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法華特論) -第十八(菩薩從地湧出品)從地湧出品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окт 2024
  • #法華特論,#達庵居士,#馮寶瑛,#達庵大闍黎著,
    #達庵大闍黎,#法華特論自序,#法華經 ,
    #法華特論18,#從地湧出品,#菩薩從地湧出品,#初發心菩薩,#發願勸持是經,
    第十八,(菩薩從地湧出品)。
    釋尊運用,
    毘盧遮那如來全部神力,
    一切分身集中一處,加持雄厚;
    多寶本尊遂現全身於世;
    法流所播,驚動十方大菩薩
    來參加者數逾八恒河沙;
    以此方大士誓弘法華,
    則亦各起歡喜心,
    願留娑婆演說此經。
    然釋尊修此妙法時,
    無量心數一一開顯,
    成為無量眷屬菩薩,隱藏心中;
    仗增上緣力,
    隨時得頓現於曼荼羅中;
    會眾未泯時間空間之見,
    若覺諸菩薩皆從地藏湧出。
    湧出之菩薩既無量無邊,
    皆與法華為緣,堪以轉此法輪者。
    娑婆世界只患無當機,
    無虞缺乏一乘法師,
    不必他方菩薩代庖。
    此本品之所由立也。
    爾時,來自他國,諸大士,
    過八恒河沙數,起座合掌,
    共白佛言:,世尊,
    若聽我等於佛滅後,
    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
    書寫供養是經者,
    當於此土廣說之。
    佛言:止!善男子,
    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
    我娑婆世界自有
    六萬恒河沙數菩薩摩訶薩;
    一一各有六萬恒河沙數眷屬;
    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
    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法華大會,十方無量菩薩,
    同集於一平面上,
    分居四正四隅;
    姑以過八恒河沙數表之。
    此諸菩薩,
    乃胎曼持明院大勇猛部所攝,
    深得普賢之道者;
    護持法華自其所長;
    今曰已勤加精進乃至
    讀誦書寫供養,謙詞耳。
    釋尊欲透露內心具足之秘密心數,
    故作遮止之言。諸心數無量,
    分懾於六波羅蜜;
    故云我娑婆世界自有
    六萬恒河沙數善薩。
    一一心數又各有
    六波羅蜜融貫其間;
    故云各有六萬恒河沙數眷屬。
    佛說是語時,
    娑婆世界所有國土,
    地皆震裂;
    無量無邊菩薩摩訶薩同時湧出;
    身皆金色,三十二相,
    放無量光;
    蓋住此界下方空中,
    聞釋尊妙音而來集者。
    一一菩薩各為首領;
    所率眷屬菩薩,
    多則六萬恒河沙數;
    少則三數人乃至一人;
    亦有獨身無伴者。
    佛說是語之際,仗強力加持,
    無量心數各現菩薩身;
    布成有相曼荼羅,
    與應身佛同其光相。
    此本一時頓現;
    似從地下湧出者,
    會眾帶惑之見耳。
    諸首領菩薩所率,
    或全部眷屬,或局部眷屬,
    乃至無眷屬者,
    各隨會眾因緣廣狹而然也。
    是諸菩薩從地湧出,
    各詣空中七寶塔前,
    向二世尊敬禮;
    及到諸寶樹下禮一切分身佛已,
    以種種贊法頌揚二尊。
    自湧出至贊己,
    在世間須經五十劫而後畢;
    然當時大眾蒙佛威神力,
    謂如半日。
    會得華嚴宗“
    同時具足相應門”及
    “十世隔法異成門”等義,
    對此段經文自然融解。
    蓋一落時間之見,
    一一菩薩到一一佛前禮拜讚歎;
    挨次而觀,非五十劫不了。
    以佛眼觀之,一念之間,
    諸事並具;
    會眾蒙佛威神之力視同半日,
    猶有所滯耳。
    爾時四眾以佛神力故,
    亦見諸菩薩遍滿十方虛空,
    中有四導師;
    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
    三名淨行,四名安立行,
    代表諸菩薩問訊釋尊。
    釋尊答言:諸善男子,
    如是如是;
    如來安樂,少病少惱;
    眾生易化,不感疲勞。
    所以者何?
    是諸眾生世世以來,
    常受我教;
    亦於過去諸佛承事供養,
    種諸善根;
    故始見我身,聞我所說,
    即皆信受,
    入如來慧;下焉者先習小乘,
    今亦引入佛慧,轉習法華。
    諸菩薩聞已,隨喜讚歎。
    諸菩薩讚佛已,
    四眾又見其分佈十方,
    遍滿虛空,無有間隙;
    而由四大導師代表問訊。
    此等導師,
    分錶四行大菩薩之特性。
    上行菩薩示普賢行,
    修此行為成佛最上之因故。
    無邊行菩薩示文殊行
    (虛空藏分位),
    修此行能顯無邊功德故。
    淨行菩薩示觀音行,
    修此行得證清淨境界故。
    安立行菩薩示彌勒行
    (虛空庫分位)詞,
    不外少病少惱等語,
    一準此方習向者,
    系乎四眾機感之力耳。
    娑婆號稱難化,
    勞而少功;釋尊答以易化不勞,
    專就會上善根早具諸眾生言之。
    此輩固世世追隨釋尊受學,
    而於他佛亦曾多所承事供養;
    善根如是,
    宜其一見釋尊即信受教法,
    而得如來智慧。
    根機下劣者未能一超直入,
    則繞道小乘以調伏之;其成熟者,
    終於法華會上與利智頓機
    同入佛慧也。
    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恒河沙菩薩眾,
    各作念言:我等從昔以來,
    於此種從地湧出之事未嘗見聞。
    於是彌勒代表大眾諮問世尊。
    寶樹下諸分身佛侍者,
    亦不知上湧菩薩之由來,
    各問其師;
    皆奉敕靜聽釋尊答彌勒語。
    彌勒菩薩等一向只從
    化身佛學習三乘;
    雖漸進至等覺地位,
    未入金剛心妙境;
    故對從地湧出諸大菩薩,
    未明所自。
    十方分身佛之侍者,
    固屬此類根機;
    故亦各求本師釋疑。
    時值釋尊方啟口答彌勒;
    遂皆敕其侍者同聽。
    釋尊告彌勒言:
    善哉!善哉!阿逸多,
    乃能問佛如是大事;
    如來今欲顯發諸佛智慧,
    諸佛自在神通力,
    諸佛師子奮迅力,
    諸佛威猛大勢力;汝等皆當一心,
    被精進鎧,發堅固意,以接受之。
    阿逸多,是無量無數阿僧祗
    諸大菩薩從地湧出,
    皆我於此娑婆世界成佛時調練而來;
    依下界虛空中住;常樂靜處,
    勤行精進,求最上慧,無有障礙;
    汝等末由相見。阿逸多為無能勝,
    乃彌勒菩薩之名也。金剛心妙境,
    佛固不輕易表演;縱有表演,
    見者只目為不可思議;不求甚解。
    彌勒能作是問,已屬可喜。
    如是大事,乃如來秘密藏之流露;
    證此境界,庶得諸佛究竟智慧,
    乃至威猛大勢力。
    中間喻以師子奮迅力者,
    師子奮迅時,
    開張諸根,身毛皆豎,
    現威怒哮吼之相;
    小獸震懾。佛入此類三昧,
    則奮法界之全身;
    開大悲之根門;
    現應機之威力;
    使外道二乘畏伏;
    故取以為喻。金剛境界,
    雄猛無畏;
    非一心精進意志堅固,
    不能接其法流;
    故以是勉勗諸菩薩。
    釋尊修習金剛心時,
    無量心數頓然開顯;
    此本內心妙相,
    非他人所能知見。
    然於娑婆世界示現成佛時,
    循俗諦現五識身於世間;
    諸心數未遇其緣,
    恆寓心地之中密密調練而已。
    機緣一到,為外境力所牽動,
    遂若從地湧出焉。無明未盡,
    而欲追求諸菩薩歷史;
    準意識習慣,
    一若住於下界虛空;
    僻居靜處,精進不息,
    以求如來究竟智慧而已。
    未由相見者,境界迥異,
    不相交涉耳。
    論曰:此品義理極深,
    非通密教不能曉;
    要在先明胎曼之機構。
    胎曼者,大悲胎藏法界
    生曼荼羅之略名。
    何謂曼荼羅?
    以法性圓具之妙體,
    開為主伴互融無所不攝之
    法界道場也。義譯曰壇。
    不論諸佛眾生,
    皆寓此壇於心。無明籠罩,
    不能自覺,淪為眾生;
    無明破除,法界全現,
    即同諸佛。
    曼荼羅之上冠以法界生者,
    自性法爾如是;
    非由阿賴耶識歷練而來。
    眾生雖未成佛,
    此壇己藏心中若胚胎然;
    故曰胎藏。諸佛以大悲力加持之,
    令胚胎如量發展,
    頓生法界之壇;
    詳雲大悲胎藏法界生曼荼羅,
    以此。任何一心,
    以自性本體為主;
    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四智,
    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四行,
    輔翼之;發為尊形,
    則成胎曼中台九聖。
    以中台為策源地,
    一面交徹十方如來;
    一面攝化無量眾生;
    各有相當心數與之配合。
    外緣未具,伏於心藏而不彰;
    大悲所行,應諸世法而頓現;
    地藏湧出諸菩薩,
    即緣具悲行之無量心數所化也。
    娑婆世界者,
    依釋尊自性本體而流現者也。
    常途所感,
    只見三乘聖人調練純熟,
    無量眾生皆發大心,
    自然湧出無數菩薩與之相應。
    機感所繫,只患緣之不具;
    不患無一乘法師。他方諸大士,
    亦各為其佛胎曼中之一尊;
    故作越俎代庖之請者,
    藉釋尊之答詞,
    俾會眾得聞無上密義耳。
    彌勒菩薩示跡修行,
    足曆三大阿僧祗劫;
    已入等覺之位;於十方菩薩,
    應多所認識;而對從地湧出者,
    乃至不識一人;
    顯教立場,當如是爾。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