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什麽是德?好人的標準是什麽?我們需要做一個好人嗎? | 古典国学解讀(道家,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思想,德經,聽書,有聲書,孔子,儒家)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5 май 2023
  • 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今天我們要解讀的是:《道德經》里“德”的含義(道家,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思想,德經,聽書,有聲書,孔子,儒家)。
    看過《道德經》的人都知道,《道德經》分上篇《道經》和下篇《德經》,“道”和“德”不可分離,卻又有不同的含義。“德”的含義是什麽呢?老子眼中標準的好人是什麽樣子的?你自己又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有“德”之人的(道家,莊子,王陽明,人生智慧,哲學,思想,德經,聽書,有聲書,孔子,儒家)?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有善人,也有惡人。從古至今,有棄明投暗的人,也有棄惡從善的人。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師長教導做一個好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愈發迷惑,迷惑什麽才算是真正的好人。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甚至疑惑自己是否應該做一個好人。而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對好人的標準充滿了分歧,於是很多人在無意之間就活成了一個壞人。
    #道德經 #老子 #道家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97

  • @dailyreading
    @dailyreading  29 дней назад +2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東方"智慧之源"。天天讀書會傾力打造《道德經》人生智慧100講,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方便書友隨時隨地品讀作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會員朋友可以直接在此播放列表觀看:ruclips.net/p/PLpHdNPlTI983f1jnSbBxLE6x4AYW9qXIA
    非會員朋友可以在天天讀書會在線課堂觀看: tiantiandushu.teachable.com/p/100
    感謝大家長久以來對天天讀書會的支持。

  • @user-xg9xx7vf4g
    @user-xg9xx7vf4g Год назад +104

    道是本體;德是作用
    道是無形;德是顯化
    道就是天;德即是地
    天生地養;天道地德

    • @user-fs3pz1nt7q
      @user-fs3pz1nt7q Год назад +7

      地。指心地

    • @fcr0432
      @fcr0432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德是显化,是存在,是道于物质世界的显现。

    • @What_we
      @What_w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道是理、則、法;德是人事物的身心靈的狀態、維度。

    • @wenhsienkuo4464
      @wenhsienkuo446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顯然樓主是道聽塗說
      所以講一堆連你自己也不懂的
      那就是所謂堆砌
      相對
      @grefdr123 講的比較像身歴其境
      不過讓人很不羨慕

    • @fstre1214
      @fstre121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太初太易 無相無形
      莫知濁重 孰辨清輕
      生乎混沌 分其昏明
      天得以健 地得以寧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禮樂即作 仁義乃興
      我有此言 眾妙之門 萬類鹹聽
      身在局中又怎知曉全貌 此地更高
      看破萬象霜天此道 不言中
      萬類方生的初見 永世相替
      總有謝幕的迎接
      萬古畢一 曷其有極
      如夜空飛星的炫烈 正霜天

  • @Any_Universe
    @Any_Universe Год назад +25

    謝謝影片的分享,能把"德"的解釋說得如此精闢而到位。道家哲學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避免強求和競爭,並追求內心的寧靜。只有當我們真正體悟‘道’的本質,我們的行為和思想才能自然流露出‘德’的光芒。通過發掘和認識內在本性,德行方能無需強制而自然綻放。👍

  • @yyy.cnon.t
    @yyy.cnon.t Год назад +17

    古時的詞匯是代表著當時的時空與背景,用現代的思想去詮釋,將會多了很多很多的想念,而錯覺應然而生。在我看來,道德經就是應天而生,應人而為。

  • @mm-jg4em
    @mm-jg4em Год назад +20

    很喜欢这个主持人 声音很安定 饱满 谢谢这个节目 和这个主持人

    • @luckli9886
      @luckli988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ia声音

    • @xuehaizhi
      @xuehaizhi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luckli9886 智者一二,愚者万千😂

    • @wingyuchen4424
      @wingyuchen442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luckli9886ai

  • @lirenchan
    @lirencha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講得非常好。感謝。

  • @user-wq2ex6zs9d
    @user-wq2ex6zs9d Год назад +7

    感謝您💖👍👍👍

  • @emmalin9909
    @emmalin9909 Год назад +4

    真的很值得去沉思的,謝謝您老師的詮釋。

  • @shihsonghwu558
    @shihsonghwu558 Год назад +6

    萬象世間法 為道氣所生 道不生化生化 德生化不生化 你這文章太好了 無為大同不遠了

  • @user-le8wl6lk2j
    @user-le8wl6lk2j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增知識❤
    多謝開解;分享👍👍👍

  • @singtatsucgc3247
    @singtatsucgc324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非常好的闡釋!謝謝分享!

  • @jamespan3417
    @jamespan3417 Год назад +13

    影片闡釋得太棒了👏

  • @153.50
    @153.5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非常非常喜歡"天天讀書會‘解讀的道德經,感受收穫良多❤謝謝!

  • @jennytravelmovie9682
    @jennytravelmovie968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非常喜歡這個頻道,學到更多的知識。謝謝分享🙏🙏🙏

  • @jhy138
    @jhy138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恩分享善念🌹🙏

  • @elizaleung1335
    @elizaleung1335 Год назад +11

    道 道係規範
    德 德係行為
    尊天敬地 做好自己 貢獻家庭 和 社會👍☀️🙏

  • @hongsophie1308
    @hongsophie130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講解精闢清楚,令我茅塞頓開!感謝!

  • @wo10989
    @wo10989 Год назад +3

    *感谢精彩的分享和揭露真相的精神*
    🥃🥃🥃🥃🥃🥃🥃🥃

  • @joylove8693
    @joylove8693 Год назад +3

    I like what you said, many thanks for sharing.

  • @user-wv2wq7lx6y
    @user-wv2wq7lx6y Год назад +2

    感恩分享?阿彌陀佛!

  • @958e
    @958e Год назад +2

    受益匪浅

  • @MySexdog
    @MySexdog Год назад +2

    謝謝!

  • @maeqmaeq5005
    @maeqmaeq50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谢这影片的制作播放给我学习,
    看完了后,
    怜悟到何德何能之德,的我。

  • @gaikbeeeow4596
    @gaikbeeeow459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太棒了, 谢谢您

  • @tomihuang7242
    @tomihuang7242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

  • @user-gd1vx6py9p
    @user-gd1vx6py9p Год назад +8

    道乃眾妙之門,玄之又玄,而
    有無同謂之玄,幽暗且深遠。
    德乃大道運行的顯現,故天有天德人有人德地有地德,萬物也有萬物的德。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Год назад +31

    您好!老子倡導的道,是主張人們要純樸.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這些接近自然本性,對外友好和平,反對戰爭。而德重命,輕視名利,持守清靜戒除貪欲,息心止行,悟道四達,自然無為。道和德是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共同發展。
    老子金句~至譽無譽,至樂無樂!無我境界!😅

    • @rhodiawang7558
      @rhodiawang7558 Год назад +1

      胡说八道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Год назад

      @@rhodiawang7558 人之初性本惡還是善?所以有教育,宗教,牢房,法律..死刑..等等~老子想得人類太善良。叔本華~只要條件許可,機會成熟,人人都想作惡的。😅

    • @Philip-tm6ye
      @Philip-tm6y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閣下雖似是在說道家﹐我卻能感覺到濃濃的儒家氣息?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Philip-tm6ye 兄台,以上那篇是老子道德翻譯本!老子崇尚大自然的樸實無華!
      我的道德思想是問心無愧,請問看過戰爭與和平嗎?
      多言了!祝健康喜樂!

    • @chengyangooi4694
      @chengyangooi469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candylam9444人之初,不懂善恶,只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本能。而这个本能是自然的。不存在人类的善恶价值观。所以既然不懂善恶。讨论也没用。

  • @pacochan6140
    @pacochan614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太讚了❤ 也是我現在的人生觀

  • @user-kd5mi3cp5l
    @user-kd5mi3cp5l Год назад +23

    道德經「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 @rayfeng3718
      @rayfeng3718 Год назад +1

    • @chrisshen2779
      @chrisshen2779 Год назад +1

      我喜歡您的說法。人自然而然就會照著「道」走,完全沒有刻意。而「道」不是平面的,像是一顆圓球般無左無右無上無下,太極黑白圓圖就像是顆多維度的球。萬物的自然屬性如同人性的「道」。如同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皆是人性。那是種純粹,純粹的愛。

    • @user-kd5mi3cp5l
      @user-kd5mi3cp5l Год назад +1

      @@chrisshen277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間正道是天道,它讓宇宙萬物生生不息,若你能遵守天道,一心一意地讓真我與宇宙連接,並且不畏艱險,矢志不渝,那你的人生定然會是一場豐盛的旅程。

    • @yuchiehna7583
      @yuchiehna758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說法好棒👍

  • @user-kd5mi3cp5l
    @user-kd5mi3cp5l Год назад +11

    道德經;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説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順應自然的運行,不必去干預自然的運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須去做。,作為自然與社會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邏輯該做的事無不為。

  • @jennygan9110
    @jennygan911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理解解說也認同❤

  • @xiulanyu8815
    @xiulanyu881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这讲的也太好了

  • @bestlegacy1437
    @bestlegacy1437 Год назад +2

    博主终于更新了,久等了

  • @krisjin108
    @krisjin10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多谢分享

  • @danielchew0123
    @danielchew012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非常棒的分享,功德无量,感激不尽❤ 道德经赐我最大的恩典就是能让我继续我的生命。我最关键想说的是:世界各地的弟兄或姐妹,尤其是不相识的更以为妙,要是面临了人生中极大的压力阶段,甚至是您生命中的极凶时刻,受到防不胜防的惊吓与情感上的矛盾等,一定要看道德经。谢谢

  • @user-vw8pi9pe8j
    @user-vw8pi9pe8j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說的太好了

  • @user-kd5mi3cp5l
    @user-kd5mi3cp5l Год назад +27

    道德經;無為是無,無不為是有,無了才有,人無了,無心無為,四點無知無欲,就不受拘束限定,沒有負累壓力,等於什麼都有了。道永遠順任自然,不造不設,好像常是無所作為的,但萬物都由道而生,恃道而長,實際上卻又是無所不為。

    • @reginangsiewlan5394
      @reginangsiewlan5394 Год назад +3

      絕!優秀的德蘭桂花道!!

    • @user-kd5mi3cp5l
      @user-kd5mi3cp5l Год назад +1

      @@reginangsiewlan5394 危險高山行過盡
      莫嫌此路有重重
      若見蘭桂漸漸發
      去蛇反轉變成龍

  • @kem7567
    @kem7567 Год назад +3

    做好人時也要視乎當時情況, 盲目地或刻意有目的而做個老好人並非真正好事

  • @tpe8
    @tpe8 Год назад +1

    【天】批示::
    小編見地不錯, 加油喔 ~

  • @hongshaorou-lb9bf
    @hongshaorou-lb9bf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3

    老子之德,來自心對大道的感受,靠內心的自省。孔子之德,來自腦對準則的記憶,靠社會的認可。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一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好,是真实
      一种是被强迫对别人好,是虚假的

  • @justymartin3486
    @justymartin3486 Год назад +2

    和我理解的一样🎉

  • @Annie-lf1yg
    @Annie-lf1yg Год назад +15

    道重自然,德重無為。

    • @user-xc4tq1yh4z
      @user-xc4tq1yh4z Год назад

      說得很好,希望我們交個朋友結個善緣!

  • @dijeffglota7668
    @dijeffglota7668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I really enjoy your video

    • @dailyreading
      @dailyreading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support.

  • @user-de1bm9yn7u
    @user-de1bm9yn7u Год назад +3

    謝謝版主擬定有意義的國學題目
    從對題目的論述可以更提綱挈領的領略國學的精華
    只是裡面有一點我覺得有疑義,所以提出:
    秦二爺認為建立實業,能真正裨益於國家民生,才是真正的「德」
    但後遭遇患難,導致事業損失,反過頭來質疑做好人的價值
    我認為舉這個例子有很強的誤導性
    先前秦二爺和常四爺同在酒館
    有貧苦人家進來秦二爺沒有憐憫心,立刻趕他們走
    從這表現可以推知,秦二爺是沒有憐憫心的苛刻老闆
    這種人對員工應也是「物能盡其用」的態度
    就算他有收益,也會全部裝進自己的口袋
    這也難怪他的工廠被外人搶以後,同時又被自己人搶的可能原因
    所以他認為的「德」,只是一個狹窄的個人概念而已
    並不具備完整的道德內容
    抱歉不是要故意挑錯,版主製作視頻需要花費心力,比起我發表流言難度和才華要大上許多
    可能舉例只是靈光一閃便已落稿,
    您的視頻我蠻喜歡且有心得,謝謝:)

    • @winwin-kn4vc
      @winwin-kn4v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先知[道],而後有[德],然後才有[是]非,[对]錯,[良善]及一切的品性,,羅織經,已經是最下等[離经叛道]的过程了,
      何謂[道]?你把一隻手錶丟進泳池裡面,化作千千萬萬個原子,最後它又形成一隻手錶出來,這就是道,
      最後怎麼組裝成一隻手錶[道」的過程,我們已經知道了
      這裡面包括很多的法律,規則,是非,對錯,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要製造的是一個手錶(不是一個齒輪),所以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沒有人會把一個泳池(一個齒輪).當作是手錶, 所以才會有是非,對錯,法律,規則
      守著心中的善,叫做德
      守著心中的法,叫做德
      見利忘義,叫失德
      谋財害理,叫缺德

  • @kim7258
    @kim725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道德之境當然是最好的,社會已經崩壞到需要禮的程度,推行仁義也都變得艱難,上下皆嘲笑,或捨本逐末,或過於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也是屬於我們儒家人的浪漫~

  • @user-oc1ow8rh8p
    @user-oc1ow8rh8p Год назад +44

    道德經為老子所寫...而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分神化氣所生...這樣的經典是上天仙佛所傳...自然經書是要讓我們體悟"大道"用的...而不是給我們當成教科書說文解字的...因為道只能"悟"而無法用言語說清就是此理...而如今道德經已經被現代人變成一種教導道德的經書了...如果只會讀道德經是不可能悟"道"的...當一個人能體悟到"道"了...自然就會寫出自己的"道德經"了...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wenhsienkuo4464
      @wenhsienkuo446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你根本是道聽塗說

    • @joepan5250
      @joepan525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有道理,至理無理

    • @wenhsienkuo4464
      @wenhsienkuo446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難怪
      為道日損

    • @wenhsienkuo4464
      @wenhsienkuo446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道德經是出土之物
      而根據猜測可能是老子
      也僅僅是猜測而已
      道德天尊有其聖源
      而老子則有其父母
      打從娘胎出來的
      以上兩件事
      都是沒有證據來證實

    • @Spyrozul
      @Spyrozu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说得好 下次别说了

  • @user-fs1vy5ms8u
    @user-fs1vy5ms8u Год назад +2

    二爺沒錯...只是生不逢時;做事要審時度勢,不要一股腦的全砸下去...
    給自己留退路,何罪之有?救人救到自己先倒下....那不叫救人,叫抓交換~

  • @frankfeng7155
    @frankfeng7155 Год назад +1

    15:08博愛座就是個好例子

  • @TheNewbornAustin
    @TheNewbornAustin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很贊同❤❤❤ 儒家很淺,恕我直言

  • @user-xq2pc4fk3p
    @user-xq2pc4fk3p Год назад

    時空背景不斷改變。順應自然規律

  • @odyssey327
    @odyssey32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老子的心愿是让后人跟大自然学习。他描述了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实相,包括一切万有,生命是怎么来的。
    宇宙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实相是什么?这些是我们应该要问自己关键的问题。道德经在此提供了重要的答案。
    老子在 "道德经" 的第一章打开了他的叙述就告诉了我们宇宙的真理,他也连续在八十章裡提醒我们什么是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实相。
    在这一点上值得与读者一提的是“与道合一”和 “无为” 的词句,因为它们在此本书中出现过多次。“与道合一”是一个修道者来到体道,悟道,行道的过程然后实践了【道】的特征特性。而"无为" 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做。 要达到“无为”的境界, 首先要充分认识现实的真相, 体验 【道】的无我无私的精神, 然后经历与道合一的阶段,以无我无私安静的方式回报世界, 并揭示生命的意义。
    老子喜欢用比喻方式把自己的智慧传达于后人。因为如此,这可能会引起许多对道德经甚感兴趣的学者, 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一些诗文。但是,他所言完全合乎科学、心理学,而且又超越科学、心理学。他所讲的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个人思想、哲学观而是纯粹的智慧。
    “道德经”一书不但深遽而且充满智慧,更深深影响著中国二千多年歷史发展。直至今老子的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它帮助人们看到了宇宙真理, 生命实相和刚柔的深意。
    人们对老子作为道教创始人是一个误解。事实上,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他生于东汉时期 (153-186 公元) 。出于尊重, 张道陵称老子为道教的 "至尊-太上老君"。在此略论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要厘清人们对老子的怀疑的必要。
    老子的教学主要是关于修生养性,了悟宇宙和人生真理实相, 而道教是基于相信魔法艺术和降妖伏魔的活动类型, 然而教人行善积德也是他们分内之事。

  • @watsonchao1688
    @watsonchao1688 Год назад +2

    自私自利就是道,就是自然。就是天性。很原始野蠻。可體現的生活樣態就像原始部落那樣的。依循老子的觀點,人類不會有大合作,不會有大的協作機制,不會發展出巨大的文明制度。只會是貧乏的落魄戶。不求積極進步的消極思想。安逸苟且的生活,做乖乖的順民。麻痺思想。一個滿口崇尚道的人,無為而為的人,基本上是不會有規劃的人。

    • @winwin-kn4vc
      @winwin-kn4v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先知[道],而後有[德],然後才有[是]非,[对]錯,[良善]及一切的品性,,羅織經,已經是最下等[離经叛道]的过程了,
      何謂[道]?你把一隻手錶丟進泳池裡面,化作千千萬萬個原子,最後它又形成一隻手錶出來,這就是道,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最後怎麼組裝成一隻手錶[道」的過程,我們已經知道了
      這裡面包括很多的法律,規則,是非,對錯,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要製造的是一個手錶(不是一個原子彈),所以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守著心中的善,叫做德
      守著心中的法,叫做德
      見利忘義,叫失德
      谋財害理,叫缺德

  • @Mr.WuTong
    @Mr.WuTong Год назад +2

    👍

  • @user-qf3ie8qt7j
    @user-qf3ie8qt7j Год назад

    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np4lr3bz1g
    @user-np4lr3bz1g Год назад

    GOOD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Год назад +11

    您好!德是藏在心中,良知也是在心中,問心無愧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德不配位?
    口德也很重要!

    • @teacher_kinoko
      @teacher_kinoko Год назад +6

      你可能把「德」看成世俗談的「道德」了。實際上,老子所謂的「德」,其實就跟西方哲學談的「本質」差不多。「德」並不是藏在心中,而是支撐每一個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本質。在道家而言,一個人能否稱之為「有德」,是看他能不能「做自己」。「良知」與「德不配位」基本上是儒家脈絡的語言,道家的系統不這麼談。

    • @candylam9444
      @candylam9444 Год назад

      @@teacher_kinoko 我知~老莊的思想是順其自然嘛!盡人事,聽天命。對無奈~安於若命。其實西方有本聖經對道德要求很高呢!但又有幾多人做到?其中~爱便是首位。西方人思維是積極進取。
      今次談的是德,在下未有空去搜尋老子的文章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思想也不一。謝謝分享!謝謝!
      我雖然也是莊子粉,但並不全認同老子,就上善若水,水最善良,洪水禍水又怎計算,空氣就最善,不化一分一文,全免費,沒空氣怎生存?上善空氣,智慧若水。說説笑!其實什麼哲學都會聽!自己分析適合自己就好!打擾了!

    • @a1987654321
      @a1987654321 Год назад +1

      @@teacher_kinoko
      「道」 才是 本質 吧!
      德 是 「道」的 作用 和 體現 ,
      不是嗎? 😌

    • @chenggong497
      @chenggong497 Год назад

      ​@@teacher_kinoko那如果做自己人,本性恶为所欲为该当如何,如果顺应自然那邪淫不是也自然吗,毕竟繁衍自然的法则,困惑不已

    • @teacher_kinoko
      @teacher_kinoko Год назад +3

      @@a1987654321 基本上,其實道家的原話並沒有所謂本質、作用,這是借哲學的術語來方便詮釋道家的觀點。就道家的立場來說,「道」是萬物的總原理,所謂「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要說它是「本質」,它當然也可以說是本質,但它不是某個特定物的本質,而是所有物共同的本質。莊子所謂「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是也--儘管萬物各有不同,但最初的總原理,或者說原初的本質是相通的。
      但是落到具體存在的個別萬物來說,物語物各有不同,天底下沒有一模一樣的兩顆水珠,你跟我儘管都源自於共通的道,但你與我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特質。換句話說,個體與個體間的「本質」則是有所差異的。老子所謂「道生之,德畜之」,萬物皆為道所生,但卻各受其自身之德所畜養,從而體現各自不同的面貌。從這點來說,「德」是屬於萬物各自的「本質」。
      所以大抵來說,就道家的系統來看,從萬物共通處說,本質是「道」;從萬物區別處說,各自的本質是「德」。
      至於說到作用,本質在形上談,作用在形下談。道與德皆屬於形上,很難去談作用。寬泛地說,你可以說「德」是「道」在萬物上的「體現」,但這個「體現」也並不是形下可見的、物質性的「現」。

  • @mrz4130
    @mrz413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真的能做到道德经说的道德,就是圣人

  • @user-bh7pb2ss5z
    @user-bh7pb2ss5z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這很簡單
    德的真正含意 = 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且對事的相關人能交代
    德的最高境界 是能能以德制住缺德人沒法控制局勢局面

  • @JL-vd7jg
    @JL-vd7jg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我懂得了,逼迫别人学习其思想之人就是无德!
    虽然刚学到接受夸奖就是无德,但是下不为例,我不得不在此大力点赞这位老师👍!这篇讲道基本上和圣经里“因信称义不凭行为”的真谛巧合!
    当年太祖在广东主政,大道无为,相信和开放人民致富强国的本能创造力,政党不干涉国家行政,获得了三十多年的歌舞升平经济发展的太平盛世。但当今高祖却不然,违反自然规律,撸起袖子扛两百斤走十里山路不换肩,效果已经立竿见影!

    • @user-ff5pe3yc2p
      @user-ff5pe3yc2p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所以一些自認有修行而開宗立派或是開宮廟找信徒玩宗教生意者,皆是無德之人,需遠而避之,敬而遠之。

  • @izengchen9398
    @izengchen9398 Год назад +4

    何謂德?開宗明義不過度自私,要互相! 要擔起正直善良的責任,不要鄉愿怕小人報復。

  • @MySexdog
    @MySexdog Год назад +1

    15:04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 "愛國主義是歹徒最後的歸宿"

  • @JoeClws
    @JoeClws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緣起緣滅,道法自然。

  • @joanneren3162
    @joanneren3162 Год назад +1

    先得有命,才能行道。给人一些吃的救人一命的,是把德放在了第一位(用在了即时上). 而德更多的是显示在小事上,而不见得在大事上。

  • @user-ew2on9ej9w
    @user-ew2on9ej9w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個人認為好壞是不需要學習的!每個人天生都會分辨好壞!自己的良心是與生俱來就🈶分辨好壞的能力!只要是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問心🈚愧做人就是好人!反而違背良心做的事就屬於做了不好的事😅

    • @user-yo7eg8er3s
      @user-yo7eg8er3s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复杂程度后良心二字就太薄弱、不管用了,因为太多人会迷茫,你自以为对的起良心的事或许其实会伤害他人,太多人又或许为了更好融入适应社会改变甚至放弃对良心的认知,这种时候老子的德的概念就更有意义了

  • @nathanchen567
    @nathanchen567 Год назад +1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user-kk2bg3jp4g
    @user-kk2bg3jp4g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道德經!萬象包羅。

  • @kimlee8345
    @kimlee834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為甚麽會有两行字幕?

  • @user-bh7pb2ss5z
    @user-bh7pb2ss5z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生= 做人與做事
    見事如見人 見人如見事

  • @user-ui3ix1xj2o
    @user-ui3ix1xj2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現實是聖賢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來人間就是沉迷在五欲樂,需要有所規範,不論自身或群體。至於符不符道德,就看各人對因果法則的認知了。

  • @lawrencekiang
    @lawrencekiang Год назад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若心有住 即为非住

  • @user-xg9xx7vf4g
    @user-xg9xx7vf4g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道是天公;德是地母
    道是因緣;德是果報
    道是無形;德是有形
    道是材料;德是產品
    所以: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

  • @benboombig3601
    @benboombig360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果是ME TOO呢??

  • @chusheau9228
    @chusheau922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德字是否可以解为:不跟随感官所获取的讯息做分析判断,而是跟随自己的一颗“心”行事?

  • @earthqc1752
    @earthqc1752 Год назад +1

    有道爲,是德,何爲道...啟之幼,長有正行而爲...正道成度,德可以了。

  • @chinlingtai1277
    @chinlingtai1277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道與德 相扶相成 就好比 佛家的 心與性 心起作用性顯現出來

  • @user-mm7vn5gb8d
    @user-mm7vn5gb8d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道可道,非常道。
    德亦是。

  • @maggiechiang5776
    @maggiechiang577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來法則(道)勝於人的法則

  • @user-co6rj7de4j
    @user-co6rj7de4j Год назад +1

    老佛爺是要放在心理尊重的

  • @user-vx1qb1zt5y
    @user-vx1qb1zt5y Год назад +1

    一直在想這本書幾千年中到底有多少次變更或人為添加,我們了解的也只是別人理解註釋後的版本。

  • @user-wj1df1yb3k
    @user-wj1df1yb3k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二十一章
    ★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 文意:
    通達了本性的人,在一切的表現上,就是完全地「遵道而行」罷了。如果一定要把「道」比擬成具體的物品來認識,那麼就說「道」是「朦朦朧朧的一些光」吧!「朦朦朧朧」啊!那一片光中,好似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影像」。
    「模模糊糊」啊!那一片光中,好似藏著什麼東西;是那樣的深遠而難見啊!在那裏面的「東西」,精純而無雜染;這個精純無瑕的「東西」,真實不假,因為所起的作用,確實可靠不變!
    由古至今,「道」,這個名字,從來都不曾消逝,而且旁觀著一切萬物的運作。我是為什麼能夠解說這一切萬物運作的現象呢?就是靠上述的內容啊!
    ~隨緣分享~

  • @user-tt3nu4br8y
    @user-tt3nu4br8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道德經是楚國史官寫給楚王看的諫言,因寫完之後西出函谷關,逃之夭夭。
    因為屈原諌而不成、被貶,死心而溺水亡。和氏呈碧,一再受殘。
    道是路是可行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道名是可以説的,但是可用很多譬喻說明的。
    行仁德標準;
    子張問行仁,子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受辱
    寛則得象
    信則人任
    敏則有功
    惠則使人

  • @yeohguankeat8657
    @yeohguankeat865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才发现,礼”是最后的提醒了!
    人类要尽快回心了!

  • @acswu2617
    @acswu2617 Год назад +1

    《道德經》所論述的,也是一個個人的論述,如何實行? 無為,怎個無為法?
    孔子、孟子等亦都是個人論述, 但孔、孟思想卻是應世之作。

  • @jimmyjong2727
    @jimmyjong272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道德经此书其实是拿来修仙成道之书,而并非让世人用来学会如何过得比他人还好的书。此经书人人难懂,又人人能懂。也就是说只要你身为人,你就很难读懂此经书。除非你身为人之后而你过后心中又能彻底想脱离六道轮回,或者有人想用自己注定的一世或一生来普度众生;有这样的心得也能真正去理解此经书的含义。但是任何人想用世俗的典故去了解此经书的含义,多数还会弄巧反拙。大家要切记的一点就是不管一个人做多少好人好事在这一世,下一次的那一次轮回就要做回多少坏人坏事。而且这些坏事做多了还要下地狱。从古至今也没记载听说过那个人一生中享受荣华富贵后还能修得正果。而一个人注定能用一世或一生来普度众生,那是否这个人在前世或之前也做过坏人坏事而受尽苦难呢?其实你也可以这么说。这时大家也会问我为何会这样?我也只能说这是任何天地万物归一的能量,谁也不能违背。- 中国圣人

  • @user-uq7id8si9n
    @user-uq7id8si9n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有好人變成壞人....這是世間所謂好跟壞事如何定義?每天幫助人的善人其實都在做壞事?還為善惡...世間本沒善惡捫心自問過得好就好

  • @user-lb4do1oq9u
    @user-lb4do1oq9u Год назад +3

    小時候考試,隔壁問我道德經誰寫的
    我跟他說老子,結果我跟他被叫去罰站,原因作弊
    因為他那題的答案寫了我的名字.....

  • @tylee8895
    @tylee889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大慈大悲乃众德之母。把大慈大悲付诸于行之人才是‘’真‘’好人。参透了就是‘’一‘’,反之就是‘’众‘’。

  • @Xman-px9hm
    @Xman-px9hm Год назад +3

    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好人,哪怕父亲是老大,母亲是贪官,那对父母如果是真心对孩子好,那就是福咯~ 刘邦和吕雉,算好人吗? 我认为天断善恶,人言福祸。就够了~

    • @kunpeng768
      @kunpeng768 Год назад

      沒有是非對錯,這就是禽獸
      馬克思唯物,就沒有道德對錯

  • @yapfah5228
    @yapfah5228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Good breed bore d Good breed

  • @suetyeecheng1271
    @suetyeecheng1271 Год назад

    放棄。墜落。鼓勵。經驗。實戰。何處。心田。

  • @northstar_1314
    @northstar_1314 Год назад

    好心人必然的有好报?

  • @user-mn8ss2mq6g
    @user-mn8ss2mq6g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德,不違背一般人利益謂之德。

  • @wklam6931
    @wklam693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學老子的學說,看《道德經》;學孔子的學說,看《論語》。三綱之說,是漢董仲舒的思想,同孔子完全不同。孔子主張「君待臣以禮,臣侍君以忠。」所以,不要再講儒家,因每一個人的學說不同,就直接講出所引說話出自那一個人,或出自那本書。還有,學了《道德經》如何在現實中運用?這亦是重要問題。

  • @victorlee5917
    @victorlee5917 Год назад +1

    试问,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德"为何物?人乎?灵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一"与"德"是同体嗎?"二"与"三"又是何物?

  • @yukchanvipas7361
    @yukchanvipas736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是礼败坏道德,而是当道德败坏的时候,人求其次,以礼補救之。

  • @mrz4130
    @mrz413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分别善恶是不是就是分别心?

  • @evansslashlifestyle1126
    @evansslashlifestyle112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么一听,老子的道德经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 异曲同工呀

  • @user-tt3nu4br8y
    @user-tt3nu4br8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道德經昰老孑諫楚王治國之書,有見和氏及屈原之殘、死。呈上之後就西出函谷關,逃之夭夭。
    道即路可通,但條條大路通羅馬;道是可說明,且可用很多譬喻解釋。
    德:字意人行走,十目一心(同心)

  • @user-jf6xj8bn8r
    @user-jf6xj8bn8r Год назад +3

    做的到的是天份,做不到的是本份。人性吶。。神仙少,惡鬼多。。凡間就是一個大磨呢

  • @user-ho7yc7hr5u
    @user-ho7yc7hr5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很像疫情期間 大家一起防破口 規則卻越訂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