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 片中提到的書藉應為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較早期的著作《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而非其後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補充】 A1/ 𨒂伸閱讀(電影): * Blade Runner 2049 * Interstellar * 2001 Space Odyssey * Matrix * 奪冠 (原名:中國女排) * Star Trek A2/ 𨒂伸閱讀(書本): * 人類大命運 Homo Deus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 人類大歷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Yuval Noah Harari)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Psychologie des foules (Gustave Le Bon) * 1984 (George Orwell) * I, Robot (Isaac Asimov) * Foundation (Isaac Asimov) * 三體 (劉慈欣) B/ 電影的延伸思考… * 中美關係 * 有那些國家在電影中出現 * 人類真的能夠大同? * 文宣作用是什麼? *《流浪地球2》和《毒舌大狀 》電影對中港兩地的社會現象比較 * 電影中的大美國主義 VS 大中國主義 * 什麼是普世價值? * 科幻片能否代表國力?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 閉路電視-操控 * AI 取代人類
【更正】
片中提到的書藉應為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較早期的著作《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而非其後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補充】
A1/ 𨒂伸閱讀(電影):
* Blade Runner 2049
* Interstellar
* 2001 Space Odyssey
* Matrix
* 奪冠 (原名:中國女排)
* Star Trek
A2/ 𨒂伸閱讀(書本):
* 人類大命運 Homo Deus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 人類大歷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Yuval Noah Harari)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Psychologie des foules (Gustave Le Bon)
* 1984 (George Orwell)
* I, Robot (Isaac Asimov)
* Foundation (Isaac Asimov)
* 三體 (劉慈欣)
B/ 電影的延伸思考…
* 中美關係
* 有那些國家在電影中出現
* 人類真的能夠大同?
* 文宣作用是什麼?
*《流浪地球2》和《毒舌大狀 》電影對中港兩地的社會現象比較
* 電影中的大美國主義 VS 大中國主義
* 什麼是普世價值?
* 科幻片能否代表國力?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 閉路電視-操控
* AI 取代人類
中國的教育就是想團結,集體向更好發展
我比較佩服套戲d機械設計,內地從來未有過
果d唔系机械设计,系国内已经有的机械,而且仲系上一代产品
今日入左場,講真,好好睇。
作為科幻片迷來說,我今集完全入到戲,三小時也不覺悶,反而《Avatar水之道》我覺得太拖戲,中段悶到想瞓😅
@@soundbarguy 水之道 完全就为特效埋单,到中后视觉审美疲劳后所谓又长又臭。差强人意有点失望的
我係内地人 我觉得你分析得好好 ,好中肯,加油
多謝收看及留言支持,今集節目除了分享個人對這片感受之餘,也希望能夠從電影討論中理解大家對國家的睇法和理解,從而達到求同存異之願
支持生爸佳😃👍👍👍
多謝Barry兄連環留言支持👍🏻🙏🏻
好高兴有人可以看懂那个点火的情节。其实前面交代过,点火到发动机完全启动还要30分钟,所以果个点不按,后面通了网再按也是死路一条。但是那个点就算网不通,按了后面还有30分钟,等网通了就还有机会生存,所以果个点无论如何都要点火。而且李老师一是觉得有人暗中帮助,第二是他们屏幕上可以见到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还在努力,所以觉得30分钟内还是有机会通网的。
生爸佳的評論十分細緻,中肯,當中數點我亦早有同感,更有一些是新的觀察,讓我有所領略。謝謝🙏
最近睇過亞凡達2, 和流浪地球2, 不計民族情懷,流浪都係完勝的,亞凡達祇像部卡通,流浪十分緊湊,人性化得多。知道套戲在美受盡負評,我看到的是無論故事情節,特效,拍攝手法都甚具水準,根根本本的大片格局‼️💪👏👏 唯一可惜,港年青一輩帶強烈偏見,不見捧場,雖云市場小,但讓多些港人認知國產電影的水平,誠為好事🙏
多謝收看及留言支持,本集節目除了分享我的觀後感外,希望透過電影討論,了解雙方的分歧,尋找求同存異之可能
廣東話影評很小很小找到,說得不錯👍🏻謝謝👍🏻👍🏻👍🏻
多謝收看及支持🙏🏻👍🏻
想要流浪地球2中文字幕
感謝關注🙏🏻 請給我一點時間安排🫡
生爸佳下回能否加個字幕,🙂白話不是很熟,聼得很辛苦,謝謝!
我也想加回字幕,但真的很花時間😅 等我考慮一下,再次多謝收看及留言🙏🏻
中肯, 唔會逢中必反, 睇完我覺得特技同故仔比起明日戰紀好好多, 古先生真係諗下點去拍今時今日嘅科幻片, 而唔係下下仲停留緊鐵甲奇俠同星球大戰果種水平
多謝分享觀後感,其實《明》全部特效由天下一包辦,似係特效公司的宣傳片多一點,一部有規模的科幻片一定係由特效總監外判比多間特效公司,而不是由單一公司做曬。所以導演郭帆希望從《流2》經驗中制定拍攝這樣大型科幻片的流程,對中國電影工業有着顛覆性的影響,也看到中國電影人的遠見。
看看古老板的私人玩具收藏,全也是星戰、DC/Marvel等超級英雄,這也間接看到《明》幕後創作人對科幻的理解還是停留在官能刺激層面,而忽略了劇本的重要性
@@soundbarguy 不認不認還須認,國內如果要認真做,佢哋進步嘅速度真係幾得人驚,希望香港拍這種科幻片真係唔好跟足美國做法,咁樣唔會拍到自己東西的,香港最好嘅電影特別之處係從來都唔跟人。
@@daibeee 我认为是格局问题,香港电影“没落”关键还是没钱,美国荷里活全国烧钱搞电影,香港就700万人口,如果电影还是局限在香港文化本身,共鸣,受众,市场度注定也是越来越少,很实际的说,流浪地球2,如果不是刘德华有份出演,估计还没看就骂声一片闹“战狼”,但除了刘德华,还有哪些香港艺人会真心打开格局陪伴中国科幻片成长?
@@kashinglam3168 我認為香港電影要跟人家鬥燒錢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一套好看的電影未必要拍得很貴,可能科幻片要,那你就不要搞些吃力不討好的機械人打鬥跟最先進未來太空船,科幻電影可以有很多種的,最重要是創意而香港要贏只可以贏這樣,要資金你不可能不合拍,但又會引起很多人看不起對censorship制式服務之下產生的作品, 既然我國制度暫時係緊嘅,那就要看電影製作人聰明與否去懂得走鋼線, 和觀眾胸襟有多大,到底為看電影質素本身還是什麼都以自身政治立場先行。
@@daibeee 电影其实也是工业体系的一部分,你能拍的警匪片,情感片,别人也能拍,但别人能拍的科幻片(全世界就美国没有其他),你不能拍,这个是核心关键,有和无,这样就决定大部分香港电影选材被局限了,另外一点我认为很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流浪2最大感触是,我们的敌人不再什么恐怖分子,或者某个外星人,异能者,而是活着本身已经很苦难,面对自然灾害时候人类团结共同挑战应对,我认为很值得深思,政治立场就不说了,美国现在比现在还要烂,漫威黑豹三高科技黑人用原始人手段打仗,到现在还彻头彻尾歧视黑人,扯得太离谱
中肯
多謝收看及支持🙏🏻👍🏻
我觉得个关注点应该先唔好放太多喺外宣或者叫做价值观输出上边,本身咧部电影喺国外就冇咩排片。李雪健老师所表现出来嘅好多人认为嘅傲慢我觉得讲佢係傲骨会更准确。好多时候冇足够强嘅信念、冇足够嘅自信係做唔成大事嘅。所以先将咧种情感表达出来再去考虑其他人嘅接受度我认为咧个做法亦都冇错。
你對《流2》的影評好多points我都讚同,中肯有見識又有理,講得好好!
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會輸出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中華文化的價值觀我非常推薦,係非常值得世人學習嘅道德與智慧,我好支持這種 “大外宣”
多謝支持及分享觀點👍🏻 今集節目除了想記錄及分享一下我對《流2》感想之外,也希望能透過電影討論,了解大家的分歧,探討求同存異之可能。
個人認為《流2》不單單是部科幻或外宣電影,他還是一部國策片,對了解國家戰略部署有一定幫助。奇怪的是此片在香港真的不多人談論,但我相信荷里活電影工作者已經留意到《流2》的大躍進成績及背後的戰略
联合国那段其实很最写实。不止因为是在联合国总部拍摄的。
第一次地球发动机验证那段戏,开动之后断了直播,先是两个国家跳起来抬杠。之后影像恢复,发动机验证成功。美国代表第一个站起来鼓掌,还大声喊“我们成功了”,然而因为91%民众不支持早就退出了。
不是真的联合国总部,搭建的实景
@@changsu5449 就是在联合国拍得
@@aniuge 不是,外景可以拍,会议室谁都不可以去,美国也不行
@@changsu5449 这个就不清楚了反正我知道联合国那里有实景,导演说的去联合国申请了,也许你说的对,可能拍得是外景吧!
@@aniuge 外景实拍,内景是搭建的场景,去 机核 搜球2,设定集出来很多了
你的影評我好有同感,我都覺得導演的講故事的技巧只是剛剛合格還可以再進步,幾條線因為交合不多令我覺得有割裂感,而且有幾處BGM用得唔理想(明明唔係緊張位但就用左會令人覺得緊張的音樂)。
不過成個故事對未來的幻想(人類聯合政府,太空電梯,為了生存主動炸月球等等)、故事核心思想(天災不會講公平,人類不背上責任團結一致的話就只能等死)、兩個主角的感情線都做得很優秀,所以雖然故事技巧差一點但整部片我都睇得好投入,而且睇完會繼續去諗人類的未來會係點,呢種餘韻係好電影先會有。
另外有一個位我印象幾深刻,就係電影初期太空電梯呢個人類奇觀亮相時就俾到我一種對進步的人類未來的期望,呢種感覺只會係呢種宏大史詩類的故事先會感受到,我非常鍾意。
多謝分享🙏🏻👍🏻 個人幾鐘意個劇本加咗好多細位入去等你二、三、四刷,特別係MOSS條暗線在之前留下的伏筆,有些其實不算難找,但由於故事節奏太快,太多嘢講,好易miss咗。
核心一点,中国人的科幻片,不再是什么牛鬼蛇神,在出现自然灾害时候,人类更需要团结一致,才能更好活下去,
多少人有,洋人难受我就恐惧症的?看情节的时候是不是特担心伤害到老外的感受?怕冒犯到谁?特别不习惯这种大片都是中国面孔的节奏?特别是香港人。
中国人拍片子,角色还不能强势?不能有主角气质?不能拯救世界?不能孤傲?我就要这样怎样呢。呵呵。要跪死那边跪去,碍眼。
你可能觉得我讲话不好听,你不舒服,甚至觉得我好像没什么素质。很抱歉,现在的中国人什么也不担心,平视任何人。用自己喜欢的旋律,讨好自己人,管你顺不顺眼。
我也可以用很理智,文质彬彬的言辞说那些大道理。这次我选择个性的样子,就像现在的中国可以不用担心任何国家一样,做自己喜欢的样子。强大而美好。
最后ai帮咗人类一忙,但系喺几分钟之前佢杀咗马兆,应咗马兆对刘德华讲嗰句唔知digital life系天使定恶魔
中國人說事方式喜歡深藏不露,不想好像荷里活或者TVB那樣連不應講果句都要用旁白講出來怕大家唔明。電影的彩蛋不只是片尾或者製作特輯,而係觀眾睇完返屋企再思考再發掘出來,咁先有真正樂趣,仲可以睇多兩次。李雪健咁肯定北京可以完成任務仲有一個重點,就係點解一定要搵劉德華落去。如果劉德華攪唔掂MOSS,其實成個計劃都係失敗。
套劇集合全國精英,眾志成城共同目標去做好一件事,不要令中國丟臉,就算唔講劇情,淨係製作已經非常有中國精神。
你要有腦先睇得明架,幾多人睇完晒吾知發生緊咩事
@@rooneymar1178 所以中短劉德華部份本來應該縮短令到套戲節奏更緊湊,但太多信息要交代。
周喆直是最早意识到550W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也是最早判断人工智能迟早取代人类行政流程的人。
所以周喆直的讲话方式一直是遮一半,因为刘培强面试时,离线版本的550w曾提醒过不能使用比喻反问等方式。
周喆直对550w的态度是合作,但保持警惕的,所以周喆直也意识到月球危机实际上是550w策划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周喆直说“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实际上是质问550w,是否自我认知为“人”?是否属于“我们”?
所以周喆直这条线是周喆直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博弈,与图恒宇能否完成任务没有直接的联系。
而图恒宇这条线索的推手是马兆,马兆意识到了图丫丫成为数字生命后的不可控性,所以也在试图从图恒宇这边找到答案。
图丫丫被上传到550w后,月球发动起马上故障,结合此时图恒宇被捕,马兆认为此事与图丫丫有直接关系,而解铃人是图恒宇。
所以马兆的重启服务器小组找了图恒宇加入,从这个小组的备用装备数量来说,这个小组并没有指望所有人活下来。
我猜测马兆的目的是想借此机会把图恒宇转化为数字生命,增加图丫丫的可控性,自己出去。
即便马兆无法活着出去,图恒宇对女儿的思念也会促使图恒宇必须完成任务。
@@cbdgummy1300 同意,這就是我的推理。如果劉德華最終沒有轉成數字生命,圖丫丫自己是不會輸入密碼。也只有劉德華而不是任何其他人,可以闖進圖丫丫的數字人生,一起改變MOSS,這才是MOSS口中的「變數」。
其實劉德華死與不死,都一樣可以轉成數字人生。只是劉德華的死,令劇情更有說服力,也令到浪浪地球1劇情接駁較合理。
@@hollandbankchq 网上有解析说,moss和图丫丫不是一个人,是moss借了图丫丫上传的时机搞了月球危机。
不知道第三部怎么开展,我个人比较倾向这种分析:数字世界也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天堂。
如果是这么开展的话,那么马兆出示图丫丫的原始备份后,图恒宇那么激动就可以解释了。
全球互联网联网后,那些闪回的画面也可以解释了。
并且从人性的角度说,转为数字生命的图恒宇,在现实世界中必死。
一个为了给女儿完整的生命的父亲,在有限时间内促成女儿的数字生命上千次迭代的父亲,现实与数字世界必然是二选一的,中间没有妥协。
这部分我认为是第三部可能的“人类生命不可替代”线索的核心。
我宜家期待第三集,會唔會同原著連結最緊密,太陽氦閃危機同埋地球叛軍係成個作品最精彩最震撼最灰暗最令人反思的部分,怕未必會過到審...
連文雋都唔夠胆讚呢套戲',你好野
多謝留言支持🙏🏻 我細細個已經聽文雋老師在電台的影評,獲益良多。怎能把我等small potato 和老師相提並論😅 老師Channel主要是記錄80-90s年代香港電影圈黃金時代軼事,我想《流2》不太適合他Channel的主題。
點解一定要讚 片無完美
挺中肯的,导演的文戏叙事比科幻叙事是明显不足的。但给大家再补充一下李雪健老师那条线不是战狼外交,是李雪健一直在和MOSS博弈(虽然导演处理得太隐晦):
1. 他已经注意到了摄像头
2. “有人在帮我们”“不计代价,不论虚实”
3. 他的用语很多是反问和隐喻(如这里的发言哪次不重要?)
4. 主创在路演已经证实以上猜测
这部电影主创的脑子也很清晰,影迷也没有自大,但求进步,不求大外宣。
李雪健早已知悉有人(MOSS)在幕後幫忙,這點在節目中也有提及,多謝進一步的文字補充🙏🏻
最中意刘德华条故事线,哭得最惨,吴京线一般般,可能系演技撑唔起来(流浪地球1都有演技问题)。。。
多謝分享觀後感
我又吾覺得太好睇好過第一集咁
将鬼佬看得太高才会觉得尴尬
good 👍🏻
多謝 Hong 兄支持
叫文化输出也好 意识形态输出也罢 刘慈欣的科幻就是这种风格
劉慈欣的科幻世界沒有問題,國外也有很多粉絲,我也慕名拜讀過他的《三體》。如我片中所說問題是在執行方面而非當中的意識形態
@@soundbarguy 中国的执行是动员式的,不是民主制度的那种要么自发要么抽签。
问题是自发的永远是少数人,只有少数人拥有自觉,在好莱坞电影中,这经常是他们的精英,与普通人没太多关系。
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不是这样,中国共产党认为,普通人也是可以拥有自觉,可以觉醒历史使命感;
打个比方,在红军三湾改编后,支部建在连队,连长、班长到普通士兵对战争的目的、意义、和战术打法了如指掌,上到国际形势、敌我态势,下到战术执行、怎么与人民群众接触,都拥有非常透彻的理解和贯彻。
每个人都拥有了觉悟。
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动员的方式来行动了,就像电影里的张鹏那样,身先士卒,然后动员其它中国航天员,但注意这不是强制,而是告诉他们,展示担当的时候到了!
共产党的战斗指挥员会喊:同志们,跟我冲!
国民党的战斗指挥员会喊:兄弟们,给我冲!
这就是区别。
@@soundbarguy 《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之前講過,只會優秀考慮中國觀衆,沒考慮過外國觀衆。
👍👍
多謝Patrick兄支持
1111💪🏻
多謝OD兄支持👍🏻🙏🏻
粤语没字幕,受众不是很大啊!
去广州学一下粤语嘛
我也想加字幕,希望有空追加😅
@Sean 粵語好難學㗎😅
@@soundbarguy 咁又係😂
3條主線, 一個任務, 3段司徒情感, 大型科幻災難片, AI Vs 數碼生命, 只要你唔係玻璃心, 我相信你都會覺得好睇嘅. 主題曲已經講咗主旨係 "我信, 我在, 我一直都在". 只係覺得沒有女主角, 如果 韓朵朵感情線 長啲就會更加好. 不過已經據聞減咗40分鐘. 都仲有三個鐘. 唔知幾時有導演版呢.
我认为导演组在刻意模糊传统女性形象,有意在避免好莱坞式的性感女郎出现。
《流浪地球2》,物资已经开始施行配给制了,《流浪地球1》也展示了地下城常见的肉类改为蚯蚓,香烟的烟草部分只有2cm长,这展现了各方面物资的紧张。
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形下的社会,女性的生理特征往往会沦为工具。
并且《流浪地球》剧情中的科技背景,既然人类的意识都能上传到电脑中,那么人类的感官刺激一样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生产卵子的工具?还是可以被替代的感官刺激用具?
《流浪地球》系列在刻意模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所以这个系列电影中,男女之间的感情线很难展开。
导演说减去80分钟,观众想看的话后面会出
@@cbdgummy1300 西方自由大国已有方案,他们发明了人造子宫。
然后,我认为导演组有在剧情中加入其中一种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并没有刻意强调什么,也根本无意在避免好莱坞式的性感女郎出现,因为根本就不适合本片。很怀疑你有没有看的。
@@emhgarlyyeung 你最后一句话是奔着恶心人来的吧?
紅色飛機片😂😂
还是美国排卵片好看
歐美LGBT+啱你意淫
冇興趣唔會睇。
千祈咪睇 你根本未夠能力睇得明
唔睇咪唔睇,關你蛋治
口水多過茶
睇完覺得政治文化輸出太over ,先唔講政治野,
阿老師每次present 都要用圖講一大輪野但都係口號精神喊話
最記得聯合國西方代表問點搞,老師開張手機圖帶你遊花園,之後仲問返你轉頭
一時又命運共同體,一時又不得干預各國內政,又多次強調我方我方,都合付大國電影嘅😂
多謝留言🙏🏻 也有同感,影片有著中國人自信滿滿 甚至給人有點傲慢的感覺,如果面向國內觀眾,當然沒什麼問題,但現在以 #國策片 #大外宣 姿態面向國際,是否有需要這樣傲慢?當然西片也有很多大美國主義(特別在80s/90s),但他們有這様露骨嗎?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或許換個角度來看中美關係,中國今回真的有備而來? 韜光養晦的外衣是否已經容不下日漸長大的身軀?人類歴史會否真的墮入 #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 Trap)? 或許以宇宙尺度來看,所有事情也是微不足道,包括人類的文明。
@@soundbarguy 希望楼主真心叼爆呢条友,凡是真心有点脑袋,中国做乜都系错,美国佬到处打仗就正义,真系唔使比乜好面色呢班人,咁7钟意就移民去丑利坚,米系互联网得个BB声
@@soundbarguy 簡單一句就係 「信政府不用怕」,加埋你提到最後老師企起身part 我叫你禁,真係有種「你信不信都好,反正我信了」的感覺。
我覺得西片so far 係揭露政府有咩問題,之後會強調返英雄個人主義,包括日韓,亦會揭露社會問題,(唔知中間有幕房價下跌算唔算)引人反思。中國就相反,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科幻片又救到全世界ok ga 😂 不過下下踩人地觀感唔係幾好。
同埋又覺得佢參考左marvel 或者西方電影,緊將時刻加插一些幽默元素,片尾又加個彩蛋比你思考下咁。
80,90 年代最深刻科幻片係independent day ,係體現美國精神,不過又唔見佢係串俄羅斯先,反而我睇得幾舒服,feel 唔好太多政治成份。
不過套劇如果將重點放返係Ai,Digital life 同人類,自然現實關係係幾正。就好似一個哲學思想實驗Happy machine ,比起一個充滿危機死亡既世界,係咪大多人會接受一個虛擬享樂空間呢。
@@wc8210 這個「不要問只要信」的思維也是這片的潛台詞;中國代表(李說健 飾)叫他女助手上台代他演說時,吩咐她只要「一字不漏」對稿讀就可以了,這些編排確藉得深思🤔 本想今週末上深圳二刷,但大多戲院已換上《蟻俠》,或許等串流才重看當中製作人想說的潛台詞吧
美蘇冷戰時期的荷里活blockbuster,還未有時間重看,也忘了他們是怎樣玩的😅 這個比較,個人覺得十分有趣,相信可以寫一篇大學論文🤣
@@wc8210 你要睇揭露中國政府和社會有咩問題可以嘗試下睇陸劇,好多好劇集,比如狂飆、掃毒、等等。
“緊張時刻加插一些幽默元素” 係好萊塢學習到香港成龍周星馳的戲,本來就係中國嘢。“片尾彩蛋留下集伏線” 就真係學自好萊塢。
美國確係在影視裡串咗俄羅斯、朝鮮、中國、華族好多次,雖然唔係部部都會串不過大多數都會加插少少在電影中,由幾秒到幾分鐘,好多刻板印象與負面抹黑。Independent day可能都有,但係我已經唔記得細節。總之好萊塢電影肯定係有抹黑嘅,而且比《流2》更加露骨甚至粗魯無禮,這是我多年睇片在這方面的記憶印象,我這結論唔係受近排政治影響才這麼想,早在2019之前已經發覺,以前年紀小識嘢不多,好多睇咗都feel唔到背後原因。
比起工作,當然大多人都希望無需工作的同時不愁金錢,會接受一個虛擬享樂空間,但係當人人都躺平不作為的時候,世界便會無人工作,Ai就會製造機械人代替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