样代代相传,才不会产生断层或者间断。所以纯正的佛法,才能如清泉般流入众生的心中。 在末法时代,恶紫夺朱,鱼目混珠的时代,传承是否清净,那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接触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大事。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謝謝阿彌陀佛接引媽媽廖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些念佛的同修 只顧自己念佛求往生 反而沒有慈悲心菩提心幫助別人 這樣也能往生嗎我很懷疑
念佛始終沒感應 而且 一切事情也覺得障礙很多 覺得就算 繼續唸也沒意思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弥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师父好,弟子想请问家中挂/摆佛像有什么讲究/注意事项吗,或是佛像可以收藏吗,因为请了多个阿彌陀佛画像,看了很欢喜有亲切感,我想家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阿彌陀佛,不离阿彌陀佛,也可以提醒我念佛,像放在臥室里,厕所附近或是走廊的地方会不恭敬吗,还是没有任何禁忌,弟子有些疑虑,请师父慈悲开示🙏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淨源法師慈悲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