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ree Learnings of Precepts, Ding, and Wisdom-Dao Di [13/15 Early Buddhism] Eightfold Path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7 янв 2023
  • 什麼叫道諦呢?通向涅槃這個目標的全部修習方法和途徑就叫道諦。我們說一下苦集滅道,用現代話解釋,苦就是現象,集就是原因,滅就是目標,道就是方法。所以所謂道諦就是為了達到滅諦提出來的最高理想的目標的所有方法。
    ------------------------------------------------------------------------
    创作感谢:
    中文字幕组:闲者知无涯佛学课系列-灯校本字幕编辑组;
    英文字幕组:@阿伦的故事 @映入眼帘的梧桐树;
    全方位支持:@STONE通史笔记 @安端 @常月 @雨花石 @娘子;
    没有这些师兄精心耕耘和协助,制作后期工作量会变得更加巨大;
    ------------------------------------------------------------------------
    版权声明:
    使用声明:非商业用途署名“江边的一碗水创作”,赢利用途需授权;
    课程版权:经创作者“闲者知无涯”先生授权使用;
    音乐版权:@Kevin MacLeod @s.e.n.s;
    图片版权:www.freepik.com/ 网站不限于:@Harryarts @pikisuperstar @freepik @macrovector @juicy_fish - Flaticon @pch.vector @古纳鲁阿 @upklyak @brgfx @宏向量 他们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和高质量的频道,以及大量来自于未找到署名作者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 РазвлеченияРазвлечения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7

  • @user-wc6uo2vk2h
    @user-wc6uo2vk2h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但格言學的弊端,就是一步到位。認為不用學法,只要「心即是佛」的這種空洞理論,毫無內容,更容易被外道引用,所以坊間充斥著無數附佛外道。這弊端、就是久而久之,會加速佛法的滅亡。例如:「你本來是佛」,請問、那還學什麼佛法!?甚至大力提倡「無修無證」,像這樣的顛倒認知,被附佛外道大量引用。卻不探討佛教的源頭,連釋迦牟尼佛都是次第修證,最後領悟了緣起性空。而覺悟成佛的。所以世間凡夫怎麼可能「無修無證」,或是「自性是佛呢」?殊不知,成佛之後的釋迦摩尼佛,正是破斥婆羅門外道的「自性梵天」之說,怎麼可能以:「有自性」為佛教的論述作為傳教的基礎呢?現代人常說眾生有其自性(恆常不變異),簡直就是顛倒佛教的根基。

  • @gakumoyo
    @gakumoyo 3 дня назад

    讲的太好了

  • @niky2900
    @niky2900 Месяц назад

    感謝!

  • @user-wc6uo2vk2h
    @user-wc6uo2vk2h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佛陀在忉利天為母親說法

    • @Auvbi
      @Auvbi Месяц назад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

  • @user-nm8hj7ec7v
    @user-nm8hj7ec7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大迦叶尊者不是苦行第一,而是头陀第一。苦行相对来说较为极端,提婆五法就是苦行的一种。

    • @guoxili7050
      @guoxili7050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頭陀行就是苦行 ,頭陀第一當然也就是苦行第一

  • @jiang511
    @jiang51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陀说的定是心不随外尘而动,心明白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 @mingshuoji445
    @mingshuoji445 Год назад

    哈哈哈,真喜欢这个频道。就是每一集结束时好像是突然就到了,嗄然而止的的感觉。

  • @Auvbi
    @Auvbi Месяц назад

    一切法皆是佛法😊~请问禅宗祖师是谁?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Месяц назад

      后面有一个禅宗系列,专讲禅宗

    • @Auvbi
      @Auvbi Месяц назад

      @@Riverside-sc 多谢老师☺️

  • @user-nm8hj7ec7v
    @user-nm8hj7ec7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对不起学友,我隐约记得佛陀的母亲不是在忉利天吗?为何是在兜率天?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您好,这个页面有一些说法,供您参考。
      上座部最初的傳說是佛陀母親死後出生在兜率天,出生在三十三天的說法應該是更晚從印度傳到斯里蘭卡。
      《佛說阿鳩留經》卷1:「後佛母忽故,生忉利天。時佛天上為母說經。」
      《自說經》卷1:「世尊佛母,於世尊生後,七日壽終而生於兜率天。
      yifertw.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28.html

    • @user-nm8hj7ec7v
      @user-nm8hj7ec7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Riverside-sc 好的学友。我去看下。谢谢你的分享。

    • @user-nm8hj7ec7v
      @user-nm8hj7ec7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Riverside-sc 佛陀确实是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按照地藏经佛陀说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功德行愿,按照南传经典佛陀说abhidharma。我记得佛陀上忉利天三个月说abhidharma论母,三个月期间其报身在北俱芦洲托钵乞食以维持色身,三个月后回来南瞻部洲(即娑婆)向舍利弗尊者说简化的abhidharma,尔后舍利弗尊者向他的弟子说更简化版的abhidharma,也就是说abhidharma有易,中,难三个版本。我的说法可以参考玛欣德尊者的书籍。

  • @willsoonqen6020
    @willsoonqen6020 11 дней назад

    若看過早期佛教經典,如漢文四《阿含》或巴利文五《集部》都很清楚禪修的八定,從屬於修習四念住,而最簡單修習四念住,就是由入出息念住,次第完成"身、受、心、法"的止及觀;佛陀的修習異於印度教及當時其他外道,也别於中國道教!佛教是由觀開始,逐漸入定,例如先修身念住,觀呼吸或觀身体在呼吸時的動作,入初禪,由初禪觀全身,入二禪,由二禪觀自身感受,這就開始修受念住...因身与受,都不離開色蘊身体,到四禪入定觀心,就離開色蕴身体,當觀心入定,就開始無色定,色蕴是四大組成,即物質,古漢語稱"物質"為"色";當修習法念住,可得第八定!但佛陀的修行重點在觀,不必有定,所生解脱稱作"慧解脱";慧解脱者不會神通,能入定者方神通!了解四念住与止觀的关係,才明白四禪八定的含義。

    • @user-ui3ix1xj2o
      @user-ui3ix1xj2o 8 дней назад

      顛倒知見啊!神通是般若波羅密多的副屬功用,(慧解脫)。定力引發神通,也有正智邪慧的問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willsoonqen6020
      @willsoonqen6020 8 дней назад

      @@user-ui3ix1xj2o 也許是由于用語不同,引至理解的差異;修習四念住,不必依循《一入道經》《念處經》《大念住經》開示的法門,亦可遵入出息念,次第完成身受心法,觀想時獲得輕安,不必入定,也能成就解脱,這種解脱亦具智慧意義,却不獲六神通;四念住修習者,稱作慧解脱,亦知未入定,不得神通,這慧解脱跟菩薩乘六渡的智慧渡(波若波羅密)是不相同!這是語義的差距

    • @user-ui3ix1xj2o
      @user-ui3ix1xj2o 8 дней назад

      @@willsoonqen6020 現代人有天耳,天眼的神通(互聯網,依報所得)這樣的神通就不同般若波羅密多自發的神通功用。真妄並存,跟鬼神因為化生能知見人所不能知見的因緣現象,作者空口無憑,具足見思二惑,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觀者人云亦云,道聽塗說,成就戲論,所在多有。我也是依文句解義,唐突了!阿彌陀佛!

  • @ct9245
    @ct924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天王问经不是印度佛经典内 是在疑似部

  •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你標題沒有錯嗎?佛教最高修行不是最高等級的定是基本啊,我來聽聽。

  • @tonyt8689
    @tonyt868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虽然每集都有大量的错误,但还是听了不少,也有一些不知道对不对,但至少是我不知道的。看来我也要考虑好好做一下频道,虽然不一定都对,但至少没那么多错吧。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介绍的佛学的频道太少了,一些真正介绍佛理的频道,观看量有的也不是很高,很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让更更多的人了解佛学。

  • @user-vh1xf3zc9z
    @user-vh1xf3zc9z Год назад

    10:32 地獄

  • @user-zd4vx8uu5o
    @user-zd4vx8uu5o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師兄。末學建議有空還是要聽一下隨佛法師的原始佛教。目前佛教不需要大鍋炒,太亂了。

    •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陀在世講經也要三轉法輪,況且告誡弟子不要以當時的摩揭陀語(古梵音)為唯一的文字用語,也就是可以散播到其他地區、也可改用當地語言講經!
      公元前600年,亞利安人始有國家組織。而芸芸亞利安諸國中,以盤踞恆河下游的摩揭陀(Magadha)最為強大。公元前322年,摩揭陀王旃多羅岌多(Chandragupta Maurya)建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至公元前300年,孔雀帝國已征服大部印度次大陸。至阿育王(Asoka,在位時期公元前273年至公元前232年)繼位,該帝國國勢達致鼎峰,其時印度次大陸幾乎一統於其統治下,他也把佛經做了統一的婆羅米文字記錄下來,傳承到笈多王朝時再重新用悉曇文字繕寫保留下來!但仍保留了佛陀講經的古梵音!
      所以只要保有古梵音的,就是佛陀講經的語言,目前只剩大悲咒仍保有悉曇古梵音!謹此送給親愛的朋友參考。
      大悲咒意譯如下->
      咒頭1:〔禮敬對象〕
      1.禮敬三寶啊!
      2.禮敬覺悟有情の大慈大悲觀自在的聖者。
      咒頭2:〔學習對象〕
      向一切自在真誠念咒的聖者(善知識)學習
      1.禮敬在觀自在莊嚴道場真心清修的聖者(同學)
      2.禮敬所有平等宣導清淨不染大光明佛法、如是行止使眾生悉皆成就的慈愛賢者(老師)
      3.效法得光明法身聞聲救苦救難真正自在的大菩薩(楷模)
      咒心1:〔修行目標〕
      1.有緣眾生發願定心修行持戒、能如蓮花心般清淨の大自在、即得成就殊勝的超脫煩惱
      2.能持清修的有情信女、自在的發願持戒、即能解脫煩惱
      3.克己隨順忍辱修行、勤轉法輪、即修得究竟真樂清淨的法身
      咒心2:〔修行方法〕
      妙行不離清淨、妙法不離自在。堅定の修持十二波羅蜜、得吉祥殊勝大利益。精進不退轉の普施甘露度化眾生、使平等眾生悉皆生起大悲歡喜心
      1.無畏(甘願)布施波羅蜜
      2.智慧波羅蜜
      3.遍知波羅蜜
      4.禪定波羅蜜
      5.財(悲心)布施波羅蜜
      6.持戒波羅蜜
      7.悲願波羅蜜
      8.忍辱波羅蜜
      9.神通波羅蜜
      10.方便波羅蜜
      11.法布施波羅蜜
      12.精進波羅蜜
      咒尾:〔皈依奉行〕
      1.皈依三寶啊!>
      2.恭賀觀自在的聖者圓滿成就
      3.奉行總持(即總一切正法、持無量義理)、真正清淨的寶藏(即大悲咒清淨の十二波羅蜜)、隨順修行圓滿成就
      南無.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三稱)。
      PS:
      1.許多大師不懂咒語的真實義、以為咒語是秘密而不做解釋、而誤導了學子,另一方面也讓觀世音菩薩背了黑鍋、以為是祂搞出了密教。
      2.大悲咒是所有咒語中最齊全的,是一了義咒、故稱為總持(即總一切正法、持無量義理)。詳細講解至少要三小時。
      3.翻譯大悲咒時,幾次碰到難關而卡住時,皆獲觀世音菩薩指導而完成,同時也派任務給我、要我宣導大悲咒的真實義給有緣人。
      正音大悲咒念法如下:
      ruclips.net/video/aqXD47HcHFA/видео.html

  •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三無漏學即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我都會在前面加上『信願攝心』,信是要相信佛陀的『四依止』教法、願就是確立修行的目標。更詳細的說法是:1.攝心⇨2.持戒⇨3.無悔⇨4.歡⇨5.喜⇨6.輕安⇨7.樂⇨8.定⇨9.如實知見⇨10.厭⇨11.離欲⇨12.解脫(相)⇨13.解脫知見(法)⇨14.慧(不生法相即得般若智慧),此時梵行已立(就是出世菩薩)。如同唐朝永嘉玄覺禪師所證:『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亦即心經所說的『五蘊皆空』(所以心經就是教我們要看破放下、才能不住相而生清淨心)。

  • @dsl105
    @dsl105 Год назад +1

    这一期有关禅定的内容说的不大如法。

    •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Год назад

      欢迎大森林师兄,您的频道昨天在推荐页看到了,请您多多指点指教!

    • @dsl105
      @dsl105 Год назад

      @@Riverside-sc 不敢当,各有所长,相互学习

    • @dsl105
      @dsl105 Год назад

      @@Riverside-sc 您方便给WhatsApp吗,可以发我邮箱,但我平时不怎么看邮箱,您发过来之后说一声

  • @kilo2622
    @kilo2622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會不會佛教建立的世界觀或是極樂世界等都是禪定幻想的?三千大千世界是由眾生意念產生就不會是對應到物質的銀河宇宙,因為星體不是意念產生的他是物理現象,創世神的概念是超脫時間空間的,佛教理論在時間以內的哲學論述無懈可擊,但超脫時間他沒辦法他不講超脫時間以外的,超脫時間就是涅槃了沒再輪迴了

  • @snyuan
    @snyua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三千大千世界是1000*1000*1000=10亿个
    错误太多