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中國多數心血管死亡,與飲食息息相關!致死率全球第一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8 май 2024
  • #心血管疾病 #疾病预防 #健康科普 #老年健康
    研究發現:中國多數心血管死亡,與飲食息息相關!致死率全球第一!
    其實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名心血管科醫生,我每天確診過不少的心血管疾病。也見過不少人因此而死亡,特別是這幾年,確診的患者是越來越多。可以說,心血管疾病離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
    當我問起這些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的時候,明顯發現大多數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飲食。正是由於他們長期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才一步步誘發了心腦血管疾病。
    為何日常基礎的一日三餐卻成了患心血管疾病的幫凶?難道以後我們就不能吃飯了嗎?其實,如果您日常在飲食上注意一下,心血管疾病是很難靠近您的。
    研究發現:心血管死亡,與飲食有關。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中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已經達到約3.3億人,並且已是威脅我國人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這是什麼概念呢?可以理解為,在每五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2人會因其死亡。
    由此可見,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我國人民生命的重大因素。我們上面說過,心血管疾病之所以發生率高,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人員對2019年全球204個國家的心血管死亡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他們發現,飲食中吃得不對、不健康導致的全球心血管死亡比例高達36.9%,接近四成的比例。
    在這204個國家中,我國因飲食不當導致心血管死亡人數為180萬,排在第一位。
    可能有人會說,我國人口眾多,所以排在前列也正常。可是,我國人口總數占全世界總人口約18%,而研究中,我國因不健康飲食而發生心血管死亡的人數,占全球的26%。足已說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我國人口基數並不相關。
    其實,我國人民心血管死亡比例之所以高,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研究發現影響我國心血管死亡的3大因素為,雜糧攝入過少(占心血管死亡因素19%)、食鹽攝入過多(占17%)以及水果攝入過少(13%)。這些飲食特點是‌我國人民飲食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3大因素對我們的健康有着嚴重的威脅,但大多數人卻缺乏這方面的認識。
    不過,近幾年多數人為了長壽,也正在改變自身的一些飲食習慣。像我們最常聽說的,「吃得越少,活得越久」。
    吃的越少、活的越久?真的有用嗎?
    我們也知道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很大關係,吃得太多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有些人認為吃少點,應該會更長壽。為此,有部分人甚至連晚飯都不吃了。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的說法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在進食食物較少的情況下,胃腸道能減少對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工作壓力,身體大部分器官的代謝壓力也會隨之減少,確實對身體有益。
    但是,這裡所說的「吃得越少」,具體是多少呢?難道越少越好嗎?很顯然這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有些人甚至因為進食食物過少,導致營養不良、反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像低血糖、胃炎等疾病。
    因此,並不是吃得越少就越好。而且,每個人的飯量大小是不同的,具體吃多少量還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人吃到七八分飽,才是最健康的。
    那麼,七八分飽是什麼狀態,什麼感覺?
    一般來說,人在七分飽的時候,會感覺胃裡好像要飽了,又好像沒飽。這時候已經對食物的熱情會大大降低,主動放慢進食的速度,但是通常還會繼續進食。
    八分飽的時候,能感覺到胃滿了,吃或者不吃都可以的狀態。一般這個時候就可以停止進食,這樣有益於身體健康,使人更長壽。
    總而言之,與其說「吃的越少,活的越久」,不如說「吃七八分飽,活的更久」。不過,想要長壽,飲食上光靠七八分飽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也要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才能夠延長壽命。
    想要延長壽命,應該這樣做。
    我們上面提到,誘發心血管死亡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包括粗糧吃的過少、高鈉飲食以及水果吃的太少。那麼,想要延長壽命,就需要先改變這三點。
    1、調整飲食中粗糧細糧比例。
    這裡先說解釋一下細糧,也叫精細糧,即深度加工處理的糧食,像超市上賣的精細的大米和白面。而粗糧包括穀物類,雜豆以及塊莖類,像玉米、燕麥、黑米、紅豆、紅薯、山藥等都屬於粗糧。
    可能大家會不理解,為什麼粗糧吃得過少,能增加心血管疾病?
    目前我國人民的現狀就是主要吃粗糧,而粗糧基本少吃或不吃。粗糧相比較於細糧來說,其中所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更豐富,且升糖指數慢,可以預防便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問題。
    而精細糧相對來說,營養沒有那麼豐富,糖分和熱量卻較高,一旦進食過多,就會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的問題。
    因此,我們日常有必要攝入足夠的粗糧,那麼,這就需要合理的搭配粗糧和細糧的比例。比較建議的粗糧細糧比例為1比2或1比1。這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維護胃腸道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
    2、限制鹽的攝入量。
    不得不承認,我國很多人對鹽的攝入量較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的鹽量不超過6g,而實際數據發現,我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的鹽量就達到10~12g。 但長期高鹽的飲食習慣,正是誘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胃病、肝腎疾病的一大重要因素。
    因此,限制鹽的攝入量就非常重要。建議大家在烹飪中控制好鹽的攝入量。
    另外,像生抽、蚝油等本身就含有鹽分的調味料,也要少放,可以用洋蔥、醋來替代鹽進行調味。生活中的食物,比如肉罐頭、鹹菜等也是重災區。稍微吃一點,就很容易造成一天的鹽量超標。因此,對於這類食物能不吃就不吃。
    3、堅持每天多吃水果。
    可能大家也想不到,水果吃得少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畢竟平常飲食更多人吃蔬菜主食類。
    實際上,像人體所需膳食纖維、維生素B、維生素C、鉀、鈣等元素,都可以從吃水果中很好的得到補充。而且多吃水果,還能夠延緩衰老、調節血壓血脂水平,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對維護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幫助。
    《營養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吃夠200~350g的水果。
    但是,我國居民對水果的攝入量每天平均只有40g左右,同樣不達標。所以,值得提醒的是,我國居民應每天提高水果的攝入量,還要記得在這個基礎上儘量的水果多樣化,最好每周攝入不低於5種不同種類的水果。這樣,才能夠達到身體營養均衡。
    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到心血管疾病對我們的生命造成的威脅,若想預防心血管疾病,調整飲食就是很關鍵的一點。所以,日常要注意做好預防,調整自身飲食習慣,才能夠延長壽命。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