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非常感激有人能勇敢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有识学看到不同的角度,让大家不必局限在一个个自以为是的盒子里
可能在台灣的所謂學術界很多在心態上是鄙視在台灣的文化語言,也不會講台語他們自然會也不屑的言論...記得曾經有一個國文老師,還不屑的在課堂上說你們台灣有什麼文化的鄙視言語台語,從小講到大,其實根本不知道還有文讀音直到在補習班有一個國文老師,他研究所是主修聲韻學,也是以聲韻學論文得到碩士學位他是客家人並且是道地的客家人,客家話,閩南語都會講他就很明確的講閩南話早於客家話春秋戰國時代官話就是閩南語文讀音,孔子可是用閩南語文讀音教學生我們當時聽了還不太相信,不過依客家人向來在文化上自負還常鄙視閩南人的心態會說這樣的話必然有客觀的證據他也以閩南語文讀音朗讀屈原文章給我們聽,當時印象很深刻~
那老師學識讓我想當他學生
我是江苏人 我也支持这个观点 我们的土话是混合了吴徽赣的淮东话
台语,哈哈,笑话吗,明明就闽南话
@@kazurisawashi6434 這沒什麼 就像廈門話漳州話泉州話也是閩南語
@@andrewmai1970 臺語有混合日語詞彙,其實可以藉某些單字分辨你是閩南語還是臺語區的
南方的方言裏應該都有文讀音。我小時候有位國文老師叫我們回家找父母用方言讀古詩給我們聽,我老爸就說過用溫州話讀詩詞的發音和普通說話是不同的。是要用專門讀詩詞的發音。所以讀書人之間,雖然方言不同,但讀書用的音大致相同。
我想文讀的語調會比較接近, 操持方言的讀書人們, 應該調整出符合古籍切韻的發音, 力求除了可以讀書、吟詠, 也符合優美的觀感, 也許還是學官話前的前置~
自己的語言自己定義,不必尊從老外的規則,老師說的好。
+1
英文翻成中文,同義的概念。國語翻臺語會變外星語嗎?只要翻成同義字即可,根本沒什麼困難的
老師解說得真好,台語保持了中原古音,去除外來語即同閩南語。漢語,包刮閩南語、客語、粵語……,但官方語言則是台語音這種說法會更精確。唐詩唐音,採平水韻可以說明古漢音的延續。台語,縱使方言客語粵語使用者不認同,也動搖不了中原官方語音的事實。畢竟,一碼歸一碼。
老師分析的很有道理 以前我常聽廣播的布袋戲演播 都是用雅言來詮釋歷史古路戲 現在感覺真正都通了
完全沒道理
老師的這方言讀法解決很多古書的問題
活到老學到老,真的不假,愈聽愈有趣味!
研究得太棒!我也一直在研究各地方言,走到世界各地,我都在學習,發現伊朗和土耳其有許多發言和廣東話,吳語,甚至和浙江簘山的某些話很相近。聖經舊約說,最古老的時候,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講著同樣的語言。我相信這一定是對的。
舉個例子來聽聽,我有興趣喔
这不废话吗,人类的祖先都是从非洲大陆来的
突厥语是中国两大语系斗争内卷出来的流亡政权向西发展混血传播
顢頇頇顢。其他例子生活中稍留意常可發現倒裝詞
❤陳老師博士就是現代的孔子感恩謝謝你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加油加油感恩再感恩謝謝再謝謝你
北京話“旮旯”,音 gā lá,意“ 角落”。而“角落”, 閩南語文讀音“gak lak” ,兩字為入聲音。似乎“旮旯”是從古漢語 “ 角落”演變而至。
這個詞在吳語裏也是相似的發音。我印象深刻。這個詞和毛角(硬幣)是我少數還會用母語說的詞,還是有不小心就會說成母語的音。
@8learn0live08743 常聽家母的用詞"山澗旮旯縫" ,所以台語也是這麼用
西南官话 山卡卡,山沟沟,山旮旯的意思,意思接近。脏兮兮,目前这个兮作为现代语气助词很少了。
角落本身就是上古汉语角krok复辅音多音节化的产物,类似的还有块-坷垃,巷-胡同-弄等,上古汉语的复辅音遗存现象反而是在汉语北方方言中较多
厉害!
現在的人也是寫錯字記,所以老師說的不錯。
毋庸置疑庸,用也。《說文》其實庸是錯字,本字是用。就是臺灣閩南語,不用懷疑!
老師分析的太讚!
清楚明白
古音到了今天一定有變化,你若講上古漢語就是台語,就說得有點太自我主義了。除非你能將《方言》內所有的字都拆解出來,再提出你的學說,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同意你的理論。「構擬」就是個人意見,這個看法是你最中肯的說話,外國的漢學家認為漢藏語系存在,只是現時最流行的學術觀點,就和阿爾泰語系 altaic 一樣,可能有一天都會被人推翻,所以如果不能提出一篇論文有證有據地反駁對方,那麼現在再嘴炮也沒用,方言一書也只是單一立論,在語言構據的過程中不夠全面,假如有更多例子就更好。再者,台語裏面也可能吸收了不少的百越語成分,也不能直接說是上古漢語,有些字肯定已經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被取代,語音系統亦會出現變化,所以我認為中肯的說法應為「台語可能很接近在方言一書中用以記載的上古漢語」。最後謝謝你認真做了這條影片﹗edit: 有人提出了「查哺」本字的理論,為免誤會,已刪除有關字眼
“有些字肯定已經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以下略)”這不是廢話嗎?而且根本不用扯那麼遠,影片中提到“歐巴桑”這個現代的例子不就是?邏輯有問題?至於你所謂的“中肯”,其證明是?拿個虛無縹緲的想像來反駁也太好笑了,更何況你所謂的“中肯說法”就已經跟你自己說的內容自相矛盾,竟然連嘴炮這種詞都跑出來,水準真低。p.s. 陳老師早已說過他將方言一書都解讀完,當然那就是“他說的”而已,還沒看到任何出版品,所以你還可以繼續嘴炮。
他所謂的上古漢語、通語對應的是閩南語的文讀音而不是白讀。你先了解一下兩者的差異。
XINREN 是的,是文讀音,但很多人不知道閩南語有文讀音,所以只能在這裏說我放屁。
Hey Wing Liu 《方言》有一條說:別,治也。(治是記音字,相信您解的出來)其他網友也可以幫他解此題
@@akilachen 歹勢陳老師,我的母語不是台語而是粵語,台語能力不足以解答你的問題。文白讀音在語音嬗變的過程中是會一起變化的,簡單來說,不可能出現文白音的聲母韻母數量不同,或者聲調調值有偏差,文讀音一定更接近古漢語,但不能一概而論講台語文讀音=上古漢語。所有人都知道漢字並不是記音文字,古人記音更不可能把所有音素全部記下,舉例說以廣州粵語記錄所有粵方言一定有錯,因為廣州粵語缺少了濁音、內爆音和擠喉音,單以漢字記音的方法論述,只能說台語更接近上古漢語,不能直接定論。我在這留言,是不希望見到所謂「福佬沙文主義」的出現,以一種台語優勝於所有其他漢語系方言的態度去論述,這樣只會令人產生厭惡感,就和所謂「大粵沙文主義」一樣。更何況上古漢語並不是漢藏語系的頂點,其上更有原始漢語,再上才到原始漢藏語,其中過程一定有音變的出現,所以並不能以台語一種語言直接否定了整個語系。
老師出方言相關的書籍嗎?謝謝
籌備中⋯⋯
@@akilachen 必定要通知哈 一定買回拜讀
謝謝您
@@akilachen Great!!!
受教了,很有道理!
受教了🙏
謝謝陳老師,很有系統,很能說服!其實,就歷史而言,「儘量」還其真相,文字知其淵源用起來美雅、方便是上策。剛才說「燕趙魏」以「 姝 」為好。我過去看古書印象,口紅傳自燕國,而台語發音「燕脂」,非常有啟發。感恩!另,大作何時印出?已有些老貨(或老歲)朋友迫不及待!敬請賜告。
Alan Chou 謝謝支持,一切依理而行
原來如此。我以前以為口紅為「妍脂」,實則「燕脂」
(粵語用字和閩南語用字,有許多雷同。)口紅傳自燕國?會不會是「嫣紅」的「嫣」?粵語是「嫣脂」,若是「燕脂」在粵語音則不合,「妍指」也不合粵語音。
@@黃子萍-v9y 謝謝指教,多討論會激發許多「可能性」。 「燕脂」的知識來自二三十年前看春秋戰國的書,印象有點模糊。當時燕國原來太子跟秦始皇小時朋友。其他國家從燕國回來都帶「伴手禮」燕脂,是燕國特產。至於其他名稱也有可能,該國可能翻成其官話或流行語言。比較今日,「作秀」「酷」官方也開始採用。又如麵包發音「胖」,來自法國,中轉日本。水泥(洋灰),法國COULIS(孤立),中轉荷蘭,台稱「紅毛土」,中轉日本,台稱孤立,「阿馬達恐孤立」,阿馬達是日語腦袋,恐孤立是攪拌水泥,是固執如混擰土之意。以上臭皮匠之得,獻曝引玉。也至盼陳老師的研討邏輯發揮!
@@黃子萍-v9y 「嫣脂」也很有可能性。不知道還有什麼佐證可以推論,何者才是原本的用字?
老師好!
老師晚安
支持我先前看到漢藏學者的構擬漢朝語一聽發音後馬上翻白眼跟我妹說 根本鬼扯因為如果發音如此 文章不小心就會寫發音字那個想像出來的鬼漢語 捲了一堆舌彈舌字你看過漢朝哪個文章小說賦有寫捲舌字彈舌字?沒有 對不 沒有就代表這些學者想錯了
因為人們早已習以為常 中國最早詳細記載語音也要數到500年後的切韻
你不如直接指出人家推論哪一個步驟出錯了
你不習慣不代表絕對不可能
整個主流學界會全部胡亂猜測嗎 人家一定有依據 你不懂請學學音韻學
@@jacklam6522 對岸音韻學比你所知先進多了閩語客語屬於雅言,屬於中原古音。什麼叫做中原古音?就是中原都說這種話。你聽過閩語客語捲舌嗎?
受教了
说文解字注明,儇就是慧。儇,在现在的吴语里表示乖。
漢漫 - 這兩個字以台與發音,馬上知道它的意義,它就是頇顢的意義。
是的
用北京話根本是有字天書古文怎麼也看不懂
北京話是遼東鮮卑話女真語自遼金元明清900餘年迄今在此之前為上古迄盛唐說的是河洛話保存最完整閩南語即今日之台灣話古漢文... 。
@@劉瑞進 那厦门话岂不更正宗?
@@50351181 小時聽過福州話完全聽不懂廈門話沒聽過無法回答... !用河洛話讀自詩經乃至唐詩不止押韻連音韻都完全符合
@@劉瑞進 北京話是遼東鮮卑話女真語 這種民國初年章太炎 就提出的語話,早就被現代漢語學者 否認了,何苦執著呢 ?
@@50351181 廈門和台灣幾乎一樣
難道春秋時代的高漸離也是講河洛語嗎?
說漢語
不只闽南语是古汉语还有粤语湘语吴语客语
七大方言都是古汉语,不管官方语言如何变,地方方言民间一直在说
又複習一次, 加深記憶!真棒。想請教一個台語詞:發音同 ‘累到’ 是什麼意思?
如果有一個字的閩南語(台語)不曉得如何唸,一般的字典又查不到,該在哪裡查詢呢?
甘字典、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或康熙字典
如果是要考證一些現代不常用的字音(例如影片中部分字的讀音),您推薦哪一本呢?
Natsuha Lu 您再套有邊讀邊的規則大概就行了
所謂,語系是什麼,漢藏語系又是什麼
哈哈哈,看越南歷史也說越語也有受藏語影響,這些語言學家的觀念幾乎亞洲語言的發源都扯上藏語
越南话有很多地方是似福建和广东的方言,学越南语很像在学一种方言,很多语句只是发音有点高低不同而已。
@@laipengleong9468 胡说八道,越南语的语法完全和汉语不一样
有类似的,特别是广西话
越南语明明是南亚语系,和汉藏语没有任何关系
陳老師認為閩南跟廣東話在上古漢語之前就已經分開了嗎?
Ian Hu 我是說閩南語還保留古音,廣東話沒有,因為廣東人的母語不是漢語,因此會受歷代官話的影響。另外,越族春秋戰國才進入中原,才在努力學習漢語而已,所以楚簡抄錄的詩經,用字也常常抄錯,也是同音異字的問題。
世界上有漢語嗎?有漢族嗎?你不明白周人寫的剛剛好就是寫你們的發音、例如現在我用周人的發音、一定是通語、去形容你們閩南語、正正是廣東話就是通語、用廣東話這個通語來形容妳們的閩南語、故此、廣東話發音是黨(你們知道原來是懂)那是周人用自己的通用語音描寫你們閩南語音、明白否?
還有就是、哪怕現在、廣東人都係講知、知道、知了、你們閩南還是講懂、煲冬瓜應該就是你們教出來的了、現在很多口頭禪煲冬瓜都說、曉得、你懂不懂、周人後代廣東人一直都係講、知啦、知道啦、一直無變過
@@johnlee5409 你可知到现在,我们闽南人仍然把”读书“称作”读册”,把炒菜的锅称作“鼎”。(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就这一点就说明闽南语比粤语还更接近上古汉语了。另一辅助佐证,不少人提出古老的方言都会有文读音和白读音,这两种发音并存。反观粤语现在好像只有一种发音?
@@johnlee5409 你根本不懂闽南语。我们闽南人平常说“知道”根本不会说“懂” (念“dong”)。这样的说法很变扭!我们会说“知影” (“zaiyang”)、“知了“、“知晓“ (”dihiao”)。
首先,汉藏语系存在的证据很薄弱--不考虑巧合的话,也会有如下四种可能:1)原始藏缅语和原始汉白语有可能互相接触彼此借词;2)二者有可能同样地从一个第三方的源头借词;3)二者有可能因为类似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趋同进化;4)更有可能同处在同一个语言区域当中各自有一个对方语系的近源语言作为自己祖语的底层--以上四种情况都会造成学术界的观察视角获得证据对所谓汉藏语系进行认定,按这么说,汉藏语系只有20%的概率真实存在过,应当是没问题的。其次,历史语言学所假设的一个基本的规律是语音是会嬗变的,没有哪一个语言会千年不变,我们可以用闽南语去构拟上古汉语的音,但不可以假设读音没有发生过改变;事实上,上古汉语的拟音就是通过今天的汉白语族语言所构拟的,包括闽南语,也包括闽地其他的语言和汉白语族其他的语言;使用藏语去构拟的是原始藏语、原始藏缅语和原始汉藏语这些语言,使用现代藏语是无法构拟出古代汉语的音系的,也没有人这样做。第三,无论汉藏是否同源,都是语言的问题,和民族没有关系。历史上会发生民族认同保留完好但母语却发生转变的事情,尤其是发生在所谓原始部落民族当中。作为语言的上古汉语的存在是先于汉民族甚至是华夏族这些概念存在的,说这种语言的人既无所谓有汉族的民族认同,也不可能有;事实上,就好比今天的任何语言都有方言一样,上古汉语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语言,也一定有方言,这就是扬雄的《方言》一书所揭示的,使用楚地方言的人只会认同自己是楚人,使用宋地方言的人也只会认同自己是宋人,至于未来几百年后大家会形成一个新的叫做“汉人”的民族,是不存在这些语言的使用者的思维图景当中的。从这个角度看,闽南语继承了上古汉语的一部分方言读音,而另一部分方言的读音可能就没有继承(可能被其他语言所继承,或者没有被任何语言继承,甚至有可能在中古汉语分化成各现代语种前就已经在汉语的语用当中消失了),而且这种继承也是变化着继承的--假定闽南语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全部特征,甚至连发音都没有变化,这无异于说 世界上并不存在汉语族,语言学家以为是汉语族的东西应当叫作“闽南语族”,汉语族其他的语言(或者毋宁说“闽南语族的其他语言”)都是从原始闽南语里分化出去的;我认为立此论说,为时尚早,需要更多语种间的交叉比较证据,而这项工作并不需要涉及藏缅语族,只使用汉白语族内部的资料即可。
影片沒有看,才會有此論斷。這篇論文在四年前刊登,《方言》每卷看不懂的地方,都是記音字所致。
@@akilachen “《方言》每卷看不懂的地方,都是記音字所致。”我并没有否认您的这一论断。我只是想指出一个事实,即 并没有人用藏语构拟过上古汉语,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其次就是,闽南语和上古汉语保持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这并不代表使用闽南语为主要材料来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就一定比用任何其他语言要来得更可靠,事实上,构拟祖语的方法是普遍考察尽量多种类的子语,然后综合考量,找到音变的规律再行逆推,这样的话,闽南语比其他语言更接近上古汉语的结论是完全可以得出的,但我们必须注意,这本身是结论,而不是前提。不能因为《方言》当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闽南语记音字来解释,就以此为证据,认为有可以单纯用闽南语构拟出汉语上古音来的前提(我只是指出在方法论上不存在用单一子语构拟祖语的可能性,同时在公设范畴不存在假设任何语言可以读音一直不变的假设,当然我并没有否定您的工作方法,只是说一下高本汉等人所使用的并非是这套方法而已,故而没必要厚此薄彼)。因为《方言》中的很多词,使用其他汉白语族的语言也能得到一定的解释,而横向比较各语言的“解释力”对建构祖语的帮助不大就是了;这是因为,《方言》是确定的记录和描写(同时,还因为它是用表意文字,即汉字,记录的,尽管表意文字可以被化用来表音,即所谓训读,但问题在于学界对被用来训某字的那个字本身在汉代的读音仍然只是构拟,而不是确知,毕竟大家谁也没有亲耳听过汉代人说话),而上古汉语的构拟对象并不是一门确定的可被经验感知、可被重复记录和描写的语言,它只是“理论上存在的语言”和“该语言存在状况的最大可能、最大公约”,我们无法用实来证虚,也无法反过来用虚来证实。
王一王木木 你檢視我提出的內容就好,若有不妥處,歡迎提出討論,不用長篇大論模糊了焦點。而且音不是我說的,是按官方公佈的音喔!另外,齊宋之間謂之哲。我唸出來的音,河南洛陽的人跟我說,老師您怎麼知道我們的土話呢?
@@akilachen 汉藏语系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理论模型,可以被视为是东方语言学家和汉学家们仓促上马模仿印欧语系建设而形成的某种“烂尾楼”。据我所知,印欧语系是标杆工程,而建设度较高的其他语系依次是乌拉尔语系、南岛语系和闪米特语系,这三个语系是有比较自洽的内部论证和一致性较高的变化规律的,最重要的是,有完整的谱系树。但同样的东西并不存在于所谓汉藏语系的研究当中,藏缅语族的大量语言都无法被有效地归到某一族枝以下。所以我觉得汉藏语系的确是靠不住的,只说藏语,从形态学上来讲,今天的藏语在大清朝这几百年来一直在和蒙古语、满洲语一起趋同进化,已经不是典型的藏缅语了,使用它来构拟藏缅语族的祖语都很困难,至多能帮助我们了解藏语支下一些所谓“方言”间的关系。至于法国汉学家说四川藏彝走廊处的嘉绒语保留了很好的原始汉藏语祖型,更是不知从何谈起的,很明显嘉绒语支的语言是在“山民化”之后趋同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复辅音系统和动词的编插系统,使它显得很像是北高加索的语言,而不像是具有典型屈折特征而可能与印度-雅利安语有较多接触的中古藏语。
王一王木木 《方言》別,治也。其實是別,緻也。別緻,我們常用的詞。全書都是如此,您還要顛三倒四嗎?!
老师,请问吴语和闽南语那个更早?
兔子王 每種語言都是上古留下來的,因為語言不會橫空出世。吳語本有自己的語言,後來跟河洛話交流演變成今天的樣子,春秋戰國的吳越春秋,其地理位置剛好在河洛人的旁邊。越國在更南方,但後來也進入中原。
@@akilachen 越雖在吳之南但歷史更早舜禪讓予禹而封其子於越即今日之浙江紹興在大禹巡視天下時駕崩於會稽(史記曰會稽者會計也 )吳立國於姑蘇(即蘇州 )緣起於周之興...太伯讓國吳越二國以錢塘江為國界故其語言系統都是河洛話沒錯吧???
我以後講話讀書都想用台灣閩南語的文讀音,請問該怎樣學,可以用哪些影片或書籍學習
JIN先生 閩南語漢字學從第一集開始看
给我一点时间消化
但是閩南語也會根據時間有所變化吧你怎麼能確定它就是上古漢語而且你硬要這樣說的話 你有把每個方言的讀音都代過一遍嗎? 你怎麼能確定閩南就是「最 」正統的?
因為康熙字典可證明,但是你不懂康熙字典
@@akilachen 對不起 我腦殘但我想要知道 大師您是怎麼證明的
@@akilachen 康熙字典如何證明?康熙字典不也是清朝產物?
@@akilachen 此外 你依舊沒有解釋到語言學最重要的一個點語言會變化
從康熙即位至今400餘年,難道現在的研究方法會劣於當時?
想重建漢藏古語, 這人必須精通多種東亞語言, 從中找到共通性, 否則重建的結果, 會很好笑.藏語的一二三四, 跟福佬話幾乎一樣, 我覺得這不是巧合
现代的计算机其实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然而最基本的理论如果有错,再用计算机推演数据其结果只能错上加错其次藏语的一二三四也有可能是来自汉语的借词,如同朝鲜、日本、泰国它们的语言一样,也和汉语的一二(雙)三四很接近。然而单纯从“具备通用词、通用词有相似的形态变化”等等来言之凿凿地说某些语言同源,依然还是比较草率的。理由很简单,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无法回答: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多地产生还是同源同出?
陈先生,你可否做一集讲解一下闽南语:七陶(游玩),銃抵(作弄)这两个词对应的汉字?谢谢!
F BI 你是FBI我不敢
诗经中有去得桃一语,得桃在当时是游玩的意思,而现在我们的东南亚福建话和潮州话中游玩也是得桃,不知是不是一样。
高中時國文老師說是𨑨迌(遊玩)
七陶不是蹉跎嗎?
得桃沒錯
哲会不会 是“識”呢
闽南语无疑最接近三国南朝中原汉语音,而吴语不是。从基因上来说,现代吴语区有30%左右的古越族人的后裔,这个比例在汉族中最高,而闽语区这个比例极低。
吳語區基本上非漢族
@@akilachen +1
@@akilachen 這是什麼暴論 只有吳越的侗台人跟漢人通婚 其他全部殺光?為什麼會特別優待吳越?
难道闽越国被汉武帝全部迁出福建了?
这个分析 挺不错。不过中古这样恢复是没有问题,上古就不一定。用藏语来恢复,那就瞎扯了,汉藏语系是一个说法,汉语和藏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漢藏語系是貴國學者所力推的喔
@@akilachen 昨天看了一个帖子,了解了汉藏语系的设立的原因和规则。按那个说法,汉藏语分开独立最早。从原始语阶段就分开了,叫做原始汉语和原始藏缅语。然后原始汉语发展到上古汉语,再发展出中古汉语、古吴闽语、古夏语、楚语。这么看来,我是觉得虽然同一语系,其实藏汉语相同点只是语法和极少单词方面的了。
yu zhou 您可以相信,但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這裡面的邏輯很有問題!
@@akilachen 中国学界最流行的分类法是四大语族分类法: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你所提到的汉藏语系二分化是德国语言学者Julius Klaproth最早在1823年提出,目前西方语言学界最为常用的划分法。做科普视频的话,那最好还是先做好仔细的查阅后再做“科普”他人的视频哦~ 当然,你可以直接回复我说“但我是不会相信的” lol
@@ht4300 壮侗语族跟苗瑶语族根本就是为了大一统强行加进来的,国际学界都不支持
台語的 “可愛” 寫作 “古錐” 應該是錯字吧?如果是,那它的對應漢字應該是什麼?
滑稽
其實台語 粵語 客家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 發音,可以說是漢語的「活化石」,而現在的國語是「 漢化蒙語」「漢化滿語」,很多發音/用字遣詞反而是在滿語或是蒙古語才有的最簡單的例子,「漢字」其實很多都是「部首」+「聲符」,亦即是「形聲字」,台語的「滑」跟「骨」發音是一樣的,反而國語兩字的發音天差地遠,由此可見台語才是正宗的漢字發音
到底是汉化满语还是汉化蒙古语?什么发音?什么用字遣词?请举例!滑跟骨产生变化,这是汉语的自然发展。越高级的文明,越会发展
@@ulatashaci1765 蒙語和滿語都留在普通話裡,「胡同」就是蒙語的「井」,「薩其瑪」就是滿語「甜」,發音更是數不完,「豬」「朱」在普通話發音已經不分,在台語分別很大,而且偏旁的發音完全依循著規則(朱 珠同音,豬 者同音)最大差異「兒話音」「翹舌音」在古漢語完全沒有,普通話才有,明顯承襲滿蒙語言
@@yhtzou 儿化音、翘舌音在中古汉语就存在了。反而,满语蒙古语没有翘舌音和儿化音。“萨其马”这种名词不能算作受影响。否则的话,可乐、沙发、麦克风… 普通话是不是受了英语影响?而且“萨其马”的意思是切糕。满语管甜叫amtangga。“胡同”有一种说法是上古汉语的“巷”。蒙古语的“井”叫hudag,是不是太牵强了?翘舌音在广东话里有。儿化音在西南官话也有。ju、je这些音满语蒙古语都有。中国普遍南方方言使用者有个习惯:“我的方言有,普通话没有的,就是古汉语。”“普通话有,我方言没有的,就是来自满蒙”…
@@yhtzou 因为各个朝代都有对岭南方言“音不正”“语言不通”的记载。虽然这并不能说明粤语不是中古时期的官方语言,但是至少说明了岭南地区的方言和中原地区是有差异的,假如现在的粤语就是中古时期的官话,那么要么在当时就是能互通的,要么就是岭南地区每次在朝代更迭时都能完整继承前代官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闽南话,朱熹曾说过:“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反而广东、闽南方言受了大量壮侗语的影响。你去测测基因就知道了,广东福建人的南越基因多么的高。而北汉是完全没有满蒙基因的。满蒙人和汉族隔绝程度极其高。而汉人一直和南方各民族交融很深
@@ulatashaci1765 講這麼多,你沒辦法解釋的是「入聲消失」這件事,阿爾泰語系沒有聲調,所以漢語傳到日語韓語這些阿爾泰語系後入聲都消失了就是很好的例子,反之廣東話跟閩南語保存入聲非常完整至於「詞彙」這部分更是明顯,閩南廣東許多詞彙更像是直接從詩經擷取一樣,這些都不是「胡化漢語」的普通話的用法,像廣東話的跑步就是「走」,走路反而用「行」,這完全符合說文解字跟韻書的解釋,古文對同一個字的解釋反而跟普通話差異很大,卻往往跟閩南語十分契合,我們高中在台灣學古文的時候就發現了,台語至今你仍然用「汝」這個字就是很好的解釋古代詩人陸游早就說了「上源驛中搥畫鼓,漢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記宣和妝,廬兒盡能女真語」足以證明北方語言受到阿爾泰系的滿語蒙語影響有多深遠至於滿蒙跟漢人沒有混血就不用多說了,我外婆就是純滿人,我祖母則是客家漢人,所以滿漢通婚早已行之有年
闽南语的主要地区又不是台湾,而且福建
Sagon K 最純正的閩南語在臺灣,因為從閩南遷至臺灣而不受其它方言的影響。而閩南種族太多,不同族群學習閩南語,就形成形形色色的閩南語,聲調都不太一樣。
@@akilachen 您怎么看待郑张尚芳的上古拟音?
Sagon K 我一直在說擬音是推論,它不是真的。漢語若真如語言學說的會變,那藏語都不會變嗎?光這問題語言學老師怎麼說呢?如果漢藏同源,而語言都按同一規則變,就不會有兩種語言出現。另外一個是押韻的問題,鄭張尚芳的擬音有押韻嗎?孔子的論語歷代傳頌,您有聽過如鄭張尚芳的擬音嗎?
@@akilachen 有听过郑张尚芳的做的拟音,用上古音读的诗经,不是很押韵。我猜想也许汉语早期的文学作品不那么强调押韵。拿诗歌来说,讲究押韵的近体诗也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Sagon K 詩經也押韻啊
漢漫!!
廣州話頇顢和漢縵同音
我最討厭有人說什麼「閩南語是語言,不是方言」,根本是拿西方的現代定義來扭曲中文「方言」的本義
那么为了同时不扭曲中文语汇的本义,且还能够让中文学术界能够用中文和已经不幸被西方现代定义掌控了话语权的世界学术界交流,我们是否有必要再在中文里创造一个名曰“黛雅莱克特”的语汇呢?我觉得比照哈哈镜更可怕的是罹患癌症。
@@王木木一王 我有个主意,与其造新的汉语词,不如让外国人用我们的说法。既然“方言”和“dialect”的意思不同,那就造一个新的英文词“Fangyan”(或者类似的、造自汉语的说法),然后声明这个词和“方言”的意思完全一致且与“dialect”有微妙的区别。当然,要让这个新词“fangyan”在语言学界成为术语需要不小的努力,哈哈。
單是潮州話跟漳州話的差別也比西葡大,承認一下漢語是一個語族很丟人嗎?
@@jacklam6522 其實不丟人。漢語很有趣,如果用歐洲的標準,各地漢語幾乎就是一個個民族;如果用中國的標準,歐洲各語言根本是一個"歐洲語"之下的方言而已(我知道歐洲語有三大語系,在此忽略其差異)。方言是西元前就出現的名詞,用以稱呼首都以外的"地方語言",僅此而已,沒有甚麼語系、語族這麼細緻的現代涵義。這些各地漢語已經被稱呼方言幾千年了,如果我們現在使用近百年才出現的新定義,來批判方言這個使用了千年的名詞,很不妥。這是我的意思所以說,如果是為了批判推行國語/普通話運動而批判方言這個詞,我認為問題是國語/普通話運動本身也使用了新定義來對譯方言,而矮化了各地漢語,不尊重"方言"一詞的歷史。問題在於找了不恰當的歐洲語來對譯,而非方言一詞本身有問題
櫓力
人=亻,四=目,口走說,象形文字啦!形容「能言善道」?你去「顯」一下子?(撮商?)
作繭自縛
假博士跟真博士的差別
漢藏語系是假的
@@akilachen 你也是假的
确实是假的,从他的逻辑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来,和大陆小粉红一个性质,台湾小绿豆
@@kanqi-j5j能拿出證據 再來批評
寒慢
頇顢
,
非常感激有人能勇敢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有识学看到不同的角度,让大家不必局限在一个个自以为是的盒子里
可能在台灣的所謂學術界很多在心態上是鄙視在台灣的文化語言,也不會講台語
他們自然會也不屑的言論...
記得曾經有一個國文老師,還不屑的在課堂上說你們台灣有什麼文化的鄙視言語
台語,從小講到大,其實根本不知道還有文讀音
直到在補習班有一個國文老師,他研究所是主修聲韻學
,也是以聲韻學論文得到碩士學位
他是客家人並且是道地的客家人,客家話,閩南語都會講
他就很明確的講閩南話早於客家話
春秋戰國時代官話就是閩南語文讀音,孔子可是用閩南語文讀音教學生
我們當時聽了還不太相信,不過依客家人向來在文化上自負還常鄙視閩南人的心態
會說這樣的話必然有客觀的證據
他也以閩南語文讀音朗讀屈原文章給我們聽,當時印象很深刻~
那老師學識讓我想當他學生
我是江苏人 我也支持这个观点 我们的土话是混合了吴徽赣的淮东话
台语,哈哈,笑话吗,明明就闽南话
@@kazurisawashi6434 這沒什麼 就像廈門話漳州話泉州話也是閩南語
@@andrewmai1970 臺語有混合日語詞彙,其實可以藉某些單字分辨你是閩南語還是臺語區的
南方的方言裏應該都有文讀音。我小時候有位國文老師叫我們回家找父母用方言讀古詩給我們聽,我老爸就說過用溫州話讀詩詞的發音和普通說話是不同的。是要用專門讀詩詞的發音。所以讀書人之間,雖然方言不同,但讀書用的音大致相同。
我想文讀的語調會比較接近, 操持方言的讀書人們, 應該調整出符合古籍切韻的發音, 力求除了可以讀書、吟詠, 也符合優美的觀感, 也許還是學官話前的前置~
自己的語言自己定義,不必尊從老外的規則,老師說的好。
+1
英文翻成中文,同義的概念。國語翻臺語會變外星語嗎?只要翻成同義字即可,根本沒什麼困難的
老師解說得真好,台語保持了中原古音,去除外來語即同閩南語。漢語,包刮閩南語、客語、粵語……,但官方語言則是台語音這種說法會更精確。唐詩唐音,採平水韻可以說明古漢音的延續。台語,縱使方言客語粵語使用者不認同,也動搖不了中原官方語音的事實。畢竟,一碼歸一碼。
老師分析的很有道理 以前我常聽廣播的布袋戲演播 都是用雅言來詮釋歷史古路戲 現在感覺真正都通了
完全沒道理
老師的這方言讀法解決很多古書的問題
+1
活到老學到老,真的不假,愈聽愈有趣味!
+1
研究得太棒!我也一直在研究各地方言,走到世界各地,我都在學習,發現伊朗和土耳其有許多發言和廣東話,吳語,甚至和浙江簘山的某些話很相近。
聖經舊約說,最古老的時候,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講著同樣的語言。我相信這一定是對的。
舉個例子來聽聽,我有興趣喔
这不废话吗,人类的祖先都是从非洲大陆来的
突厥语是中国两大语系斗争内卷出来的流亡政权向西发展混血传播
顢頇頇顢。其他例子生活中稍留意常可發現倒裝詞
❤陳老師博士就是現代的孔子感恩謝謝你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加油加油感恩再感恩謝謝再謝謝你
北京話“旮旯”,音 gā lá,意“ 角落”。而“角落”, 閩南語文讀音“gak lak” ,兩字為入聲音。似乎“旮旯”是從古漢語 “ 角落”演變而至。
這個詞在吳語裏也是相似的發音。我印象深刻。這個詞和毛角(硬幣)是我少數還會用母語說的詞,還是有不小心就會說成母語的音。
@8learn0live08743 常聽家母的用詞"山澗旮旯縫" ,所以台語也是這麼用
西南官话 山卡卡,山沟沟,山旮旯的意思,意思接近。
脏兮兮,目前这个兮作为现代语气助词很少了。
角落本身就是上古汉语角krok复辅音多音节化的产物,类似的还有块-坷垃,巷-胡同-弄等,上古汉语的复辅音遗存现象反而是在汉语北方方言中较多
厉害!
現在的人也是寫錯字記,所以老師說的不錯。
毋庸置疑
庸,用也。《說文》
其實庸是錯字,本字是用。就是臺灣閩南語,不用懷疑!
老師分析的太讚!
清楚明白
古音到了今天一定有變化,你若講上古漢語就是台語,就說得有點太自我主義了。除非你能將《方言》內所有的字都拆解出來,再提出你的學說,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同意你的理論。「構擬」就是個人意見,這個看法是你最中肯的說話,外國的漢學家認為漢藏語系存在,只是現時最流行的學術觀點,就和阿爾泰語系 altaic 一樣,可能有一天都會被人推翻,所以如果不能提出一篇論文有證有據地反駁對方,那麼現在再嘴炮也沒用,方言一書也只是單一立論,在語言構據的過程中不夠全面,假如有更多例子就更好。
再者,台語裏面也可能吸收了不少的百越語成分,也不能直接說是上古漢語,有些字肯定已經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被取代,語音系統亦會出現變化,所以我認為中肯的說法應為「台語可能很接近在方言一書中用以記載的上古漢語」。最後謝謝你認真做了這條影片﹗
edit: 有人提出了「查哺」本字的理論,為免誤會,已刪除有關字眼
“有些字肯定已經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以下略)”
這不是廢話嗎?而且根本不用扯那麼遠,影片中提到“歐巴桑”這個現代的例子不就是?邏輯有問題?
至於你所謂的“中肯”,其證明是?拿個虛無縹緲的想像來反駁也太好笑了,更何況你所謂的“中肯說法”就已經跟你自己說的內容自相矛盾,竟然連嘴炮這種詞都跑出來,水準真低。
p.s. 陳老師早已說過他將方言一書都解讀完,當然那就是“他說的”而已,還沒看到任何出版品,所以你還可以繼續嘴炮。
他所謂的上古漢語、通語對應的是閩南語的文讀音而不是白讀。你先了解一下兩者的差異。
XINREN 是的,是文讀音,但很多人不知道閩南語有文讀音,所以只能在這裏說我放屁。
Hey Wing Liu 《方言》有一條說:別,治也。(治是記音字,相信您解的出來)其他網友也可以幫他解此題
@@akilachen 歹勢陳老師,我的母語不是台語而是粵語,台語能力不足以解答你的問題。
文白讀音在語音嬗變的過程中是會一起變化的,簡單來說,不可能出現文白音的聲母韻母數量不同,或者聲調調值有偏差,文讀音一定更接近古漢語,但不能一概而論講台語文讀音=上古漢語。所有人都知道漢字並不是記音文字,古人記音更不可能把所有音素全部記下,舉例說以廣州粵語記錄所有粵方言一定有錯,因為廣州粵語缺少了濁音、內爆音和擠喉音,單以漢字記音的方法論述,只能說台語更接近上古漢語,不能直接定論。
我在這留言,是不希望見到所謂「福佬沙文主義」的出現,以一種台語優勝於所有其他漢語系方言的態度去論述,這樣只會令人產生厭惡感,就和所謂「大粵沙文主義」一樣。更何況上古漢語並不是漢藏語系的頂點,其上更有原始漢語,再上才到原始漢藏語,其中過程一定有音變的出現,所以並不能以台語一種語言直接否定了整個語系。
老師出方言相關的書籍嗎?
謝謝
籌備中⋯⋯
@@akilachen 必定要通知哈 一定買回拜讀
謝謝您
@@akilachen
Great!!!
受教了,很有道理!
受教了🙏
謝謝陳老師,很有系統,很能說服!其實,就歷史而言,「儘量」還其真相,文字知其淵源用起來美雅、方便是上策。剛才說「燕趙魏」以「 姝 」為好。我過去看古書印象,口紅傳自燕國,而台語發音「燕脂」,非常有啟發。感恩!另,大作何時印出?已有些老貨(或老歲)朋友迫不及待!敬請賜告。
Alan Chou 謝謝支持,一切依理而行
原來如此。我以前以為口紅為「妍脂」,實則「燕脂」
(粵語用字和閩南語用字,有許多雷同。)
口紅傳自燕國?會不會是「嫣紅」的「嫣」?粵語是「嫣脂」,若是「燕脂」在粵語音則不合,「妍指」也不合粵語音。
@@黃子萍-v9y 謝謝指教,多討論會激發許多「可能性」。 「燕脂」的知識來自二三十年前看春秋戰國的書,印象有點模糊。當時燕國原來太子跟秦始皇小時朋友。其他國家從燕國回來都帶「伴手禮」燕脂,是燕國特產。至於其他名稱也有可能,該國可能翻成其官話或流行語言。比較今日,「作秀」「酷」官方也開始採用。又如麵包發音「胖」,來自法國,中轉日本。水泥(洋灰),法國COULIS(孤立),中轉荷蘭,台稱「紅毛土」,中轉日本,台稱孤立,「阿馬達恐孤立」,阿馬達是日語腦袋,恐孤立是攪拌水泥,是固執如混擰土之意。以上臭皮匠之得,獻曝引玉。也至盼陳老師的研討邏輯發揮!
@@黃子萍-v9y 「嫣脂」也很有可能性。
不知道還有什麼佐證可以推論,何者才是原本的用字?
老師好!
老師晚安
支持
我先前看到漢藏學者的構擬漢朝語
一聽發音後馬上翻白眼跟我妹說 根本鬼扯
因為如果發音如此 文章不小心就會寫發音字
那個想像出來的鬼漢語 捲了一堆舌彈舌字
你看過漢朝哪個文章小說賦有寫捲舌字彈舌字?
沒有 對不 沒有就代表這些學者想錯了
因為人們早已習以為常 中國最早詳細記載語音也要數到500年後的切韻
你不如直接指出人家推論哪一個步驟出錯了
你不習慣不代表絕對不可能
整個主流學界會全部胡亂猜測嗎 人家一定有依據 你不懂請學學音韻學
@@jacklam6522 對岸音韻學比你所知先進多了
閩語客語屬於雅言,屬於中原古音。什麼叫做中原古音?就是中原都說這種話。你聽過閩語客語捲舌嗎?
受教了
说文解字注明,儇就是慧。
儇,在现在的吴语里表示乖。
漢漫 - 這兩個字以台與發音,馬上知道它的意義,它就是頇顢的意義。
是的
用北京話根本是有字天書古文怎麼也看不懂
北京話是遼東鮮卑話女真語
自遼金元明清900餘年迄今
在此之前為上古迄盛唐說的
是河洛話保存最完整閩南語
即今日之台灣話古漢文... 。
@@劉瑞進 那厦门话岂不更正宗?
@@50351181
小時聽過福州話完全聽不懂
廈門話沒聽過無法回答... !
用河洛話讀自詩經乃至唐詩
不止押韻連音韻都完全符合
@@劉瑞進 北京話是遼東鮮卑話女真語 這種民國初年章太炎 就提出的語話,早就被現代漢語學者 否認了,何苦執著呢 ?
@@50351181 廈門和台灣幾乎一樣
難道春秋時代的高漸離也是講河洛語嗎?
說漢語
不只闽南语是古汉语还有粤语湘语吴语客语
七大方言都是古汉语,不管官方语言如何变,地方方言民间一直在说
又複習一次, 加深記憶!真棒。想請教一個台語詞:發音同 ‘累到’ 是什麼意思?
如果有一個字的閩南語(台語)不曉得如何唸,一般的字典又查不到,該在哪裡查詢呢?
甘字典、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或康熙字典
如果是要考證一些現代不常用的字音(例如影片中部分字的讀音),您推薦哪一本呢?
Natsuha Lu 您再套有邊讀邊的規則大概就行了
所謂,語系是什麼,漢藏語系又是什麼
哈哈哈,看越南歷史也說越語也有受藏語影響,這些語言學家的觀念幾乎亞洲語言的發源都扯上藏語
越南话有很多地方是似福建和广东的方言,学越南语很像在学一种方言,很多语句只是发音有点高低不同而已。
@@laipengleong9468 胡说八道,越南语的语法完全和汉语不一样
有类似的,特别是广西话
越南语明明是南亚语系,和汉藏语没有任何关系
陳老師認為閩南跟廣東話在上古漢語之前就已經分開了嗎?
Ian Hu 我是說閩南語還保留古音,廣東話沒有,因為廣東人的母語不是漢語,因此會受歷代官話的影響。另外,越族春秋戰國才進入中原,才在努力學習漢語而已,所以楚簡抄錄的詩經,用字也常常抄錯,也是同音異字的問題。
世界上有漢語嗎?有漢族嗎?你不明白周人寫的剛剛好就是寫你們的發音、例如現在我用周人的發音、一定是通語、去形容你們閩南語、正正是廣東話就是通語、用廣東話這個通語來形容妳們的閩南語、故此、廣東話發音是黨(你們知道原來是懂)那是周人用自己的通用語音描寫你們閩南語音、明白否?
還有就是、哪怕現在、廣東人都係講知、知道、知了、你們閩南還是講懂、煲冬瓜應該就是你們教出來的了、現在很多口頭禪煲冬瓜都說、曉得、你懂不懂、周人後代廣東人一直都係講、知啦、知道啦、一直無變過
@@johnlee5409 你可知到现在,我们闽南人仍然把”读书“称作”读册”,把炒菜的锅称作“鼎”。(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就这一点就说明闽南语比粤语还更接近上古汉语了。
另一辅助佐证,不少人提出古老的方言都会有文读音和白读音,这两种发音并存。反观粤语现在好像只有一种发音?
@@johnlee5409 你根本不懂闽南语。我们闽南人平常说“知道”根本不会说“懂” (念“dong”)。这样的说法很变扭!我们会说“知影” (“zaiyang”)、“知了“、“知晓“ (”dihiao”)。
首先,汉藏语系存在的证据很薄弱--不考虑巧合的话,也会有如下四种可能:1)原始藏缅语和原始汉白语有可能互相接触彼此借词;2)二者有可能同样地从一个第三方的源头借词;3)二者有可能因为类似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趋同进化;4)更有可能同处在同一个语言区域当中各自有一个对方语系的近源语言作为自己祖语的底层--以上四种情况都会造成学术界的观察视角获得证据对所谓汉藏语系进行认定,按这么说,汉藏语系只有20%的概率真实存在过,应当是没问题的。其次,历史语言学所假设的一个基本的规律是语音是会嬗变的,没有哪一个语言会千年不变,我们可以用闽南语去构拟上古汉语的音,但不可以假设读音没有发生过改变;事实上,上古汉语的拟音就是通过今天的汉白语族语言所构拟的,包括闽南语,也包括闽地其他的语言和汉白语族其他的语言;使用藏语去构拟的是原始藏语、原始藏缅语和原始汉藏语这些语言,使用现代藏语是无法构拟出古代汉语的音系的,也没有人这样做。第三,无论汉藏是否同源,都是语言的问题,和民族没有关系。历史上会发生民族认同保留完好但母语却发生转变的事情,尤其是发生在所谓原始部落民族当中。作为语言的上古汉语的存在是先于汉民族甚至是华夏族这些概念存在的,说这种语言的人既无所谓有汉族的民族认同,也不可能有;事实上,就好比今天的任何语言都有方言一样,上古汉语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语言,也一定有方言,这就是扬雄的《方言》一书所揭示的,使用楚地方言的人只会认同自己是楚人,使用宋地方言的人也只会认同自己是宋人,至于未来几百年后大家会形成一个新的叫做“汉人”的民族,是不存在这些语言的使用者的思维图景当中的。从这个角度看,闽南语继承了上古汉语的一部分方言读音,而另一部分方言的读音可能就没有继承(可能被其他语言所继承,或者没有被任何语言继承,甚至有可能在中古汉语分化成各现代语种前就已经在汉语的语用当中消失了),而且这种继承也是变化着继承的--假定闽南语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全部特征,甚至连发音都没有变化,这无异于说 世界上并不存在汉语族,语言学家以为是汉语族的东西应当叫作“闽南语族”,汉语族其他的语言(或者毋宁说“闽南语族的其他语言”)都是从原始闽南语里分化出去的;我认为立此论说,为时尚早,需要更多语种间的交叉比较证据,而这项工作并不需要涉及藏缅语族,只使用汉白语族内部的资料即可。
影片沒有看,才會有此論斷。這篇論文在四年前刊登,《方言》每卷看不懂的地方,都是記音字所致。
@@akilachen “《方言》每卷看不懂的地方,都是記音字所致。”我并没有否认您的这一论断。我只是想指出一个事实,即 并没有人用藏语构拟过上古汉语,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其次就是,闽南语和上古汉语保持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这并不代表使用闽南语为主要材料来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就一定比用任何其他语言要来得更可靠,事实上,构拟祖语的方法是普遍考察尽量多种类的子语,然后综合考量,找到音变的规律再行逆推,这样的话,闽南语比其他语言更接近上古汉语的结论是完全可以得出的,但我们必须注意,这本身是结论,而不是前提。不能因为《方言》当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闽南语记音字来解释,就以此为证据,认为有可以单纯用闽南语构拟出汉语上古音来的前提(我只是指出在方法论上不存在用单一子语构拟祖语的可能性,同时在公设范畴不存在假设任何语言可以读音一直不变的假设,当然我并没有否定您的工作方法,只是说一下高本汉等人所使用的并非是这套方法而已,故而没必要厚此薄彼)。因为《方言》中的很多词,使用其他汉白语族的语言也能得到一定的解释,而横向比较各语言的“解释力”对建构祖语的帮助不大就是了;这是因为,《方言》是确定的记录和描写(同时,还因为它是用表意文字,即汉字,记录的,尽管表意文字可以被化用来表音,即所谓训读,但问题在于学界对被用来训某字的那个字本身在汉代的读音仍然只是构拟,而不是确知,毕竟大家谁也没有亲耳听过汉代人说话),而上古汉语的构拟对象并不是一门确定的可被经验感知、可被重复记录和描写的语言,它只是“理论上存在的语言”和“该语言存在状况的最大可能、最大公约”,我们无法用实来证虚,也无法反过来用虚来证实。
王一王木木 你檢視我提出的內容就好,若有不妥處,歡迎提出討論,不用長篇大論模糊了焦點。而且音不是我說的,是按官方公佈的音喔!
另外,齊宋之間謂之哲。我唸出來的音,河南洛陽的人跟我說,老師您怎麼知道我們的土話呢?
@@akilachen 汉藏语系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理论模型,可以被视为是东方语言学家和汉学家们仓促上马模仿印欧语系建设而形成的某种“烂尾楼”。据我所知,印欧语系是标杆工程,而建设度较高的其他语系依次是乌拉尔语系、南岛语系和闪米特语系,这三个语系是有比较自洽的内部论证和一致性较高的变化规律的,最重要的是,有完整的谱系树。但同样的东西并不存在于所谓汉藏语系的研究当中,藏缅语族的大量语言都无法被有效地归到某一族枝以下。所以我觉得汉藏语系的确是靠不住的,只说藏语,从形态学上来讲,今天的藏语在大清朝这几百年来一直在和蒙古语、满洲语一起趋同进化,已经不是典型的藏缅语了,使用它来构拟藏缅语族的祖语都很困难,至多能帮助我们了解藏语支下一些所谓“方言”间的关系。至于法国汉学家说四川藏彝走廊处的嘉绒语保留了很好的原始汉藏语祖型,更是不知从何谈起的,很明显嘉绒语支的语言是在“山民化”之后趋同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复辅音系统和动词的编插系统,使它显得很像是北高加索的语言,而不像是具有典型屈折特征而可能与印度-雅利安语有较多接触的中古藏语。
王一王木木 《方言》別,治也。
其實是別,緻也。別緻,我們常用的詞。全書都是如此,您還要顛三倒四嗎?!
老师,请问吴语和闽南语那个更早?
兔子王 每種語言都是上古留下來的,因為語言不會橫空出世。吳語本有自己的語言,後來跟河洛話交流演變成今天的樣子,春秋戰國的吳越春秋,其地理位置剛好在河洛人的旁邊。越國在更南方,但後來也進入中原。
@@akilachen
越雖在吳之南但歷史更早
舜禪讓予禹而封其子於越
即今日之浙江紹興在大禹
巡視天下時駕崩於會稽(
史記曰會稽者會計也 )
吳立國於姑蘇(即蘇州 )
緣起於周之興...太伯讓國
吳越二國以錢塘江為國界
故其語言系統都是河洛話
沒錯吧???
我以後講話讀書都想用台灣閩南語的文讀音,請問該怎樣學,可以用哪些影片或書籍學習
JIN先生 閩南語漢字學從第一集開始看
给我一点时间消化
但是閩南語也會根據時間有所變化吧
你怎麼能確定它就是上古漢語
而且你硬要這樣說的話 你有把每個方言的讀音都代過一遍嗎? 你怎麼能確定閩南就是「最 」正統的?
因為康熙字典可證明,但是你不懂康熙字典
@@akilachen 對不起 我腦殘
但我想要知道 大師您是怎麼證明的
@@akilachen 康熙字典如何證明?康熙字典不也是清朝產物?
@@akilachen 此外 你依舊沒有解釋到語言學最重要的一個點
語言會變化
從康熙即位至今400餘年,難道現在的研究方法會劣於當時?
想重建漢藏古語, 這人必須精通多種東亞語言, 從中找到共通性, 否則重建的結果, 會很好笑.
藏語的一二三四, 跟福佬話幾乎一樣, 我覺得這不是巧合
现代的计算机其实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然而最基本的理论如果有错,再用计算机推演数据其结果只能错上加错
其次藏语的一二三四也有可能是来自汉语的借词,如同朝鲜、日本、泰国它们的语言一样,也和汉语的一二(雙)三四很接近。然而单纯从“具备通用词、通用词有相似的形态变化”等等来言之凿凿地说某些语言同源,依然还是比较草率的。理由很简单,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无法回答: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多地产生还是同源同出?
陈先生,你可否做一集讲解一下闽南语:七陶(游玩),銃抵(作弄)这两个词对应的汉字?谢谢!
F BI 你是FBI我不敢
诗经中有去得桃一语,得桃在当时是游玩的意思,而现在我们的东南亚福建话和潮州话中游玩也是得桃,不知是不是一样。
高中時國文老師說是𨑨迌(遊玩)
七陶不是蹉跎嗎?
得桃沒錯
哲会不会 是“識”呢
闽南语无疑最接近三国南朝中原汉语音,而吴语不是。从基因上来说,现代吴语区有30%左右的古越族人的后裔,这个比例在汉族中最高,而闽语区这个比例极低。
吳語區基本上非漢族
@@akilachen
+1
@@akilachen 這是什麼暴論 只有吳越的侗台人跟漢人通婚 其他全部殺光?為什麼會特別優待吳越?
难道闽越国被汉武帝全部迁出福建了?
这个分析 挺不错。
不过中古这样恢复是没有问题,上古就不一定。
用藏语来恢复,那就瞎扯了,汉藏语系是一个说法,汉语和藏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漢藏語系是貴國學者所力推的喔
@@akilachen 昨天看了一个帖子,了解了汉藏语系的设立的原因和规则。按那个说法,汉藏语分开独立最早。从原始语阶段就分开了,叫做原始汉语和原始藏缅语。然后原始汉语发展到上古汉语,再发展出中古汉语、古吴闽语、古夏语、楚语。这么看来,我是觉得虽然同一语系,其实藏汉语相同点只是语法和极少单词方面的了。
yu zhou 您可以相信,但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這裡面的邏輯很有問題!
@@akilachen 中国学界最流行的分类法是四大语族分类法: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你所提到的汉藏语系二分化是德国语言学者Julius Klaproth最早在1823年提出,目前西方语言学界最为常用的划分法。做科普视频的话,那最好还是先做好仔细的查阅后再做“科普”他人的视频哦~ 当然,你可以直接回复我说“但我是不会相信的” lol
@@ht4300 壮侗语族跟苗瑶语族根本就是为了大一统强行加进来的,国际学界都不支持
台語的 “可愛” 寫作 “古錐” 應該是錯字吧?如果是,那它的對應漢字應該是什麼?
滑稽
其實台語 粵語 客家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 發音,可以說是漢語的「活化石」,而現在的國語是「 漢化蒙語」「漢化滿語」,很多發音/用字遣詞反而是在滿語或是蒙古語才有的
最簡單的例子,「漢字」其實很多都是「部首」+「聲符」,亦即是「形聲字」,台語的「滑」跟「骨」發音是一樣的,反而國語兩字的發音天差地遠,由此可見台語才是正宗的漢字發音
到底是汉化满语还是汉化蒙古语?什么发音?什么用字遣词?请举例!
滑跟骨产生变化,这是汉语的自然发展。越高级的文明,越会发展
@@ulatashaci1765 蒙語和滿語都留在普通話裡,「胡同」就是蒙語的「井」,「薩其瑪」就是滿語「甜」,發音更是數不完,「豬」「朱」在普通話發音已經不分,在台語分別很大,而且偏旁的發音完全依循著規則(朱 珠同音,豬 者同音)
最大差異「兒話音」「翹舌音」在古漢語完全沒有,普通話才有,明顯承襲滿蒙語言
@@yhtzou 儿化音、翘舌音在中古汉语就存在了。反而,满语蒙古语没有翘舌音和儿化音。
“萨其马”这种名词不能算作受影响。否则的话,可乐、沙发、麦克风… 普通话是不是受了英语影响?而且“萨其马”的意思是切糕。满语管甜叫amtangga。“胡同”有一种说法是上古汉语的“巷”。蒙古语的“井”叫hudag,是不是太牵强了?
翘舌音在广东话里有。儿化音在西南官话也有。
ju、je这些音满语蒙古语都有。
中国普遍南方方言使用者有个习惯:“我的方言有,普通话没有的,就是古汉语。”“普通话有,我方言没有的,就是来自满蒙”…
@@yhtzou 因为各个朝代都有对岭南方言“音不正”“语言不通”的记载。虽然这并不能说明粤语不是中古时期的官方语言,但是至少说明了岭南地区的方言和中原地区是有差异的,假如现在的粤语就是中古时期的官话,那么要么在当时就是能互通的,要么就是岭南地区每次在朝代更迭时都能完整继承前代官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闽南话,朱熹曾说过:“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
反而广东、闽南方言受了大量壮侗语的影响。
你去测测基因就知道了,广东福建人的南越基因多么的高。而北汉是完全没有满蒙基因的。满蒙人和汉族隔绝程度极其高。而汉人一直和南方各民族交融很深
@@ulatashaci1765 講這麼多,你沒辦法解釋的是「入聲消失」這件事,阿爾泰語系沒有聲調,所以漢語傳到日語韓語這些阿爾泰語系後入聲都消失了就是很好的例子,反之廣東話跟閩南語保存入聲非常完整
至於「詞彙」這部分更是明顯,閩南廣東許多詞彙更像是直接從詩經擷取一樣,這些都不是「胡化漢語」的普通話的用法,像廣東話的跑步就是「走」,走路反而用「行」,這完全符合說文解字跟韻書的解釋,古文對同一個字的解釋反而跟普通話差異很大,卻往往跟閩南語十分契合,我們高中在台灣學古文的時候就發現了,台語至今你仍然用「汝」這個字就是很好的解釋
古代詩人陸游早就說了「上源驛中搥畫鼓,漢使作客胡作主,舞女不記宣和妝,廬兒盡能女真語」足以證明北方語言受到阿爾泰系的滿語蒙語影響有多深遠
至於滿蒙跟漢人沒有混血就不用多說了,我外婆就是純滿人,我祖母則是客家漢人,所以滿漢通婚早已行之有年
闽南语的主要地区又不是台湾,而且福建
Sagon K 最純正的閩南語在臺灣,因為從閩南遷至臺灣而不受其它方言的影響。而閩南種族太多,不同族群學習閩南語,就形成形形色色的閩南語,聲調都不太一樣。
@@akilachen 您怎么看待郑张尚芳的上古拟音?
Sagon K 我一直在說擬音是推論,它不是真的。漢語若真如語言學說的會變,那藏語都不會變嗎?光這問題語言學老師怎麼說呢?如果漢藏同源,而語言都按同一規則變,就不會有兩種語言出現。
另外一個是押韻的問題,鄭張尚芳的擬音有押韻嗎?孔子的論語歷代傳頌,您有聽過如鄭張尚芳的擬音嗎?
@@akilachen 有听过郑张尚芳的做的拟音,用上古音读的诗经,不是很押韵。我猜想也许汉语早期的文学作品不那么强调押韵。拿诗歌来说,讲究押韵的近体诗也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Sagon K 詩經也押韻啊
漢漫!!
廣州話頇顢和漢縵同音
我最討厭有人說什麼「閩南語是語言,不是方言」,根本是拿西方的現代定義來扭曲中文「方言」的本義
那么为了同时不扭曲中文语汇的本义,且还能够让中文学术界能够用中文和已经不幸被西方现代定义掌控了话语权的世界学术界交流,我们是否有必要再在中文里创造一个名曰“黛雅莱克特”的语汇呢?我觉得比照哈哈镜更可怕的是罹患癌症。
@@王木木一王 我有个主意,与其造新的汉语词,不如让外国人用我们的说法。既然“方言”和“dialect”的意思不同,那就造一个新的英文词“Fangyan”(或者类似的、造自汉语的说法),然后声明这个词和“方言”的意思完全一致且与“dialect”有微妙的区别。
当然,要让这个新词“fangyan”在语言学界成为术语需要不小的努力,哈哈。
單是潮州話跟漳州話的差別也比西葡大,承認一下漢語是一個語族很丟人嗎?
@@jacklam6522 其實不丟人。漢語很有趣,如果用歐洲的標準,各地漢語幾乎就是一個個民族;如果用中國的標準,歐洲各語言根本是一個"歐洲語"之下的方言而已(我知道歐洲語有三大語系,在此忽略其差異)。
方言是西元前就出現的名詞,用以稱呼首都以外的"地方語言",僅此而已,沒有甚麼語系、語族這麼細緻的現代涵義。這些各地漢語已經被稱呼方言幾千年了,如果我們現在使用近百年才出現的新定義,來批判方言這個使用了千年的名詞,很不妥。這是我的意思
所以說,如果是為了批判推行國語/普通話運動而批判方言這個詞,我認為問題是國語/普通話運動本身也使用了新定義來對譯方言,而矮化了各地漢語,不尊重"方言"一詞的歷史。問題在於找了不恰當的歐洲語來對譯,而非方言一詞本身有問題
櫓力
人=亻,四=目,口走說,象形文字啦!形容「能言善道」?你去「顯」一下子?(撮商?)
作繭自縛
假博士跟真博士的差別
漢藏語系是假的
@@akilachen 你也是假的
确实是假的,从他的逻辑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来,和大陆小粉红一个性质,台湾小绿豆
@@kanqi-j5j能拿出證據 再來批評
寒慢
頇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