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相對論更奇怪的量子力學 / 高涌泉教授 / 探索9-3講座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6 май 2013
  • 在大師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打開量子物理之門之後,量子物理中仍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既然牛頓建立的古典運動定律不適用于微觀世界,那麼微觀粒子如電子所遵循的運動規律到底是什麼?這個重大挑戰被才華洋溢的下一代,如海森堡、狄拉克、薛丁格等人征服了。他們在1925、26年間建立起所謂的「量子力學」,這個理論是目前物理學中最成功的理論,也是二十世紀眾多重要科技進展的基礎。但是這個理論也帶來嶄新、令人不安的世界觀,使得費曼要講出「沒人懂量子力學」的話。這個奇妙理論的出現過程是令人無法忘懷的物理學黃金年代,高涌泉老師將帶我們回顧那令人激動又充滿創造力的黃金歲月。
    【活動官網】
    case.ntu.edu.tw/quantum/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22

  • @Quantum_Arts_Notes
    @Quantum_Arts_Notes 4 года назад +3

    幾百年之後的人們,也會在讚嘆聲中觀看這一段科普講座啊。

  • @heng-holee9077
    @heng-holee9077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光子是自旋的電子在能階之間跳躍時所釋出的物質,它也是處於自旋態的能量波,有振幅、頻率、波長,暫以正弦函數sinx表示之。
    若設被釋出的這顆光子是一顆紅色的光子R,若我們能將R單獨鎖在一個籠子裡,我們能否從外面將R的顏色轉為別的顏色,例如,將R轉變為綠色的光子G?
    三角函數的微分(微分即觀測):dsinx=cosx, dcosx=-sinx, ...,d一次就轉90度,那麼d四次就轉360度。所以我們在籠子的外面,高速、不停的高速d(觀測、貶眼)這顆光子R,我們應該就能提高它的頻率,進而改變R的顏色。
    以上純為本人的設想,謹供參考。
    台北市 李亨和 2021/5/6 02:38pm

  • @user-ui5qq2ff6e
    @user-ui5qq2ff6e Год назад +2

    謝謝老師我睡好安眠

  • @user-hp7xc3ym2x
    @user-hp7xc3ym2x 7 лет назад

    参考になった。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Edisonpan
    @Edisonp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量子力學(機制)其實是有"主觀性"及客觀性並存的一套開放兼容相對論的真論說

  • @luoyerong
    @luoyerong 6 лет назад +9

    在分裂世界的意義上,你不看月亮,月亮的確不在你的世界。各位好!

  • @Smylw
    @Smylw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晚才看看这样的视频。不过收获很多,不知道能不能与朱教授进行一些邮件交流。

  • @heng-holee9077
    @heng-holee9077 3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們若把金字塔拿來d一下,會得到什麼結果呢?

  • @laurencechiang4958
    @laurencechiang4958 9 лет назад +3

    別說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就是現代也還有人很不喜歡量子物理,因為從古典的觀點去看量子實在太奇怪了。如果看量子物理的過程中完全不會有問題,或困惑,那代表跟根本不懂量子世界。

  • @johnlaidr2012
    @johnlaidr2012 10 лет назад +3

    光波干涉實驗:
    Feynman's double slit experiment
    Single electron double slit wave experiment

  • @freedomj409
    @freedomj409 2 года назад

    相對論說的是時間問題,在重力下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 @chengyilin2001
    @chengyilin2001 7 лет назад +21

    台湾的教授真的很优秀,难怪台湾科技可以如此发达,起码我在国内受过的教育没有办法比。这些教授是可以带出优秀的学生的。

    • @OOXXOXOXX
      @OOXXOXOXX 6 лет назад +5

      現在都跑去中國啦,台灣不愛才
      只愛奴工

    • @DogG87
      @DogG87 6 лет назад

      💦💦💦 哀…

    • @jefflin5541
      @jefflin5541 5 лет назад +2

      我到是覺的中國的教授講的比較好
      ruclips.net/video/iP9OQ5hmGro/видео.html

    • @appp2010
      @appp2010 5 лет назад +1

      我和你一样,也没读过中国大陆的一本大学🙄不太清楚啊😯。还好,科学无国界,谁好都好啦。。。

    • @54088WWW
      @54088WWW 5 лет назад

      因為你在大陸根本考不上任何學校

  • @user-qf9gd9nm1b
    @user-qf9gd9nm1b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老師您好,關於量子力學裡的波粒二象性的問題,我有二個問題,當光子通過孔洞,觀察者角度(人類、機器受限,因為我們的視覺神經(三原色的世界)可是大自然昆蟲擁有16原色甚至跟多原色,還能看到紫外線、紅外線甚至其他波等,若以他們角度成為觀察者是否會看到光子通過時所產生我們未知的變化,因為我們自身條件的受限,科學家推去觀察者意識,我覺的不夠客觀)第二個:坍縮問題,光子速度通過孔洞,以愛因斯坦相對論來說速度越快影響時間與空間,可是觀察者並不是跟著光子速度同速,所以既然光子通過孔洞,因為速度的關係,自然將空間產生變化出現坍縮現象,出現斑馬紋的觀察結果,因為我們不是用光速的方式做觀察,那反之,我們不觀察時,由於光子自身的速度自身的空間,在自己的世界裡無需坍縮,我們沒觀察只接受結果,這樣不是沒出現斑馬紋很正常嗎,因為一個光子射過孔洞它自己的數度自己的時間空間裡,最後的落到自己的點,裡面全部都是光子的世界,所以不可能產生坍縮,自然我們不觀察從結論看同理可證不會有斑馬紋,假如我們速度為光速觀察著光子通過孔動的時候我覺的光子不會出現斑馬紋的假設

  • @mll7963
    @mll7963 9 лет назад +2

    merci~~

  • @Quantum_Arts_Notes
    @Quantum_Arts_Notes 4 года назад +8

    台大在開放式課程、科普講座方面,已經是獨領風騷、居於執牛耳的地位了;期盼其他大學也能奮起直追啊。

  • @user-ur7cy1kg5l
    @user-ur7cy1kg5l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光子是能,月亮是質,應不可比擬。

    • @user-vw4us8gn7w
      @user-vw4us8gn7w 3 года назад

      ruclips.net/video/1Bev65VkwX0/видео.html
      建議你去看這個;裡面有句話的精神應該是我們該學習的
      不要說我們知道,而是我們""觀測到""
      還有很多比這部影片更容易讓你了解量子力學基本概念的影片

  • @Smylw
    @Smyl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对于复数与量子力学的几率问题。我认为影响几率的应该是空间维度的间接影响。比如复数实际就是二维空间,当我们将两个维度放到函数中,就是与复数是一样的。

  • @user-dp3cq1gl3h
    @user-dp3cq1gl3h Год назад +1

    這試驗是在地球上測試所以受到氣及暗物質產生波,假如在太空中可能不一樣結果.
    倒不如使用自然偵測方式(例如 各類油分子不同當遮板會產生粒子會產生無波反而是粒子順序落點,從折射中得知)。

  • @xixirangrang
    @xixirangrang 7 лет назад +2

    28:25秒!

  • @user-ui3ix1xj2o
    @user-ui3ix1xj2o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唯識學跟量子力學有同樣的問題,我不去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它的存在只是依據我的經驗法則,若我從未曾見過月亮,想蘊皆空,他就不存在,所謂客觀世界的存在來自我與人共有的阿賴耶識,未曾見聞,就無此共識的種子,薰修薰聞世界觀才會越多客觀存在的種子,譬如語言文字……人大多是活在自我主觀建立的世界,同一場合,百千人有百千人的心思,面對同一物體也是會起不同的意識,更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意識的生起,是對境界,生命,存在意義的開始,否則一切都是虛空幻華現。

  • @user-gw4lk1zz4i
    @user-gw4lk1zz4i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是不是有一些影响量子動向自然因素還無法清楚、只有去找出影响量子動向的因素东西,才能知道其動向的軌道。影响量子動向是不是还有我们不知的因素

  • @stevesun11001
    @stevesun11001 5 лет назад

    那麼弦論呢? 不就是天書?

  • @robinsonchiang1388
    @robinsonchiang13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第一排有一位長得很像易富國教授?!

  • @user-uy3ey6pd2p
    @user-uy3ey6pd2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十年過去了!您老研究出來了嗎?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電子波性是件微秒的事

  • @vidya014
    @vidya01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母鸡先,还是鸡蛋先?这是谜。
    那么,波动先,还是粒子先?请教授解谜。

  • @elvenoy9170
    @elvenoy9170 3 года назад

    31:38,第一排是苑举正老师吗?

    • @msiu2342
      @msiu2342 3 года назад

      看起來是的

    • @ilt4761
      @ilt4761 Год назад

      苑是文組出身,鴨子聽雷。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神奇的量子

  • @sywaddr11
    @sywaddr11 6 лет назад

    應該是一杯水還是一杯茶,茶一碗還是茶一杯的認定吧!觀察者只有3cc的燒杯,如果量法固定,怎麼量也是3的倍數

    • @appp2010
      @appp2010 5 лет назад

      !!!!惊叹号吧?啊?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量子力學一直都好,只是我不懂它

  • @user-ex2su1xz8b
    @user-ex2su1xz8b 4 года назад

    光子的 波是立体型,就成了波子同时发生

  • @user-po5rs4zz5i
    @user-po5rs4zz5i 3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這個模型一點也不嚴謹⋯⋯微小的電子轟擊,考慮過這個模型裡所有的物體組成的原子間的范德華力之間的相互影響了嗎,考慮能量守恆了嗎,排除所有可能的感染因素了嗎?除非人類有能力把中間那個雙縫板和捕捉屏可以做成單層規律結構均質材質的技術的時候,再做這個實驗,才能解釋電子運動規律。這個實驗就像人在觀察打雷閃電,會擊中哪裡一樣!你在地球外看雷雨胞,以宏觀角度的觀察,打雷都是集中那個區域!可是為什麼?因為避雷針比較突出啊,上面的電荷的關係啊!你怎麼知道你宏觀看起來平坦的捕捉屏,上面沒有突出的地方,被轟擊的捕捉屏,電荷的變化?內部電子結構排列的改變?被轟擊後,周圍有沒有其他電荷物質污染了捕捉屏或者雙縫干涉板?哪怕一點電荷物質吸附在上面,都會因為許多分子原子之間的范德華力的在宏觀層面影響下一次的結果⋯⋯

  • @xixirangrang
    @xixirangrang 7 лет назад +2

    47:23

  • @awesomew4345
    @awesomew4345 2 года назад

    v哇vvv位也也有教程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Год назад

    不過薛丁鄂的貓應該是不會處於又生又死的狀態,因為我們放貓的時候,就知道他是活的,所以在看到貓死掉之前,我們都會認為貓活著,只有看到貓死掉時,我們才會知道貓死掉,並更新腦中的貓的狀態XDD

  • @JraghajivaAsraka
    @JraghajivaAsraka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微觀態下邊界的模糊性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1922年實驗光子動量,康普頓

  • @heng-holee9077
    @heng-holee9077 3 года назад

    (d微分)這個觀測的動作會降低標的物的維度一度並且將前後二個標的物的形體的比率保持在0.6。
    d(x.x.x)=3(x.x)
    假設在3度空間裡的正方體的邊長是5cm,它的體積就是125(略去單位)。將它d一下之後,我們會在2度空間裡得到3個買長為5cm的平方形,它們的面積的總和是75(略去單位)。0.6=75/125
    假設在3度空間裡的圓球體的半徑是5cm,它的體積就是523.6(約)。將它d一下之後,我們會在2度空間裡得到4個半徑為5cm的圓形,它們的面積的總和是314.16(約)。0.6=314.16/523.6
    半徑為5的圓球的體積= 523.6 半徑為5的正方形的體積= 125
    半徑為5的圓球的面積= 314.16 半徑為5的正方形的面積= 75
    面積/體積= 0.6 面積/體積= 0.6
    以是用Excel計算出來的,我用3.1416取代pi。
    台北市 李亨和 2021/2/8 01:36pm留言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費曼的相像實驗,電子原像子彈一樣一顆顆射出的

  • @xixirangrang
    @xixirangrang 7 лет назад +1

    40:58

  • @heng-holee9077
    @heng-holee9077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d(x.x)=2x 這個微分方程式是否隱藏著什麼物理意義? 若視x為一條線段, x.x就是一個平面,或者是實體世界裡的一張紙。我們用d去觀測它,這張紙就隱形而成為2條線段,若我們取消觀測,則這2條線就恢復成為一張紙,也就是恢復到它的原來的形態x.x,這是它的疊加態。若我們將x視為一條縫,則2個x就構成"雙縫",電子在未被觀測的狀之下,通過雙縫到達屏幕就會形成一張平面;若我們強加觀測,它就老老實實的顯現出2條線段,滿足我們物理學上的"確定性"。
    同理d(x.x.x)=3(x.x),它的d過程與去d過程也完全與前述類似。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奇妙令人費解的量子力學

  • @joycelau3501
    @joycelau3501 6 лет назад

    其實物質(例如月亮)存在與否,前提還是在於人,一個有意識的人,試想一個沒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沒有意識的人,有什麼東西對他而言是存在的? 所以"哥本哈根詮釋"是有道理的,"可能態"不經過意識的詮釋,是無法成為"真實"。因此愛因斯坦說這句"難道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在那裡嗎?",我覺得他沒有真正瞭解波爾的意思。

    • @kerx.1660
      @kerx.1660 6 лет назад +1

      Joyce Lau 我觉得爱因斯坦说的月亮这个指代的是“可寻找到并用特定公式表达出来的规律”,其实该“不可测”是一种概率论,或者,以观测人决定,这本身也是一种规律,就是概率论本身也是一种规律,是可求的,只是我们目前的理解、的知识,或技术,还无法达到,这是我觉得爱因斯坦的意思。

  • @Quantum_Arts_Notes
    @Quantum_Arts_Notes 4 года назад +5

    自從費曼說沒有人懂量子力學之後,就沒有人敢說自己懂量子力學了。

  • @Quantum_Arts_Notes
    @Quantum_Arts_Notes 4 года назад +2

    台大物理系的教授陣容太堅強了,高手如雲。

    • @bigeye6525
      @bigeye6525 4 года назад +1

      这些都是学者,不会整天想着睡女博士生啊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薛丁格的貓,死貓,活貓,白貓,黑貓

  • @joycelau3501
    @joycelau3501 10 лет назад +7

    不看月亮時,月亮就不在那裡嗎?月亮是宏觀物質,當然在,現在談的是微觀世界的電子,拿微觀世界的觀點來反駁宏觀世界的現象,是否邏輯有問題呢?我ㄧ直不懂這麼偉大的愛因斯坦為何會問這樣的問題,還是我太幼稚?

    • @MarvinHong
      @MarvinHong 9 лет назад +1

      當時的相對論有多少人了解?更不用說量子力學。
      現在了解相對論的人何其多!對於量子力學的現象描述更加完備,愛因斯坦若活在現代,自然不會如是說了!

    • @APPLE8080802
      @APPLE8080802 8 лет назад +5

      愛因斯坦只是想凸顯出這個詭異的發現

    • @lockless1000
      @lockless1000 7 лет назад

      不是也有那個"與美女並坐一小時像一分鐘,坐熱火爐上一分鐘像一小時"
      類似的好玩比喻吧

    • @joycelau3501
      @joycelau3501 7 лет назад +2

      這不就是現代物理學界最大的困境嗎?量子理論和傳統物理無法統合。宏觀和微觀當然有界限啦,粒子尺度的現象就是微觀世界不是嗎

    • @mike-wm7we
      @mike-wm7we 7 лет назад

      你说的不看月亮,只是你觉得你自己不看月亮。然而,可能全人类,全宇宙都是一体的,当更多的物体或粒子都不去观察月亮时,你认为月亮它还一定在那里吗?关键就是别把你一个人的意识放大化,全宇宙所有的东西也许都有意识,而不是只有你。

  • @emilyxie6123
    @emilyxie6123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从玄学角度解释量子纠缠就不难了😂

  • @tomcatzzz999
    @tomcatzzz99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把那些ok都省了吧

  • @user-ur7cy1kg5l
    @user-ur7cy1kg5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波包被光干涉,就失去粒象。

  • @user-im7yu8co1f
    @user-im7yu8co1f 2 года назад

    為什麼自然不說話

  • @zhujunbian7652
    @zhujunbian7652 2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把神奇的粒子运动解释清楚了,不就明白了。他是符合一切的。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想像是有軌跡,實驗測試澈不準

  • @Quantum_Arts_Notes
    @Quantum_Arts_Notes 4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的物理學不如高中生啊。

  • @-mk-2758
    @-mk-2758 6 лет назад +2

    我們的環境應該可以確定的是:可概分兩類了.一為宏觀世界,另一為微觀世界;宏觀是我們較為熟悉的,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看他也一直生活在那;微觀則剛啟蒙,因不易看見他,過去我們就以為他不存在;或許人死後所進入的就是這個世界,還有待偉大的科學家們再接力去發現呢!或許也還有第三世界,然而眼前已發現的第二世界就讓我們人類焦頭瀾額了,還是先別想這麼多,趕緊一起來探索吧!
    還有,別忘了其實我們還有宗教家,只是他們一直以來從不做計算與驗證,幾千年來人類才會依然半信半疑地活著,其主因仍然是因為看不見就以為他不存在.
    顯示完整內容
    回覆

  • @ND-fy3wu
    @ND-fy3w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这哥们说话真嗲,其实不用这么嗲。

  • @user-fg2gd8dd6e
    @user-fg2gd8dd6e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發現是因為看到,有沒有發現都是存在的

  • @feiwang3140
    @feiwang314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电子不成波,世界无波性,全是粒子性,

  • @DrLusEnglish
    @DrLusEnglish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位教授可以增加表达的流利程度

  • @zhujunbian7652
    @zhujunbian7652 2 года назад

    测不准本身就是再说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一体两面。

  • @luoyerong
    @luoyerong 6 лет назад

    人類不可能製造出任何儀器超過人體來對世界和宇宙獲得更為鮮活的感知場景、見證、體驗。
    “好讀書,不求甚解。”好。“邏輯”是真理的婢女。
    邏輯是用來表述真理的而非發現真理。
    人體是最完美的真理感知器。兩個一以上的大根基者即可完成這個實驗。
    無神論者白活了吧。

    • @appp2010
      @appp2010 5 лет назад

      果然,古人亦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咱能对不确定的未知领域,采用疑问句么🙄

  • @zhujunbian7652
    @zhujunbian7652 2 года назад

    佛说的指月,好像量子力学的假设,不要被指月的手指迷惑,而没有看到月亮的实体。我们看到的月亮只是认知上的概念,并不是月亮本身。从量子里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是具有活性,而不是概念的死性。

  • @everstudent4705
    @everstudent470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位校长表达能力需要提高

  • @tomcatzzz999
    @tomcatzzz99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常常词不达意,听着好累

  • @user-uy3ey6pd2p
    @user-uy3ey6pd2p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到底力在哪裏啊!光的波粒二象性,你都可以一掰十幾年,你到底懂了沒有啊!

  • @gausswang6791
    @gausswang6791 9 лет назад +1

  • @54088WWW
    @54088WWW 5 лет назад +1

    呆丸學校的官僚思想真的很重,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到了台灣之後,就變成特定人耍威權的工具

  • @user-fu4fp7fd1u
    @user-fu4fp7fd1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找个演说家。读吧。有能力的人。一般都不会说。默默唧唧。听得烦。

    • @martinzhang1470
      @martinzhang1470 3 года назад

      是因为搞学术的往往思维比语速快

  • @carre27
    @carre27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最反感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发问
    这个光源的移动问题是个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光子与电子之间会干扰。这如同是在穿梭着人的街上扔球一样。

  • @tianwenlee1407
    @tianwenlee1407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講話一粒一粒煩死了

    • @user-ks9gj8mo9h
      @user-ks9gj8mo9h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你連這點小事都忍不了,你還能做什麼?這點小事就成為你獲得知識的阻礙,那你還是家中躺好了。實際上,愛因斯坦在演講,也是這樣

  • @user-uy3ey6pd2p
    @user-uy3ey6pd2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自己都不懂了,你希望我們透過您,懂得什是波粒二象信。❤❤❤你瘋了嗎?還傻了嗎?

  • @xixirangrang
    @xixirangrang 7 лет назад +1

    35:35

  • @xixirangrang
    @xixirangrang 7 лет назад

    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